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与应用课件 第8章第1节 德育概述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与应用课件 第8章第1节 德育概述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与应用课件 第8章第1节 德育概述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与应用课件 第8章第1节 德育概述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与应用课件 第8章第1节 德育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目录Contents01教育与教育学02教育的基本原理03教育目的04教师与学生06教学(上)07教学(下)08德育09班主任工作05课程10学校教育制度第八章德育01本章结构第一节德育概述德育,又被称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并对其心理施加影响,从而使受教育者通过积极地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获得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一、德育的内涵思想品德,就其内容来看,它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统一;就其心理结构来说,它是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统一。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学校教育的最一般的特征,即目的性、系统性、计划性和长期性等,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中介的定向影响和培养过程。一、德育的内涵(一)德育的任务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方略和基本要求,自觉地身体力行,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和按道德规范调节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信念,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观打下基础。二、德育的任务与功能(一)德育的任务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新时代教育的性质和宗旨进行了阐述,指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校要引导学生在道德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爱憎分明的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对履行和捍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富有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二、德育的任务与功能(一)德育的任务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道德锻炼和规范行为的训练,不仅要使他们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要使他们的道德行为在反复实践活动中,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形成道德的行为习惯,成为个人的品格。人的道德品格必须而且也必然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学校德育应该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包括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领悟教育要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成为价值观念。二、德育的任务与功能图8-1(一)德育的任务4.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人的工作,具有价值观引领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二、德育的任务与功能(一)德育的任务4.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二、德育的任务与功能(二)德育的功能1.德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1)德育具有维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功能。德育维护发展社会生产力既有直接性,又有间接性。直接性体现在德育能形成人们的思想品德,对社会生产有直接影响,增强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的精神动力,如培养劳动者、科技人员一定的思想品德作用于社会生产力。间接性体现在德育能够通过整合社会关系并使之与社会生产相适应,进而影响社会生产,如通过在全社会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作用于社会生产力。二、德育的任务与功能(二)德育的功能1.德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2)德育具有维护发展社会生产关系的功能。通过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思想意识的人来巩固维护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政治领导人才作用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通过传播一定社会思想道德、政治观点、文化传统,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行为方式;帮助社会消除不良的思想意识和陈旧习俗,建立和完善新的思想道德体系,促进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并使之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相适应。二、德育的任务与功能(二)德育的功能2.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1)促进个体品格的发展。良好有效的德育活动能促进个体品格的发展。品格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自身对道德的认知与态度,也离不开教师传授的道德教育的内容,更离不开自身对道德价值观念的内化与行为能力。二、德育的任务与功能(二)德育的功能2.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2)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表现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智力发展作为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内容不容忽视。而人的智力发展方向、效率受自身的道德价值观支配与制约,因此,学校德育对学生个体智力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德育的任务与功能(二)德育的功能2.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3)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德育工作主要依托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灌输性方式及硬性内容容易使学生对道德产生反感与厌恶。因此,学校德育应当重视道德对学生精神需要的满足,不断将教育内容融于实践,将道德观念融于现实实例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外学习到道德责任与义务,切实地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去解决现实问题。二、德育的任务与功能(一)德育目标的内涵一般来说,德育目标是教育者通过德育活动在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与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整个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提供了蓝图和依据,指导、调节、控制着德育过程,从而使教育者在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和形式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德育效果的检测与评定等方面更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因此,德育目标对教育者自觉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选择、协调、激励作用。三、德育目标(二)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1.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德育目标(二)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2.学段目标(1)小学低年级。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三、德育目标(二)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2.学段目标(2)小学中高年级。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三、德育目标(二)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2.学段目标(3)初中学段。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三、德育目标(二)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2.学段目标(4)高中学段。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德育目标(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下。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根本利益。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要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始终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要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了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导人们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要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唱响人民赞歌、展现人民风貌,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的新实践、新业绩、新作为。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4)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要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4)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加强改革开放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凝聚起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大力量。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守正道、弘扬大道,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6)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要加强祖国统一教育,深刻揭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增进广大同胞心灵契合、互信认同,与分裂祖国的言行开展坚决斗争,引导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7)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和外部安全。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要深入开展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强化风险意识,科学辨识风险、有效应对风险,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2.道德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指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学生高尚的品德。道德品质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内容,它的实施是根据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来展开的。道德品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下。四、德育内容图8-2(一)学校德育的内容2.道德品质教育(1)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从日常的按时到校、认真听讲等做起,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文明行为。(2)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懂得尊重人、爱护人、平等待人,对人的困难疾苦和遭遇的不幸富有恻隐和同情之心,能善意对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主持正义,保护善良,勇于挺身而出,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2.道德品质教育(3)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不同社会制度下所具有的共同的社会道德,是公民素质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最一般的标志。社会公德教育对调节公共生活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有着重要作用,是纪律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实施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要形成学生文明有礼、谦虚谨慎、正直诚实、热情大方,遵守公共秩序等良好品格。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3.民主、法治和纪律教育高度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的社会生活和建设都需要高度的民主,需要人民的积极参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法律是代表各民族人民利益、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建设,调解社会矛盾的规范系统,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根本手段。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3.民主、法治和纪律教育纪律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协调一致地开展活动的重要保证;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不同阶级的纪律是相互区别的。社会主义纪律从本质上讲是自觉纪律,即依靠人民的高度自觉性和对革命事业的责任心而自愿遵守的纪律。民主、法治和纪律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下。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3.民主、法治和纪律教育(1)教育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纪律的性质,以及民主同法制、纪律之间的辩证关系。(2)了解个人自觉遵纪守法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国家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3)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社会公共场所各种规章制度的良好行为习惯,对违章违纪的人进行规劝,勇于同违法乱纪的人和事进行斗争,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3.民主、法治和纪律教育(4)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普及法律常识教育,做到知法、懂法、守法。(5)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批评,敢于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作风。(6)让学生在集体组织的生活和实践中,学习正确地行使和运用民主权利,为日后走向社会“参政”“议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4.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和本质,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和大公无私的品质与道德关系,是贯穿各种道德规范体系的总纲,是区别一切旧道德的基本特征。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下。(1)树立大公无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利益的关系。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4.集体主义教育(2)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处处维护集体荣誉,树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遵守集体纪律。(3)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在集体生活中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同时也要注意分清集体友谊与江湖义气、集体主义与小团体主义的界限。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4.集体主义教育(4)使学生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使学生自觉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集体的利益;使学生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懂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5)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教育学生不仅不做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的利己主义者,并能与损害集体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做斗争。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5.劳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本的劳动能力。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下。(1)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基本观点的教育。(2)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学习一定的生产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5.劳动教育(3)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产,树立“爱护公物光荣,损害公物可耻”的好风尚。(4)教育学生爱惜劳动成果,进行合理消费教育。四、德育内容(一)学校德育的内容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下。(1)提高学生理论修养,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好基础。(2)端正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或困惑等,及时给予引导和指导。(3)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看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四、德育内容(二)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1.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如下。四、德育内容(二)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1.生命教育(1)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自然、社会、思想品德、体育、健康教育等学科中,开展生命知识和生命伦理的教育。在地理、生物、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中,挖掘生命教育的元素,有机融入生命教育。(2)专题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在学校开展的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治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中,全面融合生命教育,从关爱生命的视角整合各种教育内容,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赋予各种教育和管理以人文关怀。四、德育内容(二)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1.生命教育(3)课外活动中实践生命教育。利用德育活动课、节日活动、纪念活动、仪式活动、社会实践等来实践生命教育。其中,德育活动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德育活动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生命态度。(4)教师培训是生命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学校可采用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或实践中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生命教育。四、德育内容(二)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1.生命教育(5)家庭、社会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扩展空间。生命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取得满意的成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系统,如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睦的邻里交往、融洽的社区氛围、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等。四、德育内容(二)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2.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