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考点目录考点解读课文解剖技巧解密真题解析26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说明文按语言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①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恐龙无处不有》以大量的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
②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大自然的语言》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运用了拟人、谚语等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文章更加生动。考点解读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主要目的,同时使人获得各种知识。说明文语言要讲究简明准确,通俗易懂,清楚明白,条理分明。因此,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叶圣陶先生曾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考点解读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从表达方式看,生动说明除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特别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从修辞手法看,生动说明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也常使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选择词语看,生动说明常大量使用描述的动词、形容词。
如《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八下)第2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两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从而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可读性。考点解读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常见考查形式:
①分析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作用)。
②第×段画线句中的××一词能否去(删)掉?为什么?
③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或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④某一段(句)中加点的指示代词,具体指代什么?
⑤第×段(某句)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为什么?
⑥某段画线句中,“××”与“××”两个词语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⑦结合某段赏析本文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
例1:茅以升《中国石拱桥》(部编版八上)“积累拓展”四:
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案示例】“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更提高了准确性。课文解剖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2: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茅以升《中国石拱桥》(部编版八上)
点拨:选段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刻狮子的各种情态,突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课文解剖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二、把握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技巧解密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一)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常出现的词语:
①表时间的词语。如:当时、迄今为止、正在、将要、立即、已经、一向、渐渐……
②表空间的词语。如:有的地方、到处、上方、正中……
③表数量的词语。如:多数、绝大部分、全部、少部分、极少数……
④表频率的词语。如:屡次、偶尔、常常、往往……
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⑤表范围的词语。如:整个、都、大部分、全、仅仅、只……
⑥表程度的词语。如:极其、挺、比较、几乎、尤其、相当、很、十分、非常、更、最、稍微、略……
⑦表猜测、估计的词语。如:可能、有可能、大概、也许、据说、至少、据推测、约、大约、近、上下、左右……
⑧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之一、一般、主要、唯一、只(只有)……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常见表准确严密词语的答题要点】①“无论”“一旦”“都”:强调突出全部如此,无一例外。
②“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用“几乎”留有余地,不绝对,“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③“很可能”:表估计,表示可能性大但不完全肯定。
④“可能”:表猜测,是对……的一种估计,去掉后表示肯定,与事实不符。用“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⑤“之一”:说明……是……中的一个,并非唯一。去掉后表示唯一,不合实际。用“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常见表准确严密词语的答题要点】
⑥“按照他的计算”:不能去掉。因为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⑦“据测定”:“据”是“依据”“根据”的意思。“据测定”说明了……这一信息是有科学依据的。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特点。
⑧“或许”,“也许”:表示不很肯定(猜测的语气),使后面假设的内容/(“即使……”)表达得更委婉(婉转)些,读起来(听起来)不显得生硬。
⑨“传说”:由于时代久远且没有确凿根据,用“传说”这词,可以避免绝对化,这里运用“传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常见表准确严密词语的答题要点】⑩“一般”:是就通常情况来说的,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⑪“大体上”:是限制性的词语,表示这是大致的分类,还有其他的情况。这个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⑫“常常”:指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这里指……,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常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严密性。
⑬“目前”:是指当前、现在,在语句中起限制作用,表明……的结论反映的是作者写本文时的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常见表准确严密词语的答题要点】⑭“迄今为止”: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表达的是从现在到以前的情况,不排除将来的情况。去掉后,与客观实际不相符,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⑮“到目前为止”:是一表限制时间的短语,表达的意思只包含过去和现在,不包含将来。去掉后,与客观实际不相符。
⑯“似乎”:表推测,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去掉后,表确定的意思,太绝对,与现实不相符。
⑰“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⑱“一旦”:表示时间的不确定性,表明事件还在试点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一旦”体现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二)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特点题型:
题型一:选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表达效果)?答题思路:这类题应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这一基本特点,联系具体语境答题。
答题模式: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它准确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例:【2020年海南中考】《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2)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参考答案】
(1)“似乎”有不肯定的意思,表明这个结论只是作者的一种推测,不是经过检验的科学结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主要”表限定,说明睡眠的作用不只这一个,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与周密性。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题型二: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①一般是不可以。②解释原词在文中的意思。③解释供换词语的意思。④说明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一般是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答题模式:不能,“××”词表……,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不符合实际(原意),“××”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不能。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换成“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使用“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题型三: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思路:这类题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往往起修饰和限制作用。
答题模式:①表态。一般情况下不能删。②解词、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左右”等词表估计;“可能”“大概”等词表推测;“常常”“往往”“一般”等词表频率;“都”“绝大部分”等词表范围;“一定”“目前”“之一”等词表限制等。③如果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显得太绝对(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④用“××”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2019年江苏淮安中考】《题跋:绵廷千年的点赞艺术》:
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答案】不能。“目前所知”是据目前资料显示的意思。原句表示据目前历史资料显示,顾恺之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但并不表明他一定就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签名的人;如果删去,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原意;用“目前所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2020年辽宁沈阳中考】《为什么巧合无处不在》: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通常”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发生通常是有前因后果的,即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说明文语言有准确、严密、简明、生动的特点。此处“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删除了,就指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这样,显然不太严谨。这个词语不能删除,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答案】“通常”指一般情况下,表限制,意思是“一件事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是有前因后果的”,不排除特殊情况存在;去掉表述太绝对;用“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2020年辽宁营口中考】《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往往”不能删掉。为什么?
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
【参考答案】“往往”是通常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森林大火发生在气候干燥、气温较高的季节的概率很大;如果删去,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题型四: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其作用。
答题思路:此类题应从文中找出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进行分析。
答题模式: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然后分析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如果没有这些词语文章内容会有哪些变化,进而总结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2022年湖北荆州中考】《免疫之战:做事就得“二”一点》:
说明语言贵在准确,请你从第⑥段中挑选两个词语加以分析。
⑥因此,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不过,因为病菌无处不在,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侵入皮肤创面,避过机关暗器,穿过黏膜,摸进墙内。
【答案】示例一:“绝大多数”“总有些”两个副词,从范围上作限定,“绝大多数”被挡在墙外,说明数量多,但并不完全;“总有些”就是说一定会有,但数量很少,客观准确,符合实情。
示例二:“钻”“侵”“避”“穿”“摸”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病菌进入体内的过程。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题型五:文中加点的词语“这”“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思路:要重点读这些词语前面的几句话,这些词语一般指的就是前面的那个词或那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注意带入验证,即用找到的词句替换代词,读一读看是否通顺正确。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参考答案】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题型六:指出整篇文章(或整段)的语言特点。
答题思路:对整篇文章(或整段)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来赏析:①准确性;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②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评析整篇文章语言风格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的特征/事理。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2018年湖北荆门中考】《桥》:
文章第(1)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1)按照科学定义,桥是--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说文解字》里说:“梁之字,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涯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
【参考答案】准确性(严谨性)。“按照科学定义,桥是--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梁之字,以木跨水,今之桥也”为引资料的说明方法。通过下定义、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2020年辽宁大连中考】《红树林》:
结合第④段加点词语,简析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3分)
④由于生长的海岸环境风浪大,土壤泥泞松且厌氧,为能“立足”,红树植物发育出了功能各异的根系。为抵海浪的冲击,它们从树干基部长出支柱根。支柱根牢牢抓住地面,使红树植物在风浪摧残中屹立不倒。为呼吸到足够的氧气,红树植物“绞尽脑汁”,让部分根出土壤,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部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提高了的氧气和水分的输送。
【参考答案】“立足”在这里是扎下根并生存下去的意思,“绞尽脑汁”是费尽思虑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既准确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红树植物为了提高在条件恶劣的海岸的生存能力,发育出各种不同根系的困难和了不起,体现了本文语言准确又生动的特点。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2020年新疆中考】《骆驼的抗沙标配》:
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有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两种特点。
准确性的特点可从具体数据的运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等方面阐释。如“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中“近”字,说明了骆驼的食谱范围接近陆地上百分之八十的植物,体现了说明文准确性的特点。再如“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具体数字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准确性的特点。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2020年新疆中考】《骆驼的抗沙标配》:
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解析】
生动性方面可从说明文运用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来阐释。如“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把骆驼人格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再如“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也运用拟人手法,具有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
由此可见,本文的语言特点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文章内容作答。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例:【2020年新疆中考】《骆驼的抗沙标配》:
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答案】
本文语言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
准确性:“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一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骆驼反刍能力之强。
生动性:“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幽默地说明了骆驼抗沙能力强。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二、把握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一)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细致形象的描写。如法布尔《蝉》(部编版八上)第10段:“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褶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这段文字用特写的方式,准确地说明了蝉的尾端从売中脱出的复杂过程,使人如见其状,也表明作者观察十分细致。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2)修辞手法的采用。如叶圣陶《苏州园林》(部编版八上):“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将“枝干”比作“画”,说明了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说明更生动、形象。再如法布尔《蝉》(部编版八上)第17段:“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蝉以人的心理和动作,说明蝉面对蚋将要破坏自己产的卵时的表现。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3)使用民间俗语、谚语、名言、古诗句。如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八下)中“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说明物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例:【2017年湖北襄阳中考】《丝路“糖史”》:
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yìn)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参考答案】通过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例:【2021年湖北襄阳中考】《窗,中国园林的眼睛》:
第⑦段划线句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参考答案】引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一方面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使文章更有韵味和哲思,带给读者审美的愉悦,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窗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的特点。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二)考查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答题模式:
①修辞手法+自身作用+文章内容。
②表达方式(记叙或描写)+具体形象+文章内容。技巧解密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2019年海南中考】坡鹿—琼岛精灵
①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海南岛,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是一个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热带岛屿。这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遐迩的大田国家级坡鹿保护区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生存着我国乃至世界范国内唯一的海南坡鹿野生种群。
②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相对较小,而且成年个体的背部没有白色斑点。雌鹿的体重为60公斤左右,雄鹿体重130公斤左右。海南坡鹿的毛色呈红棕或黄棕色,雄性个体的毛色比雌性暗,在繁殖季节中毛色变得更深,为棕色或棕褐色。当年出生的鹿仔的毛色呈红棕色,背部有明显的与梅花鹿相似的白斑。雄鹿仔在6个月时头上冒出角,随后骨化突出成为不分叉的直角,在2岁以后才长出具有眉枝和主干的完整形态的角。与梅花鹿相比,雄性坡鹿的角型非常简单,只有眉枝和不分叉的主干,在主干的末端有2-3个突起的结节。雌性坡鹿不长角。真题解析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③海南坡鹿是比较典型的晨昏活动的物种,每天在太阳还没出来之前就开始进食,边走边吃,地上的草、灌木的嫩枝条、树叶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多年研究发现,海南坡鹿采食的植物有215种,其中经常并大量采食的有70-80种。
④海南坡鹿视觉与嗅觉出奇的灵敏,通常对一公里以外的动静都会有反应。每当受到惊吓时,立刻腾空而起,跨四五米宽的山沟,飞离地面有两人多高,毫不费力,弹跳力极强。如果留心,就会发现,海南坡鹿种群的警惕性很高,分工也很明确,每当清晨或傍晚觅食进餐时,必有一只公鹿负责放哨,东张西望,一丝不苟,其他伙伴则优哉游哉地边吃喝边玩耍。一旦发现情况,立着两耳观察的哨鹿,一声惊啸,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路,像出弦的箭一般,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⑤在近20多种鹿类动物中,凤毛麟角般的海南坡鹿最为珍贵,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鹿茸、鹿筋、鹿胎都是高档滋补品,对强身健体、防寒保暖、壮阳补肾乃至延年益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经济价值,比常见的梅花鹿高出十几倍。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只坡鹿的售价就已突破万元。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⑥历史上,除了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海拔低于200米的丘陵、草地是它们的栖息地。根据海南地方志——琼州志的记载,海南坡鹿在明清两个朝代还常见于澄迈、琼山、琼海、定安、崖州(现三亚市)、陵水、万州(现万宁市)、临高等地。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还能见到海南坡虎与牛群在草地上一起吃草的景象。
⑦但是,到了1963年,研究人员在考察海南岛的鸟兽区系时,海南坡鹿只有100只左右。1976年再次考察确认海南坡鹿仅剩26只。自l990年起先后有83只海南坡虎被迁移出去,在它们原来的分布区邦溪、三亚、琼海、文昌等7个地点建立起新的半圈养种群。到了2000年底,海南坡鹿已经超过1000只,海南坡鹿种群数量正逐步恢复。这说明,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⑧海南坡鹿从生态学意义上看,是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动物学的角度看,对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文化、医学等事业,都有重大意义。但海南坡鹿生存所需的条件十分苛刻,如遇到干旱造成水涸、草死、树枯等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即使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坡鹿也会受到威胁。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条件,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⑨“保护海南坡鹿,倡导绿色生活,构建美丽家园”是我们的期许。只有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将生物多样性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筑得越來越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选自(野生动物杂志》,作者张文斌,宋延龄,有删改)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1.第②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相对较小,而且成年个体的背部没有白色斑点”“与梅花鹿相比,雄性坡鹿的角型非常简单,只有眉枝和不分叉的主干,在主干的末端有2—3个突起的结节。雌性坡鹿不长角”为作比较。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梅花鹿这一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海南坡鹿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雌鹿的体重为60公斤左右,雄鹿体重130公斤左右”等句为列数字。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所要说明的海南坡鹿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
【答案】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比较,并通过具体数据,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2.第④段主要说明了海南坡鹿的什么特征?(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对海南坡鹿的特征的把握。可分析第④段的观点句,即语段首句“海南坡鹿视觉与嗅觉出奇地灵敏”一句,即可整理出这一语段说明的是海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地灵敏这一特征。
【答案】说明了海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地灵敏这一特征。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3.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蹄,像出弦的箭一般,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2)历史上,除了海南岛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也是在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箭一般”是一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容速度极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几乎”本义:差一点,差不多,接近。语境义:准确地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广。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要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3.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蹄,像出弦的箭一般,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2)历史上,除了海南岛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
【答案】(1)“箭一般”形容速度非常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坡鹿的机警和敏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2)“几乎”表示十分接近。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的分布之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4.据了解,有些人担心海南坡鹿这琼岛精灵会灭绝,请从第⑦或第⑧段中寻找依据,写几句话,消除他们的顾虑。(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消除他们的顾虑。如可提取第⑦段“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第⑧段“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条件,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答案。
【答案】示例一: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示例二: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玻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环境,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2022年湖北恩施中考】神舟十三号这样回家余建斌
吴月辉
谷业凯
刘诗瑶
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
②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
③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真题解析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④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三个度”,确保舒适安全地回家。
⑤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⑥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此外,返回前会实施“热控预冷”,提前将返回舱温度降低少许。
⑦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再入角和返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安返回。
⑧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段。(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
考点26:品析说明语言
1.联系全文,指出第④段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视觉传播设计小自考应试策略题及答案
- 了解新技术对珠宝鉴定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小自考视觉传播设计视觉传播媒介评估试题及答案
- 省考备考心态调整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系统分析师考前复习计划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档案利用政策与措施试题及答案
- 应急突变类面试题及答案
- 社区经济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经典案例试题及答案
- 市场营销小自考考前冲刺题及答案
- 采供血相关标准
- 博硕全自动层压机
- 供应商质量事故索赔单
- 202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含部分答案(三套)
-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 宝典三猿金钱录
- 网页制作技术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通辽职业学院
- 合肥市规划许可证至施工许可证办理流程
- 抵债资产管理办法250号
- 风筝制作步骤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3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