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试题高中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外发现了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 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陶寺遗址的南墙、东墙以及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等发现,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陶寺地区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较为严密的社会组织,D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单一的陶寺遗址,无法据此推断出多元一体,排除A项;陶寺遗址在山西,没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通过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阶级分化,但无法看出“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这些举措旨在()A.体现以民为本的追求 B.构建中央集权的体制C.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 D.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财政收入对国家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非常重要,因此各国陆续改善了生产力,改革了赋税制度,D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轻徭薄赋、以民为本的理念,排除A项;法家思想主张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不能得出这些诸侯国推崇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袭贵族特权,排除C项。故选D项。3.《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与贤良方正就专卖制度的辩论经过,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并以此作为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的理论依据。汉代专卖制度的实行()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激化了矛盾导致王朝覆灭C.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 D.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材料反映了桑弘羊认为国家富强的道路不止一个,国家富强既需要本业也需要末业,工农商需要并重,这为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反映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D项正确;淡化了重农抑商政策与史实不符合,汉代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专卖制度激化了矛盾并导致王朝覆灭,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专卖制度的实行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专卖制度实际上是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4.据记载,宋代,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学者们对科举考试试卷选本中优秀诗文进行圈点与品评蔚然成风,诗文评点也成为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全新体裁,并涌现出了吕祖谦、谢枋得、刘辰翁等一些评点名家。这些现象的出现()A.与主流选官制度引发的文化需求相关 B.表明主流文学体裁发生改变C.缘于文学艺术作品世俗化倾向的显现 D.反映了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是宋代主流选官制度,文化教育也以科举考试为核心,这就导致社会上出现以诗文评点来为科举服务的现象,也有利于提高士子的应试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需求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主流文学体裁发生改变的信息,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排除D项。故选A项。5.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良知”即“天理”,是先天就具备的,是“圣人”和“愚夫愚妇”共同具备的。这一认识A.吸收借鉴了西方的民主思想B.颠覆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C.暗含否定权威利于思想解放D.继承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圣人”和“愚夫愚妇”共同具备的,这实际上是对传统权威的否定,具有思想解放的意思,故C正确;这一时期,西方的民主思想还未出现在中国,故A错误;封建社会时期始终存在等级观念,故B错误;儒家民本思想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错误。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广东地方官商最感觉《南京条约》给他们私人利益的打击”“《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绝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广州的商人方面也是如此”。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巨额赔款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 B.协定关税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C.鸦片战争后中国商贸中心转移 D.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打击了广东地方官商的私人经济利益,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政策下,中外通商集中于广州十三行,广东商人因此受益,广东地方官吏乘机谋取私利。鸦片战争后推行五口通商,五口之中,上海日盛,而广州则日形衰落,中国商贸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广东地方官商的私人经济利益受到重大打击,C项正确;材料主旨为《南京条约》签订对广州地方官商私人利益的影响,并非《南京条约》对清政府财政和民族工商业的影响,排除AB项;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林毓生教授一曾经分析: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借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与价值支援并辩解反传统运动,但是个人应当作目的,不可当作手段;个人的自主独立源于个人本身价值的体认遭到了曲解。这一分析的主旨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传统的运动 B.个体主义在近代中国影响力有限C.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实现个体主义 D.新文化运动重视个体自由和尊严【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个体主义应该让个人当作目的,新文化运动中个体主义被曲解,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虽然提倡个体主义,但是遭到曲解没有真正实现,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但这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个体主义的影响范围,排除B项;D项与材料表述内容相反,排除D项。故选C项。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可知,农业生产养活的人口比采集食物养活的人口多,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阶级的出现,进而促进文字的发明,说明农业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B项正确;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唯一”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古代文明产生于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而非对神灵的崇拜,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关键一环,而非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9.约1230年编成的《萨克森法鉴》是中世纪德意志习惯法的汇编,其中写道:“一个人在他的国王逆法律而行时,可以抗拒国王和法官,甚至可以参与发动对他的战争……他并不由此而违背其效忠义务”。这说明中世纪的德意志()A.领主与附庸都受封建法律保护 B.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尖锐C.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呼声高涨 D.君与臣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30年(德意志)。根据材料可知,如果国王违逆法律,人们就可以抗拒法律和法官,甚至发动对国王的战争,这并不是叛逆行为,由此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强调法律的地位,即使国王也要遵守,这说明法律对王权形成一定的制约,领主与附庸都受封建法律保护,A项正确;《萨克森法鉴》只是列举了案例,并不能体现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形式,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王与臣子的权利与义务,而非平等的契约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1515年,英国政治家托马斯・莫尔完成著名的《乌托邦》。他在书中批判了英国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主张社会实行民主制度,所有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乌托邦全体居民讨论。莫尔的主张A.体现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政治诉求 B.反映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C.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D.设计了未来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答案】A【解析】托马斯《乌托邦》构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意在强调公平,这体现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政治诉求,A项正确;民族国家意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D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1.1849年,美国南方各州坚持要在新加入各州推行奴隶制,北方各州则认为应通过国会表决禁止在新领地实行奴隶制。1850年,南北方代表经过几个月的国会辩论,在北方制定了严厉的《逃奴法》后,南方最终同意新领地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联邦。这表明,当时美国()A.种植园主的势力日渐削弱 B.国会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大C.南北矛盾与政治妥协并存 D.联邦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答案】C【解析】1849年,关于在美国新领地是否实行奴隶制的问题南北双方产生矛盾,1850年,双方以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矛盾,由此可知,在19世纪中期,美国既存在南北矛盾,也存在政治妥协,C项正确;题目主旨为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而且是在北方颁布《逃奴法》之后,南方才做出妥协,反而说明当时南方势力还比较强大,排除A项;题目虽然涉及国会,但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国会权力并没有进一步扩大,题目也无法说明国会权力的扩大,排除B项;国会通过辩论,最终以妥协的方式缓解了南北矛盾,恰恰说明联邦体制的优势,排除D项。故选C项。12.反经济全球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发达国家看到,如果穷国与富国之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不但世界安全和稳定会受到威胁,而且它们自身的发展也将面临困境。由此推知,反经济全球化()A.有利于世界经济朝互利共赢方向发展B.扼制了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C.解决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D.有助于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但是在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制定世界经济规则时,不得不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所顾及,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朝互利共赢方向发展,A项正确;反经济全球化无法扼制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排除B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没有因此得到解决,排除C项;反经济全球化采用暴力抗议方式,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不利于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160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权”泛指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这一任务被“士人”们直接凝炼在“民权”思想之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权”思想中的“民”,主要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谭嗣同指出:“苟有绅权,即不必有议院之名,已有议院之实矣。”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这体现了“中庸”政治的要旨。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社会契约”、“天赋人权”成为其后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起到了理性启蒙的作用,其“民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权力。——摘编自王先民《近代中国早期“民权”思想探迹》材料二“七七”事变爆发后,深切认识到,只有建立起包括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民主联合政权,才能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加入抗战队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也都积极响应的号召,自觉投身抗日战争。1940年初,陕甘宁边区延安县中区五乡在征粮过程中,乡政府通过民选方式组建征粮委员会,27名委员中中共党员9名,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党外人士,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1940年底,国民党断绝给八路军的军饷,并派重兵围困陕甘宁边区,使边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几度陷入绝境。为战胜困难,必须要团结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力量,才能确保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三三制”政权,有效化解了抗日根据地的内部风险和矛盾,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摘编自尹恒《简述抗战时期陡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民权”思想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权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答案】(1)不同:中国服务于救亡图存的需要,西方侧重于思想启蒙;中国近代民权思想体现了封建体系中部分社会集团的利益,西方近代民权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近代中国民权与君权共存,西方根本否定君主专制。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主要任务是反封建;近代中国封建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西方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长期影响,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2)原因: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增强(或全民族抗战需要)对国情的正确分析和号召;基层组织的成功实践;边区渡过困境的需要。意义:有利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团结了抗战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不同:根据材料“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可知,中国服务于救亡图存的需要,西方侧重于思想启蒙;根据材料“主要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其‘民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权力”可知,中国近代民权思想体现了封建体系中部分社会集团的利益,西方近代民权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据材料“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可知,近代中国民权与君权共存,西方根本否定君主专制。原因:根据材料“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和所学可知,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如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主要任务是反封建;近代中国封建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西方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长期影响,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七七’事变爆发后”和所学可知,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增强;根据材料“深切认识到,只有建立起包括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民主联合政权,才能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可知,对国情的正确分析和号召;根据材料“乡政府通过民选方式组建征粮委员会,27名委员中中共党员9名,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党外人士,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可知,基层组织的成功实践;根据材料“为战胜困难,必须要团结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力量,才能确保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可知,边区渡过困境的需要。意义:根据材料“有效化解了抗日根据地的内部风险和矛盾,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所学可知,可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为抗战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及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等角度进行分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对中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作了如下概括第一阶段(500年-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方,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第二阶段(1500-19世纪初)西升东降,同时东强西弱,东富西追。第三阶段(19世纪初-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格局发生逆转。第四阶段(从20世纪中期至今)西强东弱,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注:“东”指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为代表的西方)——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任意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阶段,史实正确,阐述全面,论证合理)【答案】示例选择第一阶段:500—1500年阐述:这一时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政治上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封建政治制度趋于完善;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发展,商品经济活跃;科技上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科技发明不断发展并传入西方;文化领域,唐诗、宋词、元曲,明朝的小说繁荣。西方在此阶段处于漫长的中世纪时代,社会动荡,教权凌驾于王权和人权之上,人性和理性的光辉被埋没,科技明显落后于东方国家。综上所述,在500—1500年之间,东方的发展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全面领先于西方。(以上示例仅供参考,学生如选择其他阶段,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以来的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材料中的第一阶段:500—1500年。根据材料“第一阶段(500年-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方,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和所学可知,可从中国自唐朝以来出现的盛世局面、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的发明、以宋词和元曲等为代表的文学繁荣、同一时期欧洲的社会环境动荡,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人性遭到压制及科技落后等角度进行分析,进而突出在500—1500年之间,东方的发展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全面领先于西方。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主要沿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分别从西域、东南亚地区向西延伸。随着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的东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主要路线。随着地理视野的扩大,对外交往的距离由近及远,从西太平洋地区拓展到印度洋地区。交往的对象——“四夷”,由最初的王朝域内边疆部族,扩展到王朝周边的政权,再到更远的域外地区。在官方发展对外交往的同时,始终存在着民间对外交往,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对外交往的内容。汉代张骞通西域,唐代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明代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国主动发展对外交往的典型代表。——摘编自刘祥学《远迩相安共享太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材料二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一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摘编自李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