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训练(一)(解析版)_第1页
2022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训练(一)(解析版)_第2页
2022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训练(一)(解析版)_第3页
2022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训练(一)(解析版)_第4页
2022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训练(一)(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2届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训练(一)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老子认为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管子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苛政猛于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轻用民死”等信息可得出,诸子百家都认识到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爱惜民力,反映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B项正确;材料体现诸子百家的民本主张,而不是强调思想融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排除D项。故选B项。2.在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并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 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答案】B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监察和考核,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错误;在封建社会,贵族政治一直存在,故C与史实不符;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但并不能消除地方割据,故D项错误。故选B项。3.宋代,“每一交易,动辄即十万”,货币需求量大增。在对外贸易中,大量的铜币流向海外。“民苦转贸重,故设书纸代钱,以便市易”。材料说明了A.宋代传统的经济政策的改变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纸币出现C.金属货币已不适应经济发展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发展【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量增多,对货币需求量激增,为了方便交易,“故设书纸代钱”,B项正确;宋代并未改变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金属货币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金属货币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B项。4.曾小华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中写道: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监察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这说明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设置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体现了古代监察的重点是地方C.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皇权D.重视监察官员的综合素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监察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可知,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设置,通过加强对政府官员和地方官员的监督,以达到加强中央集权与皇权的目的,C项正确;监察机构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官员腐败、提高行政效率,但“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的说法过于绝对,A项排除;监察机构对中央与地方都进行监察,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重视监察官员的综合素质”这一特点,D项排除。故选C项。5.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这些史实能从侧面说明时间事件文献1759年乾隆皇帝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洪仁辉用中文向清政府申诉而被流放,其中文老师直接被处死。原因是外国人没有资格说中文,更没有权力向清政府申诉《旧中国杂记》1858年“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被判了死刑!《天津条约》第51条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B.西方国家实力不断增强C.中国华夷观念的改变D.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乾隆时期清政府不允许英国人说中文,近代以后不得提夷字,反映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下,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传统的华夷观念也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华夷观念的改变,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传统华夷观念的改变,与西方国家的实力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中央设立专管外交的总理衙门,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1947年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以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体现了两者A.都稳固了工农联盟 B.关注农民切身利益C.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D.旨在减轻封建性的剥削【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均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土地问题的关注,故B项正确;A项是《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作用,排除;C项是《天朝田亩制度》的作用,排除;《中国土地法大纲》旨在消除封建剥削,不是减轻,排除D项。故选B项。7.在日本进攻缅甸后,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起陆续开进缅甸。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这说明中国远征军人缅甸作战A.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要兵力B.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C.有力支援了盟军的对日作战D.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官兵的浴血奋战,不仅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并且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C正项确;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远征军作战赢得了国际赞誉,排除B项;D项夸大了远征军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8.截至2021年9月5日,近14亿人口的中国自武汉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到今天,共感染123181人,死亡5685人。3亿多人口的美国,共感染40761851人,死亡665463人,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美国不可复制中国抗疫奇迹。这一抗疫成效的不同主要是两国A.经济实力不同B.思想观念不同C.政权组织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广大人民有共同意识、公共意志,所以能尽国家、社会全力抗疫。资本主义国家以私有制为主体,不能形成共同意识、公共意志,因此政府不可能调动国家、社会全部资源抗疫。故D正确;ABC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9.《民法大全》规定,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但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这体现了罗马法.A.灵活理性原则B.追求至善至美境界C.注重司法程序D.实现了法律的公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但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可知,罗马法灵活、理性处理相关案件,A项正确;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体现不出来注重司法程序,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A项。10.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材料说明英国A.宪政体制弊端重重B.资产阶级在议会优势的丧失C.民主政治有待完善D.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保守色彩【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通过议会改革,英国的资产阶级虽取得了选举权,但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虽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但结果一无所获,这充分说明英国民主政治有待完善,C项正确;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英国为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该政体弊端重重,排除A项;B项与材料“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项。11.表格中的观点共同说明了巴黎公社革命观点一3月18日起义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一场无产阶级革命观点二“巴黎公社起义完全是由巴黎工人发动的”“公社是自发产生的,谁也没有有意识和有计划地去准备它”观点三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进公社诞生,但国际精神对巴黎的工人阶级是有影响的A.是多种因素引起的B.具有自发性的特点C.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D.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答案】B【解析】据材料“3月18日起义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公社是自发产生的”及“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进公社诞生”可知,巴黎公社具有自发性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针对巴黎公社具有自发性的特点,并非阐述原因,排除A项;从材料的特点无法得出政权性质问题,排除C项;据材料“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进公社诞生”可知,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所示,西欧经济升幅最大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欧共体经济政治实体的形成C.国家奉行干预经济的政策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刺激【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二战后西欧经济升幅最大时期是1952—197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西欧国家纷纷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促进了西欧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启动,到1951年宣告结束,排除A项;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排除B项;“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15世纪的英国,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疾病和瘟疫严重困扰着英国人口发展,致使英国人口呈长周期衰落。18世纪初,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为32%,1851~1855年平均每年仍达33.9%。与此同时,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下降十分明显。1749~1759年,英国出生在医院的新生儿的死亡率为1/15,1799~1800年下降到1/118。上述状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18世纪中期以前,东南部和伦敦因其自身自然经济条件优越而人口发展最快、密度对大、数量最多,18世纪中期以后,作为英国重要产业棉纺和煤炭钢铁工业迅速在英国西北崛起,人口的重心也随之由东南向西北转移。据统计,1696年,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包括地主、农场主、自耕农和雇工,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随着人口的集中,一大批大城市迅速崛起。——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材料二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在中国共设立商埠92处,在23个城市开辟了租界和租界地。通商口岸城市仅占城市总数的1.6%,而人口却占城市总人口的28%。外国学者曾估计说:“1853年,上海租界内住有中国人约500名,自1853~1854年间,因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发生战争,逃难移入租界的人数激增。紧接着太平军来攻,1860年租界人口一跃而达30万人。20世纪初,浙江农业歉收,“省城骤添数万人”。近代中国,农业过剩人口既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直接后果,也不可能被工业部门所吸收,这种矛盾发展的直接后果,非但不能解决农业相对过剩人口问题,反而使城市失业问题更加尖锐化。——摘编自行龙《人口因素与中国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答案】(1)特点:出生率高,死亡率相对较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区域分布发生剧变,人口流动频繁;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基本协调,相互促进。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泛的国内市场;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英国人口的区域转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区域分布。(2)特征:具有被迫性;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人口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未能同步前进。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乱和灾荒;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日趋衰败;近代中国工业的畸形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18世纪初,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为32%,1851~1855年平均每年仍达33.9%。与此同时,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下降十分明显。1749~1759年,英国出生在医院的新生儿的死亡率为1/15,1799~1800年下降到1/118”得出出生率高,死亡率相对较低,自然增长率高;根据“东南部和伦敦因其自身自然经济条件优越而人口发展最快、密度对大、数量最多,18世纪中期以后,作为英国重要产业棉纺和煤炭钢铁工业迅速在英国西北崛起,人口的重心也随之由东南向西北转移”得出人口区域分布发生剧变,人口流动频繁;根据“随着人口的集中,一大批大城市迅速崛起”得出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基本协调,相互促进。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泛的国内市场;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英国人口的区域转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区域分布。(2)特征根据“通商口岸城市仅占城市总数的1.6%,而人口却占城市总人口的28”得出具有被迫性;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根据“近代中国,农业过剩人口既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直接后果,也不可能被工业部门所吸收”得出人口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未能同步前进。原因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特征的成因主要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乱和灾荒、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日趋衰败以及近代中国工业的畸形发展等因素有关。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扶贫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扶贫政策的影响【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奖励扶贫有功人员;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2)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国家统治;彰显儒学的社会功能;为后世扶贫提供借鉴。【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可知政府主导;根据材料中“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可知,扶贫多元参与、方式多样;根据材料中“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可知,奖励扶贫有功人员;根据材料中“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可知,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2)影响:根据材料中“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可知,通过扶贫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国家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扶贫”政策体现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彰显了儒学的社会功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扶贫为后世扶贫提供借鉴。1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就开始积极探询苏联在出兵远东问题上的态度。在与日本军队的较量中,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1942年中途岛战役后,美国逐渐取得了对日作战的优势,然而面对负隅顽抗的日本军队,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行动仍是十分艰难的。1945年,在欧洲战场行将结束考虑苏联出兵远东这一问题时,美国国务院将重心放在战后阻止苏联势力扩张这样的目标上,而军方则仍然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在军事上打败日本。如果说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政府主要考虑的是促使苏联尽快参战的话,那么此时美国政府所考虑的,则主要是尽力限制苏联参战所带来的影响。——摘编自茹莹《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出兵远东态度的变化》(1)分析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苏联出兵远东态度变化的原因。(2)简析二战期间苏联出兵远东的影响。【答案】(1)原因:欧洲战场局势的变化;美国企图扩大其在远东的影响;远东地区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变化。(2)影响:配合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束进程;改变了远东的国际局势,为之后美苏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解析】(1)根据材料“1945年,在欧洲战场行将结束考虑苏联出兵远东这一问题时,美国国务院将重心放在战后阻止苏联势力扩张这样的目标上,而军方则仍然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在军事上打败日本”可归纳出欧洲战场局势的变化;根据“1942年中途岛战役后,美国逐渐取得了对日作战的优势,然而面对负隅顽抗的日本军队,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行动仍是十分艰难的”可归纳出远东地区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美国阻止苏联出兵远东主要是美国希望扩大其在远东的影响。(2)关于苏联出兵远东的影响,学生可从对二战、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如:配合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结束进程;改变了远东的国际局势,为之后美苏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职务。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后,陈独秀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使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损失。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出狱。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摘编自朱文华《陈独秀传》(1)根据材料,简述陈独秀主要的革命活动情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陈独秀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答案】(1)活动:创立《新青年》杂志,宣传民主科学;领导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工作。(2)贡献:宣传了民主、科学,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内思想解放;作为五四运动的指导者和总司令,为爱国救亡和反帝反封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人,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解析】(1)活动:由材料“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得出,陈独秀主要的革命活动有创立《新青年》杂志,宣传民主科学;由材料“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得出,领导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由材料“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职务”得出,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工作。(2)贡献:由材料“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得出,宣传了民主、科学,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内思想解放,作为五四运动的指导者和总司令,为爱国救亡和反帝反封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由材料“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职务”得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人,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三、论述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代学者对国家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与论述(部分)作者信息研究成果中国·李倩《18世纪下半期英国模式在法国的困境》美国·亨廷顿《美国模式对于传统秩序现代化的社会没有意义》美国·多丽丝·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中国模式将改变世界”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