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建筑分布图,该聚落遗址是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考古发现该聚落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且差别不大。这反映了()A.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 B.母系氏族公社的生产力水平状况C.中华文明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D.中国大地上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临潼姜寨聚落遗址是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代表,距今约7000-5000年,这一时期处于母系氏族时期,聚落的出现,说明了当时人们过着定居生活,B项正确;临潼姜寨聚落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据材料“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且差别不大”可知,这一时期贫富差距不大,私有制还未产生,因此“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说法不符史实,排除C项;中国大地上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是在龙山文化时代,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材料涉及时期是在仰韶文化时期,时空均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初期,任用贤能布衣为官在各国中甚为流行,政府中任职的各级官吏大都系出身于士人、平民的流官。战国中后期,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一变化()A.加快了君主集权政体的形成 B.根源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地位提升C.表明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D.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战国时期,政府任职的官吏多出自平民、士人,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官僚政治形成,加快君主集权政体形成,A项正确;根源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地位提升说法错误,根源要从经济原因说明,这一时期铁犁牛耕发展,生产力水平进步为根源,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到分封制瓦解,且战国时期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表述不精准,排除C项;政府中官吏任职的人员结构变化,与思想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没有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A项。3.有论者在评论某思想流派时指出:“其治术也强调尚贤、尚同、贵义等,但是其非乐、节用,使得‘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太刻苦);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由此可知,该学派的思想()A.因主张轻罪重罚而受到了批评 B.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C.适应了争霸与兼并战争的需要 D.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利益和诉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尚贤、尚同、贵义”“非乐、节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体现墨家学派的思想,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D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及“轻罪重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墨家学派的思想,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的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墨家学派的思想,而适应争霸与兼并战争需要的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4.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后,西汉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的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唐朝设立安西四镇及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机构的设置()A.实现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B.有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C.扩大了中华文明外在影响力 D.得益于中央行政体系的创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和唐朝在西域或边疆地区设立军事管理体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和保护,为了保障丝绸之路这一重要的陆上贸易通道的安全与畅通,这一措施有助于确保商旅的安全,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有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地方管理上,边疆与内地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排除A项;西域地区并不属于外国,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地方的控制,而非中央行政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5.如图是出土于四川新都东汉画像砖。这反映出,当时()A.商品经济的活跃繁荣 B.封建地主庄园经济的兴盛C.区域性贸易网络形成 D.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画像石为《东汉市集画像砖》,描绘的是东汉时期东汉画像砖中的场景多展示了多种商业活动,如作坊、交易、市场等,反映出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活跃与繁荣,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市集的情况,没有体现地主庄园经济,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市集情况,不能体现是否形成区域性贸易网络,排除C项;仅通过市集贸易情况不能说明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且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排除D项。故选A项。6.如图为开凿于唐代、历经五代和兴盛于宋代的宝顶山大佛湾石窟第17号石雕《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之释迦亲担父棺。图中佛陀化身孝子,亲自为父亲抬棺。这表明()A.儒学正统地位遭到挑战 B.三教合一步伐加快C.佛教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D.复兴儒学刻不容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释迦牟尼佛以孝子身份为父亲抬棺,体现了佛教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融合,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佛教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涉及佛教对儒家思想的挑战,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佛教和儒家思想,没有涉及道教,排除B项;仅通过佛教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得知佛教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程度,不能体现复兴儒学刻不容缓,排除D项。故选C项。7.如图是中国古代士子“举业”支持结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关系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衰微 B.人才选拔逐渐摆脱门第观念的束缚C.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突出 D.选人用人的权力不断被收归于中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古代士子的支持结构从家族门第推荐变成依赖阖家之力,从侧面反映了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的转变,说明人才选拔逐渐摆脱门第观念的束缚,B项正确;士子举业不管是依靠家族门第还是阖家之力,都具有宗法色彩,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没有涉及小农经济地位突出,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选人用人权力渐变不断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8.唐代诗人韦庄在怀古诗《台城》中写道:“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台城:当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依旧烟笼十里堤。”以下对诗中描述历史阶段的解释,符合史实的是()A.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尚书台权重不断增强C.高门士族势力逐渐减弱 D.胡汉间民族矛盾消除【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六朝时期的中国。材料涉及六朝时期,据所学可知,东汉以后尚书台权力逐渐增强,B项正确;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士族权势较大,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但是“胡汉间民族矛盾消除”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9.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而租庸调法弊坏。”“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由此可知,推行两税法源于()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政府财政收入锐减C.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D.均田制遭到了破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指出“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而租庸调法弊坏”,这表明租庸调法以人丁为征收依据,但由于户籍长期不更新,人口流动、土地买卖等情况出现,导致租庸调法无法正常施行。又提到“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强调均田制遭到破坏后,租庸调法也随之败坏,从而推行了两税法,D项正确;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在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为两税法推行的根源,材料更多强调的是均田制被破坏,排除A项;材料主要提及均田制与政府的联系,未提及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是推行两税法的原因,排除B项;贫富差距扩大并非两税法推行的直接根源,排除C项。故选D项。10.研究发现,整个宋代,越来越多士人将教师当作终生的乃至世袭的职业,普遍职业化的教师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和民间知识分子的代表。这主要是由于,宋代()A.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 B.崇文抑武国策的推行C.维护伦理纲常的需要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使得社会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因为重视文治,所以对教师的需求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士人将教师当作终生的乃至世袭的职业,B项正确;虽然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可能会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但它并不是宋代越来越多士人将教师当作终生乃至世袭职业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维护伦理纲常更多地体现在思想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方面,与士人普遍选择教师作为终生或世袭职业的直接关联不大,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达主要影响的是商业和手工业等领域,与士人选择教师职业的关系相对较弱,排除D项。故选B项。11.宋朝赵汝适的《诸蕃志》约成书于1225年,该书所记海外国家和地区的专目共57个,所举外国物产达47种。书中对西亚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以及东非索马里、北非埃及、摩洛哥等国家均有详细记载。该书能够编著,主要是基于()A.“西学东渐”风潮形成 B.应对民族危机的需要C.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宋朝对外贸易的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朝赵汝适的《诸蕃志》约成书于1225年,该书所记海外国家和地区的专目共57个,所举外国物产达47种。书中对西亚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以及东非索马里、北非埃及、摩洛哥等国家均有详细记载。”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对外贸易的繁荣,D项正确;“西学东渐”风潮是在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讲述赵汝适的《诸蕃志》撰写是因为民族危机,排除B项;材料讲述宋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并非强调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12.据统计,11世纪初每年只有不足3万人考举人;11世纪末,上升至近8万人,13世纪末,达到40万人。因为录取人数增加有限,考中概率大大下降,为准备激烈竞争考试,文人们需将儒学经典背得滚瓜烂熟。材料意在说明,科举的推行()A.实现了儒家思想在基层普及 B.严重束缚了中国文化创新C.有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D.为国家的治理注入了活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为准备激烈竞争的考试,文人们需将儒学经典背得滚瓜烂熟。”可知,为了考中科举,文人们埋首苦读儒家经典,这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创新,B项正确;实现了儒家思想在基层普及说法夸大科举考试作用,排除A项;虽然苦读儒家经典,这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但更重要的是仅仅苦读儒家经典,最终不利于文化创新,导致文化僵化,也不利于国家治理,不会为国家治理注入活力,排除CD项。故选B项。13.明中期以来,商贩、走卒、屠夫、工匠、和尚、游民、歹徒、无赖等形形色色的下层小民,逐渐取代帝王将相成为文学人物画廊中的主角。这反映出()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传统伦理道德遭到否定C.娱乐活动的日趋丰富 D.文学写作体裁有所改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期以来(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随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文学作品更加关注社会下层小民,A项正确;当时传统的道德伦理并未遭到否定,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文学内容描述的主角发生变化,而并非强调娱乐活动丰富,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文学内容描述的主角发生变化,而非强调文学题材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4.军事压力往往构成中央权力结构变革的动力,如两汉时期的诸多政治制度变革都与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关系密切。以下明清两朝政治机构的创设,能够证实上述观点的是()A.内阁制度的形成 B.军机处的设置 C.伊犁将军的设立 D.理藩院的构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设置于清朝雍正年间。当时清朝面临西北准噶尔部的军事威胁,为了能迅速处理军事相关事务,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使得中央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与军事压力有密切关系,符合题目中军事压力构成中央权力结构变革动力的观点,B项正确;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为了减轻政务负担而设立的辅助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处理政务,与军事压力关系不大。明朝初期面临的军事威胁主要是蒙古残部,但这不是内阁设立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伊犁将军主要是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的管理边疆军事、政治事务的官员,是边疆管理机构,不是中央权力结构变革的体现,排除C项;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主要涉及民族事务管理方面,与军事压力导致中央权力结构变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清朝建立后,凭借理藩院统辖、盟旗制、封爵和满蒙联姻等,笼络、钳制汉儒,拉拢藏族上层,清廷将一批蒙古上层和汉族官绅拉入统治集团,形成满、蒙古、汉贵族官僚联合统治,亦即族际政治链条。这一政治链条的构建()A.意在根除地方分裂割据隐患 B.落实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C.保证了清朝政局的持续稳定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朝通过理藩院统辖、盟旗制、封爵和满蒙联姻等方式,将满、蒙古、汉贵族官僚联合起来进行统治,加强了中央对各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控制,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清朝构建这一政治链条的目的,确实有加强对边疆地区控制、防范分裂割据的考虑,但要说“根除”地方分裂割据隐患,过于绝对,排除A项;清朝存在着明显的民族等级和差别对待,排除B项;这一政治链条的构建在一定时期内对稳定清朝政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能保证清朝政局的“持续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16.人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全面发展。在这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中,私欲和个性不应该受到压抑。解除对私欲和个性的束缚并不等于放出了洪水猛兽,私欲和个性在自由条件下的发展会体现出一个适当的自身限度。上述思想主张可用来研究的主题是()A.李贽对自由追求 B.陆王心学的内涵 C.黄宗羲的政治理想 D.程朱理学的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李贽主张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强调人的私欲和个性不应被压抑,与材料中“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发展,私欲和个性不应受压抑,在自由条件下会有适当限度”的思想较为契合,A项正确;陆王心学强调的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主要侧重于道德修养和内心的觉悟,对于私欲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论述较少,排除B项;黄宗羲的政治理想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权利,与题干中关于私欲和个性自由发展的主题关联不大,排除C项;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是压抑人的私欲和个性的,与题干思想主张相悖,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家结构不断“向内凝聚”,出现以君权为核心、分工合作、相互制衡的中央集权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以公天下、民本、德法相依为指导的治理理念与实践,以国家安全与民生保障为主旨的公共工程建设与社会政策措施。材料二秦汉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体系是春秋战国以来新兴地主阶级根据阶级利益需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继承先秦历史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国家结构安排、治理体系建设、治理目标设计、治理能力提高等方面都有新发展。——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先秦秦汉国家形态和国家治理的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国家结构不断“向内凝聚”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表现:君主权力逐步加强;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化,官僚制产生;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向大一统中央集权方向发展。(2)特征: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的建立;继承前代的有利因素;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自身利益。背景:长期的战乱使得人民渴望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以君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组织结构,推动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汉代巩固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一“以君权为核心”可得出“君主权力逐步加强”;据材料一“分工合作、相互制衡的中央集权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模”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化,官僚制产生发展”、“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向大一统中央集权方向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第一小问指出秦汉时期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的主要特征,据材料一“以君权为核心、分工合作、相互制衡的中央集权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的建立”;据材料二“秦汉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体系是春秋战国以来新兴地主阶级根据阶级利益需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可得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自身利益”;据材料二“ 在继承先秦历史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可得出“继承前代的有利因素”。第二小问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建立背景上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局面,百姓是希望统一的,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民心所向;从经济上生产力进步,加强了各地域之间的联系;秦统一后中央集权的建立和汉代的巩固,推动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约从春秋战国之际开始,中国艺术领域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形象和人物活动画面逐渐多起来,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便成为艺术造型的主流。即便描绘神灵,也多半是拟人化的形象。佛教传入后,不仅佛教造像、佛教洞窟壁画这些宗教艺术形式和内容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它们慢慢渗透到世俗生活的各个层面。此外,摩尼教、祆教等也留下了艺术踪迹。先秦两汉时期的艺术物品,尽管其中蕴涵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但为艺术而艺术、为欣赏而创作的艺术品并不多见。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专为欣赏而创作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理论,也出现了文人创作的绘画和绘画理论,产生了像顾恺之这样的绘画大师。这种自觉艺术一经出现,便对中国后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中国艺术领域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中国艺术领域变化出现的原因。【答案】(1)人的形象和人物活动画面成为艺术造型的主流;神灵形象拟人化;宗教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接受与渗透;专为欣赏而创作的艺术品和艺术理论出现,产生艺术大师;艺术内容世俗化、艺术形式多样化。(2)社会变革和人文精神的兴起;外来文化的传入;文人阶层的兴起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艺术家个人才华和创新精神的发挥;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频繁、文人阶层的壮大;艺术家个人的努力和创新。【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大约从春秋战国之际开始,中国艺术领域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形象和人物活动画面逐渐多起来,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便成为艺术造型的主流”可得出人的形象和人物活动画面成为艺术造型的主流;“即便描绘神灵,也多半是拟人化的形象”可得出神灵形象的拟人化;“佛教传入后,不仅佛教造像、佛教洞窟壁画这些宗教艺术形式和内容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它们慢慢渗透到世俗生活的各个层面”可得出宗教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接受与渗透;“出现了专为欣赏而创作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理论,也出现了文人创作的绘画和绘画理论,产生了像顾恺之这样的绘画大师”可得出专为欣赏而创作的艺术品和艺术理论的出现,以及艺术大师的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艺术领域的变化包括艺术内容世俗化、艺术形式多样化。【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大约从春秋战国之际开始,中国艺术领域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形象和人物活动画面逐渐多起来”可得出社会变革和人文精神的兴起;“佛教传入后,不仅佛教造像、佛教洞窟壁画这些宗教艺术形式和内容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可得出外来文化的传入和影响;“出现了专为欣赏而创作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理论,也出现了文人创作的绘画和绘画理论”可得出文人阶层的兴起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产生了像顾恺之这样的绘画大师”可得出艺术家个人才华和创新精神的发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艺术领域变化的原因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的频繁、文人阶层的壮大、艺术家个人的努力和创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时期,地方开始出现纯经济型城市。唐五代著名的商业城市有成都、杭州、明州、泉州等。中唐后,津渡要口的草市日益发展扩大,一些城市出现夜市。宋首都开封商业街区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传统的布帛、谷粟等实物货币已不能适应市场交换的要求,铜钱越来越受欢迎,价值较高的贵金属——白银出现在流通领域,发挥着货币的作用。唐后期还出现类似纸币的“便换”“飞钱”。——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宋代,大商人的势力比前朝增强,有的富商,每年向官府输钱五万缗。宋代商人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大商人往往具有官僚兼商人的双重身份。巨大的商业利润,诱发了官僚地主的贪欲,他们贩茶、卖酒、运木材无所不为。宋仁宗时,经商成了一般官员的正常副业。对于何为“末业”,宋代已不是一概而论,而是具体分析,认为制造和贩卖一切日用品不归于“末业”。宋代商人不再是前代的门阀贵族,而成为新兴的有经济实力的贵族,日益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势力。——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的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出现经济型城市;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商人群体壮大,地位提高。(2)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冲击了传统等级观念,提高了商人地位,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货币经济发展,为后世经济发展和货币改革奠定基础。【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一“地方开始出现纯经济型城市。唐五代著名的商业城市有成都、杭州、明州、泉州等”可得出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出现经济型城市;据材料一“中唐后,津渡要口的草市日益发展扩大,一些城市出现夜市。宋首都开封商业街区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可得出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据材料一“传统的布帛、谷粟等实物货币已不能适应市场交换的要求,铜钱越来越受欢迎,价值较高的贵金属——白银出现在流通领域,发挥着货币的作用。唐后期还出现类似纸币的‘便换’‘飞钱’”可得出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据材料二“宋代,大商人的势力比前朝增强……宋代商人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大商人往往具有官僚兼商人的双重身份……宋代商人不再是前代的门阀贵族,而成为新兴的有经济实力的贵族,日益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势力”可得出商人群体壮大,地位提高。【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二“宋代商人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大商人往往具有官僚兼商人的双重身份……宋代商人不再是前代的门阀贵族,而成为新兴的有经济实力的贵族,日益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势力”可知,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等级观念,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