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韩非子》《资治通鉴》(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韩非子》《资治通鉴》(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韩非子》《资治通鉴》(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韩非子》《资治通鉴》(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韩非子》《资治通鉴》(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韩非子》《资

治通鉴》(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韩非子》+《资治通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

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

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人臣皆宜其能

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

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

弱不般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节选自《韩非子•用人》)

材料二:

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c上日:“徵、珪尽心所事,故

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徵对日:

“臣以事为不可,故谏;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J

上日:“且应而复谏,庸何伤!”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

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

上大笑曰:“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

上问魏徵曰:“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矢次,何也?"对日:

“臣观百司奏事,常数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况谏者拂

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

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徵曰:

“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

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上谓侍臣曰:“朕比来决事或不能皆如律令,公辈以为事小,不

复执秦。夫事无不由小以致大,此乃危亡之端也。公辈常宜为朕思炀

帝之亡,朕常为公辈念关龙逢[注]之死,何患君臣不相保乎!”上谓

魏徵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

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

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冬不可用也。”

[注]关龙逢,夏桀之臣,桀荒淫无道,遂进谏,桀囚而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人臣A皆宜B其能C胜D其官E而莫怀F余力G于心H莫负I兼

官之责J于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卯,文中以干支来纪日,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

日记梦》中“乙卯”用法不同。

B.何伤,意为妨碍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中“何之”表示

到哪里去,两者结构相同。

C.造次,意为轻率、随便,与《红楼梦》中“宝玉自知说得造

次了”中“造次”意思不同。

D.“小人竞进矣”与“万类霜天竞自由”“念往昔,繁华竞逐”

三句中的“竞”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认为明君使臣下的职事不扰、职责分明,能够各展所长、

各立其功,那么就不会争斗角力、互相伤害,从而达到治世的最高境

界。

B.太宗在丹霄殿大宴近臣时提到魏徵每次进谏时,太宗如果不

听从,魏徵就不应答,魏徵认为臣子不可以当面顺从,背后却说另一

套。

C.在讨论国家安危根本所在时,群臣怕忤旨不敢行谏,唯独魏

徵直言相谏,指出太宗在贞观初能躬行节俭,近来却渐渐开始大兴土

木。

D.太宗希望臣下不要因为事情小就不再启奏,隋炀帝灭亡的教

训、关龙逢死谏的忠诚无畏都应彼此念及,这样君臣才能相互保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

(2)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

5.选官用人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

简要概括韩非、唐太宗与魏徵三者在选官用人方面不同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

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

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

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陷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

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毋尽言!”

乙丑,上问房玄龄、萧璃日:“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

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房,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

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

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C

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

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

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

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

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殍应执奏,毋得阿从,

不尽己意J

(节选自《资治通鉴・贞观治道》)

文本二

人主之道,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

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

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

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暖乎如时雨,百

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

无赦罚。

(节选自《韩非子-主道》)

6.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虞世基等A陷事B炀帝C以保富贵D炀帝既弑E世基F等亦诛

G公辈H宜用此为戒

7.下列对文本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假,文中是给予之意,与“君子生非异乜,善假于物也"(《劝

学》)的“假”的意思不同。

B.乙丑,中国古代干支纪日法,姚聚《登泰山记》中“是月丁

未”也采用了这种纪日法。

C.主意,与“(金桂)心里倒没了主意,只是怔怔的坐着”(《红

楼梦》)中的“主意”同义。

D.符契,符信的一种,用金玉竹木等制成,上面刻文字,分为

两半,合在一起可以作为凭验。

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说,如果君主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聪明的、正确的,而

不听劝告,这样君主失去了国家,大臣也不能独自保全。

B.唐太宗认为,隋二代灭亡的原因是隋文帝自行决定朝廷事务,

就算大臣们伤身劳神处理政事,也不能切中政治要领。

C.唐太宗希望营造纯正的朝廷风气,不提倡大臣们阿谀奉承。

他敕令各部门发现文书不当的时候都应该禀奏,充分进谏。

D.韩非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的理想状态是,不亲自操劳事务,

也不亲自谋划思虑,不用过多发言,也不用作过多规定。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

(2)每临朝,或至日层,五品已上,引坐论事。

10.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唐太宗与韩非子对于赏罚的观点。

参考答案:

1.CEH2.C3.C4.(1)大平国家的臣子,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

在官位上展现才能来接受职务。

(2)况且行谏的人违背圣上的旨意触犯圣上的忌讳,如果不是

陛下言辞脸色和悦,怎么敢尽情陈述呢?5.韩非认为选官用人应遵

循天道、顺应人情,做到赏罚分明(依“法”用人);太宗认为选官

择人应亲贤臣远小人1任人唯贤);魏徵则认为乱世主要看才能,治

世则须才德兼备(因势而变)。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而不需

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承担兼职的责任。

“宜其能”“胜其官”结构一致,都作“人臣”的谓语,中间C处

断开;

“而”作连词,一般放在句首,其前E处断开;

“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结构一致,中间H处断

开。

故选CEH。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的能力C

A.正确。文中用来纪日;《江城子》中用来纪年。句意:闰月,

乙卯这天。/乙卯年正月二十日记梦。

B.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伤何”,妨碍什么;”之

何",到哪里去。句意:又哪里妨碍什么呢?/为什么心神不宁想要到

哪里去呢?

C.错误。都是“轻率、随便”。句意:不可轻率随便。/宝玉自知

话说得随便了。

D.正确。都是“争”的意思。句意:则其他小人竞相引进。/万

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

豪华的生活。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唯独魏徵直言相谏”错,原文“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

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可见温彦博也敢于直言相谏,不是只有魏

徵。

故选C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治”,太平;“履位”,履行职守;“见”,通“现”,展现。

(2)“拂意触忌”,违背圣上的旨意触犯圣上的忌讳;“非”,如

果不是;“借之辞色”,言辞脸色和悦。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观点的能力。

由“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可知,韩非认为选

官用人应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做到赏罚分明(依“法”用人);

由“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

则小人竞进矣”可知,大宗认为选官择人应亲贤臣远小人(任人唯贤);

由“天下未定,见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

备不可用也”可知,魏徵则认为乱世主要看才能,治世则须才德兼备

(因势而变)。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

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

刑罚而推行法令;赏我分明,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

白就分明了。太平国家的臣子,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在官位上展现

才能来接受职务。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

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承担兼职的责任。明君使

职事不相干扰,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各自都

有擅长的技能;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

争吵平息了,擅长的技能表现出来了,强弱之间就不会争胜,如同冰

炭不在同一个器皿中一样,天下没有人会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

境界。

材料二:

闰月,乙卯这天,太宗在丹霄殿大宴亲近的大臣。太宗说:“魏

徵与王珪尽心竭力地佶奉原来的主人,所以我能重用他们。然而魏徵

每次进谏,我不听从;我与他讲话,他也总是不做应答,为彳么呢?”

魏徵回答说:“我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谏阻;陛下不听从谏阻而我

如果答话,那么事情便得到施行,所以不敢应答。”太宗说:“暂且应

答而后再谏阻,又哪皂妨碍什么呢?”答道:“过去舜帝告诫群臣:

'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而背后却说另一套。'如果我心里知道不对嘴

上却答应陛下的意见,这正是当面顺从。难道这是稷、契侍奉舜帝的

本意吗!”太宗大笑着说:“人们都说魏徵行为举止粗鲁傲慢,我看他

更觉得妩媚可爱,正是因为如此呀!”

太宗问魏徵:“众位大臣的上书多有可取,等到当面对答时则多

语无伦次,为什么呢?”魏徵答道:“我观察各部门上奏言事,常常思

考几天,等到了陛下的面前,则三分不能道出一分。况且行谏的人违

背圣上的旨意触犯圣上的忌讳,如果不是陛下言辞脸色和悦,怎么敢

尽情陈述呢?”于是太宗接见大臣时语言脸色更加温和。

十二月,癸丑,太宗与大臣们讨论安危的根本所在。中书令温彦

博说:“深愿陛下能经常像贞观初年那样,那就好了。”太宗问:“朕

近来听政有所懈怠吗?”魏徵说:“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一心节俭,

不倦怠地求谏。近来则营建修缮之类的事渐渐多起来。行谏都颇觉得

触犯圣意,这就是与当年的不同处J太宗拍掌大笑着说:“确有其事」

太宗对亲近的大臣说:“近来朕裁决事务有时不能够尽依法令,

你们认为这是小事,不再固执地启奏。凡事无不因小而致大,这是危

亡的先兆。望你们经常为朕考虑到炀帝的灭亡,朕也经常为你们念及

关龙逢的死,如此还担心君臣不能相互保全吗?”太宗对魏徵说:“因

官职而去选择人才,不可轻率随便。任用一位君子,则众位君子都会

来到;任用一位小人,则其他小人竞相引进。”答道:“是这样。天下

未平定时,则对于一个人专取其才能,并不看重和考察其德行;动乱

平定后,则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不能使用。”

6.DEG7.C8.B9.(1)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

镜子;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2)每

次监朝听政,有时要到日落西山时,五品以上官员,围坐论事。10.①

唐太宗认为有功劳就要进行赏赐,有罪过就应立即处罚。②韩非子认

为功效与事情相称,事情与他们当初的言辞相称,就给予奖赏,反之

就给予严惩;不应随便给予赏赐,不应赦免应该给予的刑罚。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以求保全富贵,炀帝被杀

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望你们以此为戒。

“如虞世基等”作主语,“陷事”作谓语,“炀帝”作宾语,“以保

富贵”作“陷事”的状语,状语后置,状语后断句,所以D处断句;

“世基”作主语,“亦诛”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EG

处断句;

故选DEG。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

用法的能力。

A.正确。给予;借助。句意:都要对他们知颜悦色。/君子的本

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正确。

C.错误。含义不同。主上的意见;主见。句意:群臣既已知主上

的意见。

D.正确。

故选Cc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就算大臣们伤身劳神处理政事,也不能切中政治要领”错误。

由原文“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可知,

不能切中政治要领的是“隋文帝,而不是“大臣们二

故选Bo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人欲自见其形”“君欲自知其过”,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

为“人欲见自其形”“君欲知自其过资”,借助;“过”,过错。

(2)“或”,有时;“日层”,日落西山;“引坐”,围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

之不治乎”可知,唐太宗认为有功劳就要进行赏赐,有罪过就应立即

处罚。

结合“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

则诛”可知,韩非子认为功效与事情相称,事情与他们当初的言辞相

称,就给予奖赏,反之就给予严惩;结合“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暖乎

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

君无偷赏,无赦罚”可知,不应随便给予赏赐,不应赦免应该给予的

刑罚。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太宗的神情、风采英武刚毅,众位大臣进见他时,都手足失措;

太宗知道后,每次见人上朝奏事,都要对他们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

谏之言。他曾对公卿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一定要借助于镜

子;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

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大臣阿谀逢迎,顺从旨意,君主就会失去国家,

大臣又岂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对隋炀帝阿谀奉承以求保全富贵,

炀帝被杀后,世基等也难免一死。望你们以此为戒,每件事的得失,

都要不惜畅所欲言!”

乙丑,太宗问房玄龄、萧璃道:“隋文帝作为一代君主怎么样?”

回答说:“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