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学案四概括内容赏析艺术学案_第1页
浙江省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学案四概括内容赏析艺术学案_第2页
浙江省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学案四概括内容赏析艺术学案_第3页
浙江省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学案四概括内容赏析艺术学案_第4页
浙江省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学案四概括内容赏析艺术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学案四概括内容,赏析艺术题目怎么命——洞悉5大特点正误怎么判——“5角度”比对(1)概括内容与赏析艺术并重。(2)题干均为“负选”型(从四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3)四个选项几乎覆盖了整个文言文材料,且依次与文本的依次有着确定的一样性。(4)选项涉及对文意的概括分析及对文本的艺术赏析。前者的内容比例大。(5)设误点极细小。多设在文意的概括与分析上,很少放在艺术赏析上;即便放在艺术赏析上,很少放在艺术特点、技巧的判定上,多放在手法效果的分析上。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觉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样的地方,参照下面5个比对角度和10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角度一:比对人物误会形象张冠李戴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曲解文意归纳不全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无中生有以偏概全角度五:比对关系变更因果事务杂糅考点突破判定正误5角度角度一比对人物命题设误误会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有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张冠李戴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务结果说成是乙事务结果。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样。【依法小试】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选项]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答案从误会形象的角度设误。“刘敞犯颜直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也就是说,刘敞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参考译文】刘敞侍奉英宗担当讲读,常常依据经书谈论事情,借此来讽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说离间的话,进谏的人有揭发的却过于直率。刘敞在皇帝面前讲读《史记》,讲到尧把天下交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说:“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方法,只是舜有孝亲友爱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百姓罢了。”皇帝尊敬地站起身子表情肃穆起来,知道刘敞是用道理来讽喻。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也特别兴奋。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选项]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答案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比照原文可知,效法嵇康、阮籍的是青州牧,不是太初,太初对这种做法是“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参考译文】景祐初年,青州牧以荒废政务、逸乐过度、恣意放任为能事,(他)仰慕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各地的士大夫喜爱他不受礼教的束缚,一样效仿他,慢慢形成风气。太初厌恶他,认为他是使风俗大乱的根源,作了《东州逸党》诗来讽刺他。诗最终传到皇上那里,皇上马上追究青州牧的罪过。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命题设误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务时,命题者有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依次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务糅合起来表述,有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比对方法分析时要特殊留意选项中表述人物行为,事务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依法小试】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选项]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爱护。答案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选项“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爱护”错。原文中说“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由此可知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也被捉拿了。两个事务中隋炀帝被捉拿的时间在来护儿遇害之前,选项有意设置事务时间依次上的颠倒错乱。因此,本项表述错误。【参考译文】十二年,隋炀帝出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忧不合适。我希望陛下短暂停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是我衣锦还乡的地方,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着想。”隋炀帝听了,生气地变了脸色并站了起来,几天都没有让来护儿觐见。后来隋炀帝怒气缓解,来护儿才被引入觐见,隋炀帝对来护儿说:“你的心愿竟然如此,朕还有什么希望呢?”来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来护儿特别忌惮。那天早上来护儿将去上朝的时候,被叛贼捉拿。来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旁边的人说:“如今被拿下了。”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狠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了。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许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行,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选项]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严。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答案从空间错位的角度设误。选项中为“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原文中为“及至北境”,所以前去谈判的地点不是“代州”,而是契丹境内。且“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这一信息文中没有提到。【参考译文】契丹发兵二十万靠近代州,派遣使者索求代州的土地,每年派遣出访的使者不敢前往,就任命许将前往应对。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之职,朝廷的重要确定不容许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用来反对他们的话,就会损害国家大体。”于是吩咐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接待来宾,萧禧果真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要到贵国去划分边界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报告,神宗认为他做得很好。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命题设误曲解文意有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有意遗漏关于人物、事务、观点等方面的内容。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留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依法小试】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元兴元年,病卒……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严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选项]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能,仍旧忙得无法分身。答案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旋踵”在文中是“畏避退缩”的意思,而选项理解成了特别劳碌,无法分身。【参考译文】永元十五年,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担当洛阳令……元兴元年,王涣病逝……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特地选择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县令勃海人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都能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绝不畏避退缩。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选项]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答案从归纳不全的角度设误。原文是说“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并非只是“待门下学子”。【参考译文】(朱筠)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跟他们说话谈论就似乎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起先,语气神情恳切殷切,离开之后别人喜爱回想他说的话。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命题设误无中生有有意添加原文中未涉及的人物、事务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概括分析于文无据。以偏概全(扩大或缩小范围)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推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有意扩大或缩小推断对象的范围。比对方法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细致比对,检查是否有有意添加的而原文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状况。【依法小试】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选项]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愿随意改易,因而触怒很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答案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文中说权幸“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说明白造成傅珪离职的缘由,一是权幸的逼迫,二是皇上不答应言官的恳求,而非傅珪“坚持”。【参考译文】傅珪平居无事时类似质朴而不善辞令的人。到面对大事时,毅然坚决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他人不能变更,最终因为这触怒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臧贤恳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恳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挡没有做成。臧贤日夜在宦官面前肆意诽谤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极力奏陈当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正赶上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认为忤逆,权贵就假托帝王诏命让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恳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选项]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指责之意。答案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设误。“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表述不当。由原文“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可知,谢、柳治理郡县没有好的政绩,但龚、黄治理郡县有好的政绩。【参考译文】安康的缘由,在于兴利除弊,像改革茶法、变更税书等这类事。利益兴起了,所以政府有多余的财用;政务胜利了,所以平日就有空闲的时间。因此有余力抒发高雅的情怀,建成美丽的景象,三者相互为用,莫非是偶然吗?从前谢、柳治理郡县,以山水为乐,追求高雅情怀,却没有听到有好的政绩;龚、黄治理郡县,为黎民百姓担忧,有好的政绩,却没有看到美丽的景象。二者都具备的,也许就是我的挚友杨君了吧?角度五比对关系命题设误变更因果命题人将缘由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缘由,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变更成了其他关系。事务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微环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有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考生难以厘清头绪。比对方法辨析时厘清人物与事务的关系,事务产生的缘由、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细致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依法小试】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行从外治,军不行从中御;二心不行以事君,疑志不行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选项]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恳求君王赐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须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答案从变更因果的角度设误。原文中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恳求君王赐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临敌作战,用心一意。因此,智谋之士都情愿为他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情愿为他殊死战斗。原文是因果关系,而选项变成了并列关系。【参考译文】主将已经接受任命,参拜并向国君报告说:“我听说国事不行受外部的干预,军队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指挥;臣子有异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疑虑重重,意志不坚决就不能迎敌应战。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不敢活着回来,希望您也垂示一句赐予我行使权力的话。国君假如不答应我的要求,我不敢接受担当主将的任命。”国君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国君率军出征。从今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临敌作战,用心一意。这样,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快速如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10.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细致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行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选项]张祖为躲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确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答案从事务混乱的角度设误。选项中“张祖为躲避服役而断指出走”说法混乱。原文中的“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意思是“胆怯 服劳役的人邀张祖斩断右手大拇指来消退自己的徭役”,回家告知母亲后,张祖才躲避躲藏了起来,内容涉及多个事务,说法混乱。【参考译文】洪武帝元年,闽中一带的法令严厉,约束官吏的法令尤其严苛。胆怯 服劳役的人邀张祖斩断右手大拇指来消退自己的徭役。张祖对此感到怀疑,回家告知母亲。母亲说:“法令可以规避,手指断了不能再接,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于是躲避躲藏了起来。没过多久,斩指事务被发觉,朝廷下诏逮捕(这些人)戍守边疆。犯事者说张某刚起先时也和某人有此约定。追捕了许久没有抓获。恰逢天显异象,朝廷大赦天下,(张祖)才回到家中。家中空无一物,到了拴马拦牛,砸毁斗与木桶当柴烧的地步。考虑到若不用功学习就无以树立门户,于是下决心学习儒家经典。综合分析解题“2步骤”第一步,定比对区间综合分析题通常依据文本内容的先后依次设置四个选项。解答时,应依照选项内容,回来文本,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段,锁定比对区间。其次步,定比对角度将选项内容与锁定的比对区间的内容相比较,特殊是要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六个设误角度进行细致比对,找出似是而非之处,然后做出是否相符的精确推断。【典题试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头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珪进入仕途,参加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加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当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睬给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愿随意改易,因而触怒很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赞扬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技法演示]选项定区间定角度A“弘治中,授编修……纂修《孝宗实录》。”比对原文的人物、职位、时间、事务等,选项内容与原文均一样,且选项开头的概括恰当。故A项正确。B“正德六年头费宏为礼部尚书……田亦竟止。”比对原文“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珪佯不知”“诏勿问,田亦竟止”等关键信息,均与选项内容一样。且选项开头的概括恰当。故B项正确。C“及当大事,毅然……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比对原文“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这句话是说两京言官上奏章请留,但是皇上没有答应,这里不听的主语是皇上,不是傅珪。而C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的表述就与原文不符,属从人物角度设误。故C项错误。D“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谥文毅。”比对原文“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谥文毅”等内容,可知均与选项一样,且选项开头的概括恰当。故D项正确。解析“他仍坚持离职”错,文中说权幸“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说明造成傅珪离职的缘由,一是权幸的逼迫,二是皇上不接受言官的恳求,而非傅珪的“坚持离职”。答案C【参考译文】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中,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加编修《大明会典》完成,迁任左中允。武宗即位,因为东宫赏赐,升任左谕德,充当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要求削减参加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傅珪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头替费宏担当礼部尚书。礼部的事务与其他各部比较相对简洁,但从傅珪起先多次直言规劝,章奏就多了起来。皇帝喜好佛,自称大庆法王。西域僧人求百顷田地作法王下院,皇帝的亲笔吩咐下到部里,说大庆法王的吩咐与圣旨等同。傅珪假装不知道,执意上奏说:“谁是大庆法王,敢与皇帝并列,是对皇帝大不敬。”皇帝下诏不过问,求田之事也最终停止。傅珪闲居时类似木讷不会说话的人。到担当大事时,毅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他人不能变更,最终因为这忤逆权贵佞臣而离职。教坊司乐官臧贤恳求换牙牌,式样要做得像朝廷官员的一样,又恳求重新铸造他自己的方印,傅珪阻挡没有做成。臧贤常常在阉党面前指责傅珪,盼望着除去傅珪。御史张羽奏报云南灾情,傅珪趁此竭力陈说四方灾难可怕。正德八年五月,再次奏报四月灾情,傅珪于是进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难六十九次。现今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辰星坠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涝旱灾不断,灾难没有像这样严峻的。”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恰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吩咐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监官和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恳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赞扬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恳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依据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概括内容,赏析艺术(时间:45分钟分值:41分)题组一对点练(一)比对人物,看是否误会形象或张冠李戴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3分)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比对:答案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依据原文,针对契丹人的做法,官吏们怕生事,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派遣使者下达旨意,应当是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参考译文】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起先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英勇有计谋,能够胜任。”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疆祸害最终平静了。(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的错误。(6分)(1)原文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选项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特别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比对:答案从时序颠倒角度设误,“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殊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2)原文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选项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削减,他全力保卫,修建城市,复原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恳求让他留任。比对:答案从空间错位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为“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所以饱受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参考译文】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加骠骑军事,后(鲁芝)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人口不断削减,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卫,重新创建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的景象全都复原了。后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特别仰慕他的德行,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恳求留下鲁芝(接着任天水太守)。(三)比对关键词语,看有无曲解文意或归纳不全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曲解文意或归纳不全之处。(3分)原文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著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选项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更的弊病。比对:答案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原文“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指出了这是学者的弊病,与“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更”有出入。【参考译文】我从元和年以来,到了今日,我见到听到的名人才子的探讨,(涉及)典章刑罚制度,征战叛乱之事,考察他们当时的状况,用前古的事来验证,能够做到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索,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了。只是随即见到随即就遗忘了,随即听到随即就废弃了,有轻视眼见重视耳闻的过错,这也是读书人的一个弊病啊。像您是上天赐予天性,我与您相差实在很远。我自知自己愚钝,不能够苦心学习,假使能够学得一些,也不能够说出来并加以施行,我特别恳切真诚地想要成就您的美名。将来接受了您的训诲,(也只求)在做官与其他小事上没有过失罢了。自古以来没有不学习却能够名垂于后世的人,您可要努力啊。(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的错误。(6分)(1)原文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行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选项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指责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比对:答案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文中议及“嬴氏焚书史”,只是为了说明世间已无大量六国书籍,同洞山“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形成对比,强调洞山密室藏书之丰富,故选项中“旨在指责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属无中生有。【参考译文】当时秦始皇嬴政烧尽史书,咸阳城的大火正猛。但这个石洞中却有完整的史书,连一个字都没有少掉。向上追溯到有文字记载以前,连上古结绳记事都有记录。在繇前看伏羲,不过像他小时候。海外有很多国家,我们中原九州之地与之相比小得犹如一粒黑痣。我读了这么多史书,不过是千万分之一二。(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即使像石彭与凫毛这样的长寿者,其所见所闻也不过犹如儿童。我想再进去向老人请教,无奈迷失路途不能进入。回头看绝壁,只见荒蔓与薜荔缠绕。我好懊悔出了那扇门呀,如今只能可望而不行即。在这里等上十几年,或许这扇石门才会再次开启。(2)原文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行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行已也如是夫!”选项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只有他才真正相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比对:答案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设误。从原文“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可知,并不是只有王秬才真正相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当涂历任长官都相识到了,但没有实力修葺州学。选项却说成“只有他才真正相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明显以偏概全。【参考译文】有一位经过的客人感叹说:“贤明真的像这样没有止境啊!现在的当涂,还是过去的当涂,来担当太守的,哪一个不知道学校应当修葺,却唯独遗忘修葺,莫非是真的遗忘了吗?是力气达不到罢了!当时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斗争作为忧患。王侯解除百姓的担忧,把他们引入安乐的地方,用他的余力重新修葺这个学校,没有役使老百姓,用下巴示意一下就办成了。贤明真的像这样没有止境啊!”(五)比对关系,看是否变更因果或事务杂糅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强加因果或事务杂糅”的错误。(3分)原文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选项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探讨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比对:答案强加因果。“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特别兴奋。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参考译文】成遵是南阳穰县人。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探讨科举的人,成遵打算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特别兴奋。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题组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争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愿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许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来宾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推其文学 推:推崇。B.处穷达,临祸福 达:显达。C.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果:结果。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借给。解析果:实现,完成。答案C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务穷尽道理乃已 今君乃亡赵走燕B.其后诸将败于好水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其为兵制之说 慷慨得志之徒D.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解析A项,副词,才/副词,却,竟然;B项,介词,在;C项,结构助词,的;D项,连词,却。答案A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的士人相识和不相识的都叫他师鲁,也许是因为都看重师鲁的名声,都了解他的文学才能、才能和节操等。B.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虽然做官很多年,但是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经替范仲淹仗义执言,恳求一同贬官,结果被贬。C.师鲁曾经写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流行于世,叙述了进攻保卫胜利失败的要义等关于军事备战的主见。D.师鲁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