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脚本_第1页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脚本_第2页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脚本_第3页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脚本_第4页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脚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脚本TOC\o"1-2"\h\u23395第1章总则 3132621.1背景与目的 364381.2适用范围 310692第2章组织架构 4206452.1领导小组及职责 4168332.1.1领导小组构成 4116192.1.2领导小组职责 474372.2工作小组及职责 4102532.2.1工作小组构成 4256042.2.2工作小组职责 46254第3章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级别 512063.1防汛应急响应级别 571613.1.1一级响应 560903.1.2二级响应 576113.1.3三级响应 595193.1.4四级响应 6293553.2抗旱应急响应级别 640003.2.1一级响应 6219413.2.2二级响应 6258663.2.3三级响应 7104903.2.4四级响应 7848第4章预警与信息发布 7199824.1预警机制 7153624.1.1预警等级 7136394.1.2预警条件 8140854.1.3预警发布 811084.2信息发布与传播 849254.2.1信息发布渠道 8303874.2.2信息发布内容 8321774.2.3信息传播要求 828358第5章应急预案启动 9314385.1启动条件 993595.1.1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9150205.2启动程序 918935.2.1信息收集与报告 9226545.2.2启动应急预案 9210135.2.3应急响应措施 1098865.2.4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103406第6章应急处置 10296446.1防汛应急处置 10231256.1.1水库、河道险情应急处置 10234546.1.2城市内涝应急处置 10287426.2抗旱应急处置 118186.2.1农业抗旱应急处置 11185456.2.2城市抗旱应急处置 11278036.3跨区域协调 1168076.3.1水资源调度 1178506.3.2应急物资支援 114109第7章应急资源保障 1230677.1人力资源保障 1233557.1.1组织机构 12152177.1.2应急队伍 12107547.1.3培训与演练 1214117.2物资设备保障 124067.2.1物资储备 1253877.2.2物资管理 12269627.2.3设备保障 1239597.3资金保障 1218647.3.1资金来源 12101197.3.2资金管理 1372657.3.3资金监督 1314082第8章宣传教育与培训 13199078.1宣传教育 1379408.1.1宣传目的 13200668.1.2宣传内容 13276078.1.3宣传方式 1346038.2培训与演练 13246928.2.1培训目的 13156318.2.2培训内容 13284418.2.3培训方式 14249888.2.4演练目的 14221738.2.5演练内容 14106178.2.6演练方式 1410400第9章演练评估与改进 14139339.1演练评估 14214879.1.1评估目的 14114229.1.2评估方法 15156489.1.3评估内容 15290219.2改进措施 15171629.2.1完善应急预案 15255459.2.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15239149.2.3提高应急物资与设备保障能力 15177529.2.4优化演练组织与协调 1555779.2.5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16142659.2.6加强演练评估工作 16215899.2.7定期开展演练 16685第10章附则 16225710.1名词解释 161070010.1.1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指为应对汛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预先制定的应急工作计划和措施。 161428910.1.2演练:指通过模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情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提高各级各部门应急响应能力的活动。 162286810.1.3应急响应:指在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时,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措施和行动。 163040810.2文档管理 161085610.2.1本预案及相关文件、资料应采用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两种形式进行管理。 163014610.2.2纸质文档应存放于安全、干燥、便于查阅的地方,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新。 1663010.2.3电子文档应存放在专用服务器或云端存储,保证信息安全,定期备份。 162758610.2.4未经允许,严禁无关人员查阅、复制、传播本预案及相关文件、资料。 161192910.3实施日期与废止规定 16897510.3.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6900610.3.2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或实际情况变化,导致本预案内容不适用时,应及时修订。 17332410.3.3本预案的废止,由制定单位决定,并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后公布。 171868310.3.4废止的本预案应及时收回,并做好替代预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17第1章总则1.1背景与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我国防汛抗旱形势日益严峻。为提高防汛抗旱应急响应能力,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通过开展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旨在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检验防汛抗旱应急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1.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因自然因素导致的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具体包括:(1)江河湖泊洪水、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洪涝灾害;(2)农业干旱、城市干旱、生态干旱等干旱灾害;(3)因洪涝、干旱灾害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本预案不适用于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灾害事件,如水库溃坝、河道决口等。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第2章组织架构2.1领导小组及职责2.1.1领导小组构成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组长:由市分管副市长担任,负责演练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指挥。(2)副组长:由市水利局局长、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担任,协助组长开展演练工作。(3)成员: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2.1.2领导小组职责(1)研究确定演练目标、任务和要求。(2)制定演练计划和方案,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演练顺利进行。(3)指导和督促各级各部门做好演练准备工作,保证演练质量。(4)组织召开演练总结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2.2工作小组及职责2.2.1工作小组构成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组长:由市水利局局长担任,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演练工作。(2)副组长:由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市水利局副局长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工作。(3)成员: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等相关单位业务骨干。2.2.2工作小组职责(1)制定演练具体方案,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内容、流程等。(2)组织编制演练脚本,保证演练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演练准备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4)组织参演人员培训,保证参演人员熟悉演练流程和操作规范。(5)负责演练现场指挥调度,保证演练安全、有序进行。(6)收集、整理、分析演练数据,为演练总结提供依据。(7)及时向上级领导小组报告演练进展情况,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第3章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级别3.1防汛应急响应级别3.1.1一级响应当发生特别重大洪水灾害,或者预报即将发生特别重大洪水灾害时,启动一级防汛应急响应。一级响应措施如下:(1)立即组织召开防汛紧急会议,部署防汛工作;(2)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防汛工作;(3)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4)组织专业人员对重点部位进行巡查、排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5)启动应急抢险队伍,做好抢险救援准备;(6)加强信息报送,保证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汛情、灾情;(7)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1.2二级响应当发生重大洪水灾害,或者预报即将发生重大洪水灾害时,启动二级防汛应急响应。二级响应措施如下:(1)组织召开防汛紧急会议,部署防汛工作;(2)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防汛工作;(3)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4)组织专业人员对重点部位进行巡查、排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5)启动应急抢险队伍,做好抢险救援准备;(6)加强信息报送,保证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汛情、灾情;(7)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1.3三级响应当发生较大洪水灾害,或者预报即将发生较大洪水灾害时,启动三级防汛应急响应。三级响应措施如下:(1)部署防汛工作,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2)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防汛工作;(3)加强重点部位的巡查、排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做好应急抢险队伍的调度,保证抢险救援需要;(5)做好信息报送工作,保证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汛情、灾情;(6)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1.4四级响应当发生一般性洪水灾害,或者预报即将发生一般性洪水灾害时,启动四级防汛应急响应。四级响应措施如下:(1)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做好防汛工作;(2)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防汛工作;(3)加强重点部位的巡查、排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做好应急抢险队伍的调度,保证抢险救援需要;(5)做好信息报送工作,保证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汛情、灾情;(6)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2抗旱应急响应级别3.2.1一级响应当发生特别重大干旱灾害,或者预报即将发生特别重大干旱灾害时,启动一级抗旱应急响应。一级响应措施如下:(1)组织召开抗旱紧急会议,部署抗旱工作;(2)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抗旱工作;(3)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旱情、水情变化;(4)采取紧急措施,保证人畜饮水安全;(5)调度水源,合理分配水资源;(6)加强农作物抗旱措施,减少农业损失;(7)强化森林防火措施,预防火灾发生。3.2.2二级响应当发生重大干旱灾害,或者预报即将发生重大干旱灾害时,启动二级抗旱应急响应。二级响应措施如下:(1)组织召开抗旱紧急会议,部署抗旱工作;(2)启动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抗旱工作;(3)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旱情、水情变化;(4)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人畜饮水安全;(5)调度水源,合理分配水资源;(6)加强农作物抗旱措施,减少农业损失;(7)强化森林防火措施,预防火灾发生。3.2.3三级响应当发生较大干旱灾害,或者预报即将发生较大干旱灾害时,启动三级抗旱应急响应。三级响应措施如下:(1)部署抗旱工作,密切关注旱情、水情变化;(2)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抗旱工作;(3)加强人畜饮水安全措施,保障基本生活用水;(4)合理调度水源,保障农业生产用水;(5)加强农作物抗旱措施,减少农业损失;(6)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预防火灾发生。3.2.4四级响应当发生一般性干旱灾害,或者预报即将发生一般性干旱灾害时,启动四级抗旱应急响应。四级响应措施如下:(1)密切关注旱情、水情变化,做好抗旱工作;(2)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抗旱工作;(3)保障人畜饮水安全;(4)合理调度水源,保障农业生产用水;(5)加强农作物抗旱措施,减少农业损失;(6)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预防火灾发生。第4章预警与信息发布4.1预警机制4.1.1预警等级根据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提供的信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防汛抗旱预警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Ⅳ级)、黄色(Ⅲ级)、橙色(Ⅱ级)、红色(Ⅰ级)。4.1.2预警条件当监测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发布相应预警:(1)气象部门预测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暴雨、大暴雨等极端天气;(2)水文部门预测主要河流、湖泊水位可能超过警戒水位;(3)地质部门预测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区域可能出现险情;(4)其他可能导致防汛抗旱形势严峻的情况。4.1.3预警发布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预警等级和预警条件,及时发布相应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应包括预警等级、预警区域、预警内容、预警起始时间、预警时效、预警发布单位等要素。4.2信息发布与传播4.2.1信息发布渠道(1)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博、等媒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3)利用户外显示屏、宣传车等载体广泛传播预警信息;(4)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设立预警信息接收点;(5)针对特殊群体和区域,采取手语、少数民族语言、外语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4.2.2信息发布内容信息发布内容应包括:(1)预警等级和预警区域;(2)可能导致的影响和风险;(3)应对措施和建议;(4)预警时效和预警发布单位;(5)其他需要告知的事项。4.2.3信息传播要求(1)保证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2)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要积极配合,保证预警信息传播到位;(3)加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信息传播不畅、漏传、误传等现象;(4)对于重要预警信息,要实行多渠道、多形式传播,保证预警信息覆盖到每个角落。第5章应急预案启动5.1启动条件5.1.1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气象部门发布暴雨、洪水、干旱等红色或橙色预警信号;(2)上游水库、湖泊、河流等发生重大险情,可能对我市造成严重影响;(3)市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且呈持续上涨趋势;(4)市内发生严重干旱,影响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5)其他可能影响防汛抗旱工作的紧急情况。5.2启动程序5.2.1信息收集与报告(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密切关注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收集、整理、上报各类相关信息;(2)当接到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立即组织人员核实情况,并及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5.2.2启动应急预案(1)接到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后,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立即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2)根据应急预案,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加强值班值守,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4)启动应急预案后,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和应急措施落实情况。5.2.3应急响应措施(1)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工作;(2)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3)加强对重要基础设施、重点部位的安全防护;(4)合理调度水资源,保证供水安全;(5)开展抗旱保苗、人畜饮水保障等工作;(6)根据应急预案,采取其他必要的应急响应措施。5.2.4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2)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对于不实信息和谣言,应及时予以澄清,维护社会稳定。第6章应急处置6.1防汛应急处置6.1.1水库、河道险情应急处置当接到水库、河道出现险情的报告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应急处置:(1)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2)组织专家对险情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应急处置方案;(3)调度抢险队伍、物资和设备,迅速抵达现场进行抢险;(4)加强现场监测,及时掌握险情发展动态,调整抢险方案;(5)遵循“生命至上”原则,保证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6)定期对水库、河道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6.1.2城市内涝应急处置当发生城市内涝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急处置:(1)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2)加强大坝、泵站、排水设施的巡查,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启动排水泵站,加大排水力度,降低内涝风险;(4)封闭易涝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引导市民绕行;(5)对受困群众进行救援,保证生命安全;(6)分析内涝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6.2抗旱应急处置6.2.1农业抗旱应急处置针对农业抗旱,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急处置:(1)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组织抗旱工作;(2)调度水源,合理分配灌溉用水;(3)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4)加强农作物旱情监测,指导农民采取抗旱措施;(5)调拨抗旱物资,支持抗旱工作;(6)开展抗旱知识宣传,提高农民抗旱意识。6.2.2城市抗旱应急处置针对城市抗旱,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急处置:(1)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抗旱组织协调;(2)优化城市供水调度,保证居民生活用水;(3)强化节水宣传,提高市民节水意识;(4)修复城市供水设施,减少水资源浪费;(5)保障特殊群体用水需求,保证社会稳定;(6)建立抗旱长效机制,提高城市抗旱能力。6.3跨区域协调6.3.1水资源调度当出现跨区域水资源紧张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协调:(1)建立跨区域水资源调度机制,实现信息共享;(2)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合理分配水资源;(3)加强与上下游地区的沟通协调,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4)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水资源调度预案,保证应急供水;(5)定期开展水资源调度演练,提高调度能力。6.3.2应急物资支援在跨区域应急物资支援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跨区域应急物资支援机制,明确责任和义务;(2)制定应急物资支援预案,保证快速响应;(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物资保障能力;(4)建立应急物资调拨体系,实现快速调配;(5)定期开展跨区域应急物资支援演练,提高协同作战能力。第7章应急资源保障7.1人力资源保障7.1.1组织机构成立应急指挥部,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保障组,负责应急队伍的组建、培训、调度和管理工作。7.1.2应急队伍(1)成立专业应急队伍,包括水利、气象、地质、卫生、消防等领域专家;(2)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建立应急队伍人员档案,保证人员信息的准确性。7.1.3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应急技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7.2物资设备保障7.2.1物资储备根据防汛抗旱需要,储备足够的抢险救援物资,包括抢险工具、救生器材、排水设备等。7.2.2物资管理(1)设立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物资的采购、存储、维护和调度工作;(2)建立物资管理档案,实时更新物资信息,保证物资的充足和有效利用。7.2.3设备保障(1)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保证应急指挥系统的正常运行;(2)配备抢险救援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水泵等;(3)定期检查设备,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7.3资金保障7.3.1资金来源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所需资金的落实。7.3.2资金管理设立专项资金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7.3.3资金监督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保证资金用于应急资源保障工作,防止挪用、滥用等情况发生。第8章宣传教育与培训8.1宣传教育8.1.1宣传目的加强防汛抗旱应急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证在灾害发生时,群众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自我保护和应急避险。8.1.2宣传内容(1)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2)防汛抗旱知识、技能及应对措施;(3)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演练流程;(4)灾害预警信号的识别与应对;(5)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应急避险方法。8.1.3宣传方式(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宣传;(2)举办防汛抗旱知识讲座、培训班;(3)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并在公共场所张贴、发放;(4)通过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宣传活动;(5)利用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8.2培训与演练8.2.1培训目的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8.2.2培训内容(1)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2)防汛抗旱知识、技能及应对措施;(3)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演练流程;(4)预警信息接收与处理;(5)各类应急救援设备的使用与维护;(6)现场救援与协调指挥。8.2.3培训方式(1)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防汛抗旱培训班;(2)邀请专家进行授课,组织实地考察学习;(3)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灾害的实战能力;(4)利用网络培训平台,进行在线学习;(5)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情况,保证培训效果。8.2.4演练目的检验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对灾害的协同作战能力。8.2.5演练内容(1)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实施;(2)预警信息发布与接收;(3)各级应急响应部门的组织协调;(4)应急救援队伍的集结、出动与救援行动;(5)灾害现场的应急处理与救援;(6)灾后恢复与重建。8.2.6演练方式(1)组织全要素、全过程、全员的实战演练;(2)开展桌面推演,模拟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响应;(3)结合实际,开展专项演练,如洪水调度、抗旱供水等;(4)定期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第9章演练评估与改进9.1演练评估9.1.1评估目的演练评估旨在全面、客观地分析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演练过程,检验演练效果,发觉问题与不足,为改进应急预案提供依据。9.1.2评估方法采用现场观察、资料查阅、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演练全过程的组织、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9.1.3评估内容(1)演练组织与协调:检查演练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协调机制、演练计划等方面的执行情况;(2)演练实施:评估演练场景设置、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调配、演练参与人员操作等方面的实际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