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汇编

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

落日乌边下,秋原人外闪。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问。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变式提问)你怎样理解诗中的“闲”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飓跑①枕前觉,一年颜状皖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⑦动,雕眄比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二高台。

【注】①飕即(souliu):风声。②拳毛:拳曲的马毛c③眄(mi加):斜视,一作,•盼”。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与秋风的聚散,“我”为秋风,去而复返,将无情之物化作有情之人。

B.颔联写诗人五更醒来,听闻屋外秋风劲拂,不由得起身为镜自照,感慨容颜易老。

C.颈联写黎明时分,诗人豢养的马想要外出吃草,用来狩猎的鹰也期待着展翅高飞。

D.全诗以黄菊、玄蝉、边草、青云、天地肃清等意象,与秋风一道,营造浓浓秋意。

3.唐代诗人多有雅号,刘禹锡被称为“诗豪”,其诗豪迈雄健。请根据此诗简要分析刘禹锡

的诗歌特色。

4.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木兰花

欧阳修

第1页共22页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鼓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②破:古通“倚”,斜,倾。③烬:

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迫寻

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

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感情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

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

B.“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

却说是因为自口“多病”而疏远了故人。

C.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

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

D.“松月夜窗虚”,以景结情。一则对上句“永怀愁不寐”进行照应补充,村托出怨愤难解;

再则以迷蒙空寂的静夜之景,抒写心绪的空虚落寞惆怅。

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求事兄归襄斗

第2页共22页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迂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将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

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首联第二句中,诗人借景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

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

C.颈联中“归马点明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音韵和谐,有音乐美,

彳日都含有悲凉的情味。

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目中的“送”,

惜别之意尽显。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凌清拂曙流,汉室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入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妒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

“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此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8.阅读卜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诸葛铁田家壁

贺铸

晚度孔明铁3】,林间访老农。

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春。

尢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

第3页共22页

【注】诸葛(h6ng):地名,在乌江北八十里,与江南石头城相望,当以诸葛亮而得名。欲,

深沟、大谷。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i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客归江州

韩翎

东归复得采其①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⑦。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③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注】①采真: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②白鸥洲:指白鸥翔集的沙洲。此处借指

客力家乡。③泉明:指晋陶渊明,此称其为泉明,乃避唐高祖李渊方讳。

请从表现手法上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遇

陈子昂

苍苍丁塞①寒,今古缅荒途。

亭埃②何摧兀③,暴骨无仝躯。

黄沙谟南④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唐时称回

纥。②亭垠:边境守望的城堡。③摧兀:险峻貌。④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

带。

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①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②萦辞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第4页共22页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任州知州时所写,词中的“湖”指的是西湖。②游丝:指春季里昆虫吐

出的细丝。

“当路游丝紫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二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赴邠宁[注]留别

李益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

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

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

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注]邠宁:唐代方镇名,治所在邠州(今陕西彬县).

12.下列对故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自言为飞将军李广之后,年少就习兵法,流露出对军事才华的高度自信.

B.侠少的问询,激起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愤慨,暗示了前往邠宁从军的缘由。

C.作者庆幸能响应招募、前往边镇征战,并坚信自己将横戈沙场、赢得功名。

D.作者前往边镇之际作诗留别,却不为离别而感伤,慷慨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13.本诗颈联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茅舍疏篱

宋•杨无咎①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②伫立移时③c判疫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恃,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注:①杨无咎,南宋时画家、词人。高宗时,因不愿依附奸臣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

尤善画梅。②宁宁:宁静之意。③移时:谓少顷。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舍疏篱”,这是梅花生长之处。历来文人雅士总喜欢把他们眼中的梅花置放在清

幽、远离尘世的地方C

B.“半飘残雪,斜卧低枝”两句,是以比拟手法来正面刻画梅花形象,上句写梅花之洁

白晶莹,下句刻绘梅树姿态之飘逸。

第5页共22页

C.“判瘦损,无妨为弟”,意谓梅花虽然“瘦损”,却如此品格高洁,为了欣赏它,天气

寒冷也“无妨”。

D.这首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画了一位生性孤傲、不随波逐流

的世外高士的形象。

15.请结合本词内容赏析其语言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成二首(其一)

邓肃①

苍苔白石两清幽,缥缈虹桥跨碧流。

日过窗间腾野马,雨余墙角篆蜗牛。

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

一炷水沉参鼻观②,扫空六番③自天游。

【注】①邓肃(1091-1132):北宋诗人,徽宗宣和年间,国家内忧外患,东南仍贡花石纲,

他曾赋诗指责守令“搜求扰民”,因而被斥。本诗作于被黜家居之后。②鼻观:佛家有观相法,

观鼻端白,称为鼻观。是沸教修炼养性的一种方法。③六凿:指喜、怒、哀、乐、爱、恶六

情。

16.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始两句写景,作者用苍苔白石相衬,以见环境的清幽,虹桥缥缈、碧水潺,写景

物的优美,这是庭院外边之境。

B.颔联写太阳照过窗隙,浮动的游气,有如腾驰不停的野马;雨余之后,蜗牛向墙角

爬行,用下的粘液如篆文,是庭院内部之所见。

C.尾联把自己的神思和自然界打成•片,神游万仞之上,思出天地之表。不仅设想新

奇,更寄寓了自,不屑与世俗沉浮的高情逸思。

D.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意。不为含蓄而有不尽之味,不作壮语而见刚劲之情。首尾

四句从实写到神游;中间四句,从豁达豪迈到闲适,脉络井然。

17.“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被人认为是经典之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虢州王求事之任

第6页共22页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碉刀。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B.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的“青衫”

含意相近.

C.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

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D.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

之情却蕴含其中。

19.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根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罗浮山父与葛①篇

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②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英道吴刀涩。

注:①罗浮山,山名;与葛:织葛布。②博罗老仙,即罗浮山人,因罗浮山在博罗县。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

A.首联善用修辞,生动新奇。"江雨''比喻织葛的经线光丽纤长,“兰台风”,以人的感

觉写出了葛布的疏薄凉爽。

B.颔联山人不时走出洞来,把织成的葛布拿给前来求取的人;鬼工都为之啼哭,从侧

面烘托出山人织技的巧妙高超。

C.尾联与首联呼应,“湘中一尺天”指的是犹如湘水碧波一般柔软光洁的葛布,面对如

此精细光滑的葛布,吴娥也不忍下手裁剪。

D.这首诗一开始写山人织葛的精妙,结尾却吴娥裁葛的难舍,将罗浮山人与吴娥作对

比,突出了葛布的精美绝伦。

第7页共22页

21.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暴雨①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拔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激泥金椁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蛟室②泻掠瑰咒

【注】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年),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

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②蛟室:神

话中海中蛟人所居方处,枚甲指海。③琼瑰:玉石。

2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直接入题写暴风雨即将来临,闷雷起自脚下浓云堆积低空。造语新奇,旨在突

出所处的地势很高,从而为下文写暴雨蓄势。

B.颈联具体写暴雨,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雨声急促激切又如羯

鼓声。两个比喻写出了雨势猛、雨量足、雨声大。

C.尾联转入观感,磅礴的雨景令诗人生发奇想,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看看这大自然的壮

丽雄伟之奇景,如倾倒了蛟人的宫室,把珠玉洒遍人寰。

D.全诗生动地展现了风声雷动、云涌雨飞、振人心魄的壮观景象,境界宏阔,气势奔

腾不羁,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东坡胸襟雄阔奔放的气概。

23.本诗颔联深受名家称道,请你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下曲六首(其六)

李白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①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一战净妖氛。

①甘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本为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接见诸侯

土,夏日避暑。

第8页共22页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剑起”,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突出了汉皇心情之急迫、态度之坚决果断。

B.“天上合”“陇底闻”极具夸张之势,突出匈奴阵容之强大、进攻之猛烈。

C.“横行负勇气”中的“负”是“凭借”之意,写出了将士们凭借勇气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的气概。

D.本诗仿佛一部简要战史,用语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透露出雄霸之气。

25.赏析诗的前两句中“动”“连”二字的妙处并分析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许时用还刻①

[明]宋廉

尊酒都门外,孤帆水驿飞。

青云②诸老尽,白发几人归。

风雨鱼羹饭,烟霞鸽蹩衣汽

因君动高兴,于亦梦柴扉。

注:宋濂,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1377年,以

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末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

①刻:今浙江柳州市一带,②青云:比喻高官爵显。③鹤整衣:鸟羽做成的外衣°王禹僧《黄

冈竹楼记》:“公退之暇,被鹤整衣,戴华阳巾……”

26.木诗题材是诗,宋濂“因君动高兴“,“高兴”是指兴致、念头,借助全诗,说说宋

濂动了念头。

27.请赏析颈联“风雨鱼羹饭,烟霞鹤瞥衣”的艺术手法。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秋风辞

刘彻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日: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今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第9页共22页

2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点出季节特点,状物描景,色彩鲜明,富有动感,自然平易,清旷藏远。

B.五、六、七、八句借助动词正面铺写宴游场景,刻画了“中流饮燕”的欢快场面。

C.最后一句以哀怨心绪抒发时光难再之情,表达了一代帝王也有着生命易逝的悲慨。

D.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系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而深沉。

29.有人认为此诗有“《离骚》遗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

刘长卿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网。

飕飓青丝上,静听松风笑。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在。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写景入笔,进而写及“琴声夜阑时分,月色皎洁,美好的琴声与周围环境

是相互融和的。

B.颔联“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清幽,极为形象:“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

神的情态,侧面烘托琴声之超妙。

C.尾联“向君投此曲”点明诗人写诗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知音难”,更突出了诗人比刻

找到知音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D.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通过味“琴”,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及个人际

遇的感伤。

31.后来刘长卿把此诗改为五绝”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弹

琴》)。你认为原诗和改诗相比,哪一首更好?请结合诗歌简要说明理由。

第10页共22页

参考答案:

1.(1广闲”是这苜诗的诗眼。首联“端居不出户”体现“闲人”;颔联描写鸟儿在晚霞中飞去,

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体现“闲景”;尾联,诗人表示会经常乘着月色前

来造访,体现“闲心”。全诗围绕“闲'’字点出了"闲人川闲景”“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

之情。

(2)“闲”是这首诗的诗眼。首联”端居不出户”体现“闲人”;颔联描写鸟儿在晚康中飞去,人们

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体现“闲景”;尾联,诗人表示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

访,体现“闲心全诗围绕“闲”字点出了"闲人闲景”“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字的能力。鉴赏诗歌炼字,需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在反复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

此题中,“闲”既是环境的的“宁静”之境,乂是一种“闲造”之情,“人外”应是“世外”之意,“闲”

勾勒出“小台”的“宁静”景物特征,有表达了诗人远离世间的喧器的“闲适”之情。“闲”字贯穿

全诗,“端居不出户''诗人平素不出户,闲居在家,是闲人:“云山”“落日”“鸟”是闲景:"好客”

句是闲居,体现的是诗人的“闲心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字的能力。“闲”是全诗的诗眼。首联写诗人端居不出户,闲望云

山:领联写了日落鸟宿、秋野空阔之景;颈联写在小台上往自己的居处望去,房屋已被远林

遮住了;尾联写主人多半会邀客乘月出游,告诉仆人们不要早早关门。整首诗围绕“闲”字,

写了登台远望之景,点出对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写出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2.C3.刘禹锡的诗歌风格豪迈雄健,在此诗中有如卜表现:①诗歌起笔点染秋色秋声,

颔联写出诗人容颜衰老,形成欲扬先抑之势。②颈联运月比兴手法,借马欲出征、鹰欲展翅

表现诗人壮心不已。③尾联写出天高地远,诗人带病登高,振衰起废,具有催人向上的力量。

【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C.“诗人豢养的马”说法不对,诗歌中并未说是诗人豢养的。诗人只是运用比兴的手法,用“马

思边草'“‘雕眄青云”来塑造壮心不已的形象。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的能力。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

第11页共22页

艺术创新的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一、‘我”,

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一也就是诗人。

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

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

韵浓郁的意境。

颔联“五夜飕巡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

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

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

生发的感慨,形成欲扬先抑之势。

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运用比兴的手法,用“马

思i力草”“雕眄青云”来塑造壮心不已的形象,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发不己的乐观精神。

尾联“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

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

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

如砥石的精神。

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

诗人那种“老骥伏杨,志在T•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语言典雅,感情奔放”错,由“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皿梦又不成灯又烬”等句

可知,语言浅白,感情质朴。

故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错误,“白发催年老,青

阳逼岁除'’的意思是说“自发催得旧年过去,春天逼得旧年过去”,这两句是在感叹岁月易逝,

老之将至,人世短促,故应是“不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故选C。

6.B

第12页共22页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借景抒情,理解错误。这里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遂转蓬“

意思是十多年来,自己坎坷的命运与朋友是•样的,几处搬家,多地漂泊,就像随风飘转的

蓬草的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人生艰难。

故选B。

7.①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写仰观。“残星儿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

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

有情韵的烘托。笛声那样悠扬哀婉,既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也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

怀远人。颔联情景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颔联写仰观”句意为: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

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

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

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

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雁横塞”“长笛一声”是动景,“残星几

点”“人倚楼”是静景,动静结合;"残星几点人倚楼”“雁横塞”是视觉,“长笛一声”是听觉,

视听结合,残星、楼、长笛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诗人通过寥落的晨星、南

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烘托渲染悲凉情感,饶有情韵,表达了诗人漂

泊在外的孤寂和深切的思乡之情。空中几点残余星光、一行秋雁、一声长笛,人孤独地倚着

栏杆,勾画出一幅秋日倚楼图,情与景自然融合,更是借助此景表达诗人孤独之感和思乡之

情。

8.①视听结合,声色有致。“落叶径”和“隔江钟”,一写视觉,一写听觉,入暮时分,物色

依稀,需细细辨认道路,故有“落口I径”之所见;夜深人静,唯有听觉最为敏感,故有“隔江

钟”所闻。②动静结合,时空交错。遥隔大江,能听到对岸传来的钟声,以动衬静,体现环

境的幽静。从傍晚到入夜,由小径到农家,写出了时空的变化。③情景交融,宾主和乐。从

“行冲”到“坐听”,写出了诗人心绪由骚动不宁到从容怡悦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离不开主人

热诚的款待、周到的安排、贴心的话语,诗人虽不着一语,却都历历可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作答时,先指出手法,再结合内容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达到什么效果。“行冲落叶径,

第13页共22页

坐听隔江钟“意思是歇脚在山林间寻访老农,客座边闻听得隔江晚钟,从“行冲”到“坐听”,

已相隔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诗人遥隔大江,能听到从对岸传来的钟声,这正是万籁俱寂的夜

深时分,"隔江钟''和"落叶径”,一写听觉,一写视觉,不仅形象上富有变化,而且在暗示不

同的时间方面又各具典型性,入暮时分,物色依稀,需细细辨认道路,故有“落叶径”之所见;

夜深人静,唯有听觉最为敏感,故有“隔江钟”所闻,考生可以从视听和动静角度分析。

而从“行冲”到“坐听”,又写出了心绪由骚动不宁归于从容怡悦的变化:前者缭乱,一次那落

叶纷披;后者宁静,恰似那钟鸣悠悠,这种心绪的变化,离不开主人家热诚的款待、周到的

安排、贴心的话语,诗人虽不着一语,却都历历可见,这里,无论是物色的选择、叙事的熔

裁,还是情景的交融,都可见诗人的匠心独运之处。

9.①运用虚写。这•联是诗人想象客人到家后赏玩山野的隐逸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客人顺

乎天性、放任自然情怀的赞美之情。②用典。"荷裳'’化用了屈原“制姜荷以为衣兮,集芙蓉

以为裳“,替美了客人高洁的情怀。③比喻。将山间白云比作“山带形象地描绘了山中云

雾缭绕的景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意思是:清风吹拂着山间如带的白云,那是要下雨了,

露珠沾湿了你荷叶做成的衣裳,提醒着你秋天已至。上句运用比喻。本体为山间白云脸体为

“山带”,生动形象。诗人借山带在风中摇曳,描绘出云雾在连绵群山间缭绕绵延的美好景象。

此时诗人送别客人,客人尚未归家,因此运用了虚写手法。颈联乃诗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

贪玩山野的隐逸情景,风吹山带,这是客人看到的如画美景。遥知雨,乃是其心中感受。合

在一起,显见其已与自然融为一体。用典。“荷裳”化用了屈原“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

为裳”,客身着荷裳,何其雅洁。荷裳为甘露沾湿,可见诗人对山野美景的喜爱。

10.①本诗语言质朴劲健、沉郁悲壮。

②诗人用“苍苍”“荒途”等词语,表现出边塞的荒凉;用“暴骨无全躯”“汉甲三十万”“沙场死”

等描写战场情境,语言质朴有力。

③用“黄沙漠南起X白日隐西隅”描写阴沉凄凉的景象,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

呼应,发人深省,语言沉郁,蕴含悲壮之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陈子昂参与边境平叛,而有此诗。他目睹了西北边塞政治与军事的危急形势,激发了忧时报

国之心。诗句多采用赋的手法,如“暴骨无全躯”“谁怜塞上孤”直接抒发了内心的糠慨沉郁之

情,语言质朴强劲右力,并且沉郁悲壮。

第14页共22页

一、二句写到边塞的情景,其中“苍苍""荒途''则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暴骨无全躯汉甲三

十万”都是描写战争的情景,没有过多修饰性语言,却质朴有力。

五、六两句描绘了•幅阴沉凄凉的景象一狂风卷起黄沙,漫天飞扬,夕阳西坠,惨淡无光,

渲染了古战场的悲凉气氛,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呼应,用质朴有力的语言表

达了诗人对古今在塞外为国捐躯的士兵的无限感伤,蕴含悲壮之气。

11.“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路上昆虫吐的细丝萦绕着沉醉春景的客,花丛中

的鸟儿也在呼唤着行人别离开。作者用对偶和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写游丝、啼鸟通人性,

想留住行人留住春光,引出末句“日斜归去奈何春”的不舍之情,婉曲地表达了诗人惜春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春季里昆虫吐出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

网住春光,留住游人。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鸣叫,仿佛在召唤行人。

这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对“隔花啼鸟萦醉客”对“唤行人”,人赏花.,花留人,描写

春物留人,人亦恋春之情。同时,本句还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

丝“萦醉客”,有想网住春光之态,这正是“惜余春”之意。明明是游人舍不得归去,却说成是

游丝、啼鸟挽留。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

12.B13.内容上:①展开想象(通过虚写),描绘了烈烈北风吹散黄云、皑皑白雪掩

映沙城的奇伟壮阔/雄浑的边镇风光,②营造了苍凉壮阔的意境/渲染了苍凉壮阔的氛围,

③抒发了对戍边征战的向往“

结构上:为尾联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作铺垫。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B”激起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愤慨”理解有误。“事不平”本意为打抱不平,“从来事不平”一句

指诗人一直以来都有抗击邪恶、铲除不平的正义感,也指前往边镇、抗击外敌入侵、保家卫

国的正义行为。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

颈联的意思是:朔风吹散了层层黄云,白雪簇拥着边塞沙城。

这两句是写景,写出了塞外边关黄云蔽日,朔风劲吹,白雪皑皑,沙城愚立的雄浑景象,展

现出一派边塞城镇独特的风光,“黄云”“朔风”“白雪川沙城”等富有边塞特色的意象,作者刻

意选择了'‘黄"、旧”等单调色彩,构成•幅苍凉而壮阔的面面。

第15页共22页

这两句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边关风光、戍守征战的向往之情,为尾联“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

名”中表达自己有幸响应招募,一定会在边塞征战中取得功名,建功立业的豪情做铺垫。

14.C15.①本词的语言风格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或含蓄蕴藉、清新优美、闲静淡远。

(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②运用叠词:如“宁宁”,词人神情专注,安静赏梅,使描绘的主人公形象更为突出,增加语

言的韵律感。

③运用修辞手法r'半飘残雪,斜卧低枝”两句,是以比拟手法来正面刻画梅花形象,写出梅

花之洁白晶莹和梅树姿态之飘逸,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意谓梅花虽然,瘦损二却如此品格高洁,为了欣赏它,天气寒冷也,无妨'"理解错误。“判

瘦损,无妨为伊“,意谓为了观赏梅花、从梅花那里汲取精神力量,陶冶件情,以致“瘦损”

了自己的身体也“无妨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炼字用词方面:“宁宁伫立移时“,“宁宁”,神情专注貌;“移时”,谓时间经过之久,与历时、

经时意同“这句是刻画词人自己在梅花树前驻足观赏、凝思.“判瘦损,无妨为伊“,意谓为

了观赏梅花、从梅花那里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性情,以致"瘦损''了自己的身体也“无妨:”无

妨”这里看出词人对梅花的迷恋倾心程度之深。

修辞方面:“半飘残雪,斜卧低枝”两句,是以比拟手法来正面刻画梅花形象。上句写梅花之

洁白晶莹,下句刻绘梅树姿态之飘逸,这句是化用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

语言风格方面:杨无咎这首词,借咏梅以打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画了一位生性孤傲、

不随波逐流的世外高士的形象。“烟笼修竹,月在寒溪”刻画梅花周围的环境,从而使得整个

画面显得更富清幽、高雅的意境:白云缭绕、修竹萧萧、皓月高悬、溪流潺潺。所以本词的

语言风格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16.D17.①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己纵使在困穷的情况下,也不因妻子儿女的饥寒而改

变刚贞的节操;纵使时光易逝,转眼就是秋天,也感到天地无私,在家人的笑语声中,哪里

知道季节已转换到了秋天°②可见作者心情开朗,不为外物所奴役,不因命运的转换而丧失

第16页共22页

旷达的情怀。③诗句充满勃郁之情,显示出诗人豁达豪迈的气概。

【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思想内容评价艺术特色的能力。

D.”中间四句,从豁达豪迈到闲适”错,应是“中间四句,从闲适到豁达豪迈”,”日过窗间腾

野马,雨余墙角篆蜗牛”表现的是闲适自在,“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表现的

是豁达豪迈。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颈联“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写诗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感受,"饥寒’’可见生活窘

困缺吃少穿物质不够丰足,但面对经济的拮据诗人并不以为意,因为内心有坚守的高洁情操

作为心理支撑,能使自己战胜一切困难束缚,淡泊名利豁达乐观。所以能在困穷的情况3

不因妻子儿女的饥寒而改变刚贞的节操:纵使时先易逝,转眼就是秋天,也感到天地无私,

在家人的笑语声中,亳不在意季节已转换到了秋天。

作者的精神境界高超至极,洒脱淡然,心无所累,积极地对抗命运的多舛。诗句使用反问修

辞,对比反衬中突出性格操守,满富正能量,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