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练27

(60分钟72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名订,九重②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口,暗香先返玉梅魂③。

[注]①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所作。②九重:代指朝廷。③玉

梅魂:化用唐代诗人韩傀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

的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温江地低湿,黄芦

苦竹绕宅生”的环境特点相似。

B.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首联点明了住处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为

下文叙事、抒情做了铺垫,

C.“五亩渐成终老计”是说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九重新扫旧巢痕”则是点

明他做“终老计”的原因3

D.诗中多处将前人诗句和典故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鲜活文字,不留移栽痕迹,显示了诗人

高超的创作技巧。

解析:“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错误,苏轼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

后的无奈之辞,而非早有的打算。

答案:c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颔联说要在黄州终老,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已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也觉暧了,

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②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流露出

希望自己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河、献

杜牧

元载2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④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⑤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河涅:这里指的是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时期以来占据的河西、陇右之地。②元载:

唐代宗时期的宰相,曾对西北边防提出建议,后来因事下狱而死。③借箸:这里指为君王筹

划国事,出自《史记》中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的故事。④忽遗弓剑:占代传说黄帝仙去,

只留下弓和剑。⑤凉州:李唐王室出自陇西,偏好凉州一带的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前两联回顾中唐宰相元载和唐宪宗的事,写他们都曾力图收复失地,但都没有成

功。

B.诗歌颈联借苏武牧羊归来时须发皆白的典故,写河源地区的百姓身陷他国统治而忠心不

移。

C.诗歌后两联运用对比手法,将河涅百姓受奴役和唐朝百姓的闲散安乐进行对比,突出了

对前者的同情飞

D.本诗将史实和典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自然而又富有历史厚重感。

解析:”将河涅百姓受奴役和唐朝百姓的闲散安乐进行对比”错误,诗歌后两联将身陷他国

统治而忠心不移的河涅百姓,与陶醉于西凉传来的轻歌曼舞的唐朝统治者进行对比,表达了

对前者的同情,同时揭示了后者醉生梦死之态。

答案:C

(2)这首诗和杜牧的名作《阿房宫赋》都含有针硬讽喻之意,请分析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的异

同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

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本诗前四句叙事,写宰相元载提出过收复失地的

建议,却因事下狱而死,唐宪宗也曾留意河涅地区的收复之事,但未及西征,便赍志而殁,

流露出诗人对河涅不能收复的感慨;后四句将虽然身陷他国统治却忠心不移的河涅百姓与只

是陶醉于“凉州歌舞曲”、过着悠闲享乐生活的当朝统治者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统治者贪图

享乐的讽刺。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即可。

答案:相同之处:都针硬风喻了统治者。不同之处:本诗直接M刺统治者贪图享乐;《阿房

宫赋》借古讽今,以史为鉴,警告统治者不要骄奢淫逸,要吸取秦朝亡国的教训。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②第一功。

[注]①隆兴二年(H64)末金议和,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此诗为淳熙十六年(1189)

杨万里从临安迎接金国使者途中所作。②扬子江畔的金山绝顶有座吞海亭,每当北使来访,

按例延请至此亭烹茶招待。

(D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撷取清霜、荻花等意象,用“只有”“更无”等平实之语,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

景象。

B.颔联写出了云开雾散、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格调雄浑。

C.颈联的“晴”字对前两联做了概括,指天气晴朗,和“六朝形胜”相连,也暗含局势安

稳之意。

D.本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既是一首气象不凡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含蓄深沉的感时伤怀

之作。

解析:”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景象”错误。结合首联中的“霜冻”和颈联中的“雪晴”可

知,诗歌描写的应是冬日景象.

答案:A

(2)诗歌最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理解后两联诗句的意思。颈联上句提到了“千载英雄”,但又写这些英雄如“鸿”

一般远去,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感怀;下句表面写山川形胜,而联系诗歌注释可知,此

句暗写局势,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尾联的意思很好理解,诗人要汲水煎茶,招待北使,

而联系诗歌注释可知,无论是宋金议和还是煎茶招待北使,都有屈辱的意味,诗人奉命迎接

北使,自然会由汲水煎茶而生屈辱之感,但又迫于现实不得不这样,无奈之感溢于言表。

答案:①颈联写昔日的英雄如心鸣远去,渺然难追,空余山川形胜,映照着雪雾晴空。在山

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时局的忧虑。②尾联写正是过江之时,诗人携瓶汲水,

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

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题凌云寺①

司空曙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②同结社,下归尘世竞如何。

[注]①凌云寺:在四川乐山凌云山。司空曙作此诗时,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任职。

②方袍:僧人所穿的袈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起笔交代凌云寺的地理环境,描绘出春山古寺被江流环绕的阔大景象。

B.第二句中“盘空”一词写出了上山之路的陡峭,“鸟道”一词凸显了山势之险峻。

C.“百丈金身”与“万龛灯焰”两句,写出佛像高大庄严、灯火缥缈如烟的特点。

D.颈联描写凌云寺中的情景:山高云起,湿客衣襟,僧人参禅,落花满地。

解析:“灯火缥缈如烟”错误,“万龛灯焰隔烟萝”说的是山上草木茂密,烟聚萝缠,遮蔽

了寺庙的灯火。

答案:C

(2)本诗最后两句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其意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中的“意味”在这里应是“情调、情趣、趣味”的意思。诗句的趣味既可以体现

在思想内容、情感上,也可以体现在结构特色上。从思想内容、情感上看,尾联的意思是:

虽然不与穿袈裟的僧人交往结社,但就是下归尘世,又能怎么样呢。其言外之意是:即使在

尘世也不会沾染世俗之气,会保持超凡脱俗的品格与境界。这既传达出“修身不必出家”的

哲理,也表达了诗人的心志。从结构特色上看,最后两句与前三联在语意上形成r转折,突

破了•般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

答案:①哲理思索:不一定要在青山古寺参禅,在红尘中也可以觉悟,有哲理的启迪。②结

构特色:结尾处突然发问,语意上形成转折,突破了“起承转合”的一般布局。③心志表达:

暗含即使在尘世也不会沾染世俗之气,会保持超凡脱俗的品格与境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

心志。(意思相近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河朔吟

范仲淹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从知壮士羞。

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走诸侯②。

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

民得挎襦③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尤咒

[注]①燕赵:指河朔一带,大部分为燕云十六州领地,后晋时被石敬珊割让给契丹。北宋

初年,宋为夺回此地与辽展开过多次交战,均以失败告终。宋真宗时签订“漕渊之盟”,此

地渐趋平静。②对诸侯:指孟子见梁惠王。③挎福:比喻地方官吏的善政。④严尤:西汉时

将领,有智略,曾向王莽论及抵御匈奴之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燕赵•带的太平景象,让正值而立之年的诗人满怀羞愤。安于异族统治的燕赵百

姓与辛弃疾《永遇乐》中“佛狸祠下”的人们何其相似。

B.颔联感情复杂,既表现了诗人立志成为一代儒将的非凡抱负,又抒发了诗人对孟子劝说

梁惠王施行仁政却没有成效的怜悯之情。

C.颈联使用“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及赵国名将李牧的典故,表达了对名臣良将的敬意,

也表明希望边境有像他们那样的人物。

D.诗歌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平实质朴,情感深沉厚重,塑造了一个

务实、有抱负的青年政治家形象。

解析:“怜悯之情”错误,“怜”在句中意为“喜爱”,而非“怜悯”。

答案:B

(2)范仲淹认为安边御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推行仁政。通过孟子见梁惠王的典故,表达了对儒家仁政思想的推崇,表明守边应

推行仁政。②重视农业生产(或“以耕养战”)。通过李牧在边关屯田的典故,表明发展农业

生产才能使边军粮食充裕,边防稳固。③养民富民。通过推行善政,使边关民众衣食丰足,

才能得到民众拥护,有利于守边御敌。④讲究谋略。通过张良的典故,表明像张良一样运筹

帷幄,使用良谋妙策,方能有效御敌,使边关安宁。⑤重视良将的选拔和任用。认为士兵需

要得到合适的统帅,这样才能抵御来犯之敌。(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三)

林则徐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百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雁破②入尧天。

威宣贰负陈尸③后,疆拓匈奴断臂⑷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注]①林则徐在1840年被革职问罪,充军伊犁,1842年抵达嘉峪关。嘉峪关为长城西端

防守要塞,也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②雁破:指关外西域之地。③贰负陈尸:贰负是古

代神话中大逆不道的神,人面蛇身,因杀了自己的同类,受到黄帝惩罚。④匈奴断臂:汉武

帝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计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思接古今,直接点出重镇敦煌和古今要地阳关、酒泉,营造了沉郁厚重的历史沧桑

感,暗写嘉峪关在西北边防和东西方交通中的重要意义。

B.颔联叙中带议,嘉峪关虽为重要的关隘,但不像鸿沟那样把国土分裂为敌对的楚汉两边,

而是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把关外沙漠地带完全收入了祖国的疆域

C.颈联巧用典故,互文见义,追述黄帝惩治作恶的贰负的神话传说和汉武帝联合乌孙''断

匈奴右臂”的历史事件,暗示中华民族的文治武功传统源远流长。

D.这是一首客中赠别诗,诗人驻足嘉峪雄关,追占思今,让历史题材为现实服务,在曲折

变化中深刻地表达出自己难以直言的隐旨,艺术感染力强。

解析:“客中赠别诗”错误,由本诗的标题、注释及全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应为咏史怀古诗。

答案:D

(2)本诗题为“出嘉峪关感赋”,诗中表达了哪些“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深沉的家国情怀。诗人驻足嘉峪关,抚今追昔,深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

②礼赞中华文明的悠久。诗人借用贰负作恶被诛的典故,歌颂中华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

③缅怀汉武大帝的丰功伟绩。诗人引经据典,盛赞汉武帝重用贤臣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④

对国家中兴的殷切期待。诗人借古抒怀,期盼朝廷能振作起来,励精图治,重振国威。(答

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D〜(2)题。(9分)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①

韩元吉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来茗叶②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族节上凌风外

[注]①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陆游拜官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暂时回到山阳(今

浙江绍兴)故居休假,在冬季启程赴任之前,诗人前来送行,临分手之际,写下了这首赠别

的七律。②茗叶:茶叶,诗中指福建名茶乌龙茶系中的珍品白叶茶。③凌风:亭名,在福建

建安,韩元吉曾在这里做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送别的情景。诗人送友人赴任,离别之时畅饮,频频举杯表达不舍之意,以至杯

中常空。

B.颔联通过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以“盈巾霜雪”来表现天气的恶劣,突出诗人的老而坚

毅。

C.颈联描写美丽景色,以“春茗”“腊梅”对照,色彩变化中蕴含时序的变化。

D.本诗为送别之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对人生有些许感慨,但又不颓唐,有豁达腌怀,

又不虚发豪言。

解析:“颔联通过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以‘盈巾霜雪’来表现天气的恶劣”错误。颔联诗

人将自己与友人对比,称誉友人而感叹自己,流露出壮志未酬之感。不是用环境塑造人物,

“盈巾霜雪”是比喻的手法,形容满头白发。

答案:B

(2)这首送别诗有对过去的追忆,有对现实的感慨,有对未来的设想,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过去的追忆:“京口追随”,回顾当初与陆游在京口•同游玩的情景,蕴含着对

陆游文采的认可。②对现实的感慨:“落纸云烟君似旧”一句称誉陆游,言多年过去,陆游

诗风慷慨,满纸云烟,气魄雄劲,不殊昔日。“盈巾霜雪我成翁”则感叹自己此刻已满头霜

雪,成为老翁,却未能多为国家效劳,匡扶时局,表达了彼此都有壮志未酬的感慨。③对未

来的设想:“春来茗叶还争白”一句设想陆游到福建的时候已是茶叶吐芽的春天,以此春景

慰行人,深见诗人旷达的胸怀。“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希望友人把妙笔重新

点染那里的溪山,并一访那里的胜景。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