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1师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1师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1师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1师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分层作业11师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词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说明经书的著作B.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句中的停顿D.小学而大遗 小学:年纪小的人D[D项中“小学”意为“小的方面学习”。]2.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受”通“授”。]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师道也②吾从而师之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而耻学于师⑥不耻相师⑦孔子师郯子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A.①③④/②⑦/⑤⑥⑧⑨B.①③④/⑦⑧/②⑤⑥⑨C.③④/②⑤⑥/①⑦⑧⑨D.③④/②⑥⑦/①⑤⑧⑨A[①③④名词作动词;②⑦名词的意动用法;⑤⑥⑧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④圣人之所以为圣⑤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⑦吾从而师之⑧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⑨犹且从师而问焉A.②③⑤⑦⑧ B.①②⑤⑦⑧C.③⑤⑦⑧⑨ D.④⑤⑦⑧⑨B[①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肯定成就的人。②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家;很多人。⑤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化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化;指探讨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古时小学先教六书,所以有这个名称)。⑦古义:动词“从”和连词“而”;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⑧古义:不肯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须要。]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a\vs4\al\co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eq\b\lc\{(\a\vs4\al\co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eq\b\lc\{(\a\vs4\al\co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eq\b\lc\{(\a\vs4\al\co1(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D[A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记;其次个“之”,代词,代指学问和道理。B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其次个“其”,语气词。C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比”;其次个“乎”,语气助词,可译为“呢”。D项,连词,表顺承。]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B[B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提倡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见“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D.《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C[“传”是古代说明经书的著作。]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B.其次段从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择师教子与其身耻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个层面绽开对比论证。C.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从师学习,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与“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D.文章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起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的作用。D[D项,分析错误,最终一段没有“升华主旨”,这是一篇赠序性质的文章,只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起总结全文的作用。]9.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指责指责的一项是()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⑥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A.①③⑥ B.①④⑤C.②③④ D.②⑤⑥A[此题可用解除法,②是今人教化孩子的做法,作者没有指责指责的意味。⑤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做法,是作者赞同的做法。解除这两句即可。]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1.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题目。孔子:你们都毕业了,怎么又回来了?弟子:外面就业太难,我们回来读研。这幅漫画意在讽刺当今一种怎样的现实?请比较古代儒家教化与今日的教化,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显明,运用对比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解答的重点在于概括古今教化的不同,用简明的语言指出今日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只要能采纳对比的手法说出古今教化的不同点,并指出漫画讽刺的现象即可。[答案]儒家教化,以修身为核心,以治国平天下为目标,学习内容比较单纯。现在的教化功利性比较强,学习内容繁杂,读书人多以赚钱发财为目的。现在一些读书人适应社会的实力差,常实行躲避现实的做法。[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韩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嘉奖。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B.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C.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D.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C[依据“谏官”是官职名称,作主语,解除A、D两项,依据“愈”是指韩愈,作“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的主语,解除B项,故选C项。]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终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B.御史,自秦朝起先,御史特地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始终持续到清朝。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D.行军司马,官职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C[“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刻苦好学。他自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须要别人的嘉奖督促,他的文章在当时知名,后考中进士科。B.韩愈为官敢于直谏。他曾上几千言的奏章揭露宫市的弊端,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做县令,后来调任江陵府掾曹。C.宰相认为韩愈有修史才能,举荐他撰写《平淮西碑》,他感谢裴度举荐之恩,借机歌颂裴度,后李愬之妻进宫诉说碑文失实,碑文被磨掉。D.韩愈与别人交往,不因荣辱沉浮看法有别,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扬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资助内外亲戚及挚友的孤女多人。C[“宰相……举荐他撰写《平淮西碑》”有误,原文是“宰相看了《进学解》后怜悯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宪宗还下诏吩咐韩愈编写《平淮西碑》”。]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裴锷近日回家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2)李愬的妻子常常出入皇宫,趁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于是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须要别人嘉奖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时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来宾佐僚。韩愈说话真诚坦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争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疏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遇排挤贬黜,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怜悯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爱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凡粗鄙,裴锷近日回家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还亲切地称呼他的名字。这一争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州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吩咐韩愈编写《平淮西碑》,韩愈在碑文中较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