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蜀骂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

8匆匆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2

恋之情。

《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母亲答应星期天带“我”出去

玩,到了星期天,母亲却一拖再拖,“我”的希望最后化为泡

9那个星期天2

影的事,表现了“我”由满怀期望到焦急、无奈,最终失望、

委屈的过程。

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表达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选择情

交流平台

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1

初试身手

的情感。

两篇例文为学生学习习作提供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写文

习作例文1

章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生活经历,理清思路写下来,选

习作:让真情自然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其次,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

2

流露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最后,学会修改习作,并与同

学交流写作感受。

◎星教法与学法

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两篇都是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

情感的”。学习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可

以通过写人、景、事等方法来表达情感。

授课方法探究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

8匆匆的一去不复返,并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

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由“星期天是如何度过的”引入对课文的学习,然后抓住写“我”

的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由“希望”到“失望”乃至“绝望”的

9那个星期天

心理变化过程,最后再体会《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

式上的异同,感悟文章的写法。

OS舞

、8匆匆

--------------------、款学段计f------------------------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臧、挪”等6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一连串的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能抓住关键句段,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

触。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朗读,深入感悟,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时间的稍

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关键句段,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

触。

2.读课文中一连串的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的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读准、读通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理解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凭直觉,你们认为自己的一生有多少天?(学生大

胆猜想)

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你的一生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在这些日子

里你们留下了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感受?

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没有了。曾经有一个人也和我

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2.朱自清简介: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著作十分有特色,影响很

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朱自清的著作包括诗歌、散文、

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背影》《春》《荷塘月色》是我们在中学时代将要学习到的作

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计算人一生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悟时间的流逝,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

很快进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重点读准生字中的平舌音“藏”和后鼻音“蒸”。

2.掌握多音字。

[Cdng(躲藏)

,zdng(宝藏)

3.通过读课文,你能感受到时间有怎样的特点吗?(如: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等。)

(二)检查反馈。

1.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2.你是怎样理解文中下列词语的意思的?(课件出示)

确乎:的确。

涔涔:形容汗流不止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游丝:蜘蛛等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3.学生汇报初读课文的感受,体会时间“一去不复返、来去匆匆”的特点。

设计意图:

初读感知,出示学习要求,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赏读课文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1.作者是怎样来描绘时间“匆匆”的呢?

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

次,位置在0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结构。(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子来去匆

匆和时光的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边读边思考,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无奈、惋惜)

设计意图:

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前后呼应的写法,并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

复返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课文中,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会起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

四、学习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悟?

1.重点句子点拨。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排比句,描绘了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枯荣,用人们日常所见

写出了时间飞逝的痕迹,与后面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不由得跟随作者的思绪进行

深入思考。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一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

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本句段作者连续提出追问,做出种种猜测,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的

情感。

2.拓展,感悟时间的流逝。

了,有再的时候;

了,有再的时候;

了,有再的时候。

3.学生个性化朗读并引导背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飞逝,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板书设计】

8匆匆

日子一去不复返

(无奈和惋惜)

时光匆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2.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时间的流逝,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研读。

1.听写生字。

(D师指导默写。

(2)生互相检查,把书写错误的生字改正过来。

2.检查复习: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

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匆匆”的意思?

3.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

听写所学过的生字,巩固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为学习新课设置悬念。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的呢?(学生自学、勾画、批注、小

组讨论)

2.学生汇报: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

子。

(1)引导学生品读赏析。

(引导: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

的渺小与短暂,“八千多日子”的流逝无声无息,引人深思。)

(2)朗读背诵。

3.思考:“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一句中的“溜”字能否换成“跑”或“滑”?为

什么?

(D学生快速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回答。

不好。“跑”或“滑”都不如“溜”生动形象。“溜”既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又写出

了时间流逝得不知不觉,而“跑”或“滑”体现不出这种效果。

4.出示句子,引发学生思考: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

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

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D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从“伶伶俐俐”“跨过”“飞走”“溜走”“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间的来

去轻悄匆忙、稍纵即逝、速度飞快。)

小结:本来时间的流逝是看不见的,但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时间如天真的孩子,既可爱

又顽皮。

(2)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学生从“洗手”“吃饭”“凝然”“遮挽”“躺在床上”“叹息”中体会日子的

流逝、来去匆匆。)

小结: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给时间以人的灵性,读后时间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觉让人印

象深刻。

(3)仿说•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出示课件)

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示例: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

从屏幕上过去。)

设计意图:

由读引入仿说,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

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说练习,通过仿说,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D引导学生品读赏析。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使无形的时间有了

鲜明的形象,具有动感。我们好像看到了时间的烟雾缥缈在眼前,可摸可触,而瞬间又被微风

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从而使人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瞬息消逝,来去匆匆。)

(2)朗读背诵。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多角度、多

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课文字里行间充满诗意的语言之美。

三、感受对生命的追问。

L自由读课文。(精读第4和第5自然段)

2.思考:“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这句话中两个“赤裸裸”的

含义相同吗?

(1)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比较两个“赤裸裸”的不同之处。

(2)教师课件点拨。

(3)读后同桌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归纳:

不同。第一个“赤裸裸”指来到这个世界时,没有带来什么东西。第二个“赤裸裸”指

没有留下辉煌的成就。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4.这样的连续追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预设:连续的追问让作者自责、自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的极度不

满,以及不愿虚度年华的心愿,点明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同时也唤起了人们珍惜时间的意

识。

5.引导学生试答文中的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才是

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的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

身边的普通人。

6.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地走一遭?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突出朱自清的文学成就,感受他对时间的珍惜。)

7.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在开头和结尾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这样安

排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问而不答,答案隐含在文章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文章

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四、诵读积累,全文背诵,进一步感悟时光匆匆。

五、拓展延伸,感悟时光匆匆。

(一)出示课件,展示交流惜时诗文、警句,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惜时名言。

1.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马克思

2.时间可以治愈一切创伤。——米南德

3.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雷巴柯夫

4.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一一现在。——莎士比亚

5.做大事的,眼光应当看到未来,力量需要用于现在。——西德尼

古诗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

缕衣》)

(二)出示《明日歌》,师生齐读这首诗,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明白“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

昵”的道理,进一步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六、总结。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如果过去由于某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那么就从现

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们将赢得明天!

【板书设计】

8匆匆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具体说明《跨过、飞走、溜走、闪过

I如轻烟如薄雾

、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爱返呢?

、.9那个星期天

--------------------\敖学iS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媚、砖”等14个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9个词语。

2.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2.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换位思考,摆脱烦恼。

【教学重点】

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媚”“砖”等14个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9个词语。

2.读准、读通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

年时,我们的心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有好玩的玩具,渴盼

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

章一一《那个星期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他的作品风格

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意蕴深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代表

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急遽(jii)惆怅(chduchd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书写指导:

“媚”左窄右宽,右部的撇画向左下方舒展。

“砖”左窄右宽,“专”首横短,第二横略长,点是长点。

“蚁”左右比例相当,右部撇、捺交叉在适当的位置。

“绞”左窄右宽,“名”末横变提,“交”撇、捺舒展。

“耽”左窄右宽,左部末笔为挑笔。

“搓”左窄右宽,右下的''工"末笔的横应稍长。

“偎”左窄右宽,右部“一”起横中线,捺舒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但是因为家务

繁忙,结果一拖再拖。)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作者细致描写了“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焦急、无奈,最

终失望、委屈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描写了“我”的情绪郁积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及母亲安慰

“我”。

四、课堂小结。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L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的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

细致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真挚的情感。

2.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L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的第一次“盼望”,请一位同学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探索作者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一)读课文中有关早晨“我”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一一”画出表现“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

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通过描写天气和

“我”的动作,体现出“我”的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

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时光不好挨”的?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

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我坐

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通过描写“我”的动作来写

“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写“我”坐在草丛里看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

无聊与孤独。)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

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我”紧跟

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这里也从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思考: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二)读课文中有关下午“我”的心情变化的段落。

要求:用“”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画出表现“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

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

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通过细致地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急切地盼望母亲快点儿洗完衣

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2.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

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

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赏析:这一段是环境描写,突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

应“我”的心情一一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三)读课文中有关黄昏“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一一”画出表现“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

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思考: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我”等待中的

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2.“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闭上眼睛不再

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我”无比悲伤、绝望。“闭上眼睛”“荒

凉”表明“我”内心的绝望、无奈。)

(四)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

人物心情:

满怀期待一盼望一焦急、兴奋一委屈一自责一失望、伤心一彻底失望

光线:

阳光明媚一光线渐渐暗下去一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再读课文,思考感悟。

1.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的内心感受。在文中找出相关的

句子,仔细体会。

2.交流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的失落和

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母爱•)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不同点:《匆匆》一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运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而

《那个星期天》则更多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合在所描写的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

2.学习本文写法,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

满怀期待一盼望一焦急、兴奋一委屈一自责一失望、伤心一彻底失望

阳光明媚一光线渐渐暗下去一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学痕思广-------------------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U学股比/

【教学目标】

1.联系所学课文,交流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3.选择一两个情景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

了解表达感情的两种方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直接表达。

【教学难点】

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选择一两个情景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

几句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什么,这一单元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这一节课我们来深入学

习。

二、交流平台。

1.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的是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现在读读交流平台,说说如何表达情感。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看看我们这一单元学的《匆匆》和《那个星期天》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全班汇报交流。

(1)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

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

穴……

①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借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找蚁穴”等活动,真实自然地

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②你有过等待的经历吗?用几句话说说你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挨时间。

示例:有,在商场等妈妈买东西的时候,我就会乘电梯到商场三楼的图书城,找一本自己喜欢

的世界名著或故事书,坐在一个僻静的地方,静静地阅读,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

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

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

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自己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

产生相同的感受。

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领悟表达感情的方法,如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

也可以写内心独白,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抒发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联系所学课文,总结写文章抒发

真情实感的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三、初试身手。

1.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心情也会随时有变化,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呢?读读“初

试身手”。

2.当妈妈答应我养狗的时候,我的心情怎样?可以怎样表达?

打篮球的时候,我们班输了,我的心情怎样?可以怎样表达?

3.当心情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景物来表达,如“路边的野花向我微笑”;当心情不好的时

候,我们可以写“路旁的花儿行拉着脑袋”。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感情表达

出来。

奔跑在田野上(借助田野里美好的景物来写自己的心情)

弹琴(借助琴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情境:走在小巷里

心情好: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让人觉得很温暖。我蹦蹦跳跳地背着书包,脚下踢着小

石子,行走在狭长的小巷里。今天,我得了一张“三好学生”奖状,心里就像吃了蜂蜜一样

甜。一只喜鹊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为我道喜,邻居家的大黑狗冲我“汪汪”地叫,

好像在夸我真棒!

心情不好: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昏暗而又潮湿狭窄的小巷里,我抬起脚,把讨厌

的小石子踢开了。因为马虎,我做错了试题,受到老师的批评,心中难过极了。乌鸦站在树上

聒噪地叫着,好像在嘲笑我的粗心大意,邻居家的大黑狗冲我“汪汪”直叫唤,好像在批评我

的不认真。

情境:钓鱼

心情好:今天晴空万里,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微风吹来,湖面上荡起了鱼鳞似的波

纹。蝉在岸边的柳树上唱着高亢的歌,柳枝轻抚着湖面,我坐在柳树下,手持钓竿,目不转睛

地注视着浮标,悠闲地等待着大鱼上钩。

心情不好:天阴沉沉的,四周一丝风也没有,天闷热得像蒸笼,让人喘不过气来。柳枝无

精打采地套拉着脑袋垂在湖面上,柳树上的蝉聒噪地叫着,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我焦躁不

安地把鱼钩放下,提起,再放下,再提起……每次都是竹篮子打水-----场空。

(小组交流,选最佳的汇报)

5.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6.生活中,还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影响我们的心情,请你来说一说。(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

心情好坏的变化可以如何表达。)

设计意图:

先学习方法,然后运用方法写片段,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写作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

四、总结。

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表达情感的方法: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反思,

、习作例文

---------------------教学帔计f------------------

【教学目标】

1.了解例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

2.默读例文,学习作者细微地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学重难点】

默读例文,学习作者细微地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表达情感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例文《别了,语文课》。

1.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叙述了一个五年级的学生陈小允原来讨厌上语文课,但他即将移民海外,不再有机

会学习语文时,他的心理产生了变化,他感受到了语文的美好,对故土、母语的依恋,从而下

定决心即使到了海外,也要好好自修中文。

2.默读例文。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一开始:不喜欢上语文课。

不能学语文,心里难过一一痛

语文课上:(喻着泪——擦拭着泪水一一呜咽——泪水模糊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

告别语文课:“我”热泪盈眶。

3.例文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⑵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

体会作者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感情的方法,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前后态度的转

变,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写出了一个孩子即将离开故土的难分难舍之情,让我们看到了涌动

在他心间的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三、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题目是“阳光的两种用法”,阳光有哪两种用法?请同学们快速读例文,找出阳光的两种用

法。

(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2)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

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勤俭、朴实、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从母亲在冬天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给“我”取暖,体会到了母亲爱孩子、热爱生活

的情感。从毕大妈夏天把一缸水放在太阳下“煮”热,给孩子们洗澡,我体会到毕大妈是一

个温暖而又有智慧的人。在艰苦的生活里,她们都有一颗慈爱、智慧的心,带给孩子们温暖

和快乐。

4.“老阳儿”在文中起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说说你对“老阳儿”的深刻理解。

“把老阳儿叠起来”“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阳光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老阳儿”给“我们”带来快乐与温暖。母亲的“智慧与温暧的心”,尤其是“在艰苦日子

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太阳,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暧“我

们”生命的阳光(老阳儿),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因此,更深一层的“老阳儿”指人们在

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智慧,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两篇例文,更进一步了解了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可以仿照这些例

文,把感情渗透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

(-)《别了,语文课》

通过三个事例表达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阳光的两种用法》

1.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2.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教学反思f-------------------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学假计f--------------------

【教学目标】

1.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

清思路写下来。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从而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3.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自然地流露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中,情感有所变

化,写作思路也要跟着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和同学交换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把事情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自然地流露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中,情感有所变

化,写作思路也要跟着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L明确本次习作的目的,理清写作思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掌握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说说你们心中的事情。

过渡:同学们,你们心里有委屈,也有愧疚,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委屈与愧疚,还

有许许多多的事,让我们难以忘怀。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如何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并把感情渗透在习作中,如何将这次习作写

好。

设计意图:

由学生心中的事情,引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感,自然引入题目“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明确目标。

1.回忆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假如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设计意图:

由学生读文,了解这次习作的目标。目标明确,犹如打仗时指明了方向。

三、写作指导。

(一)学生交流,说说你准备写哪些事,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引导选材。

1.高兴的事情:考试得了100分;得了奖状;老师表扬了自己;过生日;出去旅游。

2.感动的事情:别人帮助了你;你病了,老师、同学关心你。

3.惧怕的事情:晚上回家;自己做错了事。

4.难过、伤心的事情:亲人去世;考试没考好。

5.委屈的事情:别人误解自己。

(三)写事情的方法。

1.写事情离不开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写事情的时候,要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假如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

3.要注意情感表达的方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在叙述时自然而然地流露

情感。

4.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

学生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逐步

提高。通过写作方法进行引导和梳理,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轮廓,拓展学生的思

维,引导学生选材,让学生有话可写,为本次习作提供了写作方法的借鉴。

四、例文指导。

1.出示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