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考点“文言词语解说”三种命题方式示例与训练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考点“文言词语解说”三种命题方式示例与训练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考点“文言词语解说”三种命题方式示例与训练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考点“文言词语解说”三种命题方式示例与训练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考点“文言词语解说”三种命题方式示例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考点”文言词语解说"三种命题方式示例与训练

一、考题示例与命题走势

(一)旧式高考命题方式----1词多义

命题方式阐述

课内外组合,对同一个词语的含义进行阐述。

示例

《大学之道》与韩愈《原道(节选)》一一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文本1

大学之道

《礼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卜.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

治而后天卜.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岂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

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文本2

原道(节选)

(唐)韩愈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

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

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

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

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问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知止而后有定侣鱼虾而友麋鹿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句读之不知

C.欲治其国者假舟揖者

D.曷不为葛之之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连词,表承接,句意: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而,连词,表并列,

句意:与鱼虾作伴,与廉鹿为友。

B.之,助词,的,句意: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

志,句意:不知道句读。

C.者,代词,……的人,句意: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者,代词,……的人,句意:借

助舟船的人。

D.也,助词,表反问语气,句意:为什么你不穿简便的葛衣呢;助词,表句中停顿,句意: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故选C。

译文1

大学之道

《礼记》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

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

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

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

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

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

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

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

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

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从天了•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

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

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译文2

原道(节选)

(唐)韩愈

五帝与三王,他们的名号虽然不同,但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是相同的。夏天穿葛衣,

冬天穿皮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这些事情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同样是人类的智慧。

如今道家却说:“为什么不实行远古的无为而治呢?”这就好像怪人们在冬天穿皮衣:”为

什么你不穿简便的葛衣呢?”或者怪人们饿了要吃饭:“为什么不光喝水,岂不简单得多!”

《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他的光辉道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

治理好他的国家,•定要先整顿好他的家庭;要整顿好他的家庭,必须先进行自身的修养;

耍进行自我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已具有诚意。”

可见古人所谓正心和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如今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

家,灭绝天性,做儿子的不把他的父亲当作父亲,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当作君上,做百姓

的不做他们该做的事。孔子作《春秋》,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

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

国的没有君主。”

(二)过渡式高考命题方式一一文化常识

命题方式阐述

命题采用的词语都选择有关文化常识的词语,并对其进行阐述,判断其正误。

示例

《史记・李斯列传》一一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文本

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卜.而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

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

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问秦,以作注溉渠,己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

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上《沫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

官至廷尉。始皇巡狩,外接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

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

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

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

封侯,世世称孤。”斯仰天而叹,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固中,仰天

而叹臼:“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

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思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

忠死,宜矣。旦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

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

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问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卿”是古代官名,是春秋战国时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本文中指请其他诸侯国的

人来泰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

和西戌的合称。

C.“为寿”是祝颂之辞,指在为尊长庆生.时.,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这里指文武百官给李斯敬酒庆生。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早期的五刑是指黑、副、洞、宫、大辟:隋唐之

后,则指笞、杖、徒、流、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为尊长庆生”错误,泛指为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为寿”在文中也不是指为李斯庆生。

故选C。

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目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

为郎官,李斯因此有游说秦始皇的机会。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

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著名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

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

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

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土族和大臣们

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

请求大工把客卿i概驱逐。”李斯也在要驱逐的客卿之列。(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工

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升到廷尉之职。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

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李斯的长子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

文武仃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

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

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现在皇帝去世,还没人

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

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李斯仰天长叹,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

胡亥立为二世皇帝,任命赵高担任郎中令。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分裂国家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

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从前熨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

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

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

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旦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不久前杀

死了自己的兄弟而自立为皇帝,又杀害忠良,重用低贱的人。修建阿房宫,对天卜.百姓横征

暴敛。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案,予以惩处,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宗族成员

和宾客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

(三)新式高考命题方式一一判断词意和文化常识

命题方式阐述

以选择题方式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词义判断和阐述文化内涵,并判断阐述内容的正误。

示例

《孟子》与《孔子家语•入官》一一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文本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

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

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二)

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

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提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

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

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

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

若贵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

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

善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

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

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问题

卜.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等几个有名的帝王。

B.贼,有“破坏”“伤害”之意,也指抢劫或偷窃财物的人,在文中的意思是“伤害”。

C.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

D.责,在文中理解为“要求”,与《促织》中“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中''责”的意

思相同。

答案

D

解析

D项“与《促织》中“试使斗而才,困责常供”意思相同。”错误。“因责常供"的''责"

是“责•令”的意思,文中的“责”理解为“要求”,意思并不相同。

译文

文本一: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

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

易……(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

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筒宜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

之心,简直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

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

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所有具有这四种

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

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卜.;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

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文本二:

女子(织布)一定亲自挑选丝麻,优秀的工匠一定亲自挑选完美的材料,贤明的君主一定亲

自挑选身边的大臣。在选拔人才上辛苦,在治理政事时就轻松,君子要想得到美誉,就一定

谋慎对待身边的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样,致力于高处却更加害怕掉下来。拉车的

六匹马分散乱跑,定是在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百姓背烧正道,必定是因为君主政治措施的

错误。民众热爱你,你就能存在,民众厌恶你,你就要灭亡,治理民众的人必须明白这个

道理的重要。因此面向南从政做官,地位高贵却不骄横,富有了却能恭

敬,有了根本却能考虑末巾,治理政事却能建立功业,长时间居于官位却不停地努力,近处

的感情沟通了却畅达到远方,观察•件事物却联想到多种事物,处理•件事却万事都能不乱

的,因为做好了自己。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

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如果要求民众做他

们不愿做的事,强迫他们做不能完成的事,民众就会痛恨;痛恨就会做一些邪僻之事。水

太清就没有鱼了,人极其明察就没有追随者了。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们的长处,赦

免他们的过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改

过从善。如果犯了死罪,惩治后使他们得到新生,那就好了。政令不和谐,民众就不会服

从教导:不服从教导,民众就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就不可能命令

他们了。君子要想使自己的话

被别人相信,最好的办法是先要虚心听取意见: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

做表率:要想使民众迅速服从,最好的办法是以正确的道理来管理他们。所以如果不依靠忠

信,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朝廷和民众不能相互了解沟通,就不能取信于平民百

姓。

二、考题对接

(-)《礼记•大学之道》《大学•第七章》《大学•第九章》一一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卜

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

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木。

《礼记・大学之道》

(乙)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

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②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

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第七章》

(丙)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

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

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i人贪戾,

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愤③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

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

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大学•第九章》

【注】①谦:通“愫”,满足。②厌然:掩盖、躲闪的样子。③愤:败,坏。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i项是()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宋元以来,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考钦定书。

B.“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与“教之以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等的“小学”相对,讲大人之学的基本原理。

C.“赤子”指初生的婴儿,用来形容人心地善良、纯洁,现多用来指报国之心。在选文中

的“如保赤了•"意思是“保护平民百姓如母亲养护要儿一样”.

D.“孝弟”即“孝悌”,“孝”指孝敬父母,“弟”指尊重兄长,儒家认为它是为仁之根

木,孔子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主张将个人之孝推广开去。

一、《礼记•大学之道》《大学•第七章》《大学•第九章》

【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孔子还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理解错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孟子的话而

不是孔子的话。

故选Do

【参考译文】

(甲)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忐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

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

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

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

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

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

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

思端止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

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苜,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

为根本。

(乙)

所谓使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恶臭的气味•样,要像喜爱美色•样,

一切都发自内心的真实,这样才能使自己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独知的

时候,也一定要戒慎。小人在平时为非作歹,做尽坏事,及至见到君子便遮遮掩掩,掩盖自

己的邪恶行径,而显示其如何善良。殊不知I,别人看自己,就像看见自己的心肺肝脏的样子,

掩盖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总要表现到外面的,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

处独知的时候,也一定要戒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你,十只手指点着你,这是多么可

怕啊!”财富能润饰房屋.,道德却可以润饰身心,心胸宽广,而身体自然安适舒泰,所以,

君子一定要使白己的意念真诚。

(丙)

所谓治理国家必须先治好自己的家庭,是说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管教好而能管教好别人,这

是没有的事。所以,有修养的人不出家门就能完成对整个国家的教育。孝顺父母,可以用于

侍奉君主;恭敬兄长,可以用于侍奉尊长;慈爱子女,可以用于对待民众。《康诰》说:“爱

人民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有这种仁爱的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

要知道,没有谁先学会了养护孩了•再去嫁人的啊!国君一家仁爱,一国人受到感化,也会兴

起仁爱;国君一家礼让,一国人也会受到感化,一起礼让:国君一人贪婪暴戾,一国人就会

受到影响,纷纷作乱。其关联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可以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

安定国家。尧、舜用仁政统率天下,老仃姓就跟随着学仁爱;桀、纣用暴政统率天下,老仃

姓就跟随着学凶暴。国君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依从的。所以,品德

高尚的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

样做。如果自己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晓喻他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未曾有过

的。所以说,甘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

(二)《孟子•滕文公下》一一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蟀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卜.而小题。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

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周宵问日:“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

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曰:

“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蝶,以为衣

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

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出疆必载质,何也?”曰:“士之仕也,

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相哉?”日:“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

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

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占之人

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女子十五及笄,表示成人。

B.传,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意思相同。

C.夫人,指诸侯之妻,也可是对已婚妇女的尊称,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D.牺牲,古代供宗庙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后泛指祭祀用的牲畜。

【考点解读】

1.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杳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本文是后者的意思”错误,本文是“诸侯之妻”的意思。句总:诸侯夫人亲自养蚕绿丝。

故选C。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

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

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

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i定要恭敬时待家人,谨慎对待自己,不要违背

自己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一一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一一义。能实现理想时,就

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E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

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周霄问道:“古代的君子做官吗?”孟子答道:”做官。《传》上说:‘孔子要是一连几个

月没有君主任用他,就焦急不安:离开一个国家,一定要带着见面礼(以便和别国国君见面)。'

公明仪也说:'古代的人一连几个月没有君主任用,就要去安慰他。'”周霄便说:“一连

几个月没君主任用就去安慰他,不是太性急了吗?”孟子答道:“士失掉官位,就好像诸侯

失去国家。《礼》说过:'诸侯亲自参加耕种,是为了供给祭品:诸侯夫人亲自养蚕缄丝,

是为了供给祭服。牛羊不肥壮,祭品不洁净,祭服不具备,不敢祭祀。士若没有(供祭祀用

的)田地,那也不能祭祀。'牛羊、祭具、祭服不具备,不敢祭祀,也就不能举行宴会,这

难道不应该安慰他吗?”周霄问道:“离开一国时,定要带上谒见别的国君的礼物,为什么

呢?”孟了•说:“士做官,就像农夫种田;农夫难道会因为离开一个国家就丢弃他的农具吗?”

周霄说:“我们晋国也是个有官可做的国家,却不曾听说想做官这样急迫的。想做官是这样

急迫,君子却又不轻易去做官,为什么呢?”孟子说:“男孩一出生,就愿给他找妻室,女

孩一出生,就愿给她找婆家;父母的这种心情,人人都是有的。(但是,如果)不等父母的

同意,媒人的说合,就钻洞扒缝互相偷看,翻过墙头跟人,那么父母和社会上的人都会认为

这种人下贱。古人未尝不想做官,又厌恶不能通过正道获得:如果不通过正道而去为宜,是

和钻洞穴相似的行为。”

(三)《古文观止・有子之言似夫子》《颜渊》与《论语・为政第二》一一对材料中加点的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材料一: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①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

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臼:“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

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

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

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

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

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选自《古

文观止-有子之言似夫子》)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夏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材料三: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庾②哉?人焉度哉?”(选自《论语•为

政第二》)

【注】①丧,失去官位。卷瘦,隐藏。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子,指古代对男子的尊栋,学生对老师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B.棺椁,套棺和棺材,泛指棺材:棺,套在椁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C.敏,聪明,机智;与《论语•学而》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意思不同。

D.所以,所做的事;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所以”

意思不同。

【考点解读】

1.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答案

B

解析

B项“棺,套在椁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错,应为“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C项“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勤勉。D项“非所以要誉

于乡党朋友也”的“所以",用来……的。

译文1

有子问曾子道:“在先生(孔子)那里听说过失去官职方面的事情吗?"(曾子)说:“听

他说的是:‘希望丢官后赶快贫穷,希望死后赶快腐烂’。”有子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

曾子说:“我(的确是)从先生(孔子)那听来的。”有子又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

曾子说:“我是和子游一•起听见这话的。”有子说:”的确(说过)。但先生这样说肯定是

有原因的。”

曾子将这话告诉子游。子游说:“有子说话很像先生啊!那时先生住在宋国,看见桓司马给

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先生说:'像这样奢靡,(人)不如死了快些腐烂掉的好啊。’

希望(人)死了赶快腐烂,是针对桓司马而说的。南宫敬叔(他原来失去官职,离开了鲁国)

回国,必定带上宝物朝见国王。先生说:'像这样对待钱财(行贿),丢掉官职(以后)不

如赶紧贫穷越快越好啊。’希望丢掉官职以后迅速贫穷,是针对敬叔说的啊。”

曾子将子游的话告诉有子。有子说:“是啊。我就说了不是先生的话吗。”曾子说:“您怎

么知道的呢?”有子说:“先生给中都制定的礼法中有:棺材.(板)四寸,椁(板)五寸。

依据这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烂啊。从前先生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时,打算

前往楚国,就先让子夏去(打听),又让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想法)。依据这知道(先生)

不希望(失去官职后)迅速贫穷。”

译文2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

样做/,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

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

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译文3

孔子说:“(耍了解一个人),应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兴趣习惯,这样,这

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了呢?”

(四)《说苑•杂言》一一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孔子遭难陈、蔡之境,绝粮,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子路进谏日:

“凡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今先生积德行•.为善久矣,奚居之隐也?”

孔子曰:“由,来!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比干何为剖心而死?

以谏者为必听耶,伍子胥何为抉目于吴东门?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自独丘哉?

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

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孔子歌两柱之间,子路入见曰:“夫子之歌礼乎?”孔

子不应曲终而日由君子好乐为无骄也小人好乐为无慑也其谁知之子不我知而从我者乎子路

不悦,援干而舞,三终而出。及至七日,孔子修乐不休,子路愠见日:“夫子之修乐时乎?”

孔子不应,乐终而曰:“由,昔者,齐桓公霸心生于莒,勾践霸心生于会稽,晋文公霸心生

于骊氏。故居不幽则思不远,身不约则智不广。庸知而不遇之?”于是兴。明日免于厄。子

贡执辔曰:“二三子从夫子而遇此难也,其不可忘己。”孔子曰:“恶,是何言也?语不云

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吾闻人君不困

不成王,列士不困不成行。昔者,汤困于吕,文王困于姜里,秦穆公困于毅,齐桓困于长勺,

勾践困于会稽,晋文困于骊氏。夫困之为道,从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贤者独知,而难

言之也。”

(节选自《说苑•杂言》)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认为《诗》可“兴观群怨”。

B.“丘”,孔子的自称,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人一般对人称字,对己称名。

C.“干”指盾牌,“戈”指武胖。“干戈”指战争,如诗句“干戈寥落四周星”。

D.“庸”,文中指平庸的人,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的用法相同。

【考点解读】

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答案

D

解析

D项错误,“庸”在文中应解释为怎么,哪里,表反问语气,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

相同。

A项正确,《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英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B项为基本文化常识,正确。

C项涉及文化理解,也考查经典名篇的理解,涉及知识的迁移,选项表述正确。

译文

孔子在陈、蔡两国境内遇难,断「粮,弟子们都面带饥容。孔子仍然读《诗》《书》,研究

《礼》不停止。子路上前劝谏说:“凡是人做了好事的,上天要用福运作回报:做了坏事的,

上天要用灾祸作回报。如今先生积德行、做好事很久了,为什么处境这么困窘呢?”孔子说:

“仲由,来!你不明白,坐下,我告诉你。你认为有智慧的人是无所不知吗,那比干为什么

被剖心而死?(你)认为进谏的话是必然会被听取吗,那伍子胥为什么要挖出眼睛挂在吴国

国都东门?因此那学问广博、智谋深远却不遇时机的君子太多了,难道只是我孔丘吗?贤与

不贤在于才能,作与不作在于人为,遇合与不遇合在于时机,死与生在于命运。有才能却不

遇时机,即使有才能也无用。如果遇上时机,(施展才能)又有什么困难?”孔了•在厅堂两

柱间唱歌,子路进屋见孔子说:“先生这时唱歌符合礼的要求吗?”孔子不回答,唱完那支

曲子之后才说:“仲由,君子喜好音乐为的是去掉骄傲,小人喜好音乐为的是去掉畏惧。谁

知道你们这些人不理解我却要跟随我呢?”了•路不高兴,拿起后牌跳舞,舞完三遍乐曲才退

出。到了第七天,孔子仍然修习音乐不停。子路带着恼怒的神色进见说:“先生,现在是修

习音乐的适当时机吗?”孔子不回答,练完了乐曲才说:“仲由,从前齐桓公在莒邑萌生了

称霸之心,勾践在会稽萌生了称霸之心,晋文公因骊姬的迫害茯生了称霸之心。所以,(人)

不处在困境,思考就不能长远,自身不受拘束,智谋不会广博。怎么知道就一定不遇时机呢?”

说完就精神抖擞地站起身来。第二天摆脱了困境。子贡挽着缰绳说:''我们几个人跟随先生

遭遇这场磨难,那是不该忘记的。”孔子说:“啊,这是什么话?古语不是说吗?多次折断

手臂才能成为良医。这次受困于陈、蔡两国之间,是我的幸运。你们这几个跟随我的人,也

都是幸运的人。我听说君主不受困厄不能成就王业,正直刚强的人不受困厄不能成就品行。

从前商汤在吕地被困,文王在菱里被困,秦穆公在能山被困,齐桓公在长勺被困,勾践在会

稽被困,晋文公被骊姬所困。这困厄作为一条规律,好比从寒到暖,又从暖到寒。只有贤人

自己了解,但难以说明。”

(五)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庄宗纪》与薛居正《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一对文

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时(郭)崇韬领真定,上欲徙崇韬镇汴州,崇韬辞口:“臣内典枢机,外预大政,富贵极矣,

何必更领藩方?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

得解旄节乃大愿也。且汴州关东冲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

非所以固国基也。”上日:“深知卿忠尽,然卿为朕画策,袭取汶阳,保固河津,既而自此

路乘虚直趋大梁,成朕帝业,岂仃战之功可比乎!今朕贵为天子,岂可使卿曾无尺寸之地乎!”

崇韬固辞不已,上乃许之。

帝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

郭崇韬素疾宦官,尝密谓魏王继岌口:“大王他日得天下,牍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宜尽

去之,专用士人。”由是宦官皆切齿。时成都虽下,而蜀中盗贼群起,布满山林。崇韬恐大

军既去,更为后患,以是淹留未还。帝遣宦者向延嗣促之,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

延嗣怒。李从袭谓延嗣口:“今诸军将校皆郭氏之党,王寄身于虎狼之口,一朝有变,吾属

不知委骨何地矣。”因相向垂涕。延嗣归,具以语刘后。后泣诉于帝。前此帝闻蜀人请崇韬

为帅,已不平,至是闻延嗣之言,不能无疑。帝阅瑞府库之籍,曰:“人言蜀中珍货无.尊,

何如是之微也?”延嗣日:“臣闻蜀破,其珍货皆入于崇韬父子,故县官所得不多耳。”帝

遂怒形于色。及孟知祥将•行,帝语之曰:“闻郭崇韬有界志,唧到,为朕诛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庄宗纪》)

文本二:

史臣日: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