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传文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传文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传文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传文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传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馀年,

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

无箪呼。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

材料二:

同郡维氏女玉为父报仇,杀夫氏之党,吏执玉以告外黄令梁配,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

五,为诸生,进谏日:“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

墓,况在清听,而不加衣冷!”配善其言,乃为僦得减死论。乡人称美之。

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蜡,及被州辟,乃号牛。之日:“申

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鲜能。安贫乐潜,味道守

其,不为燥湿较重,不为穷达为卞。方之于邕,以齿则长,以德则贤。”

后郡召为主簿,不行,遂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

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乡里。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

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学。太尉黄琼辟,不就。及琼卒,归葬

江夏,四方名豪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谈论,莫有及蟠者。

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旁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

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日:“昔战国之世处上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誓先驱,卒有坑儒烧

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扬之间,因树为屋,旬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推党锢,

或死或刑者数百人,蟠确然免于疑论。后蟠友人陈郡冯雍坐事系狱,豫州牧黄笳欲杀之。或

劝蟠救雍,蟠不肯行,日:“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虽往何益!”琬闻

之,遂兔理罪。唯蟠处乱末,终全高志。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三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战国A之B世C处D±E横F议G列H国I之J王K至L为M拥N骞0先P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师,固定的老师,与韩愈《师说》中“圣人无常师”的“常师”含义相同。

B.哀矜,哀怜:怜悯,“哀”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的"哀"字含义不同。

C.辞让,推辞谦让,“辞”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辞谢”的“辞”字含义相同。

D.易节,改变节操,与《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易节”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蟠遵守孝道,牢记父母之恩。他年轻时就以良好的名声和高尚的气节闻名,父

母去世之后,为了表示对父亲的怀念,十多年不吃酒肉。

B.申屠蟠敢于伸张正义,能够主持公道。在同乡妇女维玉为了替父报仇而杀死仇人后

年仅卜五岁的他就能劝谏县令以绥玉的节义而免除了其死罪。

C.申屠蟠读书博贯五经,深得蔡幽看重。当申屠蟠被州府征召做官时,蔡邕曾赞扬他,

说他安于贫困,乐于修身,赞扬申屠蟠的美德是别人难于做到的。

D.申屠蟠具有美好品行,信守友人托付。他的太学同学王子居在临死之际将后事托付

给他,他亲自推着装载王子居灵柩的车,送丧回到王子居的家乡。

4.杷力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配善其言,乃为僦得减死论。乡人称美之。

(2)黄子琰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虽往何益!

5.文中蔡邕称赞申屠蟠“至行美义,人所鲜能”,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

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日:“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日:“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

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日:“臣行之。”文信侯叱去

日:“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日:“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

二岁于兹矣,君若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日:“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日:

“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U■罗日:“卿

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日:“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日:“应侯

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日:“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

赵,武安君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

死之处矣!”唐日:“请因狷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巾,行有日矣。甘罗谓文

信侯曰:"借臣车五乘,清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于丹

之入泰与?”日:“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日:“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

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慈案如必丕,担欺固芟聂

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

河间,归燕太子。赵攻蔗,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

与强赵攻弱燕/

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

与强赵攻弱燕/

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

与强赵攻弱燕/

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干资甲方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

与强赵攻弱燕/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

B.“君其试臣”与“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其“含义相同。

C.“武安君难之”与“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难”含义相同。

D.“府同币”与“持千金之资币物”两句中的“币”含义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罗毛遂自荐去说服张唐,结果遭到了文信侯的呵斥,因为文信侯不相信自己做不

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能办到。

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此时甘罗冒死表示

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虽有怀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

C.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利用赵王担心秦、燕联盟不利丁赵的

心理进行游说,使赵王最终听从了他的计策。

D.在赵王割让五座城邑给秦国之后,秦国也让太子丹返回燕国,随后赵国攻打燕国,

将得到的土地的十分之一给了秦国。

9.把文中画横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2)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廖刚宇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报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

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后正言召,丁父忧,眼医,除工部员

外郎,以母疾辞。孥学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激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

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夫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

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困新,

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施伺之意。”丁母忧,

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

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情,浙民已困,欲救此患其若屯田。”因献三说,将

校有能射,当加优常,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贪以租赋。上今都督

府措置。时徽宗已崩,上遇^里犹率群臣遥拜渊圣①,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

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

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日:“是

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日:

“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伐。以绍兴十

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

人因以“渊圣皇铲或“渊圣”称钦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A漳B州C司D录E除F国G子H录I擢J监K察L御M史N时O蔡P京Q当

R国S刚T论U奏V无W所X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绍兴,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多选用吉祥的字眼,首创于汉武

帝。

B.服阕,按古代丧礼制度,父母去世须穿丧服守丧三年,刚穿上丧服开始守丧被称为

服阕。

C.朔望,古代把每月的初一叫朔,每月十五叫望,古人常在这两天向尊者行朝谒之礼,

D.致仕,古代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乂称致

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正直不阿,不畏权贵。他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掌权,论奏并不避忌;后来因

郑亿年之事,又得罪权臣秦桧。

B.廖刚仁厚爱民,颇有信义,邻郡出现盗贼,官吏都逃走,百姓都听命于廖刚;盗贼

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听从他们的规劝散去。

C.廖刚深谋远虑,胸有大略,他认为皇帝应该挑选建立自己的亲兵,并提醒皇帝会稽

非久驻之地,应该建设好建康,以防后患。

D.廖刚坚持原则,敢于直谏,高宗带领群臣遥拜钦宗,廖刚劝谏说不但要向兄长行君

臣之礼,更要行兄长之礼、家人之礼才合礼仪。

13.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人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

(2)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5)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绝。

14.从仝文来看,廖刚在对抗金人方面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75退除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

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日:“臣斋而具食甚

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日:“非弓之罪也。吾闻之日,其君贤君也,而又

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田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

而群臣又莫若不谷①,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

生者,何以食多?”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日:“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药立,侍御者数百

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日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

至此。吾困宜矣。’'于是单心易行,衣豆布,食唠饭,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网于宋,求

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能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晋师伐之。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日:“吾

渴而欲饮。''御者乃进清酒。日:“吾饥而欲食。“御进胺脯粢梭。虢君喜日:“何给也?”御

日:“储之久矣。“日:“何故储之?”对日:“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日:“知寡人亡邪?”

对日:“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

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日:“君弗

知耶?君之所以亡者,?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日:"天下

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逐

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此已亡矣,犹不寤

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取材于汉代贾谊《新书・先醒》)

【注】①不谷:诸侯自称的谈辞。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B.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C.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D.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1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退僻邪而进忠正”中的“乃”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中的“乃”用法不相

同。

B.“若吾生者,何以食为”中的“为”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中的“为”用法不同。

c.“吾被服也立”中的“而”与“咏炉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而“用法不同。

D.“君之所以亡者,.大贤也”中的“以”与“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中“以”的

含义相同。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时,有才能的人管理楚国,宋、郑两国无道,被楚包围讨伐,当时的诸侯都

心悦诚服。

B.宋国被楚庄王讨伐,昭公出逃,逃亡在外时,他明白了存国保位的道理。从此之后,

洗心革面,改变行为,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饭菜。

C.宋昭公洗心革面,粗衣砺食,白天学道,晚上讲给人听,美名在宋国境内传颂,宋

人派车马官员去迎接,请(他)重新担任国君,(他)最终成了贤明的国君。

D.虢君骄纵,刚愎自用,亲近谄媚之人,让阿谀奉承之人居于高位,进谏大臣被问罪

驱逐。所以当晋军攻打虢国时,虢君只好出逃,逃到了大泽。

18.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

②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

19.虢君是昏君,其御者竟然称之为“大贤”,对此你怎么看?请从下列《论语》选文中提取

你需要的信息,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认识。

(1)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①之。”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②;邦无道,免于刑戮。''

【注】①犯:(当面)触犯。②不腐:不被废弃.指有官做。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黑F日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

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贼况玄宗奇之,召试文聿,授京兆府兵曹

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

拾遗。房瑁布衣时与甫善,时瑁为宰相,请自师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瑁兵败于陈涛

斜。明年春,靖罢相。甫上疏言瑁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瑁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

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福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

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

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节)

2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日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

B.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

C.时/关畿乱离俗食踊贵/甫寓居成州侗谷县/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

D.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

21.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身官宦人家,自己却并未因科举而获取功名。

B.杜甫因肃宗“征兵灵武”而追随,被封为“右拾遗二

C.杜甫为房培进言,称其有才,触怒肃宗,被贬为刺史。

D.杜甫因世交严武去世,无所依靠,生活重新陷入困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徽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帝甚撼,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微亡,

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闻者媚之,翠承百为。

赞曰:君臣之区顾不难哉必徵之忠而木宗之叠身殁木几猜谓邃行。始,徵之谏,累数十

余万言,至君子小人,未尝不反复为帝言之,以佞邪之乱忠也。久犹不免。故曰:“皓皓者

易污,晚晚者难全。”自古所叹云。唐柳芳称“徵死,知不知其不恨惜,以为三代遗直”。

(节选自《新唐书・魏徵传》)

材料二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徵,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脸其事,乃

言者不直。彦博奏曰:“徵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

有可贲。''遂令彦博谓徵已:“尔谏正我数百条,岂以此小事,便损众美。自今已后,不得不

存形迹。'‘后数日,太宗问徵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徵日:“前日令彦博宣教语臣

云:'因何不存形迹?'此言大不是。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未闻不存公道,惟事形迹。

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国之兴丧,或未可知!“太宗矍然改容目:“前发此语,寻已悔

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徽乃开而言日:“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

欺负。但愿哮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日:“忠良有异乎?''微曰:"良臣使身获

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去率。家国并丧,独有其名。

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太宗曰:“君但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计。”乃赐绢二百匹。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求谏》)

23.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D、匕两处外,仍有二史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

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臣A之际B顾C不难裁D以徵之忠E而太宗F之睿G身殁H未几I猜谱邃行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毁短,指揭人短处,加以诽谤。其中的“短”与成语“飞短流长”中“短”的意义及用法

相同。

B.居,文中可译为“过了”,与《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居则曰'‘的"居’'含

义不同。

C.陛下,木指宫殿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文中指唐太宗。

D.大恶,文中指极大的恶名,其中“恶'’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的“恶”含义不同。

2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币确的一项是()

A.魏徵有志气胆略,敢于宜谏。他去世后,太宗思念不已,登上凌烟阁观看他的画像,

并赋诗表达心中的悲痛之情。

B.唐人柳芳说,魏徵去世后,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感到遗憾和惋惜,认为

他继承了古时正直之士的品质。

C.魏微被人告发,说他袒护亲戚。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查验处理此事,了解后发

现魏微确有过错,需检点言行。

D.魏徵认为良臣使自身获得好名声,使君主得到显耀的称号,使子孙享受无尽的荣华

富贵,而忠臣只留下空名而已。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犯颜进谏,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

(2)前发此语,寻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

27.结合两则材料概括魏徵生前死后遭人诋毁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张仪为秦叁粳说齐王臼:“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

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

普三•战而皆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普小。大王不

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涉河关指博关虽欲传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齐王日:“齐僻陋隐忍,托于东海之上,未尝闻科学之长利。今大客幸而教之,请奉社

稷以事秦。”献鱼盐之地三百里于秦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

文本二:

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

效之王。“王曰:“奈何?”日:“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

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齐、梁之

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共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扶

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耳革车三十枣,纳之梁。

齐果举兵伐之。梁王大恐。张仪日:“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

藉使之齐。齐、爱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

齐王曰:“寡人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

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日:'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仅愿乞不肖身而

之梁。齐必举兵伐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孤,而信仪于秦王也。

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日:“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有删改)

【注】①在公元前364件,魏惠王决定迁都,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东迁至大梁(今

河南开封)。从此以后,魏国也被称为梁国。

2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水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

打“也

悉A赵B兵C涉D河E关F指G博H关I虽J欲K侍L秦M不N可0得P也

2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也作连衡。它是苏秦提出的外交策略,张仪常用来游

说各国,也用来泛指结盟。

B.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

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

C.“乃具革车”的“具X是“置办,准备”的意思,与《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具”意思不

同。

D.乘,古代称四马一半的兵车为一乘,二十乘即二十辆兵车。''百乘"'、干乘''常用作兵

力的代称。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劝说齐宜王,认为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但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

时的安定,并未从长远角度为齐国谋划出长治久安的政策。

B.张仪劝说齐王与秦国联盟,齐王认为齐国地理位置偏僻,东临大海,没有考虑社稷

的长远计划,所幸现在有张仪这样的贵客前来指教。

C.武王的左右近臣厌恶张仪,因此张仪献计武王,愿意前往梁国,利用齐王对自己的

仇恨,让齐梁两国交战,秦国趁此机会入侵三川之地。

D.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在齐、楚之事处理完毕后,冯喜

对齐王说,大王憎恨张仪,秦王却厚待抬举张仪。

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干可以多割地。

(2)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

32.两则材料中,张仪、冯喜游说齐王都取得了成功。请简要分析他们是如何说服齐王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尧之时,遭洪水滔滔,多用闷塞,四渎空闭。四岳乃举稣于尧,尧用治水,受命九载,

功不成。帝怒,乃更求之,得舜,使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观稣之治水无有个尊,乃殛鳏于

羽山。

舜与四岳举解之子禹,禹伤父功不成,循江,溯河,尽济,甑淮,乃劳身焦思以行。七

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疑挂不顾,履遗不蹑。功未及成,愁然沉思。乃案《黄帝中经历》

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男子,得金简之书。

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

复返归岳,与益、箜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

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铢国异城、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中净学”。

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人。禹乃哑然而笑曰“我受命于天,竭力以劳

万民。生,性也;死,命也。尔何为者?”颜色不变,龙戋尾舍舟而去。

南到计于苍梧,而见缚人,禹拊其背而哭。益日:“斯人犯法,自合如此,哭之何也?”

禹日:“天下有道,民不罹辜;天下无道,罪及善人。乏为贵统迨小王网民安居便任区所令

乃罹法如斯此吾得薄不能化氏证也。故哭之悲耳。”

于是周行宇内,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殊方各进,有所纳贡;民去崎昭,归于中国。

尧乃号禹曰伯禹,官日司空。尧崩,呼住于舜;舜崩,禅住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搞,

面目黎黑,让位商均。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不得已,即天子之位。

(节选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3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有三处不当,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为帝统A治水土B调民安C居D使得其所E今乃罹F法如斯G此吾得薄H不能化

民证也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古代的九个区,代中国;一说神州代中国,九州则是与其等同的九个区。

B.形状,在文中意思是指实绩、成效,现在多指物体或图形所呈现出来的外表。

C.山海经,上古社会百科全书,文中应指此书雏形,实际成书干战国至汉初期。

D.禅位,即“禅让”,杷帝位让给贤者,是发展于奴隶社会的推诜部落首领的制度。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帝时,天下洪水泛滥,四岳推举大禹的父亲鲸去治水,鳏治水九年不成功,舜代

理天子之政,视察邦国州郡,在羽山处死了稣。

B.大禹治水时,七年间不听音乐,过家门而不入,即便如此,治水依然不成功。后来

在梦中得到金简之书,才得以通晓治水之道。

C.禹月益、夔二人共同商量,到名山大川召唤其神,询问山川脉络及物产风俗等,并

且亲自一一仔细记录下来,命名叫“山海经

D.禹的功绩得到尧帝的肯定,赐号伯禹,封为司空;尧帝去世之后禅位给舜,舜去世

之后禅位给禹,禹不想接受,便让位给商均。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翎译成现代汉语。

(1)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

<2)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不得己,即入子之位。

37.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大禹受百姓拥戴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少为户牖亭长。

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性敦朴,不拘小

中,又无乡曲之誉。王莽末,大下大乱,延常要甲有,拥卫亲族,杆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

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

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

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

延名,召署功曾。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日:“昔李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搅涕而叹日:

“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二十年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焉,

时延为部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林蕖,皆带其数,

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帝善之,于是声名遂振。二十三年,司徒玉况辟禽。明年,迁洛阳令。

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屋请.获一书辄加第二百。信阳侯阴就乃

诉帝,谐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

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便北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日:“汝犯王法.身

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或效手,英敢于法。

(节选自《后汉书・虞延传》)

3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口姓感悦之。

B.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C.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D.有囚于家被病/自我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3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此见怨见:看见B.皆埼其数谙:熟悉

C.自载宙狱诣:到……去D.莫敢于法干:触犯

4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延能秉公执法。他年轻时担任户牖亭长,而王莽的贡人魏氏家的宾客不守规矩,

于是他带领官兵突然进入魏氏的家逮捕了有关的人,导致自己遭到怨恨。

B.虞延能身先士卒。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经常穿着铠甲,戴着头盔,护卫同族

的人,抵御抢劫的盗贼,正因为如此,使得很多百姓得以保全。

C.虞延敢直言劝谏。虞延被富宗征召为功曹后,见其生活奢靡,所用物品多不合乎礼

仪法度,便预见到其会因此而被杀,于是规劝,而富宗竟辞退了他。

D.阴氏多次请托说情,信阳侯阴就也向皇帝投诉,但虞延不为所动,皇帝也知道虞延

大公无私,最后马成伏法。

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2)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42.虞延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上谓安石日:“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日:“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

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日:“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于是设制匿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

输、保甲、免役、市易、保普、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

To

安石性强性,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其者谓“大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梦“。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着

者。帝曰:“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官泣下,忧京师乱起,以

为天旱更失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旗,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日:“旱

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久之,以

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文本二: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吵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

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段庚之迂,有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

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勺举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

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人情A咨怨B至出C不逊语D自近臣E以至后族卜无不言G具古

4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文本一“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与文本二“自媚于众为善'’的善含义相同。

B.恤,文本一“人言不足恤”与“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的意思不同。

C.上疏,指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文本二的“疏”和《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同义,

D.膏泽,常用义有两个,一是滋润作物的及时雨,二是施恩惠。文中是第二个含义。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认为经术是用来处理世务的,世人之所以认为经术不能处理世务是因为后世

大都是庸俗的读书人C

B.熙宁二年,王安石回答皇帝说,改变风俗,建立法令制度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神

宗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C.王安石不管对错都坚持己见,倔强固执,有人甚至评价他不畏惧天灾,不效法祖宗。

D.王安石认为加果对方指责自己在位时间长,却不能帮助君王福泽百姓,这种失误仙

是承认的。

4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47.王安石为相共八年,请结合材料分析变法最终无法持续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GK2.B3.C4.(1)梁配认为他的话说得好,便为纸玉请求重新审判定

罪使她得以免死。乡里的人称赞申屠蟠做得好。

(2)黄子琰是我的老友啊,他未必会判冯雍的罪。如果他不采纳我的话,我即使去了又有

什么好处!5.“至行美义”就是好的行为与道义。“人所鲜能”就是别人很少能做到,例

如申屠蟠看重别人托付,信守自己承诺,这是“至行美义他在太学接受王子居的托付后,

亲自推着丧车将王子居的丧车送回王的家乡,这是“人所鲜能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从前战国时代,士人们纵情议论天下大事,列国的君主(恭敬地对待他们),甚至到

了(替他们)拿着扫帚作先驱。

“昔战国之世”为时间状语,可单独成句,其后断开,即C处;

“处士横议''语意完整,“横议”做“处士”的谓语,"议''后断开,即G处;

“列国之王”做独立主语,其后断开,即K处。

故在CGK三处加句读。

2.本题考杳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他在学习中没有固定的老师。/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

B“含义不同”错。“哀”,哀叹。二者相同。句意:难道反而对她不加哀叹同情么?/哀叹我们

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

C.正确。句意:蔡邕便推辞谦让说。/就推辞道歉。

D.正确。“易节”,改变节操。/季节交替。句意:不因穷困而丧失气节。/冬夏换季,才能往

返一次。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当中屠蟠被州府征召做官时”张冠李戴,根据文本中“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

让之日"可知,被征召做官的是蔡邕而不是申屠蟠。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善”,认为……好;”眦,审判定罪;“美”,称赞。

(2)“为”,是:“故”,老友:“合罪”,判罪:“用”,采纳:“益”,好处。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从语义上看,“至行美义”就是好的行为与道义;“人所鲜能''就是别人很少能做到。

由“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封传护送,蟠不肯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

学''可得出:申屠蟠看重别人托付,信守自己承诺,这是“至行美义

由“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临殁,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辇车,送丧归乡里''可得出:

他在太学接受王子居的托付后,亲自推着丧车将王子居的丧车送回王的家乡,这是“人所鲜

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年轻时就有良好的名声和高尚的气节。申屠蟠的父母死后,

他哀伤异常,非常思念,以至于不喝酒吃肉长达十多年的时间。他就退居乡里学习研究京氏

《易》学、严氏《春秋》和戴圣的《礼记》,这三本田首先读通后,接着他又博览并带通儒

家五经,同时阅读了解河图谶纬一类的书籍,他在学习中没有固定的老师。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

材料二:

同郡缎姓一个名叫玉的女子为了替父亲报仇,杀死了丈夫的家族,官吏逮捕了缄玉,到

外黄令梁配那里报告,梁配打算将缴玉处死。申屠蟠当时只有十五岁,正是在学校里学习的

诸生,向外黄令梁配进深道:“缄玉的节义,足够感动那些无时之徒,足够激励那些忍辱负

重的人。只可惜没有碰到圣明的时代,不然还应当为她表旌庐墓,何况你这处理还是在清楚

地听了她的情况之后,难道反而对她不加哀叹同情么?”梁配认为他的话说得好,便为缴玉

请求重新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免死。乡人称赞申屠蟠做得好。

申屠蟠家中很穷困,受人之底做漆匠。郭林宗看见后很惊奇。同郡的蔡邕非常看重申屠

蟠,等到自己被州里征召时,蔡邕便辞让道:“申屠蟠臬气玄妙,天性聪敏灵透,父亲死后

能尽力按照礼的规定施行,差点毁了自身。他的美好品行,是别人很难做到的。他安于贫困,

乐于修身养性,不因为气候变化而变质,不因穷困而丧失气节。和我蔡邕相比,年龄比我大,

德行比我贤。”

后来郡里召申屠蟠做主薄,申屠蟠没有去上任。申屠蟠从此就隐居在家精研学问,他博

通《五经》,还懂得图纬之学。开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学习,子居临死时,把自身后事

委托给申屠蟠,申屠蟠亲自推着车子,送丧回故里。碰见司隶从事在河巩之间,从事认为申

屠蟠很讲义气,替他传符保,使人护送,申屠缔不肯接受,把符牒去在地上走了。事情办完

仍回太学。太尉黄琼召他也来做官,他不去。等到黄琼死了,归葬于江夏,四方名士豪杰会

集在帐下的有六七千人,互相谈论,没有谁能赶得上申屠蟠的。

当初,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议论朝政,自公卿以下的官吏都拜服范滂。太学士们争相仰

慕他们的风度,认为文学将要兴盛起来,隐居社会中的处士将会重新得到重用。只有申屠蟠

独自叹道:“从前战国时代,士人们纵情议论天下大事,列国的君主恭敬地对待他们,甚至

到了替他们拿着扫帝作先驱,最后却产生了焚书坑儒的大祸,这说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啊。”

申屠蟠就不再出现在梁、扬一带了,他用树木盖了间房子,把自己当成佣人一般。两年之后,

范滂等果然遭了党锢之祸,有的死了,有的判刑,涉及数百人,而申屠蟠却实实在在地没有

被人怀疑和议论。后来申屠蟠的朋友陈郡人冯雍因事坐牢,豫州牧黄麻想杀掉他。有人劝申

屠蟠去救冯雍,申屠蟠不肯去,说道:“黄子琰是我的老友啊,他未必会判冯雍的罪。如果

他不采纳我的话,我即使去了又有什么好处!”黄琥听说了申屠蟠的话,便免了冯雍的罪。

申屠蟠处在乱世之末.始终保全高洁的志向。

6.B7.C8.B9.(1)到燕国去必须在赵国取道,能抓到我的赵国人,就授予

他方圆百里土地的奖赏。

(2)应侯在秦国掌权的时候,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燕两国之所以不想相互欺许,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通过攻打赵国来扩展河间的

地盘,现在大王只要给我五座城邑用以扩展河间的地盘,我请求秦王归还燕太子,再反过来

帮助强大的赵国去攻打弱小的燕国。

“故”是原因,"无异故''动宾结构,其前后需断开,排除CD;

“广河间”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排除A。

故选Bo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事奉工/对待。句意:于是派刚成君蔡泽去事奉燕国。/我要像时待兄长一样

侍奉他。

B.正确。都表商量语气,本是。您还是让我试一试。/我们还是回去吧。

C.错误。发难。/困难。句意:武安君反对他。/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D.正确。都是“礼物”。句意:府库里准备礼物。/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冒死表示”错,根据原文“甘罗归:‘臣行之可知,甘罗只是表示可以说服张唐,“冒死”

之说并无根据•,选项过度解读。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径”,取道;”赵人得唐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得唐赵人”;“百里”,方圆百里。

(2)“用'掌权、执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专”,权势大。

参考译文:

文信侯想进攻赵国来扩展河间的地盘,于是派刚成君蔡泽去事奉燕国,历时三年,就使

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了人质,文信侯又请张唐到燕国做相国,计划与燕国共同讨伐赵国,以扩

展河间的地盘,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定要经过赵国,赵人捉到我时,可以得到一百里

的封地。”文信侯离开张唐后很不高兴。少庶子甘罗说:“君侯为何这般不高兴?”文信侯

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去事奉燕国,只用了三年,燕太子丹就已经到我们手里做了人质,如

今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去做相国,可是他不肯去。”甘罗说:“我能让他去。”文信侯喝斥

他走开说:“我亲自让他去都不答应,你怎么能让他去呢?”甘罗说:“项橐长到七岁就能

做孔子的老师,今天我在这里已经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凭什么声包俱厉地喝叱我

呢?”甘罗见到张唐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相比谁更大?”张唐说:“武安君战胜攻取,

不计其数;攻城占艮也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当然不如武安君“”甘罗说:“您的确知道功劳

不如武安君吗?”张唐说:“知道。”甘罗问:“应侯在秦国用事时,与文信侯相比诒更专

权?”张唐说:“应侯不知文信侯专权。”甘罗说:“您的确知道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权吗?”

张唐说:“知道。”甘罗说:“过去应侯想讨伐赵国,武安君反对他,在离咸阳七里的地方,

应候把他绞死了,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任相国,您却不肯去,我不知道您将死在何处!”

张唐说:“请允许我通过您的帮助再到燕国去!”甘罗于是命令仓库里准备车子,马厩里准

备马匹,府库里准备财货,张唐已经启程好几天了,U■罗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兵车,

请允许我替张唐先去通报赵国。”甘罗去见赵王,赵王到郊外迎接,甘罗对赵王说:“听说

燕太子丹已经到了秦国吗?”赵王说:“听说过。”甘罗义说:“听说张唐要做燕国的相国,

是吗?”赵王说:“听说过。”甘罗说:“燕太子到秦国做人质这件事,说明燕国不会欺骗

秦国;张唐做燕相国这件事,说明秦国也不想欺压燕国。秦、燕两国不互相欺诈,而攻打赵

国,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