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B.A和B分别代表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①②D.肾炎导致①的渗透压升高,②的量减少2.图甲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图乙为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甲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B.图甲中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一次C.刺激图乙中1、2、3、4四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D.刺激图乙3处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内正外负3.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是由胰腺分泌的B.给肉牛注射生长激素,可以使肉牛快速生长,快速出栏C.促甲状腺激素能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的靶细胞种类繁多D.激素的合成与酶、抗体一样,一定需要核糖体的参与4.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体血糖降低时,腺体1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靶细胞B为肌细胞B.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垂体合成、释放的激素a会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C.图中①③⑥可表示神经调节的部分调节过程D.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③④途径促进腺体2的分泌活动,腺体2为甲状腺5.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A.通过检测抗体水平来确定四组小鼠是否存在免疫应答反应B.再次注射抗原后,A、D两组的小鼠能再次出现免疫应答现象C.理论上只有A、D两组小鼠体内才能检测到相应的记忆细胞D.若抗原甲为过敏原,则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会出现过敏反应6.在玉米即将成熟之际,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和大雨,玉米种子就会在玉米穗上发芽,这种现象被称为“胎萌”现象。已知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脱落酸具有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B.外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解除“胎萌”现象C.若使玉米植株的脱落酸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则有利于延长种子的储藏期D.抑制玉米植株中合成脱落酸相关基因的表达,也会引起胎萌现象7.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变化”实验中,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B.“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中,种群个体数较少时可以扩大样方面积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对照组土壤要灭菌,尽可能排除微生物干扰D.制作的生态缸需密封,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接照射8.2020年春,一场历史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欧亚大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a~b段,飞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造成的B.曲线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D.蝗虫等动物种群在春夏时节数量增加,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重要影响9.下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C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图分别是③②①B.a和b之间数量关系的变化是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图②表示的种间关系D.如果图①中的a大量繁殖,则一定会使b被淘汰10.茂名露天矿是油页岩开采后形成的巨大矿坑,2012年启动了露天矿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植树造林约6300亩,引入了大型人工湖,现矿湖中已有成群的鱼类游动,鸟类也在湖中觅食,已形成了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现象称为群落演替,该过程中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发生显著变化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C.该生态公园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若要调查该公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11.某生态茶场依靠“以草养虫"”“以草肥田”及生物防治等生产措施,多年来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草养虫”“以草肥田”等措施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茶小绿叶蝉以吸食茶树幼嫩的汁液为生,表明两者间存在寄生关系C.茶园弃荒的过程中,茶树下先后出现了一年生杂草和灌木,该现象属于次生演替D.该生态茶场由于物种组成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低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孔雀开屏、雌鸟鸣叫召唤雏鸟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B.蝙蝠的“回声定位”和狗外出时的“频频撒尿”都体现了化学信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时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在不同生物之间以及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13.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HA和NA是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RNA)表面的两种糖蛋白,某研究小组研究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和对照抗体对流感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B.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抗体,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D63C.为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对照组选用的对照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D.因免疫过程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作用,无需每年进行预防接种14.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1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茂名某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野外调查:图1是该地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消费者有杂食性鸟、蝗虫、蜘蛛等,其中杂食性鸟占四个营养级B.图1所示结构是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C.图2乙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d中,乙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a-bD.图1中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无机盐、CO2、H2O等可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二、综合题16.影响血糖平衡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刺激X表示,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具有相互抗衡作用的激素是。(2)与激素结合的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从而升高血糖。(3)①和②结构分别表示。如果破坏小鼠的下丘脑,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会不会完全丧失?理由是。(4)有学者曾设想提取哺乳动物的胰岛素,但将狗的胰腺制成研磨液,却难以直接分离出胰岛素的原因是。17.新冠病毒的肆虐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研发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下图为我国研制的两种疫苗的作用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为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的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失去新冠病毒的,保留有新冠病毒的抗原性,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原因是。(2)图②所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制作原理是将编码新冠病毒棘突蛋白(S蛋白)的基因与腺病毒的核酸连接,构建成无害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将该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表达出新冠病毒的,诱发人体内产生细胞,当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发挥免疫保护作用。(3)从抗原种类角度分析,与腺病毒载体疫苗相比,传统灭活疫苗的优势是。(4)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有助于救治危重症患者,其免疫学原理是。18.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泡;B:在上述相应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同浓度的等量乙烯利溶液浸泡),3h后测定的细胞膜透性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其体内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2)实验结果表明,在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利处理后,随IAA浓度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增大了细胞膜的通透性。(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原因是。(4)赤霉素除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外,还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拟南芥的矮生突变体与赤霉素有关,有的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有的是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现有某种类型矮生拟南芥突变体若干株,为探究该突变体所属突变类型,请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结论:。19.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估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若调查范围为10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40只田鼠,其中被标记个体30只,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为。(2)b点株冠形成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3)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直接由决定的。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4)除了生物防治农田鼠害外,农民还常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与生物防治比较,化学防治的优缺点是:。20.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下面是某生态村建立的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2)沼气池中产生沼气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鸡粪可作为鱼的饲料,鸡粪中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同化的能量。(3)与单一农业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分析,原因是。(4)新型生态农业遵循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使废物资源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5)该生态村的养鸡场为了提高鸡的产蛋率,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一过程中光刺激传递的信号属于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箭头,而淋巴是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壁形成的,且单向回流至血浆,A正确;B、A和B分别代表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因为与内环境稳态直接有关系的四个系统分别是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四个系统,B正确;C、毛细血管壁所处的内环境外边是组织液,内部是血浆,即图中的②①,C正确;D、肾炎导致血浆蛋白渗出,使①血浆的渗透压下降,②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因而组织液含量增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摄入体内,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泌尿系统把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循环系统把各种物质运输到机体的相应部位。机体的各个部分正常运行和协调一致,共同保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下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2.【答案】C【解析】【解答】A、两个神经元之间可以形成突触,图中有A、B、C三个神经元,在B与C、A与B间分别形成突触,共2个突触,A正确;B、在B与C之间,兴奋只能由B传向C,因此c点受到的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只能由c传到d,引起电表右偏一次,B正确;C、刺激4处,肌肉不能收缩,图乙中b是树突,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不能引起肌肉收缩,C错误;D、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刺激3处,3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因此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为内正外负,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协助扩撒),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协助扩撒),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下去,且为双向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胞吐)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3.【答案】B【解析】【解答】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B、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因此,给肉牛注射生长激素,可以使肉牛快速生长,快速出栏,B正确;C、促甲状腺激素能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其作用的靶细胞只有甲状腺细胞,C错误;D、蛋白质类激素、绝大多数酶和抗体的合成过程都需要核糖体的参与,但有些激素不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还有少数的酶是RNA,因此这些物质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的参与,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代谢速率发生改变,从而起调节作用。(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将信息从内分泌细胞传递给靶细胞,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因此体内要不断产生激素,从而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塔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假设,胰液分泌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实验过程为:小肠粘膜和盐酸一起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3、比较动物激素、酶、抗体项目动物激素酶抗体化学本质蛋白质类或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类蛋白质或RNA蛋白质产生部位内分泌腺(或细胞)活细胞浆细胞作用调节催化与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部位靶细胞、靶器官细胞内外抗原作用后去向被灭活数量和质量不变被吞噬细胞降解4.【答案】D【解析】【解答】A、胰高血糖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A错误;B、激素a是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由垂体释放,B错误;C、图中③是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不是神经调节,C错误;D、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③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通过④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腺体2的分泌活动,腺体2为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维持体温平衡,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1、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含量决定了机体渗透压的大小:(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当血钾含量上升或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泌钾。
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体温调节过程: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增强细胞代谢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5.【答案】C【解析】【解答】A、抗体的产生是免疫应答反应发生的标志,因而,通过检测抗体水平来确定四组小鼠是否存在免疫应答反应,A正确;B、结合分析可知,再次注射抗原后,A、D两组的小鼠能再次出现免疫应答现象,B正确;C、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同时也能再次产生记忆细胞,因此,表中的四组小鼠均能检测到记忆细胞,C错误;D、若抗原甲为过敏原,则A组会出现过敏反应,因为只有A组小鼠二次接受了抗原甲,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抗原识别: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APC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活B细胞的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胞因子;(2)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3)合成分泌抗体并发挥效应: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其可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了,进一步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二次免疫相对于初次免疫反应更强烈、更快,产生的抗体数量更多。6.【答案】C【解析】【解答】A、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具有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A正确;B、脱落酸具有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外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解除“胎萌”现象,B正确;C、若使玉米植株的脱落酸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则脱落酸不能发挥租用,将不利于延长种子的储藏期,C错误;D、抑制玉米植株中合成脱落酸相关基因的表达,脱落酸含量降低,也会引起胎萌现象,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蒸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7.【答案】C【解析】【解答】A、酵母菌个体较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变化”实验中,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并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A正确;B、“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中,取样时要随机取样,但种群个体数较少时可以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C、对照组是自然条件下的土壤,“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实验组土壤要灭菌,尽可能排除微生物干扰,C错误;D、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的实验中,应将密闭的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以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其中的生物死亡,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应注意:a、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动试管,使试管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b、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估算法: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①样方法一般适用于植物,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蜻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或者等距取样法,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②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种群个体总数=标志数(第一次捕获)×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志个体数。③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常用黑光灯诱捕法,如飞蛾等。
3、制作生态瓶的目的: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设计要求:必须密封;必须透明;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大小适宜;采用较强的散射光。
8.【答案】B【解析】【解答】A、曲线a~b段,类似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此时飞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干旱造成的,A正确;B、曲线b~c段,种群数量超过K/2,此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出生率依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还在增长,B错误;C、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因为b点时蝗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且越早防治越好,C正确;D、蝗虫等动物种群在春夏时节数量增加,是与蝗虫相关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1)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2)"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3)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得每次捕获后,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动物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温、日照和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9.【答案】D【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共生关系,对应③;农作物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对应②;狐与兔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对应①,A正确;B、a和b之间数量关系的变化是种间关系引起的,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B正确;C、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②,这是由于a和b属于竞争关系,b死亡后,不再和a竞争资源等,C正确;D、如果图①中的a捕食者大量繁殖,则可使b被捕食数量大量减少,而捕食者a由于食物减少,进而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减少,因而可能使b种群数量又有所上升,显然未必一定会使b淘汰,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⑤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10.【答案】B【解析】【解答】A、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中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发生显著变化,A正确;B、演替过程中发生的是优势取代,而非物种的替代过程,B错误;C、该生态公园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前者注要受到光照的影响,而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C正确;D、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身体小,若要调查该公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群落演替的特点可描述为:(1)群落发展有顺序、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形成顶极群落。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3、调查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
(1)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的方法:a、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b、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2)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11.【答案】A【解析】【解答】A、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B、茶树为绿叶蝉提供营养,为寄生关系,B正确;C、弃荒的茶园原来有生物定居,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D、生态系统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差,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种间关系包括: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⑤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3、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4、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渍。
12.【答案】C【解析】【解答】A、孔雀开屏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雌鸟鸣叫召唤雏鸟属于动物的物理信息,A错误;B、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狗外出时的“频频撒尿”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B错误;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山寺桃花盛开叫迟的原因是山上的温度低,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C正确;D、生态系统的信息也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3.【答案】D【解析】【解答】A、流感病毒作为侵入人体的抗原,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特异性抗体,从而抑制了病毒的增殖,A正确;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抗体,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D63,此时图中表现的抑制率最高,B正确;C、为使实验更具说服力,由图可知,选用的对照抗体对病毒的抑制率几乎为0,说明其不能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C正确;D、虽然免疫过程中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但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所以仍需每年再进行预防接种,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抗原识别: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APC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活B细胞的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胞因子;(2)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3)合成分泌抗体并发挥效应: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其可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了,进一步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二次免疫相对于初次免疫反应更强烈、更快,产生的抗体数量更多。
14.【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从图中可知,N1和N2曲线所代表的是属于生态位重叠的两种生物,存在着竞争关系,当环境条件稳定时,N1所代表的生物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故N2若不改变生态位,则势必被N1排挤掉,故A项不符合题意;B、而在环境条件频繁变化的情况下,N1与N2所代表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占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就不会出现将另一方完全排除的结果,故B项不符合题意;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说明该处发生竞争排除现象的几率较小,而若这些水体中环境因素较为稳定,则从图中可知,易发生竞争排除现象,故C项分析符合题意;D、由于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故存在竞争关系的几种生物不可能有较多的竞争排除现象,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复杂多变的环境容易产生多种多样的生物。15.【答案】D【解析】【解答】A、在食物链草本植物→杂食性鸟(乔木→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杂食性鸟,草本植物→蝗虫→蜘蛛→杂食性鸟,杂食性鸟占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共三个营养级,A错误;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图1所示结构不是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错误;C、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但是为乙没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C错误;D、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可循环利用行,图1中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无机盐、CO2、H2O等可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ⅹ100%。16.【答案】(1)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2)糖蛋白;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传入神经(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不会,血糖浓度变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4)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能将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胰岛素消化分解【解析】【解答】(1)据分析可知,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的生理作用具有相互抗衡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2)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和信息交流的功能。靶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3)刺激X可以通过①将兴奋传导至下丘脑,进而通过②传导至胰岛A细胞中,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下丘脑是神经中枢,故①表示感受器和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据图可知,胰岛A细胞的有效刺激不仅是神经递质,也可以直接接受刺激X,即血糖浓度的降低的刺激,故如果破坏小鼠的下丘脑,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4)有学者曾设想提取哺乳动物的胰岛素,但将狗的胰腺制成研磨液,却难以直接分离出胰岛素的原因是胰腺包含外分泌腺和胰岛两个部分,外分泌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能将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胰岛素消化分解,使胰岛素遭到破坏而无法得到。【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7.【答案】(1)致病性(传染性或感染性或毒性);初次免疫产生抗体量和记忆细胞数少,需要通过多次接种,免疫应答才更持久(2)S蛋白(棘突蛋白);记忆(3)灭活疫苗抗原种类多,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种类多,病毒发生变异后仍可能发挥作用(4)康复者血浆中含有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患者体内的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解析】【解答】(1)图中①为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的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失去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传染性或感染性或毒性),保留有新冠病毒的抗原性,因而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人体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但由于初次免疫产生抗体量和记忆细胞数少,需要通过多次接种,免疫应答才更持久通常需要多次接种,因此需要多次接种。(2)图②所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制作原理是将编码新冠病毒棘突蛋白(S蛋白)的基因与腺病毒的核酸连接,构建成无害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将该疫苗注入人体后,可在人体中表达出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S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诱发人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3)从抗原种类角度分析,图中腺病毒载体疫苗只能产生S蛋白这一种抗原,而传统灭活疫苗含有的抗原种类多,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种类多,在病毒发生变异后仍可能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4)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患者体内的相应抗原(病毒)特异性结合,进而起到了免疫治疗的作用。【分析】疫苗有三种类型:a、灭活的微生物;b、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他产物;c、减毒微生物。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18.【答案】(1)色氨酸;非极性运输(2)低浓度IAA或无乙烯利;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加(3)低温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成活率(4)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矮生拟南芥突变体的幼苗分为A、B两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B组(或B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A、B两组植株高度;若A组株高显著高于B组,则该突变体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若A、B两组株高大致相同,则该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解析】【解答】(1)色氨酸是生长素的前体,可以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在韧皮部是横向运输,即非极性运输。(2)结合图示可知,A处理或者B处理的较低点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较小,因此低浓度IAA或无乙烯利的条件下对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图示可知,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因此B组加乙烯利处理后,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3)低温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成活率,因此先在4℃生长的拟南芥比在22℃生长的拟南芥存活能力更强。(4)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只要添加外源激素就作用增强,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即使添加了外源激素也不能增强作用,因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矮生拟南芥突变体的幼苗分为A、B两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A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B组(或B组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A、B两组植株高度;若A组株高显著高于B组,则该突变体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若A、B两组株高大致相同,则该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和作用:
(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
(2)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3)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一直可以进行,是主动运输,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19.【答案】(1)标记重捕法;8只/公顷(2)树冠的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更大(4)优点:化学防治见效快,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可把大面积严重发生的鼠害控制下去。缺点:污染环境,又伤及田鼠的天敌或其他生物,长期使用药物田鼠会向抗药性方向进化【解析】【解答】(1)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其种群密度。在10公顷范围内,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60÷N=30÷40,则N=80只。因此,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是80÷10=8只/公顷。(2)在b点株冠形成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增大剧烈,主要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有关。(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直接决定田鼠的种群密度。曲线Ⅰ和曲线Ⅱ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猛禽提供更多栖息场所,猛禽的密度会更大。(4)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步行街景观路灯施工合同
- 瑜伽教练保姆合同模板
- 职业体验年服装租赁合同模板
- 城市防噪系统防水涂料施工合同
- 婚庆用品租赁合同范本
- 高炉建设投资分析合同
- 郑州二手房买卖合同风险防范
- 外语培训机构教师合同
- 住宅建筑地暖安装合同样本
- 电子产品零售仓储协议
- 天津市蓟州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VOC废气治理工程技术方案的工程设计与参数选择
- 肺癌转移脑的护理课件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培训课件
- 银行开门红营销活动方案模板
- NB-T 10994-2022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外平台起重设备规范
- 2.3+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电力电子仿真实验
- 圣诞老人的故事ppt课件(图文)
- 《星巴克案例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