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考前50天冲刺逆袭卷(11山东专用)
(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50天冲刺逆袭卷(1)(山东专用)•原卷
版
注意事项:
L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
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
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
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有人说:每位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位苏东坡,一生坎坷,却处事
豁达,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独有的潇洒。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著
名文化学者蒋蓝在新作《苏东坡辞典》中,创新地以近百个词条完成
了对苏东坡重大地缘、人生事件、性格嬷变、写作突变的描摹。用蒋
蓝的话来说,这既是“文体方面一场小小的‘革命'",也是“一次深
度照亮”。不过,颇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华语写作领域中辞典式写
作是极其鲜见的。
《读者报》记者就此对蒋蓝进行了采访。
读者报:您的开篇自序题目是《百味人生一东坡》,能否简单介
绍下苏东坡的百味人生?
蒋蓝:苏东坡未离仕途,在宦海升降浮沉,浊浪几乎没顶。仕宦
生涯,在朝廷不过七八年,而长达27年都处于漂荡流徙的状态。弟
弟苏辙以随风飘游的鸿雁概指哥哥流寓不定的一生。苏东坡对苏辙也
说“我生如飞蓬”,林语堂认为“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
生。他的足迹遍及天南海北,走过了北宋30多个州县,得以广开寓
目,通瞻中国山水之胜。在无意之中,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
人理想。如今在四川眉山、湖北黄冈、浙江杭州、广东惠州、山东诸
城、海南信州等18个城市留下了500多个纪念性景点,可以意识到
其无出其右的影响力。
读者报:您认为,苏东坡的人生坎坷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蒋蓝:正直之人,心直口快,加之木秀于林,多半会陷入“举步
得狼狈"的处境,
读者报:在《遍地都是苏东坡》这一童节里,您说自己把东坡的
这一段话,视作“文箴”:“轼少时好议论古人,既老,涉世更变,往
往悔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工这
段话应该作何解?
蒋蓝:这里提到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的观点,是苏
东坡的美学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使其诗文生
辉,传诸千古。
读者报:新书后记的最后一句话“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出
自苏东坡的诗《和陶西田获早稻》,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苏
东坡的人生思想呢?
蒋蓝:苏东坡人生思想的特点是“广、博、细、杂”:儒释道思
想先后贯穿于他的一生。这三种思想在境遇里又经常左右互搏、三足
鼎立。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出发点、着力处、归宿
地均不相同,宛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二我以为,儒家思想
对于苏东坡伐骨洗髓,一直就是他的本体论,其余均是阶段性的避风
港,是方法论。
读者报:您在自序中评价说,苏东坡是宋代以来散文标准的制定
者,也是汉语有史以来第一个随笔领域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我们都
知道,您恰恰也在这两个写作领域建树颇丰,那么在您看来苏东坡的
散文、随笔有什么特点呢?
蒋蓝:东坡尤其喜欢写小品,大都作于贬谪时期,其简洁的文字
凸显一个历经磨难而又豁达旷阔的心灵。铅华褪尽的小品,犹如竹梢
聚集的露水,露水里甚至沉浮着事物的碎屑,唯有这样的竹露才能指
心见性,展示他率真而无饰的人品。而他的这种启示录写作,无疑是
其儒、释、道思想的默化之影,尤其是汇通了儒家与道家精神,将“乐”
与道家精神尤其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融为一体,
黄州的山水风物,承载了东坡生命的价值旨归。在黄州期间,他
相继完成《书临皋亭》《记游松江》《记游定慧寺》等佳作,其中,峭
拔而起的无疑是仅有85字的《记承天寺夜游》。东坡高妙,一点不写
自己深处的情感,似乎只是画了一幅月光与树的文字素描,但藏匿其
间的智慧,昭示了他一尘不染的情怀,并使无形的、静态的月色有了
空间感与动态感。由此可见,世界上最美的良宵与最美的景致,却是
为“闲人”准备的;而最美的景致,竟然是因为两个“闲人”的闲庭
信步而创造出来的°更为关键的还在于,“闲人”未必没有“闲事”。
慧开禅师所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唯有心中无“闲
事”,了无牵挂,方能真正做一回拥有天地大美的“闲人”。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戌理
而不说……”东坡心念一动,心有大美者,方能“闲笔”录之。所谓
“闲”,在东坡的语境里是具有反讽意味的一一他与张怀民,不再是
忙碌的公事人而已,所以“闲”不是身份,更多的是内在的一种惬意
舒朗和宁静闲淡。真正的“闲”不仅仅是避开觥筹交错的应酬,更重
要的是在心中,一派明月朗照,竹影婆娑。
仔细看,似乎文中并无玄奥的生命之论与境遇之叹,但东坡的文
字素描,已经撷取了生命游弋在地面的投影与纹理。“句有可删,足
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东坡的这等笔法,在明清小品文乃
至日本清少纳言随笔《枕草子》的“物尽”笔法里,呈现出别样的传
承韵致。
(摘编自《何建:深度访谈I蒋蓝一一我与苏东坡的思想对撞》)
1.下列对原文用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飞蓬”的比喻形象概括了苏东坡宦海浮沉、流寓不定的一生,
苏辙的相关言论也表述了类似的看法。
B.苏轼所作“文箴”中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一观
点符合他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足使其诗文生辉,传诸千古。
C.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贯穿于苏轼的一生,但
它们的出发点、着力处、归宿地均不相同。
D.苏轼的小品,犹如竹梢聚集的露水,其间甚至沉浮着事物的碎
屑,欣赏者可以在竹露之中窥见其心性和人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蓝认为《苏东坡辞典》是“文体方面一场小小的‘革命
是因为他创新地采用了当下鲜见的辞典式写作来描摹苏东坡。
B.苏轼在无意中践行了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理想,
他走遍了中国多个城市,有着无出其右的影响力。
C.黄州对苏轼来说,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黄州的山水风物,承
载了他生命的价值旨归,在黄州,他的随笔成就最高。
0.《记承天寺夜游》不直接抒写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而是把它
蕴藏在对月光与树的文字素描中,这种笔法影响深远。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拾薪汲涧煎茶外,依杖闲看云去留。
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D.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4.关于本篇访谈在问题设置上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记者由《苏东坡辞典》的开篇自序入手提问,直接切入访谈话
题,访谈对象明确,设问开门见山。
B.访谈紧扣主题,记者围绕新书内容对苏东坡人生、思想及戌就
来设问,话题集中,问题不蔓不枝。
C.记者按照《苏东坡辞典》的章节顺序来设置问题,从开篇自序
到新书后记,设问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D.对受访对象,记者在其熟悉的散文、随笔领域进行设问,既让
设问具有针对性,又营造了良好的谈话氛围。
5.请结合材料内容就《赤壁赋》中所体现的苏轼哲学思想进行点
评。(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晓风杨柳
唐强
柳枝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
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儿也没有睡好,这时才觉得有
点朦胧。他睁开眼,向纸糊窗外望出去,天还没有亮。夜来想过的事
情,又来打搅他,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但还没有能够竖直
的时候,便是一阵咳嗽,及等吐出一口浓痰,喘了些时,才整个把身
子坐正了,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隔壁传来一阵鼾声。
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
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帐幕里,和这个黑而
且丑的面孔是同事c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
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他闲来就擎着一本相书,也很喜欢批评
别人的眉毛生得太低、鼻子太尖、口腔不应该那么小之类的话头。他
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自从抛弃宦海生涯,就一直没有想起
他。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有
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三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
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一转,谁知……
“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陶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
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
风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渊明的脚尖触着
枯叶,低头沉思。
猛的,“刘寄奴不会已经做皇帝了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
这才发现身边并没有人。
院子静悄悄的,他踱到板门边喊:“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
脸孔,带着忧郁的表情。他垂着手,很恭敬地问:“爹有什么吩咐?”
渊明望了他一眼。真的,有什么吩咐呢?挖空心思想了一会,觉
得也实在没有什么话要说。挥了挥手说:“没有什么J
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
“赵家伯父昨天差人来说,请你今天去喝酒。”阿舒望着渊明的
鼻子,好像是等待着回答,但那鼻子却什么动静都没有。他站了会儿,
就回转身,仍旧向着廊屋里走去。
沉默笼罩了陶渊明,笼罩了整个院子,整个世界。初秋的中午静
得像盛夏。
小圆桌上放着一盆青豆,一盆河虾,碗里的是猪肉,鲤鱼,菜蔬。
席地围坐在桌子周围的,连主人一共五个人。
对面那个酒糟鼻子把酒杯拿到嘴唇边碰了一下,便满口称赞起来:
“好酒,这酒的确不错,陶先生,你倒试试看,真不错,头等货色!”
渊明尝了一口,觉得还温润,就点了点头。
“请呀!请呀!”主人的筷子指着菜肴说。
渊明的肚里装下几杯酒,面上热辣辣的,他说了很多话,想知道
京城里有没有宋王①的消息。
“宋王是一个星宿。”旁边的教书先生非常认真地说,“他是一个
大星宿,鲤鱼转胎的,和这碗里的鲤鱼一样。如今朝廷有了这个人物,
真是如鱼得水,嗯!如鱼得水,南征蛮夷,北伐中原,皇上还用愁吗?
”说着把大拇指高高地举了起来。
渊明的心也随着举了起来。他已经不像早上那样感到沉重,忧虑
了,自然不是因为如鱼得水。他觉得倘使京城只传来加税的消息,没
有提起别的,那么,夜来听到的消息,大概并不是事实。他满满地喝
了一杯。
“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
息着说。
“什么?”大家合口问。
“唉!”阿宣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
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作大宋永初元年
七月了。”
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阿雍和阿通走进
来,后面跟着阿舒。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过了一会,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
着气说,“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
“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
叔齐J阿端跑进来说。
“唉!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阿通批评。
“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聃。”
这回是阿雍的意见C
“唉!你的还要像J阿宣说,“不过,顶好是去请和尚拜几天忏,
或者来一个什么法会,祈祷祈祷,救救国家J
“畜生!”渊明厉声喝道,“不要胡说
阿宣吃了一惊C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
名声。"渊明解释着。
“留名声的事情,”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
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
“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
有点神经衰弱。”
“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
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
然变成了青面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
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一阵内疚。
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但终于动
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写了《咏荆轲》,一
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我
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
杨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
(有删改)
【注】①宋王,即刘裕,小名寄奴,陶渊明曾在其手下做参军。
419年刘裕被东晋王朝封爵为宋王,420年其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
改元永初,东晋灭亡。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反复自言自语说“但愿这不
是事实呵”,说明陶渊明已经预感到东晋王朝岌岌可危。
B.文中“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
体很不相称”反映了陶渊明饱受清贫之苦的生活现状。
C.教书先生认为刘裕是一个大人物,出身不凡,有了他,皇帝
不用愁,可见当时民众对刘裕的认可,对政治局势的无知,感觉迟钝。
D.”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你的还要像",孩子互指对方像爸爸,
表明他们都深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以父亲为榜样。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前后两次写到刘裕“黑而且丑”的面孔浮在眼前,这两
次描写都突出了陶渊明对刘裕厌恶、愤怒、仇恨的心理。
B.“畜生"不要胡说"这两声厉喝,打破了父子之间心平气和的
谈话场面,表现出陶渊明对儿子目光短浅的彻底失望。
C.结尾“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连
用三个“我”字,突出了陶渊明面对现实个体意识的觉醒。
D.小说中三次写到柳枝在风中的状杰,都起到了营造凄凉冷清
的氛围、烘托陶渊明的心理以及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8.“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
的名声。”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9.在《归园田居(其一)》《归去来兮辞》等诗文中,陶渊明展
示出来的形象与这篇小说中的形象是有所不同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这篇小说中的陶渊明的形象。(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
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隆。夏,评男新臣①卒。楚屈完来盟
于师,盟于召陵②c齐人执陈辕涛涂③。葬许穆公。
(节选自《春秋》)
材料二: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
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
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
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邑。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日:“岂
不被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毅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微福于
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
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
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
诸侯盟。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
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
齐侯许之。申侯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
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扉展,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牢。
执辕涛涂。秋,伐陈,讨不忠也。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
陈成,归辕涛涂。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
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
(节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注】①许男新臣,即后文的“许穆公”,名新臣,男爵;卒,
指卒于伐楚诸侯军中。②盟于召陵,为礼待楚使屈完,伐楚诸侯军退
避至召陵。召陵,楚地。③辕涛涂,陈国大夫。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若出A于东B方C观兵D于东夷E循F海G而归H其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会集,与《过秦论》中“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的“会”
意思相同。
B.次,停留、驻扎,与《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的“次”意思相同C
C.虞,料想,与“不虞之誉”中的“虞”意思相同,与“尔虞我
诈”中的“虞”意思不同。
D.病,担忧、担心,与《论语》中“不病人之不己知”的“病”
意义和用法均相同C
12.下列对文本内容与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讨伐楚国,楚派屈完前来交涉,管仲先讲齐有征伐四方、
辅佐周室的特权,又指出了楚国不向王室进贡的罪名。
B.面对齐侯的强势威胁,屈完既讲究诸侯国间外交上的必要礼
节,又不卑不亢地坚定回应,最后与诸侯联军结成盟约。
C.郑申侯表面答应了陈国辕涛涂的建议,但在见齐侯时却又提
出相反意见,齐侯把虎牢赏赐给他,并拘捕了辕涛涂。
D.材料一节选自《春秋》,具有微言大义的风格特点。材料二是
为材料一作的注,叙事上要比材料一更加完备详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2)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
之。
14.《左传》对《春秋》中“葬许穆公”的史实进行了哪些补充?
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侦向?(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送鄢三落第还乡
钱起
郢客①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
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
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
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
名宦②无媒自古迟,穷途此别不堪悲。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③招贤会有时。
【注】①郢客:指哪三。②名宦:名声和官职。③金马:汉代
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年失路”写自己,“千里思亲”写哪三,时间和空间对举,
既悲己,又伤人。
B.“关中新月”实写送别的情景,“江上残花”是别后想象,虚实
结合,寓情于景。
C.“荷衣垂钓且安命”和《离骚》”制黄荷以为衣兮”的"荷”有
相同的象征意义。
D.诗歌语言既质朴通俗,又含蓄隽永,如“云帆春水将何适,日
爱东南暮山碧”等。
16.诗歌蕴含着诗人对郭三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一”两句,自然
真切地描绘出“鸡犬之声相闻”的乡村生活环境。
(2)君子敬“小”而慎微,如司马迁《屈原列传》“_“,表
明“小”可以表达深远的意义;又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指出“小”也会酿成大的祸患。
3)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
有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
________O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两种①的人生态度,“躺平”和“内卷”的
说法在年轻人群体中颇为流行。而随着“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
成为新晋流行语,“45度青年”一词也②,逐渐走入网络视野,引
起不少人的共鸣。
那么什么叫作“45度青年”呢?如果说“躺平”是0度,(A),
那么45度就是不完全躺平,也不完全内卷的中庸姿态。随着社会竞
争越来越激烈,年轻人要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多,部分年轻人面对高压
力的社会环境就选择享受生活,呼吁“躺平”,却又不肯看着同龄人
就这样将自己远远落在身后。于是乎,便也就“躺不平二③的境
遇下,部分年轻人选择成为“45度青年”,不彻底“躺平”,也不彻
底“内卷”。
(B),“45度青年”的“躺平”更多是暂时性的,更像是预备
跑步的姿势,虽然看起来没有拼尽全力的奔跑,但是正在为后续的奔
跑做准备。面对生活,他们的态度与“躺平”者实际上完全相反,(C),
也避免自己被社会、生活压力裹挟着被迫“内卷”。
关于“45度青年”,我们需要为他们的后续奔跑注入力量,为他
们的前进开拓,为他们的目标实现强力护航,助力他们冲锋出自己的
人生精彩。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广22题。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
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仰在里面,嫩
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
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
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
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氟的热气里伸进
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
但炉子实在太高了,够着吃力,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父亲说晚上冷,
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
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
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
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远,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
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
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
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
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
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摘自朱自清《冬天》)
2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
简要分析。(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看似重复累赘,但极具艺术表现力,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边界,指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限。有形的边界直观醒目,无形的
边界则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其实,学习生活、文化交流、科技创新
乃至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涉及边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边界”为话题,写
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50天冲刺逆袭卷(1)(山东专用)•解析
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任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
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
答题卡相应位置上c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
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有人说:每位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位苏东坡,一生坎坷,却处事
豁达,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独有的潇洒。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著
名文化学者蒋蓝在新作《苏东坡辞典》中,创新地以近百个词条完成
了对苏东坡重大地缘、人生事件、性格嬷变、写作突变的描摹。用蒋
蓝的话来说,这既是“文体方面一场小小的‘革命也是“一次深
度照亮”。不过,颇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华语写作领域中辞典式写
作是极其鲜见的。
《读者报》记者就此对蒋蓝进行了采访。
读者报:您的开篇自序题目是《百味人生一东坡》,能否简单介
绍下苏东坡的百味人生?
蒋蓝:苏东坡未离仕途,在宦海升降浮沉,浊浪几乎没顶。仕宦
生涯,在朝廷不过七八年,而长达27年都处于漂荡流徙的状态。弟
弟苏辙以随风飘游的鸿雁概指哥哥流寓不定的一生。苏东坡对苏辙也
说“我生如飞蓬”,林语堂认为“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
他的足迹遍及天南海北,走过了北宋30多个州县,得以广开寓目,
通瞻中国山水之胜,在无意之中,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人理
想。如今在四川眉山、湖北黄冈、浙江杭州、广东惠州、山东诸城、
海南信州等18个城市留下了500多个纪念性景点,可以意识到其无
出其右的影响力。
读者报:您认为,苏东坡的人生坎坷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蒋蓝:正直之人,心直口快,加之木秀于林,多半会陷入“举步
得狼狈”的处境,
读者报:在《遍地都是苏东坡》这一童节里,您说自己把东坡的
这一段话,视作“文箴”:“轼少时好议论古人,既老,涉世更变,往
往悔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
段话应该作何解?
蒋蓝:这里提到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的观点,是苏
东坡的美学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使其诗文生
辉,传诸千古。
读者报:新书后记的最后一句话“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出
自苏东坡的诗《和陶西田获早稻》,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苏
东坡的人生思想呢?
蒋蓝:苏东坡人生思想的特点是“广、博、细、杂”:儒释道思
想先后贯穿于他的一生。这三种思想在境遇里又经常左右互搏、三足
鼎立。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出发点、着力处、归宿
地均不相同,宛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以为,儒家思想
对于苏东坡伐骨洗髓,一直就是他的本体论,其余均是阶段性的避风
港,是方法论。
读者报:您在自序中评价说,苏东坡是宋代以来散文标准的制定
者,也是汉语有史以来第一个随笔领域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我们都
知道,您恰恰也在这两个写作领域建树颇丰,那么在您看来苏东坡的
散文、随笔有什么特点呢?
蒋蓝:东坡尤其喜欢写小品,大都作于贬谪时期,其简洁的文字
凸显一个历经磨难而又豁达旷阔的心灵。铅华褪尽的小品,犹如竹梢
聚集的露水,露水里甚至沉浮着事物的碎屑,唯有这样的竹露才能指
心见性,展示他率真而无饰的人品。而他的这种启示录写作,无疑是
其儒、释、道思想的默化之影,尤其是汇通了儒家与道家精神,将“乐
”与道家精神尤其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融为一体,
黄州的山水风物,承载了东坡生命的价值旨归。在黄州期间,他
相继完成《书临皋亭》《记游松江》《记游定慧寺》等佳作,其中,峭
拔而起的无疑是仅有85字的《记承天寺夜游》。东坡高妙,一点不写
自己深处的情感,似乎只是画了一幅月光与树的文字素描,但藏匿其
间的智慧,昭示了他一尘不染的情怀,并使无形的、静态的月色有了
空间感与动态感。由此可见,世界上最美的良宵与最美的景致,却是
为“闲人”准备的;而最美的景致,竟然是因为两个“闲人”的闲庭
信步而创造出来的。更为关键的还在于,“闲人”未必没有“闲事
慧开禅师所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唯有心中无“闲
事”,了无牵挂,方能真正做一回拥有天地大美的“闲人”。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戌理
而不说……”东坡心念一动,心有大美者,方能“闲笔”录之。所谓
“闲”,在东坡的语境里是具有反讽意味的一一他与张怀民,不再是
忙碌的公事人而已。所以“闲”不是身份,更多的是内在的一种惬意
舒朗和宁静闲淡。真正的“闲”不仅仅是避开觥筹交错的应酬,更重
要的是在心中,一派明月朗照,竹影婆娑。
仔细看,似乎文中并无玄奥的生命之论与境遇之叹,但东坡的文
字素描,已经撷取了生命游弋在地面的投影与纹理。“句有可删,足
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东坡的这等笔法,在明清小品文乃
至日本清少纳言随笔《枕草子》的“物尽”笔法里,呈现出别样的传
承韵致。
(摘编自《何建:深度访谈I蒋蓝一一我与苏东坡的思想对撞》)
1.下列对原文用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飞蓬”的比喻形象概括了苏东坡宦海浮沉、流寓不定的一生,
苏辙的相关言论也表述了类似的看法。
B.苏轼所作“文箴”中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一观
点符合他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足使其诗文生辉,传诸千古。
C.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三者贯穿于苏轼的一生,但
它们的出发点、着力处、归宿地均不相同。
D.苏轼的小品,犹如竹梢聚集的露水,其间甚至沉浮着事物的碎
屑,欣赏者可以在竹露之中窥见其心性和人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苏轼所作'文箴'中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
这一观点“理解有误,原文为蒋蓝“把东坡的这一段话,视作‘文箴'”,
表述的主体不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蓝认为《苏东坡辞典》是“文体方面一场小小的‘革命
是因为他创新地采用了当下鲜见的辞典式写作来描摹苏东坡。
B.苏轼在无意中践行了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理想,
他走遍了中国多个城市,有着无出其右的影响力。
C.黄州对苏轼来说,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黄州的山水风物,承
载了他生命的价值旨归,在黄州,他的随笔成就最高。
D.《记承天寺夜游》不直接抒写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而是把它
蕴藏在对月光与树的文字素描中,这种笔法影响深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在黄州,他的随笔成就最高“推理不当,由原文苏轼是
“第一个随笔领域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不能推出苏轼在黄州时他
的随笔成就最高。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拾薪汲涧煎茶外,依杖闲看云去留。
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D.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诗句写白日漫长,诗人只好闲作草书、细乳分茶,看似闲
适恬静,但日中无聊更多地暗示诗人无事可做的郁闷和惆怅,含蓄地
传达出诗人等待中的落寞,这种“闲”的内在不是“惬意舒朗和宁静
闲淡二
4.关于本篇访谈在问题设置上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记者由《苏东坡辞典》的开篇自序入手提问,直接切入访谈话
题,访谈对象明确,设问开门见山。
B.访谈紧扣主题,记者围绕新书内容对苏东坡人生、思想及戌就
来设问,话题集中,问题不蔓不枝。
C.记者按照《苏东坡辞典》的章节顺序来设置问题,从开篇自序
到新书后记,设问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D.对受访对象,记者在其熟悉的散文、随笔领域进行设问,既让
设问具有针对性,又营造了良好的谈话氛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文体特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记者按照《苏东坡辞典》的章节顺序来设置问题”分析错误,
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依然是就《苏东坡辞典》的开篇自序设置的,本
文设问的顺序不是章节顺序,而是由“苏东坡的世界观和人生坎坷的
原因”出发,到“他的创作主张”,再到“他的散文成就”,问题设置
从人到文,从浅到深。
5.请结合材料内容就《赤壁赋》中所体现的苏轼哲学思想进行点
评。(6分)
【答案】①儒释道思想贯穿于苏轼的一生,并在《赤壁赋》中呈
现出左右互搏、三足鼎立的状态。"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以及对曹操的赞颂表明苏轼“尊主”泽民”的儒家入世思想。“渔樵江
渚”蜉娜天地”“共适美景”体现了物我等同、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本
真的道家避世思想。“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茫然”符合禅宗追
求空灵的审美意境,以水月为喻,阐述事物的瞬息变化中寓含着永恒,
符合佛家超世思想。
②儒家思想对于苏东坡伐骨洗髓,一直就是他的本体论,其余均
是阶段性的避风港,是方法论。虽作于贬谪时期,但《赤壁赋》传达
的却是历经磨难后的豁达旷阔,《赤壁赋》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
虚妄,佛家与道家消极避世思想在他身上呈现出顺不骄、逆而安的人
生态度与乐观洒脱、超逸旷达的襟怀,这是对儒家入世思想遭遇挫折
的补充和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观点的分析、运用能力。
运用文本观点,对《赤壁赋》主要思想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晓风杨柳
唐强
柳枝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
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儿也没有睡好,这时才觉得有
点朦胧。他睁开眼,向纸糊窗外望出去,天还没有亮。夜来想过的事
情,又来打搅他,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但还没有能够竖直
的时候,便是一阵咳嗽,及等吐出一口浓痰,喘了些时,才整个把身
子坐正了,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隔壁传来一阵鼾声。
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
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帐幕里,和这个黑而
且丑的面孔是同事c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
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他闲来就擎着一本相书,也很喜欢批评
别人的眉毛生得太低、鼻子太尖、口腔不应该那么小之类的话头。他
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自从抛弃宦海生涯,就一直没有想起
他。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有
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三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
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一转,谁知……
“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陶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
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
风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渊明的脚尖触着
枯叶,低头沉思。
猛的,“刘寄奴不会已经做皇帝了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
来,这才发现身边并没有人。
院子静悄悄的,他踱到板门边喊:“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
脸孔,带着忧郁的表情。他垂着手,很恭敬地问:“爹有什么吩咐?”
渊明望了他一眼。真的,有什么吩咐呢?挖空心思想了一会,觉
得也实在没有什么话要说。挥了挥手说:“没有什么。”
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
“赵家伯父昨天差人来说,请你今天去喝酒J阿舒望着渊明的
鼻子,好像是等待着回答,但那鼻子却什么动静都没有。他站了会儿,
就回转身,仍旧向着廊屋里走去。
沉默笼罩了陶渊明,笼罩了整个院子,整个世界。初秋的中午静
得像盛夏。
小圆桌上放着一盆青豆,一盆河虾,碗里的是猪肉,鲤鱼,菜蔬。
席地围坐在桌子周围的,连主人一共五个人。
对面那个酒糟鼻子把酒杯拿到嘴唇边碰了一下,便满口称赞起来:
“好酒,这酒的确不错,陶先生,你倒试试看,真不错,头等货色!
渊明尝了一口,觉得还温润,就点了点头。
“请呀!请呀!“主人的筷子指着菜肴说。
渊明的肚里装下几杯洒,面上热辣辣的,他说了很多话,想知道
京城里有没有宋王①的消息。
“宋王是一个星宿。”旁边的教书先生非常认真地说,“他是一个
大星宿,鲤鱼转胎的,和这碗里的鲤鱼一样。如今朝廷有了这个人物,
真是如鱼得水,嗯!如鱼得水,南征蛮夷,北伐中原,皇上还用愁吗?”
说着把大拇指高高地举了起来。
渊明的心也随着举了起来。他已经不像早上那样感到沉重,忧虑
了,自然不是因为如鱼得水。他觉得倘使京城只传来加税的消息,没
有提起别的,那么,夜来听到的消息,大概并不是事实。他满满地喝
了一杯。
“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
息着说。
“什么?”大家合口问。
“唉!”阿宣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
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作大宋永初元年
七月了J
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阿雍和阿通走进
来,后面跟着阿舒。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过了一会,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
着气说,“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
“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
叔齐。”阿端跑进来说。
“唉!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阿通批评。
“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聃。
”这回是阿雍的意见。
“唉!你的还要像。“阿宣说,“不过,顶好是去请和尚拜几天忏,
或者来一个什么法会,祈祷祈祷,救救国家。”
“畜生!”渊明厉声喝道,“不要胡说。”
阿宣吃了一惊C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
名声J渊明解释着。
“留名声的事情,”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
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J
“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
有点神经衰弱
“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
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
然变成了青面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
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一阵内疚。
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但终于动
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写了《咏荆轲》,一
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我
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
杨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
(有删改)
【注】①宋王,即刘裕,小名寄奴,陶渊明曾在其手下做参军。
419年刘裕被东晋王朝封爵为宋王,420年其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
改元永初,东晋灭亡。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反复自言自语说“但愿这不
是事实呵”,说明陶渊明已经预感到东晋王朝岌岌可危。
B.文中“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
体很不相称”反映了陶渊明饱受清贫之苦的生活现状。
C.教书先生认为刘裕是一个大人物,出身不凡,有了他,皇帝
不用愁,可见当时民众对刘裕的认可,对政治局势的无知,感觉迟钝。
D.“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你的还要像",孩子互指对方像爸爸,
表明他们都深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以父亲为榜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表明他们都深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以父亲为榜样”错误。
孩子们互指对方像父亲,语气中含着否定的意味,且从下文阿宣、阿
舒互相推诿,不愿意干出一番事业,留名后世,表明他们并未深受父
亲影响,以父亲为榜样。故选D。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前后两次写到刘裕“黑而且丑”的面孔浮在眼前,这两
次描写都突出了陶渊明对刘裕厌恶、愤怒、仇恨的心理。
B.“畜生”不要胡说”这两声厉喝,打破了父子之间心平气和的
谈话场面,表现出陶渊明对儿子目光短浅的彻底失望。
C.结尾“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连
用三个“我”字,突出了陶渊明面对现实个体意识的觉醒。
D.小说中三次写到柳枝在风中的状态,都起到了营造凄凉冷清
的氛围、烘托陶渊明的心理以及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都突出了陶渊明对刘裕厌恶、愤怒、仇恨的心理”错误,第
一次“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
有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有厌恶,没有愤怒、仇恨。
B.“打破了父子之间心平气和的谈话场面,表现出陶渊明对儿子
目光短浅的彻底失望”错误,父子之间一连串的语气词说明他们情绪
低沉,谈话气氛沉闷;且陶渊明失望的是儿子胸无大志。
D.“都起到了营造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陶渊明的心理以及暗示
小说主题的作用”分析错误。开头营造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中间
推动情节发展,结尾深化主题。故选C。
8.“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
的名声。”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体现了陶渊明性格的转变。作者塑造的陶渊明由淡泊
名利、心系田园转变为积极入世、勇于担当、希望名留青史。
②让陶渊明与孩子们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在此联系了创作
的时代背景,暗示了当时国民的软弱和退让,缺乏血性。
③点明了小说主题。作者希望年青人在民族危难、国家危亡的紧
要关头,能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在人物形象上,“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
业,留得身后的名声”这是陶渊明对孩子们说的话,这句话明确表露
出陶渊明的思想是渴望干一番事业,留名青史,可见其积极入世的心
态,而不再是淡泊名利、心系田园,体现了陶渊明性格的转变。
在内容上,陶渊明与孩子们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亡了国,我
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这是阿端
说的话,表明他重名节的思想,但也有逃避退缩之嫌;”留名声的事
情”“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我的身体不行,
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J这是阿宣和阿舒的话,有着
明显的软弱和自欺,作者在此联系了创作的时代背景,孩子们的言行
暗示了当时国民的软弱和退让,缺乏血性。
从主题上,点明了小说主题。结合写作背景”一九三六年五月二
日”可知,此时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
事端,进行军事演习,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关头,作者借陶渊明
的口表达出自己的希望,年青人应该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贡献。
9.在《归园田居(其一)》《归去来兮辞》等诗文中,陶渊明展
示出来的形象与这篇小说中的形象是有所不同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这篇小说中的陶渊明的形象。(6分)
【答案】①虽归隐田园,仍忧心国事。他退隐之后,心里还一直
惦记着刘裕是否造反,“但愿这不是事实”道出了他对时局的牵挂;
看到朝廷有中兴的气象,“高兴得很”,还想“北上游历一转”,体现
出他对朝廷中兴的期盼;他“说了很多话,想知道京城里有没有宋王
的消息“,说明他关心国家的未来。
②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他开始教育孩子要“有血
气”,要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听到东晋灭亡的确切消息后,感叹”要
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后悔自己当年的不
作为。
③对篡权夺位的刘裕十分愤慨。在深深的绝望中,他连夜动笔,
用写诗的方式进行反抗,想要给后人“留一点教训”,抒发自己的愤
懑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小说“夜来想过的事情,又来打搅他”但愿这不是事实呵”“三
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
历一转,谁知……"刘寄奴不会已经做皇帝了吧?”“他说了很多话,
想知道京城里有没有宋王的消息”可知,这篇小说中陶渊明虽归隐田
园,仍忧心国事。他退隐之后,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刘裕是否造反,道
出了他对时局的牵挂;看到朝廷有中兴的气象高兴,体现出他对朝廷
中兴的期盼,说明他关心国家的未来。
由小说“'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
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
还年青……唉!唉!”可知,这篇小说中陶渊明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
世的人生态度。他教育儿子要建功立业,听到东晋灭亡的确切消息后,
后悔自己当年的不作为。
由小说“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
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写了《咏
荆轲》,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
而他想:'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可知,
这篇小说中陶渊明对篡权夺位的刘裕十分喷慨。在深深的绝望中,他
连夜动笔,用写诗的方式进行反抗,想要给后人“留一点教训”,抒
发自己的愤懑之情C
二、古代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油管道运输技术购销合同
- 展会服务合同中的展会保障
- 2024年挖掘机设备租赁与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合同3篇
- 2024-2030年通航培训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蓝牙适配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春节放假的通知模板三篇
- 2024-2030年电脑刻字机搬迁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版中国净水壶行业市场销售模式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4-2030年江苏省连接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未来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水利工程土方开挖与运输服务合同3篇
- 《全国较大事故案例》课件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初中地理七年级期末模拟卷1
- 病理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温州医科大学
- 2023年湖北交投智能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真题
- 2024企业所得税培训
- 眼科考试题含答案
- 共话五千年传承根与魂主题团日活动
- 小学校门口突发问题应急预案(5篇)
- 国开汽车学院《项目管理》形考作业1-4答案
- 歌唱语音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
- 健康膳食解码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佳木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