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师科教培训中心港澳台高考班高考地理模拟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年5月下旬,印度各地会出现高温热浪天气,其中首都新德里5月下旬平均可达40.7℃。今年,新德里的气温又创新高。观测数据显示,当地时间2024年5月28日,气温达49.9℃,5月29日,气温飙升至52.3℃,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一般每年5月下旬,印度各地出现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东北季风势力增强,干燥度指数高 B.多晴朗天气,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 C.雨季未到,植物蒸腾量大增 D.河湖干涸,沙尘暴活动频繁2.2024年5月下旬,新德里气温异常升高的叠加因素有()①湿岛效应②焚风效应③热岛效应④狭管效应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较大。如图为安徽省各市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六普人口)/六普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安徽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净迁移率 D.人口的老龄化4.阜阳市人口增长率为安徽省第二位,主要得益于该城市()A.生育政策调整与实施 B.交通枢纽地位的提升 C.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D.商品农业规模扩大近年来,下沉广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地下交通枢纽的建设中。交通枢纽出入口是站内环境与室外环境连接的区域,如图示意美国纽约某交通枢纽出入口的三种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交通枢纽最可能是()A.飞机场 B.火车站 C.地铁站 D.公交站6.与其他形式出入口相比,下沉广场式出入口()A.通风条件差 B.建设成本低 C.人流密度大 D.服务功能多石龙旗杆由花岗岩雕成,是客家人显耀其家族人才的标志。如图为3月22日某游客拍摄的福建某村落日落前的石龙旗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在同一地点观察,日落前太阳转过该村石龙旗村数量最多的月份是()A.1月 B.2月 C.6月 D.11月8.第二天,该游客想在同一地点拍摄太阳位于图中最左边旗杆顶部的照片,则()A.拍摄时间提前,太阳位于西南方向 B.拍摄时间延后,太阳位于西南方向 C.拍摄时间提前,太阳位于东北方向 D.拍摄时间延后,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如图示意某植物相对茎干液流通量日变化。研究表明,植物相对茎干液流通量与植物蒸腾量呈显著正相关,温度过高时,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会关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关于该植物相对茎干液流通量呈现图示变化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上午10:00后可能因气温过高,气孔关闭导致茎干液流通量下降 B.下午16:00左右因大气降水,茎干液流通量出现小幅上升 C.日出后因光照增加,茎干液流通量快速上升 D.下午16:00左右茎干液流通量小幅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降雨10.8月份,我国下列地区中正常生长的成年银杏树,其茎干液流通量最大的是()A.长白山区 B.塔里木河流域 C.武夷山区 D.淮河流域乌兰县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长期以来畜牧业是该县重要的经济支柱。自1956年起,乌兰县实行冷、暖两季转场轮牧,牧民从7月初至11月中旬在海拔较高的暖季牧场放牧,11月下旬至翌年6月底在海拔较低的冷季牧场放牧。受牲畜需草量年内变化影响,该地冷、暖季牧场存在季节性超载和欠载等“草畜失衡”问题。为了促进“草畜平衡”,乌兰县牧区10月底出栏后可提前转场至冷季牧场放牧。如图示意乌兰县牧区产草过程与牲畜需草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以下不属于乌兰县草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有()A.海拔高,气温低,有机质含量少 B.深居内陆,降水少,草地覆盖度低 C.冻融作用强,风沙活动多,土壤易受侵蚀 D.人类活动频繁,不合理的开发利用12.乌兰县牧区冷、暖季牧场“草畜失衡”的季节及原因是()A.暖季;牧场产草量较小,高于牲畜需草量 B.冷季;牧场产草量较小,低于牲畜需草量 C.暖季;牧场产草量较大,低于牲畜需草量 D.冷季;牧场产草量较大,高于牲畜需草量甲、乙两地的高中生,约定同时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探究太阳辐射对气温的影响。如表是两地地理坐标及北京时间14时观测、推算数据。活动当日,两地均为晴朗天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观测地理坐标观测、推算到的辐射强度纬度经度海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M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甲地31°N105°E59m452202250乙地31°N121°E8m39515024513.M代表()A.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长波辐射 D.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14.仅考虑观测、推算到的辐射强度,此日乙地比甲地()A.最高气温更高 B.最低气温更高 C.气温日较差一样 D.日平均气温更低15.此刻后1小时,甲乙两地气温()A.均上升 B.均下降 C.甲上升,乙下降 D.甲下降,乙上升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如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河漫滩多分布在()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7.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18.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A.改道逐渐西移 B.水流速度减慢 C.搬运作用增强 D.溯源侵蚀加剧耕地集约化利用的目标是优化单位面积耕地上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耕地产出效率。耕地集约化利用的实际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的不充分程度。如图示意2000﹣2020年全国及四大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区域依次是()A.东部、中部、西部 B.西部、中部、东部 C.东部、西部、中部 D.中部、西部、东部20.促使我国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变化的根本动力是()A.人均粮食消费量剧增 B.人均耕地面积小 C.耕地分散、破碎 D.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二、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21.(8分)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读下面两幅喀斯特景观图,回答问题。(1)图1中所示的是喀斯特溶蚀地貌类型中的,图2中天窗主要是流水(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十分广泛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岩,并且气温,降水总量,具备了适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深远,其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不便;但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22.(8分)图为某植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指出图中植被类型,并说明板根的作用。23.(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空间上的分配极不均匀,使得云南当地流行“三年一大旱,一年一小旱”之说。如图为云南省干旱灾区分布示意图。(1)描述云南干旱灾害发生频次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和地貌角度简述该省干旱频发的原因。(2)推测云南干旱灾害的多发季节,并说明理由。(3)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试为云南农业提出三条防旱抗旱措施。24.(8分)简述南美洲的地形特征,以及形成的原因。25.(8分)简述北欧三国形成破碎海岸地貌的原因三.简答题:26题24分,27题26分,共50分。2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峡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经松软的砂岩分布区。西江中心有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砚洲岛(如图所示),该岛形成以来,一直向北移动,岛上作物种植季节性强,且缺水严重。羚羊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有众多船篙插入岩石形成的扎孔,孔口朝向上游方向。(1)简述砚洲岛形成的地质过程。(2)结合砚洲岛岸线形状,分析该岛向北移动的原因。(3)解释羚羊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多船篙扎孔的原因。(4)说明砚洲岛适合作物种植的季节,以及作物种植缺水严重的原因。27.(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陆风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中尺度局地环流,具有较强的时段性特点,对局地天气有重要影响。辽宁省丹东市沿海地区海陆风多发,受海陆风的影响,多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如图示意丹东市沿海地区夏季和冬季海陆风日风向变化。(1)从时间角度指出丹东市沿海地区夏季和冬季海风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说出冬季丹东市海陆风日沿海地区平流雾多发的时间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从海陆风角度,说明丹东市沿海地区一天中凌晨降水明显较多的原因。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师科教培训中心港澳台高考班高考地理模拟试卷(4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年5月下旬,印度各地会出现高温热浪天气,其中首都新德里5月下旬平均可达40.7℃。今年,新德里的气温又创新高。观测数据显示,当地时间2024年5月28日,气温达49.9℃,5月29日,气温飙升至52.3℃,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一般每年5月下旬,印度各地出现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东北季风势力增强,干燥度指数高 B.多晴朗天气,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 C.雨季未到,植物蒸腾量大增 D.河湖干涸,沙尘暴活动频繁【解答】解: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5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到该区域附近,印度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增高,白昼变长,太阳辐射强度增强;5月份位于雨季来临前,降水少,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辐射增强,从而引发高温天气,B正确。雨季未到,植物体内水分少,植物蒸腾量不会大增,C错误。沙尘暴活动频繁会遮挡阳光,降低温度,D错误。东北季风主要出现在冬半年,5月基本没有,A错误。故选:B。2.2024年5月下旬,新德里气温异常升高的叠加因素有()①湿岛效应②焚风效应③热岛效应④狭管效应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答】解:印度半岛5月份位于雨季来临前,降水少,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辐射增强,从而引发高温天气。湿岛效应利于缓解高温,①错误。新德里是印度首都,城市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废热产生的热岛效应导致新德里气温异常升高,③正确。来自中亚的干热气团从海拔更高的地区突然沉降到地势更低的印度,形成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增温加剧高温天气,②正确。新德里位于恒河平原,不在山地,少有狭管效应,且狭管效应导致风力较大,有助于散热,④错误。故选:C。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较大。如图为安徽省各市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六普人口)/六普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安徽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净迁移率 D.人口的老龄化【解答】解:由图可知,安徽省省会合肥、芜湖、滁州、蚌埠、亳州、阜阳等城市人口增长率为正值,且合肥市人口增长率最大,其他城市则为负值。主要原因是:合肥、芜湖等城市因经济发展势头好,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其它城市则人口净迁移为负值,说明造成安徽省人口增长率高低不同的主要直接因素是人口净迁移率,C正确。人口的老龄化是安徽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差异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其影响因素,D错误。安徽省全省生育政策差异小,人口出生率空间差异小,A错误。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我国人口死亡率较低,且地区差异缩小,B错误。故选:C。4.阜阳市人口增长率为安徽省第二位,主要得益于该城市()A.生育政策调整与实施 B.交通枢纽地位的提升 C.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D.商品农业规模扩大【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京九铁路穿越阜阳市,北通北京,南接合肥,直至香港九龙;且阜阳市与河南省相邻,距山东、湖北各省较近,是沟通沿海和内陆的交通枢纽,随着高铁建设,其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吸引产业与人口的迁入,人口净迁移率高,人口增长率高,B正确。生育政策调整与实施主要影响人口出生率,且据上题可知:安徽省人口增长率空间差异与人口净迁移率直接相关,A错误。阜阳市高校少,对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力较弱,不会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C错误。阜阳市人口较多,人多地少,不适宜发展商品农业,D错误。故选:B。近年来,下沉广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地下交通枢纽的建设中。交通枢纽出入口是站内环境与室外环境连接的区域,如图示意美国纽约某交通枢纽出入口的三种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交通枢纽最可能是()A.飞机场 B.火车站 C.地铁站 D.公交站【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下沉广扬被越东越多地应用到地下交通枢纽的建设中,因此该交枢纽为地下交通枢纽,与城市地铁站相物合,C正确。飞机场、火车站、公交站一般建在地上,与题意不符,ABD错误。故选:C。6.与其他形式出入口相比,下沉广场式出入口()A.通风条件差 B.建设成本低 C.人流密度大 D.服务功能多【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独立式出入口与复合式出入口通过楼梯或地下通道连接站厅与站外环境,通风条件差,下沉广场式出入口连接下沉广场与站厅,通风条件好,A错误。下沉广场式出入口常具备出入口、交通集散、社会变往、景观节点等多种功能,功能更丰富,D正确。下沉广场式出入口因需建设外部下沉广场,成本较高,B错误。下沉广场式出入口空间较大,人流密度较小,C错误。故选:D。石龙旗杆由花岗岩雕成,是客家人显耀其家族人才的标志。如图为3月22日某游客拍摄的福建某村落日落前的石龙旗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在同一地点观察,日落前太阳转过该村石龙旗村数量最多的月份是()A.1月 B.2月 C.6月 D.11月【解答】解:昼长越长,太阳转过的角度越大,则太阳转过的旗杆数量就越多。6月22日前后的夏至北半球昼最长,选项中的四个月份中6月昼最长,日落前太阳转过的旗杆数量最多,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8.第二天,该游客想在同一地点拍摄太阳位于图中最左边旗杆顶部的照片,则()A.拍摄时间提前,太阳位于西南方向 B.拍摄时间延后,太阳位于西南方向 C.拍摄时间提前,太阳位于东北方向 D.拍摄时间延后,太阳位于东北方向【解答】解:图片为3月22日即北半球的春分日日落前的石龙旗杆景观,春分日日落正西,此时太阳接近日落,所以太阳位于西南方向。第二天与前一天相比,拍摄的太阳高度角变大,昼长提前,所以拍摄时间应提前,且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如图示意某植物相对茎干液流通量日变化。研究表明,植物相对茎干液流通量与植物蒸腾量呈显著正相关,温度过高时,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会关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关于该植物相对茎干液流通量呈现图示变化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上午10:00后可能因气温过高,气孔关闭导致茎干液流通量下降 B.下午16:00左右因大气降水,茎干液流通量出现小幅上升 C.日出后因光照增加,茎干液流通量快速上升 D.下午16:00左右茎干液流通量小幅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降雨【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植物相对茎干液流通量与植物蒸腾量呈显著正相关,温度过高时,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会关闭,所以茎干液流通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气温过高,导致气孔关闭,A正确。降水会导致气温下降,蒸腾作用相对较弱,不会造成茎干液流通量上升,BD错误。日出后,随着接受太阳辐射,气温逐渐增高,茎干液流通量上升,C错误。故选:A。10.8月份,我国下列地区中正常生长的成年银杏树,其茎干液流通量最大的是()A.长白山区 B.塔里木河流域 C.武夷山区 D.淮河流域【解答】解:8月份,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高、空气干燥,正常生长的银杏树蒸腾量最大,茎干液流通量最大,故B正确。长白山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故A错误。武夷山区地区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故C错误。淮河流域此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8月份降水较为充足,故D错误。故选:B。乌兰县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长期以来畜牧业是该县重要的经济支柱。自1956年起,乌兰县实行冷、暖两季转场轮牧,牧民从7月初至11月中旬在海拔较高的暖季牧场放牧,11月下旬至翌年6月底在海拔较低的冷季牧场放牧。受牲畜需草量年内变化影响,该地冷、暖季牧场存在季节性超载和欠载等“草畜失衡”问题。为了促进“草畜平衡”,乌兰县牧区10月底出栏后可提前转场至冷季牧场放牧。如图示意乌兰县牧区产草过程与牲畜需草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以下不属于乌兰县草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有()A.海拔高,气温低,有机质含量少 B.深居内陆,降水少,草地覆盖度低 C.冻融作用强,风沙活动多,土壤易受侵蚀 D.人类活动频繁,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乌兰县草场海拔高,气温低,草类生长缓慢,但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A错误,符合题意。乌兰县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水分条件差,草地覆盖度低,B正确,不符合题意。乌兰县多冻土,土壤温度低,冻融作用强,风沙活动多,土壤易受侵蚀,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因此草场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2.乌兰县牧区冷、暖季牧场“草畜失衡”的季节及原因是()A.暖季;牧场产草量较小,高于牲畜需草量 B.冷季;牧场产草量较小,低于牲畜需草量 C.暖季;牧场产草量较大,低于牲畜需草量 D.冷季;牧场产草量较大,高于牲畜需草量【解答】解:结合材料信息,牧民11月下旬至翌年6月底在海拔较低的冷季牧场放牧,结合所学知识,海拔较低的冷季牧场热量条件更好,产草量较大,高于牲畜需草量,牧草资源未充分利用,D正确,B错误。受地形海拔的影响,海拔较高的暖季牧场热量条件更差,产草量较少,低于牲畜需草量,载畜压力大,AC错误。故选:D。甲、乙两地的高中生,约定同时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探究太阳辐射对气温的影响。如表是两地地理坐标及北京时间14时观测、推算数据。活动当日,两地均为晴朗天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观测地理坐标观测、推算到的辐射强度纬度经度海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M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甲地31°N105°E59m452202250乙地31°N121°E8m39515024513.M代表()A.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长波辐射 D.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图示为探究太阳辐射对气温的影响。活动当日,两地均为晴朗天,排除天气对于太阳辐射的影响;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数值=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数值+M,根据大气的热量平衡原理可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数值=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数值+地面反射太阳辐射,所以M为被地面反射太阳辐射,故D正确。故选:D。14.仅考虑观测、推算到的辐射强度,此日乙地比甲地()A.最高气温更高 B.最低气温更高 C.气温日较差一样 D.日平均气温更低【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仅考虑观测、推算到的辐射强度,由图中甲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因此甲地最高气温较高,乙地吸收太阳辐射比甲少,乙地的最高温和最低气温较低,AB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因为两地天气都是晴朗的,甲地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乙地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弱,气温低;可以看出气温甲地比乙地高,白天和夜晚都是这样,所以乙地日平均气温较低,但是看不出温差,D正确,C错误。故选:D。15.此刻后1小时,甲乙两地气温()A.均上升 B.均下降 C.甲上升,乙下降 D.甲下降,乙上升【解答】与甲地相比,乙地经度121°E较接近北京时间,而甲地较迟于北京时间,因此北京时间14时时,乙地到达全天最热阶段,而甲地还未到达,则1小时之后甲地气温上升,乙地气温下降,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如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河漫滩多分布在()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答】解:①河流上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较弱,难以发育河漫滩,不符合题意。②河流下游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漫滩,故正确。③河流凸岸堆积,因此凸岸容易形成河漫滩,故正确。④河流凹岸侵蚀,因此凹岸难以形成河漫滩不符合题意。故选:C。17.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答】解:在图中,甲处河岸较陡,应为为侵蚀岸,表面河水流速大于深处,所以甲处侵蚀作用最强。故选:A。18.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A.改道逐渐西移 B.水流速度减慢 C.搬运作用增强 D.溯源侵蚀加剧【解答】解:河流东岸发育河漫滩,说明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河道逐渐向西移动,可能导致东岸河漫滩被废弃,改道逐渐西移,A正确。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发育规模更大,B错误。搬运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规模减小,而不是废弃,C错误。河流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上游及源头地区,而河漫滩主要发育在中下游,D错误。故选:A。耕地集约化利用的目标是优化单位面积耕地上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耕地产出效率。耕地集约化利用的实际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的不充分程度。如图示意2000﹣2020年全国及四大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区域依次是()A.东部、中部、西部 B.西部、中部、东部 C.东部、西部、中部 D.中部、西部、东部【解答】解: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耕地压力较小,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最低,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最高,③表示西部;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面积最小,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耕地压力最大,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最高,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最低,①表示东部,则②表示中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促使我国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变化的根本动力是()A.人均粮食消费量剧增 B.人均耕地面积小 C.耕地分散、破碎 D.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各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不充分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各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都在提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尖锐,因此需要提高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来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B正确。与耕地分散、破碎关系不大,关键是人均耕地面积小,C错误。现阶段我国并未出现人均粮食消费量剧增状况,且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AD错误。故选:B。二、简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21.(8分)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读下面两幅喀斯特景观图,回答问题。(1)图1中所示的是喀斯特溶蚀地貌类型中的峰林,图2中天窗主要是流水侵蚀(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十分广泛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石灰岩,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适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深远,其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但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解答】解:(1)读图可以看出该喀斯特溶蚀地貌特点: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由此判断是峰林,它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十分广泛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石灰岩广布,裂隙发育,地表水渗入地下,溶蚀形成地下溶洞;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适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大,由于地表破碎,地形崎岖,因此交通建设大,地表交通线路少,但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故答案为:(1)峰林;侵蚀(2)石灰;较高;大(3)交通;旅游业22.(8分)图为某植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指出图中植被类型,并说明板根的作用。【解答】解:观察景观图,发现树木高大,且有藤本附生植物,并有板根现象,因此为热带雨林植被,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充足,树木高大,板状根起到支撑作用,用来抵抗大风、暴雨的侵袭;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且含水量高,为保障植物的根系的呼吸以及养分的争夺,板状根生长在地面上。故答案为:热带雨林;作用:为植被提供水分;养料;支撑作用;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23.(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空间上的分配极不均匀,使得云南当地流行“三年一大旱,一年一小旱”之说。如图为云南省干旱灾区分布示意图。(1)描述云南干旱灾害发生频次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和地貌角度简述该省干旱频发的原因。(2)推测云南干旱灾害的多发季节,并说明理由。(3)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试为云南农业提出三条防旱抗旱措施。【解答】解:(1)读图可知,云南干旱灾害发生频次的分布特点是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结合材料“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空间上的分配极不均匀”可知,从气候方面看,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使该地降水不稳定,年降水量时间和空间变化大,所以干旱发生的频次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从地貌方面看,东部多喀斯特地貌,地势崎岖,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西部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水分的存留时间短。(2)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干旱灾害的多发季节应是冬春季节,结合材料“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可知,云南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受东北季风、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又由图可知,云南纬度较低,冬春季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所以干旱多发季节应是冬春季节。(3)云南省应当加强区域内的水利工程建设,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在进行农业种植时选育抗旱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节约用水,合理灌溉农田;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故答案为:(1)分布特点:旱灾频次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气候方面的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定,年降水量时间和空间变化大。地貌方面的原因:东部多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势崎岖,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水分的存留时间短。(2)多发季节:冬春季节。理由:位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纬度较低,冬春季农业生产需水量大。(3)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建设;选育抗旱品种,提高抗旱能力;节约用水,合理灌溉;植树造林,提高土壤保水能力。24.(8分)简述南美洲的地形特征,以及形成的原因。【解答】解:从地形特征看,南美洲主要地形为山地、平原和高原。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安第斯山脉贯穿南北,而东部呈平原高原间隔分布特征。从形成原因看,南美洲的西侧,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向运动,相互碰撞挤压,地壳抬升,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海岸山脉,在南美洲西侧靠近太平洋沿海形成了巨大的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南美的延伸部分,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安第斯山脉总体的走向呈南北走向,与南美洲西部的海岸线基本平行,从南到北全长89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东西平均宽度达300千米,平均海拔达到了3660米,海拔高,气温低,许多高大的山顶上都终年覆盖着冰川。安第斯山脉就像是南美洲地形上的“脊梁”,横亘在南美洲西部沿海,撑起了整个南美洲。而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地区,面积巨大,从北至南平原、高原间隔分布。从北至南分别是奥利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这些高原由于久经侵蚀,起伏和缓,河流的冲积是形成平原的重要原因。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故答案为: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是安第斯山脉贯穿南北,东部是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南美洲的西侧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海岸山脉。安第斯山脉总体的走向呈南北走向,与南美洲西部的海岸线基本平行。而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地区从北至南平原、高原间隔分布,河流的冲积是形成平原的重要原因。25.(8分)简述北欧三国形成破碎海岸地貌的原因【解答】解:北欧三国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在距今约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地处中高纬度的欧洲有着广泛的冰川覆盖,从而也就形成了大量的冰川地貌。因此欧洲的地形受冰川作用很明显,丘陵一般都是由于冰川堆积物形成,海岸线破碎,多峡湾,海湾的形成主要就是由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向大西洋滑动时,向下侵蚀而形成的,后来冰川消融后留下了深深的海湾,形成著名的“峡湾地貌”,是冰川的侵蚀作用的结果。因此北欧三国形成破碎海岸地貌的原因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而且是第四纪冰川。故答案为:欧洲的地形受冰川作用很明显,丘陵一般都是由于冰川堆积物形成,而海岸线破碎则是冰川的侵蚀作用。所以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而且是第四纪冰川。三.简答题:26题24分,27题26分,共50分。2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江是珠江的最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其中羚羊峡河段水流湍急,且流经松软的砂岩分布区。西江中心有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砚洲岛(如图所示),该岛形成以来,一直向北移动,岛上作物种植季节性强,且缺水严重。羚羊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有众多船篙插入岩石形成的扎孔,孔口朝向上游方向。(1)简述砚洲岛形成的地质过程。(2)结合砚洲岛岸线形状,分析该岛向北移动的原因。(3)解释羚羊峡两岸江面附近岩石上多船篙扎孔的原因。(4)说明砚洲岛适合作物种植的季节,以及作物种植缺水严重的原因。【解答】解:(1)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砚洲岛属于江心洲。上游的羚羊峡地势起伏大、且河道较窄,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强,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出了羚羊峡之后,河道变宽,起伏变缓,河流的堆积作用变强,大量的泥沙在砚洲岛处堆积,形成江心洲。(2)由图片可知,砚洲岛北岸属于北支河流的凸岸,属于堆积岸,泥沙大量堆积,导致岛屿向北侧扩展。而砚洲岛的南岸属于南支河流的凹岸,属于侵蚀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物联网设备销售与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版权交易合同
- 2024版电视机销售渠道拓展代理合同模板2篇
- 公园运营财务管理制度分析
- 2025货物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牛羊买卖合同范文
- 2025进口汽车买卖合同
- 地方医院病历信息化管理制度
- 病床医护管理制度
- 建筑工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 上市公司投资报告分析报告
- 中医诊疗设备种类目录
- (完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 中原文化介绍
- 医院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及职责范本
- 分离工程课件
- 中国风古诗词诗歌朗读比赛大会唐诗宋词含内容课件两篇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6版)全套教学课件
- 湖南省岳阳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附答案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协议
- 2023年资产负债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