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四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

第三单元

名称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

文。选择的课文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三篇课文了解观

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古诗三首》选取了三首七言绝句。《暮江吟》这首诗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

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轻松闲适以

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描述了庐山不同角度的形态变化,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要想

对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雪梅》这首诗通过对雪、梅的评

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借梅和雪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

人之长,补己之短。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

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往上爬的,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赞扬了

蟋蟀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旨在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了解

爱护眼睛的知识,培养保护视力的意识。

“习作”的主题是“写观察日记”,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学会写观察日记,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进

行设计,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积累观察事物的方法。”词句段运用”设置了两个小题,旨在让

学生学习词语搭配,体会句子准确生动的表达。“日积月累”提供了凡则关于天气的谚语,旨在让

学生积累谚语,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要留心观察。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单元重点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内学习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细致、有序地观察事物的兴趣,同时增强爱自然、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够初步运用。学写观察日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养成细致、有序观察事物的习惯,并能够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1.突出重点,简化程序。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重视沟通课本内外的联系,联系实际生活,拓宽学习渠道。

3.教学中应各有侧重。《古诗三首》应创设古诗教学的氛围,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

通过想象、联想,体会古诗创设的意境,体悟古诗蕴含的哲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应侧

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学会在课后运用这些方法

观察事物。《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应侧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生动形象

的语言表现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2课时

《爬山虎的脚》2课时

《蟋蟀的住宅》2课时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课时

习作:写观察日记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9《古诗三首》

新授课四章/单元复习课口专题复习课口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

1.教学内容分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

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

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

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

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

庐山的感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

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

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

涵深刻,耐人寻味。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

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3.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暮、瑟”等7个生字,读准“降”的读音,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能结合

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

4.在朗读与交流中体会三首古诗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道理。

2.感知三首古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

1.组织学生交流并背诵学过的古诗。(1.自由选择学过的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总结学生的背诵情况,激发学生继续2.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活动之

学习古诗的热情。中。

3.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并结合预习明3.齐读古诗题目:《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确是哪三首古诗。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环节二:二、自主学习,读通古诗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2

(D借助拼音和识字表,读准全诗。

1.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2)圈出三首古诗中的生字,商议识记这些生字的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方法。

(2)引导学生再读古诗,圈画生字,并

(3)组长利用字卡逐一检测三首古诗中生字的认

识记生字。

读情况。

(3)组织学生小组内相互检测生字的认

(4)小组任选方式,反复练读古诗,努力做到读得

读情况。

准确、流畅。

(4)引导学生熟读古诗。2.组织学生开展

2.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

(1)利用生字卡片检测学生识字情况。(1)利用字卡,准确认读:暮、吟、题、侧、峰、

(2)针对识记不准的生字商讨识记方法。庐、缘、阁、费、须、逊、输、瑟、骚。

(3)组织学生重点识记多音字“降二(2)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利用工具书查找“降”的不同读音,并根据读

3.组织学生齐声诵读三首古诗。音做扩词训练。

3.准确而流畅地诵读三首古诗。

活动意图说明

1.学生在自主学诗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相互交流,达到学习

成果分享,相互带动的效果。

2.小组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瑟”“骚”“逊”,“逊”不要读成“孙”。

3.为了巩固多音字,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呈现由不同读音的“降”组成的词语,组织学生认读、

运用。

环节三:三、小组合作,了解诗意

教的活动3学生活动3

1.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借助注1.组长组织小组自学活动,先选择一首诗,再圈

释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努力说出三首出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到注释中查找答案,

古诗的大致内容。最后将整首诗的大意说清楚。

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说出整首诗2.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的大致意思,相互进行补充,指导学生并根据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

根据集体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发言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

1.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大胆交流,并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学会合作

学习。

2.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只要学生能根据注释说出古诗的大致意思即可,不要过于提高要求。

环节四: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教的活动4学生活动4

1.组织学生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找出1.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仔细看一看哪些笔画或

容易写错的部分,并进行细致观察。部首容易写错,圈出来,再书空。

2.根据学生的发言,确定最难写的字,2.认真观察老师的范写,既要看清楚笔画,又要

并板书范写。听清楚老师的讲解。

3.组织学生自由书写生字,并进行巡视3.自由练写,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

指导。4.观察书写作品,说一说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

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并需要改进。

集体进行评议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

教师要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汉字的书写难点。

7.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V二

日瞥(mtimu)吟诵(yinr6n)瑟瑟(sebi)

二、辨字组词。

幕()吟()似()

暮()拎()拟()

三、理解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

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

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

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

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

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第2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9《古诗三首》

新授课0章/单元复习课口专题复习课口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

5.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

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6.学习重点难点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

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一、诵读引入,巩固生字

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

1.组织学生诵读本课的三首古诗,针对1.正确、流利地齐读本课的三首古诗。

诵读情况进行订正。2.准确认读:

2.利用生字卡片,检测学生生字认读情暮、吟、题、侧、峰、庐、缘、降、阁、费、输、

况,并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字义的理解瑟、骚、逊。并口头组词。

情况。3.讲清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走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

进古诗,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在组词语的过程中,尽量引导他们多扩词,提高词语的积累量,同时可以结合喜欢

的词语练习造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环节二:二、朗读诗文,理解感悟

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

1.学习《暮江吟》。

1.组织学生学习《暮江吟》。

(1)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边听一边想象,头

(1)播放《暮江吟》音频文件,引导学生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倾听,想象其中的意境。(2)自由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充

(3)细致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组织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4)讨论并交流: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

(3)利用课件呈现《暮江吟》课文插图,半己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

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画面。色。

(5)看图,交流:夜晚,在柔和的月光下,一串串

(4)组织学生讨论江水一半是绿色,一半

晶莹剔透的珍珠,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

是红色的原因。

多么可爱!

(5)利用课件呈现“夜晚月光下的江边”(6)在音乐中,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用朗读表现

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感受。出这种画面。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题西林壁》。

(6)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

(1)自由朗读《题西林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诗⑵交流并绘画:

横:连绵起伏、重峦叠嶂。侧:高耸入云、高峻

2.组织学生学习《题西林壁》。

挺拔。远:群山环绕、重峦叠嶂。近:奇峰罗歹k

⑴指名朗读《题西林壁》。危峰兀立、奇峰突兀。高:云雾缭绕。低:高耸

入云。

(2)利用课件出示从庐山不同角度看到的

(3)交流: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来表

(4)可回忆课文《画杨梅》和“盲人摸象”的故事

示“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并用

来交流。

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

(5)讨论后归纳:站在任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

(3)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前两句诗,结合刚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才的图片和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4)这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观察的(6)朗读全诗。

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的道理。(5)师2.学习《雪梅》。

生采用问答式反复朗读后两句,深层思(1)自由朗读《雪梅》,遇到不理解之处看一看注

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释,然后说一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2)质疑并交流:“降”:服输。“阁”:同“搁”,

(6)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放下。“逊”:不及,比不上。

3.组织学生学习《雪梅》。(1)组织学生自(3)自由交流: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

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诗人在诗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

里想告诉我们什么?(2)组织学生针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

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质疑。(4)交流: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

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组织学生汇报前两句描写的画面.

(5)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4)组织学生汇报后两句的意思。(6)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全诗。

(7)欣赏画面,体会画面中梅花和白雪相互映衬

(5)组织学生讨论:雪和梅争春,为什么

的美丽,明白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更加完美的道理。

比不出高低?

(6)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梅花

和白雪相互不服输的语气和诗人为难的

语气。

(7)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体会雪与梅互相

映衬的美景。

活动意图说明

1.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

2.学生观察画面、表达画面的过程就是理解古诗内容、感知古诗意境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给

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想象,并充分地表达与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既要注重古诗本来的节奏,更要注重古诗传递的情感。

4.学生的绘画不在于生动形象,不在于细致刻画,而在于抓住各个角度观察的不同结果。

环节三: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教的活动3学的活动3

1.自由阅读这首古诗: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

1.课件出小卢钺《雪梅》第二首,引导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

学生自由阅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春。2.在课件的帮助下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自由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才会完美。

2.利用课件播放这首古诗的诗意解读,指4.完成作业。

导学生欣赏并理解。

3.引导学生联系第一首诗,说一说自己的

感受或体会。4.拓展作业:查找另外四首

《题西林壁》,诵读并了解大意。

活动意图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意:梅花开放时,如果没有雪,则显示不出梅的神采韵致。雪

虽有了,若没有诗,更会使人平庸世俗。梅花开在傍晚的积雪中,咏梅的诗恰正作成,梅和

雪,共同构成了最完整的美。

8.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苏轼

横岭]

>变幻莫测

侧峰

远近]从不同角度观察

"姿百态

高低」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雪梅》

卢钺

雪白]

»人各有所长

梅香-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锋()阁()章()

峰()阔()障()

二、读诗句,理解词语。

可怜——真珠——缘——

三、我会理解。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教学反思与改进

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

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

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10《爬山虎的脚》

新授课回章/单元复习课口专题复习课口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

7.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

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

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

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的观

察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

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

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8.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

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9.学习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一、谜语揭题,交流资料

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是虎不是虎,有脚1.仔细读谜语,猜谜底是爬山虎。

只会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引导学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结合图片,交流爬山虎的资料,

生思考,猜出谜底。简单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用途。

2.板书课文题目。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3.交流作者叶圣陶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

3.课件出示叶圣陶的图片,教师提问:是哪表作。

位作家这样善于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

活动意图说明

爬山虎这种植物比较常见,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没有条件观察的可以上

网查找资料

环节二: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1.明确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再同桌互读,纠错,

子,画出不懂的字词。达到语句通顺。同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教师重点强调“茎、均匀、重叠”的读音。2.汇报交流: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虎、叠、茎”。(1)读课文,正音。

(2)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熟记字形。

(3)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仔细观察字形,认真书写:“叠”字要注意它的结

构比较特殊,而且笔画较多,“虎”字注意书写笔顺。

活动意图说明

1.初读课文要让学生带着初读要求自由读,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在书写环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习得书写的方法,用心观察,发现规律,发现要点。

环节三:三、熟读课文,理清顺序

教的活动3学的活动3

1.教师指导学生读熟课文。1.以轮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

2.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要求:利的程度。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2.合作学习:

的?(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2)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2)小组内交流,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明确作

(3)组织学生汇报,解决组内没解决的问题。者是从“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

的”等方面来写爬山虎的。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其他组同学帮助解决,最后理出课文的表达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长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活动意图说明

1.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如何分工与合作,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

学习.

2.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文体的差别。就本文而言,引

导学生语调自然平实即可。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蜗牛(wowo)均匀(jfinjun)枯季(w6iw6i)

二、看拼音写汉字。

caochangshufulaogundnyd

()()()()

三、按要求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弯曲一一牢固一一

2.(反义词)均匀——引人注意----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我从中感受到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

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又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坏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

迁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4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10爬山虎的脚

课型新授课因章/单元复习课口专题复习课口

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

10.学习目标确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

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

1.启发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

的。

2.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引起下文。

活动意图说明:

学贵有疑,根据课文题目质疑,就是让学生各自找到自己阅读的突破口,要引导学生提出有

价值的问题。

环节二: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1.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思考老

子是什么样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师提出的问题。

它是怎样爬的?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

系?2.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合作完成活动卡设计(二)。

根据学生活动卡设计汇报学习收获: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1.(1)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空隙”等词语感

(二)。受爬山虎叶子的美,体会观察的重要和用词的准确。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2)看图片,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练习有感情地朗

1.爬山虎的叶子。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爬山虎的叶子的美。

这么美?(课件出示满墙爬山虎的图片。)2.(1)重点抓住“茎上长叶柄的地方……也是嫩红的”

2.爬山虎的脚。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观察教师提供的爬

(1)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的?山虎实物,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细丝样的脚。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描写爬山虎向上爬动笔画一画,进一步感知它的样子。

的动作的词可以改变位置吗?为什么?(2)到黑板上用手模仿爬山虎爬的动作。自由读第4

自然段,体会“触、巴、拉、贴”几个动词用得准确。

(3)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脚有什么不同?

(3)用手演示爬山虎脚的变化。体会爬山虎的生长与

墙的密切关系。

环节三: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教的活动3学的活动3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作者用什么样的方1.讨论问题,进行交流: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

法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样生动?来写。为了说清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连续的

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使爬山虎的脚给读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内容,学写观察

2.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日记。2.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抄下来。

3.阅读并交流课后“资料袋”内容,激发留心观察生

活和事物的兴趣。学写观察日记,交流明确格式、内

容。

活动意图说明

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用自己的话对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进

行描述,并用一段话写下来。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内容,再用所学的方法去实践。

7.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颜色样子

叶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卷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

脚<

爬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隙()嫩()舒()茎()

占()瞧()柄()叠()

二、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我会仿写:

2.微风中柳树正在向人们展示那美丽的腰肢。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填。

嫩绿的嫩红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_________,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________。

教学反思与改进

1.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与学生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

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

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

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

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5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11蟋蟀的住宅

新授课0章/单元复习课口专题复习课口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

U.教学内容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

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语言精炼传神,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

爱之情,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注意体会作

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12.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蟋、蟀、宅”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4个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

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

点。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

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13.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一、视频激趣,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

1.介绍蟋蟀的资料。(蟋蟀,又名蝴蛾,一种昆虫,

多媒体播放蟋蟀“唱歌”“进出洞”的视

1.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蟋

频。启发提问:认识这个小东西吗?它有什蟀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出声音。)

么本领?2.板书课文题目。引导学生理解

2.齐读课文题目,并说一说对“住宅”一词的理解。

课文题目。

活动意图说明:蟋蟀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昆虫,教师也可从实物入手,组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

趣。

环节二: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

1.指导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读1.先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再小组轮读,

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纠错,达到语句通顺;最后讨论,想办法解决难理解

的字词。的词语。

2.检查识字情况。教师重点强调“宅、慎、2.汇报交流。

搜、骤、择、穴”的读音。(1)指名逐段读文,评议,正音。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选、良、专、(2)用卡片检测自学生字的情况。

较”。(3)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仔细观察字形,认真书写:“选”是半包围结构;“专”

字共四笔,第三笔的竖折折是一笔写成的。

活动意图说明:

1.自由朗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用心读,多读,读出自己明白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地方,这样,接

下来的学习才会更有针对性。

2.在扫清阅读障碍的过程中,难字要花时间讲,讲清楚,再让学生牢固地记忆。

环节三:三、熟读课文,理清顺序

教的活动3学的活动3

1.指导学生读熟课文。2.组织学生合作1.以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

学习,提出要求。流利的程度。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哪几个方2.小组合作学习。

面的内容?(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2)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相互解决。(3)

(3)引导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其他组同学帮助解决,最后理出课文的表达顺序:作

3.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者重点介绍了蟋蟀住宅的选择和特点及是如何建造

课文,然后集体评议。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练习抓住

喜欢的语句进行有感情地读。重点读一读第2〜6自

然段,初步感知蟋蟀的住宅的特点。

(2)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活动意图说明

在明确课文的表达顺序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理清文

章的顺序。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J\

住宅(zhdizai)抛出(paopao)蟋蟀(sudishuai)

二、看拼音,写词语。

ddngxu6kfetingxuanz6zhuzhi

()()()()

三、仿写。

弯弯曲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11《蟋蟀的住宅》

新授课W章/单元复习课口专题复习课口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

14.学习目标确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

点。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

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15.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

随遇而安的特点。

2.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

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引出新课内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

容。笔记,文中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

住宅的才能。

2.默读课文,提出疑问。预设:蟋蟀的住宅到底特殊

在哪儿呢?

活动意图说明:

教师应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将阅读的重点集中在文本的关键处,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环节二:二、借助游戏,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

创设游戏情境,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