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整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责任担当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整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责任担当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整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责任担当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整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责任担当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整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责任担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整合复习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责任担当

羹饭一时熟舂谷持作饭井上生旅葵经典诗文默写雉从梁上飞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1)

,胡天八月即飞雪。

(2)

,千树万树梨花开。

(3)

,愁云惨淡万里凝。

(4)纷纷暮雪下辕门,

北风卷地白草折忽如一夜春风来瀚海阑干百丈冰风掣红旗冻不翻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

?悠悠。

(2)

,坐断东南战未休。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4.过零丁洋

文天祥(1)

,干戈寥落四周星。

(2)山河破碎风飘絮,

(3)

,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头说惶恐身世浮沉雨打萍辛苦遭逢起一经生子当如孙仲谋年少万兜鍪千古兴亡多少事

伤心秦汉经行处波涛如怒峰峦如聚【编者按】《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不属于该单元主题,为方便复习,移至此处。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1)

,月如钩。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言独上西楼

吾视其辙乱三而竭再而衰小大之狱小信未孚弗敢加也民弗从也

能谤讥于市朝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欲有求于我也徐公何能及君也而形貌昳丽

以咨诹善道兴复汉室苟全性命于乱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陟罚臧否以塞忠谏之路也【编者按】《伯牙鼓琴》不属于该单元主题,为方便复习,移至此处。10.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曹刿因“(1)

”(《曹刿论战》)

而主动“请见”,献计献言。看到国君被蒙蔽,邹忌入朝进谏,设喻说理,得出“(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论。蜀国形势危急,诸葛亮在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了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3)

”(《出师表》)。边塞生活苦寒,将军、都护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难以穿戴,“(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但他们仍然在坚守着自己的职责。都护铁衣冷难着将军角弓不得控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王之蔽甚矣由此观之未能远谋本单元主题默写肉食者鄙

亡,百姓苦

兴,百姓苦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意象语句人物形象泪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①_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春望》)感时伤世的诗人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②

的将士

思乡忧国悲伤痛苦的老兵

古诗歌鉴赏1.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1)【对比练习】

“泪”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捕捉这个意象,有助于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对下面作品的理解,完成表格。(2)【炼字】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丰富内涵。突出老兵从军时间之长;表现出老兵渴望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3)【诗句赏析】简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的表达效果。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兔”“雉”窜飞、“旅谷”“旅葵”乱长的情景,描绘出家中空无一人、荒凉破败的景象,侧面表现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烘托出老兵心中的悲哀苍凉。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1)(2024高新某中月考)(情境化)假如岑参可以上网,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杜甫点赞并留言:“岑兄此诗奇峭飒爽,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请你说说诗歌中的“奇”。(至少两点)①“奇”在比喻新奇贴切,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表达了诗人的惊奇欣喜之情;②“奇”在“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变化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传达出诗人的惊异、好奇之情;③“奇”在描绘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绮丽意境,颇具浪漫色彩,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2)【画面描述】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示例: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3)【炼字】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的妙处。“掣”字有“拉,扯”之意,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被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突出天气的寒冷。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情境化)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的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意思是在豪放大气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假如辛弃疾用本词发了一条朋友圈,并在文字的最后配了一个表情,他会选择以下哪种表情?请简述理由。

示例一:忧伤。词人登北固楼遥望故国,看到奔流不息的江水,感叹历史兴亡、物是人非。示例二:敬佩。“生子当如孙仲谋”“坐断东南”,词人热情赞扬孙权的年少有为、雄才大略、不畏强敌。示例三:生气。本词表达了词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的讽刺与愤慨。(2)【对比练习】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江城子·密州出猎》都写到了孙权,请分析两位词人借这位历史人物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反衬南宋朝廷的庸碌无为,怯懦苟安。《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以孙权自喻,表示自己勇武可用,表现词人的少年豪气。(3)【炼字】上片的“悠悠”意蕴无穷,请简要分析。韵律上,“悠悠”一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与下文中的“滚滚”相和;内容上,表现出时间漫长久远,词人思绪无穷。4.过零丁洋

文天祥(1)【句子赏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两句连用,暗含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意思。(2)(情境化)小晨同学拍摄了一张横跨“零丁洋”(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夜景图,并配文“‘零丁洋里叹零丁’,唯有吟诗才能表达我对国之重器的赞美之情”,发到朋友圈。但语文老师评论说:“小晨同学,图片很美,但配文闹了笑话。”请你说说配文闹了什么笑话。“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用在这里赞叹港珠澳大桥的壮观不合适。(3)【对比练习】

《过零丁洋》和《己亥杂诗》(其五)的尾句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有何不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忠心为国的崇高气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借物抒情(间接抒情),诗人抒发了想要继续为国家效力(或:对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5.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1)【句子赏析】

(2024西安长安区九年级模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独具特色,请谈谈你的理解。示例一:“聚”字写出群山攒立之状,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示例二: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先从视觉角度,写重重山峦包围着华山,突出地势之险;又从听觉角度,写黄河怒涛汹涌。(2)【主旨情感】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因关中发生旱灾,他应召前往关中赈灾,途经潼关时写下此曲。此曲体现了其超越时代的认知。请从本曲的主旨句入手,加以分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篇目《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视角①

_从王朝统治者的视角内容王朝的更换,无论兴亡,带给百姓的都只有苦难②

_

_情感③

_

_

_批判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无度,讽刺后人遗忘了前人败亡的教训,表现了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同情

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对普通百姓的疾苦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从百姓的视角(3)【对比练习】

《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同为怀古之作,下面是小慧同学制作的“怀古诗歌”学习报告单,请你帮其进行补充。“怀古诗歌”学习报告单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画面描述】

请描绘“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画面。仰视天空,残月如玉钩,静静地挂在天际。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

《左传》一、重点实词1.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①神弗福也福:②公将鼓之

鼓:赐福,保佑击鼓进军2.其他重点课下注释(1)齐师伐我

师:(2)又何间焉

间:(3)肉食者鄙

肉食者:

鄙:(4)衣食所安

安:(5)弗敢专也

专:(6)对曰

对:(7)小惠未遍

遍:参与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安身独自享有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遍及,普遍军队(8)牺牲玉帛

牺牲:

玉帛:(9)小信未孚

孚:(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察:

情:(11)忠之属也

属:(12)战则请从

从:(13)齐师败绩

败绩: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使信服诉讼事件明察诚,诚实。这里指诚心类跟随大败(14)公将驰之

驰:(15)既克

既:(16)再而衰,三而竭

再:

竭:(17)彼竭我盈

盈:(18)难测也

测:(19)惧有伏焉

伏:(20)望其旗靡

靡:驱车追赶已经第二次穷尽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推测,估计埋伏倒下3.全国中考常考实词(1)齐师伐我

伐:(2)肉食者谋之

谋:(3)未能远谋

远:(4)战则请从

请:(5)公将鼓之

将:(6)遂逐齐师

逐:(7)公问其故

故:(8)彼竭我盈

彼:(9)惧有伏焉

惧:讨伐,攻打谋划深远请求将要,就要追赶,追逐原因对方担心4.一词多义(1)加①弗敢加也

②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③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④大王加惠(《唐雎不辱使命》)虚夸,夸大

增加益处施与(2)作①一鼓作气

②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④作亭者谁(《醉翁亭记》)⑤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鼓起有所作为兴起造,建造劳作

创作,写(3)信①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4)忠①忠之属也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③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出师表》)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实情信用诚信相信,信任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竭尽自己的心力

忠诚尽忠

二、重点虚词

于是,就三、句子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倒装句:状语后置]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四、核心考点

1.【取胜之道】(教材“思考探究”)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通过“彼竭我盈”的进攻战术,扭转了双方力量悬殊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③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取胜之后,曹刿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在敌军“辙乱旗靡”时追击,善用计谋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被伏击。④鲁庄公虚心纳谏。2.【人物形象】(教材“积累拓展”)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①具有卓越的军事见识。他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在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中,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②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③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国家危亡时挺身而出,积极向鲁庄公出谋献策。3.【详略安排】(教材“思考探究”)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①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曹刿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三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②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有力地突出了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一、重点实词1.通假字孰视之孰: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

服:(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

美:(3)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

闻:同“熟”,仔细穿戴认为……美使……听到3.其他重点课下注释(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谏:(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3)形貌昳丽

昳丽:(4)朝服衣冠,窥镜

窥镜:(5)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6)明日徐公来

明日: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长,这里指身高光艳美丽照镜子第二天次日,第二天(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9)王之蔽甚矣

蔽:(1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11)能谤讥于市朝

市朝:(12)时时而间进

时时:

间:(13)期年之后

期年:偏爱没有谁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当面指责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常常,不时间或、偶然满一年4.全国中考常考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2)于是入朝见威王

见:(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5)王曰:“善。” 善:(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过:(7)燕、赵、韩、魏闻之

闻:接受拜见确实,的确土地方圆好过错听说5.一词多义(1)冠①朝服衣冠

②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2)孰①吾与徐公孰美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孰若孤(《孙权劝学》)

帽子

行冠礼

哪一个同“熟”,仔细疑问代词,谁(3)朝①朝服衣冠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皆朝于齐

④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4)美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④才美不外见(《马说》)

早晨朝廷、朝堂朝见朝代认为……美美丽

华丽美好的素质(5)甚①君美甚

②王之蔽甚矣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6)如①自以为不如

②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③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很,极深,严重超过,胜过比得上

像……一样把,拿假如(7)及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将复何及(《诫子书》)

③及鲁肃过寻阳

(《孙权劝学》)④至霸上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比得上来得及到,等到和

二、重点虚词

三、句子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四、核心考点1.【“三叠式”结构】(教材“思考探究”)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四国“皆朝于齐”的三变化。2.【劝谏艺术】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①在给他人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②要胸怀宽广,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的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3.【劝谏艺术】(教材“思考探究”)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①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及“三思”的结果,类比齐王身处的环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顺理成章地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②用自己“比美受蒙蔽”的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含蓄委婉,让齐王易于接受。陈涉世家

司马迁一、重点实词1.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2)为天下唱

唱:(3)卜者知其指意

指:(4)固以怪之矣

以:(5)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同“谪”同“倡”,倡导、发起同“旨”同“已”同“披”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大楚兴,陈胜王

王:②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③夜篝火

篝火:④尉果笞广

笞:(2)形容词作名词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

锐:称王用网捕用篝火装作“鬼火”用鞭、杖或竹板打铠甲武器(3)名词作状语①法皆斩

法:②狐鸣呼曰

狐:(4)动词的使动用法忿恚尉

忿恚:(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固以怪之矣

怪:按照法律像狐狸一样使……恼怒对……感到奇怪3.其他重点课下注释(1)怅恨久之

怅恨:(2)苟富贵

苟:(3)若为佣耕

若:(4)陈涉太息曰

太息:(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6)九百人屯大泽乡

屯:(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当行:(8)度已失期

度:惆怅,极端不满如果你长叹怎么停驻在征发之列推测,估计(9)举大计亦死

举:(10)等死,死国可乎

死:(11)扶苏以数谏故

数:(12)楚人怜之

怜:(1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14)宜多应者

宜:

应:(15)卜者知其指意

指意:(16)念鬼

念:发动为……而死屡次哀怜,怜悯如果应当响应意图考虑、思索(17)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1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19)固以怪之矣

固:(20)卒中往往语

往往:

语:(21)并杀两尉

并:(22)藉第令毋斩

藉、第、令:(23)死即举大名耳

举:(2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震慑,使畏惧服从写本来到处谈论一齐即使、假若成就难道(25)敬受命

受:

命:(26)从民欲也

欲:(27)袒右

袒:(28)为坛而盟

盟:(29)祭以尉首

祭:(30)收而攻蕲

收:

攻:(31)蕲下

下:听从号令愿望露出发誓、起誓作祭品招收攻打攻下,攻克(32)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徇:(33)比至陈

比:(34)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

豪杰:(35)将军身被坚执锐

执:(36)复立楚国之社稷

社:

稷:(37)号为张楚

号:(38)皆刑其长吏

刑:招抚等到掌管教化的乡官这里指当地有势力有地位的人紧握着土地神谷神宣称惩处4.全国中考常考实词(1)尝与人佣耕

尝:(2)辍耕之垄上

辍:(3)吴广素爱人

素:曾经停止平时,向来5.一词多义(1)将①上使外将兵

②项燕为楚将

③晓雾将歇

(《答谢中书书》)④将以下骑送迎(《周亚夫军细柳》)带领将领将要将军(2)间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②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③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④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3)苦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私下中间参与间或、偶然苦于

使……痛苦愁苦。这里指担心(4)亡①今亡亦死②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5)会①会天大雨

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③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逃跑灭亡没有

适逢,恰巧遇到

集会聚会终将(6)或①今或闻无罪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③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7)令①令辱之

②召令徒属曰

③藉第令毋斩

④军中闻将军令(《周亚夫军细柳》)有人有时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使,让号令即使、假若命令(8)国①死国可乎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9)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国事国防国家国都

编次军队驻扎(10)等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公等遇雨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出师表》)同样(表示复数)们表示列举未尽

二、重点虚词

三、句子翻译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4.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军官恼怒,使(军官)责辱他。四、核心考点1.【文意分析】(教材“思考探究”)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处?起义的成功发动,离不开陈胜、吴广的谋划。他们冷静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这是起义能顺利发动的基础。他们进而利用鬼神之说,进行舆论造势。此外,他们对于发动起义的各个环节也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从而组建起一支势如破竹的队伍,助推起义。2.【结构特点】(教参“问题探究”)本文是长篇节选,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本文是长篇节选,但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开头写陈胜年轻时的抱负,以“鸿鹄之志”引出下文,为“举大计”设伏;中间写“举大计”的过程,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鼓动、起义策略口号的提出、“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策划,都可以看出他的雄才大略;结尾写起义军入陈,陈胜被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如此前后照应,使全篇结构显得十分严谨。出师表诸葛亮一、重点实词1.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以光先帝遗德光:②深入不毛

毛:发扬光大生长草木(2)形容词作动词①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

远:(3)形容词作名词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②攘除奸凶

奸凶:发扬,扩展亲近疏远奸邪事情奸邪势力2.其他重点课下注释(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内:(3)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外:(4)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

殊遇:(5)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6)引喻失义

引喻:

失义:时候朝廷这里指疆场追念特殊的礼遇扩大称引、譬喻不合道理不合道理(7)陟罚臧否

陟:

臧否:(8)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9)此皆良实

良实:(1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11)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12)悉以咨之

咨:(13)性行淑均

淑:

均:提拔、晋升赞扬和批评罚忠良诚实的人选拔谦称,我询问善公正、公平(14)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阵:(1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1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17)躬耕于南阳

躬:(18)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19)猥自枉屈

猥:

枉屈:(20)由是感激

感激:(21)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行伍,部队这里表示原因痛心、遗憾亲自有名望,显贵辱,谦辞屈尊就卑感奋激发奔走效劳(22)后值倾覆

倾覆:(2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24)夙夜忧叹

夙夜:(25)当奖率三军

奖:(26)庶竭驽钝

庶:

驽钝:(27)攘除奸凶

攘除: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自那时以来早晚,日日夜夜鼓励表示期望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排除,铲除(28)至于斟酌损益

斟酌:

损:

益:(29)以告先帝之灵

告:(30)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31)以咨诹善道

诹:(32)察纳雅言

雅言:(33)临表涕零

涕零:考虑可否损害益处祭告怠慢,疏忽询问正确合理的言论流泪,落泪3.全国中考常考实词(1)使内外异法也

使:(2)悉以咨之

悉:(3)晓畅军事

晓:(4)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5)可计日而待也

日:(6)苟全性命于乱世

苟:(7)遂许先帝以驱驰

许:(8)后值倾覆

值:(9)受任于败军之际

际:(10)兵甲已足

足:让全,都通晓希望日子姑且,暂且答应遇到某种局势形成的时候充足4.一词多义(1)遗①以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2)良①此皆良实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③良多趣味(《三峡》)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遗留给予,赠送给予,赠送忠良贤明甚,很

好,精良(3)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每与臣论此事

③与蒙论议(《孙权劝学》)

④与之论辨(《送东阳马生序》)(4)能①先帝称之曰能

②必能使行阵和睦

③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④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评定,考核评论谈论议论能干,有才能能够能力,能耐才干出众(5)效①恐托付不效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6)兴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兴复汉室

③若无兴德之言

④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⑤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⑥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效果

功效兴盛复兴发扬起

兴起兴办(7)开①诚宜开张圣听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军细柳》)③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④旁开小窗(《核舟记》)

⑤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开扩打开开阔开辟天气放晴散开(8)奉①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③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供给

侍奉接受(9)行①性行淑均

②然后施行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⑤方欲行(《狼》)

⑥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⑦行收兵(《陈涉世家》)

行军

前行离开走路同行做,实施品行(10)求①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⑤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请求

请教探求希求要求(11)胜①臣不胜受恩感激

②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④弈者胜(《醉翁亭记》)

(12)恨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不满

遗憾

胜利美好胜利尽(13)顾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③顾野有麦场(《狼》)

看,视

回头看拜访二、重点虚词

三、句子翻译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