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豪放词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宋】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鸣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留耿耿【1】:云山摘[2]锦,朝露

溥溥【3】o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芸,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4】,似二陆【5】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

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1]耿耿:明亮。【2】摘(chi):舒展,铺陈。【3】溥溥(tuan):形容露水多。

【4】长安:代指宋都汴京。【5】二陆:指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二人在年青时入洛阳,

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小止确的一项是()

A.开篇“孤”“青X野”,,残,,四字,渲染了旅途中凄清孤寂的环境和心境。

B.“渐”字领起的十六字形成对仗,描写的早行景象宛然在目,极具画面感。

C.诗人“凭征鞍无语“,“无语”表达出无缘与二陆“共客长安”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情感起伏跌宕,层次井然,文思连贯。

2.这首词多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对相关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君尧舜”化用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表达出苏轼兄弟的政治追求。

B.“用舍”两句化用《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C.“但优游卒岁”化用《左传》中的“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表情达意更为简洁。

D.“且斗尊前”化用牛僧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传递的情感相似。

3.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并非苏轼,但多数研究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请结

合具体词句简要阐述理由,反驳元好问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北宋]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宸霜耿耿;云山插锦,朝露溥潜。世路

第1页共34页

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更

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①耿耿:明亮貌;溥溥:露多貌。②“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本自《论语・迷而》“子谓

赖渊曰:‘用之则行,曾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4.根据本词格式,可以推测其词牌是()。

A.永遇乐B.沁园春C.江城子D.念奴娇

5.下列对本词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孤馆”“鸡号”“旅枕”等语铺陈“早行”之“早”,意境哀伤。

B.“渐月华”句写景状物,调动视听感官由高到低描摹周遭环境。

C.“世路”“劳生”句建构对照,全句意在突出人生快意少无奈多。

D.“往本千端''以借代手法引起下文,回忆兄弟二人京城相伴为官“

6.结合全词,赏析画线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凤如柳斜斜3试上也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3掴雨暗千家.

寨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柳枝随风轻拂、

婀娜动人的姿态。

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

色彩对L匕,明暗相衬。

C.“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哲得清闲的愉

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

D.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

华,但见其婉约之风。

8.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第2页共34页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清)张惠言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痴来①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

径,千里转平芜?寂笑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返。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

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注:①蝎来:去来。

9.本作品的词牌名是()。

A.《八声甘州》B.《水调歌头》C.《江城子》D.《水龙吟》

10.对于上阕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非''与"豆",表现出时光流逝中牛命状态变化无常.

B.第二、三句作者采用设问,发现生命中最值得做的事就是读书。

C.第四句作者向东风发问,以自然荣枯象征生命无法避免的荣枯。

D.最后一句“渺渺”,将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突出个人生命的渺小。

H.结合下阕内容,赏析画线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卜.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然.)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淡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醉江月。

12.下列对这首诃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

上阕、下阕。

B.“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C.“羽扇F仑巾嘟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D.“卷起千堆雪”和“榴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

1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打发情感的?打发了怎样的感情?

第3页共34页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淡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4.从字数上看,本词属于o

15.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风格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气象磅礴B.格调雄浑C.境界宏大D.清新自然

16.全词是怎样表现作若愁情的?造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毛泽东

西风烈,太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防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手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4,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7.下列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

霜的清晨。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

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泥”。

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耍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

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意是革命遭受

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重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E.“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以景结情,连绵起伏的山脉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

夕阳,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境界苍凉沉雄,又包含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18.请赞析、、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的表达效果。

第4页共34页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3

英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法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昉。

19.“定风波”是这篇作品的。

20.下列对词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混狈,余独不觉。”意思是三月七日

那天,在沙湖道上赶上了卜.雨,同行的人由于没有带伞被雨水打湿,都觉得很狼狈。只

有诗人带了伞,因此没有i文样的同感。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意即风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

入耳,然而诗人却且吟且啸徐步向前。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思即骤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

峭,略带寒意,前路山头,夕阳斜照,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了。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讲诗人沐浴着雨后的凉爽,回望刚刚

过去的风雨萧瑟之处,则已是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21.“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包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意蕴,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寺泥,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鹏鹄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2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连用三个动诃“压”“贴”“飞”,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B.次句将时空交互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晴,地点是池馆内外。

C.第二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命。

第5页共34页

D.“沙上,,二句,“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鹏鹃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

之景。

23.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耐人寻啖,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几层意思?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若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

①,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英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

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久

[注]①汉乐府《陌上桑》日:“日出东南隅.照我泰氏楼,”此处以秦楼人指代妻室。②东汉

末年,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

2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两句起笔突兀,开宗明义,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

通过“落日”“酒”等意象表现了“离愁”。

B.”和月载离愁”一句不仅通过“月”这一意象烘托“离愁”,还化虚为实,使抽象的“离愁”

成为可"载''的;R体形象“这与李清照《武陵春》中“我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两句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学,希望友人此行能有远大

的目标,像伊尹和周公一样成为国之栋梁。

D.本词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上片以写景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全词情

由景生,作者因情明志,充满了一种悲慨之情。

25.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两句的用典手法。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令•伊吕①两衰翁

王安石②

伊吕两衰翁,历通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I注」①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学,商的开国功臣。他是伊水旁的弁婴,后居莘农耕。

第6页共34页

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

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快于齐。②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神宗时力推变法,本

词作于词人任宰相之时。

26.下列对这首词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借伊尹和口尚,旨在说明英雄不怕出身微贱,只要身逢明主,便会有用武

之地。

B.《易经》有言“云从龙,风从虎”,词中借此句,将风云喻贤臣,云龙喻明君,意为

明君贤臣携手共进,必能建国兴邦。

C.”汤武偶相逢”一句点出,“君臣遇合”是件极其难得偶然的事情,如若君臣不能相遇,

那“兴王”之事只能空谈说笑,不禁喟叹。

D.本词是一首咏史词,全词叙史论史,以史托今,大开大阖,布局精巧,情感真切,

令人回味无穷。

27.本词不同于一般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角度鉴古论今,请结合全词

的内容,简要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①

苏弑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②春雨足,乌鹊

喜,报新晴。

雪堂③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④。都是斜川⑤当日境,吾

老矣,寄余龄。

【注】①本词作于苏东坡贬谪黄州时期。②东坡:苏轼在黄州时开辟的耕地。③雪堂:苏轼

所筑居所。④曾城:山名。⑤斜川:陶渊明曾游丁斜川,并有《游斜川诗》o

2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近现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词人以渊明为“前生”,是说两人有柞似的人生境遇。

B.“依旧却躬耕”与“躬亲抚养”中的“躬”都是“亲自”的意思o

C.“雪堂”几句描写了雪堂周围的景致,表现出一种田园生活气息。

D.结尾三句,词人因置身陶渊明所游之斜川,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

29.本词中、、乌鹊喜,报新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乌鹊”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下列词

第7页共34页

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占》)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

D.舞榭歌台,风流息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30.下面的《如梦令》也写到了“东坡”这一地点。请结合相关词句,分析《如梦令》与《江

城子》两首词的表现手法和所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

犁春雨。

【注】玉堂:宋代翰林学士的官署,苏轼作此词时,仟职其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千年调①

辛弃疾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闾阖③。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久览

玄画⑤,万斛泉,千丈石3

钧天广乐,燕⑥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

仆夫悲,下恍惚。

【注】①千年调:词牌名。词前有序日: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日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

赐邪,喜而赋。②丰隆:雷神。③闾阖:天门。④寥天一:天界。⑤玄圃:传说神仙居住的

山。⑥燕:通"宴

3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起始两句很有气势,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了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神奇壮丽景

象中。

B.上阕主要写神游天界,层次很分明:先叫开天门,上下游览一番,最后游赏了神境

仙界。

C.下阕最后三个短句借马和仆人因思念家乡而悲伤,反衬出辛弃疾对天界美好生活的

留恋。

第8页共34页

D.序中交代开山路时得到一块石壁和词中描述石壁为天帝所赐并不矛盾,特殊写法使

然。

32.这首词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请结合全词进厅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夺

苏轼

东武①城南,新提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

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②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

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注】①东武:此处指密州治所诸城。②相将:相随、相伴。

3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事砸的两项是()

A.开头三句从城南引水入城工程写起:东武城南筑就新堤,河水开始充盈。其所以由

此落笔,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曲水”的水源,对下片来说,真可谓伏脉千里。

B.词的上片写微雨蒙蒙、树林山岗上花叶狼艳的暮春景象,以“卧"、"堆''形容花叶遍

地狼藉的状态,以“红”“碧”代指花、叶,十分形象和精炼。

C.词人眼见“枝上残花吹尽也”而与友人试着向江边寻春而不得,体现出被贬密州之后

内心的极端痛苦之情<

D.“官里事”四句,写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乂多风雨,轻闲而明丽的日子竟

没有多少,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的。

E.下片的“兰亭修禊事”,使用了晋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典故,借以反衬自己与友人相约

聚于流杯亭曲水流觞为流风余韵。

34.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暑风凉月

辛弃疾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笑蒙花发。步衬潘娘堪

恨,猊比六郎谁洁?添白鸳,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第9页共34页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①,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

禹熙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闻,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注】①灵均:屈原的字。

3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上片首句点明时令,“爱”字引出下面对芙蓉的描写,又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B.“掩冉如羞”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芙蓉花绽放的图景。

C.“添白鹭”三句,写傍晚雨晴,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伴,还有公子佳人并肩赏花。

D.结尾句唯求对花痛饮,一醉忘忧,紧扣咏荷题E,又含蓄地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36.词的上片吟咏芙蓉,下片为什么写到“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

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是云留。何人为写②悲壮,吹角古城楼?潮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

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

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精普中流。

注:①1161年冬虞允文督健康诸君“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写,

同“泻工③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

3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在开篇就用“雪洗虏尘静”一句点明了“采石找胜”的题面。

B.“剪烛看吴钩”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

C.卜片开头由回忆两位英雄写起,词人借以赞美虞允文的抗敌功绩。

D.整首词紧扣“喜”,极力表现词人听闻采石战胜后的欢欣喜悦之情。

38.整体来看,这首词属于哪种艺术风格?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南宋]陈亮

第10页共34页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缙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现雪。亏杀①

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②成倒转,问者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比别。把当时、一椿大义③,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

这话霸、又成痴绝④。天地洪炉谁扇精,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沈水破,关东裂。

【注】①亏杀:辜负。②涕出女吴:春秋时,齐本大国,因齐君畏惧吴国流着泪把女儿嫁到

吴国。③一椿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④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

3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讽刺了南宋统治者把纳币输绢的屈辱说成是爱民不

爱金缗的行径。

B.“冠盖阴山观雪”一句批判了南方豪门士族偏安一隅偷生享乐粉饰太平。

C.“丘也幸,由之瑟”为过片,既以振作之态收束上片,又引出了下文设想中的救国行

动的描述。

D.本词词风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风相似,豪放苍凉沉郁。

40.夏承森先生认为陈亮和辛弃疾酬唱的几首《贺新郎》“最能见出他热烈激越的感情”,诗

人在词中如何表达感情的,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千秋岁・水边沙外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

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鸩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

点愁如海。

阡秋岁•次韵少游

苏轼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

安对。

道远流云会,罪大大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样且恁

浮于海。

[注」①绍至元年(IU94),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大批“旧党纷

第11页共34页

纷被贬,这两首词分别作于苏轼被贬琼州,秦观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所写。②西池:

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鸿yu如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41.苏轼的词属于之作,次韵的意思是。

42.从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4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是词牌,与咏“梅花”的主要内容无直接关联:"和''表明这是一首唱和之作。

B.“踏散芳英落酒卮”,写梅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饶有情趣。

C.“离离”写众人欢聚之后,不得不面临别离,人的心理骤然产生由喜转悲的变化。

D.“一点微酸”写梅子,“微酸”二字以青梅的味道代指实物,诉之味觉,新颖、形象。

44.这首词全篇不见一个“悔”字,却句句紧扣词题,词人分别从哪些方面突出了“梅''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

玉斧修⑶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汕起,清歌咽。叹卜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

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玉斧修:这里指“玉斧修月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摸而眠者。其人告诉他

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4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就中秋月来写,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

酣畅兴致。而••、、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

第12页共34页

B.“问嫦娥”句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其

实词人问讯嫦娥的FI的,并不止于发一发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

C.下阕,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

主地发出了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

D.“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

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

46.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司?

第13页共34页

参考答案:

1.C2.B3.上阕“月华”四句描写的自然景物明朗开阔,其阔大的境界与苏轼豪放

词的风格一致。下阕“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表现出作者自我宽

慰、优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C."表达出……的怅惘之情''错误。”凭征鞍无语''意思是"征鞍上,悄无声上阕一开篇,作

者便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摘朝露溥溥”数句,

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

但行人为了早日与弟弟联宋夜话,畅叙别情,他对于眼前一切,已无心观赏。此时,作者“凭

征鞍无语“,进入沉思,感叹“世路无穷,劳生有限”这是过渡句。为此,便引出了下阕一大

通议论来,作者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这是下一段的内

容。选项过度解读,杂糅了信息,无中生有。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句思想情感的能力。

B"表现出枳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错误。“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意思是"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

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抚今追昔,作者深感他们兄弟俩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

相互宽慰,作者将《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中的诗句,化入词中,

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用舍由时,行藏我“,由往事回到现实,表明作者已从壮志

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慰安。在议论中发表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态

度,抒写了沉郁惆怅的心境。可见“积极进取”曲解文意。

故选B。

3.本题考查探究思考创新性解读、个性化理解的能力。

上阕“月华”四句意思是“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

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似这

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描写的自然景物明朗开阔,其阔大的境界与苏轼

豪放词的风格一致。下阕“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意思是“幸有妙

笔在手文思敏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

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

淡定。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表现出作者自我宽

第14页共34页

慰、优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4.B5.C6.答案示例:画线句化用(用典)《论语》。表达了苏轼希望苏辙当行

则行、当藏则藏、随遇而安。这既是对苏辙的勉励(劝诫),也是自勉。呼应上阕对入生的

感慨,承接前文“致君尧舜”的宏大志向,引起之后“优游卒岁”生活的想象。画线句写出苏轼

面对外部世界努力保持泰然、从容的心境。

【解析】4.本题考查识记理解诗词常识的能力。

‘‘沁园春''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

段十二句五平韵。“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摘锦,

朝露溥溥''符合沁园春格律“中中平平,中中中中,中中中平。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

中仄,中仄平平。”据此可以推测词牌名是“沁园春

故选B。

5.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

C项,”全句意在突出人生快意少无奈多”错误,诗人说世路无穷无尽,但是劳累的人生有限,

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庙,难得有欢愉的心境。因此,诗人感叹的是平庸的是人生难有欢娱。

故选C。

6.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赏析诗句需要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情感。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意思是: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

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当年,他们兄弟俩俱有远大抱负,

决心象伊尹那样,”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孟子》中语);像杜甫那样,“致君尧舜上,再

使风俗淳“,以实现其“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上神宗皇帝书》)的政治理想。而且,

他们兄弟俩“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对于“致君尧舜''这一伟大功业,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抚

今追昔,作者深感他们兄弟俩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相互宽慰,作者将《论语》“用之

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家语》“优哉游哉,可以卒岁”,以及牛僧孺“休

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作者表

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况下,要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姑且保全身体,饮

泗作乐,悠闲度日。结构上,呼应上阕对入生的感慨,承接前文“致君尧舜”的宏大志向,引

起之后“优游卒罗’生活的想象。

7.C8.①因为寒食后,马上就是消明节,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远在密州,

第15页共34页

无法回乡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

②感情:思乡之情和超然达观之情,诗人思归不得,姑且试煎新采的春茶,趁着人还未老,

开怀畅饮,尽情吟诗。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错误。结合下阕“休对故人思故国”可

看出,该句含蓄地透露出作者“思归而不得的忧愁之情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明确题目问题设置。该题目有两个问题,因此需要一•作答。

第一个问题:“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由词中“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可得出,因为寒食后,

马上就是清明节,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沅在密州,无法回乡祭祖,干是借酒消

愁,酒醒后只得咨嗟。

第二个问题:”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鉴赏整首词的情感,可以把词分为上展和下

阕来分析。上阕表达了词人虽然思念家乡,却思归不得之情,从“试上超然台上看''可以看出,

作者登高望远,但欲归不得,因此只能在酒醒后“咨嗟”;下阕表达了超然达观之情,”且将

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自我排遣,趁着年华未老来抓

紧时机以诗洒自娱,超然物外,忘却世间的一切。

9.B10.D11.“一夜庭前绿遍''运用夸张修辞,描写一夜之间芳草遍地的景色;“三

月雨中红透''描写春雨之中春花烂漫之景。借景抒情,“绿遍”写芳草遍地之美,“红透”写春

花带雨之艳。作者要把这春日的天地纳入其庐舍中,为他所享受,襟抱似乎十分豪放,实际

是欲借明丽的春色慰藉自己的心灵。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水调歌头”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以毛滂《元会曲•九

金增宋重》为代表。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押韵和字数可以推测出答案。

故选Bo

第16页共34页

1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突出个人生命的渺小”错误,诗人看到东风吹拂,春天逝去,斜阳寂寞,一天时光又将逝

去,自己碌碌无为,内心生愁,并非“突出个人生命的渺小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眼前是一派大好春光:“绿遍”写芳草遍地之

美,“红透”写春花带雨之艳。作者要把这春日的天地纳入其庐舍中,为他所享受,襟抱似乎

十分豪放,实际是欲借明丽的春色慰藉自己的心灵。他深知春光易老,不会长驻,正如他在

同题另两首词中所说:“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堂堂岁月,

・掷去如梭。”既然春光无法留住,那么只好无可奈何地说:“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因为子规(杜鹃)“常以立夏鸣,鸣则众芳皆歇”,因此"子规呼'’意谓着春天消逝而百花凋零,

夏季已至。鉴干此,作者张调,还是趁“子规呼前即“众芳歇”夕前,及时欣赏这“绿遍”“红

透”的大好春光吧!

12.C13.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一事无成,

创造出一种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借古抒怀,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

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解析】12.本题考杳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项,“羽扇”“纶巾”不是古代武将的装束,是古代文臣的装束。“羽扇”羽毛扇子;“纶巾”古

代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故选C。

1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上片侧重怀古写景,下片侧重借古抒情。上片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

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

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

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

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说是“三国周郎赤壁下片借古战场上的

英雄人物来抒情,由“遥想”起句,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

形象。当时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词人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

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便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二区那样

第17页共34页

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

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触,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

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

了,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

高唱入云,境界宏大。

14.长调15.D16.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

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

忧愤心情。通过描写周瑜的战功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词人

由历史回到现实,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自身。这里词人/但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而且也

发出了自己虚掷年华的无限悲叹。

【解析】14.本题考杳把樨词的基础知识的能力。

词的基础知识包括这样几个内容:一、词的起源:源于隋朝“燕乐”,成于唐代,而兴于宋。

最早的词大都合乐歌唱。二、词的别称:曲、曲子词、乐章、乐府、诗余、长短句。三、词

的体式:按字数分三类: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四、词牌:指

填词时所用的曲调名。每个词牌均应遵“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规则。《念奴娇•赤

壁怀古》一共100字,因此属于长调。

15.本题考查把握词的风格的能力。

D项,“清新自然”不属于比词的风格,宋词按风格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和豪放派两大

类。木词属豪放词,分析内容可知,词人借滚滚滔滔的长江之水的永恒,引出“千古风流人

物''来,并用“浪淘尽”来描写“千古风流人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而消逝。词人由眼前滚滚

江水想到过去的英雄人物,这样,不但将读者带回历史长河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思索,而

且表现出宏伟的气魄,激越的感情,并为全词奠定了昂功的基调。“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卷起T堆雪。‘洞人抓住了富有动感的“崩”、“裂”、“卷”几个动词,并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

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象。这样,不但为描写英雄人物营造了气势磅礴的环境,而且提

高词的审美境界,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词的气势之美。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

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故选D。

16.本题考查对诗词情感手法的能力。

本词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下宽中,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下阕着重

第18页共34页

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

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

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

雄豪迈本色。再细读本国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

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苏轼从

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词

人由历史I可到现实,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自身。“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语句上说,是一

句倒装句,它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华发”即花发,花白的头发,喻指年龄大了。

意思是说,周瑜那么年轻就完成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而我虽有抱负和才能,却未能施展,

岁月蹉屁,花发早生。这里词人不但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而且也发出了自己虚掷年华的

无限悲叹。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基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

以他在察觉到白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白伤心志,而是杷周瑜和自

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

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

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

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

梦,i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17.CE18.“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

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

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瞭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

过程,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

【解析】1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C项,,“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解释错误,“漫道”,即别说,含有说也是枉然的

意思。

E项,“又包含作者对未来的担忧”说法错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前一句写山。“苍山”

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

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后一句写夕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

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壮丽的图纸联想到红军义无

第19页共34页

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没有对未来的担忧的意思。

故选CEo

1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表达效果的鉴货能力。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一句,“碎”形容马蹄声的细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形容味叭声

的低沉,好像哽咽的喉咙发出很低沉的声音,而这样做是为了不让敌人知道红军的行动。作

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和“咽”

两个字,以声衬静,巧妙地点出了红军行军之势,把红军行进时纪律的严明,动作的迅速烘

托了出来,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事实上,

红军就是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拿下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的。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

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

19.词牌名20.A21.本句之意是作者披着蓑衣在雨中漫步,任其自然。该句不仅

写出了词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更体现了词人面对二然和人牛风雨时从容、镇定、乐观,、

旷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19.本题考查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定风波”属于这首词的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

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

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20.本题考查理解词的内容、意象意境和形象的能力。

A项,“只有诗人带了伞,因此没有这样的同感''错误,由"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

觉”可知,诗人也没有带伞,只是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生风雨意境能够泰然处之,因此可以缓

步而行。

故选Ao

2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含义和诗歌主旨的能力。理解,寺句含义需要结合具体上卜文港境、

诗人生平、诗歌意象以及诗歌关键词进行分析。

“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是: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首句“莫听穿林打叶

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乂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

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

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

战色彩。“竹杖芒鞋轻胜巧”,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

第20页共34页

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

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

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22.C23.该句主要包括以下三层意思:一是无人理解作者的心情,惟有落花理解,足

见作者心情之孤独;二是落花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因为作者的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