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柏林》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
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
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
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小说
的篇幅极短,却包孕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
强的可读性。
这篇微型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意想不到的结尾,所以优秀
的微型小说并不在于要有巨大的字数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我们
在品味这篇文章时就应抓住文章中这种抖转直下的独特效果。
这篇微型小说篇幅很短,不必纠缠于小说的层次,选取适当的
句子理解提问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它的特点和魅
力。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篇幅很短,但是涵义很深。它是一
篇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从车厢里的一幕镜头揭露了德国法西
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灾
难。
在教学中,我先以谈话的方式说起关于战争的话题,让学生
说一说关于战争的诗歌或影视作品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生
更快地带进一种氛围,为学习课文作准备。然后我按照如下的
顺序来组织教学:探究标题的深意一一逐层剖析文本一一从文
题入手品味主旨一一感悟学习本课的写作技法。每个环节都有
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每个
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学情分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
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
学生此前学过单元第一篇小说《桥》,能够通过小说的情节感
受人物形象,对人物的描写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一定的了
解。但是学生对《在柏林》这篇小说所描述的战争背景缺乏了
解,战争远离孩子的实际生活遥远,同时,学生阅读微型小说
少,对于微型小说的构思等了解不多,预计学生阅读本文时,
在感悟作者多元呈现战争主题的手法,以及体会结尾处“静”
的内涵方面会面临困难。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体会战争给普通民众造成的深重灾难,感受人
物的悲剧形象。
2.关注情节和环境,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
说结局构思的巧妙。
教学重点:
能够发现小说是通过老妇人一家的遭遇表现战争灾难的,了
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关注情节和环境,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
构思的巧妙。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战争灾难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1.谈话: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小说,前两篇小说塑造的都是
生活中的平民百姓形象,在战争中的普通百姓又会是什么样子
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奥莱尔创作的一篇小说《在
柏林》,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短到不足400字,却打动了无数人。在
柏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
2.谁来读读阅读提示,其他同学圈画阅读提示中的任务。
明确两个问题:
3.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咱们得先把小说读懂,回顾前两课的
学法,想一想读小说时要关注什么?
读一读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看看你有什么启示?
板书:人物一一细节、情节、环境
【设计意图:明确阅读任务,梳理阅读方法,同时建立阅读
期待,为学生感悟作者构思,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1.明确了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写了
哪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这几个词语会读吗?读音正确、声音响亮。
3.谁来说说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
什么事情?
归纳:老兵在上前线前把疯癫的妻子送往疯人院,两个小姑
娘在车厢里笑神志不清的老妇人,老兵说明原委后车厢一片寂
静。
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
【设计意图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仿照精读课文《桥》所学
的情节梳理方法,让学生根据人物关系图概括小说情节,体现
扶放有度,自主练习的略读课文教学原则。】
(三)再读课文,领悟写法
L关注人物。
思考:读完课文,小说中老妇人和老兵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
入了你的脑海。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妇人和老兵的语句,把
你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这是一位()的老妇人
这是一位()的老兵
学生读文,交流。
预设:体弱多病、虚弱、可怜、神智不清的老妇人
可怜、无助、悲惨、无可奈何的老兵
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
听完老兵的话,你们有什么疑问?
头发花白的老兵为什么还要“上前线”?(联系第一段环境
描写)他能不去吗?为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战争)
出示资料。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配乐想象画面:
透过老兵说的话,我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
小结:这就是战争,它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生命灰飞烟
灭!读小说的时候,理解了人物悲惨、可怜的形象,也就理解
了小说的“反战”主题。
2.关注情节。
(1)再看看这段话,同学们一定发现了,在这段话中,文中
老妇人的称呼到这里发生了变化一一我的妻子、他们的母亲
文章为什么不在开头就交代老妇人的身份?
(2)出示两段话,对比。
这是改写后的文章,请同学们对比着读一读,你认为哪种情节
布局更好?为什么?
小结:课文开头巧设悬念,高潮部分揭示身份,才有了震撼
人心的艺术效果。小说情节布局的巧妙,更加凸显了人物的悲
惨形象。这正是作家的高明之处。文中还有哪些设计巧妙的情
节?
3.关注写法。
出示《火印》片段,对比阅读。
思考:除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情节设计,你还发现了
哪些表现主题的方法?让我们来读一读曹文轩的小说《火印》
中的片段。快速默读,同样表现的是战争灾难这一主题,两篇
文章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
小结:原文是侧面描写,文章以小见大。不同的小说,不同
的角度,让我们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4.关注结局。
过渡:有人说,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当车厢里的人听
完老兵的话后,车厢一片寂静,静的可怕。
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安静吗?可怕的是车厢里的寂静吗?
可怕的到底是什么?
此刻,车厢里的人可能在想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想象说话。
只有车厢一片寂静吗?车厢外?整个柏林?火车所到之处都
饱受战争的摧残。战争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每个人都要承
受战争带来的苦难,战争没有人可以避免……
同学们体会的很好,通过心理描写更加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
的灾难,和人们对和平的向往。那作家为什么不写心理活动,
反倒戛然而止了呢?
小结:留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读小说比看电影更
过瘾。
【设计意图:在学生组间交流中,发现小说运用紧密的情节
来表现战争灾难主题的特点。借助提问、推测、对比等策略,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选材之独特,感悟读者心情与作者情节构思
之合拍,从而深化对战争主题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微型小说设
置悬念,结尾戛然而止的艺术特色。】
(四)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小结写法。课文是怎样表现主题的?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在柏林
老妇人神志不清
老兵妻离子散一片寂静
小姑娘天真烂漫(以小见大)
教学反思:
教学所得
《在柏林》出自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略读课文,
是一篇仅有360字的微型小说。可能是新入选的课文,新组合的
小说单元,看起来特别新鲜带感。从课堂呈现的效果看,顺利
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准确解读教材,目标定位促发展。
一堂好课首先得益于教师文本解读的功力。于老师对文本的
解读深刻而独到,抓住了选材视角独具匠心、情节构思拍案叫
绝、结尾留白意味深长、惜墨如金呈角度多元这四大特色,把
准了该微型小说的表达与创作奥秘。
一堂好课关键是确立恰当适切的目标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
有两点:1.读小说,感受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和难以弥
合的创伤。2.关注情节和环境,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
感受小说构思的巧妙。这两个目标,遵循了小说的文体特点,
聚焦于本文的表达特色,融合了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了学生
的学习起点,定位于学生的学习增长点,确实做到恰当,适切,
且表述精准简约。
(二)精心设计环节,阅读策略巧渗透。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习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以促进阅读能力
的形成,是统编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正如陈先云理事长所云,
阅读策略不应该作为抽象的知识来教学,应该为促进阅读理解
而教。于老师在引导学生读懂这篇微型小说的时候,有效地把
连结、图像化、提问、找出重点、整合、推测、对比、理解监
控等阅读策略渗透其中,由此培养学生“提取和整合信息”“进
行推论”“形成解释”及“反思评价”的阅读能力,进而达到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的教学目标。
其一,借助连结和图像化等策略,激活旧知,联系相关知识,
帮助学生启动先备知识,较好地理解小说关于二战的背景。
其二,借助提问、整合和找出重点等策略,指导学生练习提
取和整合文章的主要信息,监测和修正自己的阅读理解。
其三,借助提问、推测、对比等策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选
材之独特,感悟读者心情与作者情节构思之合拍,从而深化对
战争主题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微型小说设置悬念,结尾戛然而
止的艺术特色。
教学收获
我以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至少有三:
其一,在梳理情节中,习得提取、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的阅
读能力。
其二,在提问对比阅读中,学会从选材、情节构思等表达的
角度了解微型小说悬念设置的艺术特色,学会从多角度领悟主
题的思路方法。语文阅读不能停留在读懂“写了什么”的内容
层次或表层意思,要设法解码作者“怎样写”的表现形式的秘
方,更要探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写作意图和艺术奥妙。
其三,通过摆放情节曲线的活动体验,深切体会到个人的阅
读感受与作者设计情节的波折起伏密切相关;有意关注其共振
曲线,能帮助学生细致体味文学阅读让人感动心动的审美感受,
有利于培养敏锐细腻的语感。
反思不足
其一,如果从略读课型来考量,我以为,该课的目标定位应
增加体现略读课文要重迁移,重自主的教学元素。课堂教学也
可以更加放手让学生对照《桥》,给更充分的时间,更开放的
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在学生认知和理解的陌生处
着力点拨研读。
其二、在学生梳理情节的环节中,应增加理解监控的环节,
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出现的误差。整合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必须
过关的、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第二、三学段的训练重
难点,需要结合课文有机融合训练,需要加大力度反复练习,
否则无法落实到位,扎实推进。
再教设计
(三)回归文本,关注情节
1.感受文本的描写特点
师:下面我们回到《在柏林》,也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学过了我就直接问了。这篇文章和第一篇肯定是不一样的,那
么和第二篇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哪里?
生:前面那一篇开头就写了战争,后一篇结尾才引出了战争。
师:这是一点点差别,这一篇不太直接。还有吗?
生:我认为前一篇是用各种描写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这一
篇是用情节告诉我们战争残酷在哪儿。
师:前一篇也有情节呀。其实她已经感受到了一点区别了,
尽管都是小说。
生:我觉得前一篇是直接描写战争的,而这一篇不是直接描
写的,而是写战争之后的结果,用来以小见大,写出战争的残
酷。
师:这样说是不是更精准了?
2.找侧面描写,感受主题与人物形象
师:前一篇是直接写战争的,这一篇有吗?它更多的是间接
地,侧面来写的。下面请你们拿出笔,既然是间接写的,那我
们就去好好感受,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再读一遍,
因为间接就难发现。
生默读勾画。
师:这篇文章很短,等会儿一个人讲一处,我非常信任你们
的倾听和呼应能力。谁来讲一讲?你先来。
生:我先从第一自然段。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说明男的
都去打仗了,没有健壮的,说明即使有男子,都是身体虚弱的。
头发灰白的老人是后备役老兵也说明去打仗的可能都死了,所
以才让这些人去替代。
师:讲得很好。她发现这些细节很值得思量。第二个,你来
生:这里说“一二三”的声音盖过了车轮声,我们知道这个
了老妇人失去了三个儿子,这里声音很大足以看出战争给她带
来的痛苦。
师:典型的异于常人的,我们后来知道是有原因的。他把生
活经验结合起来分析,非常棒!杜甫也写过这样的诗,三吏三
别。谁再来?那位女生
生:一开始老妇人数数,旁边的人都很奇怪,结果老兵说完
话车厢里一片寂静,说明旁边的人也觉得他很可怜,可能还想
起了自己的亲人。
师:你前半段发言还没让我产生非常强烈的共鸣,因为大部
分都能感受到,但是后半句说得好,旁边的人可能想到自己的
家庭,他们也是家破人亡。厉害!那位女生。
生:我关注到的是后备役老兵的话,感叹词啊,我发现老兵
很心疼,因为他自己也要上战场,家里没人,他只有把妻子送
进疯人院,疯人院是很苦的。
师:你们觉得这个“啊”字除了心疼还有什么?
生:可能还有一点无奈。因为他是三个儿子都失去了,他也
要上前线,他没办法,只有把妻子送进疯人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员知识题库
- 2025年贵州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中医内科学-瘿病
- 【大学课件】建筑设备工程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flash课件
- 语文课件-画蛇添足
- 三年级语文《炮手》课件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课件
- 万科穿插施工与施工计划
- 《急腹症幻灯》课件
- 造价咨询结算审核服务方案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条款
- 八年级物理上册计算题精选(50道)
- 燃气工程监理实施细则(通用版)
- E车E拍行车记录仪说明书 - 图文-
- 人才梯队-继任计划-建设方案(珍贵)
- 《健身气功》(选修)教学大纲
- 王家岩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总结)
- 《昆明的雨》优质课一等奖(课堂PPT)
- 3-1、征信异议申请表
- EHS的组织架构和职责说明(共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