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2023(下)六校协作体高一5月份联合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并不能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所有遗传现象C.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预测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为1∶1D.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2.某同学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①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B.操作②模拟的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C.操作③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D.图中雌、雄卡片数有差异不影响实验结果3.某种昆虫的体色有花斑色(B)、灰色(b),触须有长触须(D)、短触须(d),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用两种纯合雌雄昆虫杂交,所得F1雌雄昆虫再杂交,因某种性别的配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型比例为5:3: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昆虫的基因型可能是BBDD和bbddB.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不具有受精能力可能是雄性配子BDD.F2花斑色长触须昆虫的基因型有3种4.如图是某雌性动物体(2n=6)正常细胞分裂的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12条染色单体、核DNA数为染色体数的两倍B.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名称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C.若图中染色体上含有A、B基因,则未绘出的部分一定有A和B基因D.该细胞所在分裂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5.甲、乙图为某动物个体的细胞分裂模式图(T、t是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丙图为该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所示细胞完成该次分裂后只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是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处于丙图中b、c时期的细胞中都会发生基因T、t的分离D.甲图中细胞处于丙图中的b时期,c时期对应的细胞内无染色单体6.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角度分析,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受精时,雌雄配子间随机结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7.摩尔根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无法确定白眼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故可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没有其等位基因”C.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白眼果蝇与F1个体测交实验,是摩尔根演绎推理的过程8.某二倍体昆虫触角的丝状(A)对棒状(a)为显性,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触角的形状还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的控制,其中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而使触角呈羽状,基因B没有该效应。现将一只棒状触角雌虫与一只丝状触角雄虫杂交,所得F1中羽状触角雌虫所占比例为1/8。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杂交父本的基因型为ZAZabbC.F1中棒状触角个体所占比例为1/4D.与触角形状有关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9.2023年3月18日一则【#15岁男孩患基因病面如小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摘下口罩】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该男孩所患疾病叫鸟面综合症,又称为颌面骨发育不全,由常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导致。已知该男孩的父亲正常,那么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该男孩的母亲也是鸟面综合症患者B.若该男孩将来和一位正常女性结婚,子代患此病的概率为1/3C.该男孩的面容可以通过手术进行部分修复,但子代发病概率不会因此发生改变D.鸟面综合症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基本相同10.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能够出现R型、S型两种菌落,其中R型菌是S型菌转化而来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和S型菌的菌落,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C.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DNA被水解之后不具有转化功能D.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11.现有新发现的一种感染A细菌的病毒B,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方法来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子代病毒B的放射性和丙、丁两组子代病毒B的产生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同位素标记法中,若换用3H标记上述两种核苷酸不能实现实验目的B.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应用了加法原理C.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B无放射性而乙组有,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B而丁组不能产生,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12.如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双链DNA分子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B.图中含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是DNA的5'端C.据图可知④代表的是一分子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DNA片段中,A-T碱基对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13.下列有关DNA及其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连接是DNA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复制过程遵循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复制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子链的3'端D.DNA复制过程中,两条单链中只有一条链作为DNA合成的模板14.已知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上DNA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将其培养在不含标记物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如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丙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被标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丙对应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至少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B.甲中两条染色体分开是由于星射线的牵引,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C.乙中着丝粒断裂并非星射线的牵引所致,该过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D.丙细胞中具有标记的两条染色体可能为1、3或1、415.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烟草花叶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B.位于果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与性别有关C.人体细胞中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所有DNA分子的碱基总数D.酵母菌细胞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双链DNA分子上成对存在二、不定项选择题16.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只有甲、乙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皱∶绿皱=3∶1C.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不属于假说一演绎的验证阶段17.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些特定时期,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所示细胞中,可能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等位基因A与aB.图甲所示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两条X染色体与两条Y染色体C.图乙所示细胞中,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D.图乙所示细胞中,可能发生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的过程18.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相关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相关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研究表明①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②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B.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C.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8D.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6000019.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特点设想出DNA的复制方式B.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C.环状质粒DNA分子中,每条链上的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D.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20.下图为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1是解旋酶,酶2是DNA聚合酶,该过程所需的原料为A、G、C、T四种碱基B.b、c链的合成方向都为5'→3',且都是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该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b链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链中的相同三、非选择题21.我国是西瓜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吃瓜群众成就庞大产业。西瓜果实性状是育种工作的重点,科研人员用某种果皮墨绿色、种皮浅黄色纯种西瓜和某种果皮浅绿色、种皮黑色纯种西瓜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实验①:让墨绿色与浅绿色西瓜杂交,F1全部为墨绿色,F1自交,F2表现型及数量为墨绿色:浅绿色=424株:136株。实验②:让F1与浅绿色亲本杂交,后代墨绿色:浅绿色=83株:78株。实验③:让黑色种皮西瓜与浅黄色种皮西瓜杂交,F1全部为黑色种皮,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覆纹:浅黄色=9:3:4。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请判断果皮颜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2)上述实验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实验__________。(3)种皮黑色和种皮浅黄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4)研究表明:控制该西瓜果皮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控制种皮颜色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假定控制种皮的另一对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用上述果皮墨绿色、种皮浅黄色纯种西瓜和果皮浅绿色、种皮黑色纯种西瓜杂交,F2表现型有___________种,F2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F2的墨绿色果皮、浅黄色种皮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_。22.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3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4表示某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1)图1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含有________个DNA分子。(2)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3)图3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2中的BC段。(4)图4中a、b柱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符合图4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图4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填编号)。(6)下图甲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__。23.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但不确定相关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1)相对性状指的是______,果蝇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只黑身雄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F1果蝇中灰身:黑身=1:1.据此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亲本中灰身雌果蝇为杂合子。请从F1中选取两只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便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①杂交组合:________(填表型)。②预期结果:若子代中雌果蝇__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果蝇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2)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也在X染色体上。现有甲、乙(白眼雄性)两只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红眼:白眼=1:1,灰身:黑身=3:1.为了确定甲果蝇的基因型,观察子代黑身果蝇的眼色。分析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白眼,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②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红眼,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再让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则F2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24.下图1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验证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示意图,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的放射性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噬菌体DNA的放射性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完成DNA复制的模板来自于_______________(填“噬菌体”或“大肠杆菌”),原料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填“噬菌体”或“大肠杆菌”)。(3)图1中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表明亲代噬菌体中被标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B中也含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过短,有部分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轻型)和15N-DNA(重型)。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2所示。由此说明,DNA复制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预计第Ⅲ代细菌DNA分子的离心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轻,___________________中(用所占比例表示)。25.如图是DNA复制的有关图示,A→B→C表示大肠杆菌的DNA复制。D→G表示哺乳动物的DNA复制。图中黑点表示复制起始点。(1)解旋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解旋过程需要细胞代谢提供_____________。(2)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复制完成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3)若A中含48502个碱基对,而子链延伸速度是105个碱基对/min则此DNA分子复制完成约需30s,而实际上只需约16s。根据A→C图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哺乳动物的DNA分子展开可达2m之长,若按A→C的方式复制,复制完成至少需要8h,而实际上约需要2h左右。据D→G图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5)A→G均有以下特点: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是____________的。(6)C与A相同,G与D相同,C、G能被如此准确地复制出来,是因为_________。学而优·教有方2023(下)六校协作体高一5月份联合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并不能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所有遗传现象C.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预测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为1∶1D.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部分遗传现象,A正确;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即连锁遗传,B正确;C、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由于F1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预测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为1∶1,C正确;D、在豌豆杂交、自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用测交实验验证他的假说,D错误。故选D。2.某同学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①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B.操作②模拟的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C.操作③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D.图中雌、雄卡片数有差异不影响实验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操作①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可用于验证分离定律,A正确;B、操作②模拟的是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正确;C、操作③模拟的是受精作用过程,该过程中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D、由于雌雄配子数目不等,因此雌信封与雄信封卡片数可以不同,这不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C。3.某种昆虫的体色有花斑色(B)、灰色(b),触须有长触须(D)、短触须(d),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用两种纯合雌雄昆虫杂交,所得F1雌雄昆虫再杂交,因某种性别的配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型比例为5:3: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昆虫的基因型可能是BBDD和bbddB.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不具有受精能力的可能是雄性配子BDD.F2花斑色长触须昆虫的基因型有3种【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C、F2的4种表型比例为5:3:3: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由于该比例的出现是由某种雄性配子没有受精能力,由于F2中单显性、双隐性个体都未减少,说明双显配子(BD)没有受精能力造成的,所以不存在BBDD的个体,A错误,C正确;B、由于F2的4种表型比例为5:3:3:1,是9:3:3:1的变式,所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D、F1的基因型是BbDd,相互交配,后代花斑色长触须昆虫的基因型有BBDd、BbDD和BbDd共三种基因型,D正确。故选A。4.如图是某雌性动物体(2n=6)正常细胞分裂的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12条染色单体、核DNA数为染色体数的两倍B.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名称为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C.若图中染色体上含有A、B基因,则未绘出的部分一定有A和B基因D.该细胞所在的分裂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该雌性动物体细胞内含3对染色体,该图细胞其中的着丝粒分裂,说明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详解】A、图示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为6,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该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且含有3条染色体,说明其完整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后者与前者数量相等,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名称为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C、若发生基因突变,图示未绘出的部分可能存在a或b基因,C错误;D、图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发生于减数分裂Ⅰ,D错误。故选B。5.甲、乙图为某动物个体的细胞分裂模式图(T、t是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丙图为该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所示细胞完成该次分裂后只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是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处于丙图中b、c时期的细胞中都会发生基因T、t的分离D.甲图中细胞处于丙图中的b时期,c时期对应的细胞内无染色单体【答案】B【解析】【分析】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后期,且细胞不均等分裂,所以图甲是初级卵母细胞,并且姐妹染色单体和等位基因,说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图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均等分裂,说明图乙细胞是第一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已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图丙表示DNA与染色体的比值,在b时期,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在c时期,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详解】A、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后期,且细胞不均等分裂,所以图甲是初级卵母细胞,完成该次分裂后只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A正确;B、图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均等分裂,说明图乙细胞是第一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甲可知为雌性,所以不存在精母细胞,B错误;C、由图甲中基因T、t的分布情况可知,基因T、t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图丙b、c时期的细胞中都会发生基因T、t的分离,C正确;D、图丙表示DNA与染色体的比值,在b时期,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在c时期,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所以c时期对应的细胞内无染色单体,D正确。故选B。6.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角度分析,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两个主要原因,AB正确;C、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导致合子多种多样,从而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C。7.摩尔根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无法确定白眼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故可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没有其等位基因”C.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白眼果蝇与F1个体测交实验,是摩尔根演绎推理的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于是,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述遗传现象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后来,摩尔根等人又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正是他们的工作,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从此,摩尔根成了孟德尔理论的坚定支持者。【详解】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未表现出性状和性别的联系,不能确定白眼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只能推断不在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没有其等位基因”需要其他证据,还有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B错误;C、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错误;D、白眼果蝇与F1个体测交实验,是摩尔根实验验证的过程,D错误。8.某二倍体昆虫触角的丝状(A)对棒状(a)为显性,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触角的形状还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的控制,其中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而使触角呈羽状,基因B没有该效应。现将一只棒状触角雌虫与一只丝状触角雄虫杂交,所得F1中羽状触角雌虫所占比例为1/8。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杂交父本的基因型为ZAZabbC.F1中棒状触角个体所占比例为1/4D.与触角形状有关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某棒状触角雌虫(ZaW)与丝状触角雄虫(ZAZ-)杂交,所得F1中羽状触角雌虫bbZaW所占比例为1/8=1/41/2,可知亲本丝状触角雄虫基因型为ZAZabb,棒状触角雌虫基因型为ZaWBb,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A、a位于性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AB正确;C、已知亲本为ZAZabb与ZaWBb,F1中棒状触角个体(BbZa-)所占比例为1/21/2=1/4,C正确;D、与A/a有关的基因型共5种(ZAZA、ZAZa、ZaZa、ZAW、ZaW),与B/b有关的基因型共3种(BB、Bb、bb),故与触角形状有关的基因型最多有35=15种,D错误。故选D。9.2023年3月18日一则【#15岁男孩患基因病面如小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摘下口罩】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该男孩所患疾病叫鸟面综合症,又称为颌面骨发育不全,由常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导致。已知该男孩的父亲正常,那么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该男孩的母亲也是鸟面综合症患者B.若该男孩将来和一位正常女性结婚,子代患此病的概率为1/3C.该男孩的面容可以通过手术进行部分修复,但子代发病概率不会因此发生改变D.鸟面综合症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基本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假设控制鸟面综合症的基因用字母A/a表示。【详解】A、该男孩患病,该病由常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控制,而其父亲正常,则该男孩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即该男孩的母亲也是鸟面综合症患者,A正确;B、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父亲正常,说明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其与正常女性aa结婚,子代患此病的概率为1/2,B错误;C、该男孩的面容可以通过手术进行部分修复,这过程遗传物质并不发生改变,因此子代发病概率不会因此发生改变,C正确;D、鸟面综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基本相同,D正确。故选B。10.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能够出现R型、S型两种菌落,其中R型菌是S型菌转化而来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和S型菌的菌落,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C.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DNA被水解之后不具有转化功能D.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组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可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乙组实验中蛋白酶可将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丙组实验中的DNA酶可将DNA水解。【详解】A、甲组培养基上能够出现R型、S型两种菌落,其中S型菌是R型菌转化而来,A错误;B、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若乙组培养皿中和甲组情况相同有光滑和粗糙两种菌落,说明其中转化因子仍然存在,由此可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正确;C、由于DNA酶可将DNA水解为其小分子脱氧核苷酸,丙组未发生转化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C正确;D、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酶解去相应的物质,将DNA、蛋白质分开,用单一成分进行研究,利用了“减法原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D正确。故选A。11.现有新发现的一种感染A细菌的病毒B,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两种方法来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一段时间后检测甲、乙两组子代病毒B的放射性和丙、丁两组子代病毒B的产生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同位素标记法中,若换用3H标记上述两种核苷酸不能实现实验目的B.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应用了加法原理C.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B无放射性而乙组有,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B而丁组不能产生,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含氮碱基和五碳糖的不同。其中,DNA特有碱基T,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特有碱基U,组成RNA的五碳糖为核糖。【详解】A、同位素标记法中,若换用3H标记上述两种核苷酸,仍能通过检测甲、乙两组子代病毒的放射性判断出病毒B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能实现实验目的,B错误;B、酶解法中,向丙、丁两组分别加入DNA酶和RNA酶应用了减法原理,而不是加法原理,B错误;C、若甲组产生的子代病毒无放射性而乙组有,说明子代病毒中含有32P标记的尿嘧啶,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D、若丙组能产生子代病毒B而丁组不能产生,说明RNA被RNA酶水解后病毒无法增殖产生子代,所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C。12.如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双链DNA分子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B.图中含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是DNA的5'端C.据图可知④代表的是一分子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DNA片段中,A-T碱基对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该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图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胞嘧啶,但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都表示含氮碱基(⑤是腺嘌呤、⑥是鸟嘌呤、⑦是胞嘧啶、⑧是胸腺嘧啶);⑨是氢键。【详解】A、图中的①磷酸与②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双链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A错误;B、磷酸基团连在脱氧核糖的5号碳原子上,图中含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是DNA的5’端,B正确;C、图中④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胞嘧啶,但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错误;D、DNA片段中,G-C碱基对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DNA及其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连接是DNA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复制过程遵循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复制时游离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子链的3'端D.DNA复制过程中,两条单链中只有一条链作为DNA合成的模板【答案】C【解析】【分析】DNA双螺旋结构为: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是所有DNA均具有的特点,不是DNA多样性的原因,A错误;B、DNA分子中不存在U,复制时遵循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错误;C、子链延伸时5'→3'合成,故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C正确;D、DNA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都可以作为DNA合成的模板,D错误。故选C。14.已知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上DNA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将其培养在不含标记物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如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丙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被标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丙对应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至少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B.甲中两条染色体分开是由于星射线的牵引,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C.乙中着丝粒断裂并非星射线牵引所致,该过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D.丙细胞中具有标记的两条染色体可能为1、3或1、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分离的两条染色体上都有姐妹染色单体,可知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分离的两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可判断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丙中没有同源染绝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详解】A、因为精原细胞上DNA的两条链都被32P标记,而丙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被标记,可推测该精原细胞至少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需要星射线的牵引,且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甲中两条染色体分开是由于星射线的牵引,只发生于减数分过程中,B正确;C、乙中染色体着丝点的断裂不需要星射线的牵引,着丝点断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C正确;D、产生丙对应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DNA复制,连在每个着丝点上的两个DNA其中一个带标记,另一个不带标记故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其中一条子染色体带标记,另一条不带,因此丙细胞中具有标记的两条染色体可能为1、2或1、4或2、3或3、4,D错误。故选D。15.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烟草花叶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B.位于果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与性别有关C.人体细胞中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所有DNA分子的碱基总数D.酵母菌细胞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双链DNA分子上成对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对于RNA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正确;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数大于DNA分子上基因的所有碱基数,所以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的碱基总数,C正确;D、酵母菌细胞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D错误。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16.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只有甲、乙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皱∶绿皱=3∶1C.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不属于假说一演绎的验证阶段【答案】A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对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甲、乙、丙、丁至少含有一对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错误;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rr:DdYyrr:ddyyrr=1:2:1,其中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B正确;C、图甲、乙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不能用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属于假说一演绎的验证阶段,D正确。故选AC。17.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些特定时期,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所示细胞中,可能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等位基因A与aB.图甲所示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两条X染色体与两条Y染色体C.图乙所示细胞中,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D.图乙所示细胞中,可能发生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据图分析,图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且此时染色体数目是2N,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的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若发生互换,则可能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等位基因A与a,A正确;B、二倍体生物的小鼠同时存在两条X染色体与两条Y染色体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为4N,而图甲中是2N,B错误;C、图乙所示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且中染色体∶核DNA=1∶1,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N,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由于着丝粒分裂,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C正确;D、图乙所示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且中染色体∶核DNA=1∶1,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N,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可能发生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的过程,D正确。故选B。18.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相关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相关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研究表明①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②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B.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C.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8D.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60000【答案】ABD【解析】【分析】由遗传系谱图1可知,Ⅰ-1与Ⅰ-2不患甲病,生有一患病的女儿Ⅱ-2,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两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都显示乙病是“无中生有”的隐性遗传病,而由题干可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故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该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Ⅰ-1与Ⅰ-2不患甲病,生有一患病的女儿Ⅱ-2,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和Ⅰ-4正常,Ⅱ-9患乙病,而由题干可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故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因为Ⅰ-1与Ⅰ-2不患甲病,生有一患病的女儿Ⅱ-2,所以Ⅰ-1和Ⅰ-2关于甲病的基因都为Hh,Ⅰ-2自身正常,儿子患乙病,故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完全正常,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B正确;C、由Ⅱ-9两病皆患,可知其父母的基因型为HhXTY和HhXTXt,故Ⅱ-6基因型为H_XTX-,根据B结论可知,Ⅱ-5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按分离定律计算乙病的遗传情况,所生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C错误;D、只分析甲病的相关基因,Ⅱ-7的基因型为1/3HH和2/3Hh,由题干可知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故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1/10000×1/4=1/60000,D正确。故选ABD。19.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特点设想出DNA的复制方式B.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C.环状质粒DNA分子中,每条链上的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D.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答案】AC【解析】【分析】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而C和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所以C和G的含量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设想出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B、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C、链状DNA分子的两条链各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分子,但质粒DNA分子是环状的,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分子,每个脱氧核糖与两个磷酸相连,C正确;D、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只有一种,特定的基因有其独特的碱基对排列方式,D错误。故选AC。【点睛】20.下图为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1是解旋酶,酶2是DNA聚合酶,该过程所需的原料为A、G、C、T四种碱基B.b、c链的合成方向都为5'→3',且都是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该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b链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链中的相同【答案】BC【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图示为DNA复制过程,其中酶1可使氢键断裂,酶2可催化子链的形成,所以酶1是解旋酶,酶2是DNA聚合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为A、G、C、T四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B、DNA复制时,子链的合成方向都是5′→3′,且都是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C、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间期发生的物质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在DNA分子中(A十G)/(T+C)的比值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21.我国是西瓜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吃瓜群众成就庞大产业。西瓜果实性状是育种工作的重点,科研人员用某种果皮墨绿色、种皮浅黄色纯种西瓜和某种果皮浅绿色、种皮黑色纯种西瓜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实验①:让墨绿色与浅绿色西瓜杂交,F1全部为墨绿色,F1自交,F2表现型及数量为墨绿色:浅绿色=424株:136株。实验②:让F1与浅绿色亲本杂交,后代墨绿色:浅绿色=83株:78株。实验③:让黑色种皮西瓜与浅黄色种皮西瓜杂交,F1全部为黑色种皮,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覆纹:浅黄色=9:3:4。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请判断果皮颜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2)上述实验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实验__________。(3)种皮黑色和种皮浅黄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4)研究表明:控制该西瓜果皮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假定控制种皮的另一对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用上述果皮墨绿色、种皮浅黄色纯种西瓜和果皮浅绿色、种皮黑色纯种西瓜杂交,F2表现型有___________种,F2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F2的墨绿色果皮、浅黄色种皮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_。【答案】(1)浅绿色(2)②(3)①.自由组合②.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覆纹:浅黄色=9:3:4,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4)①.6②.27③.1/6【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实验研究了2对相对性状:果皮的颜色(墨绿色和浅绿色)、种皮的颜色(浅黄色和黑色)。据实验①:墨绿色与浅绿色西瓜杂交,F1全部为墨绿色,F1自交,F2表现型及数量为墨绿色:浅绿色=424株:136株=3:1,可知果皮颜色—浅绿色是隐性性状,墨绿色是显性性状;根据实验③中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覆纹:浅黄色=9:3:4,是9:3:3:1的变式,可知,控制种皮黑色和种皮浅黄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是2对等位基因。【小问1详解】根据实验①:墨绿色与浅绿色西瓜杂交,F1全部为墨绿色,F1自交,F2表现型及数量为墨绿色:浅绿色=424株:136株=3:1,可知浅绿色是隐性性状,墨绿色是显性性状。【小问2详解】根据实验②:让F1与浅绿色亲本杂交,后代墨绿色:浅绿色=83株:78株=1:1,可知该组实验属于测交实验(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杂交)。【小问3详解】根据实验③中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覆纹:浅黄色=9:3:4,是9:3:3:1的变式,故控制种皮黑色和种皮浅黄色这对相对性状的是2对等位基因,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4详解】根据题意“控制该西瓜果皮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假定控制种皮的另一对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可知,这3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为A/a,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为B/b和C/c,根据实验③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黑色种皮的基因型为B_C_,覆纹种皮的基因型为B_cc(或bbC_),浅黄色种皮的基因型为bbC_+bbcc(或B_cc+bbcc),只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为例说明,由于F1的基因型为BbCc,故果皮墨绿色、种皮浅黄色纯种西瓜(AAbbcc)和果皮浅绿色、种皮黑色纯种西瓜(aaBBCC)杂交,F1为AaBbCc,其自交产生的F2的果皮颜色有2种(墨绿色和浅绿色),种皮颜色有3种(黑色、覆纹、浅黄色),则表现型共有2×3=6种;根据“拆分法”,基因型有3×3×3=27种;F2的墨绿色果皮、浅黄色种皮(A_bb__)=3/4×1/4×1=3/16,F2中纯合的墨绿色果皮、浅黄色种皮(AAbbCC+AAbbcc)的比例=1/4×1/4×1/4+1/4×1/4×1/4=1/32,则F2的墨绿色果皮、浅黄色种皮中纯合子的比例=1/32÷3/16=1/6。22.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3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4表示某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1)图1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含有________个DNA分子。(2)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3)图3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2中的BC段。(4)图4中a、b柱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符合图4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图4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填编号)。(6)下图甲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__。【答案】(1)①.乙②.1(2)①.DNA分子的复制②.着丝粒分裂(3)乙、丙(4)①.染色体②.染色单体(5)①.精细胞②.ⅢⅣ(6)③【解析】【分析】图1中细胞分裂结束时DNA、染色体含量为最初的一半,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图2中AB段形成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形成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图3中甲细胞的每一极存在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在细胞中央,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4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根据三者数量关系可知I表示DNA复制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II为DNA复制后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III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IV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小问1详解】图1中甲表现为斜升直降,表示DNA数量变化,乙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说明不含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小问2详解】图2表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上升,形成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形成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小问3详解】图2中的BC段说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图3中乙和丙细胞处于图2中的BC段。【小问4详解】据图4分析可知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小问5详解】IV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该动物为雄性动物,故该细胞名称为精细胞;III、IV分别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小问6详解】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成的两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故③与甲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23.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但不确定相关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1)相对性状指的是______,果蝇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只黑身雄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F1果蝇中灰身:黑身=1:1.据此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亲本中灰身雌果蝇为杂合子。请从F1中选取两只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便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①杂交组合:________(填表型)。②预期结果:若子代中雌果蝇__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果蝇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2)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也在X染色体上。现有甲、乙(白眼雄性)两只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红眼:白眼=1:1,灰身:黑身=3:1.为了确定甲果蝇的基因型,观察子代黑身果蝇的眼色。分析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白眼,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②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红眼,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再让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则F2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答案】(1)①.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②.能③.黑身雌果蝇x灰身雄果蝇④.灰身:黑身=1:1⑤.全为灰身(2)①.XBRXbr②.XBrXbR(3)12【解析】【分析】1.伴性遗传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叫做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不确定时,常常用假设法分析。2.两对性状组合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法:“分别统计,单独分析”:可依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分析确认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小问1详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子代灰身:黑身=1:1,可知亲本中灰身雌蝇是杂合子,若是纯合子,子代全是灰身。若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F1的基因型是XBXb、XbXb、XBY、XbY,若位于常染色体,F1基因型是Bb、bb,可选择F1中的黑身雌蝇和灰身雄蝇杂交,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蝇是Bb:bb=1:1(灰身:黑身=1:1),若位于X染色体,则子代雌蝇是XBXb(灰身)。【小问2详解】子代果蝇红眼:白眼=1:1,可知亲代是XRXr、XrY,子代灰身:黑身=3:1,可知亲代是XBXb、XBY。则亲代雄性基因型是XBrY,①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白眼,其基因型只能是XbrY,甲的基因型是XBRXbr。②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红眼,其基因型只能是XbRY,则甲的基因型为XBrXbR。【小问3详解】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果蝇(BBXRXR)与黑身白眼雄果蝇(bbXrY)杂交,F1个体的基因型是BbXRXr、BbXRY,第一对基因F2的基因型是BB、Bb、bb,第二对基因F2的基因型是XRXR、XRY、XRXr、XrY,经自由组合后共有12种基因型。【点睛】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考查伴性遗传、基因位置判断、基因自由组合规律。24.下图1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验证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示意图,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的放射性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噬菌体DNA的放射性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完成DNA复制的模板来自于_______________(填“噬菌体”或“大肠杆菌”),原料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填“噬菌体”或“大肠杆菌”)。(3)图1中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表明亲代噬菌体中被标记的物质是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机械代理加盟协议
- 风力发电安全帽管理办法
- 摄影作品收藏管理准则
- 淄博市物业节能技术应用
- 影视娱乐公司股权规则
- 环境资源保护诉讼指南
- 办公室地板砖铺设合同
- 产业转移项目异议处理程序时效
- 高层自建住宅施工合同
- 药品生产厂房建筑施工合同
- 垃圾焚烧发电厂消防系统安装施工方案
- 加油站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
- 中心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爱的中国读》书分享会PPT课件(带内容)
- GB/T 6581-2007玻璃在100℃耐盐酸浸蚀性的火焰发射或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 GB/T 34676-2017儿童房装饰用内墙涂料
- GB/T 11446.4-2013电子级水电阻率的测试方法
- 跟腱断裂术后护理-课件
-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腹股沟疝病人的护理(课件ppt)
- 创伤评分幻灯片
- 男性不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