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原核细胞具有的结构是()A.细胞膜和核糖体 B.细胞壁C.核糖体和叶绿素 D.染色质2.下列关于RNA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和蛋白质分子都含C,H,O,N四种元素B.细胞中的蛋白质可参与运输、催化、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C.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但不是染色体中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中催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3.下列关于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蚕豆根尖细胞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B.溶酶体能够合成多种水解酶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C.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D.核糖体是真核细胞所有细胞器中唯一不具有膜结构的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酸性重铬酸钾变色情况,可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酒精的产生情况B.在常温下双缩脲试剂加入到酶溶液中不一定能观察到紫色反应C.观察叶绿体时可选取藓类小叶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上表皮D.观察苹果汁中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然后50-65℃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5.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自然条件下,将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间行种植,收获高茎植株上所结种子继续播种,长出的植株将表现为()A.都是高茎 B.都是矮茎C.1高茎:1矮茎 D.3高茎:1矮茎6.某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若该个体自交,其F1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16 B.1/8 C.1/4 D.1/2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21三体个体的形成可能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异常有关B.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或2条Y染色体C.同一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相同D.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有关8.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转录④翻译⑤逆转录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9.临床上,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敏感性菌株不断被淘汰,抗药性菌株大量繁殖,最终可能导致出现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级细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敏感性和抗药性是由细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B.若停止抗生素的使用,则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可能会逐渐下降C.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不定向选择D.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加速诱发了基因突变从而产生“超级细菌”10.在一个健康人的血浆中都可能找到的是()A.氨基酸、CO2、纤维素 B.血红蛋白、O2、Na+C.甲状腺激素、葡萄糖、尿素 D.胃蛋白酶、胆固醇、血浆蛋白二、综合题11.如图甲表示突触结构,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a处能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B.甲图中的a兴奋时一定会使b产生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乙图处于②状态时的Na+内流不需要消耗ATPD.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80~-40mV三、单选题1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B.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短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13.产生渴感的神经中枢和感受器分别存在于()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下丘脑和垂体 D.肾上腺和下丘脑14.在膝跳反射过程中,不会发生()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单向传导B.神经递质通过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C.既有电信号传导,也有化学信号传递D.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形成动作电位15.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D.成人有意识憋尿16.某学生参加冬季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学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A.神经调控皮肤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C.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减少,细胞代谢减弱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紊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强17.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脊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巨噬细胞⑦垂体⑧淋巴结⑨肿瘤坏死因子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⑧⑨C.①②③④⑥⑨ D.①②③④⑥⑧18.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棵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人为因素的干扰只能改变植物群落演普的方向C.发生在棵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不一定发展到森林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1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B.三级消费者包括狐狸、吃虫的鸟和肉食昆虫C.狐狸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D.图示食物网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20.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猫头鹰每增加1kJ的能量,至少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为()A.250kJ B.25kJ C.5kJ D.100kJ21.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A.若X是水分子,则其既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又能通过相应通道进入细胞B.若X是K+,则其进入细胞既需要能量,也需要膜上的蛋白质参与C.若X是葡萄糖,则其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若X是性激素,则其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且与氧气浓度无关22.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ATPB.①产生的NADPH和ATP,可以用于②过程中CO2的固定C.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绿色植物的干重不一定会增加2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②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③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⑤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24.下列关于遗传密码的叙述,正确的是()A.UGA、UAG既可以作为终止密码子又能编码氨基酸,体现了密码子的简并性B.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起始密码子部位结合时,mRNA转录开始C.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D.一种氨基酸只有1种密码子25.如图,a、b物质对应的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家免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a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②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固醇③b的含量变化对a的分泌有反馈调节作用④b物质是由睾丸分泌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6.当人长时间处于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抑郁。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来缓解抑郁症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B.5-羟色胺的释放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且需要细胞供能C.积极建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度运动有利于缓解抑郁症状D.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利于更多的5-羟色胺进入突触后膜传递兴奋27.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病毒感染→人体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胞外病毒D.给予单侧光照→去尖端的胚芽鞘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28.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图甲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植株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B.若图甲④装置中茎的背光侧生长素的浓度为g,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m小于cC.如果将④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直立生长D.若图甲①装置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小于2m29.下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图中的C和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常情况下D/C的值大于10%D.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30.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下图表示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之间的种间竞争导致甲种群最终被排除C.甲、乙两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t时刻乙种群种内竞争程度最低D.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四、多选题31.基于生物学科学习所形成的下列理解,说法合理的是()A.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序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决定其功能B.物质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与能量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C.稳态不仅表现在个体水平,细胞和群体水平也可以表现出稳态D.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进化理论认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2.欲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4周,与对照组比较,下列选项中属于实验组小白鼠的表现的是()A.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旺盛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C.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B.对醇母菌计数时,若不染色则统计结果比实际活菌数量值大C.在长条形的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取样,有利于取样的随机性D.在血细胞计数板一侧滴样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能减少误差34.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鼠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气候湿润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C.林冠层的郁闭度增加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D.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表述,错误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不一定是固定的B.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D.植物一定是生产者,但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五、综合题36.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感染后引起人体严重的肝脏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下图表示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的部分免疫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从免疫系统的功能来说,机体清除乙肝病毒的过程利用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2)图中细胞a是细胞,该细胞(填“能”或“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物质甲为,该物质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3)细胞f由(填细胞名称)分裂分化而来。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乙肝病毒可以刺激人体产生至少两种抗体,其原因是。(4)下列有关免疫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有____。A.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B.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HIV大量增殖是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六、实验题37.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双子叶杂草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影响的是曲线,可选用图中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作为除草剂。(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曲线图,激素乙代表的是,生长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填“促进”或“抑制”),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3)图丙表示种子萌发时相关激素含量的变化,其中脱落酸在植物体中的合成部位有(答出两点即可)。根据图丙可知,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发挥的作用效果。(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使插条生根,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高,可用(填“浸泡”或“沾蘸”)法处理插条。(5)“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指,在该句古诗中体现了它的主要作用是。七、综合题38.蝗虫是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生物,人类较为关注它的数量变化情况。某种蝗虫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采用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2)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蝗灾发生时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变化的直接原因是。(3)如图所示,当蝗虫种群密度为个/m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在蝗虫种群密度由20个/m²增加到30个/m²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蝗虫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为。(4)构建一个当蝗虫种群数量减少时与青蛙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用文字和箭头表示)(5)在对某种“灭蝗专家”粉红核鸟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该鸟40只,第二次捕获20只,其中有标记粉红核鸟4只。则该调查区内粉红掠鸟的个体总数为只。39.某生物群落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生活着两种植食性动物A、B,肉食性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1)该生物群落为陆地群落中的生物群落,判断的依据有。(2)该生物群落中,自下而上分别配置着不同的植物类型,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这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的能力;在群落的每一层次上,都栖息着各自特有的动物,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说明动物也具有现象,推测决定动物具有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和。(3)该生物群落中,A与B的种间关系是,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A、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和核糖体,所以原核细胞也有细胞膜和核糖体,A正确;B、有些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壁,如支原体,B错误;C、异养型的原核生物没有叶绿素,C错误;D、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只有裸露的DNA分子,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无核膜,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细胞有核膜,细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常见的原核生物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和衣原体。2.【答案】D【解析】【解答】A、R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有的还有P、S、Fe等。因此RNA和蛋白质分子都含C,H,O,N四种元素,A正确;B、细胞中的蛋白质可参与运输(如血红蛋白)、催化(酶)、免疫(抗体)、调节(某些激素)等多种功能,B正确;C、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DNA是染色体中遗传信息的携带者,C正确;D、RNA聚合酶是催化转录过程的酶,并不是翻译过程,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1、核酸的组成元素: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糖类的组成元素:C、H、O;脂质的组成元素:C、H、O,磷脂还含有N、P。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3.【答案】A【解析】【解答】A、蚕豆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蚕豆根尖细胞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A正确;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C、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如植物的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C错误;D、真核细胞的细胞器中不具有膜结构的有中心体和核糖体,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在内膜内有类囊体薄膜,分布着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线粒体。
3、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合成有关。
5、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
6、液泡是植物细胞之中的泡状结构,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保持一定渗透压。
7、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
8、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4.【答案】C【解析】【解答】A、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可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酒精的产生情况,A正确;B、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双缩脲试剂能与含有两个肽键的化合物发生紫色反应,所以在常温下双缩脲试剂加入到酶溶液中不一定能观察到紫色反应,B正确;C、观察叶绿体时可选取藓类小叶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C错误;D、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50-65℃水浴加热由蓝色变为砖红色沉淀,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淀粉的鉴定利用碘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
(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4)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2、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3、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5.【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所以自然条件下,将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间行种植,收获高茎植株上所结的种子都是纯合高茎,继续播种,长出的植株都将表现为高茎,A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6.【答案】C【解析】【解答】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其中Y∶y=1∶1,R∶r=1∶1,故推知该植株基因型为YyRr,若该个体自交,其F1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4,C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7.【答案】C【解析】【解答】A、人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一对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就会产生含有2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配子,该异常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后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就是21三体个体,A正确;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之后便分别进入到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的Y染色体可能是0或者1,当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时候,由于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会形成2条Y,B正确;C、同一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相同,C错误;D、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是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受精作用的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3、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8.【答案】A【解析】【分析】DNA通常是双链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在转录、翻译过程和复制及逆转录过程中均有碱基互补配对,所以①②③④⑤中均有碱基互补配对,所以A选项正确。9.【答案】B【解析】【解答】A、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A错误;B、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剂量,不抗药细菌存活率增加,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可能会有所下降,B正确;C、细菌的抗生素抗性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存活下来的细菌大多为抗药性菌株,C错误;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对变异进行了选择作用,加速了抗药性细菌出现,不是因为抗生素大量使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本来就存在着,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0.【答案】C【解析】【解答】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存在于血浆中,A错误;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血浆中没有,B错误;C、甲状腺激素、葡萄糖、尿素都可在血浆中找到,C正确;D、胃蛋白酶分布在消化道中,不存在于血浆中,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11.【答案】C【解析】【解答】A、兴奋传导到a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b,将兴奋传递给下一神经元,在突触前膜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B、由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a兴奋不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C、乙图处于②状态为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是由Na+内流造成的,不需要消耗ATP,C正确;D、静息电位的形成是K+大量外流的结果,所以若提高细胞内K+浓度,K+增多,静息电位增大,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低于-80,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12.【答案】B【解析】【解答】A、激素等化学物质经体液传送的方式调节生命活动,称为体液调节,A错误;B、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联系是通过下丘脑实现的,B正确;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长,C错误;D、神经中枢也可以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①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②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13.【答案】A【解析】【解答】AB、渴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而感受到体内水分变化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中,A正确,B错误;C、垂体是内分泌腺,不是神经中枢,C错误;D、肾上腺是内分泌腺,不可能是神经中枢,下丘脑是水平衡调节中枢,但不是渴觉产生中枢,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水盐平衡调节:①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②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14.【答案】B【解析】【解答】A、兴奋在反射弧中通常是单向传递的,A正确;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神经递质就会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C、在反射弧中一定有突触的结构,故在反射进行时,既有电信号传导,也有化学信号传递,C正确;D、当神经细胞接受刺激或由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引起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15.【答案】A【解析】【解答】A、针刺指尖能引起缩手反射,控制中枢在脊髓,不存在分级调节,A符合题意;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控制脊髓的低级中枢,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B不符合题意;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能控制脊髓的低级中枢,从而控制全身运动,停车等候,C不符合题意;D、成年人有意识憋尿,说明排尿受大脑皮层控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16.【答案】D【解析】【解答】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体温不会迅速上升,A错误;B、该考生未进食,故血糖浓度会下降,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减少,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升高,来升高血糖,B错误;C、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肾上腺释放的肾上腺素升高,与胰高血糖素协同维持血糖平衡,C错误;D、由于该考生未饮水,故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会减少,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某学生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则该同学的血糖浓度有所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核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17.【答案】B【解析】【解答】①脊髓是属于神经系统的,不属于免疫系统,①错误;②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②正确;③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③正确;④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④正确;⑤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⑤错误;⑥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⑥正确;⑦垂体不属于免疫系统,⑦错误;⑧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⑧正确;⑨肿瘤坏死因子属于免疫系统,⑨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⑥⑧⑨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8.【答案】B【解析】【解答】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B、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即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错误;C、棵岩和弃耕农田演替到什么阶段取决于环境条件,即不一定发展到森林阶段,C正确;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即群落演替向着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19.【答案】C【解析】【解答】A、该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即草→兔→狐狸、草→草食昆虫→吃虫的鸟→狐狸、草→鼠→狐狸、草→草食昆虫→肉食昆虫→吃虫的鸟→狐狸,A错误;B、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的第四的环节,则包括狐狸、吃虫的鸟,B错误;C、据A食物链分析可知,狐狸占据第三、第四、第五3个营养级,C正确;D、图示中吃虫的鸟一方面捕食肉食昆虫,另一方面吃虫的鸟和肉食昆虫都以草食昆虫为食,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食物网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捕食的动物。20.【答案】B【解析】【解答】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消耗的植物所含的能量最少。可见,若猫头鹰每增加1kJ的能量,则需要消耗的植物所含的能量至少为1kJ÷20%÷20%=25kJ,B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1)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2)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1.【答案】C【解析】【解答】A、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为自由扩散,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有些细胞膜上也有水通道蛋白,可协助水分子的跨膜运输,A正确;B、若X是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既需要能量,也需要膜上的蛋白质参与,B正确;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为协助扩散,C错误;D、性激素是脂质小分子,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与氧气浓度无关,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如脂溶性物质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及氧气、二氧化碳等。
(2)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需要转运蛋白。如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机盐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
(3)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如无机盐离子、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22.【答案】B【解析】【解答】A、③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ATP,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释放大量的能量,A正确;B、光合作用①光反应阶段产生的NADPH和ATP,都用于②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过程,形成(CH2O),B错误;C、②过程是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是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C正确;D、叶肉细胞内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只能说明叶肉细胞中干重增加,但不能判断甘蔗整个植株的干重会增加,因为过程②合成的有机物还要供应给甘蔗中其他细胞(非绿色细胞)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
b.ATP的生成:ADP+Pi→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H2O。
2、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23.【答案】C【解析】【解答】①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至少都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可能均为杂合子,也可能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面为患者,①错误;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两个桶内的彩球分别表示雌配子、雌配子,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但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②正确;③表现型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所以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③正确;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的数量小于雄配子的数量,但雌雄配子中Y与y的比约为1:1,④错误;⑤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是随机性,⑤正确。综上所述,三项正确,C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及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24.【答案】C【解析】【解答】A、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一种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的情况,而UGA只可以编码一种硒代半胱氨酸、UAG只能作为终止密码,A错误;B、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启动子部位结合时,转录开始,B错误;C、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某种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C正确;D、一个氨基酸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密码子决定,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
2、密码子的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5.【答案】A【解析】【解答】a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①正确;激素b是雄性激素,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②正确;性激素存在反馈调节,雄性激素的变化会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影响,③正确;b是雄性激素,该激素是由睾丸分泌,④正确;故①②③④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与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2、据图分析:切除睾丸,雄性激素含量下降,激素b是雄性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含量都上升;注射某种激素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含量下降,则注射物质是雄性激素。
26.【答案】D【解析】【解答】A、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A正确;B、5-羟色胺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且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长时间处于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会产生抑郁,建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度运动有利于缓解抑郁症状,C正确;D、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利于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的维持,5-羟色胺不进入突触后膜,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2、由题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来缓解抑郁症状”可知,5-羟色胺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这种药物作用于突触前膜。27.【答案】D【解析】【解答】A、摄入高糖食品会使人体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从而使血糖浓度回落,A正确;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作用,使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C、病毒感染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出的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再由吞噬细胞吞噬处理,从而将胞外病毒清除,C正确;D、胚芽鞘尖端才能产生生长素,因此对去掉胚芽鞘的尖端进行单侧光处理,它不会生长也不会弯曲,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28.【答案】D【解析】【解答】A、单侧光会影响植株的生长,但由于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背重力性,即重力也会影响植株的生长,故图甲用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不能了解植株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A错误;B、若图甲④中茎的背光侧的浓度为g,由于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则向光侧浓度可能在0-g之间,B错误;C、如果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的茎仍弯向窗口弯曲生长,C错误;D、若图甲①装置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若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2、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判断方法有: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运输就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29.【答案】B【解析】【解答】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应是图中的A,A正确;B、总光合作用A分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和净光合作用C两部分,图中的C和B1+C1+D1分别是桑树和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错误;C、由图可知,D=A1+B1+C1+D1,图中D即表示被蚕同化的能量,因此桑树到蚕能量的传递效率为D/A,该传递效率应为10%~20%,故D/C应大于10%,C正确;D、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输入、能量传递、能量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图中的A;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图中的C表示净光合作用量,是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30.【答案】B【解析】【解答】A、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题图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乙种群最终呈现“S”型增长,但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都受本身密度制约,A错误;BC、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题图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乙种群种内竞争程度最强,B正确、C错误;D、0〜t时间范围内,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受出生率、死亡率共同影响,不能确定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1、种间关系: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4)寄生:一种生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产生危害。
(5)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31.【答案】A,B,C,D【解析】【解答】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结构多样进而决定其功能多样,A正确;B、物质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的供应,物质与能量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B正确;C、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需要各种机制的调节作用,稳态的表现在细胞水平、个体、群体、生物圈,稳态为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C正确;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答案为:ABCD。
【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2、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了蛋白质的结构多样。32.【答案】B,C,D【解析】【解答】A、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导致甲状腺激素较多,根据反馈调节使得自身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的分泌功能减弱,A错误;B、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较多,通过负反馈调节,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正确;C、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促进了新陈代谢,加速了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C正确;D、体内甲状腺激素较多,细胞代谢旺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D正确。故答案为:BCD。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验证性实验的实验预期或结论与实验目的基本一致,一般只有一种情况,即实验目的所要验证的情况。
33.【答案】B,C【解析】【解答】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一般植物和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A错误;B、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包括活的酵母菌和死的酵母菌,因此该结果比实际值偏高,B正确;C、在长条形的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取样,这有利于确保取样的随机性,C正确;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然后再计数,D错误。故答案为:BC。
【分析】1、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取样地点的确定要有典型性(或代表性)。
(1)取样器取样: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2)丰富度统计方法:
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生物。
(2)黑灯诱捕法:适用于趋光性昆虫。
(3)样方法:适用于多数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4)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5)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
34.【答案】A,D【解析】【解答】A、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该种群受食物短峡的影响就越大,因此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B、气候干旱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B错误;C、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林冠层的郁闭度增加会使有的种群密度增加,有的种群密度下降,C错误;D、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例如,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D正确。故答案为:AD。
【分析】1、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35.【答案】B,C,D【解析】【解答】A、有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在多个营养级,A正确;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误;C、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及数量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越复杂,C错误;D、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例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是消费者,动物也不一定是消费者,腐生生活的动物是分解者,D错误。故答案为:BC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蜣螂等。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36.【答案】(1)免疫防御;细胞凋亡(2)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或者“树突状细胞”);不能;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或增殖)和分化(3)B细胞(细胞e)和记忆(B)细胞;乙肝病毒表面含有多种抗原(至少两种抗原)(4)A;C;D【解析】【解答】(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机体清除乙肝病毒的过程利用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清除过程属于程序性死亡,对机体有利,是细胞凋亡的过程。(2)图中的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物质甲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或增殖)和分化。(3)细胞f能产生抗体,是浆细胞,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形成。乙肝病毒面含有多种抗原,每种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配电网负荷动态平衡技术
- 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模板
- 职业导论-2018-2019年房地产经纪人《职业导论》真题汇编
- 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真题汇编4
- 要怎么写问卷调查报告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综合卷(含答案)
- 山西省朔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产权技术合同在跨国技术转移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 苏州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单选题及答案
- 二零二五版房屋遗产继承分配与拆除重建工程融资合同3篇
- 部编新改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 2025年北京铁路局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药品招商营销概论》课件
- 曙光磁盘阵列DS800-G10售前培训资料V1.0
- 寺庙祈福活动方案(共6篇)
- 2025年病案编码员资格证试题库(含答案)
- 企业财务三年战略规划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
- 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1h集束化措施落实率
-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主播mcn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