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易错精选60题44大考点)训练范围: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6章。一.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共1小题)1.(2023秋•大观区校级期末)(1)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近年,我国芯片技术飞速发展,据报道:我国中科院技术全球首创有了2nm芯片。2nm=m。(2)某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时,每周二下午安排50min足球兴趣拓展,50min合s。二.时间的测量(共1小题)2.(2023秋•射洪市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粗心的小明又用刻度尺对物理笔记本进行了四次测量,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记为25.46cm、25.45cm、25.66cm、25.47cm,这个笔记本长度最后应记为cm。图中停表所示的时间为s。三.速度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共2小题)3.(2023秋•梅里斯区期末)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2:9 B.2:1 C.9:2 D.1:24.(2023秋•江油市期末)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司机的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制动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16m。(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为多少m?(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保留两位小数)(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四.匀速直线运动(共1小题)5.(2023秋•建邺区期末)取两个不同的小球,让它们从不同的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墙砖为背景(每块墙砖均相同),当进入竖直墙砖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甲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1)由图甲可知,拍照记录中的(选填“小球1”或“小球2”)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测得CD间的平均速度为1m/s,且AB之间的距离是CD之间距离的0.7倍,则AD间的平均速度为m/s,若用刻度尺测得照片上EF之间的距离为7.5cm,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10,则照相机每隔s曝光一次;(3)图乙所示的图像能大致反映两个小球在竖直墙砖区域内运动过程的是。五.平均速度(共2小题)6.(2023秋•汉中期末)晓燕同学在学校今年秋季运动会50米赛跑中以8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3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5m/s D.7m/s7.(2023秋•高新区期末)周末小妙同学和家人来到兴隆湖湿地公园锻炼身体,他们准备环湖运动一周。妈妈打开了手机上可以记录时间、路程和配速(每千米所需要的时长)的跑步软件后,开始了环湖慢跑,他们以8分20秒的配速跑了30min,停下休息了10min后,利用路边的共享单车体验了环湖公路的骑行,历时20min完成了后面5.4km的路程。根据以上信息,求他们:(1)跑步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环湖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六.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共1小题)8.(2024春•和县校级期末)在水平路面上,甲、乙两车从t=0时由同一起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A.在0~5s内,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同 B.在0~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甲的后方运动 C.在第10s时,甲、乙两车行驶的速度相同 D.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七.s-t图像与v-t图像的联系与区别(共1小题)9.(2023秋•建邺区期末)如图甲,兴趣小组在调试一台自制激光雕刻机,激光头的初始位置位于平台的左上角,为将其移至待雕刻物体处,需用电动机M带动横杆上的激光头沿x方向移动、电动机N带动横杆和激光头沿y方向移动,现同时启动电动机M和N工作3s,激光头沿x方向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沿y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丙,3s内激光头沿y方向运动8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3s内,激光头沿x方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4cm/s B.在0~3s内,激光头沿y方向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C.激光头在第1秒末的位置与第2秒末的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为5cm D.激光头在第3秒末的位置与初始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与时间之比为14:3八.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共1小题)10.(2023秋•沙河口区期末)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实验中,同学们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用频闪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摄的频闪照片如图甲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小车通过AD段的速度是cm/s。该速度表示的是(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小车在A点运动的快慢程度;B.小车在D点运动的快慢程度;C.小车在AD中点运动的快慢程度;D.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快慢程度。(3)由照片可知,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4)各实验小组交流时,细心的同学发现;实验用的小车和木板相同,在第一个0.5s内,有的小车运动的AB之间距离较长,有的较短。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5)图乙是“激流勇进”游乐项目。游船从高处沿滑道下滑,冲入水中,极具挑战性。为保证安全,适当减小游船滑到底端的速度,请结合上述实验,给滑道设计者提一个合理建议:。九.密度的简单计算(共5小题)11.(2023秋•铜梁区期末)小明将水、油、蜂蜜三种密度不同的均匀液体,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小心翼翼地倒入杯中,模拟调制“鸡尾酒”。第一杯中,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第二杯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若两个空杯完全相同,且两杯“鸡尾酒”都刚好装满,则第一杯和第二杯“鸡尾酒”的质量m1和m2的关系是()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12.(2023秋•盘山县期末)小雪节气后,东北的天气越来越冷。请根据这一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早起上学时发现地面和屋顶出现了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2)坐在热炕上吃冻梨是东北人冬天里的一种特有享受。冻梨跟冻柿子、冻豆腐差不多,都是大自然对东北人民“寒冷的馈赠”。人们通常用(选填“冷水”或“热水”)缓梨,这是因为冻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当遇恒温的零摄氏度的水时,会(选填“吸收”或“放出”)水中的热量使其内部融化。(3)下过雪的街道小美在路边发现了晶莹的小冰块,当她拿起小冰块,让太阳光经过小冰块会发现呈现五颜六色的光,这是属于光的现象。当冰块靠近书本时,请问她该如何磨冰块,可以看到书本上的字被放大了。(4)当小冰块融化成水后质量、体积(选填“变小”“变大”“不变”)。13.(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冰块中有一金属块,冰和金属块的总质量是144g,将冰块放入底面积为100cm2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2cm,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水面又下降了0.1cm,如图乙所示。则冰块的质量是g,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已知ρ冰=0.9×103kg/m3)14.(2023秋•关岭县期末)受强冷空气影响,自2023年12月15日开始,贵州自东北向南气温先后剧烈下降,多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如图所示。小宇走到刚下的积雪上面,感觉很松软,他对雪产生了好奇。小宇用一个带有刻度的容器收集了1600mL积雪,用电子秤测得该容器装雪前后质量之差为400g。小宇看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在积雪路面撒盐来熔化积雪,于是他通过向该容器内加盐水的方式模拟了这个过程。容器内的积雪完全熔化后,形成了盐的质量占盐水总质量之比为15%的盐水,这种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此时容器中的液面在800mL处。问:(1)小宇采集的积雪的密度是多少?(2)若组成雪花的冰晶密度为0.8g/cm3,则小宇采集的积雪中,空气的体积占了多少?(用百分比表示)(3)小宇向容器内添加的盐水中,盐的质量占盐水总质量的百分比是多少?15.(2023秋•安庆期末)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测定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中的图线AB所示,则:(1)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2)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是0.24kg,杯子的容积是多少cm3?一十.气体密度的计算(共2小题)16.(2023秋•福山区期末)一只总质量为90kg的氧气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使用半小时质量变为50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0;再使用一段时间,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氧气的密度为()A.ρ0 B.ρ0 C.ρ0 D.ρ017.(2023秋•凤阳县期末)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A.6kg/m3 B.1kg/m3 C.2kg/m3 D.3kg/m3一十一.密度公式的变形运用计算质量和体积(共1小题)18.(2023秋•和平县期末)市场上出售酱油的瓶上标有“2L”字样,已知该瓶内酱油的密为1.15×103kg/m3,这瓶内酱油的质量为kg,这酱油用去一半后,酱油的密度为g/cm3。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kg/m3,一次气焊用去二分之一的氧气,则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kg/m3。一十二.测量固体的密度(共1小题)19.(2023秋•东莞市期末)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的白色,青色的牡丹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小乐想了解牡丹石的密度。于是找到两块大小不同的牡丹石,来到实验室完成如下操作。准备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1)将天平放置在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2)用托盘天平测得小块儿牡丹石的实验数据,如图甲所示,则其质量为克;(3)将小块牡丹石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牡丹石的体积为m3,小牡丹石的密度是kg/m3;(4)小乐想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大块儿牡丹石的密度,发现大牡丹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乐进行了如下的操作:①用天平测量大牡丹石的质量m1;②将大牡丹石放入盛水烧杯后,测量烧杯质量m2,并标记水面位置;③捞出大牡丹石后,再补水到标记处后测量烧杯的质量m3;根据测的质量值,得出大牡丹石的密度表达式为:(用符号表示);(5)小乐再次完成(3)中测量过程,发现第二次取出大牡丹石时沾了更多的水。经他的分析认为再次测量后,算得到的密度值与前者密度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不变)。一十三.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共1小题)20.(2023秋•赣县区期末)如图甲所示是中国特色工艺品“走马灯”。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使用时点燃“走马灯”下的蜡烛,点燃的蜡烛(选填“是”或“不是”)光源:稍后,纸筒内部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此时内部空气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而上升,形成气流,使纸筒顶部的风车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一十四.声音的传播条件(共1小题)21.(2023秋•喀什地区期末)如图所示两个声学实验。(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到盛水的水槽中,看到水花溅起,如图甲所示,这里“水花”把实验现象放大,这个实验验证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的是探究声音传播时使用的实验装置,把敲击后的金属环悬挂在密封的钟罩内,用两用打气筒向外抽气,会听到金属环发出的声音(选填“越来越小”或“越来越大”);继续抽气,最后几乎听不到金属环发出的声音,由此推理可得:。一十五.回声测距(共2小题)22.(2023秋•沙依巴克区校级期末)某固定测速仪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则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8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若汽车速度保持不变,测速仪在发出第二个信号后,再隔0.9s发出第三个信号,则第三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s。23.(2023秋•阳谷县期末)国庆期间,小明爸爸自驾带小明到登封少林寺游玩。途径行驶缓慢路段时,小明爸爸在某一时刻鸣笛,在3s后听到从前方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根据以上条件计算下列问题:(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求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那么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多少米?(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求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一十六.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共1小题)24.(2023秋•黄冈期末)小雨用一款手机上的声音测试软件测试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数据,她先后用钢琴、吉他和笛子分别奏出不同的声音,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关于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乐器钢琴吉他笛子数据A523Hz1046Hz523Hz数据B60dB52dB52dBA.吉他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 B.吉他和笛子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钢琴和笛子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D.吉他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一十七.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共1小题)25.(2024春•海口期末)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风吹入人耳的 B.“不敢恐高声语,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一十八.声与信息(共1小题)26.(2023秋•碑林区期末)2023年12月甘肃发生6.2级地震,救援正在进行,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音,及时获救,这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地震时会伴有(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如图所示是某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的情景,地震警报的声音通过传到同学们耳中。一十九.声与能量(共1小题)27.(2023秋•深圳期末)学习完声现象后,小明做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乙图,可以看到真空罩中闹钟在振动,但不能听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且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乒乓球弹起的角度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D.丁图,用硬纸板接触转动的齿轮,发出来的声音很“尖”,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二十.噪声的等级(共1小题)28.(2023秋•宁化县期末)在期末考试的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会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1.1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二十一.光线的传播范围(共1小题)29.(2023秋•赤壁市期末)晚上,室内明亮的灯光透过窗口,会在漆黑室外的地面上形成一块亮的光斑。如图所示,用点光源S表示室内的光源,请画出点光源S通过窗口照亮地面的范围。二十二.小孔成像的作图(共1小题)30.(2023秋•崇川区期末)如图,O是小孔,请画出AB在MN上所成的像。二十三.探究光反射实验中的光路可逆(共1小题)31.(2023秋•温江区校级期末)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说法正确是()A.∠i=∠r说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入射光线EO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动,反射光线FO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动 C.将光沿FO方向入射,则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如图乙,将纸板沿ON向后翻折,发现纸板B上没有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不存在二十四.光的反射现象(共1小题)32.(2023秋•驿城区校级期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琴棋书画,恢弘博雅。如图所示,这是摄影爱好者小明在中秋节拍摄的月上中天、天上月对水中月,天涯与共之景。水中月的形成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二十五.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2小题)33.(2023秋•桥西区期末)如图所示,若在平面镜不动的情况下,要让激光笔射中目标,可保持激光笔的入射点不变,将其(选填“顺”或“逆”)时针转过一定的角度;也可保持入射角不变,把激光笔向(选填“左”或“右”)平移一段距离。34.(2023秋•龙江县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是入射光线,玻璃在(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二十六.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环境的选择(共1小题)35.(2023秋•全椒县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白纸、刻度尺等。(1)为了便于观察,本实验最好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有的同学发现无论怎样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的白纸上移动,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2)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3)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它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5)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会观察到蜡烛A的像(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二十七.钟表的应用(共1小题)36.(2024春•海口期末)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止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二十八.光的折射现象(共1小题)37.(2023秋•三河市期末)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m,他到像的距离是m,他走近平面镜,则他在镜中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假日里,小明在河边散步,看到“鱼在云中游”,“鱼”是光的形成的,“云”是光的形成的,它们都是像。二十九.垂直射入其他介质时的传播方向不变(共1小题)38.(2023秋•襄城区期末)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入射角是0°,则折射角是()A.0° B.45° C.90° D.180°三十.红外线(共1小题)39.(2023秋•岳麓区校级期末)冬天是病毒性感冒的高发季,勤洗手是降低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在很多公共卫生间都配有自动感应水龙头和自动热风干手机。当手对着水龙头的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这是因为感应窗内的接收器接收到人体向外辐射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后,实现控制出水。洗完手后,将手放在热风干手机下吹热风,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从而加快水的蒸发。三十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3小题)40.(2023秋•宁国市期末)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水凸透镜,并利用这种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如图甲所示,在透镜中继续注入少许水,发现焦点位置左移,这一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凸出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B.按照图甲测出水凸透镜的焦距,如果将该水透镜放在图乙所示位置,光屏上恰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保持图乙中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3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光屏要向右移动的距离应大于3cm D.若保持图乙中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3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光屏要向左移动的距离应大于3cm41.(2023秋•铁西区期末)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如图1所示,将光屏和光源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放置一个凸透镜,光源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小亮在BC之间朝向C观察,如图2所示,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3中的甲所示,此后,他在AB之间观察光屏。小明在B处将凸透镜更换为一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明在AB之间观察光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亮、小明观察到的分别是图3中的()A.丁、丙 B.丁、乙 C.乙、丙 D.戊、丙42.(2023秋•邵阳县期末)小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按图乙安装好器材,并调节好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处于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上”或“下”)调节;(4)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三十二.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共2小题)43.(2023秋•天河区期末)如图,已知凸透镜焦距为f=10cm。(1)请在图中画出蜡烛AB发出的两条光线a和b经凸透镜后的光线,并标出物距u;(2)蜡烛AB经凸透镜成的是(选填“放大”“等大”“缩小”)、(选填“倒立”“正立”)的(选填“实”“虚”)像,这和(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一致;(3)要使光线a经凸透镜后的光线经过P点,应使凸透镜沿主光轴水平(选填“向左”“向右”)移动。44.(2023秋•张店区期末)一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实验次数12345物距u/cm6030201512像距v/cm1215203060(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cm;(3)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蜡烛在光屏上成的像越来越(选填“大”或“小”);(4)第4次实验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了此成像特点的是(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5)若第4次实验完成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cm,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6)若第4次实验完成后,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某处放一透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对光线有作用。(7)若第4次实验完成后,不改变图中蜡烛和透镜位置,只将甲凸透镜换成材料和口径相同的乙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光屏(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比原来的像(选填“变大”或“变小”)了。(8)第5次实验完成后,该同学取下光具座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发现课本上的字变大了。为了探究这一情境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50cm处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选填“30~40cm”或“40~50cm”或“50~60cm”)范围内,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都找不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同学的帮助下,他观察到了烛焰的像,他的观察方法是。三十三.遮挡透镜的部分成完整的像(共1小题)45.(2023秋•广阳区期末)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佳佳又在实验(2)的基础上,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4)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选填“上”或“下”)移动。(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三十四.像距v和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共1小题)46.(2023秋•沭阳县校级期末)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4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到1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三十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共3小题)47.(2023秋•双流区校级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清晰完整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甲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5cm B.若将乙图中的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能看到正立的像 C.若将乙图中的光屏右移,为了使光屏仍成清晰的像,蜡烛也应向右移动 D.若乙图中的透镜上停有一只蚂蚁,则光屏上看见的是烛焰不完整的像48.(2023秋•宿豫区期末)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8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8cm B.f=4cm C.f=6cm D.f=9cm49.(2023秋•江阴市期末)为了研究透镜,小明和小华利用一个撕掉外包装的矿泉水瓶分别做了以下两个实验:(1)小明在矿泉水瓶内注入适量清水,拧紧瓶盖,瓶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将瓶水平固定在白纸上方,并使光线竖直向下照射到圆柱形瓶身上(如图甲所示)。观察瓶身下方的白纸,发现白纸上有与瓶身平行的亮线,而在与空气泡正下方的白纸上,则是一个黑影,圆柱形瓶身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透镜。如果把白纸从贴近瓶身的位置竖直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选填“变粗”“变细”“先变粗再变细”或“先变细再变粗”)。(2)小华在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在其底部放一枚一元硬币,将拧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水平横放在水面上方,并逐渐将空瓶向下平移(如图乙所示)。从瓶身正上方观察硬币的像,当瓶身下部浸入水中后,硬币的像(选填“突然变大”“突然变小”或“保持不变”)。随着瓶身在水中浸入深度的增加,硬币的像(选填“先正立后倒立”“先倒立后正立”“一直倒立”或“一直正立”)。三十六.放大镜(共1小题)50.(2023秋•大观区校级期末)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像(选填“实”或“虚”)。三十七.温度计的使用(共2小题)51.(2023秋•桂林期末)(1)如图1所示,液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温度计的示数℃。它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2)如图2所示,小林使用刻度尺测量铅笔长度时,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B”或“C”),小林经过5次测量取平均值得到铅笔长度值,此处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填字母)。A.减小误差B.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52.(2023秋•和平县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温度计的局部图示,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丙温度计的示数为℃。三十八.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共1小题)53.(2023秋•建邺区期末)在汽车行业,“热融紧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1)如图所示是其工作过程,具体操作如下:①利用电钻使螺钉高速旋转并压向金属板材;②螺钉尖端与板材表面摩擦生热,板材局部(选填“吸热”或“放热”)熔化;③螺纹完全拧入板材后螺钉停止转动,板材局部(填物态变化名称)牢牢套住螺钉。(2)利用该技术,铜螺钉可以拧入表格中物质制作的板材。物质熔点/℃铁1535铜1083铝660三十九.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共1小题)54.(2023秋•双流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坐垫,它通过生物冰快速激发成型技术研制而成。坐垫内的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就会慢慢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坐垫内物质是非晶体 B.坐垫内物质熔点低于人体温度 C.人坐上去时,坐垫内物质发生了液化现象 D.坐垫内物质温度不变时,一定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四十.不同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际应用(共1小题)55.(2023秋•丛台区校级期末)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可知通常情况下:物质名称固体水银固体酒精固体煤油铜钢熔点/℃﹣39﹣117﹣3010831515(1)酒精在﹣113℃时是态;(2)南极的最低温度可达﹣90℃,在那里可以用温度计;(3)铜块掉入钢水中熔化。(填“会”或“不会”)四十一.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共1小题)56.(2023秋•巨野县期末)图甲是探究“水沸腾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室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温度计的示数为℃。(2)实验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同时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两位同学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发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选填“质量”或“初温”)不同;(4)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差异,若结论无误,可知当地大气压(选填“高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四十二.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共2小题)57.(2024春•临河区校级期末)在长清的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经常看到一位老大爷用如图所示的手摇式爆米花机制作爆米花,燃料为安全环保矿物油。制作爆米花时,旋转把手使玉米粒均匀受热,打开阀门,将爆米花嘣出的瞬间,会看到大量的“白气”。“白气”形成的原因是()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58.(2023秋•南京期末)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后,我们会观察到:烧瓶内水面上方是“透明”的,瓶口上方有“白雾”,有小水滴从金属盘沿滴下,停止实验后,烧瓶内“水量”会减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水量”会减少,是因为烧瓶内的水发生了汽化②烧瓶内水面上方是“透明”的,说明烧瓶内此时充满了空气③瓶口上方有“白雾”,说明此时水发生了汽化④有小水滴从盘沿滴下时,盘的温度会升高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③④四十三.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共1小题)59.(2023秋•青山区期末)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通过吃冰棒来解热。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B.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四十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共1小题)60.(2023秋•惠山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图乙)。由此可见,盐使冰的熔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白霜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热(填“吸”或“放”)。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易错精选60题44大考点)训练范围: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6章。一.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共1小题)1.(2023秋•大观区校级期末)(1)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近年,我国芯片技术飞速发展,据报道:我国中科院技术全球首创有了2nm芯片。2nm=2×10﹣9m。(2)某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时,每周二下午安排50min足球兴趣拓展,50min合3000s。【答案】(1)2×10﹣9;(2)3000。【解答】解:(1)2nm=2×10﹣9m;(2)50min=50×60s=3000s。故答案为:(1)2×10﹣9;(2)3000。二.时间的测量(共1小题)2.(2023秋•射洪市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2.50cm,粗心的小明又用刻度尺对物理笔记本进行了四次测量,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记为25.46cm、25.45cm、25.66cm、25.47cm,这个笔记本长度最后应记为25.46cm。图中停表所示的时间为337.5s。【答案】1;2.50;25.46;337.5。【解答】解:刻度尺分度值为1mm,起始刻度值为1.00cm,末尾刻度值为3.50cm,因此物体长度3.50cm﹣1.00cm=2.50cm;粗心的小明四次测量,第三组测量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数据,应该删除,故笔记本的长度为L=;停表小表盘指针指示超过5分钟,不到6分钟,大表盘指示秒针走了37.5s,则停表的读数为5分37.5s,即337.5s。故答案为:1;2.50;25.46;337.5。三.速度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共2小题)3.(2023秋•梅里斯区期末)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2:9 B.2:1 C.9:2 D.1:2【答案】A【解答】解:由v=得:运动的时间之比:==×=×=。故选:A。4.(2023秋•江油市期末)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司机的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制动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16m。(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为多少m?(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保留两位小数)(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汽车速度v=72km/h=20m/s,由v=得:在反应过程行驶的距离s1=v1t1=20m/s×0.7s=14m;(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2==≈6.96m/s;(3)紧急停车全程所用时间t=t1+t2=0.7s+2.3s=3s,全程的路程s=s1+s2=14m+16m=30m,则平均速度v′===10m/s。答:(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4m;(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6.96m/s;(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四.匀速直线运动(共1小题)5.(2023秋•建邺区期末)取两个不同的小球,让它们从不同的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墙砖为背景(每块墙砖均相同),当进入竖直墙砖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甲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1)由图甲可知,拍照记录中的小球2(选填“小球1”或“小球2”)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测得CD间的平均速度为1m/s,且AB之间的距离是CD之间距离的0.7倍,则AD间的平均速度为0.9m/s,若用刻度尺测得照片上EF之间的距离为7.5cm,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10,则照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3)图乙所示的图像能大致反映两个小球在竖直墙砖区域内运动过程的是A。【答案】(1)小球2;(2)0.9;0.5;(3)A。【解答】解:(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得到一个像,由图可知,小球2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1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小球1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故小球1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用刻度尺测得照片上EF之间的距离为7.5cm,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10,则EF的实际距离是75cm,从图甲可知,EF之间是三块砖的厚度,因此一块砖的厚度为25cm,则CD间的距离为2块砖即50cm,因为CD间的平均速度为1m/s,根据速度公式,则CD的时间为即照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且AB之间的距离是CD之间距离的0.7倍,故AB间的距离为SAB=0.7×SCD=0.7×0.5m=0.35mAD所用的时间为3个曝光间隔,故时间为tAD=3×0.5s=1.5s则AD间的距离为:SAD=SAB+SBC+SCD=0.35m+0.5m+0.5m=1.35m根据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AD间的平均速度为(3)从甲图可知,小球1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小球2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图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小球2;(2)0.9;0.5;(3)A。五.平均速度(共2小题)6.(2023秋•汉中期末)晓燕同学在学校今年秋季运动会50米赛跑中以8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3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5m/s D.7m/s【答案】B【解答】解:晓燕的50米平均速度为,故ACD不正确,B正确。故选:B。7.(2023秋•高新区期末)周末小妙同学和家人来到兴隆湖湿地公园锻炼身体,他们准备环湖运动一周。妈妈打开了手机上可以记录时间、路程和配速(每千米所需要的时长)的跑步软件后,开始了环湖慢跑,他们以8分20秒的配速跑了30min,停下休息了10min后,利用路边的共享单车体验了环湖公路的骑行,历时20min完成了后面5.4km的路程。根据以上信息,求他们:(1)跑步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环湖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答案】(1)跑步过程的平均速度是2m/s;(2)环湖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km/h。【解答】解:(1)t=8分20秒=500s,跑步过程的平均速度:v===2m/s;(2)v=2m/s=7.2km/h,t1=30min=0.5h慢跑的路程:s1=vt1=7.2km/h×0.5h=3.6km,环湖运动全程:s总=s1+s2=3.6km+5.4km=9km,t总=t1+t2+t3=30min+10min+20min=60min=1h,环湖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v′===9km/h。答:(1)跑步过程的平均速度是2m/s;(2)环湖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km/h。六.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共1小题)8.(2024春•和县校级期末)在水平路面上,甲、乙两车从t=0时由同一起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A.在0~5s内,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同 B.在0~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甲的后方运动 C.在第10s时,甲、乙两车行驶的速度相同 D.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答案】B【解答】解:AB.由图象可知,在0~5s内甲、乙两车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甲车速度比乙车大,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甲的后方运动,故A错误,B正确;C.由图象可知,在第10s时,乙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甲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甲、乙两车行驶的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在0~10s内,甲车与乙车通过的路程相同,均为10m,由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B。七.s-t图像与v-t图像的联系与区别(共1小题)9.(2023秋•建邺区期末)如图甲,兴趣小组在调试一台自制激光雕刻机,激光头的初始位置位于平台的左上角,为将其移至待雕刻物体处,需用电动机M带动横杆上的激光头沿x方向移动、电动机N带动横杆和激光头沿y方向移动,现同时启动电动机M和N工作3s,激光头沿x方向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沿y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丙,3s内激光头沿y方向运动8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3s内,激光头沿x方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4cm/s B.在0~3s内,激光头沿y方向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C.激光头在第1秒末的位置与第2秒末的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为5cm D.激光头在第3秒末的位置与初始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与时间之比为14:3【答案】C【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在0~3s内,激光头沿x方向运动6cm,则激光头沿x方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2cm/s,故A错误;B、由图丙可知,在0~1s内,激光头沿y方向做加速运动,1~2s内,激光头沿y方向做匀速运动,2~3s内,激光头沿y方向做减速运动,即在0~3s内,激光头沿y方向先做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C、由图丙可知,第1秒末和第2秒末激光头沿y方向运动的距离为:y1=vt=×4cm/s×1s=2cm,y2=y1+vt=2cm+4cm/s×1s=6cm,由图乙可知,第1秒末和第2秒末激光头沿x方向运动的距离为:x1=1.5cm,x2=4.5cm,则激光头在第1秒末的位置与第2秒末的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为:d===5cm,故C正确;D、由图丙可知,第3秒末激光头沿y方向运动的距离为:y3=y2+vt=6cm+×4cm/s×1s=8cm,由图乙可知,第3秒末激光头沿x方向运动的距离为x3=6cm,则激光头在第3秒末的位置与初始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为:d'===10cm,因此激光头在第3秒末的位置与初始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与时间之比为10:3,故D错误。故选:C。八.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共1小题)10.(2023秋•沙河口区期末)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实验中,同学们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用频闪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摄的频闪照片如图甲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小车通过AD段的速度是50cm/s。该速度表示的是D(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小车在A点运动的快慢程度;B.小车在D点运动的快慢程度;C.小车在AD中点运动的快慢程度;D.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快慢程度。(3)由照片可知,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4)各实验小组交流时,细心的同学发现;实验用的小车和木板相同,在第一个0.5s内,有的小车运动的AB之间距离较长,有的较短。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斜面的倾角不同。(5)图乙是“激流勇进”游乐项目。游船从高处沿滑道下滑,冲入水中,极具挑战性。为保证安全,适当减小游船滑到底端的速度,请结合上述实验,给滑道设计者提一个合理建议:增加滑道的粗糙程度。【答案】(1);(2)50;D;(3)加速;(4)斜面的倾角不同;(5)增加滑道的粗糙程度。【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的原理:;(2)小车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5s拍摄一次,因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间隔拍照3次,据此判断用时为1.5s,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的距离为75.0cm,小车通过AD段的速度为:=,该速度表示的是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快慢程度,故选D。(3)由图知,相同时间小车间距越来越大,故小车做加速运动;(4)实验用的小车和木板相同,在第一个0.5s内,有的小车运动的AB之间距离较长,有的较短。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斜面的倾角不同;(5)图乙是“激流勇进”游乐项目。游船从高处沿滑道下滑,冲入水中,极具挑战性。为保证安全,适当减小游船滑到底端的速度可以适当增加滑道的粗糙程度;故答案为:(1);(2)50;D;(3)加速;(4)斜面的倾角不同;(5)增加滑道的粗糙程度。九.密度的简单计算(共5小题)11.(2023秋•铜梁区期末)小明将水、油、蜂蜜三种密度不同的均匀液体,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小心翼翼地倒入杯中,模拟调制“鸡尾酒”。第一杯中,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第二杯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若两个空杯完全相同,且两杯“鸡尾酒”都刚好装满,则第一杯和第二杯“鸡尾酒”的质量m1和m2的关系是()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确定【答案】A【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水、油、蜂蜜三种密度不同的均匀液体,按照“蜂蜜一水一油”的顺序小心翼翼地倒入杯中,模拟调制”鸡尾酒”,第一杯中,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第二杯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若两个空杯完全相同,且两杯“鸡尾酒”都刚好装满,根据密度公式,则第一杯和第二杯“鸡尾酒”的质量m1和m2的关系是m1>m2。故选:A。12.(2023秋•盘山县期末)小雪节气后,东北的天气越来越冷。请根据这一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早起上学时发现地面和屋顶出现了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2)坐在热炕上吃冻梨是东北人冬天里的一种特有享受。冻梨跟冻柿子、冻豆腐差不多,都是大自然对东北人民“寒冷的馈赠”。人们通常用冷水(选填“冷水”或“热水”)缓梨,这是因为冻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当遇恒温的零摄氏度的水时,会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水中的热量使其内部融化。(3)下过雪的街道小美在路边发现了晶莹的小冰块,当她拿起小冰块,让太阳光经过小冰块会发现呈现五颜六色的光,这是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当冰块靠近书本时,请问她该如何磨冰块把冰块磨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可以看到书本上的字被放大了。(4)当小冰块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选填“变小”“变大”“不变”)。【答案】(1)凝华;(2)冷水;吸收;(3)把冰块磨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4)不变;变小。【解答】解:(1)冰花是水蒸气变成冰,即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2)人们通常用冷水缓梨,这是因为冻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当遇恒温的零摄氏度的水时,冻梨上的冰会吸收冷水里的热量使其内部融化;(3)太阳光经过小冰块会发现呈现五颜六色的光,这是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把冰块磨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时,冰块类似于凸透镜,当冰块靠近书本时,凸透镜的作用类似放大镜,能把书本上的字放大;(4)当小冰块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故体积变小。故答案为:(1)凝华;(2)冷水;吸收;(3)把冰块磨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4)不变;变小。13.(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冰块中有一金属块,冰和金属块的总质量是144g,将冰块放入底面积为100cm2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2cm,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水面又下降了0.1cm,如图乙所示。则冰块的质量是90g,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kg/m3。(已知ρ冰=0.9×103kg/m3)【答案】90;2.7×103。【解答】解:设冰块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1,金属块的体积为V2;冰和金属块的总质量为m,其中冰的质量为m1,金属块的质量为m2。(1)冰块完全沉入水中,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根据ρ=,冰化成水后的体积:V化水===,由题意可知,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的体积,所以V1﹣V化水=V1﹣=SΔh2,即V1﹣V1=100cm2×0.1cm=10cm3,解得冰的体积:V1=100cm3。则冰的质量:m1=ρ冰V1=0.9g/cm3×100cm3=90g;(2)则冰块中所含的金属块质量:m2=m﹣m1=144g﹣90g=54g,由题意可得,冰块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SΔh1=100cm2×1.2cm=120cm3,则金属块的体积:V2=V﹣V1=120cm3﹣100cm3=20cm3所以金属块的密度:ρ金属===2.7g/cm3=2.7×103kg/m3。故答案为:90;2.7×103。14.(2023秋•关岭县期末)受强冷空气影响,自2023年12月15日开始,贵州自东北向南气温先后剧烈下降,多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如图所示。小宇走到刚下的积雪上面,感觉很松软,他对雪产生了好奇。小宇用一个带有刻度的容器收集了1600mL积雪,用电子秤测得该容器装雪前后质量之差为400g。小宇看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在积雪路面撒盐来熔化积雪,于是他通过向该容器内加盐水的方式模拟了这个过程。容器内的积雪完全熔化后,形成了盐的质量占盐水总质量之比为15%的盐水,这种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此时容器中的液面在800mL处。问:(1)小宇采集的积雪的密度是多少?(2)若组成雪花的冰晶密度为0.8g/cm3,则小宇采集的积雪中,空气的体积占了多少?(用百分比表示)(3)小宇向容器内添加的盐水中,盐的质量占盐水总质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答案】(1)小宇采集的积雪的密度是0.25g/cm3;(2)若组成雪花的冰晶密度为0.8g/cm3,则小宇采集的积雪中,空气的体积占了68.75%;(3)小宇向容器内添加的盐水中,盐的质量占盐水总质量的百分比是27.5%。【解答】解:(1)用电子秤测得该容器装雪前后质量之差为400g,则积雪的质量为:m=400g;积雪体积为:V=1600mL=1600cm3,则积雪的密度为:ρ===0.25g/cm3;(2)积雪样品中冰晶的体积为:V冰===500cm3,则小宇采集的积雪中,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V冰=1600cm3﹣500cm3=1100cm3,占比为:=×100%=68.75%;(3)最后所得盐水的质量为:m'=ρ'V'=1.1g/cm3×800cm3=880g,则所得盐水中盐的质量为:m盐=880g×15%=132g,小宇向容器内添加的盐水的质量为:m“=m'﹣m=880g﹣400g=480g,则小宇向容器内添加的盐水中,盐的质量占盐水总质量的百分比为:=×100%=27.5%。答:(1)小宇采集的积雪的密度是0.25g/cm3;(2)若组成雪花的冰晶密度为0.8g/cm3,则小宇采集的积雪中,空气的体积占了68.75%;(3)小宇向容器内添加的盐水中,盐的质量占盐水总质量的百分比是27.5%。15.(2023秋•安庆期末)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测定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中的图线AB所示,则:(1)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2)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是0.24kg,杯子的容积是多少cm3?【答案】(1)该液体的密度是1.2g/cm3;(2)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是0.24kg,杯子的容积是200cm3。【解答】解:(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没有液体时,质量为40g,则量杯的质量m0=40g;读图可知,当体积为50cm3时,液体质量为100g﹣40g=60g,则液体的密度:ρ===1.2g/cm3;(2)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m总′=m水+m0=240g,水的质量:m水=m总′﹣m0=240g﹣40g=200g,由ρ=得水的体积:V水===200cm3,即杯子的容积是200cm3。答:(1)该液体的密度是1.2g/cm3;(2)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是0.24kg,杯子的容积是200cm3。一十.气体密度的计算(共2小题)16.(2023秋•福山区期末)一只总质量为90kg的氧气瓶,瓶内氧气密度为ρ0,使用半小时质量变为50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0;再使用一段时间,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氧气的密度为()A.ρ0 B.ρ0 C.ρ0 D.ρ0【答案】B【解答】解:设氧气瓶的质量为m0,容积为V,且瓶内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瓶子的容积,则由ρ=得原来氧气的密度:﹣﹣﹣﹣﹣﹣①使用半小时氧气的密度:﹣﹣﹣﹣﹣﹣②由解得氧气瓶的质量:m0=10kg,总质量为90kg的氧气瓶,瓶内氧气的质量为:90kg﹣10kg=80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0,再使用一段时间后,氧气瓶的总质量变为20kg,则瓶内氧气的质量为20kg﹣10kg=10kg,氧气的体积一定,根据m=ρV可知,氧气的密度和氧气质量成正比,所以,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原来的,即ρ=ρ0。故选:B。17.(2023秋•凤阳县期末)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A.6kg/m3 B.1kg/m3 C.2kg/m3 D.3kg/m3【答案】C【解答】解:设钢瓶的容积为V,由ρ=得原来氧气的质量:m=ρV=6kg/m3×V,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则钢瓶内剩下氧气的质量:m剩=(1﹣)×6kg/m3×V=2kg/m3×V,剩余氧气的密度:ρ剩===2kg/m3。故选:C。一十一.密度公式的变形运用计算质量和体积(共1小题)18.(2023秋•和平县期末)市场上出售酱油的瓶上标有“2L”字样,已知该瓶内酱油的密为1.15×103kg/m3,这瓶内酱油的质量为2.3kg,这酱油用去一半后,酱油的密度为1.15g/cm3。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kg/m3,一次气焊用去二分之一的氧气,则瓶中剩余氧气的密度为3kg/m3。【答案】2.3;1.15;3。【解答】解:根据ρ=得,这瓶酱油的质量m=ρV=1.15×103kg/m3×2×10﹣3m3=2.3kg。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无关,这瓶酱油用去一半后,酱油的密度仍为1.15×103kg/m3=1.15g/cm3。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kg/m3,一次气焊用去二分之一的氧气,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而体积不变,根据公式ρ=可知,瓶中剩余的氧气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即为×6kg/m3=3kg/m3。故答案为:2.3;1.15;3。一十二.测量固体的密度(共1小题)19.(2023秋•东莞市期末)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的白色,青色的牡丹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小乐想了解牡丹石的密度。于是找到两块大小不同的牡丹石,来到实验室完成如下操作。准备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细线。(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2)用托盘天平测得小块儿牡丹石的实验数据,如图甲所示,则其质量为29克;(3)将小块牡丹石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牡丹石的体积为10﹣5m3,小牡丹石的密度是2.9×103kg/m3;(4)小乐想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大块儿牡丹石的密度,发现大牡丹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乐进行了如下的操作:①用天平测量大牡丹石的质量m1;②将大牡丹石放入盛水烧杯后,测量烧杯质量m2,并标记水面位置;③捞出大牡丹石后,再补水到标记处后测量烧杯的质量m3;根据测的质量值,得出大牡丹石的密度表达式为:(用符号表示);(5)小乐再次完成(3)中测量过程,发现第二次取出大牡丹石时沾了更多的水。经他的分析认为再次测量后,算得到的密度值与前者密度值相比仍然不变(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不变)。【答案】(1)水平;右;(2)29;(3)10﹣5;2.9×103;(4)ρ水;(5)仍然不变。【解答】解:(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小牡丹石的质量:m=20g+5g+4g=29g;(3)小牡丹石的体积:V=30mL﹣20mL=10mL=10cm3=10﹣5m3;牡丹石的密度:ρ===2.9g/cm3=2.9×103kg/m3;(4)补的水的质量为m水=m3﹣m2+m1;所以补的水的体积,即大牡丹石的体积为:V石=V水==;大牡丹石的密度:ρ石===ρ水;(5)大牡丹石从水中取出时带出一部分水,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故测量值仍然不变;故答案为:(1)水平;右;(2)29;(3)10﹣5;2.9×103;(4)ρ水;(5)仍然不变。一十三.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共1小题)20.(2023秋•赣县区期末)如图甲所示是中国特色工艺品“走马灯”。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使用时点燃“走马灯”下的蜡烛,点燃的蜡烛是(选填“是”或“不是”)光源:稍后,纸筒内部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此时内部空气密度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而上升,形成气流,使纸筒顶部的风车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答案】是;变小。【解答】解:点燃的蜡烛是光源;点燃蜡烛,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吹动扇叶转动。故答案为:是;变小。一十四.声音的传播条件(共1小题)21.(2023秋•喀什地区期末)如图所示两个声学实验。(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到盛水的水槽中,看到水花溅起,如图甲所示,这里“水花”把实验现象放大,这个实验验证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的是探究声音传播时使用的实验装置,把敲击后的金属环悬挂在密封的钟罩内,用两用打气筒向外抽气,会听到金属环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选填“越来越小”或“越来越大”);继续抽气,最后几乎听不到金属环发出的声音,由此推理可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答案】(1)振动;(2)越来越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到盛水的水槽中,看到水花溅起,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用两用打气筒向外抽气,金属杯内能传声的空气逐渐变少,故会听到金属环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继续抽气,最后几乎听不到金属环发出的声音,由此推理可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振动;(2)越来越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十五.回声测距(共2小题)22.(2023秋•沙依巴克区校级期末)某固定测速仪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则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到测速仪的距离102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8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若汽车速度保持不变,测速仪在发出第二个信号后,再隔0.9s发出第三个信号,则第三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答案】102;0.3。【解答】解:(1)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t声1=×0.6s=0.3s,由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1=v声t声1=340m/s×0.3s=102m;(2)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t声2=×0.4s=0.2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2=v声t声2=340m/s×0.2s=68m;所以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s车=s1﹣s2=102m﹣68m=34m,汽车行驶时间:t车=Δt﹣t声1+t声2=1.8s﹣0.3s+0.2s=1.7s,汽车的速度:v车===20m/s;当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离距测速仪是68m,汽车前进时间:t′=Δt′﹣t声2=0.9s﹣0.2s=0.7s,在0.7s以后,测速仪发出第三个信号,此时汽车前进距离:s′=v车t′=20m/s×0.7s=14m,所以在测速仪发出第三个信号的瞬间,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s″=s2﹣s′=68m﹣14m=54m,则超声波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t3===0.15s,所以第三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的总时间:t=2t3=2×0.15s=0.3s。故答案为:102;0.3。23.(2023秋•阳谷县期末)国庆期间,小明爸爸自驾带小明到登封少林寺游玩。途径行驶缓慢路段时,小明爸爸在某一时刻鸣笛,在3s后听到从前方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请根据以上条件计算下列问题:(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求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那么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多少米?(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求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答案】(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10m;(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那么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40m;(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25m。【解答】解:3s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3s=1020m,(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d1=×s声=×1020m=510m;(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汽车在3s内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3s=60m,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d2=×(s声+s车)=×(1020m+60m)=540m;(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汽车在3s内行驶的路程s车′=v车′t=10m/s×3s=30m,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d3=×(s声+s车′)=×(1020m+30m)=525m。答:(1)假设汽车静止不动,小明爸爸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10m;(2)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20m/s的速度向着峭壁开去,那么鸣笛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40m;(3)如果小明爸爸开车以10m/s的速度远离峭壁开去,听见回声时汽车到峭壁的距离是525m。一十六.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共1小题)24.(2023秋•黄冈期末)小雨用一款手机上的声音测试软件测试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数据,她先后用钢琴、吉他和笛子分别奏出不同的声音,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关于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乐器钢琴吉他笛子数据A523Hz1046Hz523Hz数据B60dB52dB52dBA.吉他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 B.吉他和笛子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钢琴和笛子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D.吉他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答案】C【解答】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钢琴发出的声音的分贝数最大,所以钢琴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故A错误;B、吉他和笛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B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技术助力下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 教育心理学的智慧解码学生行为背后
- 心理辅导在招生过程中的作用
- 教育技术与职业发展
- 企业内部培训与教育心理学的结合
- 医疗教育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 教育投资的新风向游戏化学习平台融资指南
- 2025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培养学习动力教育心理学的力量
- 企业园区的智能交通管理方案
- 和谐型机车坡道起车操纵办法细化措施
-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办法
- 和面机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程
- 建设用地报批程序及基本要求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套
- GB/T 19806-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挤压剥离试验
- 日本茶叶农残限量标准
- 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大全(含答案详解)
- 2022江苏省中央财政补贴型奶牛养殖保险条款
- 外贸业务员KPI考核量表
- 智慧物业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