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4.2《荷塘月色》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14.2作者:朱自清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作品,了解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2.梳理文章的感情线索,结合朱自清的生活处境,理解他“不宁静-宁静-不宁静”的情感变化,感悟月下荷塘的宁静自由之境。3.把握意象,体会月下荷塘的“画面美”。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民主主义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给朱自清带来极大的震撼,使其思想和创作发生很大转变。他的作品不再限于日常生活的抒情小品,也有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欧游杂记》。作者介绍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之以自警。写作背景《荷塘月色》最早发表于1927年7月出版的《小说月报》,当时作者正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住在清华园西院,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之际,蒋介石叛变革命,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代替了光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为“大时代中的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的朱自清,此时陷入了彷徨苦闷之中。他自己知道,“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逃避,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了,但他毕竟是一个爱国者,面对黑暗的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超然。《荷塘月色》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题目解读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荷塘月色整体感知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蓊蓊郁郁:弥望:田田:袅娜:脉脉:一例:1.明确字音幽僻(pì)

蓊蓊郁郁(wěng)

踱着(duó)

袅娜(nuó)

脉脉(mò)

酣眠(hān)

敛裾(jū)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充满视野,满眼。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柔美的样子。默默,形容水没有声音。一概,一律。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梳理文章结构,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3段)夜观荷塘的缘由第二部分(第4—6段)荷塘月色第三部分(第7—10段)采莲旧俗思考1:本文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整体感知以行踪与情感为线索线索概念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分类根据内容分类:①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线索;②以时间顺序为线索;③以空间变换作线索;④以具体的事物或人物为线索;⑤以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根据出现方式:明线、暗线思考2:请快速找出文中能表现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以表格的方式梳理、分析。行踪(明线)反映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情感(暗线)家中乘凉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思静走向荷塘今晚却很好。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求静赏析荷、月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得静离开荷塘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出静忽忆采莲①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②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得静→出静又忆《西洲曲》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得静回到家中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难静整体感知思考3:“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结合背景分析原因。作用:直抒胸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引领全篇,是文眼句。研读课文1.课文题目是“荷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荷塘月色的呢?4、月下荷塘5、荷塘月色6、荷塘四周2.第4段写了哪些景物?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思考1:作者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象?又是如何写的?找到你感触比较深的语句,加以分析。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曲曲折折、田田、亭亭三个叠词的运用,把叶子的整体状态,个体形态描写出来了。“曲曲折折”形容荷塘宽广,“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亭亭”形容荷叶下面的荷茎形体挺拔修长。后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荷叶与舞女舒展、形态相似,同样是很高的娇美姿态,具有动态美。研读课文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写荷花,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娇美。“袅娜”“羞涩”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荷花的神态,前者状其饱绽盛开,后者状其含苞待放;“明珠”“星星”“美人”用比喻描写荷花的色彩,状其洁白。“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博喻

研读课文拓展补充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①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作用: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听觉通感写荷香,运用比喻和通感的方法描写荷花的清香。荷香属于嗅觉,歌声属于听觉,但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传来的渺茫歌声,二者都是隐隐约约、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修辞手法:通感描述客观事物时,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相互沟通。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形象的写法。也叫“移觉”。研读课文④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第4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营造了恬静、雅致的氛围。(1)写荷波,运用拟人手法,写荷叶在微风吹动下,形成凝碧的波痕,写出微风吹过处,荷叶荷花颤动的情景,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写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2)写荷韵,作者把想象和所见相结合,“脉脉”本来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池塘里的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致”想象到那叶子底下的流水“脉脉”有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研读课文课堂小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月下荷塘的美景的?完成思维导图观察顺序:自上而下

田田亭亭的舞女的裙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美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凝碧月下荷塘静动结合拟人博喻通感静态(无风)动态(有风)叠词荷波流水脉脉荷叶荷花荷香风姿绰约又幽静淡远研读课文思考:作者在第5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月光如水薄雾似纱杨柳像画花叶若梦黑影斑驳光影似曲荷塘月色月光月影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赏析,作者是如何描绘的?研读课文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先用比喻的方法直接描写“月光”,“泻”字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虽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没有遮拦,一泻无余,又绝无声响的幽美意境。“青”表明这是荷塘荷叶上的雾,“浮”表现雾飘渺轻柔,“薄薄”与下文“轻纱”照应。“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荷叶不再翠青,荷花不再纯白,全都失却它的本色,变成乳白,这正是隔雾看花之景,“像笼着轻纱的梦”,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朦朦胧胧。研读课文2.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3)灌木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这是寓美于丑,化丑为美,衬托出环境的幽深。月色是单一的,但是月影却是明暗掩映,错落有致的。(1)这里写月影,通过月影写月色。(2)杨柳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正面描写月影之美。研读课文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是总写月光和月影。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美感。视觉听觉通感

研读课文作者在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树远山灯光蝉鸣蛙声写景的立足点是写树,描绘了淡月下树木繁多蓊郁,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研读课文1.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多树密反衬树之密2.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月色幽深而朦胧本体:树色

喻体:烟雾相似点:迷茫,朦胧研读课文3.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路灯光“没精打采”,表现了淡淡月光下景色的朦胧。暗喻本体:灯光喻体:渴睡人的眼相似点:昏暗,没有精神研读课文4.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一句的言外意是,唯有大自然中的生命才有自由,而自己却没有了自由。

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我”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蝉声和蛙声研读课文小结:本段的写景手法,有哪些特色?1.浓淡相间2.量词运用较好一片荷塘、一团烟雾、一带远山、一两点路灯光重重围住、树色、烟雾——浓墨渲染远山、路灯光、蝉声、蛙声——淡彩勾勒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以及渲染和加强诗情画意的作用。探究情感思考: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照应开头;回到无法超脱的现实中,更能体现作者的哀愁。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思考:“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有什么作用?①手法灵活多样,善用修辞。如:鲜明的比喻、明显的对比、强烈的衬托、生动的拟人、传神的通感。写作特色②语言新颖,用词精准传神。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