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高三语文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荀子说:“类不悖,虽久同理。”知从类的观点以观事物,我们谓之为知类。虽科学不仅只是知类,但知类是科学所必有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可从特殊的观点以说文化,亦可从类的观点以说文化。如我们说西洋文化、中国文化等,此所说是特殊的文化。我们说资本主义的文化、社会主义的文化等,此所说是文化之类。讲个体的文化是历史,讲文化之类是科学。民初以来,一般人专从特殊的观点以看所谓西洋文化。他们所谓西洋文化,是“西洋”文化,是个特殊的文化。这个特殊的文化,在他们面前好像是一个“全牛”,其中条理,他们看不出。把所谓西洋文化当成一个特殊的文化看,学西洋亦发生问题。一个个体,是一个特殊,它是不可学的,正如一个“全牛”不可吃。凡所谓学某个体者,不过是学某个体所以属于某类之某性。例如孟子说,他愿学孔子。他所愿学而且能学者,是孔子是圣人的一方面。若孔子的其他方面,如其是鲁人,为鲁司寇,活七十余岁等,皆是不能学的。其所以如此者,因一特殊的事物,可以同时属于许多类,同时有许多性。若把一特殊的事物作为一特殊的事物而观之,则此特殊的事物,无论其为何事物,皆是一五光十色的“全牛”。一般人之所以所谓西洋文化是优越的,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的,而是因为它是近代或现代的。这种说法,自然是比笼统地说所谓西洋文化者通得多。有人说西洋文化是汽车文化,中国文化是洋车文化。但汽车亦并不是西洋本有的。有汽车与无汽车,乃古今之分,非中西之异也。近来近代文化或现代文化一名已渐取西洋文化之名而代之。这并不是专是名词上改变,这表示近来人的一种见解上的改变。不过我们所谓近代文化或现代文化者,亦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它亦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全牛”。在这些五光十色中,我们亦不能指出何者是其主要的性质,何者是其偶然的性质。飞机大炮与狐步跳舞,是否都是近代文化或现代文化所必须有者?一特殊的事物所有之性质,就此特殊的事物说,是无所谓主要的或偶然的。说一特殊的事物所有之性质有些是主要的,有些是偶然的,都是从类的观点,以看特殊的事物。于此我们所要注意者,并不是一特殊的西洋文化,而是一种文化的类型。从此类型的观点以看西洋文化,则在其五光十色的诸性质中,其主要的是我们所必取者,其偶然的是我们所不必取者。若从类的观点以看中国文化,则我们亦可知我们近百年来所以到处吃亏者,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的,而是因为它是某种文化的。(摘编自冯友兰《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材料二:冯友兰先生在抗战时期连续写了六部以“新”命名的著作,其中和当下中国的文化问题联系最紧密、最有现实感的是《新事论》。这部书对于中国文化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可以说是直到今天有关这一问题的最具超越性的著作。《新事论》的第一篇就提出一个核心的观念“别共殊”,试图超越“西化论”和“中国本位论”的二元对立,提供一个不同的解决方案。“别共殊”思想的关键是通过对传统中国思想的阐释,将中西文化问题化为一个“类”与“特殊”的问题。他认为所谓中国文化的变化乃是“类”的问题,而不是“特殊”的问题。而“民初人”的现代性一直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无论是认同或反抗西方都试图对于西方的“特殊”做出反应。一种反应是“西化”,放弃自己的“特殊”,进入西方的“特殊”之中,另一种反应则是坚持自己的“特殊”,拒绝变动。这里有趣的是冯友兰将中西的二元对立视为不同的“特殊”的选择,而他所说的“类”则是超越这两种“特殊”的概念。冯友兰认为“清末人”没有从“国民性”话语出发,也就没有为“特殊”所局限,而从“类”的方面寻求改变中国之路,虽然对于西方的看法相当简单,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民初人则缺少这方面的认识。中国文化的转型是“类”的转换,而不是对自己的“特殊”的放弃或失语。冯友兰认为这种“类”的转化,是走向现代的追求,而中国的“特殊”的保留则是中国保持其自身的必要。于是,他认为,晚清以来中国的变化既是“全盘西化”,又是“部分西化”,又是“中国本位”的。它意味着“类”的全盘变化,所以是“全盘西化”;意味着和“类”有关的部分的变化而不是整体的变化,所以是“部分西化”;同时意味着“特殊”的并不变化,也就是“中国本位”。冯友兰试图以独特的概念超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复杂的历史纠结,也就对于困扰中国“现代性”的“共殊”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尝试。冯友兰的见解的独特之处是认为五四文化由于过度重视“精神”反而忽视了物质,忽视了西方的工业化和社会结构的状况,过度地沉溺于西方的“特殊”之中,强烈地要求改变中国的“特殊”,以致对于“类”忽略不计。而保守主义者也是同样简单地关注中国的“特殊”的不可变,而根本否定了“类”的可变,也陷入了同样的危机。双方都在“特殊”的沉迷中失掉了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空间的定位。于是,他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发现了中国复兴的历史机遇,提出了中国复兴的超越性的主张。这一主张从全球历史的宏观上对于“国”与“国”的关系,也就是民族国家的状态提出了深切的思考。他认为,竞争在国家间进行的时候是异常激烈的,国家的观念仍然是现代世界的最核心观念,国家仍然是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组织形态。冯友兰从这个角度的提示仍然有其巨大的价值。(摘编自张颐武《对“现代”的中国思考——重读冯友兰(新事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取代“西洋文化”这一称谓,体现了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见解上的改变。B.冯友兰认为,汽车文化与洋车文化属于古今之分,而飞机大炮与狐步跳舞则是主要与偶然之别。C.我们如果只是以“特殊”的观点去理解西方文化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很难对它进行有效学习。D.在看待西方文化上,“清末人”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相比“民初人”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古代希腊文化,如果我们研究苏格拉底的生平,则是历史;而如果我们探讨其民主理念和哲学思想,则是科学。B.如果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只是仰慕周瑜“小乔初嫁”“羽扇纶巾”,则只算是以“特殊”观点看历史人物。C.张颐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进行分析时,认为这一变化是“全盘西化”“部分西化”和“中国本位”的综合体现。D.中国的五四文化与保守主义者在对待西方文化时,都着眼于中西文化的“特殊”性,二者都因认知局限而陷入了危机。3.下列各项以冯友兰的观点分析《拿来主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的“拿来主义”是一种“类”的转化思路,即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而非全盘接受或拒绝。B.《拿来主义》中说“鱼翅”应吃掉,“鸦片”送药房,“烟枪”应毁掉,体现了以“特殊”观念对待文化的观点。C.鲁迅批评盲目排斥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态度,与冯友兰认为不应仅从“特殊”的角度看待西洋文化的观点类似。D.鲁迅强调“拿来”后吸收和创新,与冯友兰文化转型的关键是“类”的转变面非对“特殊”的放弃的观点相似。4.材料一以“全牛”为喻来说理,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5.材料二是学者张颐武阅读冯友兰的《新事论》后所作的思考,从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有关阅读理论文章的启示?请简要谈一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沧州道中包天笑有一年在初冬时候,我乘着津浦路的火车,傍晚时到了沧州。火车上汽笛“啵”的一声,惊起了成群的寒鸦盘旋天空,好似觅不到一根枝栖。黄金色的杨柳摇曳在夕照之中,却比南方凋零得迟。火车里的客人经此长途旅行,不免都有疲倦之色;也有的正在睡乡,却被车站上人声喧杂和小儿的聒噪从睡梦中惊回来,揉着眼睛向车窗望出去,知道是到沧州车站了。车站木栅的外面站着许多卖梨的、卖鸭子的、卖烧饼的,以及许多灾民,他们各携着一只篮,在木栅的上面伸了出来。几个巡警手中执着藤条往来梭巡,对老年人做种种的示威举动,那藤条却还不敢向他们身上抽;要是有小孩子从这折断的木栅中挤身而进,被那巡警老爷见了,便要痛打一顿。车窗另一面横了七八条轨道。离月台稍远处的短栅已经开了几个好大的缺口。许多灾民便从这缺口中进来,但是那边也派了两个巡警在那里捘巡,使这些灾民不许靠近火车。可是那轨道上,已经有许多衣衫褴褛白发飘萧的老妇,和那赤脚蓬头遍体污泥的小儿。头等车中有许多洋大人、洋太太,都凭着车窗展览风景。淡黄的头发披拂于风前,雪白的手巾按着那个高鼻子,似乎怕闻着中国人臭气。也不知道他们出于慈善心呢,还是玩弄心呢,还是好奇心,忽然丢出几个铜圆来,引得一班蓬头赤脚的小孩子拼命地去争,也有踏痛了手的,也有跌破了头的,哭哭啼啼。旁边几个老灾民也禁止不住抢夺,而就丢在他近侧的铜圆也拾了两枚,塞在破裂的衣袋里。见了小灾民抢钱打架的洋大人、洋太太们,都拍手欢笑。好像欧美人出钱,教中国人争夺的喜剧,都不过尔尔。然而没有抢着钱,在沙泥里爬着一阵子的小孩子,还是垂着眼泪,拖着鼻涕,伸着乌黑的小手嚷着尖峭的喉咙,高喊洋大人、洋太太们,舍一个铜子,舍一个铜子。洋大人、洋太太们却只是微笑不语。这时又惊动了头等车中另一中国人,紫膛色的脸儿,在鼻孔和嘴唇中间留着一抹胡子,披着一件灰鼠袍子,手中拈着半段雪茄,似乎想给外国人搭话。刚说得两句Yes,只听里面娇滴滴的声音,操着吴语说道:“僚进来。”那位中国先生便进去,同了一位二十左右的美妇人,凭着车窗眺望,便把从上海带来的鹦鹉牌饼干和她不大喜欢吃的陈皮梅与南华李,丢与许多小孩子。这时又一阵子乱抢,可怜那种最高贵最奢华的赈粮,沧州的小灾民生平从未尝过的东西、在灰里泥里掏出来,还怕别个小孩子来抢,便向口中乱塞,塞得气嗌泪流。又引动洋人夫妇和中国大人夫妇呵呵一笑。他们火车中的华洋赈济会,总算告了一个小结束。火车停了有二十分钟,却还没有开,说是等天津来的急行车。可是火车中的华洋赈济会已经告终了。一班小孩子们见头等车里的华洋太太们,也不凭窗展玩风景了。警察老爷们知道这个时候可以行使职权,小灾民便也一哄而散。却留几个老灾民还是徘徊不去,只要车窗探出个头来,他那可怜的颜色,便故意地呈现到人家的视线上去。而且这个当儿,有一股香味从头等车后面的大餐车厨房里透出,散扬到各处,是洋葱和牛肉同煎才发出这种味儿。那灾民一样地有食欲,而且在饥饿中更觉得这香味直透鼻端,可是仅仅这香味终不能果腹,反使胃里的虫蠕蠕欲动,馋涎只在舌尖上似春泉汩汩而流。三四头黄色、白色的狗,跳跃在轨道的中间,时时摇着尾巴,张着眼睛,向车窗中而闪视,想见它的灵捷的嗅觉,已经嗅得这洋葱和牛肉的香味了。平常乡中的狗,每见有奇形怪状的外国人到它村里,便吠之不已;此刻车窗中虽有外国人的面庞时时出没隐现,它也司空见惯,或者交通路上的狗,它也知道些外交政策、国际道义吗?那时大餐车厨房里的大司务,和那班中国人操外国语呼他为仆欧的侍者,随意地无意识地从车窗中丢出些吃剩的肉骨和面包上的边皮,却不想因此便引起黄白之争。黄狗的地位站得好,恰有半块明治猪排丢在距离黄狗三尺地;白狗却离此有一丈多远,连忙窜过来,却已被黄狗以势力范围所在,得有优先占有权,竟毫不客气地独吞了。白狗大怒,咆哮起来,一场争闹,却被守中立的一只花狗,拖了半只由德州吃剩一把瘦骨的熏鸡去。这也算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可怜啊,还有一个想做渔翁的人类,却是一个没有脚的残疾乞丐。他的年纪也瞧不出,大概在这个地狱世界已经有三四十年罢。他用手帮着臀,用臀帮着手,在地面上移动。他身上的衣服分不出孰是衫,孰是裤,破裂的地方还用那种厚皮的纸包着。他慢慢地从短缺口处将身体挪至轨道,又慢慢地移至与车窗相近。他正仰望着车窗中丢出的肉类和面包屑,他还羡慕着黄狗、白狗、花狗等有这跳跃的脚;他并且艳羡黄狗、白狗、花狗等在这天气渐寒的时候,已穿了各色的皮囊。他怨望天老爷怎么不让他变作一只四足灵便的狗。他盼望了半晌,只望从车窗中丢出一块面包,恰巧地落在他身边。俄而隐隐听得如雷声一般,知道前面的火车来了。巡警不愿这轨道上还留着人,急忙把那个无脚的可怜人驱逐出了轨道。一刹那间,从天津开来的急行车已到眼前。那头等车里有许多大人、先生、太太、小姐玉笑珠香,酒痕花气,把个荒寒的原野遮去了。我们的车也䇕䇕地动了。许多小灾民还呐着一声喊,再要寻那无脚的人,早已不知所之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站巡警对待灾民中的老年人和小孩子的动作虽有差别,但本质上都是威吓欺压。B.洋人丢出的几个铜圆就让一群小灾民们踏痛了手、跌破了头,这一场景令人痛心。C.“好像欧美人出钱,教中国人争夺的喜剧”一句影射了当时底层人民生活的悲苦。D.那对中国夫妇把饼干等零食丢给儿童灾民,这一举动表现出迥异于洋人的同情心。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文中没有“我”的身影,但“我”事实上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B.文章开篇描写寒鸦群,既烘托了故事压抑、悲凉的气氛,也象征了底层百姓生活的苦难。C.文章以那无脚灾民“不知所之”结尾,含蓄蕴藉,引人遐思,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气氛。D.文中的人物都无名无姓,这使得故事更具普遍性,增强了作品的代表性,引人共鸣。8.本文与夏衍《包身工》都写了底层人的生活,而社会意义却各不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中描写几只狗争抢食物的画面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上①召诸将问计,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是时,上有疾,欲使太子往击黥布。太子客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②说建成侯吕释之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留侯(张良)病,自强起,至曲邮,见上曰:“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争锋!”因说上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冬,十月,上与布兵遇于蕲西。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余人走江南,上令别将追之。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材料二:叔孙通之谏易太子也,曰:“臣愿伏诛,以颈血污地。”烈矣哉!夫抑有以使之然者:高帝之明,可以理喻也;吕后之权足恃也;留侯、四皓之属为之羽翼,而诡随者惮高帝而不敢竟也。通知必不死,即死而犹有功,何惮而不争?呜呼!以面谀事十余主之通,而犯颜骨鲠也可使如此。上有明君,下有贤士大夫,佞者可忠,柔者可强,天下岂患无人材哉!匪上知与下愚,未有不待奖而成者也。(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注]①上:汉高祖刘邦。下文“太子”指刘邦嫡长子刘盈。②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秦朝末年四位博士,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史称“商山四皓”。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上虽病A强载B辎车C卧D而护之E诸将F不敢G不H尽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承间为上泣言”与《短歌行》中“但为君故”的“为”意思不同。B.西,名词用作动词,与《赤壁赋》中“西望夏口”的“西”用法相同。C.蚤,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都通“早”。D.“矣”“哉”连用,有加重语气的作用,此处表达作者对叔孙通的赞叹。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淮南王黥布造反,诸将在商讨对策时都认为黥布并没有多大能耐,建议发兵攻打,消灭黥布。B.刘邦本打算命太子迎击黥布,而“商山四皓”认为太子不是黥布的对手,出战必败,建议推辞。C.刘邦出征时张良前来相送,叮嘱刘邦并提出建议,刘邦也嘱托张良,希望他能带病辅佐太子。D.叔孙通一贯阿谀,而在刘邦面前却能直言进谏,王夫之认为,臣子事主的态度是可以改变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2)通知必不死,即死而犹有功,何惮而不争?14.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在谏易太子这件事上叔孙通取得成功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舍弟喜雨黄庭坚时雨真成大有年,斯民沟壑救将然。麦根肥润桑叶大,春陇未锄蚕未眠。奔走风雨连晓色,起寻佳句写由拳①。李成②六幅骤雨笔,挂在东南楼阁前。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注]①由拳:地名。②李成:五代宋初绘画大师。15.下列对第一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场春天的雨水预示着今年有好收成,将会拯救身陷艰难困厄的百姓。B.在这场雨的滋润之下,麦根肥硕润泽,桑叶碧绿肥大,一切欣欣向荣。C.“未锄”“未眠”写农事与蚕的活动,说明这场雨下得稍早,有点遗憾。D.诗人流连于这美丽的春雨之中,高高兴兴地寻觅诗句来描绘由拳雨景。16.同样是写“雨”,黄庭坚的《次韵舍弟喜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常在面对着酒与歌时感叹人生短暂,曹操也有同样的诗,比如《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2)小刚同学沉迷于网游,他认为这也算是学习之余的爱好。小刚的语文老师却指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祸患”“所溺”说的就是你的网游呀!(3)古代诗人、词人常借助比拟、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写愁思或愁绪,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抽象情感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地欣赏和尊敬。因此,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就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让自己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社交场上有一些热心人,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①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交往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前一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而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②水到渠成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③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④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18.请以“重要”作为开头,重组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要求语句通顺,不得改变原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的购房定金合同模板
- 2025电子产品购销合同范文模板
- 2025农业合作经营合同
- 2025年大坝加固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评估研究
- 2025企业采购专项法律服务合同
- 房屋中介服务居间合同书
- 二零二五合同付款补充协议
- 二零二五股东转让协议范例
- 房地产买卖合同书样式
- 电子商务的电子合同书与电子签名
- GB/T 15593-2020输血(液)器具用聚氯乙烯塑料
- GB 16410-2007家用燃气灶具
- 铁碳合金的相图解读
- 2023年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家推荐信模板
-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课件讲义
- 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八年级Unit 6An old man》说课课件
- 云南省饮用水生产企业名录534家
- 湖北地区医院详细名单一览表
-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让职场新人一生受用的逻辑思考力新员工培训教材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PPT课件
- 金属压铸机的plc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