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题猜想)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题猜想)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题猜想)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题猜想)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题猜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分子和原子题型1微观粒子的共性题型2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题型3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题型4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题型5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题型6微观粒子模型图分析题型7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题型8从微观角度判断和解释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分类考点2原子结构题型9原子结构题型10原子中各类粒子的数值关系题型11原子结构相关信息分析及应用题型1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及应用题型13粒子结构示意图题型14离子中各微粒的数值关系题型15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题型16相对原子质量考点3元素题型17元素的概念题型18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题型19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的联系题型20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题型21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题型22元素周期表结构及规律题型23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互相推断题型24元素周期表信息与结构示意图综合考查▉题型1微观粒子的共性【例1】(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水受热沸腾汽化,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分解成原子 B.水分子的能量增大C.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变式1-1】(23-24八年级下·山东威海·期末)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固三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玻璃态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分子体积也会发生改变B.玻璃态水是固体,分子间不存在间隔C.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D.玻璃态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变式1-2】(23-24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末)在宜春明月山除了可以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滑雪,滑雪场利用造雪机将液态水和高压空气混合,水滴被喷入寒冷空气时会凝固成微小的冰状雪,下列对冰状雪的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B.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D.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题型2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例2】(23-24九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B.切开榈莲可以闻到特殊的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由于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的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变式2-1】(23-24九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海浩”是温暖的海面遇到冷空气时发生的一种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的自然现象。下列对海浩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间隔变小 B.分子停止运动 C.分子数量减少 D.分子体积变大【变式2-2】(23-24九年级上·四川达州·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原子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题型3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3】(23-24八年级下·广西南宁·期末)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汞【变式3-1】(23-24九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分子、原子和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氢气 B.金刚石 C.氯化钠 D.氨气【变式3-2】(23-24九年级上·四川遂宁·期末)就化学本身的特点来看,“见著知微”使我们更容易踏入化学学科的大门。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 B.水C.氯化钠 D.金刚石▉题型4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例4】(23-24九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中一定含有由质子、中子、电子C.带正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不能变成原子【变式4-1】(23-24九年级上·广西南宁·期末)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原子中都有质子和中子C.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变式4-2】(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弄花香满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C.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也不同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题型5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例5】(23-24九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为研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1,能证明氨分子运动的实验现象是。(2)实验1,设计C的目的是。(3)实验2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是。(4)实验3中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观察到液面下降(如图所示),依据以上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不断运动 C.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变式5-1】(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回答问题:

(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观察到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该操作的目的是。再关闭止水夹,拔下注射器。(2)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填操作),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预期现象和对应结论是。【变式5-2】(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探究活动来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1)步骤①最终得到的溶液为色。(2)步骤②说明:。(3)步骤③中用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4)步骤③中,A、B两烧杯内现象不同,可以体现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是。(5)若使用图二来探究实验,你预期能看到的现象是。(6)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题型6微观粒子模型图分析【例6】(23-24九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下列示意图中,能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A. B. C. D.【变式6-1】(23-24九年级上·陕西宝鸡·期末)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 B.C. D.【变式6-2】(23-24九年级下·河北石家庄·期末)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获得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图中C方框内表示的是纯净物 B.该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题型7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例7】(23-24九年级下·重庆大足·期末)近日,科学家在甲烷制甲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反应机理为:在Au纳米粒子、水和CO辅助作用下,O2可活化甲烷生成甲醇(CH3OH),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变式7-1】(23-24九年级上·福建厦门·阶段练习)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消碳反应的产物“”是COB.积碳反应为分解反应C.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二氧化碳D.图2中温度高于600℃,催化剂表面积碳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碳多于消耗的碳【变式7-2】(23-24九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硼氢化钠(NaBH4)催化释氢,为便捷式电源提供移动氢能,该反应原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反应过程中共出现4种含硼(B)的微观粒子B.过程①微观实质是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C.过程②中各微粒的数目比为1:1:1:1,则X为H2OD.若Y与Z发生化合反应,则微粒Z为▉题型8从微观角度判断和解释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分类【例8】(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用微观模拟图表示物质的构成是化学学科常用的的表达方法。以下各图能表示纯净物的是(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A. B.C. D.【变式8-1】(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的分析、总结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加热氧化汞时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使上图完整准确,应在图丙中补充(填“A”或“B”)。(2)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填名称)。(3)图甲到图乙变化的微观实质是。(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变式8-2】(22-23九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关于酒精在上述过程中的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改变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题型9原子结构【例9】(23-24八年级下·山东威海·期末)对原子核外电子以及电子的运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电子所具有能量和运动速率几乎完全相同B.电子质量很小且带负电荷C.电子的运动速度非常快D.电子在原子里有“广阔”的运动空间【变式9-1】(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如图是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及其团队进行的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A.金原子中心有多个极为坚硬的核,称为原子核B.金原子中心的核体积很小,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C.金原子核带正电荷D.金原子核外的空间相对较大,电子在这个空间里运动【变式9-2】(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绥化·期末)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则这种碘原子的质子数为,中子数为,电子数为。▉题型10原子中各类粒子的数值关系【例10】(23-24八年级下·山东威海·期末)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含铀的废料中提炼出0.3g镭。已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则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A.226 B.88 C.138 D.31【变式10-1】(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 B.10 C.18 D.2【变式10-2】(23-24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末)核污水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元素—锶90,其核内质子数为38,中子数为52。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90 B.38 C.52 D.128▉题型11原子结构相关信息分析及应用【例11】(23-24八年级上·山东东营·期末)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原子的构成。(1)1897年,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ɑ粒子散射实验(图1),实验现象如图2。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填序号)。A.原子核带正电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3)若a粒子撞击到电子,(填“明显影响”或“几乎不影响”)α粒子运动轨迹,原因是。(4)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5)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6)很多炼金术师,想把单纯的铜、铁、铅、锡等金属炼制为昂贵的黄金,从化学反应层面,基于你对原子的认识,你认为可行吗?并说明理由。【变式11-1】(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图是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请结合现象分析:

(1)实验中,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2)如果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少数a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3)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如图中的。

(4)如图是几位代表性的科学家及他们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请根据所学确定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填序号)。

【变式11-2】(23-24八年级上·山东威海·期末)探秘原子结构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提出原子是可分的,并提出原子模型如图所示。(2)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粒子轰击金箔,预期这些粒子会毫不费力地击穿金原子,到达对面的探测板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①当粒子轰击金箔时,下图四条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填序号)。②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原子中心有一个结构(原子核),它具有如下特点。(3)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常用方法。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质子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是235,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质子数为56的钡原子,并用下图模型定义该变化。①原子中,中子数是。②上述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理由是。(4)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逐渐揭开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其规律。请用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术语填空。其中②、⑤、⑥、⑧为带电的粒子。①;②;③;④;⑤;⑥;⑦;⑧。(5)分析原子结构及原子的发现历程,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_。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B.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类借助模型构建,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C.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D.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发现并改正前人错误认识的过程▉题型1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例12】(23-24九年级上·海南海口·期末)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列号,下同);(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变式12-1】(2024·云南·中考真题)如图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B.钠原子在该反应中形成了阴离子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D.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构都相对稳定【变式12-2】(23-24九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观察下图中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共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有(填字母序号)。(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有。(填字母序号)▉题型13粒子结构示意图【例13】(23-24八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2)D中x=。(3)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4)表示阳离子的是,表示阴离子的是。【变式13-1】(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宁·期末)如图为五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面问题。(1)上图中与A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上图中的原子对应的元素;(3)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变式13-2】(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①④化学性质相似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②④形成化合物时②通常显-2价【变式13-3】(23-24九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氢气是由构成的(填“氢分子”或“氢原子”)。(2)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铝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如图,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元素符号)②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锂离子的符号为。③锂元素和钠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同。④图中与Li(锂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有。(填元素符号)▉题型14离子中各微粒的数值关系【例14】(23-24九年级上·海南海口·期末)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由氢元素(原子序数为1)组成的新物质—H3分子和离子。1个离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是A.1,0 B.3,0 C.3,2 D.3,3【变式14-1】(23-24九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某简单离子R2-核外电子数为l0,则不能确定的是A.该粒子含的中子数 B.R元素的化合价C.元素的种类 D.原子核内质子数【变式14-2】(23-24八年级下·山东淄博·期末)下列微粒中,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A. B. C. D.【变式14-3】(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n-,另一元素Y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A.a+m-n B.a+m+n C.a-m-n D.a-m+n▉题型15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例15】(23-24九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A.不显电性 B.显正电性 C.显负电性 D.无法确定【变式15-1】(23-24九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同③电子层结构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Mg比Mg2+稳定A.①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变式15-2】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A. B. C.O D.▉题型16相对原子质量【例16】(22-23九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已知M2+核外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A.a-x-2 B.x+2 C.a+x-2 D.x-2【变式16-1】(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镁在国防工业中应用广泛,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A.24.31akg B. C.24.31kg D.12kg【变式16-2】(22-23八年级上·黑龙江大庆·期末)质子数与中子数都为6的碳原子质量为akg,某原子质量为b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B. C. D.▉题型17元素的概念【例17】(23-24九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三原蓼花糖历史悠久,含有糖类、蛋白质、钠、镁、磷等营养素。这里的“钠、镁、磷”是指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变式17-1】(23-24九年级上·北京平谷·期末)元素组成了绚烂多彩的物质世界,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变式17-2】(23-24九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科学。对下列图示理解不正确的是A.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甲和乙为同种元素C.原子不同中子数可能相同D.三种微粒质量最大的是甲▉题型18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例18】(23-24九年级上·海南海口·期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 B.氧 C.铁 D.铝【变式18-1】(23-24九年级上·重庆沙坪坝·期末)“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间隔:B.原子核外电子数:C.地壳中元素含量:D.空气中物质的含量:【变式18-2】(23-24九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地壳中元素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B. C. D.▉题型19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的联系【例19】(23-24八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2)图2中A元素的原子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3)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相同.(4)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5)图2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变式19-1】(23-24九年级上·广东河源·期末)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图1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①字母a、b代表的是,。②在铁、氧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2)图2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F、Cl、Br三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为易(得到或失去)电子。(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12时,该粒子符号为。【变式19-2】如图是物质组成及构成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该关系图可知,X、Y、Z、W分别表示的是、、、。(2)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由和组成的。(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①有些物质由构成,如氧气、水等。②构成铁的粒子是。③二氧化碳、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题型20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例20】(23-24八年级下·山东潍坊·期末)华为最新研发的5G芯片主要由氮化镓()材料制成,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镓属于金属元素 B.图中n的值是18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镓离子()所含的电子数为34【变式21-1】(23-24八年级下·山东泰安·期末)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C.①④均表示离子 D.①②④为稳定结构【变式22-2】(23-24九年级上·广东惠州·期末)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是A.相对原子质量 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题型21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例21】(23-24九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中国科学院历经20余年攻关,研制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星载铷原子钟,计时精度达到百亿分之三秒,已经用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分米级定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的核外电子数为36 B.铷属于非金属元素C.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铷的原子核外有37个质子【变式21-1】(23-24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末)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 B.P、S、Cl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C.三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变式21-2】(23-24八年级下·山东威海·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氮原子的实际质量是B.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C.单质磷和单质硫两种物质质量相等时,单质磷中所含的原子个数多D.硫元素组成的单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题型22元素周期表结构及规律【例22】(23-24九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对于研究和理解元素的性质至关重要。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利用所学知识判断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①的名称叫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②>①>③C.元素②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D.元素②和元素③化学性质相似【变式22-1】(23-24八年级下·山东淄博·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第9号元素是(填“金属”或“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填微粒符号);(2)同周期元素的特点是。据表推断:19号元素属于第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3)图2是碘离子(Ⅰ)的结构示意图,x的值是。【变式22-2】(23-24八年级下·广西南宁·期末)元素周期表是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2024年4月,全球瞩目的6G技术大会于南京盛大召开。硅是制作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①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②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③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①氧和硫为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相同;②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的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这一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钠(填“大于”或“小于”)镁。▉题型23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互相推断【例23】(23-24九年级上·江西吉安·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这种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是。(2)C粒子是(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是原子,则X=;(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上图中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变式23-1】(23-24九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镉镍蓄电池在中国航天器领域的“收官之战”。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x=,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其相对原子质量为。【变式23-2】如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A原子中,x=,所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填序号)。(2)芯片主要是硅材料制成。硅元素与碳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3)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核外电子数是,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4)原子序数为12、8的两种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5)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同。▉题型24元素周期表信息与结构示意图综合考查【例24】(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元素名称是;(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字母序号),与硫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是(写元素符号);(4)图2所示粒之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序号)。【变式24-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1)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化学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元素。(4)由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填化学符号)构成,由第12号元素组成的物质由构成。(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Be和He

b.B和C

c.C和Si

d.F和N(6)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变式24-2】(23-24九年级上·新疆乌鲁木齐·期末)2023年10月3日,我国科学家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铌包头矿受世人关注。铌包头矿富含铌、钛、硅、氯等元素。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完成相应问题。(1)如图1所示,一个铌原子中有个质子。(2)硅是芯片制造的基础材料。碳元素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相同。(3)图2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破损”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其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4)图3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填字母,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分子和原子题型1微观粒子的共性题型2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题型3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题型4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题型5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题型6微观粒子模型图分析题型7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题型8从微观角度判断和解释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分类考点2原子结构题型9原子结构题型10原子中各类粒子的数值关系题型11原子结构相关信息分析及应用题型1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及应用题型13粒子结构示意图题型14离子中各微粒的数值关系题型15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题型16相对原子质量考点3元素题型17元素的概念题型18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题型19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的联系题型20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题型21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题型22元素周期表结构及规律题型23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互相推断题型24元素周期表信息与结构示意图综合考查▉题型1微观粒子的共性【例1】(23-24九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水受热沸腾汽化,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分解成原子 B.水分子的能量增大C.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答案】A【详解】A、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受热沸腾汽化,水分子的能量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C、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就越大,水受热沸腾汽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受热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变式1-1】(23-24八年级下·山东威海·期末)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固三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玻璃态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分子体积也会发生改变B.玻璃态水是固体,分子间不存在间隔C.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D.玻璃态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D【详解】A.形成玻璃态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但是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根据质量不变,可得分子体积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B.玻璃水时固体,但是分子间存在间隔,故B错误;C.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小,不是没有作用力,故C错误;D.玻璃态水是水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时形成的,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故化学性质相同,故D正确;故选D。【变式1-2】(23-24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末)在宜春明月山除了可以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滑雪,滑雪场利用造雪机将液态水和高压空气混合,水滴被喷入寒冷空气时会凝固成微小的冰状雪,下列对冰状雪的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B.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D.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答案】A【详解】A、冰状雪的形成过程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A正确;B、冰状雪的形成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故B错误;C、冰状雪的形成过程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大小不变,故C错误;D、冰状雪的形成过程,分子还是在不断地运动,故D错误;故选:A。▉题型2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例2】(23-24九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B.切开榈莲可以闻到特殊的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由于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的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答案】C【详解】A、夏天自行车轮胎爆炸,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B、切开榈莲能闻到浓浓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榈莲香味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人闻到了香味,故选项正确;C、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错误;D、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的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正确;故选:C。【变式2-1】(23-24九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海浩”是温暖的海面遇到冷空气时发生的一种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的自然现象。下列对海浩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间隔变小 B.分子停止运动 C.分子数量减少 D.分子体积变大【答案】A【详解】A、海浩过程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海浩过程中分子还在运动,故选项错误;C、海浩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子数量不变,故选项错误;D、海浩过程中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A。【变式2-2】(23-24九年级上·四川达州·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原子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答案】B【详解】A、水循环就是水的三态变化,而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水分子运动引起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变慢,分子之间间隔减小,变为液态水;受热后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变为水蒸气。所以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A正确;B、温度计中的液柱随温度的变化而升降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变化过程中原子的大小不变。B错误;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C正确;D、氧气和液氧都由氧分子构成,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题型3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3】(23-24八年级下·广西南宁·期末)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汞【答案】A【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符合题意;B、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属于碳单质,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汞属于金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3-1】(23-24九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分子、原子和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氢气 B.金刚石 C.氯化钠 D.氨气【答案】B【详解】A、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3-2】(23-24九年级上·四川遂宁·期末)就化学本身的特点来看,“见著知微”使我们更容易踏入化学学科的大门。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 B.水C.氯化钠 D.金刚石【答案】C【详解】A.氧气属于气体非金属单质,由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水是非金属氧化物,有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属于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4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例4】(23-24九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中一定含有由质子、中子、电子C.带正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不能变成原子【答案】A【详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说法正确;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说法错误;C、带正电荷的微粒有质子,原子核,阳离子,所以带正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阳离子,只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才是阳离子,故说法错误;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离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也能变成原子,故说法错误。故选A。【变式4-1】(23-24九年级上·广西南宁·期末)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原子中都有质子和中子C.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C【详解】A、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不能笼统地比较分子与原子的大小,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很多,有的分子比原子大,有的分子比原子小,故A说法不正确;B、原子中不一定都有质子和中子,例如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B说法不正确;C、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故C说法正确;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变式4-2】(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弄花香满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C.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也不同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答案】C【详解】A、“弄花香满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A正确;B、由于电子的质量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比较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故B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但分子的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C不正确;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故选:C。▉题型5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例5】(23-24九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为研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1,能证明氨分子运动的实验现象是。(2)实验1,设计C的目的是。(3)实验2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是。(4)实验3中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观察到液面下降(如图所示),依据以上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不断运动 C.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答案】(1)B中酚酞溶液变红色(2)对比(3)温度(4)AB【详解】(1)浓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色,A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使B中酚酞溶液变红色,C中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2)实验1中,C中的作用为证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则目的为对比;(3)实验2中,分别将等量的水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4)实验3中,30日后观察到液面下降,即红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体积减小了,这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不断运动到彼此的分子间隔中,故选AB。【变式5-1】(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回答问题:

(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观察到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该操作的目的是。再关闭止水夹,拔下注射器。(2)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填操作),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预期现象和对应结论是。【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2)打开止水夹自下而上分子在不断运动(3)热水上方滤纸条变色速度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详解】(1)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装置中的压强增大,若观察到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该操作的目的为检查装置气密性。(2)打开止水夹才能将注射器中的浓氨水推入试管,则操作为打开弹簧夹;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则可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浓氨水和酚酞纸条不接触,但酚酞纸条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则可观察到热水上方滤纸条变色速度快。【变式5-2】(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探究活动来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1)步骤①最终得到的溶液为色。(2)步骤②说明:。(3)步骤③中用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4)步骤③中,A、B两烧杯内现象不同,可以体现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是。(5)若使用图二来探究实验,你预期能看到的现象是。(6)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答案】(1)无(2)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3)A中溶液变红色(4)具有挥发性(5)滤纸条上从下往上依次出现红点(6)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详解】(1)酚酞溶液中含有水,所以步骤①最终得到的溶液为无色;(2)步骤②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3)步骤③中用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4)步骤③中,A、B两烧杯内现象不同,可以体现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是具有挥发性;(5)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图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从下往上依次出现红点;(6)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题型6微观粒子模型图分析【例6】(23-24九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下列示意图中,能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A. B. C. D.【答案】A【详解】A、图示表示2个氮原子,故A符合题意;B、图示表示4个氮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图示表示1个氮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图示表示2个氮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6-1】(23-24九年级上·陕西宝鸡·期末)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 B.C. D.【答案】C【详解】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该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气体,不能保持H2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该图是氢气,能保持H2的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D、该图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6-2】(23-24九年级下·河北石家庄·期末)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获得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图中C方框内表示的是纯净物 B.该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答案】D【分析】由图示可知,图①中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图②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了水分子,所以图中B方框内有: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详解】A、图中方框内物质C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说法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说法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说法正确;D、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所以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故选D。▉题型7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例7】(23-24九年级下·重庆大足·期末)近日,科学家在甲烷制甲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反应机理为:在Au纳米粒子、水和CO辅助作用下,O2可活化甲烷生成甲醇(CH3OH),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答案】B【分析】由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过程中有1个“”没有参加反应,实际在参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详解】A、由实际在参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甲烷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后有甲醇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示可知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7-1】(23-24九年级上·福建厦门·阶段练习)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消碳反应的产物“”是COB.积碳反应为分解反应C.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二氧化碳D.图2中温度高于600℃,催化剂表面积碳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碳多于消耗的碳【答案】D【详解】A、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所以是一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B、从图1可知,积碳反应是甲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碳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C、从图1可以看出,甲烷先转化为碳和氢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为减少积碳,可在原料气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使催化剂表面的碳更快的转化为一氧化碳,故C正确;D、图2中温度高于600℃,催化剂表面积碳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消碳反应所消耗的碳的量多于积碳反应产生的碳,故D错误。故选D。【变式7-2】(23-24九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硼氢化钠(NaBH4)催化释氢,为便捷式电源提供移动氢能,该反应原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反应过程中共出现4种含硼(B)的微观粒子B.过程①微观实质是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C.过程②中各微粒的数目比为1:1:1:1,则X为H2OD.若Y与Z发生化合反应,则微粒Z为【答案】C【详解】A、根据图片中含硼的微观粒子有5种,分别为BH4、BH3、BH3O、B(OH)3、B(OH)3,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过程①微观实质是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过程②中各微粒的数目比为1:1:1:1,根据原子种类不变、个数相等,则X为H2O,此选项符合题意;D、若Y与Z发生化合反应,如果微粒Z为BO,无法生成B(OH)3,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8从微观角度判断和解释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分类【例8】(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用微观模拟图表示物质的构成是化学学科常用的的表达方法。以下各图能表示纯净物的是(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A. B.C. D.【答案】C【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详解】A、图示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B、图示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C、图示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正确;D、图示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故选:C。【变式8-1】(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的分析、总结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加热氧化汞时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使上图完整准确,应在图丙中补充(填“A”或“B”)。(2)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填名称)。(3)图甲到图乙变化的微观实质是。(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答案】(1)A(2)汞原子、氧原子(3)分子分成原子(4)分解反应【详解】(1)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其中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为使如图所示完整准确,应在图丙中补充2个汞单质,故选:A(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汞原子、氧原子;(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图甲到图乙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4)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变式8-2】(22-23九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关于酒精在上述过程中的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改变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答案】C【详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预热过程中,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蒸发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所以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9原子结构【例9】(23-24八年级下·山东威海·期末)对原子核外电子以及电子的运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电子所具有能量和运动速率几乎完全相同B.电子质量很小且带负电荷C.电子的运动速度非常快D.电子在原子里有“广阔”的运动空间【答案】A【详解】A、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故A错误;B、电子质量很小且带负电荷,故B正确;C、电子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且原子核与电子的电性相反,其相互吸引,故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转,故C正确;D、原子核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原子里有“广阔”的运动空间,故D正确。故选A。【变式9-1】(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如图是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及其团队进行的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A.金原子中心有多个极为坚硬的核,称为原子核B.金原子中心的核体积很小,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C.金原子核带正电荷D.金原子核外的空间相对较大,电子在这个空间里运动【答案】A【详解】A、由图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带正电的α粒子遇到原子核后,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金原子中心只有一个极为坚硬的核,称为原子核,故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量α粒子的运转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金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空间很大,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故不符合题意;C、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说明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说明金原子核带正电,故不符合题意;D、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量α粒子的运转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金原子核外的空间相对较大,电子在这个空间里运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9-2】(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绥化·期末)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则这种碘原子的质子数为,中子数为,电子数为。【答案】537253【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53;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25−53=72;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故电子数是53。▉题型10原子中各类粒子的数值关系【例10】(23-24八年级下·山东威海·期末)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含铀的废料中提炼出0.3g镭。已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则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A.226 B.88 C.138 D.31【答案】B【详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可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故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8。故选:B。【变式10-1】(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 B.10 C.18 D.2【答案】A【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题意该氧原子中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故该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8。故选:A。【变式10-2】(23-24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末)核污水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元素—锶90,其核内质子数为38,中子数为52。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90 B.38 C.52 D.128【答案】B【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锶原子的质子数为38,则锶-90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8。故选B。▉题型11原子结构相关信息分析及应用【例11】(23-24八年级上·山东东营·期末)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原子的构成。(1)1897年,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ɑ粒子散射实验(图1),实验现象如图2。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填序号)。A.原子核带正电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3)若a粒子撞击到电子,(填“明显影响”或“几乎不影响”)α粒子运动轨迹,原因是。(4)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这种粒子的名称为。(5)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6)很多炼金术师,想把单纯的铜、铁、铅、锡等金属炼制为昂贵的黄金,从化学反应层面,基于你对原子的认识,你认为可行吗?并说明理由。【答案】(1)原子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2)ABD(3)几乎不影响电子的质量比α粒子小得多(4)质子(5)ACD(6)不可行,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失,质子数不变,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详解】(1)198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原子不显电性;(2)A、根据题意:α粒子带正电荷,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B、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无法得出原子核的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BD;(3)若α粒子撞击到电子几乎不影响α粒子运动轨迹,原因是电子的质量远比α粒子小的多;(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卢瑟福用α粒子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这种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与氢原子相近,氢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质子就是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微粒,所以这种粒子的名称为质子;(5)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此选项说法正确;B、扫描隧道显微镜不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只能确定原子可再分,此选项说法错误;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此选项说法正确;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CD;(6)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原子的质量、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只是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失,不可能变为金。【变式11-1】(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图是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请结合现象分析:

(1)实验中,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2)如果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少数a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3)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如图中的。

(4)如图是几位代表性的科学家及他们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请根据所学确定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填序号)。

【答案】(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有(相对)很大的空间(2)不会原子核(3)C(4)③②①【详解】(1)大多数ɑ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较大空间;(2)如果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由于ɑ粒子也带正电荷,则大多数ɑ粒子会发生大角度散射,极少数ɑ粒子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则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3)由于大多数ɑ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较大空间,少数带正电荷ɑ粒子的方向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而极少数ɑ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中间有一个较小的、带正电荷且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故选C;(4)首先是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布丁模型,然后是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提出了核式模型,最后是波尔提出分层模型,故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变式11-2】(23-24八年级上·山东威海·期末)探秘原子结构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提出原子是可分的,并提出原子模型如图所示。(2)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粒子轰击金箔,预期这些粒子会毫不费力地击穿金原子,到达对面的探测板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①当粒子轰击金箔时,下图四条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填序号)。②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原子中心有一个结构(原子核),它具有如下特点。(3)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常用方法。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质子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是235,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质子数为56的钡原子,并用下图模型定义该变化。①原子中,中子数是。②上述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理由是。(4)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逐渐揭开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其规律。请用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术语填空。其中②、⑤、⑥、⑧为带电的粒子。①;②;③;④;⑤;⑥;⑦;⑧。(5)分析原子结构及原子的发现历程,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_。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B.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类借助模型构建,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C.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D.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发现并改正前人错误认识的过程【答案】(1)电子(2)C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3)143不是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4)元素离子原子分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5)ABCD【详解】(1)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是可分的;(2)①当a粒子轰击金箔时,右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C,因为原子核和α粒子都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可能出现偏向原子核方向的轨迹;②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3)①235U原子中,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35-92=143;②上述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而该变化中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4)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