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诸子散文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诸子散文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诸子散文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诸子散文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诸子散文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诸子散文类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日:“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

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

而治也社梭之危也将属可修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财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

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华、为,贵为天子,富有天下,

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淇于酒乐,而不顾其

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年四。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

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优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

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咯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

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穿‘。”

是故子墨子曰:“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

何也?日: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王公大人怠乎

听狱治政,停官木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

红,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

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故虽昔者三代暴王

桀、纣、幽、厉之所以共会其国家,倾覆其称孥者,此也。”是故子墨于言曰:''今天'之士

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曰:命者,

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剖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

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B.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

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C.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

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D.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

第1页共40页

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厉,在这里指周幽王与周厉王,而“幽”“厉”是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

B.宗庙,古时人们为亡灵建造的寄居所。宗庙制度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

三庙,士一庙。

C.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其要服从君命,辅助国君进

行统治。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拔孝子、尊重贤良、教人向善基本上是三代圣王在刚主持天下政事时的通用主张。

B.商汤治理夏桀的乱世现象,周武王治理商纣王的混乱局面,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改变

了风俗。

C.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自身不改变、不努力的统治者和百姓拿“命运”来说事的批判。

D.墨子认为,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虚心采纳谏

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2)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理

非也。

5.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为政的启示?请简要概括三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将为法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李如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

叵盗至,则负匮、揭箧、也囊而趋;唯恐缄滕、扃李商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

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

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

千余里。闽四竞之内,所以立宗庙、若翠,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

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

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巳死则大盗不起大下平而

第2页共40页

无故矣至△丕更大暹丕也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于时以量之,则并与斗

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

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被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

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

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植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捂斗折衡,而民不争;

弹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K伟,铢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

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抱工傕之指,

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物、季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

德始玄同矣。

(节选自《庄子•族筐》)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剖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

止/

B.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

止/

c.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用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卜7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

止/

D.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己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

止/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常祭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B.斗斛,斗与斛是古时候的两种量器,初以I斗为一斛,斗斛也有少量、微薄的意思。

C.六律,古时音律,共有十二律,其中奇数称六律,偶数称六吕,合称为“律吕”。

D.杨、墨,指杨朱与墨翟,二者的学说不同,墨翟主张“为我”,杨朱主张“兼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认为世上所谓的聪明人,努力积聚财富并做好防盗的准备,实质上并不是聪.明

的做法。

B.出成了盗取齐国和齐国的法规、制度,但因为他将齐国治埋得很好,具他国家不敢

第3页共40页

(节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

I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

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B.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

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C.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

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D.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货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

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1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黑子:《墨子》一书里的“子墨子”就显黑子。《墨子》一书星黑子的弟子所记,

故在“墨子”前加上“子”。“子”即为“巨子”,墨家领袖。

B.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文章中指“山丘工

C.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

台榭。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

D.“饰车以文采”与“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中的“文采”含义不同。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作为衣服带履,便丁身,不以为辟怪也。

(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

15.概括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

第5页共40页

身,茁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故君子降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诚,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

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用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

谀者亲,谏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求曰直。趣舍无定谓之之常,保利弃

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较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管日:“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艾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

不市,上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邃殳十驾则亦及之故蹉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被人之

才性之相县也,.若跛瞥之与六验足哉然而跛野致之,六验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

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节选自《为子•修身》)

文本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堵。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室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节选自《多米・大学之道》)

[注]①苗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落”同“灾”。②折(zhe)阅:低价销售,亏损。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骤一日而千里/鸳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蹉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鳌之与六骥/足战/

B.夫骥一口而千里/驾马十驾/则亦及之/故陛步而不休/跛鳖「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C.夫骥一日而千里/鸳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踵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D.夫骤一日而千里/鸳马十驾/则亦及之故/度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骐足哉/

第6页共40页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肖,字面意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表自谦。

B.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

C.荀子,名况,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主张性恶论。

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

B.一个人喜欢善的事物,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

他人,这样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取得进步。

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一般人就不同,

他们可能受到名利等外物的役使O

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顶

真的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2)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0.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的意义,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洋,其微易散。为之,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

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夫。为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

欲不欲,不觉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多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考子〉第六十四章》

(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日:

,何以利吾家?'上、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不枣之国弑其君

第7页共40页

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

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麋。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廿而

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

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

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登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三)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君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

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入多视己,如见其肺肝

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泗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怫,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前不知其味。此

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圻教情而辞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

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玄学》)

【注】①比:替。②耨(n6u):锄草。③梃:棍棒。

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②不觉难得之货贵:珍贵

③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燃者也贼:伤害④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偏向

⑤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通“纳”,交纳⑥如恶晋臭恶:厌恶

A.①②③B.®®®C.①③⑥D.④⑤⑥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以盛水浆

第8页共40页

B.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越有难,吴王使々将

C.此谓诚于中,形于外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D.食晅不知其味人财不仁,如礼何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B.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C.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D.曾子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为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又名《南华经》,书中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

上力求性命双修。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干

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

合称为“五常

D.《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

作,后与《论语》《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均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

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

“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

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由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D.文本(三)中的“诚意”,即人们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诚于

中,形于外”就是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表里如一:

2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7.在文本(二)中,梁惠士想洗雪耻辱,向盂子询问对策。盂子给由的建议是什么?请简

第9页共40页

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中,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中,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港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蟹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

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泥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忖.致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道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孽而不知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

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文段二:

太史公闩:余读《孟子》书,王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3日:嗟乎,

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

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

见必为迂控g阈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

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

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举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盂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土/宣土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第10页共40页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与“凶年不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凶'’意思相同。

B.“邻国之民不加少”与“加之以师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加”

意思不同。

C.“涂有饿孽而不知发”与“刀刃若新发于硼”(《庖丁解牛》)中的“发'’意思相同。

D.“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意思不同。

30.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主张不符合所到之国的需要,是因为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能,

而他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

B.梁惠王面对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的现实,内心很茫然,迫切想知道原因,这是他

信服孟子的主张而实前仁政的心理基础。

C.从选文看,孟子的仁政学说,是由“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部分组成的,孟子更

强调后者,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衣帛食肉工

D.太史公认同”一味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会招致多方面的怨恨”的观点,并认为天子

和庶人好利的弊病有所不同。

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王日:“吾恪,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

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次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

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

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照,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春反其本矣: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之田,勿夺其时,人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季•呼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

第11页共40页

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二:

季氏①将伐撷臾②。再有、李路③见于孔子日:“李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④以为东蒙主⑤,且在邦域之中矣,是

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⑥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日:“求!周任⑦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

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兄出于栉,龟玉毁于楼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力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日:“求!君子族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希面患不安。均无箱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

内。吾恐李孙之忧,不在领史,而在萧培之内也。”

(节选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注】:①季氏,季康子,名肥,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②颛臾(Zhu加沙),小国,

是鲁国的属国。③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④先王,指周之先王。⑤东蒙主,主

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3⑥夫子,这里指李康子。春秋时,

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⑦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⑧费,古读

bi,季氏的私邑,即今山东费县。

3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古代的地方学校,属私立启蒙学校。序,是古代官办学校。庠序泛指学校。

B.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社稷”后来指代国家。

D.萧墙,指古代宫室用以区隔内外的当门小墙。'、萧墙之内“即家里,比喻内部。

第12页共40页

34.下列对两则短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是一篇对话记录节选,主要是孟子向齐宣王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B.孟子认为,先要让百姓有恒产来饱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

C.材料二节选的是孔子与弟子的一番对话,反映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主张。

D.两则选文在说理方面义正词严,破立结合。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6.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和冉有态度温和。但在《季氏将

伐颛臾》中,孔子对他们语气却很严厉。这是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梁惠王日:“穿△愿安承教。”孟子对日:“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日:“无以

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

野有饿孽,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奉等而食人,恶在

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日:,"作例背,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

而死也?”

梁惠王日:“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客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

里南辱于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日:“个岁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效,深耕易耨,壮者

以暇日修其手,毕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槌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俄,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故?故曰:“仁者无故,王请勿疑。"

材料二: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

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

之?‘对日:'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

下雨,则苗淖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

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氏皆引领而里之矣!诚如是也,氏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第13页共40页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

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

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

辱于楚/

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其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

辱于楚/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B.真人,即宾德之人,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C.地方,古代地理观念,谓地呈方形,这里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土地方圆。

D.孝悌,孝,指还报父母的爱;弟,指敬爱兄长。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

本。

39.下列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

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排护;

人民归顺,就能天下无敌。

C.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

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元敌。

D.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没有国君的样子,但

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40.请将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孽,此率兽而食人也。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第14页共40页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

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冬•于,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

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

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赚,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巧手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文段二

梁惠王曰:“容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子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栗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工好战请以电吩堪然鼓之兵?既接弃甲戋叁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发笑百步则何如?”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

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①不入港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

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

丧死无撼,王道之始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数罟,读ctlgU,细密的鱼网。

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I步笑/百步则何如/

C.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电兵而走/或白步而后止/或五卜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指“妻子和孩子”,怠同“率妻子邑人米此绝境”中的,、妻子”。

第15页共40页

B.庠序,指古代朝廷所办的最高学府,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其人,意为其德之人,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以此作谦称。

D.河,专指黄河,而今意则较宽泛,与“江”一样,属词义扩大。

43.下列对两则文段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正面论述了孟子“保民而王”主张的具体内容,认为只有拥有了稳定的产业,

才能讲礼习义。

B.文段一中孟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兴办学校是王道的重要条件,今“科教兴

国”理念与之相通。

C.文段二中孟子认为顺应天时方能发展生产,并意识到发展不能竭泽而渔,正确处理

短期和长远的关系。

D.两段材料都论述了实现王道的策略,整体看来,文段一中的观点与文段二中的观点

没有什么不同。

4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惟救死而恐不弹,奚暇治礼义哉?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5.结合两段材料,谈谈孟子思想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

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

邻,导大霖,因其固然,技经肯罄之未尝,而况大瓠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

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硼。彼节者有间,而刀刃孝无厚;

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虽然,每至于

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

为之旧顾,为之踌跺满志,萋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4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殍刀对曰#:擦拭

B.臣之所好者道•也道•:天道,指自然规律

C.批大郤,号大簌号:顺着

第16页共40页

D.彼节者有何卧间隙

4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吾见其难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硼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彼节者有间,加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叫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使工以药淬之

48.下列句子与“刀刃若新发于硼”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庆之有B.蚓无爪牙之利C.大王来操何D.青取之于蓝

49.下列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此句是庖丁用自己的技法高超来反衬“良庖”“族庖”的技法拙劣。

B.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

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对上文做了总结,揭示了十九年屠牛数千而刀刃锋利如初的根本原因。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活画出庖丁的神情、举止。“怵然为戒”,显示出他的高度警惕;“视为止”,目不斜视,

视线固定:“行为迟”,行动迟缓,足见其细心谨慎。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这几句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动作。所谓“四顾”指庖丁解牛

成功后四处观望。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5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参考答案:

I.B2.A3.D4.(I)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朝,听理

讼狱治理政事,整日分配职事而不敢倦怠,是为什么呢?

第17页共40页

(2)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

不可不努力批驳它。5.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②业精于勤而荒

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③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

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

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

“出政施教''和"赏善罚暴”句子结构一致,都是由动宾结构的词语构成的并列结构,所以

“教”“暴”后分别断开,排除AD;

"天下之乱''和"社稷之危”是对举性结构,“将属可得而治也”“将属可得而定也”是这两种情况

的结果,所以断法应该一致,口"也一般不出现在句子的开头,而是在句子中间或结尾,排

除C。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错误,“幽”与“厉”是后人为这两个国君所设的溢号。

故选A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虚心采纳谏议”错误。整篇

文章都在批判那些自身不努力而非要以“命”为借口来为自己的失败狡辩的人,与“谏议”无关。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蚤”,早上;“晏”,晚上;“听狱”,听理讼狱;“终朝均分”,整日分配职事;“何”,为

什么。

(2)“中”,内心;“实”,确实;“欲”,希望;“当”,面对;“强非”,努力批驳。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为狭隘的“命运”观所麻痹,要靠自己的

努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及国家的命运等。题目探讨的是“为人为政''所获得的启发,这一问

题可结合墨子的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中的素材来解答,同时要注意作者借助历史规范当下的

做法具杓较强的借鉴怠义,

第18页共40页

由原文“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

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日,吾命固将穷土可知,不能好

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

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

就穷由此可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切不可怨天尤人。

由原文“王公大人怠乎听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贝!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

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红,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

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

胜”可知,王公大人懒于断狱治国,卿大夫懒于治理官府,则我认为天下一定会混乱,农夫

懒于耕田、种植,妇人懒于纺纱、织布,则我认为天下衣食之财一定会不足。如果以此来治

理天下,向上以此来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从;对下以此来养育百姓,百姓没

有得到利益,必定要离开不能被便用。这样干内守国则不牢固,出去杀敌则不会胜利。由此

可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学,勤于为国为民。

由原文“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共找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可知,所以从

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之所以国家灭亡、社稷倾覆,原因就在这里啊。由此可知,以人

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参考译文:

墨子说:“从前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刚主挣天下政事时,说:务必举拔孝子以

鼓励人们侍奉父母,尊重贤良的人而教导人们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

罚凶暴。且认为如果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

平定。如果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那个时

候,这个世道没有改变,人民也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人民就改变了风俗。从前三代

暴君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在那时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望,而放纵他们

内心的邪仰。在外驱马打猎射鸟,在内耽于酒和者乐,而不顾念他的国家百姓的政事,过多

地做无用的事,残暴地对待百姓,于是失去了国家。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我治政不强。'

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要失国。'即使是三代时疲弱无能的百姓,也是这样。不能好好地

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

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

就穷‘。”

所以墨子说:“现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勃,听理公狱治理政事,整

第19页共40页

日分配职事而不敢倦怠,是为什么呢?答道:他认为努力必能治理,不努力就有混乱;努力

必能安宁,不努力就有危险。所以不敢懈怠。……王公大人懒于断狱治国,卿大夫懒于治理

官府,则我认为天下一定会混乱,农夫懒于耕田、种植,妇人懒于纺纱、织布,则我认为天

下衣食之财一定会不足。如果以此来治理天下,向上以此来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

不依从;对下以此来养育百姓,百姓没有得到利益,必定要离开不能被使用。这样于内守国

则不牢固,出去杀敌则不会胜利。所以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之所以国家灭亡、社稷

倾叛,原因就在这里啊。”所以墨子说:“当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确实希望为天下谋利,

为天下除害,面对‘有命’论者的话,不可不努力批驳它。说道:‘有命'之说,是暴君捏

造出来的,是穷人传播出来的,不是仁者的话。今天行仁义之道的人,将不可不仔细辨别而

努力反对它,就是这个道理啊。”

6.B7.D8.B9.(1)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人,不正是替大盗

积聚的人吗?

(2)因此说:就像鱼儿不能离开水一样,权势禁令、仁义圣智这些治理国家的法则,不能

轻易显露给别人(以免被人利用)。10.庄子认为只有绝圣弃智,天下才能太平。这种

说法过于消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山谷虚空了,则河流就会干涸,因为河流之水都来自山谷;山丘夷平,深潭就显得格

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

也就不会中止。

“夫’'是句首发语词,“谷虚而川竭'’与"丘夷而渊实”是两个相同的句子结构,故"竭'’后断开,

排除AC;

“大盗不起”是主谓结构,“天下”是下句主语,“天下”前断开,排除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