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1页
《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2页
《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3页
《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4页
《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XXX-XXX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XXXX-20XXTechnicalstandardsforleakagedetectionofexistingbuildingstructures(征求意见稿)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sforleakagedetectionofexistingbuildingstructures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XXX-XXX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XXXX-20XX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XX年XX月X日202X年福州3地方标准《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的闽建科〔20XX〕XX号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经组织审查,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XXX-XXXX,自20XX年XX月XX日起实施。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函告省厅科技与设计处。该标准由省厅负责管理,具体技术内容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附件: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DBJ/T13-XXX-XXXX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XX年XX月XX日4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2023年第一批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闽建科函[2023]9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检测方法;5.检测场景;6.检测报告;7.附录。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62号,邮编:36100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厦门垒智建设有限公司厦门市房屋安全鉴定协会厦门鑫方成工程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市集美区建设与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站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厦门宏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均榕张八芳李浩王亚平杜耀峰蒋少杰邱宏科王晨飞杜欣王晓莉沈美恒姚琪钦刘建勋周磊周杰张赐华本标准主要审查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6 2术语 23基本规定 43.1一般规定 43.2检测程序及工作内容 43.3检测方法分类及选用 74检测方法 94.1一般规定 94.2蓄水试验 104.3淋水试验 4.4水压试验 134.5灌水试验 144.6红外热成像法 154.7微波测湿法 194.8内窥镜目视检测法 204.9听漏法 225检测场景 245.1一般规定 245.2屋面渗漏检测 255.3外墙渗漏检测 265.4建筑室内渗漏检测 275.5管道渗漏检测 286检测报告 30附录A蓄水试验记录 31附录B淋水试验记录 32附录C水压试验记录 33附录D灌水试验记录 34附录E红外热像法现场记录 35附录F微波测湿法现场记录 36本标准用词说明 37引用标准名录 38 398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s 43.1GeneralRequirements 43.2InspectionProceduresandWorkContents 43.3ClassificationofTestingMethodsandSelection 74TestingMethod 94.1GeneralRequirements 94.2ImpoundmentTest 4.3WaterPouringTest 4.4WaterPressureTest 4.5WaterFillingTest 4.6InfraredThermography 4.7MicrowaveMoistureMeasurementMethod 4.7EndoscopyVisualInspection 204.8AcousticMethods 225InspectionScenario 245.1GeneralRequirements 245.2RoofLeakDetection 255.3ExteriorWallLeakDetection 265.4BuildingInteriorLeakDetection 275.5PipelineLeakDetection 286TestingReport 30AppendixAImpoundmentTestRecord 31AppendixBWaterPouringTestRecord 32AppendixCWaterPressureTestRecord 33AppendixDWaterFillingTestRecord 34AppendixEInfraredThermographyRecord 35AppendixFMicrowaveMoistureMeasurementMethodRecord 36ExplanationofWondinginThisStandard 37ListofQuotedStandards 3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911.0.1为规范建筑工程既有房屋建筑中渗漏检测技术方法及应用,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制订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对既有房屋建筑的屋面、外墙、建筑室内、给排水管道等的现场渗漏检测。1.0.3按本标准进行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2.0.1渗漏环境模拟试验simulationtestofleakagesituation人为制造模拟试验对象处于使用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水环境状态的试验。2.0.2渗漏位置检出方法detectionmethodofleakagelocation确定试验对象渗漏区域内渗漏位置的检测方法。2.0.3蓄水试验impoundmenttest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有防水要求的板类结构构件蓄水进行的严密性试验。2.0.4淋水试验waterpouringtest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有防水要求的板、墙类结构构件淋水进行的严密性试验。2.0.5水压试验waterpressuretest对给水管道系统进行的耐压力和严密性试验。2.0.6灌水试验waterfillingtest对排水管道系统进行的严密性试验。2.0.7压力降pressuredrop水压试验稳压阶段试验系统内压力值的下降幅度。2.0.8红外热成像法themethodofthermalimager利用红外热成像装置对待检部位进行热成像拍摄,根据表面温差,查找防水工程渗漏区域的方法。2.0.9热像图thermography利用红外成像装置拍摄的表示物体表面辐射温度的图像。2.0.10空间分辨力spatialresolution红外成像装置分辨物体空间几何形状细节的能力。它与所使用的红外探测器像元面积大小、光学系统焦距和像质、信号处理电路带宽等有关。通常用瞬时视场角(IFOV)的大小来表示,单位为毫弧度(mrad)。2.0.11温度分辨力temperatureresolution红外成像装置能够辨别的最小温差。在热像仪输出信号信噪比为1时,黑体目标与其背景之间的温度差,也称噪声等效温度差(NETD),单位为摄氏度(℃)或开尔文(k)。2.0.12测温一致性measurementuniformity在红外成像装置视场内不同区域温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43.1一般规定3.1.1对既有工程评定屋面、外墙及其他构造的防水性能,应按现行标准《建筑与市政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等的有关规定执行,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按本标准进行检测:1对防水工程的质量有怀疑和争议;2防水工程修缮前,需明确具体渗漏部位;3防水工程修缮后,需对修缮效果进行检验;4涉及既有建筑渗漏水纠纷的司法鉴定。3.1.2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对象的结构形式、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当满足检测要求时,宜选择无损检测方法。3.1.3在需要明确渗漏通道或确认渗漏原因等情况时,可采用开凿或取芯的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验证完毕后,应及时对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并宜对修复部位进行加强处理。3.2检测程序及工作内容3.2.1渗漏检测工作包括现场踏勘、工程资料收集、工作技术大纲或方案编制、现场检测、资料检查与评价、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成果报告编写等。3.2.2检测工作可按下列程序进行:51接受客户委托;2开展检测前调查;3确定检测方案;4开展现场检测;5处理数据,并对无效数据进行补充检测;6出具检测报告。3.2.3开展渗漏检测前应对检测对象进行现场踏勘、工程资料收集工作,包含下列内容:1了解检测目的和委托方的具体要求;2收集检测对象的原防水设计文件、图纸、原防水工程使用的构配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验收资料、防水材料的品种及有关原材料的测试资料、历次修缮技术资料。3现场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的环境,使用条件、气候变化对工程的影响;2)渗漏水发生的部位、现状;3)渗漏水变化规律;4)渗漏部位防水层质量现状及破坏程度,细部防水构造现状;5)渗漏原因、影响范围,结构安全和其他功能的损害程度;6)应调查使用的情况和使用期间的修补情况。3.2.4检测方案应根据调查结果和检测目的、内容和范围指定,选择一种或数种检测方法,必要时应征求委托方意见并认可。3.2.5测试设备、仪器应按相应标准和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保养和校准,必要时尚应按使用频率、检测对象的重要性适当增加校准次数。3.2.6渗漏检测进行渗漏位置检出时,应重点检查节点部位的渗漏现象,找准渗漏部位,综合分析渗漏原因。61屋面234排水系统形式、水落口、天沟坡度、檐口坡5外围护6女儿墙根部、压顶、阳台、空调板根部、雨蓬边、预埋件或挂件根部、预制构件与砌体交接78裂缝、干硬性砂浆铺帖饰面砖地面、地面砖93.2.7数据处理、分析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补充测试。3.2.8现场检测工作,应采取确保人身安全和防止仪器损坏的安全措施,并应采取避免或减小环境污染的措施。73.3检测方法分类及选用3.3.1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按作用目的不同,可分为渗漏环境模拟试验和渗漏位置检出方法。两种类型方法的选用原则应遵循下列规定:1当检测对象处于非渗漏环境时,应先进行渗漏环境模拟,待检测对象处于渗漏状态时,再进行渗漏位置检出,渗漏环境模拟试验作用于测试部位的迎水面。2当检测对象处于渗漏环境时,可直接进行渗漏位置检出,渗漏位置检出方法作用于测试部位的背水面。3.3.2渗漏环境模拟试验包括满水试验、蓄水试验、淋水试验、水压试验、灌水试验,可按表3.3.2选择。序号1水处理、调蓄构筑物的功能性试验或——2地面工程、平屋面工程等的渗漏位置1.结构找坡或建筑找坡坡2.蓄水区全部出水口必须有效封堵,无法或难以封3建筑外墙、幕墙、无法进行蓄水试验的屋面工程等的渗1.检测现场无充足水源的3.检测区无有效排水设施4给水管道的功能性试验或渗漏位置检——5排水管道的严密性试验或渗漏位置检排水管难以有效封堵的不3.3.3渗漏位置检出方法包括目视观察法、内窥镜目视检测法、8红外热成像法、听漏法,选取原则可按表3.3.3执行。序号1具备观测条件的所有背1.难以抵近观察的部2.肉眼观测效果受背件等环境因素影响较2测法效发现渗漏3.可深入管具备观测条件的所有背33.适用范围较大,测区表面限制条具备观测条件的所有背水面,尤其是小范围的1.受环境温度影响较41.单点式微波测湿系统2.易检出渗非金属均质材料且较平整的背水面,小范围精1.背水面建筑面层较2.隔水层由多种材料复合制作或内部构造3.受边界效应影响较52.对检测人员的经验3.对微小泄露的检测94.1一般规定4.1.1进行渗漏环境模拟试验之前,应调查检测对象实际可能遭遇的渗漏环境状态,模拟试验不宜超出最不利渗漏环境状态。4.1.2进行渗漏环境模拟试验之前,应确定相应的渗漏位置检出测区,并在合适时间节点进行渗漏位置检出。4.1.3渗漏环境模拟试验应对对象名称、时间、位置、环境温度、水温等进行详细记录,必要时应绘图记录试验布置方式。4.1.4应根据检测对象的特性、检测现场环境及测试条件选择一种或多种渗漏检出方法。当选择多种渗漏检出方法时,各方法的检测结果应能够相互印证。4.1.5渗漏位置检出测区的划定应遵循下列原则:1对面积较小的检测对象,可直接将该对象划定为1个或若干个测区;2对面积较大的检测对象,可先进行初检,再根据初检结果确定重点检测部位,并划分若干个测区;3单个测区应连续,其最大面积不应超过本章的相关规定。4.1.6对于一般的渗漏检测工程,如无特殊情况,应进行渗漏现象的目视观察法或内窥镜目视观察法。观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综合考虑光照、色差、距离等因素的影响,确保目视观察的可靠性;2水迹、水滴、少量喷溅或明显水流等现象均可视为渗漏现3注意区分冷凝水与实际渗漏;4可采用水分仪、内窥镜等辅助工具辅助检查。4.1.7满水试验适用于水处理构筑物的渗漏环境模拟,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执行。4.2蓄水试验4.2.1蓄水试验适用于有防水要求的地面工程、平屋面工程等平面层的功能性试验或渗漏环境模拟。4.2.2蓄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蓄水试验前应先观察平面是否处于干燥无杂物的状态,以及是否存在裂缝、缝隙,确保对试验区域所有排水口进行有效封堵;2注水时宜保持水流恒定,总注水时长不宜超过30min;3蓄水高度应为25mm~35mm,当试验区域存在一定坡度时,最浅处蓄水深度不应小于25mm,且不应大于立管套管和防水层收头的高度;4蓄水时应设置液面高度观察点,蓄水期内液面下降高度不应大于初始液面高度的20%;5蓄水时长不应小于24h;6试验期间应当对蓄水试验区域封闭,并应由专人负责观察和记录水面高度和背水面渗漏情况,出现渗漏时,应立即停止试验;7气温及水温在蓄水前后的变化值不应大于10℃;8蓄水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排除蓄水;9当蓄水期内液面高度变化值超过限值且测区内未检出渗漏点时,应检查蓄水区封堵,重新进行试验。4.2.3蓄水试验前后,可采用红外热像法对被测区域进行普查对4.2.4蓄水试验发现渗漏水现象时,应记录渗漏水具体部位,记录可参照附录A执行。4.3淋水试验4.3.1淋水试验适用于建筑屋面、外墙、幕墙等的渗漏环境模拟。4.3.2外墙淋水试验应按现行标准《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执行。幕墙淋水试验应按现行标准《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执行执行。外窗水密性试验应按《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执行。4.3.3喷淋用水应使用自来水等洁净水源,严禁使用海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建筑物有侵蚀、污染的水源。4.3.4喷淋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喷淋装置应能控制调整流量、压力,喷淋水压、流量应能持续保持稳定,当水压不够时,应采用增压泵增压;2喷淋装置的直射喷淋范围应能够覆盖被测对象,形成连续水膜并达到规定淋水量的要求;3喷淋装置应便于安装和使用,在试验过程中应可靠固定,应具备安全装置,能有效防止设备高空坠落,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4喷淋装置宜具备喷淋水回收及循环使用装置。4.3.5喷淋装置的喷嘴应符合以下要求:1采用精细雾化喷嘴;2所使用喷嘴的喷雾角度、喷嘴流量应相同;3喷嘴应按平面点阵均匀布置,相邻喷嘴的间距宜为180mm~220mm,不应大于喷嘴在距检测对象表面500mm距离处所形成的喷射区域范围的直径。4.3.6喷淋装置的压力表,应符合以下要求:1压力表应能够实时测量整个喷淋设备最末端的压力;2精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4.3.7喷淋装置的流量计宜采用转子流量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精度不应低于1.0级;2量程不应小于2.00m3/h。4.3.8淋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验前应对检测对象的室外风速进行测量并记录,当检测的最高位置风速超过8.0m/s时,应停止进行淋水试验;2试验前应对试验流经区域进行规划,封闭各种预留洞口,避免试验用水流入其他非检测区域;3在喷淋开始前,检测人员应在室内对喷淋检测对象拍摄全照,照片分辨率不小于1280×1024像素。4安装喷淋装置。喷嘴应距离检测对象外表面0.5m~0.7m,淋水水压不应低于0.3MPa;5采用喷管时,喷嘴距迎水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m,喷水方向与迎水面的夹角不应小于60°;6试验水流应保持恒定,水流量应以测区迎水面达到连续满流为准;淋水量不应小于4L/(m2·min);7淋水时长不应小于1h,若试验过程中测区内发生大面积渗漏,可终止试验。4.3.9淋水过程及淋水结束后30min内,检测人员应在室内保持持续观测。当发现出现渗漏时,应记录渗漏的位置和时间。4.3.10因故中止检测的应重新开始喷淋检测。如已出现渗漏现象的,检测人员应详细记录中断的时间和原因,并在检测报告的检测说明中予以陈述。4.3.11检测人员应在检测原始记录上详细记录喷淋开始、结束、出现渗漏的时间,时间记录精确至1min。4.3.12喷淋结束后,在拆卸喷淋设备以前,检测人员应在室内对检测对象拍摄全照,照片分辨率不小于1280×1024像素。发生渗漏的位置,拍摄的照片应能清晰地辨认出渗漏位置,应在照片上用编号逐一标识出渗漏的位置。报告和原始记录上还应清楚地描述检测对象的位置、喷淋的面积、所有渗漏的位置和时间。4.3.13采用红外热成像法进行渗漏检出时,应至少进行两次检测,分别在淋水前及淋水结束后30min内。4.3.14淋水试验发现渗漏水现象时,应记录渗漏水具体部位,记录可参照附录B执行。4.4水压试验4.4.1水压试验适用于各种给水管道的功能性试验或渗漏环境模拟。4.4.2水压试验应采用专用压力泵,压力泵应符合下列要求:1加压方式可采用手动加压或气动加压,采用气动加压时的调节精度不应低于0.01MPa;2加压泵应配备压力表,压力表计量精度应优于1级,最小分度值不应小于0.01MPa;3加压泵的打压口应匹配所检测给水管道接口。4.4.3水压试验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1应查明所检测给水管道布置情况,根据检测要求划定试验范围,试验范围内的给水管道系统应能够形成封闭的连通器;2试验前应查明给水管道系统内所有出水阀口的相对高度,并观察出水阀口、水嘴等是否存在破损或者渗漏的情况;3给水管道系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差不宜大于3m,不应大于5m。4.4.4水压试验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1宜选定给水管道系统内最低的出水阀口为加压阀口,将加压泵与之相连,应确保接口有可靠密封性;2打开给水管道系统内所有出水阀口,开启加压泵排除系统内气体,当单个出水阀口稳定出水时则关闭该阀口,从低到高依次关闭系统内所有阀口;3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4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下稳压2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1MPa;5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6试验同时应在相关区域进行渗漏位置检出。4.4.5水压试验记录可参照附录C执行。4.5灌水试验4.5.1灌水试验适用于各种排水管道的功能性试验或渗漏环境模拟。4.5.2对于内壁光滑的排水管道,宜采用封堵胶囊进行管道封堵,封堵胶囊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封堵胶囊在使用前应进行气密性检查:组合封堵胶囊充气装置的配件,将胶囊按压浸入水中,充气观察胶囊、胶管及接口是否漏气,压力表有无指示;2封堵胶囊在排水管道内使用时,不应放置在管道三通及接3各种规格的胶囊必须在相应的管道内使用,不能以小代大。4.5.3灌水试验范围的划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验应分层、分段进行;2应查明所检测排水管道布置情况,根据检测要求划定试验范围,确保待检测排水管道处于灌水高度之内;3灌水高度不宜大于2m。4.5.4灌水试验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1灌水前应对排水管道进行冲洗,去除管道内污物及杂质;2打开下层排水管的立管检查口,将封堵胶囊从该口慢慢向上送入,然后向胶囊内充气,使胶囊与管内壁紧密接触至水不漏为准;3确认排水管道封堵完毕后,在上层灌水口进行灌水至楼面标高;4灌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5min,若水面不降,则结束试验,若水面下降,可补水延长试验时间;5将胶囊放气,握住胶管徐徐抽出胶囊,注意不要使胶囊受损;6试验同时应在相关区域进行渗漏位置检出;7试验过程中应杜绝试验用水以外的水流进入试验范围内。4.5.5灌水试验记录可参照附录D执行。4.6红外热成像法4.6.1红外热成像法适用于一般材质测区的渗漏位置检出。4.6.2红外热像仪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JG/T269的规定,主要技术参数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作波段宜在长波范围内,即8μm~14μm;2测温范围宜在-20℃~+100℃范围内,此范围内图像应清晰、层次分明,且测量数据满足温度分辨力的要求;3测温精度应不大于±2%读数或±2℃中的大值;4温度分辨力(NETD)不大于0.05℃;5探测器为非制冷型探测器,分辨率不小于640×480像素;6空间分辨力(IFOV)不大于1.0mrad;7测温一致性值应不超过±0.5℃;8工作环境温度在-15℃~+50℃之间,工作环境湿度不大于90%;9连续稳定工作时间不宜小于2h;10具备可见光拍摄的能力。4.6.3现场检测前,对红外热像仪需进行如下检查并确认功能正1调整焦距;2调节亮度和对比度;3测温;4存储图像。4.6.4检测时应充分考虑下列环境因素:1待测面辐射率的影响;2宜避免非被测物体的辐射能进入测试范围;3室外检测时应在无雨、低风速的环境下进行。当室外风速大于5m/s时,不宜进行检测;4室内检测时,被测区域宜避免灯光的直射;5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或空气中粉尘含量异常时,不宜进行检测;6建筑物内外空调及其他冷、热源的影响;7相邻建筑物对待测目标物区域的影响;8建筑物外立面凹凸状外形构造阴影区域及幕墙、门窗等反射阳光不均匀导致的影响;9建筑物结构变化(冷、热桥)导致温度场异常的影响;10宜避免被测物体表面存在明水。4.6.5检测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区应根据检测需求划定,单个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25m2;2仪器放置点宜满足所拍摄单幅热像图覆盖单个完整测区;当待测面面积较大时,可多点放置仪器,并应在所拍摄热像图交界处做好标识;3记录相关检测信息,包括环境温度、测区表面材料、颜色、天气、日照、风速等;4拍摄应选择目标物表面拍到最少反射物的角度,拍摄角度不宜超过45°,如环境所限无法达到该要求,则需在报告中红外热像图旁注明;5可根据拍摄距离选择适当的光学镜头,当近距离拍摄时宜采用广角或微距镜头,远距离拍摄时可使用长焦镜头;6记录、标识拍摄部位,拍摄的具体时间及对应的红外热像图和可见光照片,记录红外照片编号和可视照片编号并一一对应,同时记录拍摄对象位置,拍摄距离,拍摄角度;7拍摄红外热像图及可见光照片应对同一部位拍摄一定数量的红外热像图及可见光照片,缺陷部位数量适量增加;当一幅热像图(或照片)不能拍完整个被测物时,应分区拍摄,分区间应有>10%面积的叠加;8拍摄过程中应避免仪器抖动。4.6.6当找不到渗漏源时,应采用渗漏环境模拟试验,并符合下列要求:1先确认试验水的水温与室温的对比,可采用热水进行试验,水温宜超过环境温度20℃;2试水位置应在检测区域附近;3渗漏环境模拟试验的时长应模拟检测区域的一般使用状况(如:屋面模拟雨水,防水层上浸水应至少24h);4需排除积水,待表面干燥后进行测试。4.6.7对于进行渗漏环境模拟试验的检测工程,应至少在试验前后分别进行一次红外热成像拍摄,两次拍摄的仪器摆放位置及拍摄角度应保持一致。4.6.8热成像结果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相关的工程技术资料、内外部环境条件及相关的维修状况等,确定被测面预期表面温度分布。2根据红外热像图温度条及拍摄的可见光图像,读取正常部位温度;并根据内外部实际情况,去除非渗漏的温差色块。3对过大仰角或水平角拍摄的红外图像进行梯度修正。4单个测区进行了两次及以上的拍摄时,应对同一位置不同条件下的热成像结果进行对比。4.6.9当有需要时,可按下列方法对拍摄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1处理拍摄结果时,对分块拍摄的红外线热像图进行正确拼接合成,必要时对合成后的图像进行修正;2区分背景、正确选用恰当的调色板显示图像,将经过处理得到的缺陷分布图与所测表面可见光图像准确叠加,输出结果图,突出被测物图像中的热异常区域。4.6.10对缺陷部位与正常部位的温差进行判定:1被测目标物的实际表面温度分布由红外热像图得到,如检测得到的温度分布与预期温度分布不同,应根据设计图纸、建筑物内部热源的影响、材料辐射率的不同、材料热传导系数的不同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分析;2检测结果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或采用合适的图像进行对比;3应将被检测目标物上的其他热能影响进行分类并记录,包括:冷热桥等结构变化所造成的温差;不同材料所造成的温差;反射所造成的温差;阳光照射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温差;热水炉,空调等其他热源所造成的温差;4建筑渗漏区域温度异常参考值:户外渗漏温差可取0.5℃~1.5℃,室内渗漏温差可取0.3℃~0.7℃;5对由红外图像所识别的温度异常区域,应采用目视法或其他手段验证检查,若发现渗漏现象,则判定为渗漏区域。4.6.11红外热成像法现场记录可参照附录E执行。4.7微波测湿法4.7.1微波测湿法适用于非金属且具有一定吸水性材质测区的渗漏位置检出。4.7.2微波测湿仪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可直观显示湿度检测数据。2宜具备数字成像软件,可生成相对湿度分布图。3系统内探头的最大测试深度不应小于100mm。4.7.3测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区表面应平整,有杂物时应清理。2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布置的测区,内部钢筋在测区表面上的投影面积不应大于测区总面积的20%。3采用单点式测试时,测区的最大面积不宜大于10m2;采用连续式测试时,测区的最大面积不宜大于50m2。4测区边缘距构件边缘或不同材质交接处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4.7.4测点或测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点或测线应在测区内均匀分布。2采用单点式测试时,测点宜采用正交网格形式,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0mm,重点区域应加密测点。3采用连续式测试时,测线宜正交布置,测线间距不宜大于300mm,重点区域应加密测线。4测点不应布置于接缝、裂隙或表面损伤处。4.7.5检测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现场应绘制测点或测线布置图,并在图中标识出干扰体(如钢筋、电盒、电缆槽等)。2采用单点式测试时,所用探头的测试深度不宜小于被测物厚度的1/2,不宜大于被测物厚度。3设备探头应与被测面保持垂直,间隙不应大于5mm。4进行渗漏环境模拟试验时,应在试验开始前及结束时分别进行测读。4.7.6测试结果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检测环境实际情况,剔除非渗漏原因产生的异常数据;2将所测得数据绘制成相对湿度分布图,根据相对湿度分布状况,判定疑似渗漏位置。3由相对湿度判定的疑似渗漏位置,应采用目视观察法或其他手段细致检查,若发现渗漏现象,则判定为渗漏区域。4.7.7微波测湿法现场记录可参照附录F执行。4.8内窥镜目视检测法4.8.1内窥镜目视检测在不破坏检测对象下,对直接目视不易观察到的部位或内表面状况,采用内窥镜检测系统以光学图像或光电转换视频图像进行检测与评价。通过更换不同内窥镜探头(又称镜体),改变观察视向或改善视场角,应用光学或光电原理清晰、直观、有效地发现渗漏或缺陷情况。4.8.2内窥镜检测系统的基本配置主要由内窥镜探头、照明光源、控制系统和显示系统等组成。4.8.3应根据检测对象被检区域可接触的难易程度、尺寸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内窥镜检测系统。4.8.4内窥镜探头从成像效果的清晰度考虑宜按光学直杆内窥镜、电子视频内窥镜、光导纤维内窥镜的优先次序进行选择。4.8.5内窥镜探头性能是影响检测图像清晰度、分辨率和放大倍数的主要因素。为获取最佳检测效果,应根据检测需求,选择内窥镜探头型号和规格。4.8.6电子视频内窥镜探头可配置相应直径、观测方向、视场角、景深的互换内窥镜探头,以方便更换使用。4.8.7内窥镜探头选用宜考虑以下要素:1检测位置、检测角度及检测区域的设置;2检测通道的路径长短和插入可达性;3检测内腔空间及弯曲半径;4防水防油等检测介质的影响。4.8.8为确保内窥镜检测分辨能力,真实反映检测对象内表面状态,宜采用白光照明光源。4.8.9根据检测对象的材质和内表面状态,调整光照度和内窥镜探头景深和角度,避免产生反光和眩光。4.8.10内窥镜检测系统宜具备焦距和光照度调整功能。调整有自动和手动方式。4.8.11显示系统的分辨率不宜低于内窥镜检测系统分辨率。4.8.12内窥镜检测系统的成像质量,宜采用分辨力测试卡进行测试,以判断成像的清晰度、分辨力、桶形失真、色彩失真等。4.8.13检测软件宜具有图像定格拍照、录像、放大、对比等功能,并可进行色彩设置、亮度调节、文件命名、图片存储及调用、录像/视频播放、删除、格式化、照明色彩白平衡等。4.8.14检测步骤包含以下要素:1连接光源与内窥镜探头,打开光源,如配置视频显示功能则依次打开显示器、图像记录传输系统、处理器;2更换内窥镜探头时,应先调弱或关闭光源亮度;3操纵内窥镜探头检查时,被检部位尺寸应大于探头外径尺寸,应控制好内窥镜探头方向,保持直线走向;4关机时,则按第1个步骤的相反顺序操作;5检测后应及时清洁内窥镜探头,并放置专用箱内。4.8.15检测结果评价,检测图像可与《无损检测工业内窥镜目视检测第2部分:图谱》GB/T41856.2进行对比,识别缺陷类型。4.9听漏法4.9.1听漏法原理通过拾音器采集压力管道漏水引起的振动信号,将其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主机,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把音频信号输出到耳机,并将信号参数在主机上以图形或数字等方式显示,以判断是否存在漏水。4.9.2听漏仪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供水管网漏水检测听漏仪》CJ/T525的规定。4.9.3试验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1应查明所检测区域的管道管线布置情况、管道材质、埋深等资料;2宜先通过水压试验初步确定管道漏水范围;3可先对管道注入热水后15min~30min,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管道走向,确认异常温度位置。4.9.4检测过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管道异常温度区域或漏水区域,宜沿管道走向按“S”型推进听测,但偏离管道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管径的1/2,以间隔0.2m~0.5m放置拾音器,在可能漏水的地面上做好标识;2通过反复检测不同位置的声音和频谱特征,逐渐缩小漏水点范围,寻找声音最强或信号最大位置,最终确定疑似漏水点的位置;一般在漏水点附近,会有异常声音,越靠近漏水点,声音就越大;3每个测点的听音时间不应少于5s;对怀疑有漏水异常的测点,重复听测和对比的次数不应少于2次;4在确定疑似漏点位置后,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考虑管道走向、材质等因素,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5检测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其他噪音的干扰;6当检测时漏点声音较小,可通过对管道进行加压/打气后进行检测;7拾音器或听音杆应紧密接触地面或墙面。5.1一般规定5.1.1进行渗漏检测前应进行现场查勘和收集相关技术资料,了解渗漏工程的相关情况。5.1.2现场查勘宜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的环境,使用条件、气候变化对工程的影响;2渗漏发生的部位、现状;3渗漏变化规律;4渗漏部位防水层质量现状及损坏程度,细部防水构造现状;5渗漏原因;6渗漏对结构安全影响和对其他功能的损害程度。5.1.3现场查勘宜采用下列方法:1走访、咨询相关技术人员、物业管理单位等;2观察检查;3仪器检测;4必要时进行淋水、蓄水试验或雨后观察;5局部剔凿、拆除、剥露等微损勘验。5.1.4收集的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1原防水设计文件;2原防水系统使用的构配件、防水材料及其性能指标;3原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验收资料;4历次修缮技术资料。5.2屋面渗漏检测5.2.1屋面渗漏查勘应全面检查屋面防水层大面及细部构造出现的弊病及渗漏现象,并应对排水系统及细部构造应重点检查,如屋面、露台上的天沟、檐沟,出屋面的各种管根部位、设施基座根部,女儿墙顶部、根部的渗漏、变形和损坏等情况,水落口、雨水管通畅情况;对屋面的渗漏部位,宜在雨天进行反复观察,划出标记,作好记录。5.2.2应对照设计文件要求,观察检查天沟、檐沟、天窗、雨水管、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的管井管道等部位泛水处的防水构造情况。5.2.3屋面渗漏的检测方法宜选用淋水法、蓄水法、渗漏巡检法、红外热像法等。5.2.4屋面工程渗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雨后观察时,降雨应达到中雨量级标准;2采用淋水试验时,持续淋水时间不应少于2h;3檐沟、天沟、雨水口等应进行蓄水试验,其最小蓄水高度不应小于20mm,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h。5.2.5卷材、涂膜防水屋面渗漏现场查勘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防水层的裂缝、翘边、空鼓、龟裂、流淌、剥落、腐烂,积水等状况;2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女儿墙、立墙、伸出屋面管道、阴阳角、水落口、变形缝等部位的状况。5.2.6瓦屋面渗漏现场查勘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瓦件裂纹、缺角、破碎、风化、老化、锈蚀、变形等状况;2瓦件的搭接宽度、搭接顺序、接缝密封性、平整度、牢固程度等;3屋脊、泛水、上人孔、老虎窗、天窗等部位的状况;4防水基层开裂、损坏等状况。5.2.7刚性屋面渗漏现场查勘应包括下列内容:1刚性防水层开裂、起砂、酥松、起壳等状况;2分格缝内密封材料剥离、老化等状况;3排气管、女儿墙等部位防水层及密封材料的破损程度。5.3外墙渗漏检测5.3.1外墙渗漏现场的查勘,应对重点部位及细部构造节点进行资料收集、现场检查及检测。5.3.2外墙渗漏检测方法宜选用目视观察法、淋水法、红外热像法、微波测湿法等。5.3.3外墙现场查勘应包括:1外墙的形式、构造、损坏和渗漏出现的部位、范围、程度等情况;宜直接观察其裂缝、接缝、空鼓、剥落、酥松及细部节点部位损坏等现状,并宜在雨后观察和淋水检查墙面及细部节点部位渗漏现象;2清水墙的灰缝、裂缝、孔洞、风化、酥松、剥落等情况;3抹灰墙面裂缝、空鼓、起壳、风化、剥落、酥松、剥落等情况;4面砖与板材墙面接缝、开裂、空鼓、剥落等情况;5装配式外墙接缝、开裂、风化、剥落、酥松等情况;6外墙变形缝、外装饰分格缝、穿墙管道根部、阳台、空调板及雨篷根部、门窗框周边、女儿墙根部及压顶、预埋件或挂件根部、混凝土结构与填充墙结合处等节点部位的情况;7工程所在周围环境及现场作业条件;8室内墙体的损坏范围及损坏程度。5.3.4外墙渗漏检测还应排查下列内容:1应对渗漏位置周围的外墙进行排查,从上往下,主要查看外墙是否开裂、防水涂料是否开裂,外墙砖缝、窗户接缝以及外墙施工洞等;2排查外墙雨水管、固定落水管的螺丝处、外墙安装防盗窗的螺丝处、空调口、空调外机平台等位置;3排查保温层和结构缝,从楼顶向下排查保温层是否存在裂缝,尤其是保温层与楼顶女儿墙的结合部位;5.3.5当需要对外墙进行淋水试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墙淋水部位包括建筑外墙面、外墙门窗、幕墙、玻璃与墙体未脱开的玻璃天窗、雨棚、装配式建筑的外墙板接缝处等;外墙墙板交接处、窗框周边、空调板、外墙脚手架洞口为外墙淋水试验的重点部位;2、淋水试验开始前,应将淋水范围内的窗全部关闭;3持续淋水时间不应少于30min;4仅进行门窗等节点部位防水的建筑外墙,可只对门窗等节点进行淋水试验。5.4建筑室内渗漏检测5.4.1厕浴间、厨房及设有配水点的房间查勘时,应查阅相关资料,并应查明隐蔽性管道的铺设路径、接头的数量与位置。5.4.2建筑室内渗漏检测的方法宜选用目视观察法、蓄水法、淋水法、红外热像法等。5.4.3建筑室内有防水要求的墙面、地面进行渗漏检测时,应进行淋水、蓄水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地面最小蓄水高度不应小于20mm,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h;2有防水要求的墙面应进行淋水试验,淋水时间不应小于30min;3独立水容器应进行满池蓄水试验,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h。5.4.4厕浴间、厨房及设有配水点的房间的查勘应包括下列内容:1对厕浴间和楼地面,宜直接观察其裂缝、积水、空鼓及细部节点部位损坏等现状,并宜在蓄水后检查楼地面、厕浴间墙面及细部节点部位渗漏现象,地面与墙面及其交接部位裂缝、积水、空鼓等;2地漏、管道与地面或墙面的交接部位;3排水沟及其与下水管道交接部位等;4楼板顶棚部位等。5.5管道渗漏检测5.5.1管道渗漏现场的查勘,应收集管道布置图、埋深、管径、材质、维修情况、防水设计文件等资料,对重点部位如管道根部、穿过楼板或墙体的管道等,以及防水细部构造节点的完整性、密闭性进行检查。5.5.2管道渗漏检测方法宜选用目视观察法、内窥镜目视检查法、水压法、灌水法等。5.5.3水压试验之前应对所检测给水管的材质、品牌、尺寸、使用年限等信息以及所检测房屋供水水压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案。5.5.4对给水管道进行水压试验前,必须关闭水表的后阀门,避免打压时损伤水表。5.5.5加压过程应注意控制加压速度,避免管道内压力过高导致管道破裂。5.5.6对于无法查明所检测给水管品牌或者使用年限的,宜采用其工作压力的1.2~1.5倍作为试验压力。对于明显锈蚀或者老化,且已超过其使用年限的给水管,不应采用水压试验进行检测。5.5.7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对冷热水供应系统分别进行试验。5.5.8热水供应系统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热水供应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1MPa,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3MPa。5.5.9经试验合格的管道应做好成品保护和管口的临时封堵,防止管道被二次损坏而渗漏水。5.5.10对漏水探测确认的漏水异常点,应记录漏水异常点信息,除应如实记录漏水点地理位置、管道材质、管径、埋深外,还应如实描述漏水点所在管道部位、漏水点性状、管道敷设介质及周围环境等客观信息。6.0.1检测报告宜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概况、委托单位、检测单位及人员等信息;2检测的目的、内容、检测部位及检测依据;3主要仪器设备的型号、编号、检定/校准日期等;4检测日期、时间、及温度、湿度等;5对结果有影响气候情况等;6调查、检测、分析结果;7检测结果与建议。6.0.2检测结果宜包含渗漏位置、渗漏影响区域、渗漏水来源及渗漏原因分析等内容。6.0.3渗漏原因分析应结合调查、检测结果做出,受客观条件限制,对渗漏原因难以作出判断的,应在报告中说明。A.0.1蓄水试验记录可参照表A.0.1执行。℃℃℃℃B.0.1淋水试验记录可参照表B.0.1执行。℃℃C.0.1水压试验记录可参照表C.0.1执行。℃℃D.0.1灌水试验记录可参照表D.0.1执行。m℃℃E.0.1红外热像法现场记录可参照表E.0.1执行。F.0.1微波测湿法现场记录可参照表F.0.1执行。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1《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建筑与市政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6《无损检测工业内窥镜目视检测第2部分:图谱》GB/T41856.27《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9《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10《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JG/T26911《供水管网漏水检测听漏仪》CJ/T525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XX标准》DBJ/T13-XXX-202X,经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X年XX月XX日以闽建科〔202X〕XX号文批准发布,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备案号为J1XXXX-202X。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国内既有房屋建筑渗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防水工程检测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和方法,并与国内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了协调,通过试验与理论研究取得了有关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的试验方法的重要技术参数及主要技术方法。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既有房屋建筑渗漏检测技术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422术语 433基本规定 443.1一般规定 443.2检测程序及工作内容 444检测方法 454.1一般规定 454.2蓄水试验 454.3淋水试验 464.5灌水试验 464.6红外热成像法 474.7内窥镜目视检测法 474.8听漏法 475检测场景 495.2屋面渗漏检测 491.0.2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但是,本标准所列各种方法均不能代替施工和验收阶段已有明确规定的各种材料和衡量施工质量的检测方法,也不能代替针对防水材料质量进行试验室检测的各项标准,仅适用于在工程现场对防水工程中的基层、防水层质量进行检测。本标准不包含房屋建筑的地下防水工程渗漏检测,地下工程的渗漏水现场量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的规定。2.0.10空间分辨力也称“空间分辨率”,本条参考了JG/T269-2010《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的规定。瞬时视场角(IFOV)值越小,最小可分辨单位越小,空间分辨力就越高,以mrad(毫弧度)的大小来表示。如1.3mrad的分辨率意味着在100m的距离上可分辨出13厘米(1.3×10-3×100=0.13m)的物体。探测器像元张角(DAS)为像元尺寸与焦距的比值。它通常用来表示探测器在成像过程中的空间分辨率的能力。2.0.11温度分辨力也称温度分辨率,表征仪器的热灵敏度,通常用噪声等效温差(NETD)来表示,温度分辨力数值越小,表示红外热像仪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越敏感。在不同温度下,温度分辨力值会存在一定差异,如NETD0.05℃@+30℃,表示在+30℃时其温度分辨力小于0.05℃。3.1一般规定3.1.1对新建建筑工程,检验和评定屋面、外墙及其他构造的防水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等的有关规定执行;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按本标准进行检测:1对防水工程的检验结果有怀疑或争议;2发生工程事故或对施工质量有怀疑和争议。3.1.2~3.1.3检测对象结构形式及现场条件的不同,导致单一的检测方法往往不能满足需求,需要综合验证后,判断渗漏点,但当需要确认渗漏原因或明确渗漏位置时,还需采用破损方法进行确认。3.2检测程序及工作内容3.2.3收集原防水设计、防水材料、施工方案等工程技术资料是编制渗漏检测方案重要的前期工作,这些资料对正确分析房屋渗漏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1一般规定4.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渗漏检测技术及设备、检测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