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和科目。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共6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值为100分,总时量为75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腾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本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微号或标志,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原始信仰。图腾信仰的出现A.侧面反映早期文明多元特点B.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C.标志人类已经进入阶级社会D.客观反映了生物的进化历程2.据表1能够推断出A.使用奴隶劳动是庄园的主要特征B.东汉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属性C.商业收入是庄园的主要经济来源D.地主庄园实行统分结合生产方式3.东晋高僧慧远和尚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说道“佛经所明,凡有二科······处俗则奉上之礼,尊亲之敬······出家则是方外之宾,迹绝于物”。这体现当时佛教A.意图调和世俗与宗教的关系B.承认皇权对佛门弟子的统治C.原始教义已经现重大变化D.已经弥合与传统礼制的差异4.宋代对地方官考核沿用唐代考核地方辖区内人数增加的考核方法,并将农业发展和税收财富作为辅助考核内容,将官员辖区内的酒、盐和茶也作为考核内容,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比重。宋代对地方官的考核A.强化了专制皇权下的教化B.提升了官员的从政积极性C.弱化了对官员的道德制约D.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5.与下面三幅地图所示朝代相对应的治国主张,正确的是A.礼法并用、乡约教化、独尊儒术B.乡约教化、严刑峻法、独尊儒术C.严刑峻法、尊崇儒术、乡约教化D.礼法并用、尊崇儒术、乡约教化6.乾隆曾经下旨“闽省地方向产番薯一种,可充粮食,民间种者甚多。因思豫省近年屡经被旱······番薯既可充食,又能耐旱,若以之播种豫省,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据此可以推断A.福建是最早种植番薯的地区B.引种番薯可以解决旱灾问题C.高产作物有利社会秩序稳定D.河南得到了中央的直接援助7.清末新政开始后,对选官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材料的做法A.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B.延续了科举制度寿命C.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D.有利于减小变革阻力8.据表2可以推断A.经济大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B.贸易逆差导致了白银外流C.政府力图维系银本位货币体系D.中国金融主权半殖民地化9.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10.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C.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D.“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亚非国家友好11.我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策略:一是“内华夏而外夷狄”,也就是协调“华夷关系”;二是“因俗而治”,也就是在保证中央权威和政令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的存在。这些措施表明A.和抚夷狄是古代统治者施政要点B.历代统治者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必然危害民族关系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渊源12.8世纪中叶,查理大帝在不断对外扩张中推行基督教化的政策,强制人们参加具有救赎价值的弥撒等宗教仪式,违抗者处以沉重的课税。这一情况表明A.查理大帝是基督教的狂热信徒B.基督教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C.欧洲专制皇权摧毁了中古文化D.基督教是中世纪欧洲王权的根源13.18世纪末,奴隶制度在美国,尤其在南方正逐渐走向衰落,许多奴隶主开始主动释放黑人奴隶。1793年轧棉机发明后,美国黑奴数量却从1790年的不到70万猛增到1860年的400多万。这一变化说明A.新技术使用对社会进步有反作用B.黑人奴隶制度有利美国社会进步C.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黑奴制度D.技术水平决定了社会的劳作方式14.19世纪以来,欧洲各国掀起风起云涌的新大学运动,兴建了一批批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学科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不再进行传统的宗教教学,且教育对象也扩大到中产阶级子弟及女子。这反映了A.自然科学开始得到发展B.高等教育得到社会重视C.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发展D.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5.十月革命后,一批苏俄(联)法学家发展了国际法的新理论,认为国际法是建立在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基础上的,国际法中出现了新的民主原则和制度,巩固和发展了以前的民主原则和制度,废除了反动的原则和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B.社会主义制度处于竞争不利地位C.合理规范的国际法体系已经形成D.苏联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体系建设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发行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初始价值被设为1单位特别提款权对1美元。后来,其价值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特别提款权价值设定的变化A.彻底摧毁了美国的经济霸权B.反映了国际经济体系多元化趋势C.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D.提升了国际经济体系制度化水平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5分,18题15分,19题12分,20题10分。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17.(15分)货币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积极意义,历代政府非常重视货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材料二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并正式颁布了陈云起草的《关于同意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同意财经工作的三项内容: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至1950年10月,新中国即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结束了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在全国统一财经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币亦牢固地占领市场。——迟爱萍《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在国家治理层面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年新中国财政经济形势得以根本扭转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货币政策的认识。(9分)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古代书院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是集教育、学术和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的教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包括四书五经和理学大师的著作、讲义、注疏,注重道德教育。教学以学生的自我钻研为主,强调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教师主要进行引导点拨、提示启发。另一种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学术讲会,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莅临书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争辩。书院主持人既负责书院管理,又要担负主要教学工作。书院经费主要来自院田,院田或由私人捐赠,或由官方拨充,书院不向学员收费,还要供应伙食、提供住宿,这极大地制约了书院的发展。——摘编自李华《中国古代书院与西方中世纪大学之异同》材料二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形成于12世纪,巴黎大学的学生最初是商业领域的学徒,学生必须交学费,其管理模式是教师型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则是学生型大学。它们都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教师自由地教授学问、传播知识,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与教师争论。学校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遵从通才教育宗旨,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文艺学科属于普通科,学习“七艺”(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中世纪大学被公认为中世纪最有价值的三个遗产之一,其学科的设置和学术辩论氛围为文艺复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戴军《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文化传统及其现代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书院“鼎盛于宋元”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异同。(9分)19.(12分)植物的利用与交流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中国是茶叶的故乡,3000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2魏晋南北朝,南方兴起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江南兴起尚茶风习。3隋唐时期,南方饮茶之风北传,塞外少数民族也逐渐嗜茶,北方茶叶市场逐渐形成。4两宋时期,具有南北互补性的“茶马互市”发展,在西南地区形成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即“茶马古道”。5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地区和数量扩大,出口量提高。1560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将饮茶习惯带回欧洲。1641年荷兰医学专家迪克斯从医学角度肯定茶叶的药用价值。61689年俄国与清帝国正式确立外交关系,“茶叶之路”成为一条连接中俄的商路。7185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将中国制茶工人以及茶苗秘密运到印度,并大面积种植,此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红茶出口第一大国。81903年英国茶叶市场,中国茶叶只占10%,印度茶叶升到59%,逐渐摆脱对中国产地的依赖。9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公司法》,迎来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小高潮。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提炼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史实正确)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代设置镇溪所土千户来管理苗民,由百夫长进行管理,实际上成为永顺土司辖区。由于当时矛盾复杂,土司管理也形同虚设。康熙时期,清政府进入湘西腹地,通过设置营、汛等方式对归服的村寨进行直接管理,一汛管多寨,管理者均为明代土哨官;乾隆时期,营汛设置数量与规模有所增加,汛塘设置逐渐规范,层级明晰,并有了固定兵额,开始了绿营兵在湘西“苗疆”地区全面的管控。大量客民的进入使湘西基层社会矛盾有所加剧,爆发了“乾嘉之乱”。清王朝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形成的营、汛、塘治理格局进行调整,划分“民苗界限”,或在所划“界限”地带新设营汛,或在原汛塘基础上增加兵力,控制“民苗”往来,防范土客纠纷。这种新的屯防军体系试图打破原有的“边界”与分割,在曲折与艰辛中加强“苗疆”内外的交流与融合,为湘西民族地区最终的社会转型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周妮《清代“军管苗寨”制度与湘西基层治理机构的设置及运行(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在湘西地区治理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军管苗寨制度的意义。(4分)怀化市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5:ABADC6—10:CDABD11—15:DBACD16:B1【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图腾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本氏族有血缘关系”可以看出图腾信仰的多样性,而图腾信仰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早期文明的多样性,故答案选A。材料信息与生产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图腾信仰出现在原始社会,排除C;图腾与生物进化无关,排除D。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读到东汉庄园经济生产产品的丰富性;从第二个材料“闭门成市”可以看出东汉庄园经济具有封闭性。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得到东汉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属性,故选B。材料没有庄园劳动力身份的信息,排除A;材料主要在描述东汉庄园的生产状况而非交换状况,排除C;材料也没有劳作方式的信息,排除D。3【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了解到,慧远和尚意在说明佛家处俗与出家的态度,在处俗之际与儒家伦理并不违背,故选A。材料不涉及皇权与佛教的关系,排除B;慧远和尚只是说明佛教教义与儒家伦理不相违背,并没有改变佛教教义,排除C;慧远和尚“出家则是方外之宾,迹绝于物”的言语表明,佛教与儒学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排除D。4【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了解,宋代对地方官考核的内容,与当时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故选D。官员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受生产力水平影响,但主要还是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图,排除A;对官员的考核有利于提高官员从政积极性,但这不是必然的结果,排除B;材料只强调对地方官考核的内容与方式,没有对地方官强化控制的信息,排除C。5【答案】C【解析】从题干地图反映的朝代信息,选C。6【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知,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因为高产农作物可以增加粮食供应,从而缓和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稳定性,故选C。材料中没有福建最早种植番薯的信息,排除A;材料只反映种植番薯可以救灾,但并不一定是旱灾,排除B;材料只有在河南推广种植番薯,但并没有中央直接救济的信息,排除D。7【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学堂考试合格毕业”和“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可以看出清末选官制度改革虽然有一定的改变,但仍然延续了很多传统的做法,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故选D。清末新政的选官改革不是民主改革,不能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排除A;清末的选官改革对原有选官制度——科举制有一定冲击,不可能延续科举制寿命,排除B;清末的选官改革将大量接受新式教育的人选入官僚队伍,对封建专制统治有一定冲击,排除C。8【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是当时中国政府在加强外汇管控,限制白银外流,鼓励白银流入,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经济危机后西方列强的金融政策加剧了中国白银外流,故选A。题干中的信息均与金融相关,可以推知白银外流应与外国金融政策相关,排除B;材料中的信息只反映中国政府力图控制白银外流,而非维系银本位,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外国对中国金融主权的控制与破坏,排除D。9【答案】B【解析】解放初村干部选用贫下中农,体现的革命的需要;人民公社时期村干部选用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选B。题干中的信息与宗法世俗没有关系,排除A;无论材料中的信息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村干部身份都与经济地位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是村干部任用的身份问题,而非选举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排除D。10【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56年中国与亚非国家贸易的发展,结合时间点1956年可以推知,与亚非会议的召开存在联系,故选D。中国在50年代没有推行不结盟政策,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断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排除B;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是中国与亚非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外因,而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11【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因俗而治”以及“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的存在”等信息可以看出,古代中央政权的少数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具有一定相似性,故选D。古代统治者的施政要点是巩固统治而非和抚夷狄,排除A;统治者的民族政策以巩固统治为主,而非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排除B;中央集权与民族关系不是一对矛盾体,二者不存在零和关系,排除C。12【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中“査理大帝在不断对外扩张中推行基督教化的政策,强制人们参加具有救赎价值的弥撒等宗教仪式”可知,查理大帝推行基督教化政策,是看中了基督教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利于稳定统治,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反映查理大帝是否对基督教狂热,排除A;材料也没有反映查理大帝是否摧毁了中古文化,相反基督教反而是中古文化的一部分,排除C;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基督教与王权的关系,排除D。13【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得知,美国落后的黑奴制度在18世际末期已经走向没落,但因为轧棉机的发明反而被强化,故选A。黑奴制度作为落后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排除B;国际贸易的发展与黑奴制度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劳作方式和技术进步的关系,排除D。14【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这些院校学科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可以得知,教育内容的变化源于工业革命后的社会需求;“教育对象也扩大到中产阶级子弟及女子”可以得知,教育对象的变化源于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要求,故选C。材料内容是教育的变化而不是自然科学的变化,排除A;材料只涉及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而没有高校地位的变化,排除B;材料没有工人运动的相关信息,排除D。15【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苏联一批法学家积极研究国际法并提出了自己的国际法研究成果,这与苏联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体系建设是密切相关的,故选D。材料体现不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排除A;材料也没有反映苏联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排除B;规范合理的国际法体系至今尚未建立,排除C。16【答案】B【解析】从题干特别提款权价值设定的变化可以看出,世界经济经历了从美元霸权到多极趋势的演变,故选B。美国的经济霸权至今尚存,排除A;特别提款权并不用于国际贸易支付,其价值设定的变化与国际贸易无关,排除C;特别提款权价值设定变化是国际经济体系制度化的表现,但不一定提升制度化水平,排除D。17.(1)作用:①增强中央权威,加强中央集权;②稳定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③有利于澄清吏治;④为国家大一统局面提供经济上的保证。(每点2分,答案合理即可,答对三点得6分)(2)原因:①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②统一财经政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③具有稳定币值的人民币发行并大规模使用;④经济形势的迅速好转。(每点2分,答案合理即可,答对三点得6分)认识:①货币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②国家应当合理运用货币政策,促进各方面事业的发展;③货币应当保持币值得相对稳定;④经济得发展是货币币值稳定的根本原因。(任答1点记2分,2点记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8. (1)原因: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宋朝重文轻武,科举取仕人数增多;造纸术发展,印刷术进步;儒学复兴,宋明理学兴起。(任答三点得6分)(2)异:前者多元一体(教育、学术、藏书一体),受官府限制,后者属于自治团体;前者以儒家经典为主,德育与治学相结合,后者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通才教育);前者资金来源受限制(学生不要交学费),后者资金来源自由(学生自费);前者培养官员为主,后者关注个人价值。(任答三点得6分)同:教学自由,不受地域限制,具有开放性;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教学方式灵活,重视争辩。(任答一点得2分。答两点得3分)19.【参考答案一】观点一:茶叶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论述: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中国最先发现并利用茶叶,将茶叶由药用变为饮用,饮茶之风盛行,进而衍生出茶具、茶道、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