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质检卷含解析鲁教版_第1页
山东省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质检卷含解析鲁教版_第2页
山东省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质检卷含解析鲁教版_第3页
山东省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质检卷含解析鲁教版_第4页
山东省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单元质检卷含解析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旁边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改变。据此完成1~2题。1.为优化城市中心旁边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2.乙地旁边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答案:1.A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旁边且地价较低,假如增建公园绿地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旁边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项正确。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肯定污染,不相宜建在市中心旁边;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旁边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旁边,会加剧交通拥堵。第2题,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图中乙地旁边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故D项正确。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旁边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下图为上海市某地区某一工作日(图1)与周末(图2)的手机定位统计数据。据此完成3~4题。3.本区域流淌人口的特点是()A.5时前后人口流淌量最小B.8时前后人口流淌量最大C.18时前后人口流淌持续削减D.人口流淌量周末大于工作日4.该地区主要是()A.工业区 B.居住区C.商务区 D.旅游区答案:3.A4.C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学问,可以得出该区域5时前后人口流淌量最小,17时前后人口流淌量最大,18时前后人口流淌以削减趋势为主,人口流淌量周末小于工作日,所以A项正确。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最可能是商务区,所以C项正确。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完成5~6题。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5.该城市()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相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6.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缘由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爱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答案:5.A6.D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Ⅰ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项正确、C项错误;Ⅱ区离市中心较近,不相宜建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Ⅳ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项错误。第6题,题干提示,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市的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项正确;其他均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明显增大,A、B、C三项错误。用手机大数据看城市空间结构:探讨者对工作日10时与23时的手机多日平均密度比值进行空间聚类分析(低值聚类为居住功能区,高值聚类为就业功能区)。下图为某城工作日10时与23时的手机多日平均密度比值空间聚类图。据此完成7~8题。7.该城规模不断向外扩展,主要缘由是()A.平原地形 B.文化传承C.城市职能 D.经济发展8.关于该城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居住区面积比就业功能区小②就业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西③中心的高值区最可能为商业区④河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外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答案:7.D8.C解析:第7题,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会供应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平原地形、文化传承、城市职能对城市规模扩展影响较小,选择D项。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低值聚类(为居住功能区)比高值聚类(为就业功能区)面积大;高值聚类(为就业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东;中心的高值区最可能为商业区;河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外。选择C项。我国东部某城市主动推动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限制城市扩散,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完成9~11题。类型甲乙丙形态人口密度75户/hm275户/hm275户/hm2容积率98%88%75%建筑密度5%30%38%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密度是指在肯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例。9.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A.甲类型 B.乙类型C.丙类型 D.以上都是10.紧凑型城市应当()A.不划分功能区 B.激励无人汽车C.增加立体绿化 D.杜绝城市扩张11.发展紧凑型城市会()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强钟摆式交通C.加剧大气污染 D.爱护农业用地答案:9.A10.C11.D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选择。第10题,紧凑型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当增加立体绿化,以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当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第11题,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爱护农业用地,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钟摆式交通加剧和大气污染加剧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必定会带来的结果。共享单车在所投放的城市中掀起了市民骑行热潮。下图反映了某品牌共享单车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用户运用量百分比。据此完成12~14题。12.图中说明三座城市()A.相同时段的单车运用量完全一样B.午夜12时共享单车运用率最低C.共享单车的运用时段具有规律性D.共享单车的投放区应随机选择13.最可能在甲时段发生的共享单车流淌方向是()①中心商务区→地铁站②地铁站→中心商务区③住宅区→地铁站④地铁站→住宅区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4.在大、中城市里普及共享单车的主动影响有()①增加出行成本②便利市民出行③削减环境污染④缓解交通拥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2.C13.A14.D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三座城市相同时段的单车运用量基本一样,A项错误;早晨5时左右共享单车运用率最低,B项错误;共享单车的运用时段具有规律性,C项正确;共享单车的投放区目前主要在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D项错误。第13题,读图可知,甲时间段为下班时间,共享单车流淌方向应当为上班地点到地铁站或地铁站到住宅区,①④正确。第14题,在大、中城市里普及共享单车可以削减出行成本,便利市民出行;共享单车的运用,削减了小汽车的运用,可减轻环境污染,缓解交通拥堵。二、综合题(共44分)15.(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哥本哈根为丹麦首都,位于丹麦东部的西兰岛上。现今的大哥本哈根拥有全国560万人中的180万人口,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该城市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该规划为哥本哈根后来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影响至今。哥本哈根城区以老城区(手掌)和向外延长的五个新城区(手指)构成。保留和建设“手指”间的楔形绿地是“手指规划”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手指规划”中的远期规划以150万人口作为规划的着眼点。中国当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越来越多。(1)指出确定哥本哈根新城区延长方向和长度的主导因素,并说出理由。(4分)(2)请简要说明保留和建设楔形绿地的作用。(8分)(3)你是否赞同在我国的大城市规划中推广哥本哈根的“手指规划”模式?请简述理由。(8分)答案:(1)主导因素:交通干线。理由:以放射状的交通干线为轴,将新城区(手指)与老城区(手指)连接起来。(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流通(净化空气),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阻隔城区之间的横向扩张,使城市在规划的区域内合理发展(有利于限制城市规模);为居民供应休闲与消遣空间,提高生活质量。(3)赞同。理由:避开城区“摊大饼”式向外扩散;依托交通干线,使郊区与中心市区的联系更加亲密,实现居住、工作和生产的合理分工;保留绿色空间,可美化与爱护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市内交通拥堵。反对。理由:“手指规划”模式把城市分割成放射状,不利于横向联系;缺少环形交通线路,易导致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楔形绿地占地面积过大,限制了廉价土地的供应量,导致城市用地惊慌;楔形绿地经济价值低,影响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解析:第(1)题,依据图文信息,可以看出哥本哈根新城区沿交通干线延长和布局。第(2)题,从城市规划、改善环境和居民生活等方面说明保留和建设楔形绿地的作用。第(3)题,既可赞同,又能反对,但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如赞同,需从“手指规划”模式的优点来说明理由;若反对,应从“手指规划”模式产生的不利影响来阐述理由。16.(2024河南洛阳五校联考)(24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24年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北京等城市相继变成了“水城”。由此在中国许久以来被忽视的城市“雨涝”问题,突然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简单积水(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运用所学学问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12分)(2)依据上图,推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凝土方砖地的多少倍?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缘由。(12分)答案:(1)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使城市成为“热岛”,空气对流运动增加,同时污染物的排放形成大量凝聚核,使降水增多。(2)7~8倍,城市建设使绿地面积削减,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聚集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水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刚好排涝,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雨涝形成。解析:第(1)题,依据城市热岛效应原理,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使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成为“热岛”。城市空气对流运动增加,空气上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