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建筑物施工基础知61课件讲解_第1页
桥隧建筑物施工基础知61课件讲解_第2页
桥隧建筑物施工基础知61课件讲解_第3页
桥隧建筑物施工基础知61课件讲解_第4页
桥隧建筑物施工基础知61课件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隧建筑物施工基础知识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01目录Contents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02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03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04营业线施工05邻近营业线施工06PART01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钢筋的种类钢筋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钢筋;按钢筋外形可分为光圆钢筋、带筋钢筋、钢丝和钢绞线等;按钢筋强度可分为I级钢筋(24/38级)、II级钢筋(34/54级)、III级钢筋(40/60级)、IV级钢筋(60/90级)、V级钢筋(145/160级);按产品成型形式可分为盘条钢筋及直条钢筋两种。。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钢筋的力学性能I~IV级热轧钢筋和冷拉I~IV级钢筋属于软钢,强度较高的V级钢筋、钢丝及钢绞线则属于硬钢范围,两者的力学性能是很不相同的。软钢含碳量较低,具有明显的屈服极限,即当钢筋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后,应力不变但应变继续增大,使得混凝土开裂过甚,构件变形过大,结构不能正常使用,所以软钢钢筋的受拉强度以屈服极限为准。硬钢含碳量较高,抗拉强度高,但延伸率小,脆性大,没有明显的屈服极限,试件破坏时没有明显的信号而突然地断裂。。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钢筋作业一、材料机具工作台、钢筋扳手、手锤(卷扬机),钢丝刷、砂布、棉纱,断线钳,扎丝,钢筋钩,粉笔,尺子,小撬棍,钢筋料等二、作业程序(一)准备工作:整平场地,检查安装机具,搭设工作台;熟悉图纸,核对材质,合格证、规格、型号等。(二)钢筋矫直:有机械拉直和人工调直两种方法。1、机械拉直:适用于盘条,它可以同时完成拉伸、除锈、调直三个工序。常用的机械有卷扬机,绞磨等。2、人工调直:当数量小时,可在木墩或木台上用锤击打弯曲部分即可,但应防止击伤;也可以把钢筋放在工作台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调直。(三)钢筋除锈:有人工除锈和机械除锈两种1、人工除锈:少量钢筋的除锈采用钢丝刷进行刷擦除锈、再用砂布和棉纱擦试干净。2、机械除锈:常见的有喷砂除锈和电动除锈机除锈两种。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钢筋配料:1、钢筋配料计算;构件中的钢筋弯曲成型时要引起钢筋长度的变化,因此,应根据施工图纸中标注的不同编号钢筋尺寸,分别计算出其切断时的直线长度(称为下料长度),编制配料单,作为加工的依据。2、钢筋截断:截断前应根据配料单进行统筹安排,本着长料长用、短料短用、长短搭配、合理用料的原则,按下料长度准确下料。截断钢筋一般方法有截断机和人工截断,在人工截断中直径20毫米以下的钢筋可用手动切断机或断线钳切断,直径20毫米以上的钢筋,可用踏口配合铁砧和大锤或切割机截断。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3、钢筋接长:当钢筋的长度不足以满足设计图中要求的某些型号钢筋全长时,需配筋接长。常用的接头方法有:绑扎和焊接两种。(1)绑扎法:一般是将两根钢筋搭头用铁丝绑扎起来,在接头处,受拉区域内的圆钢筋末端应做彼此相对的弯钩,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两端使用铁丝绑孔牢固,对螺纹钢筋可不做弯钩,直接相搭绑扎即可。(2)焊接法:钢筋焊接接头是钢筋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保证钢筋强度,节约钢材和加速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有接触对焊和电弧焊两种。对焊一般采用闪光对焊机进行对焊,电弧焊一般多采用交流电焊机进行作业。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五)钢筋弯制:钢筋的弯制方法分人工和机械两种方式。1、人工弯制:直径在12毫米以下的细钢筋,通常在工作台上使用钢筋扳手进行弯制。对弯曲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需在弯制前将钢筋的各段尺寸划在钢筋上,其划线方法是:在划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须将各弯曲角度的伸长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的一侧长度内扣除,在钢筋上划分段尺寸线,然后进行弯制。2、机械弯制:使用钢筋弯曲机弯制钢筋,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工效和减轻劳动强度。(六)钢筋绑扎和安装:钢筋绑扎前应先按设计图、核对钢筋配料和料牌,绑扎常用工具为钢筋钩和小橇棍。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七)检查:复核尺寸,填写单项工程检查证。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钢筋弯曲成型将已切断、配好的钢筋,弯曲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形状、尺寸,称为钢筋弯曲成型。(1)弯制钢筋宜在常温状态进行,不宜加热。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必须一次弯成。(2)弯曲成型后的钢筋,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表2-7的规定。表2-7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注:L为钢筋长度,单位为mm。序号偏差名称

L≤5000L>5000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10

±202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20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3)桥隧大维修一般常采用人工弯曲的方法。人工弯曲钢筋所用工具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工作台:台面用硬木做成。②卡盘:是弯制粗钢筋的主要工具之一,由一块钢板底盘(厚约12mm)和扳柱(Φ22~25mm钢筋柱)组成(图2-6),底板固定在工作台上。卡盘有两种式样:一种是在钢板底盘上焊四个扳柱(图2-6(a),另一种是在钢板底盘上焊三个扳柱(图2-6(b)。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③手摇扳:弯制细钢筋的工具,由钢板底盘、扳柱、扳手组成。图2-7(a)为弯制单根钢筋的手摇扳,用于弯曲Φ12mm以下的钢筋;图2-7(b)为弯曲多根钢筋的手摇扳,每次可弯曲4根Φ8mm的钢筋(适用于箍筋弯制)。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④钢筋扳子:它与卡盘配合用于弯制粗钢筋。钢筋扳子分为横口和顺口扳子(图2-8)两种。钢筋扳子的扳口尺寸要比弯制钢筋的直径大2mm较为宜。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钢筋安装钢筋网和钢筋骨架的制作一般采用绑扎或点焊加工。焊接加工会降低钢筋的疲劳强度,所以规定承受重复荷载并需进行疲劳检算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筋,不得采用焊接网、架。桥梁、涵渠、隧道的主体结构都是承受重复荷载的,所以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制作普遍采用绑扎的方法。(一)绑扎用具1.铅丝钩如图2-9所示,用以拧紧绑扎铅丝。2.小撬棍它是在绑扎和安装钢筋网架时,用以调整钢筋间距、矫直钢筋的局部弯曲以及支垫保护层的水泥垫块等。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绑扎方法及要求1.绑扎的操作方法绑扎的操作方法见表2-8。注:1.一面顺扣是目前最通用的绑扎操作方法,其步骤是:先将已切断的绑扎铅丝在中间折叠成180°弯,并排列整齐;绑扎时,左手将铅丝靠拢钢筋绑扎点的底部,右手拿铅丝钩,食指压在钩前部,用钩尖钩着铅丝底扣处,并紧靠铅丝开口端,绕铅丝拧紧转2~3圈。铅丝扣伸出钢筋底部要短,并用钩尖将铅丝扣缒紧。2.当采用一面顺扣绑扎网、架时,两相邻绑扎点进铅丝扣方向要求变换90°,扎成八字形,钢筋网、架的整体性好,不易歪斜变形。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绑扎用铁丝的规格绑扎用铁丝的规格见表2-9。绑扎用一面顺扣时,铅丝的长度应满足要求。表2-9

钢筋绑扎所用铁丝的规格钢筋直径(mm)镀锌铁丝12以下22号(直径0.711mm)12~2520号(直径0.914mm)25以上18号(直径1.219mm)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3.钢筋骨架的绑扎钢筋骨架应绑扎结实,并有足够的刚度,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应发生任何松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钢筋交叉处,应用直径0.7~2.0mm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八字形分布)交错扎结,或按十字花扣扎丝牢固。(2)除设计要求外,梁、柱等结构中钢筋骨架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围紧。(3)根据需要配以必要数(4)柱中竖向钢筋采用搭接接头时,角部钢筋的弯钩面应与模板成45°角,其余部位钢筋的弯钩面应与模板成90°角。使用内部振动器灌注小截面混凝土柱时,弯钩与模板所成角度不得小于15°。(5)柱中箍筋接头的两端应向柱内弯曲。柱中箍筋的接头应设在与柱的角部主筋相交处,并应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钢筋接头(一)钢筋接头类型使用范围的规定(1)热轧钢筋的接头,应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孤焊连接,并以闪光对焊为主。仅在确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在25mm及以下的钢筋,方可采用绑扎搭接。受拉杆件的钢筋接头不论直径大小,均应采用焊接接头。(2)桥梁跨度大于10m的梁,不得用搭接接头。(3)在钢筋密排的结构内,当钢筋净距小于其直径的1.5倍或30mm(竖向)和45mm(横向)时,不得使用搭接接头。搭接接头应与邻近的钢筋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利混凝土的灌注。(4)横向锚固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倍钢筋直径。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钢筋接头的布置钢筋接头应设置在钢筋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分散布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有所控制,具体规定如下:(1)闪光对焊的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中,不得超过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受限制;(2)电弧焊接的接头位置,虽不受限制,但宜错开;(3)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中,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中,不得超过50%;(4)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5)在施工中如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的设置均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注:(1)两钢筋接头相距在30d(d为钢筋直径)以内,或两焊接接头相距在50cm以内,或两绑扎接头中距在绑扎搭接长度以内,均视为处于同一截面。(2)在一根钢筋上不得配置过多接头,“同一截面”的一根钢筋上只准有一个接头。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钢筋焊接接头类型钢筋焊接接头类型有闪光对焊、双面焊缝帮条焊、单面焊缝帮条焊、双面焊缝搭接焊、单面焊缝搭接焊、钢筋与钢板搭接焊等,均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闪光对焊接头的质量检验按以下方法进行:(1)每一个闪光对焊接头,在外观上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接头四周应有适当的墩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②I、II、III、IV级钢筋表面应没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③接头弯折角度不得大于4°;④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d为钢筋直径),并不得大于2mm。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剔出重焊后可提交二次验收。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4)对焊接头的冷弯试验,不论采用机械弯曲或人工弯曲,芯棒直径都要符合表2-10的规定。冷弯试验时应将接头内侧的毛刺、卷边削平,焊接点应位于弯曲中心,绕芯棒弯曲至90°。试件经冷弯后,在弯曲背面不出现裂缝,即为冷弯试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在三个冷弯试件中,如有一个不合格,应另取六个试件重做试验,如在复试中仍有一个不合格,则该批对焊接头即判为不合格。表2-10对焊接头冷弯试验的心棒直径(mm)钢筋级别I级II级II级IV级心棒直径(D)2d4d5d7d注:①d为钢筋直径;②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心棒直径可增加1d。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电弧焊钢筋接头(搭接、帮条)1.电弧焊接头的技术要求采用搭接、帮条电弧焊的钢筋接头,除满足强度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搭接接头的长度、帮条的长度和焊缝的总长度应符合规定;(2)搭接接头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3)帮条接头的帮条,可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当采用其他钢筋作帮条时,帮条的总面积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当被焊钢筋为I级时,两帮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0.8倍被焊钢筋直径;当被焊钢筋为II、III级时,则两帮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0.9倍被焊钢筋的直径。帮条和被焊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4)焊缝高度h应等于大于被焊钢筋直径的0.3倍,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应等于大于被焊钢筋直径的0.7倍,并不得小于8mm(图2-10);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5)钢筋与钢板间进行搭接焊时,搭接长度应等于大于被焊钢筋直径的4倍(I级钢筋)或5倍(II级钢筋);焊缝高度h应等于或大于被焊钢筋直径的0.35倍,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被焊接钢筋直径的0.5倍,并不得小于6mm(图2-11);(6)为保证电弧焊接的质量,当每次改变钢筋的级别、直径、焊条牌号或调换焊工时,应先焊接两个试件进行抗拉试验,结果均大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可正式施焊。图2-10钢筋搭接、帮条焊接的焊缝图2-11钢筋与钢板焊接的焊缝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电弧焊接头的外观质量要求(1)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金属同样的清脆声;(2)焊接接头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焊瘤,其缺陷偏差值不应超出表2-11的规定。(3)焊接表面平顺。表2-11电弧焊接钢筋接头缺陷允许偏差值序号偏差名称单位允许偏差值1帮条对焊接头中心的纵向偏移mm0.5d2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弯折(°)4mm0.1d3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mm34焊缝高度mm-0.05d5焊接宽度mm-0.1d6焊缝长度mm-0.5d7咬边深度mm0.05dmm0.58焊缝表面上的气孔和夹渣在2d长度上个2在全部焊缝上m㎡6注:①d为被焊钢筋的直径。

②表中的允许偏差在同一项目内有2个数值时,应按其中较严重的数值控制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五)钢筋的绑扎接头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拉区域内的光圆钢筋末端应做成彼此相对的弯钩(图2-12),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由两端部切线算起)不得小于表2-12规定的数值。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两端(共三处),应使用铁丝绑扎结实。(2)受压光圆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向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纵向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d。(3)带筋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做弯钩。图2-12钢筋的绑扎接头形式序号钢筋级别受拉区受压区1热扎I级钢筋30d20d2II级钢筋35d25d3II级钢筋40d30d注:①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除应符合上表外,在受拉区内不得小于250mm,在受压区内不得小于200mm。

②d为钢筋直径。表2-12钢筋绑扎接头最小搭接长度(mm)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技术质量要求1、钢筋的材质、型号、尺寸、弯制及布置符合设计要求。2、钢筋矫直、无击伤,无局部硬弯,中心线对直线的偏差不超过钢筋全长的百分之一;机械矫直,拉力要控制,钢筋任何段的伸长率:I级钢筋不超过2%,II、III级钢筋不超过1%。3、除锈彻底,表面无锈蚀,无油垢。4、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正确。5、钢筋焊接、搭接,绑扎符合规定,骨架成型稳定、牢固。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按设计要求办理,如设计未提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办理。1.钢筋末端弯钩长度(1)受拉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成180°的半圆形弯钩,弯钩内径D不小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长的直线段(图2-3(a)),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2)螺纹钢筋的末端,可采用直角形弯钩,钩的直线段不得小于3d,直钩的半径不得小于2.5d(图2-3(b)),直钩增加长度为4.21d。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3)用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如图2-4所示,箍筋末端弯钩长度应符合表2-5的规定。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4)弯起钢筋应弯曲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螺纹钢筋),见图2-5。钢筋弯起角度通常有30°、45°、60°等几种,当弯起高度为h时,弯曲钢筋的斜段长度s分别为:2h、1.414h、1.155h。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钢筋弯曲伸长值钢筋弯曲伸长值与钢筋材质、直径、弯起角度及加工方式等有关,一般可参照表2-6计算。大量加工时,应通过试验确定。表2-6不同弯起角的钢筋弯曲伸长值弯起角度30°45°60°90°135°180°弯曲伸长度0.35d0.5d0.85d1.0d1.25d1.5d3.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伸长值。如采用搭接(搭接焊或绑扎接头)时: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搭接长度-弯曲伸长值。钢筋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安全注意事项1、场地应平整,工作台要牢固可靠2、使用钢筋切断机前,应先检查刀片安装是否正确牢固、润滑油是否充足,经空转正常后,方可使用。3、除锈人员要将袖口扎紧,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以防铁锈粉末侵入人体,双层作业,应戴安全帽。4、手工弯制时,扳手要托平,人要站稳,用力要慢,不应过猛,防止扳手脱落伤人。5、脚手架及钢筋骨架上,不得放置工具,箍筋、短钢筋头等,以防掉落伤人。6、使用电器设备,按有关规定办理以防触电,确保安全。PART02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一、模板的种类模板的种类很多。按其所用材料的不同,有木模、钢模、土模、砖模及各种混合模等;按其构造不同分组合式模板、定型模板、滑升模板、翻转模板、拉模、胎模等。在桥隧大维修中,一般采用木料制作的组合模板和定型模板。二、模板的技术要求(一)模板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应保证砼结构各部分的设计形状、尺寸、相互间位置的正确性。2、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安全地承受新灌砼的重力、侧压力及在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3、应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拆卸和多次使用,接合严密、不漏浆。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模板的挠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外露面和直接支承砼重力的模板,不得超过其跨度的1/400。2、结构隐蔽表面的模板,不得超过其跨度的1/250。3、模板的弹性压缩或下沉度,不得超过其跨度的1/1000。跨度大于4m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梁式构件,其模板应计算起拱高度。(三)一般木模板与支架材质用料应符合表G9-1的规定。名称标准尺寸(mm)材质要求禁用项目要求木材含水率一般模板18~25%(1)模板宜用弹性、韧性较强的树种,如杉木等(2)材质要求见表5-5(1)脆性木材(2)严重弯曲的木材(3)有蛀孔、裂缝等缺陷的木材(4)过分潮湿容易变形的木材定型板扇模板<18%支撑,拉杆木*25%木板宽度板面无垫衬工具式模板150非工具式模板200有垫衬可适当加宽梁拱需用整块底板时不限制木板厚度25~50

铁钉长度钉木模板用2~3.5倍板厚

钉支撑用70~150

螺栓直径ø12~24表G9-1模板与支架材质

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木模板制作(一)放样应先放出小样,画出模板的构造及安装结点的构造图,形体复杂的应放足大样。(二)制作1、模板制作应按设计图办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木材。2、与砼接触的板面,应刨光,拼缝可为平缝,上下搭口缝,企口缝及夹条缝等。缝隙处用油灰,木条等嵌塞紧密。定型模板宜用企口缝或夹条缝。3、组拼模板应在工作台或平整的场地上进行,以利挤紧板缝,控制楞木间距,使模板平直整齐,尺寸符合要求。4、组拼模板的铁线钉钉头应钉平板面,如有凹入板面者钉坑宜用油灰抹平。铁线钉和螺栓规格及排列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5、普通木模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者不应超过表(G9-2的规定)。表G9-2

木制普通模板制作允许偏差

项目偏差名称允许偏差值(mm)1拼合板的长度和宽度与设计尺寸的偏差52不刨光模板的拼合板,相邻两板表面的高低差刨光模板的拼合板,相邻两板表面的高低差313拼合板中木板间的缝隙宽度2*考虑木板干燥后在拼合板中会发生缝隙,2mm以下的缝隙可在灌筑前浇湿木板,使其密合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技术要求:(一)模板的支撑1、支撑的安装:(1)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地基或其他构件上;(2)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保证灌注混凝土时不发生不允许的下沉,特别是不均匀的下沉2、上、下层模板的支柱:(1)应安装在同一竖直中线上;(2)如无法做到时,应有保证支柱上荷载传递到下面支撑结构上的可靠措施3、模板与脚手架之间完全分离不发生任何联系4、模板在安装时应考虑在不拆除梁、拱的底模板或支架的情况下能先拆除侧面模板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模板侧面支承常用形式1、钢拉杆:重要的拉杆应使用螺栓并配垫圈。在混凝土外露表面处,一般使可拆式的螺栓紧固拉杆,见图G9-1,拆模后混凝土面上的孔隙应以砂浆填补密实,为保持模板的准确尺寸,安装模板时宜加内撑)2、撑垫:在薄壁结构常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的撑垫(图G9-2)保持混凝土应有的厚度,安装时垫棱朝上以利灌注混凝土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3、箍式支承:墩台、立柱等混凝土模板多使用之。槽钢箍以钢板在四角用螺栓联结用于方形或矩形截面;钢筋或扁钢箍,用螺旋扣连接,用于圆形或圆端形截面。所有箍件应密贴于所支承的构件上,空隙处应加楔垫。为防止灌筑混凝土时由于振动而松驰变形,用普通螺栓连接钢箍时至少用两个螺母或使用弹簧垫圈。拼装圆形、圆端形木模板,可使用不连续的弧形楞木拼钉,而以钢筋直接靠紧模板承受拉力。(三)模板的润滑与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表面及整体拆卸的模板芯和塞子等表面均应涂以润滑剂,如废机油、肥皂水、润滑油等以利模板的拆除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模板预留孔视需要预留的孔洞有:1、清洗排水孔、拆除清洗的污染物,故应留在底部较低处;灌注混凝土前封闭2、灌注工作孔:高大或狭窄的模型板,可在适当高度留孔以利灌注、捣固作用。灌柱混凝土至该高度时封闭3、预埋构件孔:根据设计的位置和尺寸预留,穿埋构件后填塞密实(五)模板构件安装的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设计文件有规定时按设计要求,无规定时,一般不超过下列数值:1、模板的立柱及撑杆的间距与设计规定的允许偏差为75mm2、模板竖向偏差(1)每1m高度为3mm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在结构全高度内;a、桥墩台、隧道衬砌等大体积混凝土为30mm吧、钢筋混凝土柱、墙、梁为15mm3、模板轴线与设计位置的偏差(1)桥墩台、隧道衬砌为20mm(2)钢筋混凝土柱、墙、梁为10mm4、模板横截面内部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偏差(1)桥墩台、隧道衬砌等大体积混凝土为±20mm(2)钢筋混凝土柱、墙、梁+4,-2mm5、平板模板表面的最大局部不平(用2m直尺检查)(1)刨光模板为5mm(2)不刨光模板为8mm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五、模板拆除(一)拆除模板工作应自上而下进行,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拆模时,用力不宜过猛过急,不应使砼受振损伤,并应减少模板破损。(二)拆除拱架、拱圈及跨度大于8m梁式结构的模板时,应根据设计要求的程序及技术措施进行。先缓慢地松动支架(如将木楔放松,由砂筒中放砂,降落千斤顶等),使支架平稳地分段逐渐降落,并对整个结构状态进行仔细检查,当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拆除。(三)利用吊车拆卸模板时,必须使模板和砼完全脱离后,方可吊运。(四)拆除临时埋设于砼中的木塞和其它部件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砼受到伤损。(五)拆模后的结构,应在砼获得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六)拆模时,不应影响砼的继续养护工作。模板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六、安全注意事项(一)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防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帽等。两人及以上多人作业时,应紧密配合。(二)高空安拆模板应特别注意安全,必要时应在模板边搭设脚手架并设置防护。禁止人员站在正在进拆除的模板上。(三)拆除后的模板,应随即拔出钉子,清除附着在模板上的水泥浆,将损坏部分加以修整,再涂刷一遍润滑剂,钢模板应除锈涂油,然后分类堆码整齐。(四)工地及作业中注意防火,根据需要配备消防设施。PART03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混凝土作业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检查:按下列项目详加检查并作好记录:1、检查施工组织,包括人力、材料、机具设备等配备情况以及工作台,运输道路,脚手架等安全情况。2、模板位置、高程及截面尺寸,施工的预留拱度。3、模板接合及支架、支撑、支柱等结构的可靠程度。4、拆卸支架、器具(如木楔、砂筒等)的装备。5、桥梁支座、锚定螺栓、压浆管,塞子等类预埋件的安装位置和高程。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6、钢筋骨架安装位置正确,接连焊缝符合设计要求。7、有正式配合比下料单,使用的材料符合规定。8、使用的量具应由检验部门定期标定准备;使用的机具试运转,状态良好。(二)灌筑砼前应清除模板内和钢筋上的泥污、木屑等杂物积水,缝隙处应嵌塞严密,模板用水润湿。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砼的拌制(一)人工拌合要点人工拌合砼的质量,主要决定于施工人员操作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精心操作的工作态度。1、拌合板(灰盘)应保证平整,光滑,不渗水。灰盘一般采用大块薄钢板;也可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水泥砂浆拌一层面,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作为灰盘。拌合前应将灰盘上的泥污及旧灰浆等清除干净。拌合时应将灰盘放平,防水水泥浆外流。严禁在地面上拌合砼。2、拌合时,先将砂子倒在灰盘上,关大致摊平;再将水泥倒在砂子上,反复干拌直到颜色均匀为止(至少拌三遍);再将石子倒入,干拌一遍,然后将拌合用水慢慢地喷洒在灰料上,一边洒水,一边拌合,水加完后湿拌3~5遍,拌至全部颜色一致,避免石子与水泥砂浆出现分离或不均匀现象。即常说的人工拌合“三三制”。严禁将水泥、砂、石子倒在一起,扒一个窝,再倒入水,进行拌合。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3、人工拌合时,通常以一袋水泥为一盘。砂、石应分别过磅。砼材料配料偏差,按重量计,不得超过表G6-1规定。表G6-1混凝土材料的配量偏差(%)材料名称拌制方式工地工厂或搅拌站水泥和干燥状态的混合料±2±1粗、细骨料±3±2水、外加剂溶液±1±1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机械拌制要点砼搅拌机分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种。拌制塑性砼可采用自落式,拌制干硬性砼宜采用强制式。桥隧大维修工程常用自落式鼓简搅拌机。1、搅拌机的搅拌筒应保持清洁,工作中中断1小时及以上,均应清洗干净。清洗时,可加一些石子和清水搅拌15分钟,再将石子卸出。冬季应用热水清洗搅拌筒。2、搅拌机的供水设备,应按照拌和用水量的标准,调整好计量度盘。3、向搅拌机中投料有一次投料及二次投料两种方法。一次投料是将各种材料几乎同时投放到搅拌筒内。通常先装砂,再装水泥,最后装石子、水及外加剂。二次投料是先将砂、水泥、水、外加剂投入到搅拌筒内搅拌成砂浆,再加入石子搅拌成砼拌和物。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4、每次投料应符合搅拌机的容量,不宜超装。在拌第一盘砼时,搅拌筒上会粘附一些水泥浆,可适当多装一些水泥和水,或少装一些石子。5、搅拌机的搅拌时间,应根据砼和易性要求确定,但不得小于表表G6-2的规定。表G6-2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min)坍落度(cm)自落式搅拌机容积(L)强制式搅拌机容积(L)≤1500≤400≤800≤1200≤2400<12.02.5

2.51~71.01.52.02.51.5>71.01.01.52.01.5注:用自落式搅拌机拌制细砂、机制砂的混凝土时,应酌量延长拌合时间;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6、每次搅拌好的砼应卸尽,不要留存。在未卸完之前,不准进料。7、如中途因故不能搅拌时,应将搅拌筒内的拌和物全部卸出,并将搅拌筒清洗干净。8、工作完毕,应将搅拌机内外清洗干净;冬季施工还应将冷却水箱的水完全放出,以免冻坏。三、砼运输砼搅拌好后,应尽快运送到灌注地点。(一)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如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灌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二)运送混凝土工具的内壁粘附的混凝土结块应经常清除。必要时应对运送工具加盖和保温。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与拌制和灌筑能力相适应。混凝土的运输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G6-3的规定。当运输时间过长时,应采取措施,使混凝土灌筑时的坍落度仍能适应灌筑和振捣的需要。表G6-3

混凝土的允许延续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倾出时的混凝土温度(℃)允许延续运输时间(min)20~304510~19605~990注:①本表数值适用于初凝时间不早于1小时的水泥所拌制的混凝土。如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延续运输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

②如掺用外加剂与混合材料时,延续运输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用皮带运输机传送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输带的倾斜角度,不宜超过表(G6-4)的规定。表G6-4

运输带的倾斜角度坍落度(cm)最大倾斜角度向上传送时向下传送时<418°12°4~815°10°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运输机皮带的最大速度,不宜超过1.2m/s。3、混凝土应通过料斗或供料器倾注于运输带上,并应使其均匀下落;从运输带上卸料时亦应设有挡板或漏斗,以防止混凝土离析。4、运输带上应设置刮浆板,砂浆损失应控制在2%以内。5、运输机上的冲洗设备应能防止冲洗用水混入混凝土中。6、室外的皮带运输机应设在廊道或棚盖内。冬季施工时,棚盖应做成密闭式并有保暖设施;炎热条件下施工时,棚盖应设有降温设施。(五)用汽车运输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道路应平顺。2、车箱应有遮盖设备,箱壁不得有缝隙。3、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cm。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六)用汽车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搅拌运输车运输拌制好的混凝土时,在行进中宜以每分钟2~4转的转速进行搅拌;卸料前应以常速再次进行搅拌。2、用搅拌运输车在行进中拌制混凝土时,从加水后算起至全部卸出所经过的时间不宜超过90min。对于用快硬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运输时间应适当缩短。3、经常检查校对水箱的用水量测定装置(水表及标尺等)的准确性。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每日使用完毕后,必须彻底清洗。(七)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路面或车道板面的纵坡不宜大于15%;路面应随时清扫,保持平整。(八)用吊斗(罐)运输混凝土时,吊斗(罐)出口到承接面间的高度,以1.5m为宜,且不得超过2m。吊斗(罐)底部的卸料活门,应开启方便,并不得漏浆。(九)混凝土在倒装、分配或倾注时,应采用漏斗、串筒或滑槽等类器具(木制器具需内衬铁皮)。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砼灌筑(一)灌筑时,应尽量减低砼自由倾落的高度,一般不应超过2m,当受条件限制有可能造成离析时,应利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或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口灌筑。(二)灌筑砼应水平分层进行,层厚应根据拌制能力,运输条件、灌筑速度、振捣能力等决定。但不宜超过表G6-5规定。表G6-5混凝土的灌筑层厚度序号振捣方法灌筑层厚度(mm)1插入式振动器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2表面振动器①无筋或配筋稀疏的结构②配筋密列的结构2501503附着式振动器3004人工捣实200注:混凝土灌筑层的厚度,系指捣实后的厚度。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灌筑间歇灌筑砼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其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灰比,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对不掺外加剂的砼,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当温度高达30℃左右时,宜减为1.5h;当温度低至10℃左右时,可延至2.5h。否则应按施工接缝(中断)处理。(四)施工缝处理1、灌筑工作中断时,应在前层接缝面上,根据需要埋入接茬的片石,钢筋或型钢,并使其体积露出砼外一半左右。2、当灌筑中断时,需待前层砼获得不少于1.2MPa的抗压强度后,方可继续接灌。3、在旧砼接缝面上或中断接缝面上接灌新砼时,应先凿除施工接缝面上的水泥砂浆薄膜和表面上松动的石子或松弱砼层,并以压力水冲洗干净,使之充分湿润,不存积水。4、灌筑前,宜在施工缝表面先铺一层厚约15mm,并与砼灰砂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竖向结合面上可刷水灰比0.3左右的薄水泥浆一层),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砼(按新灌砼配合比减少10%粗骨料计)后,再接灌新层砼。5、施工接缝处的砼应加强振捣,使新旧层砼紧密结合。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五、砼的振捣砼的捣实方法分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两种(一)人工捣固人工捣实常用的工具有捣固锤、捣杆、捣固铲等。如图,人工捣固要有足够的人员和齐全的工具,以确保每次灌注的砼能及时捣实。人工捣固质量要求1、每次灌筑的砼应及时捣实,无乱插乱捣及漏捣现象。2、保证砼充分密实,并充满模板各个角落。3、砼表面美观,无蜂窝、麻面,无外露钢筋、石子。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机械振捣常用的机械振捣有以下四种,内部振捣器、外部振捣器、表面振捣器、混凝土振动台。(三)技术质量要求1、操作方法应符合规定,无漏振。2、振捣时间符合要求,砼的密实度达到要求。3、砼不得出现蜂窝、麻面、钢筋外露,石子外露等质量不良缺陷,表面平整美观。六、砼的养生(一)砼灌筑后应根据气候条件,在12h内尽快用清洁的草帘、麻袋、湿砂等材料覆盖其外露面,使砼经常保持潮湿,直至规定时间。操作时间不得使砼受到污染和损伤。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砼养生的时间与水泥品种、气候条件及养生方法有关。一般养生时间见表G6-6混凝土养护时间(天)

表G6-6水泥种类相对湿度<60%60%~90%>90%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147可不再另洒水养护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2114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浇水次数,以能保持砼湿润为宜。一般条件下,当气温高于15℃时,最初三天,白天每隔2h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水两次;以后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如遇气候干燥,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四)当新灌筑的砼结构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相接触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新灌筑的砼受到水流冲刷等影响。通常临时防护措施应延续到砼获得50%以上的设计强度,并不应少于7天。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应延续到砼获得70%以上的设计强度,并不少于10天。(五)新灌筑的砼强度在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上来往行人、堆放机具和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架模板。(六)采用蒸汽养护的砼成型后,宜先静置2-6h。应使用饱和蒸汽,蒸汽的喷出口应分布均匀,并避免直接喷射砼表面。新灌筑的砼表面,应先覆盖,后通入蒸汽。养护时应设法排出冷凝水,养护完毕后应防止冷凝水结冰。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七、砼拆模砼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拆模、拆模过早,砼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会发生裂纹。拆模的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砼强度达到能保证其表面或棱角处不因拆除而受伤损时方可进行。一般情况宜使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方可拆模。砼获得2.5MPa强度所需的时间应根据施工试件的试验确定。条件不便时,可参照表G6-7估计。混凝土强度达到2.58MPa所需时间(天)

表G6-7

水泥品种水泥标号混凝土标号(28d强度)混凝土平均硬化温度℃51015202530

普通水泥≥225≤1504.532.521.51≥325≥20032.521.511≥425≥250221.51.511矿碴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225≤15064.53.52.521.5≥425≥200432.521.51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承重的底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足以安全地承受其结构自身重力和外加施工荷载时方可拆模。拆模时混凝土按设计强度的百分率不得低于下列规定:1、跨度的板或拱:50%;2、跨度的板或拱:70%;3、跨度的梁:70%;4、跨度的各种结构(梁、板、拱):100%;5、悬臂梁、悬臂板跨度。砼获得50%、70%、100%的设计强度所需的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如确有困难,可参照表G6-8估计。但对于跨度>8m结构的承重模式,必须有施工检查试件的抗压强度证明。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水泥品种水泥标号需达到混凝土强度%平均硬化温度℃说明51015202530混凝达到强度所需天数普通水泥225~325501287654若采用加快混凝土硬化措施进行快速脱模时,不受本表限制,但混凝土不得低于规定强度425~525965.54.543火山灰及矿碴水泥225~325221410876425以上18129765普通水泥225~325702416121098425~525201297.576火山灰及矿碴水泥225~32536221514119425以上30201413108普通水泥225~325100403528272220425~525403528242016火山灰及矿碴水泥225~325604028262521425以上664028252419混凝土强度达到50%、70%、100%所需时间(天)表G6-8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跨度>8m的不承受施工荷载的预应力梁,拆除底面承重模板时,砼的强度可减至设计强度的70%。(四)模板及支架的拆除情况,以及砼构件的检查情况应记录在“工程日志薄”内。对重要工程和长跨结构模板,支架的拆除过程,及拆除后的检查结果,均应详加记载。八、安全注意事项1、机具经检查,试验后方可使用,传送部分应有防护设备,发生故障时,先切断电源后再检修。2、作业人员要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3、脚手架要牢固可靠,双层作业或高空作业应戴安全帽,系安全绳(带)。4、搅拌场所应安全、宽敞、工作人员动作要协调,运送材料及砼,要清除道路障碍,必要时采取防滑措施。5、机械振捣操作人员要穿胶皮鞋、戴绝缘手套。6、凡是使用带电作业设备,均应严格按照带电作业有关规定进行具体操作。7、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按其操作程序和要求进行作业。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混凝土冬季施工一、一般规定(一)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砼工程应按冬期施工办理。昼夜平均气温指日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平均值,也可在当地时间6h,14h及21h测定室外温度取平均值。(二)冬季灌筑的砼,在遭受冻结之前,其强度(临界抗冻强度)不应低于设计标号的30%,也不得低于5MPa(50kgf/c㎡)。在充水冻融条件下使用的砼,开始受冻时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标号的70%。(三)桥隧及其附属工程宜避免在冬季施工。必须施工时,应在施工之前作好准备,如掌握冬季气象资料,备好砂料(筛洗完毕并保持干燥)、防寒材料、必要的机具设备、仪器等。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砼养护方法的选择常用的养护方法有:蓄热法、暖棚法,蒸汽养护法和低温早强砼法等。当经济技术上认为有利时,也可采用电热法或其它养护方法。(一)蓄热法蓄热法是以保温覆盖为主,利用水泥水化热,并根据需要适当将水和砂石预热,满足热工计算要求的养护办法。当建筑物体积较小或气温较低时可采用双层模板内加保温材料的措施。(二)暖棚法对于细薄截面的砼构件,或因其它原因,不宜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可采用人工保暖的暖棚法进行养护。暖棚应严密,减小漏风面积。当用火炉采暖时,应对砼外露面加以覆盖,并保持湿润。地面以下的结构,可利用基坑加盖、上铺帐棚或篾席。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低温早强砼法1、对于素砼可掺氯盐防冻,NaCl、CaCl2的用量,应根据砼灌筑后最初三天内预计达到的最低气温,按表G7-1选定。

混凝土掺盐量及保温措施

表G7-1三天内最低气温(构件周围)(℃)氯化钙+氯化钠按水泥重量计(%)表面系数混凝土灌筑温度(℃)保温措施混凝土未获得抗冻强度前允许到达的最低温度(℃)48h末降温极限0~-150.5+0.5或0+1.04~6≤410~205~151、顶面覆盖一层草袋和5cm厚锯末2、木模板厚4cm0-10-16~-251.0+1.04~6≤310~205~151、顶面覆盖一层草袋和10cm厚锯末2、木模板厚5cm,模外钉一层草袋0-15-26~-402.0<315~2510~201、顶面覆盖一层草袋和10cm厚锯末2、木模板厚5cm,模钉外钉二层草袋0-20注:①本表措施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防水、耐热及直流电源附近的工程。②表面系数是建筑物冷却面积和体积的比值;③混凝土灌注温度,系指混凝土捣实后,在次层混凝土覆盖前或开始养护前,离模板5cm深处的温度;④保温措施中所列保温材料,当钢模板或其他模板时,可通过热工计算,用与之相当的材料代替;⑤混凝土的允许最低温度,是指构件周边或棱角部位的温度。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掺硫酸钠复合早强剂。硫酸钠复合早强剂在负温下有较好的促凝作用,能使砼的强度较快增长,缩短养护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同时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对砼有塑化作用。但使用温度不宜低于-8℃。3、对小体积砼构件可采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掺入2%-4%的亚硝酸钠,即使在负温条件下,砼的强度仍然增长较快。三、砼配合比的选用(一)一般优先采用快硬和水化热较高的水泥。对大体积应注意避免因水化热过高而导致产生裂纹。(二)宜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的坍落度,以减少拌和用水。四、砼的拌制及运输(一)冬季施工拌制砼时,砂石骨料的温度应保持在0℃以上,水的温度不应低于5℃。必要时应先将水加热。当加热水不能满足拌和温度要求时,可再将骨料均匀加热。片石砼用的片石亦应预热,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可在使用前运入室内,以提高其温度。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水及砂、石骨料的加热温度可根据灌筑温度及砼在拌合、运输、灌筑时的热量散失综合考虑,通过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结果确定。砂、石骨料的加热温度,不应高于表G7-2的规定。水、砂、石料及混凝土的允许加热温度表G7-2当砼坍落度因加热影响而减小,或发生水泥速凝现象时,材料加热温度和砼拌和物的温度应适当降低。(三)水可用蒸汽或其它方式加热。砂石料可用热炕、地炉或封闭的蒸汽盘管加热。当直接通入蒸汽加热时,应密切注意含水量的变化。(四)拌合设备应适当防寒,宜设置在温度不低于10℃的厂房或暖棚内。拌制砼前,应用热水洗刷搅拌机鼓筒,并应注意将残留的水或凝结的冰块排净。拌合时间应较常温施工适当延长。延长时间可根据具体条件,通过试验确定,一般较常温施工延长50%。(五)砼的运输时间应缩短,运输的盛器应有适当的防寒保温措施。水泥种类最高允许加热温度(℃)装入拌合机时卸出拌合时机水砂、石矿渣、火山灰及325普通水泥80℃60℃40℃硅酸盐及≥425号普通水泥80℃60℃35℃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五、砼的灌筑(一)冬季施工砼的温度,应根据具体保温方法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低于5℃。细薄截面结构砼的灌筑温度不宜低于10℃。(二)砼灌筑面(接合面)的清理准备工作,应按施工缝处理。接合面的状态和温度应和砼灌筑的方法相适应。当用蓄热法,低温早强砼法或其它不对砼加热的方法施工时,如在计算的养护期内砼不致冻结,对于非冻胀性土壤或旧砼可以不加热直接灌筑新砼。当砼进行加热养护时,加热开始后砼和地基接触处的温度不得低于2℃。灌筑低温早强砼时,对用冻结法开挖的基底和在冻结线以上温度低于-5℃的基床,应做隔热层。(三)砼应分层连续灌筑,不得间断,每层灌筑厚度不得小于20cm,并应用机械振捣。(四)灌筑用人工加热养护的砼整体结构,当砼的温度高于40℃时,应适当安排砼的灌筑顺序及结构中施工接缝位置。(五)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在砼灌筑前,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钢筋和大型金属埋设部件加热至正温,模板与钢筋上附着的冰雪必须全部清除。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六、砼的养护和拆模(一)采用蓄热法和低温早强砼法养护砼应按下列规定执行:1、所采用的保温措施,应能保证砼在温度下降到0℃或全部外加剂溶入全部拌合用水的溶液达冰点以前获得规定的临界抗冻强度。养护期间,如遇气温意外下降,必须及时采取防冻措施。2、模板必须严密拼合,模板外面宜铺贴防水层如塑料薄膜等,以免保温材料受水潮湿。3、全部保温材料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对建筑物的隅角及边棱部分应加强覆盖保温;迎风面,应采取适当的防风措施。4、与新砼接触的旧砼部分侧面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接灌面1.5m范围内的外露面,适当防寒保温。对于从砼中伸出的外露钢筋或其它钢铁预埋件,应在长1.0m范围内防寒保温。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5、砼灌筑结束后,应立即防寒保温。在铺设保温材料时,应先铺设防水隔离层,铺设保温隔热材料,不得使新灌筑砼的外露面受到损伤或污染。6、位于基坑中的砼,如地下水位较高,可用放水养护的方法作为保温措施,但须待砼顶面初凝后,方可让水淹没顶面。当基坑水位超出砼面的高度,小于可能结冰的厚度时,不得采用该法。7、解冻回暖后,如低温早强砼未达设计标号,应在气温升至5℃后进行浇水养护。(二)采用人工加热法养护砼时,养护制度,包括静停时间、升温速度、恒温温度及时间,降温速度等,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体灌筑的表面系数≥6的结构,升温速度>15℃/小时;表面系数<6的结构,不得>10℃/小时。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用电热法养护时,砼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表G7-3的规定。表G7-33、恒温养护完毕后,降温冷却速度不得超过10℃/小时;对结构物的细薄截面部分和容易冷却部分,应适当加强保温,使结构物各部分能按相同的速度冷却。水泥品种水泥标号结构物的表面系数<1010~1516~20矿渣、火山灰或粉煤灰水泥325806045硅酸盐或普通水泥325705045硅酸盐或普通水泥425及以上404035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电热养护时,必须采用交流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所有砼外露面均经覆盖之后,方可通电加热。2、用电极加热时,宜将电压降至50~110V。3、在无筋结构和每m3砼钢筋用量不大于的结构中,可采用电压为120~220V的电流加热。4、当电源电压为380V时,必须将一个电极接零线,使砼内的工作电压不致超过220V。禁止采用电压超过380V的电源。5、在电流加热过程中,应观察砼裸露表面的温度。如表面开始干燥,应暂停通电,并浇水润湿砼表面。6、灌筑砼所留的施工缝,距离插入砼的电极排不应超过100mm。7、掺用减水剂的砼,应经过试验,在查明电热对砼强度的影响后,方可采用电流加热。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拆模工作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砼已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并符合临界抗冻强度的规定后,方可拆模。2、砼与外界空气的温差在10℃以上时,拆除模板后应暂时覆盖砼的外露面。此项温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15℃。3、人工加热养护的砼,如养护完毕后气温尚在0℃以下,应在砼冷却至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七、砼的质量检查冬季施工砼,除按一般砼的质量检查进行外,还应作以下检测:(一)在砼拌制和灌筑期间,应测定水和粗骨料装入搅拌机时的温度,砼的拌制温度和灌筑温度。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测4次。在测温的同时尚应记录气候情况,包括气温、风力、雪阴、晴等以备考查。(二)在砼养护期间,检测砼温度的次数规定如下:1、用低温早强砼或用蓄热法养护砼时,在灌筑3天内应随时检测;以后可根据气温及结构情况定时检测。每昼夜不应少于2次。2、用蒸汽养护时,在升降温期间每小时观测一次,恒温期间每2h观测一次。3、用电热法养护时,在最初升温期间的3h以内,每小时检测一次。恒温及降温期间,每一工作班3次。4、室外温度及周围环境温度,每昼夜至少3次。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混凝土的温度应按下列规定检测:冬季施工养护的砼,应在保温条件最差的部位检测。1、在结构的隅角、细薄部分、突出部分和迎风部分,均需留置测温孔。测温孔应编号,并绘制测温孔布置图。2、测量砼温度时,温度计不应受外界气温影响,并应在测温孔内至少留置3分钟。3、对低温早强砼或用蓄热法养护的砼,测温孔可设在与模板相接触的砼层中,深度为5~10cm。采用人工加热时,应设在离热源较远处或出气汽口附近。厚大结构中应在表面孔及深孔内分别测温。(四)冬季施工的试件,除按规定制作标准养护试件外,还应根据结构养护、拆模和承受荷载的需要,制作施工检查试件,借以查明强度的发展情况。施工检查试件的养护与工地结构相同。(五)砼冬季施工中的各项测试、检查结果,以及有关砼养护方法、时间、温度及保养情况的资料,均应详细记录备查。混凝土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掺硫酸钠复合早强剂。硫酸钠复合早强剂在负温下有较好的促凝作用,能使砼的强度较快增长,缩短养护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同时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对砼有塑化作用。但使用温度不宜低于-8℃。3、对小体积砼构件可采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掺入2%-4%的亚硝酸钠,即使在负温条件下,砼的强度仍然增长较快。三、砼配合比的选用(一)一般优先采用快硬和水化热较高的水泥。对大体积应注意避免因水化热过高而导致产生裂纹。(二)宜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的坍落度,以减少拌和用水。四、砼的拌制及运输(一)冬季施工拌制砼时,砂石骨料的温度应保持在0℃以上,水的温度不应低于5℃。必要时应先将水加热。当加热水不能满足拌和温度要求时,可再将骨料均匀加热。片石砼用的片石亦应预热,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可在使用前运入室内,以提高其温度。PART04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一、木脚手架的搭拆(一)机具及材料1、机具:克丝钳、铁钎、锤子、锯。2、材料:木杆(立杆、大小横杆、十字杆、斜支杆)、脚手板(松木或杉木板),铁线Φ3.5mm,或小棕绳等。(二)作业程序及要领1、搭设前准备:(1)根据桥隧建筑物的外形及结构特点,确定脚手架的搭设形式,标定横杆、立杆绑扎位置。(2)对运到现场的脚手架材料进行选择分类,便于搭设取用。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搭设脚手架:(1)采用平插或斜插法绑扎,铁线头与鼻孔相交拧扭二圈半为宜,扭的圈数过多,铁丝容易拧断,过少时不易绑紧。(2)吊杆应大头向上,小头向下,绑扎脚手杆有坡度的脚手板需钉防滑木条,铺设脚手板必须搭接绑扎牢固,板头不准外伸悬空。(3)立杆接长,其搭接长度就不小于1.5m,横杆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m,每一搭接处至少捆扎三道。(4)全面检查脚手架搭设质量及是否侵入限界。(5)电气化区段内搭设脚手架的位置,必须离开接触网或回流线2m以上。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3、拆除脚手架:拆架子要本着先绑的后拆,后绑的先拆的原则,按层次由上而下进行。(1)拆架子的动作要协调,如一人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绳扣时要先告诉对方,以防发生危险。(2)拆下的材料须用绳索滑车绑住杆的两头往下传递,最好大头先放,使杆成垂直或稍有坡度往下送,由下面的人接应。(3)拆大横杆、十字杆要3人配合操作,同时解扣,拆掉后由中间人负责往下顺杆子,要握住杆的小头,大头向下,往下送,由下面的人接应。(4)拆斜支杆时先绑临时支杆、然后再拆除。拆到不需要临时支杆时,再把它拆去。(5)拔出立杆、填平坑口。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技术标准及质量要求1、脚手架料坚韧耐用、立杆有效部分小头直径不得小于70mm,大小横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80mm,十字杆和斜支杆的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应小于70mm。2、脚手板应为厚度不小于50mm的松木或杉木扳,宽度不小于200mm,长度3~6m。斜坡架子及斜梯的坡度不得陡于1:3,并钉防滑条。3、脚手架的荷载不超过270kg/㎡,脚手杆的间距按规定办理,且不大于1.5m。4、脚手架要有足够的坚固性,在施工荷载和气候条件作用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5、适合作业要求,搭拆简单、搬运方便,并能多次周转使用。6、脚手架不得侵入限界,若不得已侵入限界时,必须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搭设。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安全注意事项1、搭拆脚手架人员,必须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头昏者均不准上架作业。2、上架子必须系安全带,戴安全帽,把工具放在工具袋里。搭拆过程中应思想集中,送递料要上下呼应,不准将材料从高空掷下,以免伤人。3、脚手板斜坡部分应加钉防滑木条,两端必须固定在横杆上,脚手架外临面应设护身栏杆。4、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发现结扣松动或架杆、脚手板断裂、应及时加固更换,防止列车震动、脚手架侵入限界。5、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架子上的荷载,禁止在架子上过多的堆集施工用料,或多人聚集在一起。6、拆架子时要严格顺序进行,拆下的架子料应有秩序的分类堆放在指定地点,防滑条要有专人收拾,以免钉子扎脚。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五)劳力组织及效率1、劳力组织:一般架子的搭设组织5~7人。2、效率:搭设架子的种类很多,要求不同搭设繁简不同,因而搭设架子的效率也不同。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拆(一)机具材料1、机具:搬手、手锤、铁钎、克丝钳。

图F10-1底座、单位毫米2、材料:选定的立杆、大小横杆、十字杆等钢管和各种扣件。主要扣件为:(1)底座:是由套管和底板焊成。套管为外径57mm,壁厚3.5mm(或外径60mm,壁厚3~4mm)的钢管,长为150mm,底板为边长(或直径)150mm,厚8mm的钢板焊成。如图F10-1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回转扣件:用于连接扣紧两根呈任意角度相交的杆件。如图F10-2(a)。(3)十字扣件亦称直角扣件:用于连接扣紧两根垂直相交的杆件如图F10-2(b)。

(a)回转形

(b)十字形(c)一字形图F10-2扣件形式(4)对接扣件:用于将两根杆件的对接接长。如图F10-3

图F10-3套筒

单位:毫米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二)作业程序及要领1、搭设前的准备:(1)根据桥隧建筑物结构形式和施工需求来确定脚手架搭设形式。(2)对运到工地的扣件、钢管要分类堆放,以便取用。2、搭设步骤:(1)搭设时,底座应放在实土或夯实的填土上,如果土质不良时,底座下应加4~5cm的垫板,也可沿纵向在立杆底下设通长的扫地杆,立杆应插入底座并到底。双排架应先立里排立杆、后外排立杆。(2)立杆接长时,宜先接外排,后接里排。立杆要保持垂直,其容行偏差应不大于高度的1/200。为了保持脚手架的整体性,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上下应错开50cm以上,并力求不在同一步距内,为此第一节立杆应选用长短不一的钢管。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3)大横杆安装时要求同一步距内纵向水平高低差不超过6cm。同一步距里、外两根大横杆接头应互相错开跨间。同一跨间内上下两根大横杆的接头应错开50cm以上。(4)小横杆与大横杆互相垂直,其两头应伸出大横杆外10cm以上,以防止小横杆受力后发生弯曲而从扣件中滑脱。(5)随着脚手架的搭高,每搭七步要及时安装十字杆,十字杆应将一根钢管扣紧在立杆上,另一根钢管扣紧在小横杆上,这样可避免钢管扭弯。十字杆两端扣件距邻近连接点不宜大于20cm,最下一对十字杆与立杆连接点距地面不宜大于50cm。(6)螺栓拧紧程序:要求各种螺栓扭矩达到4~5kg*m,最大不超过6kg·m米,使之有一定安全储备。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3、脚手架拆除:(1)拆除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清楚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按层次由上而下进行。思想集中,上下呼应,不得从高处往下乱扔杆子和扣件。(2)先拆栏杆、每档内留一块脚手板翻到下层,其余脚手板下运,然后依次拆小横杆、大横杆、十字杆、立杆等。(3)拆下来的杆件、扣件、脚手板要集中分类堆放,堆垛下面应垫高,通风排水良好,还应除锈涂漆防止锈蚀。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技术标准及质量要求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由许多钢管用扣件连结而成,主要部件有底座、立杆、大小横杆、十字杆及各种扣件。各种杆件一般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也可使用外径50mm,壁厚3~4mm的无缝钢管。2、用于立杆、大横杆、十字杆的钢管长度以4~6.5m为宜,用于小横杆的钢管长度以2.1~2.3m为宜。3、每根钢管重量应控制在25kg以内。4、脚手架板厚不小于50mm的木板,搭设坡度不得陡于1:3,并钉防滑条。5、脚手架的荷载不得超过270kg/n2,立杆纵向间距及里外排横向间距为1.5m;大横杆步距1.2~1.4m,最大为1.7~1.8m;小横杆间距为1.5m,最大不超过2m,如在架子上推车,小横杆要适当加密。6、要有足够的坚固性,在荷载和气候条件作用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7、脚手架要适合作业要求,不得侵入行车限界,若不得已侵入限界时,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搭设。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安全注意事项参见“木脚手架搭拆”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五)劳力组织及效率1、劳力组织4~5人,基保班长一人。2、脚手架搭设的形式结构的繁简是根据施工的需要来搭设的,所以劳力组织及效率是不同的。如果按4~5人搭设一般高4~5m的双排架,约一个工/M2。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搭设枕木垛(一)材料机具枕木、道钉、道钉锤、撬棍、扒钉等。(二)作业程序及要领1、夯实基础。枕木架的基础要平整坚实、松软地段应铺垫碎石或抛填片石加固,浅水和可能来水地段可用片石或草袋填出水面,地基各边应比枕木垛底宽出至少0.5米。2、搭设前、可用枕木垛设计高度除以枕木厚度,算出枕木层数、层数为双数时,底层枕木纵放(顺桥方向),为单数时横放。3、最底层严密铺,以增加承压面积,上下层枕木纵横交错铺设,上下层枕木应上下对正不得歪斜,每层保持水平,各层间密贴,空隙用薄木板垫好塞紧,每处只能垫一块,垫板应选用较好木料,厚度为1-3cm。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4、枕木垛应垂直,枕木垛过高时,要在四周加斜木撑。5、枕木接长时,每端至少搭接0.5米,两根枕木对接时,要在侧面加一根帮木。6、枕木垛上下层枕木相交处及同枕木搭接处要用Φ12长240mm的扒钉互相连接,扒钉应钉成八字形以防止互相滑动或松动。7、枕木垛应预留沉落量,每层1~3mm。铺设时,若标高不适合、可采取垫入1-2层厚为5cm以上木板调整,如搭到顶层发现标高不合适或方向不对(顶层应横放)时,可同向迭放进行调整,枕木立放时,要两根并成一根。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三)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1、枕木垛的方向一般应与线路正交。斜交时,交角不得小于70度。2、搭设用枕木应选用高度一致和顺直的枕木,保证接触面平整,不得用腐朽和质轻的枕木,不平的枕木应削平,一般选用160x220x2500mm普通枕木搭设。3、枕木垛正面及侧面布置形式应如图F10-4;各层平面布置形式应如图F10-5;最底层平面密铺时应如图F10-64、枕土垛用料数量,参考表表F10-1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层数枕木数量(根)扒钉(个)对层数的合计层数枕木数量(根)扒钉(个)对层数的合计枕木(根)扒钉(个)枕木(根)扒钉(个)1

8

16

368层100

26i

12

3224030层580

2a

4

1227

h15

28

3

a4

12

28g

12

30

4a

4

1229

h15

28

5

a4

12

301

12

32

6a

4

1231

h15

28

7

a4

12

32g

12

3030935层726

8a

4

1233

h15

28

9

b8

20

8315层222

34i1

12

32

10C

5

1435

h15

28

11

d8

20

36g

12

30

12C

5

1437

h15

28

37540层87413

b8

20

381

12

32

14C

5

1439

h15

28

15

d8

20

40g

12

30

16C

5

1411420层30441

h15

28

17

b8

20

42i

12

3243844层998

18C

5

1443

j18

32

19

d8

20

44k

18

32

20C

5

1445

118

34

21

b8

20

17425层430

46m

21

3655550层1208

22c

10

2047

118

34

23

f15

28

48m

21

36

24g

12

3049

118

34

25

h15

28

50m

21

36枕木垛层数及材料

表F10-1

层数枕木数量(根)扒钉(个)对层数的合计层数枕木数量(根)扒钉(个)对层数的合计枕木(根)扒钉(个)枕木(根)扒钉(个)51

118

34

65155层138261

118

34

84665层1732

52m

21

36

62m

21

3653

118

34

63

118

34

54m

21

36

64m

21

3655

118

34

65

118

34

56m

21

36

66m

21

3698770层198057

118

34

75060层155867

118

34

58m

21

36

68m

21

3659

118

34

69

118

34

60m

21

36

70

63

108续左表

拆搭脚手架作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四)安全注意事项:1、搭拆枕木垛,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