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_第2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_第3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_第4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蛋白质的糖基化是指蛋白质附加上糖类的过程。真核细胞中,该过程起始于内质网,结束于高尔基体。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糖类转移到蛋白质上,并与蛋白质上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糖苷键。蛋白质的糖基化是对蛋白质功能的重要修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粗面内质网上含有糖基转移酶,该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C.人体细胞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可直接将糖蛋白运输至细胞膜D.内质网功能发生障碍,将影响细胞膜对信息分子的识别2.研究发现,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细胞种类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白细胞寿命很长很长很长5~7天能否分裂能不能绝大多数不能不能A.同一个体内,能分裂的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同B.高度分化的心肌细胞中基因不能表达C.神经系统受损伤后较难恢复到正常水平D.年龄越大,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越多3.已知某二倍体动物的翅色有紫色和黄色两种,受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有绿色和白色两种,受等位基因D/d控制。一只紫翅绿眼的个体甲和一只紫翅白眼的个体乙交配,所得雌性子代和雄性子代中均有紫翅:黄翅=3:1,绿眼:白眼=1:1。分析上述信息,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A.等位基因T/t和D/d在遗传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等位基因T/t和D/d中,只能确定T/t位于常染色体上C.翅色和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紫翅、绿眼D.等位基因T和t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碱基对数也不同4.摩尔根实验室中的阿尔法特·斯特蒂文特做出了第一张基因图谱,并证明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邻基因之间很少出现重组,距离较远的基因之间则易于重组。如图表示果蝇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对位置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团队用杂交实验证明果蝇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B.决定果蝇触角长短的等位基因中含氮碱基种类和数目均不同C.控制眼色和体色的基因的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D.与A/a相比,决定果蝇触角长短的基因更易与B/b发生重组5.DNA聚合酶不能使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结合,只能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已有的单链DNA或RNA片段的3'端结合。DNA连接酶可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片段。如图表示正在复制的某核DNA分子中的一个复制叉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为3'端→5'端B.细胞中DNA分子复制时还需要DNA连接酶等参与C.DNA分子的精确复制保证了亲子代个体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DNA聚合酶可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但不催化氢键形成6.表观遗传是指核酸上的碱基因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分子修饰而影响到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到生物性状的现象。研究发现,发生甲基化修饰的碱基也可以发生去甲基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被甲基化修饰的DNA分子上的基因不能被转录B.DNA碱基序列会因出现甲基化修饰而发生改变C.mRNA被甲基化而导致的性状改变会遗传给后代D.因表观遗传而出现的性状可能在子代中慢慢消失7.马方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病患者体内的弹性纤维蛋白数量减少,导致骨骼受到的牵制拉力减少,进而生长速度较快,常累及眼和心血管系统。该病患者通常智力发育不受影响,生育能力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马方综合征的发病率时,应只统计身高高于平均值的人B.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大脑皮层的发育情况与正常人基本相同C.马方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子女患病概率可能高于50%D.在自然人群中,马方综合征的男患者数与女患者数基本相当8.我国科学家利用二倍体贝类成功培育出了三倍体贝类和四倍体贝类,如图表示人工诱导的多倍体贝类及普通贝类的发育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诱导三倍体贝类的发育过程中,释放的极体内不含同源染色体B.二倍体和四倍体交配所得子代的体内,存在含6个染色体组的细胞C.图中与精子结合的细胞都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D.若图示四倍体的基因型为AAaa,则其能产生3种比例相同的配子9.孔雀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群居热带鱼。孔雀鱼之间互相依靠、互相照顾.但也会产生种内竞争,尤其是在繁殖季节,艳丽斑点较多的雄性孔雀鱼在争夺领地和配偶方面占优势,但也更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艳丽斑点较少的雄性孔雀鱼占比增加,则可能是其天敌增多所致B.在自然环境中,孔雀鱼艳丽斑点的多与少对其生存的利弊是相对的C.决定孔雀鱼艳丽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D.孔雀鱼之间互相依靠、互相照顾的习性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所致10.醉氧反应,也称为“脱适应反应”或“低原反应”,是指人在适应低氧环境后,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较高的地区,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其症状主要包括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与醉酒相似,故称之为醉氧反应。醉氧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具有个体差异,一般1~2周可自行消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久居青藏高原的人进入平原时,可能会出现醉氧反应B.人体会发生醉氧反应,说明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能力有限C.醉氧反应是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过强所致D.发生醉氧反应时,适当休息有助于醉氧反应的消失11.如图表示人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渗透压大部分由蛋白质提供B.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乙的量增多C.组成丁的细胞有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D.血液流经戊的最主要器官时,氧含量下降12.如图表示人体中的一个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弧可能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B.b神经纤维通过a结构控制骨骼肌活动C.刺激d导致骨骼肌收缩也属于反射活动D.人体可通过该结构对外界刺激进行规律性应答13.细胞毒性T细胞(CTL)是机体抗肿瘤机制的重要环节。如图表示CTL通过其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并使其凋亡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CTL参与的细胞免疫中,不会出现B淋巴细胞B.CTL被激活后,可增殖分化出新的CTL和记忆细胞C.CTL与肿瘤细胞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D.CTL识别的抗原可来自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14.动物体可以通过各种激素调节机体的细胞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机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激素都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调节生命活动B.激素都要和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才可发挥作用C.肾上腺素可以充当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D.每种激素都只作用一种细胞以避免相互干扰15.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和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TGI)均可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从而促进甲状腺的增生,这种疾病称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且TSAb能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和释放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SAb可使Graves病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下降B.控制碘元素的摄入可抑制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增生C.人体内产生TSAb、TGI导致的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浆细胞合成分泌TSAb或TGI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某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测定光合作用的强度。图1是该兴趣小组所用实验装置(红色液滴所在的毛细玻管带刻度),图2是部分实验结果。除实验需要设置的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检测图1中植株的呼吸速率,需,并测定。若将图1装置放在适宜光照下,则刻度管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值表示该绿色植物(填“释放”或“产生”)的O2量(不考虑大气压变化等影响)。为防止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组,对照组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2)设置a、b、c、d四种光照强度,测得植株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如图2,b光照强度下,植株的光合速率(填“>”“=”或“<”)呼吸速率,d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该植株从外界吸收的CO2量为。(3)控制好种植大棚中的光照、温度等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及品质。在西瓜果实成熟阶段,夜间通风可适当降低大棚中的温度,有利于西瓜中积累糖类等有机物,但在西瓜苗生长过程中,夜间不宜长时间通风,避免大棚中的温度过低,其原因是。17.某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R/r基因决定花色,D/d基因决定植株抗病与否。将两株红花抗病植株杂交,F1表型及比例如下表(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F1红花抗病红花易感病白花抗病白花易感病♀1/301/60♂1/121/41/121/12(1)红花性状为显性性状,理由是。因F1中,可判断R/r与D/d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研究发现,F1的表型及比例是因为亲本中存在某种配子不育所致,根据F1中(答出三点),可推测亲本中雄配子不存在不育现象,而是雌性亲本中基因型为的配子不育。18.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类。其中电突触实际是缝隙连接,以电流作为信息载体,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内的同类神经元之间,促进神经元的同步活动。图1表示化学突触,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上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接触,进而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兴奋处的膜电位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经过电突触时,其信号类型(填“发生”或“未发生”)转化。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末梢时,会引起Ca2+以方式进入突触前神经元。(2)从信号分子和受体角度分析,在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过程中,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其原因是。(3)图1中,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理由是。(4)图2中,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大于动作电位峰值的主要原因是。19.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各种智能穿戴设备,某手环能为我们提供全天的血糖、血压、尿酸、体温、血氧等多种生理指标的监测,为我们实时掌握身体内环境及生理机能的状态提供方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人体内环境是指。(2)正常情况下,人的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不超过7.8mmol/L。人体内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其增加血糖去向的途径是。人体内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答出两种)。(3)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会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高血糖会导致原尿中葡萄糖含量过高而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血糖正常时,肾小管病变也会导致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异常,进而出现尿糖。为判断某尿糖患者的致病原因是哪种,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部分血糖将随着尿液排出,葡萄糖含量高导致原尿渗透压上升,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在没有及时补充水的情况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20.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激素调节,科学施用外源性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作物增产增收,施用不当则会导致减产。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实验室中探究生长素促进茶树枝条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时,应先进行,目的是。(2)生长素在植物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向表现为。这种运输会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较高而生长暂时被抑制,顶芽的生长素浓度较低而能优先享用由根部和叶片运来的营养物质,进而优先生长;发育中的种子也会为果实发育提供一定量的生长素。这些实例说明生长素能,从而为一些部位的快速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自然状态下,植物的顶端优势(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植物的生存。(3)水稻感染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且结实率明显降低的现象,其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糖基化过程起始于内质网,结束于高尔基体,故人体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不符合题意;

B、依题意,“在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糖类转移到蛋白质上,并与蛋白质上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糖苷键”,据此可推测,粗面内质网上含有的糖基转移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意可知,蛋白质糖基化过程起始于内质网,结束于高尔基体,故人体细胞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可将糖蛋白运输至高尔基体,再由高尔基体形成囊泡把糖蛋白运输至细胞膜,不能由内质网直接运输到细胞膜,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蛋白质糖基化过程起始于内质网,所以内质网的功能障碍会影响蛋白质糖基化,从而影响细胞膜对信息分子的识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据题分析,蛋白质糖基化是糖与多肽链中特定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发生反应,所以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影响糖基化修饰;该过程起始于内质网,结束于高尔基体,若内质网的功能障碍则糖基化不能形成,滞留在内质网,从而影响细胞间的识别作用。2.【答案】C【解析】【解答】A、细胞周期的长短与细胞的代谢强度相关,同一个体内,能分裂的细胞的代谢强度可能不同,细胞周期也可能不同,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高度分化的心肌细胞中选择特定的某些基因进行表达,使其功能专门化,B不符合题意;

C、损伤的神经元不可再生,因此神经系统受损后较难恢复至正常水平,C符合题意;

D、年龄越大,体内处于衰老状态的细胞越多;造血干细胞分裂能力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分化成白细胞的速率下降,而白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使白细胞因衰老而缺失的数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因此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越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题表分析:通过对表格中人体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的对比,平滑肌细胞寿命很长,能分裂,心肌细胞寿命也很长,不能分裂,从表中无法得出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结论。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答案】B【解析】【解答】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本题中实验结果未统计紫色绿眼、紫色白眼、黄色绿眼及黄色白眼的比例,无法判断两对基因间关系,A不符合题意;

BC、一只紫翅绿眼的个体甲和一只紫翅白眼的个体乙交配,就翅色而言,所得雌性子代和雄性子代中均有紫翅:黄翅=3:1,根据分离定律,可确定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紫色翅相对黄色翅为显性。就眼色而言,若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两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则绿眼:白眼=1:1;若该二倍体动物是XY型性别决定,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亲本绿眼相对白眼为显性,且甲为雌性个体,则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DXd和XdY;假设亲本绿眼相对白眼为隐性,且甲为雄性个体,则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dY和XDXd,两种情况下雌性和雄性子代表型均为绿眼:白眼=1:1,故无法确定D/d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也无法确定绿眼和白眼的显隐性。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等位基因T和t经基因突变产生,若是因碱基的替换而形成的等位基因,则T和t基因的碱基对数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答案】D【解析】【解答】A、摩尔根团队用杂交实验证明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并未证明果蝇细胞中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A不符合题意;

B、控制短触角和长触角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经基因突变产生,若是经碱基替换而产生的等位基因,则决定果蝇触角长短的等位基因中含氮碱基种类和数目均可相同,B不符合题意;

C、据图可知,控制眼色和体色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这两对基因发生基因的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交换过程中,C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意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邻基因之间很少出现重组,距离较远的基因之间则易于重组"。与A/a相比,决定果蝇触角长短的基因距离B/b更远,更易与B/b发生重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5.【答案】A【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DNA聚合酶不能使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结合,只能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已有的单链DNA或RNA片段的3'端结合,据图可知,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因此推测DNA聚合酶催化子链由5'端向3'端延伸,A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图示中两条模板链中,上面一条链指导合成的子链是连续合成的,下面一条链指导合成的子链是一个个片段。根据题意可知:DNA连接酶可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片段,因此推测细胞中DNA分子复制时还需要DNA连接酶等参与,B不符合题意;

C、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DNA通过复制,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DNA聚合酶能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核苷酸单链上,故这个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了磷酸二酯键形成,不催化氢键形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6.【答案】D【解析】【解答】A、基因表达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被甲基化修饰的DNA分子上的基因片段如果没有被甲基化修饰,仍能被转录,A不符合题意;

B、DNA碱基序列不会因出现甲基化修饰而发生改变,核酸上的碱基因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分子修饰只是影响到基因表达,B不符合题意;

C、mRNA不起遗传物质作用,故mRNA被甲基化而导致的性状改变不会遗传给后代,C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意有:“研究发现,发生甲基化修饰碱基也可以发生去甲基化”,因此,若发生甲基化修饰的碱基发生去甲基化,因表观遗传而出现的性状可能在子代中慢慢消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只是在DNA的碱基上做甲基化修饰,既没有改变DNA的碱基序列,也没有改变(被甲基化)碱基的碱基配对规则,甲基化可能阻止了RNA聚合酶与基因的结合,从而影响了该基因的转录过程;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7.【答案】A【解析】【解答】A、身高高于平均值的人也可能是正常人,因此只看身高不能作为判断病人的标准;调查发病率时,需要随机调查,故调查马方综合征的发病率时,要随机调查,A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有:"患者通常智力发育不受影响,生育能力正常",所以大马方综合征患者脑皮层的发育情况与正常人基本相同,B不符合题意;

C、马方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则病人的基因型为为AA或Aa,正常人的基因型为aa,因此,马方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子女患病概率可能高于50%,C不符合题意;

D、马方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马方综合征的男患者数与女患者数基本相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

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制生物体的性状。

(2)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⑤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8.【答案】B【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极体出现在细胞与精子结合后,故人工诱导三倍体贝类的发育过程中,释放的极体内含两套遗传物质,含同源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

B、二倍体和四倍体交配所得子代为三倍体,三倍体有丝分裂后期含6个染色体组,B符合题意;

C、图中与精子结合时的细胞第一极体尚未出现,故都是初级卵母细胞,且由于与精子结合,使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C不符合题意;

D、若图示四倍体的基因型为AAaa,则其能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A:Aa:aa=1:4: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①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I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II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I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9.【答案】D【解析】【解答】A、艳丽斑点较少的雄性孔雀鱼占比增加,可能是其天敌增多所致,因为天敌多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数量减少,斑点数量少的雄鱼反而获得更多生存与交配机会,导致斑点较少的雄性孔雀鱼占比增加,A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信息可知,“艳丽斑点较多的雄性孔雀鱼在争夺领地和配偶方面占优势,但也更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故在自然环境中,孔雀鱼艳丽斑点的多与少对其生存的利弊是相对的,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决定孔雀鱼艳丽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作协同进化。孔雀鱼之间互相依靠、互相照顾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关系,不体现协同进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作协同进化。10.【答案】C【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有:“醉氧反应,也称为‘脱适应反应‘或‘低原反应‘,是指人在适应低氧环境后,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较高的地区,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青藏高原为低氧环境,久居青藏高原的人进入平原时,可能会出现醉氧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人体发生醉氧反应后出现的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与醉酒相似的症状,说明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能力有限,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与组织液。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C符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醉氧反应症状主要包括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适当休息等待机体适应氧气含量相对较高的环境,有助于醉氧反应的消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内环境主要指人体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人的体液分为细胞外液(细胞外)与细胞内液(细胞内),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与组织液。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11.【答案】B【解析】【解答】A、分析题图可知:甲是血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大部分由无机盐提供,A不符合题意;

B、如果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导致水过多地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水肿。故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乙组织液的量增多,B符合题意;

C、丁是循环系统,与泌尿系统、戊呼吸系统等有直接的物质交换,其细胞没有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C不符合题意;

D、戊是呼吸系统,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肺部时,含氧量上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

(2)图中,根据乙→丙→甲是单箭头可知,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丁是循环系统,戊是呼吸系统。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12.【答案】D【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该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构成,可能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构成,A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b神经纤维侧有神经节,推测b神经纤维是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b神经纤维负责把a感受器接收的信号向神经中枢传导,而不是通过a结构控制骨骼肌活动,B不符合题意;

C、刺激d导致骨骼肌发生的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C不符合题意;

D、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射弧是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人体可通过该结构对外界刺激进行规律性应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题图分析:图示为人体中一个由2个神经元构成的反射弧,据图可知,a为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且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13.【答案】A【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CTL通过其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后被激活,B淋巴细胞也是抗原呈递细胞,故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可能有B淋巴细胞参与,A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被肿瘤抗原激活后,增殖并分化形成的子细胞群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B不符合题意;

C、据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被肿瘤抗原激活后,增殖并分化形成的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通过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与肿瘤细胞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据图可知,CTL具有对应肿瘤抗原的受体,能够与来自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进行识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2)由图可知,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TCR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14.【答案】C【解析】【解答】A、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有促进代谢和抑制代谢两种,故并不是所有激素都通过促进细胞代谢来调节生命活动,A不符合题意;

B、激素的受体不一定都在细胞膜表面,有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如性激素,故激素并不是都要和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才可发挥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肾上腺素既可以是激素起调节作用,也可以充当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C符合题意;

D、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但不一定只作用于一种细胞,有些激素可以作用于多种细胞,如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时,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5.【答案】B【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TSAb能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和释放更多的甲状腺激素,可推测,Graves病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偏高,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加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下降,A不符合题意;

B、控制碘元素的摄入,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可促进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增生,B符合题意;

C、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人体内产生TSAb、TGI导致的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TSAb或TGI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16.【答案】(1)将图1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刻度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值;释放;新鲜绿色植株改为经消毒的死亡绿色植株(2)<;2mmol(3)夜间温度过低会使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幼苗(生长过程中细胞呼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的进行,不利于幼苗的生长【解析】【解答】(1)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会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并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要测量呼吸速率就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故检测图1中植株的呼吸速率,需将图1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小烧杯中的碳酸氢钠吸收,因此瓶子中的气体减少量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液滴会向左移动,测定呼吸速率可测定刻度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值。若将图1装置放在适宜光照下,则刻度管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值表示该绿色植物释放的O2量。为防止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组:新鲜绿色植株改为经消毒的死亡绿色植株,其他不变。

(2)总(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一般可以用氧气的净生成速率(O2产生量)、二氧化碳的净消耗速率(CO2固定量)表示。b光照强度下,O2产生总量=O2净产生量+加上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CO2释放量,所以,CO2释放量>O2净产生量=净光合速率=CO2固定量,即CO2释放量>CO2固定量,说明植株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a光照强度下,没有氧气产生,只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CO2量为6mmol。d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该植株从外界吸收的CO2量=固定的CO2总量-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O2产生总量-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8-6=2mmol。

(3)夜间温度过低会使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幼苗(生长过程中细胞呼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的进行,不利于幼苗的生长,所以西瓜苗生长过程中,夜间不宜长时间通风,避免大棚中的温度过低。

【分析】(1)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进行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C5结合CO2生成两分子C3,C3吸收能量并结合第一阶段中水生成的还原氢,生成糖类和C5;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C6H12O6)生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CH3COCOOH)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分析图1,黑暗条件下装置中红色液滴的向左移动距离可知表示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装置中液滴向右的移动距离可以表示该绿色植物释放的O2量。17.【答案】(1)亲本都是红花植株,F1出现性状分离,且红花植株:白花植株=2:1;红花抗病植株:红花易感病植株:白花抗病植株:白花易感病植株=5:3:3:1,是(存在配子致死情况下)9:3:3:1的变式;遵循(2)性别比例仍为1∶1,红花植株∶白花植株=2∶1,抗病植株︰易感病植株=1∶2;RXD【解析】【解答】(1)亲本都是红花植株,F1出现性状分离,且红花植株:白花植株=2:1,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F1中红花抗病植株:红花易感病植株:白花抗病植株:白花易感病植株=5:3:3:1,是(存在配子致死情况下)9:3:3:1的变式,说明R/r与D/d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亲本是两株红花抗病植株,子一代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在雌雄个体中没有差异,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易感病只在雄性个体出现,说明抗病与易感病属于伴性遗传,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RrXDXd、RrXDY。F1中性别比例仍为1:1,可推测亲本中雄配子不存在不育现象;红花植株:白花植株=2:1,抗病植株:易感病植株=1:2,说明红花和易感病为显性性状,异常比例均与显性基因有关,可推测是雌性亲本中基因型为RXD的配子不育。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8.【答案】(1)未发生;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或被动运输)(2)信号分子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接受该信号分子的受体只分布在突触后膜上(3)兴奋性;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内流,进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4)细胞内外K+浓度差大于Na+浓度差【解析】【解答】(1)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依据题意可知:电突触实际是缝隙连接,以电流作为信息载体,因此,兴奋经过电突触时,其信号类型未发生转化。依题意,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上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该过程未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利用了Ca2+通道,由此推测Ca2+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突触前神经元。

(2)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接受该信号分子的受体只分布在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据图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进而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因此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4)动作电位由Na+内流形成,静息电位由K+外流形成,细胞内外K+浓度差大于Na+浓度差,因此,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大于动作电位峰值。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