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并核对条码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选择题时,请将选出的答案填涂在指定位置。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本试题卷共10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自然中所有的物种都处在一个巨大的和谐与多重的平衡之中,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纵观整条生命锁链,也许我们并无依据,更无资格界定谁是“害虫”。自然界的任何物种都必须同时具备“自主生长”与“自我保护”两种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任何物种生存当各怀绝技,互利互惠,正像那句德国谚语:“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其防卫又各有绝招,有的长刺,有的含毒,有的恶臭,有的干脆以极大的繁殖力,产下成千上万的后代,只要有一二成活就不会绝种。凭借着这两种天赐本领,在天敌存在的环境里,每个物种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侵害,在大自然中立足,生生不息,并与其他物种动态平衡,偕同繁衍。人类不断地将原本野生的植物移入田园。受到特殊保护的植株也逐渐自行解除武装,退化自我防卫能力,完全依赖人类的庇护。它们按照人类的意愿,使自己长得叶肥、果大、粒饱、味美、株高,奉行“全力发展,不要防卫,依靠保护”的政策,使自己成为“不设防”的物种。它们这种体态特质不仅满足了人类的口福,也成了各种动物伺机捕食的首选目标。许多农作物原始的野生形态本非这般招摇。经过人类调教,它们现行的生存状态,实乃生命之大忌。这等于把自己的软腹部完全坦露给对手,又怎能不招引大批天敌蜂拥而至呢?对此局面已经难以招架的人类,无奈之际,将其统称“害虫”。可见,是先有人类育出无防卫能力的肥美之物,然后才引出“害虫”概念。倘它们仍是旷野中的野麦、野菜,怕什么害虫吗?对付害虫,我们人类重要的法宝——杀虫剂也越来越失灵了。我们的对手不仅是一个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群体,更是一个繁殖周期短、迅速更新的种群。不管人类施用什么药剂也只能灭其一部,留下来的却成了抗药性一代胜过一代、为害能力越来越强的品种。杀虫剂是个两难之物,既要虫死又要人活。这场艰难的人虫之战弄得我们多少有点气急败坏。跟害虫斗红了眼的菜农,有时真有点失去了理智,不顾后果地使用了剧毒农药。食此蔬菜使人致命,集体食物中毒的事故频频发生。在人虫“化学战”上我们人类真不如蛇族。你看人家眼镜蛇所施剧毒液可使猎物当即毙命,所含毒液对自己绝对无害。我们是否应该改换一下思路,更新一下现有观念,从根本上跳出这种恶性循环呢?我们能否牺牲一些产品的肥美高产,选换一些味差些、实小些,但自我防卫能力强,基本上无需农药的物种呢?虽说不可能人人都去采挖野菜,但我们能否不断地移植野种,限定人工培育种植代数呢?也许这种野性未脱的园中作物反而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草——这个家族让我打心底里充满敬意。其实我们现在食用的稻麦豆菜原本都是草。人类选择了几种“可教”之草加以驯化,才有了农业。它们一经人类调教,也就脱离草籍。而把那些野性不改、久驯不化、不甘为我所用的顽璞物种,一概轻蔑地称为“草”。其实这种野性当中,自有一种顽强保持自我的风骨,一种不肯寻求庇护的自主,一种不甘人类使役的自尊,一种不受人施舍(肥料)的自立。它们对自己的生存能力有绝对的自信——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世世代代生存下去。它们的存在就是对人类霸主地位的挑战。它们生就一副坚根韧骨,任你人踩车碾虫咬兽啃,经得起草原荒火,耐得住旱涝蝗雹。甚至小行星撞击地球、严酷的地质冰期都没能让它们绝种。常言道“人不如草”,这句话应由贬词变为敬语才对!凡事都是先“养弱”而后有“害侵”也。遗憾的是,我们不光是在园田农业上养弱引害。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一种“养弱哲学”。“养弱”多为强者所为。通常“养”与“被养”所处地位悬殊,一方对另一方足以构成支配地位时,“养弱”才多有发生。中国数千年的宗族社会更是养弱的肥沃土壤,也形成了各行各业严厉的行为规范。如“慈不掌兵”“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些虽说都有道理,但也极易造成理解偏颇,酿成“养弱”的积年苦果。在“教育园地”里,辛勤的“园丁”们确实有点把学生当作娇嫩的园田幼苗般精心呵护。但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方面却缺乏同等的重视。杨振宁教授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认为这种“填鸭式”教育“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但这种教育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灵活性,以及束缚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也多有“园栽”弱态。这也许是过去计划经济束缚过紧的结果。个体经济反倒表现出某些“草”的强韧特征,灵活多变,经得起践踏。中国历来是座大学校,敬先贤、遵古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说,每个好公民都有一副虔诚的“学生相”。我们得天独厚的教化彻底泯灭了人们的野性与个性,越是文化发达之地越是有效。有一个让我一直迷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一个雄才大略、创立霸业的政治枭雄出自名都大埠、文化发达之地,而是大多生于穷乡僻壤中。大概这些远离教化之地尚能保存点生命力强盛的野性与未曾磨灭的个性,草莽——这才是诞生英雄豪杰的真正沃土!历史总该带点斑驳的铜锈。它不该是一尊擦得耀眼的青铜古爵。生命之野性是否也应像宝鼎之铜锈,不宜完全磨去?(摘编自詹克明《世上本无害虫》)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所有物种既“自主生长”又“自我保护”,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构建了和谐且平衡的巨大的生态系统。B.野生植物被人类移入田园,受到特殊保护,变为自我防卫能力退化的肥美之物,满足人类口福,易招引大批天敌攻击。C.农业是人类驯化“可教”之草的产物,不断移植野种,限定人工培育种植代数,才能培育更利于人体健康的园中作物。D.中国得天独厚的教化传统会泯灭人们的野性与个性,名都大埠、文化发达之地几乎没有一个政治枭雄就是明证。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谚语“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说明大自然物种各怀绝技、互惠互利的生存法则,言简意赅又生动形象。B.世上本无害虫,害虫是人类面对移植于田园的野生植物招引大批天敌而难以招架的局面后,给予这些天敌的特定称谓。C.文章中,作者赋予“人不如草”以新义,表达了对草所代表的自主、自尊、自立、自信等生命韧性与野性的肯定与赞美。D.数千年以来中国一直盛行“养弱哲学”,“慈不掌兵”“严师出高徒”等行业规范极易造成理解偏颇,酿成“养弱”的局面。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先‘养弱’而后有‘害侵’”的一项是()A.溺子如杀子,慈母多败儿。B.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使木寿且孳也C.政府对企业大包大揽,代其制订生产计划,包销产品,这样,企业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D.为了管理好班级,班主任事无巨细,件件必躬亲,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4.文章中使用“恶性循环”“斑驳的铜锈”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5.文章采用了哪些方法说明“生命之野性”的重要性?请根据文本概括。【答案】1.C2.D3.B4.①“恶性循环”高度概括人虫“化学战”两败俱伤、越来越坏的恶果,言简意赅,触目惊心。②“斑驳的铜锈”即青铜古爵上的锈迹,比喻生命中未曾磨灭的野性与个性,通俗易懂。与“擦得耀眼”形成对比,强调野性与个性“不宜磨去”。5.①引用。引用杨振宁的言论等来说明,极具权威性。②类比。将植物野性与教育、企业等的野性进行类比,水到渠成地说明生命之野性的重要作用。③对比。将农作物与其原始的野生状态对比,突出农作物因“养弱”失去野性导致“害侵”的后果。④举例。列举农作物、草的生存等来说明,事例典型,说服力强。【解析】【导语】这篇文章以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类对自然干预所导致的“养弱”哲学对物种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作者借用植物的野性特征,引申至教育和经济等领域,倡导恢复生命的自主性与韧性。文章层次分明,论证严谨,富有哲理和启发性,呼吁回归自然本质。【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不断移植野种,限定人工培育种植代数,才能培育更利于人体健康的园中作物”错误,原文表述为“也许这种野性未脱的园中作物反而更有利于人体健康”,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数千年以来中国一直盛行‘养弱哲学’”不正确,原文只是说“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一种“养弱哲学””“中国数千年的宗族社会更是养弱的肥沃土壤”,选项以偏概全。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的能力。B.“顺木之天”是顺应树木的天性,并非“养弱”;且“寿且孳”并非“害”。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作用的能力。①“恶性循环”: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使用杀虫剂与害虫之间的对抗关系,突出了这种对抗带来的严重后果,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②“斑驳的铜锈”通过比喻手法,将生命中的野性与个性比作青铜古爵上的锈迹,强调这些野性与个性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应该被完全抹去。将“斑驳的铜锈”与“擦得耀眼”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观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①文章引用了杨振宁教授的观点,说明了“填鸭式”教育的弊端,增加了论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②通过将植物的野性与教育、企业的野性进行类比,说明了“养弱”在不同领域中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使论证更加全面。③将现代农作物与原始野生植物进行对比,突出了现代农作物因失去野性而更容易受到天敌攻击的问题,增强了论证的力度。④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农作物的生长、草的生存等,具体说明了野性的重要性,使论点更加具体和可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夜风流莫言1991年7月1l日晚7时,南京市六合县新集乡孔湾滁河大堤决口,5米多高的洪峰,咆哮着扑出堤外。一个小时后,十几个村庄和数万亩良田,变成了一片汪洋。……他听到人们哭着喊:解放军来了!救命恩人来了!他让舟往前靠,一丛茂密的树枝挡在面前。用手拨了一下树杈,成群的蚊蜢猛地扑到了他的脸上。他感到有无数只尖嘴扎进了自己的皮肤。他喊道:老乡们,不要着急!随即剧烈地咳嗽起来。他张嘴喊叫时几十只蚊蜢扑进了喉咙。他吐出毒虫,嘴里一股子异味。冲锋舟停在楼边。他和战士们跳下水,从楼顶上往下背人。舟桥连的战士、干部水性都好。舟满了。他命令一个战士留在房顶安定民心,便率舟返回。几个来回后,基本熟悉了村里的情形。舟上的战士换了几拨,他依然坐在他的位置上。冲锋舟上增添了两根长竹竿,一可用来探水道,二可用来清障碍。救援工作越来越顺利。半夜时分,他已救出了满满七舟人。他的舟和代理副连长的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看到代理副连长率人从一家房顶上救了7人登舟后,那座房屋就坍塌了,残砖碎瓦激起了波浪,发出了沉闷的声响。他记住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情景。半夜时分,他的舟又在另一个村庄搜索。这时所有的手电都耗尽了电量,他们的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天上有几点星光露出来,显得那么亲切那么神秘。他仰面望了一下珍贵的星斗,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几缕冰冷的风吹动着残存于水面的苇叶,发出沙啦沙啦的声响。水面呈现朦胧的灰白光泽,腥冷的气息澎湃上升。他们大声地喊道:有人没有——我们是解放军——救你们来了——每喊一遍,他的胸中就有一股灼热的感觉在膨胀。他知道使他胸中灼热的是自豪和荣誉。任何一个男子汉,都希望能成为一个拯救者,一天可以,一夜也可以。充当一天,一天英雄;充当一夜,一夜风流。现在我就是拯救者,他想,当然他知道自己只能是作为这个绿色群体中的一分子而被人记住。明天,即便那些由他亲手抱到冲锋舟的人也不会认识他,但这也足够了。乡亲们,我们是解放军,救你们来了。在呼喊的间隙里,他的耳边遥远地回响着老山前线的枪炮声。那时我的枪嗜血,今夜我却是救人者。这看起来对立的两个方面竟奇妙地被一身绿军服给统一起来了。这种比较很费脑筋,他挥手轰走叮在脸上的毒虫时也挥走了那些不合时宜的联想。今夜风流,多救一个灾民就多一分风流。当然看到那些哭哭啼啼、赤身裸体的灾民时,他的心也很难过。但是没有恨,恨洪水是没有用的。随即发生的事情令他终生难忘。他的舟停在一栋二层小楼旁。他跃上楼顶看到了一个中年男人。男人说自己是个养蜂专业户,希望解放军能在救他后把那两箱蜜蜂搬到舟上运走。中年男人坐在楼顶上,一手按着一箱蜂。他揿亮电筒,暗红的光芒照着养蜂人模模糊糊的脸。他答应了养蜂人的要求。战士们把蜂箱抬到舟上,把养蜂人扶到舟上。这时他听到被淹的二层楼里传出微弱的呻吟声。他厉声问养蜂人:楼里还有人吗?养蜂人支支吾吾地说:没有……没有……他率几个战士钻进楼,看到一张浸泡在水中的木床上,躺着一个瘫痪的中年女人。战士们把女人抬上冲锋舟。这是谁?!他问。养蜂人说:我的老婆。他愤怒地骂了一句,然后在蜂箱上踢了一脚。战士们愤怒了,纷纷斥责那男人,有的提议把蜂箱扔到水里去。他制止了战士们。养蜂人和他的瘫痪妻子与蜂箱的事沉甸甸地压着他的心。养蜂人呜呜地哭起来,他忽然觉得养蜂人很可怜。他低声说:好好照顾你妻子吧,我们会为你保密的。黎明时分,雨完全停了,幽蓝的天幕上,缀满异常繁密的星斗。所有的星星都在颤抖,仿佛有气流吹动它们。湿漉漉的衣服紧贴在身上,凉风吹来,寒彻肌肤。他的牙齿嗒嗒打战。他注视着舟上那些辛苦劳动着的战士们,心中又感动又难过。当他的舟又一次靠“岸”时,人群中一位半裸着身子的年轻女人哭叫着扑上来。当她正准备用双膝跪地这种令人心惊肉跳的古老方式向他祈求时,他和战士们架住了她。大嫂,不要这样,有什么事,慢慢说。解放军,救救我的孩子吧!救救我吃奶的孩子吧……女人说她从家中匆忙跑出时,把孩子交给了身边一个人,可是,那个人没出来,孩子自然也没出来。他简短地说:开船。冲锋舟在熟悉的路线上开足马力疾驰,马达的清脆轰鸣震耳欲聋。他嗅到了水中放出来的种种味道,腥的,臭的,一条银灰色的大鱼跃出水面,跌落在舟上。战士们呼叫起来。他把那条鱼扔到水里去。他无法知道这条鱼将来的命运。他带着舟搜寻着一栋栋的房屋、一丛丛的树梢。他们一遍遍地呼唤着。他感到喉咙疼痛。终于,在水泽对面的河堤上,他找到了那个婴儿。太阳初升时,他双手捧着婴儿,还给那位年轻的母亲。他看到她的嘴唇哆嗦着,好像要说什么。接过孩子后,她急不可耐地拉出乳房,把乳头塞到孩子的嘴里。他转过脸去,看到一轮鲜红的太阳正从水泽的边缘缓缓升起。久别重逢的太阳使他感到一种巨大的欣喜。那血一样的颜色令他目眩,他感到极度疲倦,头重脚轻,恨不得倒下便睡,哪怕身下是泥还是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中“5米多高”“咆哮着扑出”这两处描写表现了洪水的状态,让读者感受到了洪水的愤怒和不满,营造了紧张、急迫的氛围。B.“解放军来了!”“救命恩人来了!”这两句话,从受灾群众的角度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此时群众已为绝处逢生的喜悦所笼罩。C.在救灾时“他”心理非常复杂,“他”知道自己救了灾民也不会被他们记住,但“他”明白,自己绝不是为了荣誉才如此做的。D.在去救婴儿的路上,“他”将一条跃上冲锋舟的银灰色大鱼重新丢进水里,在“他”看来,大鱼其实暗示了婴儿的命运。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养蜂人抛弃妻子的狠心无情与女子恳求解放军战士救自己孩子的哭叫祈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说意在借此表现人性的复杂。B.“所有的星星都在颤抖”运用了拟人和夸张手法,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周围环境的寒冷,烘托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形象。C.“他简短地说:开船。”这句话独立成段,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让读者感受到“他”救助孩子的果断,使“他”的形象更高大。D.小说结尾描绘了火红的太阳升起,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合理变化,也代表着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预示一切都将向好的方面转变。8.“一夜风流”内涵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在抗击洪水、救济灾民的过程中,解放军涌现出一众令人敬佩的英雄,但作者只对“他”的形象进行了突出刻画,试分析这样构思的作用。【答案】6.B7.A8.①“一夜风流”是指“他”和战友们救助灾民,奋战“一夜”。②“一夜风流”在解放军战士“他”的心中不断出现,是“他”奋不顾身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人民群众的动机,“风流”是“他”的高远追求。③“一夜风流”表达了对解放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精神的高度赞美。9.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塑造的这个有担当、懂奉献、英勇的战士形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②突出个性特征,表现解放军舟桥连指挥员“他”的独特个性,“他”制止战士将养蜂人的蜂箱扔进水中,这表现了“他”的善良和悲悯情怀,独具个人色彩。③从“他”的视角来展现整个救灾过程,使情节紧凑,真实可信,可以深入展现救灾战士的心理,细节突出,避免泛化的群像描写。【解析】【导语】莫言的《一夜风流》通过描写解放军在洪水中的英勇救援,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复杂。小说以紧张的救援场景为背景,刻画了主人公“他”的心理变化和崇高品质,突显了解放军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对比养蜂人和解放军的行为,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私与高尚。结尾处火红的太阳象征希望与新生,预示着灾难终将过去,美好未来即将到来。小说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A.“让读者感受到了洪水的愤怒和不满”错误。这两处表现了洪水之大、灾情之紧急。C.“不会被记住”错误,原文说的是“只能是作为这个绿色群体中的一分子而被人记住”;“但‘他’明白,自己绝不是为了荣誉才如此做的”错误,原文说的是“每喊一遍,他的胸中就有一股灼热的感觉在膨胀。他知道使他胸中灼热的是自豪和荣誉”,表明他这样做也有为了荣誉的因素。D.“在他看来,大鱼其实暗示了婴儿的命运”错误,属于过度解读。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养蜂人抛弃妻子的狠心无情与女子恳求解放军战士救自己孩子的哭叫祈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错误。本文并未将养蜂人和女子构成对比,养蜂人的形象比较复杂,抛弃老婆是狠心无情的,但“呜呜地哭起来”也显示了他的无奈与悔过。文章选取这两人的事迹主要是为了表现“他”在救助人民群众时表现出的悲悯和无畏。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内涵的能力。文中写到“任何一个男子汉,都希望能成为一个拯救者,一天可以,一夜也可以。充当一天,一天英雄;充当一夜,一夜风流”,根据此处可知,“一夜风流”是指解放军整晚救人的英雄事迹。文中写到“充当一天,一天英雄;充当一夜,一夜风流”“今夜风流,多救一个灾民就多一分风流”,文中多次出现“一夜风流”,表明“一夜风流”在解放军战士“他”的心中不断出现,这是“他”勇于救人的动机和追求,“风流”是“他”的高远追求。“今夜风流,多救一个灾民就多一分风流”,此处“一夜风流”包含着作者对解放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精神的高度赞美。小说的主题就是通过解放军的“一夜风流”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设置和小说构思、布局的分析能力。解放军战士救灾的题材,如果从整体上叙述事件的话,就会流于概括,而缺乏感染力,所以这类题材都会从中选择一个典型人物,通过他来展现事件全貌。文中的“他”是救灾战士中的一员,“他”的言行具有代表性,所以作者突出刻画了“他”的形象,运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手法,展现全军风貌。同时“他”还有不同于其他战士的美好品质,详细刻画解放军舟桥连指挥员“他”,能够展现出解放军战士最美好的一面。如当战士们知道养蜂人抛弃瘫痪的妻子时,非常地愤怒,纷纷斥责那男人,有的甚至提议把蜂箱扔到水里去,这时候“他”制止了战士们,表现了“他”的善良和悲悯情怀,独具个人色彩。本文描写解放军在洪水中的英勇救援,从“他”的视角来展现整个救灾过程,读者可以跟随“他”的视角深入到抗洪救灾的现场,感受洪水的凶猛、灾民的困境以及救援的艰难,使情节紧凑。对“他”的心理活动、言行举止等细节描写,可以深入展现救灾战士的心理,细节突出,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可读性,避免泛化的群像描写。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材料二:上(周世宗)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已丑,加王溥门下侍郎,与范质皆参加枢密院事。以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上性严急近职有忤旨者仁浦多引罪归己以救之。所全活什七八,故中起刀笔吏,致位宰相,时人不以为忝。(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材料三:故方其(庄宗)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10.材料二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仁浦虽处A权要B而能谦谨C上性严急D近职有忤E旨者F仁浦G多引罪归己H以救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穷视其所不为”与“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吕氏春秋·慎人》)中“穷”字含义相同。B.刀笔吏,古代记事最早用刀刻,后来才有笔。所以刀笔并称,指用刀笔主办文案的官吏。C.“时人不以为忝”中“忝”是“耻辱”的意思,与成语“忝列门墙”中的用法不相同。D.“为天下笑”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句式相同,都是被动句。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李克对选任宰相人选并没有做出明确回答,但他委婉建议从五个方面来对人才作长期而全面的考察,文侯对此不以为然,并让李克回家休息。B.翟璜急于探听消息,落选后不服气要一比高低,动作情态是变了脸色生气地询问,但最后是心悦诚服。C.周世宗力排众议,重用魏仁浦,魏仁浦果然不负所望,以其谦谨的品德、卓越的才干赢得了时人的认同。D.五代主要以科举取士,非进士出身的官吏往往被人轻视,世宗要任用魏仁浦担任要职,遭到众臣的反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2)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14.简要概括三则材料中李克、世宗、庄宗对官员选用的标准分别是什么。【答案】10.CDF11.D12.A13.(1)刚才听说君王见先生谈选人任相的事,究意是谁任相呢?(2)您举荐的五个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子。您怎么能和魏成比呢!14.①李克特别强调不视俸禄为私产的贤明以及在招纳人才上的贡献。②周世宗任人唯贤,任用德才兼备的人。③庄宗任人唯亲,宠用伶人。【解析】【导语】这三篇文言文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才的选用与任用标准。第一则材料重点在于考察人才多方面的德行和能力,如交往对象、取舍之道等,强调长期的观察和评估。第二则材料则展示了周世宗在选拔贤才时打破传统科举限制,注重实际才略和品德的态度,突显了用人的灵活性和眼光。第三则则反思过于依赖个人癖好的危险,以及因疏忽小节带来的大患,警示执政者谨慎用人。各则从不同角度揭示用人之道的重要性和影响。【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仁浦虽身处权力的中心位置却能够谦虚谨慎,世宗性格严厉而急躁,身边的官员有违背世宗旨意的,仁浦大都选择自己承担罪过来拯救他们。“仁浦”作主语,“处权要而能谦谨”作谓语,语意完整,故应在C处断开;“上性”作主语,“严急”作谓语,结构完整,故应在D处断开;“有”的宾语是“忤旨者”,“仁浦”作下句主语,“引罪归己以救之”作谓语,语意完整,故应在F处断开。故选C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能力。A.正确。均为“处境困难、不得志、不显贵”,与“通”或“达”相对。句意:失意时看他所不做的事。/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B.正确。C.正确。耻辱/有愧于。句意:当时的人并不以之为耻。/愧在师门。D.错误。“为”表被动/不是被动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见恕”,原谅我。句意:被天下人耻笑。/希望你或许能够原谅我。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他委婉建议从五个方面来对人才作长期而全面的考察,文侯对此不以为然”错,在两人的对话中,李克提出了识人的五项原则,即“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这五项原则足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而不需要直接询问或观察。文侯在听完李克的解释后,表示“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这表明文侯接受了李克的观点,并决定按照这五项原则来选择国相。因此,可以推断文侯同意并采纳了李克的识人五术。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卜”,选择;“果”,究竟;“为”,担任。(2)“进”,举荐;“臣”,任用为臣;“恶”,怎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结合“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可知,李克特别强调不视俸禄为私产的贤明以及在招纳人才上的贡献。②结合“仁浦不由科第”“以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上性严急,近职有忤旨者,仁浦多引罪归己以救之”可知,周世宗任人唯贤,任用德才兼备的人。③结合“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可知,庄宗任人唯亲,宠用伶人。参考译文:材料一: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讲过:‘家贫就想到良妻,国乱就想到良相。’目前要选人担任国相,看来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他们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应该去谋划尊贵者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应该去考虑亲近者的事,臣是一个在野的人,实在不敢应命。”文侯说:“先生面临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请不必谦让!”李克说:“君王只是没有详察罢了。在平时看他所亲近的人,有钱时看他所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所举荐的人,失意时看他所不做的事,贫困时看他所不取用的是什么,从这五个方面观察就足以判断他们的优劣了,何必要我参与研究呢!”文侯道:“先生回家休息吧,我已定下国相的人选了。”李克辞出,遇见翟璜。翟璜说:“刚才听说君王见先生谈选人任相的事,究意是谁任相呢?”李克说:“魏成。”翟璜变了脸色生气地说:“防守西河的吴起,是臣推荐的。君王内心为邺县百姓忧虑,是臣推荐西门豹。君王准备攻打中山国,臣推荐乐羊。中山被占领后,未能选派出防守的人,臣推荐先生。君王的儿子没有老师训导,臣推荐屈侯鲋。凭着这些有眼可见有耳可听的事实,臣哪一点比魏成差!”李克说:“你当初把我李克推荐给君王,难道是要结党营私做大官吗?君王向我征询选谁为相的意见,我只作了请君王详察这样的回答。我之所以知道必定会任魏成为相,原因是魏成在自己薪俸的开支上,把十分之九用到了有关国家的事情上,只将十分之一用于他个人;因此从东方吸引来了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等贤者。这三位,君王都把他们视为老师;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君王都只把他们用作臣子。你怎么能同魏成相比呢!”翟璜不安地后退了几步,向李克拜了两拜,说:“翟璜我是一个见识浅陋的人,讲话失礼,希望终生当你的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材料二:后周世宗想任用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参与商议的人认为魏仁浦不是从科举及第而为官的,不能作宰相。世宗说:“从古至今都是选拔有文才武略的人作辅佐之臣,哪里都是从科举及第的呢!”己丑(十五日),王溥加官门下侍郎,与范质都参与枢密院的事务。任命魏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的职务不变。魏仁浦虽身处权力的中心位置却能够谦虚谨慎,世宗性格严厉而急躁,身边的官员有违背世宗旨意的,仁浦大都选择自己承担罪过来拯救他们,因此得以保全性命的十有七八。所以魏仁浦虽然出身于刀笔吏,而官至宰相,当时的人并不以之为耻。(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材料三: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是宠溺伶人的原因吗?(节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①苏轼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山上白云横匹素②,水中明月卧浮图③。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为问④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⑤无。【注】①本诗是苏轼的一首下元诗。下元,又称“下元节”“下元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与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同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黄楼,为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率领民众治水成功后所建。②匹素:白色丝绢。③浮图:梵语音译,对佛和佛教徒的称呼。④为问:借问、请问。⑤使君:苏轼自指。1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下元日天气晴好的特点,渲染出诗人和朋友一同赏月的良好氛围。B.颔联虚实结合,将诗人所见的高山、白云、湖水等实景与美好想象结合起来。C.颈联“未成”“已约”对举,极写行程急促,流露出诗人观月时自由快乐的心情。D.尾联向席间诸位好友发问,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我”这个太守。16.本诗的颔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与《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都写月,其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本诗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从正面描写下元佳景,为下文表达“下元之感叹”张本。②《春江花月夜》中将月亮拟人化,写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诗人用极具人情味的月光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解析】【导语】这首诗以观月为主题,通过描绘下元节夜晚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联写天气晴好,次联运用虚实手法描绘山水月景,颈联表达游历计划,尾联则表现出对未来的期许和身世感怀,整体呈现出一种悠闲自在且略带人生思索的情怀。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颔联虚实结合”错误,“水中明月卧浮图”的意思是水中倒映一轮明月,宛如横卧的一幅浮图画卷。因此“浮图”非虚写,应为喻体。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意为:洁白的云就像白色丝绢环绕在山上,空中皎洁的月亮宛如浮图佛静静地映在寺院的湖水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倒影在水中的明月比喻成“浮图”,从正面描写下元节天气晴好的佳景,为尾句诗人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自己作铺垫。《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意为: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诗人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诗人用“徘徊”的“月”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于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用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3)暑假时,小齐和家人一起去长城游玩。看到雄伟壮观的长城,他不禁想到贾谊《过秦论》中,秦始皇通过派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的举措,在国内外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震慑作用。【答案】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可怜楼上月裴回④.应照离人妆镜台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⑥.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慎、裴回、妆、报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些年来,在“颜值经济”的驱使下,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上限和凭借科技手段变美的接受度不断增强,导致“美”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之前,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和“参赛”的,是高颅顶、精灵耳、A4腰、筷子腿,现在又多了一项——“18岁抗衰老”。花季雨季的年龄抗衰老?有人①,但也有人成功掉入焦虑陷阱,在半信半疑中走入美容院。“低价”“超低价”的“羊毛”没薅到,实际消费时却被店家以多重话术诱导加钱下单。至于科技加持下的美容效果,可能还真没法较真,毕竟不能“药到病除”,也没法像做实验一样精准量化,借用一句“古早”的网络流行语,“谁认真谁就先输了”!也有年轻消费者②,后悔自己一时头脑发热,被衰老焦虑绑架。去不去医疗美容,当然是个体的决策,但个体也绝非生活在真空中,支持其决策的那些观念,则是他在所置身的社会中③的结果,那些过火的医疗广告不过是推波助澜的“临门一脚”。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嗤之以鼻(不以为意、不屑一顾)②幡然醒悟(恍然大悟、如梦初醒)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19.近些年来,在“颜值经济”的驱使下,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上限和凭借科技手段变美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美”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从“有人……但也有人成功掉入焦虑陷阱,在半信半疑中走入美容院”可以看出,两句话表达的语意应该相反,此处应表达出对有些人掉入过早抗衰老陷阱现象的否定,因此可填“嗤之以鼻/不以为意/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从鼻子里发出冷笑的声音,表示讥笑和蔑视。不以为意:不把某人或某事放在心上。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第②空,从前文有人被美容院里的人诱导下单却没有得到良好的美容效果,以及后文“后悔自己一时头脑发热,被衰老焦虑绑架”可以看出,此处应表达出也有一些年轻消费者明白了医疗美容中存在陷阱,不可沉溺其中的意思,因此可填“幡然醒悟/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幡然醒悟:形容迅速而彻底地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第③空,从前文“但个体也绝非生活在真空中”,以及“支持其决策的那些观念”来自此人所置身的社会可以看出,此处应表达出社会中的同伴群体、舆论等对消费者做出是否进行医美的决定的助推作用,需要填入表示受到某种影响或熏陶的成语,因此可填“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两处:(1)“对美的追求上限不断增强”和“对凭借科技手段变美的接受度不断增强”都搭配不当,可将“增强”改为“提高”。(2)“在‘颜值经济’的驱使下”和“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上限和凭借科技手段变美的接受度不断增强”都是句子的状语,此时“导致‘美’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是句子的主干,整句话缺失主语,应删除“导致”一词,让“‘美’的门槛”成为句子的主语。(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少安踏着一片银白,淌过淙淙流水的东拉河,从枣林里穿过一条小土路,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①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②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说,这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之声。许多村民出罢修庙宇的钱,也要为建校多少出一点钱。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20.文中①句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21.在文学作品中,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分析文中②句省略号的表达效果。22.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却”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1)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2)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答案】20.①巧用比喻修辞,“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化虚为实,形象地刻画了孙少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使用了连贯的动词,并用“精神抖擞”“紧”“全身的”等修饰词生动展现了动态的细节;③每个动作单独成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具有画面感。21.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想象,产生代入感。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也舒缓了叙事的节奏。22.(1)“却”在句中表示转折,将孙少安年轻时与当下的生存状态进行对比,如今他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能力也愿意回馈家乡。(2)“却”在句中表示强调,有“还、更”之意,强调为孩子们重建学校比祭拜鬼神更重要,宣扬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先进思想观念与“热爱家乡、助力家乡发展”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对于孙少安对投入新生活的心情描写,本是对一种抽象思想的描写,但作者化抽象为具象,通过将这种思想画面化,增加了表达的生动性。首先,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孙少安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比喻为“跳上新生活的马车”,通过这一比喻,化虚为实,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孙少安在一驾马车上疾驰的画面,形象地刻画了孙少安饱满的精神状态。其次,这段描写连续运用了“跳”“坐”“绷紧”“吆喝”“呐喊”等动词,并用“精神抖擞”“紧”“全身的”等修饰词生动展现了动态的细节,非常形象的塑造了一位马车驾驭者的形象,从而表现出孙少安对在未来生活中可以主宰自己命运的信心。最后,在句式特点上,每个动作单独成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同时也让这一描写更加具有画面感。【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省略号作用的分析能力。而“②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中省略号用在了一段景色描写之后,此处在对孙少安所住村庄周围环境作了生动的描写,此处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也沉浸在美好的环境描写之中,产生代入感。这里的省略号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也舒缓了叙事的节奏。【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的分析能力。在(1)中,在前文“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与后文“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年创业指导协议书样本
- 如何识别假冒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 2024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租赁合同3篇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与食品生物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传媒学院《国际结算(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产品U界面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止滑车道合同范例
- 买方买卖合同范例
- 会赞助合同范例
- 餐厅设备回收合同范例
- 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年建筑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计划
- 母婴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中国成人心肌炎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解读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创新创业创造:职场竞争力密钥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三创赛获奖-非遗文化创新创业计划书
- 河北省石家庄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脑梗塞的最佳治疗中药方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