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知识点归纳及训练_第1页
2024届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知识点归纳及训练_第2页
2024届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知识点归纳及训练_第3页
2024届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知识点归纳及训练_第4页
2024届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知识点归纳及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及训练

一、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

【思路】

1、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复沓)、引用,借代等(然后顺着手

法、结合内容往下说)

2、描写手法中的:白描、渲染、细节

3、用词特点(富有表现力):考虑叠词(音韵美),动词(准确、生动),形容词(形象、生动)

——结合内容,举例说明

4、句式的特点:善用长句(丰富流畅);善用短句(精炼、紧凑、活泼);整句一一包括排比、

对偶(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

有致,具有典雅美)

5、语言风格:(豪放洒脱、朴实自然、轻快明丽、简洁凝练、含蓄蕴藉,华丽典雅,轻柔婉转)

6、音韵美一一叠词、反复、整句、对偶,押韵

7、语体色彩一一书面语(文言文):庄重典雅;口语、方言:生动活泼,地方色彩浓厚,具有生

活情趣。

8、人称的使用(尤其注意第二人称)

(二)散文的思路

【问题】说说作者的思路?本文是如何逐层展现主旨的?本文的材料安排有何特色?文章是如何

谋篇布局的?

【思路】

①作者围绕什么中心(或以叶么为线索)

②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③这些材料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时间、空间、逻辑,虚到实,感性到理性,现实到回忆,中

国到外国……),表达了怎么的主旨。

(三)环境(景物)描写的特点

【思路】答这类题往往要回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环境(景物)的什么特点,

有什么效果或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见专题十),该答题思路同样适用于诗歌鉴赏。

景物描写的手法:

1、各种角度:①时空角度(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②感官角度(两种以上感官:视觉、听觉、

嗅觉、触觉)③动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④虚实角度(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

⑤正面、侧面角度(主要看有没有侧面衬托)

2、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

3、表现手法(白描、渲染、细节、对比、象征……)

(四)概括人物性格、形象和品质的常用词语一一所有文体基本通用

1.性格类: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

天真可爱、顽皮淘气、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有主见、有骨气、人穷志不短、自尊自爱、

倔强、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节俭、慈爱宽厚、和蔼可

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个性

张扬、心直口快、耿直偏激、严厉苛刻、严慈相济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

自己、乐于挑战、永不服输、富有智慧、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勇

敢、目光敏锐、狂放不羁、特立独行

(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固步自封、妄自菲薄、固执、吝啬、冷漠自私、

粗鲁莽撞、粗俗不雅、饶舌多事、骄横火爆、横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

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自卑、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争强好胜、孤

芳自赏)

2.拼搏类: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知难而进、积极乐观、身残志坚、

自食其力、自立自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反面:贪

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

3.奉献类: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

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爱子情深、舐犊情深(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4.职责类: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诲人不倦、以校为家、爱

厂如家、关心下属、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技术精湛、才华横溢、

博学善谈、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妙手回春、文武双全、智勇双全、博古通今、

见多识广、明察秋毫、严以律己、临危不惧、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墨守成规、贪生怕死)

5.品质类;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

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孝顺、清正

廉洁、知恩图报、宠辱不惊、有修养、礼贤下士、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德才

兼备、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自知之明、知错就改(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

肠、投机取巧)

6.大爱类:热爱集体、爱国、没有民族偏见、居安思危、忍辱负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

报国、壮志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勇于担当、深明大义、识见高远、顾

大体识大局、有领导组织才干、尊重弱者、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忘私、

大义灭亲、嫉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反面:狭隘的爱国主义、有民族偏见)

(五)结尾特点及作用

出人意料的结局(《项链》)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

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

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药》)①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②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③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①从表达效果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情感体验

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凸显出人性的

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戛然而止结局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

间。

二、最新模拟题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沉籍记

周新华

江景防端坐在这间房里,一刻,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每天,江景防都能看到有人进屋问候

他。面前的小桌子上,堆满了酷糕、汽糕。这场景,他已经习以为常了。可今天是什么黄道吉日呢,

他看到一个人走了进来,那人一进门就发出了一声惊呼。他认识他,这个闯进来的人名叫江景防。

没错,江景防看见了江景防。

不速之客正是江景防。他从沁水县辞官了,与高二雇了马车驶往原籍。他们不走水路,特别是不

可显彰。违者,为欺罔之罪J这些话,也许几百年后,就成了江氏谱牒里韬光养晦的祖训了。

接着,江景防用受过伤的左手,握住了泥像假装受伤的左手。他一用力,对方的左手就折断了,

掉进了历史。村中长老,眼看他考取功名,眼看他一级级升为大臣,眼看他被贬官,眼看他两手空空

回故里,现在又眼看他亲自动手,自毁偶像。

高二明白,刚毁掉的只是实体偶像,而江景防真正想做的,是要在江氏的家族史中自毁偶像。只

有这样,才能让家族的一代代避开未来未知的灾祸,然后瓜隧延绵。

三个月后,他决定搬出祖屋。他回来后,不断有人来访,很多还是官员。他认为自己目前的身份

连罪臣和贬官都算不上,顶多是山中一农夫。他不想别人骚扰他,便沿马延溪往上走,在右岸择了一

个山场作隐居地,雇人在那里搭建儿间茅铺。他看过风水,若在此处终老,利子孙。

那地方,并没地名。他察看过地形,跟高二说,这里就叫桂岩吧。高二说,大人,无桂。江景防

指着满地荆棘说,砍了,种桂。

于是,那把铁斧又派上了用场,它在高二手里,成了新辟一个江南村落的元勋。斧子落下,灌木

委地,成了家族绵延的肥料。

等待桂岩新居落成的这段时间,江景防常去保安寺。他和住持相谈甚欢,有时候谈谈因果,有时

候谈谈林泉之乐。

住持求他给寺庙留幅笔墨,他随手提笔写了一首诗,满篇归隐之意。确实,江景防的伤口愈合了,

他脑子里早把两面镇、药发傀儡一类的俗事忘光了。可住持看了诗文,心里却说,施主未必忘得干净,

那些前事,一个呼哨就会回来的。

(选自《天涯》文学双月刊2022年第5期)

【注】江景防是吴越国大臣。吴越国向北宋纳土称臣后,宋太宗命他回江南收集吴越国的地域图

形及州郡户籍地契,作为日后收缴税赋的凭据。江景防半道用斧凿船沉籍,左手受了伤。沉籍目的是

想让朝廷减免江南税赋,以纾民困。他因此差点被杀,最终贬官。节选部分为小说第七节,写他辞官

归乡后的故事。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刻,一时,一日,一月,一年”“堆满了酷糕、汽糕”,都暗示端坐在房子里的江景防是“泥

塑金身

B.百姓为江景防和王方贽建生祠,体现他们爱憎的表达朴实而强烈,也说明他们已习惯于匍匐在神

祇偶像下。

C.江景防选择溪上游的山坳,除棘种桂,“搭建几间茅铺”,见出归隐之志,“桂岩”的命名含有象征

意味。

D.选文结尾部分,江景防常去保安寺与住持聊天,在谈论怫理和优游林泉中挣脱苦闷,心境恬适,

并写诗明志。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采用倒叙写法,让两个江景防猝然相遇,起笔突兀,悬疑感十足,能一下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

B.写王方贽巡查江南一事,叙述极简,“左眼见丰年,右眼见饥底,江南早已失血”,语言具有诗的

凝练。

C.两次写泥塑的心理,有“魔幻”色彩,与《百年孤独》中“阿玛兰妲在长廊里绣花时与死神交谈”

意趣相类。

D.高二虽是忠诚的仆人,但作者塑造他是为了反衬江景防,如他阻止对活人烧香,不理解“桂岩”

命名的深意。

3.江景防自毁偶像的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

4.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有一处闲笔:“(我)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

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闲笔不闲,细细咀嚼,别有一番韵味。本文开头写

到的“黄狗”也是一处闲笔,请探究它的“闲笔不闲”之处。

【答案】1.D2.D

3.①他曾是犯过欺君之罪的大宋官员,不可崇拜;②他决定归乡隐居,忘怀俗事功名;③让家族避

祸延绵。

4.①饱含深情。狗叫声中,江景防听出乡音,感到亲切、兴奋。②充满生活情趣。黄狗领路,既是

乡村真实场景的再现,也在幽默的语调中透露出轻松和调侃。③增强语言情致。对狗的拟人化写法,

语言的生动含情带来阅读快感和兴致。④铺垫蓄势。黄狗把他们领到村口,不肯再走,江景防才能看

到自己的“泥塑金身”;“显然,它认识他”,喑示真身和塑像酷似,产生悬念,为后面真相的揭示蓄

势伏笔。⑤本处“闲笔”,巧妙关联内容情节,丰富小说审美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D.“优游林泉”错,文中是“有时候谈谈林泉之乐”;“挣脱苦闷”错,原文只说“他和住持相谈甚欢,

有时候谈谈因果,有时候谈谈林泉之乐”,文中无“挣脱苦闷”之意。

故选D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反衬”的说法不当。要说高二衬托江景防,这种说法没有问题。”阻止对活人烧香”的原因是他

认为“活人也会被咒死的”,说明他和主人认识上的差异,但不认同此举是共同的;“不理解‘桂岩'

命名的深意”,这个表述是不严谨的,文中只提他对此地“无桂”的疑惑。所以不是反衬。

故选D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本题是要求通过具体的事情把握人物心理,这需要联系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结合“身为大宋命官,私下沉籍总是欺君之罪,冒天下之大不魅了,不可以让后人推崇”可知,他曾

是犯过欺君之罪的大宋官员,不可崇拜;

“他不愿意他的子孙后代常常提及沉籍之举,所以,他必须从根子上让人忘了此事”,泥像是被人崇

拜的,彰显的不过是俗世的名气罢了,实在无益,他离开祖屋,到僻静处建茅铺,已经决定归乡隐居,

忘怀俗事功名;

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家族的一代代避开未来未知的灾祸,然后瓜腱延绵”可知,让家族避祸延绵。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题目要求体会“闲笔不闲”,体会闲笔“别一番韵味”,即赏析相关情节的作用。可结合具体内容及

相关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角度探究。

“狗叫声中,江景防听出了乡音”一句饱含深情,狗叫声中,江景防听出乡音不是狗的声音里有乡音,

而是江景防回到家乡,对狗、对一切感到亲切、兴奋。

“黄狗给他们领路。那些北方的高头大马到了江南,也依从了一条狗”,此处充满生活情趣。黄狗领

路,本是乡村真实场景的再现,而江景防辞官回乡,和高头大马一起,被狗引路,这一景象充满幽默

意味,描述语调中透露出轻松和调侃。

“黄狗也看到了他,亲热地叫了一声”,增强语言情致。“亲热”“认识”是对狗的拟人化写法,拟人

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含情,给人带来阅读快感和兴致。

“显然,它认识他”设置悬念,黄狗怎么会认识江景防呢:“那狗把他们领到村口一间房屋时,不肯

再走”,黄狗把他们领到村口,不肯再走,江景防才能看到自己的“泥塑金身”,则“显然,它认识他”,

暗示真身和塑像酷似,产生悬念,为后面真相的揭示蓄势伏笔。

本处“闲笔”,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巧妙关联内容情节,丰富小说审美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令

人读来意趣盎然。

二、现代文阅读U(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G题。

我在小区遇见谁

范小青

我在一家代理公司上班。

现在我手里的这单活,是去代望老人。不过单子不是我本人接的,我接到的已经是我公司自己制

定印刷的十分规范的访问单,等我完成了看望任务,被看望者在访问单上签上名字表示认同,我的任

务就算完成。

说心里话,接到这单活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想起我的父亲母亲,我和我父母不在同一个地方生

活,我也有一段时间没和他们联系了。但是千万别以为我会动一点儿恻隐之心,千万别以为我会赶回

家去看望他们,或者也让别的代理公司代我去看望他们。

决不。

我父亲是小镇上的小学老师,我母亲是小镇医院的护士,他们退休以后的工作,就是一起关心除

了我的内心想法以外的所有关于我的一切。

最后一次和他们通电话大约是两个月前,或者是一年前,也或者是其他什么时间,反正内容都是

一样的,时间就显得不重要了。他们威胁我说,如果我再不能踏踏实实地稳定下来,他们就要搬来我

所在这所城市来指导我、监督我c我也严词威胁,,他们立刻服软了,哀求我说,你明明知道我们来不

了,大城市的生活我们不能适应,生活成本那么高,我们还要省下钱来供你买房结婚生子。

和天下许多成年未婚子女一样,他们不来纠缠我,已是上上大吉,难道我还会送上门去引颈受戮?

我还是赶紧代表客户去看望他家的老人吧。

我先看了看单子上的情况介绍,这才发现,委托人没有名,只有姓,王先生,恰好和我同姓;委

托我们去看望的人,也一样,王先生。

我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单工上填写的地址,是一个年代已经很久远的住宅小区。

我先照着访问单上留的客户电话打过去。电话响了两声,有人接了,我说,请问是王先生吗?对

方说,你打错了,就挂断了电话。

我走到小区的门口,上前把访问单递给小区保安,请教他说,麻烦你帮我看一看,这个地址到底

有没有问题。他一看,没问题呀,就是你刚才进去又出来的那个楼嘛。

我在外面随便吃了点儿东西应付一下肚子,耗掉些时间,我越想越不能甘心,再次拨打了那个电

话,电话铃只响了一声,就有人接电话了。我赶紧问,是王先生吗?对方说是。终于找到王先生了,

我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但很快我又问道,王先生,为什么我中午打电话时你不承认?他说,中午不是

我接的。我更觉不可思议,说,难道你家里的人不知道你姓王?他说,他才不是我家里人,一间朝北

的小屋收我八百块租金。

废话少说,我直奔主题,不仅确认他姓王,还确认了他们确实知道儿子委托了人去探望他们,他

们正在家翘首等待呢。我心想,这回看你再往哪儿跑。

我赶紧上楼进门,果然是一对老人在一间朝北的小屋里,屋子很小,光线很暗。我乍一眼看过去,

怎么觉得他们有点儿眼熟,我奇怪说,咦,我在哪里见过你们?他们对我竟然也有同感,说,嘿,你

好面熟啊。

明明是熟的,却又想不起来,明明就在眼前,却又觉得遥远。我有些沮丧,只好玩老一套的把戏,

套近乎说,老人家,原来你们是租房子住的,你们不是本地人啊。那老人说,我们原来一直是住在一

个小镇上,离这里很远,我们的儿子很有出息,大学毕业后就留这里工作了,是公司白领。我觉得这

下对上号了,赶紧说,这就对了,你们的儿子很孝顺,他工作忙,抽不出时间,何况最近又出差了,

所以委托我们代理公司来看望你们。

老两口很高兴,除了不停地感谢我,还主动跟我聊了他们的情况。那老先生说,我在小镇上当了

一辈子小学老师,我一听,心里居然瞎跳了一下。那老太太又来戳我心惊,说,我从前是镇上医院的

护士,后来退休了。

我感觉有点儿不对劲,随便应付了几句,就想提前结束任务了。我拿出访问单请老先生签名,老

先生爽快地签上名,我接过来一看,竟然和我父亲同名。我心里忽然有一点儿异常的敏感,赶紧编造

说,这访问单需要老夫妻双方都签名。他们也信了,老太太也麻利地签上名,我再一看,竟是我母亲

的名字。这回我彻底惊呆了,再仔细看他们,我认出来了,怎么不是我父母亲呢,他们就是我的父亲

母亲呀。他们难道不认得我了吗?我也在访问单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其实这名可以回公司结算时再签

的,但我提前签了,我把访问单递过去给他们看,他们一看我的名字,笑了起来,说,这不就我们儿

子的名字吗,你不就是我们的儿子吗?

我和我的父亲母亲互留了新的联系方式,就和他们道别了。

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告诉老板说,今天巧了,我上门代看的居然是我的父亲母亲。

我老板看了看访问单,跟我说,你父母的名字是你签的吧?我吓了一跳,这怎么可能?我老板说,

你自己看看,跟你的笔迹一模一样的嘛。

我老板见我紧蹙眉头,过来拍了拍我的肩,鼓励我说,这就对啦,当初我看中你的,不是你的工

作能力,而是你的想象能力,我果然没看走眼,你编得很赞。

我不服呀,我冤大了呀,我说,老板,你凭什么说我是编的?我老板笑道,那个小区本来是一个

无人区嘛。

原来,我去的那个小区,早儿年就准备改造了,住户全迁走了,资金却掉链了,就成了无人区。

但是,那张委托单是哪来的呢?

这太好解释了,是我自己填写的。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会赶回家去看望父母,或者也让别的代理公司弋“我”去看望他们,这说明“我”与父

母之间隔阂很深。

B.从“我”最后一次和父母通电话的时间的不确定,可以看出“我”很久没和父母联系,且“我”

对此并不太在意。

C.老先生签名很爽快,老太太签名也很麻利,此细节既体现他们对“我”服务的满意,也暗示他们

即将认出“我二

D.“我”跑到一个无人区,想象着探望自己父母的情形,可见“我”内心深处是有龙父母的愧疚和

牵挂的。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设置被看望者需要在访问单上签上名字表示认同这一细节,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

笔。

B.委吒人、委托代理公司去看望的人“恰好和我同姓”,这个巧合的交代,让故事情节的变化不至于

突兀。

C.小说写人物对话时不用冒号、引号而多用逗号,增强了文章的连贯性,使人物语言与叙事更加融

为一体。

D.小说同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样,多用口语,幽默风趣;文中“戳我心惊”“编得很赞”等表述

生动形象。

7.如何理解小说中的“无人区”一词?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8.小说暗含着多重的荒诞性,请概括相关情节。

【答案】5.C6.D

7.①“无人区”指长期空置没有人居住的地区;②也指父母与子女鲜有来往、没有温暖与活力的家

庭,讽刺了当今社会中家庭亲情的缺失。

8.①“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了,如今却要代理别人去看望别人的父母;②

“我”代理别人探望的居然是“我”的父母,通过签名才相互认出;③完成了任务的“我”回到公司,

却被老板告知,“我”去的小区是一个无人区;④那张委托单是“我”自己填写的,一切都是“我”

的想象。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

C.“暗示他们即将认出‘我'”错误。原文老先生、老太太都麻利地签完名后,“我”认出了他们就是

我的父母。从“他们难道不认得我了吗?”看出他们并没有认出我。直到看到“我”的签名,他们才

认出来。所以他们爽快签名的细节不能暗示出即将认出“我

故选Co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熔色的能力。

D.“小说同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样,多用口语,幽默风趣”错误。本文的语言风格并不以幽默风

趣为主要特征,而是更注重平实、自然,通过日常化的对话和叙述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

而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则以其独特的口语化、幽默化的风格著称,两者在语言风格上存在明显的

差异。

故选D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意的能力。

“无人区”在文中的理解是多层次的。从字面上看,“无人区”指的是那些长期无人居住、空旷寂寥

的地区,这些地方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被人类遗弃,成为自然的领地。文中事件设置的背景正是这样一

个地方。

从深层来看,文中的“我”与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理解和关爱,家庭就变成一个情感上的“无

人区”,缺乏温暖和活力。这种家庭亲情的缺失,是对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疏离现象的一种深刻讽刺。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情节、分析艺术特点的能力。

“我”在一家代理公司上班,长时间未回家看望父母,却代理别人去看望别人的父母。这一情节揭示

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家庭关系疏离问题,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自己家庭责任的忽视。这种荒诞的

行为本身就是对亲情的讽刺。

看到两位老人时“我”只觉得面熟,而认不出他们。反而从老先生、老太太的签名“我”才发现代理

别人探望的居然是自己的父母。这种错位和误解看得出来他们家庭关系的淡漠和生疏,它加深了情节

的荒诞性。

“我”被老板告知所去的小区是一个“无人区”这一情节揭示了整个事件的荒诞本质,原来“我”所

经历的一切都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和想象。最荒诞的是,那张委托单是“我”自己填写的,意味

着整个事件都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这种自我欺骗和自我陶醉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矛盾,也加深了小说的荒诞色彩。

以上这些荒诞性情节不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疏离和冷漠,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通

过荒诞和夸张的手法,小说引发读者对家庭、亲情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本)川端康成

他拉着双眼己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那是什么声音?”

“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现在的那个家,去往二楼的楼

梯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少苦头。这个楼梯,如今才刚刚

习惯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一个

部分,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眼睛不瞎的人

觉得死板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想想看,今后可乂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的柱

子撞个满怀,或是给门槛绊了脚叶么的,是不是?”他放了妻子的手,打开了涂白漆的木门扉。

“哟,像是树木的枝叶繁茂的幽暗的院子似的。以后,冬天可就冷了。”

“是一座墙壁和窗子都显得阴沉沉的洋楼啊。看样子,住的是德国人了,这里还留着一个‘里德

曼’的铭牌呢。”

然而一推开房子的大门,他却像是受到眩眼的亮光似的,侧转了上身。

“真不错。明亮得很。如果院子里是夜晚的话,这里头可就是白昼了。”

黄色和朱红色的粗条纹相间的壁纸,看起来好不热闹,有点像是节庆日里那种红白相间的帷幕。

深红的窗帘,明亮得像是彩色电灯一般。

“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衣橱、装饰灯一一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你过来看看……”

他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妻子就像一个笨拙的溜冰者

一般,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

“喂,连钢琴也都有呢。”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的她,就像在碰触什

么怕人的东西似的,把琴键敲打了一下。

“啊!还会响呢。”

她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这可能是她眼睛还看得见的少女时候学会而且依然记得的歌吧。他走

进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里头是一张双人床。床垫也一样用红白

条纹的粗布料张成的。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妻子的钢琴渐渐地响出了快活的喜悦来。

然而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地笑了起来。

“喂,你不来看看好大的一张床吗?"你说有多么不可思议一一妻子在新来乍到,不知前后高低

的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里来。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上去,彼此手搭着

背,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声吹起口哨来,都已忘了时

间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地方嘛?”

“反正不是你家就是了。”

“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

(有改动)

9.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夫妻俩往山坡上走时,妻子分辨不出竹林子的风声,又对旧房子眷恋不已,说明她是一个喜静守

旧的人。

B.小说中丈夫带着眼盲妻子频频换房租房,看房子时急切殂鲁,甚至把她推倒在躺椅上,说明丈夫

粗俗、缺乏教养。

C.小说中妻子吹起口哨、忘记时间的细节十分传神,结尾借人物之口说出“反正不是你家”,从遐想

中回到现实,很有张力。

D.小说语言冷峻、客观,许多情节虽然是一笔带过,却能将人物点染得有血有肉,这体现了作者极

高的文学水准。

10.优秀的小说有一个好题目,本文以“家”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11.文章结尾妻子说“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鉴赏这个

结尾。

【答案】9.C10.①作为线索,统摄全篇。整篇小说围绕“家”展开,以租房的所见所闻所

为来推动情节发展。②交代主要内容。小说以夫妻俩回忆过去的“家”,观察现在的“家”,谈论自

己心中的“家”为主要内容。③揭示小说主旨。小说围绕“家”行文,到结尾笔锋一转,点出“这不

是你的家”,更显对家和归宿的渴望之强烈。

11.①从主题上看,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家”是避风的港湾,夫妻俩真诚爱护彼此,简陋的旧房

子也因为这爱而温暖,双方互相依偎相濡以沫,对家有着强烈的渴求,有这样的情感基础,两人相依

为命的居所就是“家②从人物来看,两人顽强坚韧乐观。虽然贫困漂泊,居无定所,但言谈举止

纯真美好,比明眼人更懂得生活的情趣;且渴望归宿,并顽强坚韧、辛勤努力去奔波寻觅,一定会有

自己的“家二③从情节上看,二人融入新生活迅速,适应性强。进新屋时妻子称离开的租处为“现

在的房子”,还不时抱怨和旧房子水乳交融,格外亲切;可是刚进新房间不久,两人就欣喜于陈设的

完备,兴奋自在地弹奏起钢琴来,在床边并肩倚坐弹跳,吹口哨,稳健迈步行动自如,适应很快,他

们定能找到自己的“家二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A.“说明她是一个……守旧的人”错。喜静是准确的,守旧并不合理.,她因为眼盲必须如此。

B.“甚至把她推倒在躺椅上,说明丈夫粗俗、缺乏教养”错。急切粗鲁是欣喜的缘故,自私粗俗无教

养不合情理。

D.“小说语言冷峻、客观”错误,本文语言细腻雅致,有情感热度。

故选Co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1)“家”作为小说的标题,整篇小说是围绕“家”展开的。开头是丈夫带着眼盲的妻子看出租的房

子,接着谈论“现在的那个家”,然后描述、谈论所见到的屋子,整个故事以租房的所见所闻所为来

推动情节发展。所以,标题“家”作为线索,起到统摄全篇的作用。

(2)小说交代进新屋时妻子称离开的租处为“现在的房子”,还不时抱怨和旧房子水乳交融,格外亲

切;可是刚进新房间不久,两人就欣喜于陈设的完备,兴奋自在地弹奏起钢琴来,在床边并肩倚坐弹

跳,吹口哨,稳健迈步行动自如,适应很快,他们定能找到自己的“家”。小说以夫妻俩回忆过去的

“家”,观察现在的“家”,谈论自己心中的“家”为主要内容。所以,标题“家”交代了小说的主要

内容。

(3)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家”是避风的港湾,夫妻俩真诚爱护彼此,简陋的旧房子也因为这爱

而温暖,双方互相依偎相濡以沫,对家有着强烈的渴求,有这样的情感基础,两人相依为命的居所就

是“家二小说围绕“家”行文,到结尾笔锋一转,点出“这不是你的家”,更表达了对家和归宿的渴

望之情。所以,标题“家”揭示小说主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本题,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社会现实实际,从小说主

题、小说人物形象、小说故事情节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

(1)从情节上看:

有“现在的那个家,去往二楼的楼梯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

不少苦头。这个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

子可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己

的身体的感觉一样。眼睛不瞎的人觉得死板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想想看,

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分析,夫妻二人融入新生

活迅速,适应性强。进新屋时妻子称离开的租处为“现在的房子”,还不时抱怨和旧房子水乳交融,

格外亲切。

由“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衣橱、装饰灯一一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你过来看看……”“她

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他走进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里头

是一张双人床。床垫也一样用红白条纹的粗布料张成的。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妻子

的钢琴渐渐地响出了快活的喜悦来。然而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地

笑了起来”“妻子在新来乍到,不知前后高低的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

里来。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上去,彼此手搭着背,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

跳了起来。妻子低声吹起口哨来,都已忘了时间了”分析,两人刚进新房间不久,就欣喜于陈设的完

备,兴奋自在地弹奏起钢琴来,在床边并肩倚坐弹跳,吹口哨,稳健迈步行动自如,适应很快,他们

定能找到自己的“家工

(2)从人物来看:

“现在的那个家,去往二楼的楼梯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

少苦头。这个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

的柱子撞个满怀,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妻子的钢琴渐渐地响出了快活的喜悦来”“两个人并肩

坐到床边上去,彼此手搭着背,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

声吹起口哨来”分析,夫妻两人虽然贫困漂泊,居无定所,但言谈举止纯真美好,比明眼人更懂得生

活的情趣;他们努力去奔波寻觅稳定的归宿,一定会有自己的“家、表现了他们顽强、坚韧、乐观

是性格。

(3)从主题上看:

由“他拉着双眼己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他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妻子就像一个笨拙的溜冰者

i般,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

钢琴前面去的她”“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上去,彼此手搭着背,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

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声吹起口哨来”分析,夫妻俩真诚爱护彼此,简陋的旧房子也因为这

爱而温暖,双方互相依偎相濡以沫,对家有■着强烈的渴求,有这样的情感基础,两人相依为命的居所

就是“家”。由此可见,结尾妻子说的“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揭示了小说有爱的

地方就有“家”,“家”是避风的港湾这一主题。

四、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天空的点缀

萧红

①用了我有点苍白的手,卷起纱窗来,在那灰色的云的后面,我看不到我所要看的东西(这东西

是常常见的,但它们真的载着炮弹飞起来的时候,这在我还是生疏的事情,也还是理想着的事情)。

正在我踌躇的时候,我看见了,那飞机的翅子好像不是和平常的飞机的翅子一样一一它们有大的也有

小的一一好像还带着轮子,飞得很慢,只在云彩的缝际出现了一下,云彩又赶上来把它遮没了。不,

那不是一只,那是两只,以后又来了几只。它们都是银白色的,并且又都叫着呜呜的声音,它们每个

都在叫着吗?这个,我分不清楚,或者它们每个在叫着的,节拍像唱歌的,是有一定的调子,也或者

那在云幕当中撒下来的声音就是一片。好像在夜里听着海涛的声音似的,那就是一片了。

②过去了!过去了!心也有点平静下来。午饭时用过的家具,我要去洗一洗。刚一经过走廊,又

被我看见了,又是两只。这次是在南边,前面一个,后而一个,银白色的,远看有点发黑,于是我听

到了我的邻家在说:

③“这是去轰炸虹桥飞机场。”

④我只知道这是下午两点钟,从昨夜就开始的这战争。至于飞机我就不能够分别了,日本的呢?

还是中国的呢?大概是日本的吧!因为是从北边来的,到南边去的,战地是在北边中国虹桥飞机场是

真的,于是我又起了很多想头:是日本打胜了吧!所以安闲地去炸中国的后方,是……一定是,那么

这是很坏的事情,他们没止境的屠杀,一定要像大风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没有止境……

⑤很快我批驳了我自己的这念头,很快我就被我这没有把握的不正确的热望压倒了,中国,一定

是中国占着一点胜利,日本遭了些挫伤。假若是日本占着优势,他一定要冲过了中国的陇地而追上去,

哪里有工夫用飞机来这边扩大战线呢?

⑥风很大,在游廊上,我拿在于里的家具,感到了点沉重而动摇,一个小白铝锅的盖子,啪啦啪

啦地掉下来了,并且在游廊上啪啦啪啦地跑着,我追住了它,就带着它到厨房去。

⑦至于飞机上的炸弹,落了还是没落呢?我看不见,而且我也听不见,因为东北方面和西北方面

炮弹都在开裂着。甚至于那炮弹真正从哪方面出发,因着回音的关系,我也说不定了。

⑧但那飞机的奇怪的翅子,我是看见了的,我是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不,我若真的含着眼泪而

看着它们,那就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导魔鬼那般没有道理。

⑨但在我的窗外,飞着,飞着,飞去又飞来了的,飞得那么高,好像有一分钟那飞机也没离开我

的窗口。因为灰色的云层的掠过,真切了,朦胧了,消失了,又出现了,一个来了,一个又来了。看

着这些东西,实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

⑩一个钟头看着这样我从来没有看过的天空,看得疲乏了,于是,我看着桌上的台灯,台灯的绿

色的伞罩上还画着菊花,又看到了箱子上散乱的衣裳,平日弹着的六条弦的大琴,依旧是站在墙角上。

一样,什么都是和平常一样,只有窗外的云,和平日有点不一样,还有桌上的短刀和平日有点不一样,

紫檀色的刀柄上镶着两块黄铜,而且不装在红牛皮色的套子里。对于它我看了又看,我相信我自己绝

不是拿着这短刀而赴前线。

文本二:

半棵树

牛汉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半棵树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

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

人们说

雷电还要来劈它

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

1972年于咸宁

1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天空的点缀”指携带炮弹的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机,“点缀”有苦涩与轻蔑的意味,题

目就是文章的线索。

B.文本一第④段,天上的飞机使“我”对战事有了揣测,并且直接又痛快地表达了对祖国以及日

本侵略者的态度。

C.文本一第⑥段,“我”感到手里的家具沉重而动摇,是凝望天空思考很久的表现,由内心世界

的描写回到了现实。

D.文本二把半棵树作为核心意象来塑造,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到读者的视野,表现出半棵树钢

铁般不屈的力量。

1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苍白”“灰色”等词语奠定了文章灰暗的基调,划线句用了拟人的手法。

B.文本一中④一⑧段由战机产生种种联想和思考,类似内心独白,具有意识流的特点。

C.文本一中“啪啦啪啦”拟声词富有生活气息,在生活化的叙事中调整着散文的节奏。

D.文本二以“半棵树”为题目,在视觉上造成一种残缺感,设置了悬念,引发了思考工

14.作者在面对“天空中的点缀”的时候,内心有哪些变化?(5分)

15.作为同样注重抒情的文本,两文在运用的抒情方法及呈现的情感特点上有何不同?(6分)

【答案】

12.B13.A

14.①看到敌机,流露出面对战争无所适从又略带迷茫的心境。②心情平静后,表达了对战事的反感

与憎恶。③对祖国形势的担忧与自我安慰,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与痛恨。④反复看短刀,表明想要上

前线保卫祖国的意识的觉醒。

15.(1)方法;①文本一综合运用借意象、场景描写抒情及直抒胸臆等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②文本

二主要通过意象来抒情。

(2)情感特点:文本一表达的情感和缓、有变化;文本二表达的情感集中而浓烈。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的能力。

B.“并且直接又痛快地表达了对祖国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态度”错误,文段有很多“我”的揣测,没有

把对祖国的态度直接表现出来。

故选Bo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的能力。

A.“划线句用了拟人的手法”错误。并未运用拟人手法,“撒下来的声音就是一片”是通感,以形写

声。

故选Ao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心理变化的能力。

“正在我踌躇的时候,我看见了,那飞机的翅子好像不是和平常的飞机的翅子一样一一它们有大的也

有小的一一好像还带着轮子”,我看见的飞机和平常的飞机不-一样,看到的是敌机,“或者它们每个在

叫着的,……也或者那在云幕当中撒下来的声音就是一片。好像在夜里听着海涛的声音似的”,我分

不清楚它们是不是都在叫着,好像在夜里听着海涛的声音似的,流露出面对战争无所适从乂略带迷茫

的心境。

“过去了!过去了!心也有点平静下来”,心情平静后,“一定是,那么这是很坏的事情,他们没止境

的屠杀,一定要像大风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没有止境……”,认为日本打胜了,去炸中国的后方,他们

没止境的屠杀,这是很坏的事情,表达了对战事的反感与憎恶。

“假若是日本占着优势,他一定要冲过了中国的阵地而追上去,哪里有工夫用飞机来这边扩大战线

呢?”“至于飞机上的炸弹,落了还是没落呢?我看不见,而且我也听不见,因为东北方面和西北方

面炮弹都在开裂着“,我揣测战争是谁胜利了,担心飞机上的炸弹落没落,对祖国形势的担忧,并安

慰自己“中国,一定是中国占着一点胜利,日本遭了些挫伤”。“我若真的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那就

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导魔鬼那股没有道理”,把日本说成是“魔鬼”,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与痛恨。

“有桌上的短刀和平日有点不一样,紫檀色的刀柄上镶着两块黄铜,而且不装在红牛皮色的套子里。

对于它我看了又看,我相信我自己绝不是拿着这短刀而赴前线”,反复看短刀,并认为自己绝不是拿

着这短刀而赴前线,想扛起枪上前线,表明想要上前线保卫祖国的意识的觉醒。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方法:文本一,借意象、场景描写抒情,描写了携带炮弹的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机,它们在天空来回飞

的场面,“看着这些东西,实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祖国形势的担忧与对日本

侵略者的控诉和痛恨。

文本二把半棵树作为核心意象来塑造,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到读者的视野,表现出半棵树钢铁般不

屈的力量。

情感特点:文本一,当我看到敌机时,流露出面对战争无所适从又略带迷茫的心境;心情平静后,表

达了对战事的反感与憎恶,接着是对祖国形势的担忧与自我安慰,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与痛恨,表达

的情感和缓、有变化。

文本二先塑造半棵树倔强挺立的形象,再叙述半棵树的命运遭际,交代了被摧残的原因及结果,反衬

出树的不屈力量。诗语句看似平静,实则沉郁顿挫,如急湍冲撞涧石,似猛浪怒拍礁岩,又像悬瀑飞

击峭崖,气势雄浑,激荡人心,表达的情感集中而浓烈。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跷能手

孙犁

干校的组织系统,我不太详细知道。具体到我们这个棚子,则上有“群众专政室”,由一个造反组

织的小头头负责。有棚长,也属于牛鬼蛇神,但是被造反组织谅解和信任的人。一任此职,离“解

放”也就不远了。日常是率领全棚人劳动,有的分菜时掌勺,视亲近疏远,上下其手。

棚是由一个柴草棚和车棚改造的,里面放了三排铺板,共住三十多个人。每人的铺位一尺有余,

翻身是困难的。好在是冬天,大家挤着暖和一些。我睡在一个角落里,一边是机关的民校教师,

据说出身是“大海盗”;另一边是一个老头,是刻字工人。因为字模刻得好,后来自己开了一个小

作坊,因此现在成了“资本家”。他姓李名槐,会刻字模,却不大会写字。有一次签字画押,竟把

槐字的木旁丢掉,因此,人们又叫他李鬼。他既是工人已身,造反的工人们,对他还是有个情面

的。但因为他又是由工人变成的“资本家”,为了教育工人阶级,对他进行的批判,次数也最多。

每次批判,他总是重复那几句话:“开了一年作坊,雇了一个徒弟,赚了三百元钱,就解放了。这

就是罪,这就是罪……”大家也都听烦了。

但天久,又有人揭发他到过日本,见过天皇。这问题就严重了:里通外国。他有多年的心脏病,

不久就病倒了,不能起床。最初,棚长还强制他起来,后来也就任他一个人躺着去了。

夜晚,牛棚里有两个一百度的无罩大灯泡,通宵不灭;两只大洋铁桶,放在门口处,大家你来我

往,撒尿声也是通宵不断。本来可以叫人们到棚外小便云,并不是怕你感冒,而是担心你逃走。

每夜,总有几个“牛鬼蛇神”,坐在被窝口上看小说,不捶觉,那也是奉命值夜的,这些人都和造

反者接近,也可以说是“改造”得比较好的。

李槐有病,夜里总是翻身、坐起,哼咳叹气,我劳动一天,疲劳得很,不得安睡,只好掉头到里

面,顶着墙睡去。而墙上正好又有一个洞,对着我的头顶,不断地往里吹风,我只好团了一个空

烟盒,把它塞住。

李槐总是安静不下来,他坐起来,乱摸他身下铺的稻草,这使我恐怖。我听老人说过,人之将死,

总是要摸炕席和衣边的。

“你觉得怎样?心里难过吗?"我爬起来,小声问他。

他大说话,忽然举起一根草棍,在我眼前一晃,说:

“你说这是什么草?”

他这种举动,真正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我也病了,发高烧。经医生验实,棚长允许我休息一天,还交给我一个任务:照顾李槐。

这一天,天气很好,没有风。阳光从南窗照进来,落到靠南墙的那一排铺上。虽然照射不到我们

这一排,看一看也是很舒服的。我给李槐倒了一杯水,放在他的头前。我说:

“人们都去劳动了,屋里就是我们两个。你给我说说,你是哪一年到日本去的?”

“就是日本人占着天津那些年。”李槐慢慢坐了起来,“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过去我常和人们念叨。

我从小好踩高跷,学徒的时候,天津春节有花会,我那时年轻,好耍把,很出了点名。日本天皇

过刍日,要调花会去献艺,就把我找去了。”

“你看见天皇了吗?”

“看见了。不过离得很远,天皇穿的是黑衣服,天皇还赏给我们每人一身新衣服J

他说着兴奋起来,眼睛也睁开了。

“我们扮的是水漫金山,我演老渔翁。是和扮青蛇的那人小媳妇耍,我一个跟斗……”

他说着就往铺下面爬,我忙说:

“你干什么?你的病好了吗?”

“没关系。”他说着下到地上,两排铺板之间,有一尺多宽,只容一个人走路,他站在那里拿好了

一人姿势,他说:“我在青蛇面前,一个跟斗过去,踩着三尺高跷呀,再翻过来,随手抱起一条大

鲤鱼,干净利索,面不改色,日本人一片喝彩声!”

他在那里直直站着,圆睁着两只眼睛,望着前面。眼睛呈放射出一种奇异多彩的光芒,光芒里饱

含青春、热情、得意和自负,充满荣誉之感。

我怕他真的要翻跟斗,赶紧把他扶到铺上去。过了不到两天,他就死去了。

芸斋主人①曰:当时所谓罪名,多夸张不实之词,兹不论。文化交流,当在和平共处两国平等互

惠之时。国破家亡,远洋奔赴,献艺敌酋,乃可耻之行乜。然此事在彼幼年之期,自亦可谅之。

而李槐至死不悟,仍引以为光荣,盖老年糊涂人也。可为崇洋媚外者戒。及其重病垂危之时,偶

一念及艺事,竞如此奋发蹈厉,至不顾身命,岂其好艺之心至死未衰耶。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

(注)①芸斋主人:即孙犁。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我”与重病中的李槐独处时,问及日本之事,李槐精神特别兴奋,可以看出李槐很自豪

自己的那段生活经历。

B.作者从正面详细地回顾了“高跷能手”李槐的遭际,严肃地剖析、展现了其性珞扭曲的过程。

C.与《荷花淀》(孙犁)清新、婉丽的语言相比,本文的语言显得更为朴实、自然而简约。

D.文末加上一段文言的“芸斋主人曰",乃脱胎于司马迁的《史记》,是借鉴“太史公曰”的论赞

方式评人论事。

17.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他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18.这篇散文具有小说文体的特征,请结合本文内容说明其小说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6.B

17.(1)含意:①造反派眼里的耻辱大罪,却是这个“高跷能手”一生的荣光;②在人格尊严被践踏

的恶劣环境里,他找到了生命曾经存在光和热的证明。(2)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