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王愿坚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
王愿坚
我们司的冯司长是个女同志,五十一岁了。她一直体贴入微地关心着我们,好像我们是
她亲生亲养的一群孩子。
但有时却让我们感到奇怪:每天上班时,秘书给她送来公函、文件,她总是照例翻检一
遍,然后问一句:“没有?”秘书点点头,她就轻轻地叹口气,脸上蒙上一层失望的、凄然
的神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闷在心里的疑团终于解开了。
那是1954年的一个下午,会客室来了一个戴皮帽子、穿灰呢大衣的青年,会客单上名
字叫忆平。冯司长默念看名字,便急急赶来。但显然他们并不认识。司长眼睛直盯着那人的
脸。随着司长的视线,我看见那人的额角上有一块小小的疤痕。
那青年嘴巴张了几张,却从衣袋里掏出一件东西来。我一看,是一只孩子戴的红骨小手
串。只见冯司长惊叫了一声:“平平!”张开两手扑上去;那人也叫了声“妈妈”,两人紧
紧地抱在一起了。
“冯司长的儿子来了”的消息飞快地传开来了。
晚上,我们几个年轻人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司长家里,央求她给我们讲讲她们母子的故
事。
“这孩子和小黄一样大,“她指着我说,“今年是二十六岁。我俩分开的那年他还不足
六岁。那是1933年。”冯司长便开始了缓慢的讲述:
当时,我和他爸爸都在汕头做地下工作,平平留在我的身边。我当时的公开职业是给一
个挑花工厂的老板做佣人,利用早上买菜的时间,我可以开展活动。娘儿俩的生活很困难,
每月刚够买米吃饭。平平还总受老板儿子的欺负。
一天清早,我接到指示,要我到上海去,把一批文件和材料转给中央,上级同志要我明
天下午到他那儿去拿路费,买票上船。
当我领着平平去时,那个同志竟出事了。两个警察抬着一大包东西从门里走出来。一个
三岁多的小女孩正在喊爹叫妈地哭。那正是这个同志的孩子。
我打发平平偷偷把那个小女孩领过来,抱到怀里哄着。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铅:没有钱,
怎么上得去船?任务可怎么完成啊!我躲在码头旁一户人家门前,一直等到天黑,也没有瞅
到上船的机会。
天亮时门开了,一位围着围裙的大嫂挎个竹篮走出夹,一眼就看得出是这家的佣人。她
看见我们,就问:“你们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我只得撒个谎:“母亲病重了,想去上海看看,没上去船。”话一出口,不由得心里一
酸,流下泪来,这例也真像了。
说话间孩子醒了,又嚷着要吃。那大嫂叹口气,进去端出一大碗稀粥。她拿话安慰我,
我从心里感激她,说:“大嫂,实不瞒你说,我缺盘缠呀!”
“这,这不好办。”地为难起来。但看来又不愿让我伤心。她看看我,又摸摸孩子,半
天,忽然想起什么。“大妹你别见怪,我倒有个办法,你把一个孩子留给我东家做小的,你
带上钱去上海。以后你多忙活点,有了钱,多花些找还的孩子赎不回来?”
你们知道,潮汕地区有一种风俗——兴买儿女。名义上是儿女,实际上是买劳动力。
这个提议太意外了,我脑子“嗡”的一声。那大嫂见我不吭声,叹口气:”唉,这倒成
了拆散你们母子了……”说完,悄悄地提上篮子,走了。
我情不自禁地把两个孩子拉到怀里。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小女儿长得真俊秀,她大
概已经见不到她的爹妈了,作为一个同志,我怎么也得想法把她带大。再看看平平,头上被
东家孩子打的伤还没好,叫绷带村看。我怎舍得把他扔到陌生的财主家里去受罪呢?
也许我去找个地方,激个十天半月的工,省吃俭用地积些钱?不行,时间不允许;也许
我去港门乞讨?也不行,身上的文件呢?……现在,就只有这条路能走了,可我下不定决心。
那大嫂回来了。她从豆子底下摸出两个炸糕递给孩子。我再也不能犹豫了,一把揪住她
的衣襟:“大嫂,就,就照你说的办吧!“我的眼泪忽地涌了出来。
“当真?”
“当真!”
“那,是哪个呀?我领孩弓进去看看。”
我紧咬着牙,抬手向平平一指。那手哇,足有千斤重。
约摸一个钟头以后,大嫂领着孩子出来了,手里拿着三块银圆,两张契纸。
我在契纸上按了手印,然后从三块钱里拿出一块,递给她:“这钱你存着,孩子要有个
三灾八难的,费心给请个大夫治治。”说完,我再也抑制不住了,抱着孩子放声哭起来。
孩子叫着:“妈妈,买到票就回来呀!”
“回来。”回来的可能是极小的。我最后把孩子的手抓过来贴在脸上亲着,我的手触到
了一件硬硬的东西,原来是那副红骨小手串,前天他被东家儿子打我买来哄他的。我脱下了
一只,狠了狠心,抱起女儿就走了。
走出十多步,我扭回头。我看见了孩子的泪汪汪的大眼。
走出二十多步,我拉回头。我看见了孩子那高高的小鼻子,那扭歪了的小嘴巴。
我不敢再回头了。走,走,走出好远,我听见了孩子的叫声:“妈妈!”
就这样,我和我的儿子分别了!
她的话停住了。屋里静得很。一位女同志唏嘘地哭起来。
“这些年来,我想尽办法找他。胜利后我自己跑去找过,才知道那家是地主,土改时逃
到香港去了。但我不死心,我还在找着,找着……
“忽然,你们看见,昨天他来了。孩子的经历是他刚才告诉我的。是党帮我找到了他。
那时我正在狱中,孩子就托给一个女同志收养。后来,这个同志被派到苏联学习,把孩子带
到了苏联。”
她情不自禁地拉住忆平的手,长长抽了口%:“整整二十年哪!谢谢党!我把他扔掉了,
党把他找了回来。”
屋里慢慢活跃起来。忆平激动地又往母亲身边偎了偎,低低叫了声:“妈妈!”
1957年1月22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冯司长在革命年代能关爱出事同志的女儿,当了司长后能亲切关心下属,这些都反
映出她淳朴善良、温利慈爱的形象特点。
B.几个年轻人央求冯司长讲述她们母子的故事是出于好奇,这与《祝福》中特意寻来
听祥林嫂讲故事的鲁镇人的心态基本一致。
C.文中冯司长讲故事占了较大篇幅,讲到尾声时,满屋寂静,有人唏嘘哭泣,这主要
是因为冯司长口才好,讲故事的能力强。
D.忆平额角的疤痕是他当年受老板儿子欺负的明证,但他却因祸得福,就是这道疤痕,
让母亲确认他就是自己的儿子,母子团聚。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司长每天翻检公函和文件后问一句“没有?'这一不同寻常的表现设置了悬念,
增添了文章的叙事波澜。
B.冯司长母于相认都分采用旁观视角,以''我”的眼措观察,将场景镜头化,突出了画
面感。
C.围着围裙的大嫂端来稀粥给孩子,又拿来炸桂,这些细节反映出她作为底层人的善
良心地。
D.文中采用倒叙手法写了潮汕人买“儿女”当苦力的风俗,也客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
富差距。
3.小说以“妈妈”为题,请简述这一称谓在本文中的丰富内涵。
4.妈妈卖掉亲生儿子,这一有悖于常情的情节在本文中却显得十分真实,请对作者的艺术
处理技巧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火
王愿坚
林大妈住在东山岛的一个小山上,山前是一列大山岭.山后靠海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林
大妈的屋后有一片竹林,她和小儿阿根,就靠这片竹林过日子,
说起这片竹林,那真是全岛上数一数二的。地面虽然不大,竹子可长得挺旺,远看,青
艳艳的一片,像一块绿油油的大绒卷;近看,一棵挨一株,密密麻麻的,像一片大篱笆。
林大妈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背弯,眼花,牙也掉了半嘴,可是,她偏偏不服老,每天
拄着拐枝,夹着弯刀,钻到竹林里,这里扫扫烂竹叶,那里给笋芽松松土,一磨踏就是一天,
有时不小心踩断了一棵笋茅,她就心疙得一天吃不下饭去3
林大妈这样没死没活地干,她是有打算的,这个打算在她心里已有十几年了。十几年前,
她老伴临死的时候,对她说:“你跟着我苦了一辈子……咱俩受点苦也算不了啥,只要孩
子……无论如何得给他成个家……”从那时起,林大妈就想积蓄点钱,好给孩子成家。可是,
她刚积了几个钱,要给大JL子阿桂成亲,却碰上蒋军撤退,阿桂被抓去了,几年的积蓄被抢
得一干二净,林大妈只好带着小儿子过着苦日子。
但是,不管日寸多么苦,林大妈给儿子成家的念头始终没有断,蒋军抓去大的还有小的,
现在小儿子也长大了,当上了民兵;听说在山下村里还找了个对象呢。
于是,林大妈干得更起劲了,把那又壮又直的好竹子一根根地拣出来.捆好放在一边再
起来,一有空就来看看竹珠,点点根数,数数捆数,心里盘算着:“到时拿几捆换木料搭三
间房子,剩下的卖了,买布、买猪肉一定把喜事办得凤风光光的。”
就在这个时候,东山岳的战斗打响了。林大妈家前的那座大山上成了战场,数不清的解
放军战士攻上山去打敌人,
夜里伸手不见五指,阿根到民兵队去集合了,林大码靠在竹子垛上,摸着心爱的竹子。
大炮“咕咚咕咚”震得人心跳,林大妈望望战场,想起了那些抓走大儿子的蒋军又来了,这
群狗东西啊,我这竹子……
忽然,一阵脚步声从竹林后面传过来,越来越近,接着几十条黑影窜过来,为头的压低
噪子喊:“什么人?过来!”
林大妈吓坏了,她哆哆嗦嗦地走过去,一下被那家伙抓住了。
“快说,这山上有没有你们的解放军?”
林大妈告诉他们,这山上没有别人,只有她一个孤老婆子。
那人推她一把说:“去,烧开水!”
“没有柴火!”林大妈稍微清醒了些。
“这里有!”外面的人拉进一捆竹子,“咔嚓咔嚓”折断了,丢给她,
竹子,就是林大妈的命啊!现在,她忍住心痛,慢吞吞地把锅里添上水,刚要擦浑火.
一个蒋军拉住她:“把门关起来,不要让火光露出去!”林大妈关上门,点起火来。竹子在
火里烧得哗哗啪啪地响,每响一声,林大妈的心乱抖一下,这不是烧竹子,简直是烧她的心。
就在这时候,蒋军们忙起来了。蒋军军官说:“再过半个钟头就开始,我们从海上摸到
这里,要从后面打他们!只要打下前面的那个大山头,“他用手朝大山一指,”我们就能占
领全岛。听明白了没有?“那个蒋军军官嚓了林大妈一眼,林大妈连忙转过脸去,向灶坑吹
了几口气,假装没听见“
蒋军的话,林大妈虽说不能全听懂,但是意思是知道了。她闭着眼,心里好像烧滚了的
锅;这些土匪就是抓走大JL子阿桂的蒋军!现在又来了!我得赶快去报告!可是怎么去呢?
要是阿根在家就好了。
她想:我死了倒没啥关系,只要人民解放军能保住东山岛,往后阿根就有好日子过。
她想着想着,忽然眼前一亮,听见“啪”的一声。她睁眼一看,原来蒋军们正在抢水喝,
一个蒋军踢君了竹火,照得满屋亮堂堂的。那个蒋军军官火了,就打了那家伙一个耳光。
这时,林大妈心里一下子亮了,她暗暗骂道:“畜生,你们怕火呀!”她有办法了,趁
着蒋军不留意,拿着一盆火柴,偷偷地溜出屋子。
摸呀,摸呀,竹垛摸到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手也在发抖。她想这竹子就是准备给孩
子办喜事用的,只要火柴一擦,就要烧个精光,可是一想到屋里这些可恨的蒋军,立刻把心
一横:“不,一定得烧,一定得让解放军知道!”她咬紧牙根,抓出三根火柴并在一起,“嚓!”
一道亮光,焦干的竹叶一点就着,火苗若吐了。火被风一吹,一会儿,火柱冲上大空。
火光把敌人吓坏了,一个蒋军像疯狗一样扑向林大吗,因为怕解放军听见,没敢放枪,
林大妈抡起拐杖,拼上全力向蒋军打去,接着一头撞到蒋军的怀里……
她醒来的时候,是大白天了,原来自己躺在担架上。①身边站着阿根和一个姑娘,还有
一大群解放军同志!
林大妈望了望那堆竹子灰,两眼直喳着儿子,呆了半天,才想到昨夜的事,说:“孩子,
我对不住你,你那竹子叫我烧了。”②阿根向那个姑娘笑笑,又转过脸对林大妈说:“妈,
你不要心疼那竹子了。你知道,亏你那一把火才保住了咱们东山岛哇!”
林大妈望望地那片可爱的竹林,望望解放军同志,又望望儿子阿根和那个不认识的姑娘,
③愉快地笑了。
(1954年2月2日,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竹子能够在海功牛活的特性,象征林人•妈坚韧不拔又不槎不屈的革命精
神。
B.老伴的临终嘱托,也正暗合林大妈的想法和愿望,这成为支撑她坚持下去的理想信
念。
C.林大妈被迫用竹子来烧开水,感觉”简直是烧她的心”,表现其内心对竹子的痛惜。
D.“抓住”林大妈,“折断”竹子,扇耳光,这些行为均体现出蒋军粗暴蛮横的作风。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东山岛战役的打响以及林大妈遭遇
蒋军做了铺垫。
B.小说先总写竹林“全岛上数一数二”的特点;再由远而近展开描写,从色彩和密度两
方面来突出竹林的长势.
C.小说用“拄皿夹皿粘”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林大妈种竹不易:又用“扫扫烂竹叶”“松松
上”写出对竹子的爱惜。
D.小说以东山岛战役为背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展现了当时的战斗场景,体现了人
民群众的斗争觉悟。
7.文章最后三段的划线史均有不同的暗示之意,请简要分析。
8.小说原题为“竹”,作者后又改成“火”,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修改的好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人(干选)
王愿坚
离下班的时间还有半个多钟头,桌角上的电话铃突然急骤地响起来。曾司令员放下手里
的红铅笔,伸手抓起听筒,
电话是从将军的宿舍里打来的。公务员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说:“首长,你的父亲来了!”
父亲?将军不由得心里一宸:“噢,他果然来了!”
像一块石子投进湖水里,将军那平静而专注的心情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乱了,脑子里
老是在翻膊着一句话:“他来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使将军困扰了差不多快半年了。今年五月间,他突然接到了一封报社转来的一
位江西农民写的信。他疑惑地把信拆开来,在信的开头,紧接着他的名字后面是四个粗黑的
大字:“吾儿见字……”当时,司令员曾哈哈大笑着向政委说:“看,来认我做儿子了!……“
但是,当他继续读着信的内容的时候,他那开朗的笑容却被紧整的双眉代替了。信上写
着:”……五年以前.白杨樟的广黑回家了,他说你早就不在了.在过大草地的时候弼姓了。
我难过,哭了一场又一场。可我又不信你会死。……前天听人说你在报上发表讲话了。天下
重名重姓的人不少,可不能那么巧……我给你写这封信,要是你是我的儿子,就给我枭信,
你要不是我的儿子……”
显然,这位老人是错认人了。他按照老人来信的地址,写了一封信寄到县的民政科去查
问。他那个和将军同名的儿子是一九三一年参加红军的,据调查,确实在过草地时牺牲了。
接到信的当天晚上,将军伏在桌上给老人写信了"他写了扯,扯了写“直到夜里一点多
钟,当他在信的开头写下了“父亲大人''四个字,他才觉得自己的感情才能顺畅地表达出来。
他写好了信,亲自跑到邮局去装上二十元钱的汇票,把常发出去了。
当将军发信回来,公务员赵振国就忍不住悄悄地把这消息告诉了汽车司机老韩:“人家
认儿认女,可咱首长,高高兴兴地认了个老爷子!
其实,将军早就失去了父亲。早在二十多年以前,国民党军队向苏区进行四次“围剿”
的时候,老人家就被害死在村南那道长满榕树的山坳里了。那幺,老人的儿亍呢?将军的思
绪不由得转到过去那些在他身边倒下的战友上。他呆呆地望着窗前那棵老槐树沉思起来。也
许老人的儿子是当年的四班长曾庆良?他是在掩护部队渡湘江时牺牲的。或者是四连指导员
曾育才?他是过大雪山抢救一个挑夫时掉下山沟去了……这些同志并不和他同名,可是不知
怎的,他却总想把他们和这位老人联在一起……
将军眼前慢慢地幻化成了一片茫茫的绿野。那是大草地,到处是腐烂的水草、污泥,一
汪汪的水潭,水面上浮泛着一串串黄绿包的水泡。他掉队了,正忍受着难耐的饥饿在踊跚地
走着,突然,脚下一软,一条腿陷下去了,他拼命一挣扎,另一条腿又陷了下去。整个身子
在向下沉,水,淹过了大腿,淹上了肚子……就在这时,一支枪托平伸在他的脸前。接着一
个人用沙哑的嗓子喊,“快,快躺下,往外滚!''他连忙躺倒下来,就在这一瞬间他认出那人
是六班的战士曾令标。借着这拖曳的力量,他滚出了烂泥。等他在一块硬实的泥堆上站起身,
就看见曾令标因为全身用力,早已深深地陪进泥里,他惊叫一声:"老曾……慌忙摘下肩上
的枪,已经来不及了。曾令标一声‘'再见"还没说完就沉进了泥水里,水面上只留下一只手高
擎着步枪,枪筒上挂着半极来袋子。旁边,一串水泡和一顶缀着红星的军帽在浮动着……
“我这条命是战友给的呵!''从那个难忘的日子起到现在,无论是战斗、工作还是学习,
将军总是严格地警醒着自己:“多干些!再多干些!“现在他却突然发现,这些还不就是一切,
只要有可能,他似乎还应该担负起另一项义务。
“要使这位失去唯一儿子的老人得到安慰,唯一的办法是还给他一个儿子!那怕是暂时
的儿子!”就怀着这种兔杂的感情,将军写下了那封回信。
这以后,将军就成了赡养和安慰这位老人的亲人。每月,当他发下薪金的时候,不管工
作有多忙,将军总要挤出一个夜晚用在写“家信”上。慢慢地,将军惊奇地发现,随着一封封
信的往来,他和老人的心在一天天靠近,这陌生的老人武直已经成了他的家庭中的一个重要
的成员了。每当天气凉了,他就会告诉爱人高玫:“给老人织件毛衣吧?还得弄双毛袜子去!”
每当家里谁伤风感冒了,他也会忙着写封信向老人问候……而老人的来信中流露出的每一点
愉快的表示,将■军也感到极大的快乐3
尽管这样,但将军却仍然暗暗不安,生怕书信中哪一个字会露了马脚,被老人发觉。特
别是二月“父亲”来信说要来北京看望“儿子”的时候,他更加不安起来。他曾经连着写了两封
信,要求老人不要来……并且肯定地告诉“父亲”:只要他工作一空,他会带着小孙孙去看他
的。可是,毕竟将军对这位老人思念儿子的心情体察得还不够周到,现在,老人竟不顾“儿
子”的种种劝阻,还是来了。
“现在,可怎幺办呢?“将军苦苦地思索君。直到下班铃响了,他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
没有找出答案。
汽车迎着晚霞,在秋风里平稳地驶着。将军怔怔地望着车窗外缓缓逝去的梧桐树,忽然
欠起身:“开得太快了!'’也觉得这些树向后退得太快,简直像一株林倒下来似的。
司机老韩笑着扭头望了司令员一眼:“不快呀!”说着,用指甲轻轻地敲了敲速度表。表
针正在"20''和"40”之间微微颤动着。
“慢点,再慢一点!”也实在希望慢一点到达宿舍,好让自己有时间再把这件事想一想。
车子渐渐驶近宿舍,将军怀着激动而又多少有些惴惴不安的心情,跨上楼、轻轻地推开
了房门……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给老人写信时,写了扯,扯了写,直写到夜里一点多钟,可见思想斗争之激烈。
B.小说写牺牲的曾庆良、曾育才等人,暗示为了革命的胜利,许多“父亲”痛失了亲子。
C.曾将军反复劝阻老人不要来北京,是担心老人来了之后会识破他冒充其儿子的身份。
D.回家时车速在“20”和“40”之间,将军还要老韩再开慢点,是因为他不敢面对老人。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回忆将军的父亲在国民党围剿苏区时被害死,以及自己过草地时陷入沼泽被救
的情形,都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
B.小说叙写赵振国相将军回信认父亲的消息告诉汽车司机老韩一事,从侧面烘杆将军
对牺牲多年的父亲的思念之情。
C.“书信”是将军和“父亲”情感的纽带,把素不相识的两个家庭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超
越血缘的阶级友爱的赞美。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手法,生动传神地塑造了将军重情重义
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11.有人评论:王愿坚在历史故事中,在现实生活里,特别善于捕捉那些闪光的、高含量的
细微处,一旦得到就精心放置在他的作品中,就能充分表现人物所闪耀出的精神光芒。请结
合文本简析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
B.“几个年轻人央求冯司长讲述她们母子的故事是出于好奇,这与《祝福》中特意寻来听祥
林嫂讲故事的鲁镇人的心态基本一致''的说法错误,单位的年轻人兴奋地央求司长讲过往的
事,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司长关系亲近,愿意分享她们母子团聚的幸福,这与《祝福》中鲁镇
人咀嚼洋林嫂的悲惨故事有本质的区别。
C.“这主要是因为冯司长匚才好,讲故事的能力强”说法错误。冯司长的故事打动了在场的年
轻人,主要是故事本身感人,不能将之归结为冯司长的口才好。
D.“但他却因祸得福,就是这道疤痕,让母亲确认他就是自己的儿子,母子团聚”说法绝对,
除了那道伤疤,那串红骨小手串也是重要凭证。
2.D”文中采用倒叙手法写了潮汕人买,儿女,当苦力的风俗”分析错误。“潮汕人买,儿女当苦
力的风俗”在文中是背景的补充交代,不属十倒叙。
3.①冯司长离别亲生儿子时遭受情感煎熬,别后多年苦苦找寻,“妈妈”蕴含了母爱的深沉。
②革命者留下的孩子得到照顾,失散的孩子被女同志收养,“妈妈”蕴含了革命母亲的崇高。
③冯司长日常像亲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妈妈'’蕴含党的温暖如同母爱(或:表现了上级
对下级的关爱)。
4.①以矛盾心理冲突构成关键情节,在内心痛苦纠结中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让主人公的
最终选择真实合理。②以亲历者的内视角讲述故事,使读者真切体验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物的
处境,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③通过写当时面临的形势、当地的风俗,交代了背景,使母亲
卖子的情节客观上更真实、合理。④以人本位的写法安排情节,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蕴含于
普通母亲的真实情感中,使得亲情的升华真实自然。
5、A”象征林大妈坚韧不拔乂不挠不屈的革命精神”错,象征着她正直而有气节的精神,
6.D”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觉悟”错,小说以东山岛战役为背景,体现了小说源于生活又
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
7.(1)第①处暗示那个姑娘与阿根是革命同志,又暗示她应该是阿根所找的对象。(2)第
②处暗示了他跟姑娘说过母亲用竹子换钱为自己娶亲的事(或:暗示他和那姑娘心意相通)。
(3)第③处暗示她确定那姑娘就是儿子的对象,心里很是满意。
8.①意蕴上:“火”富有意蕴,既指林大妈为了传递消息燃竹而起的熊熊烈火,又指林大妈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之火。②主题上:象征着军民团结一心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之火。
③结构上:是小说情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离婚财产评估及分配程序合同
- 2025年度消防水源与供水设施建设施工协议4篇
- 2025年度智慧交通设施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正规的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2024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合同
- 2024年装修工程专项分包协议3篇
- 2025年度特色餐饮品牌店面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甘肃桉树种植与干旱地区林业发展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态环保工程承包人工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仓储物流场地租赁合同12篇
-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高中-【高二】【上期中】【把握现在 蓄力高三】家长会【课件】
- 天津市武清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 《徐霞客传正版》课件
- 江西硅博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硅树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2025年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
- 高端民用航空复材智能制造交付中心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量子医学成像学行业研究报告
- 胃潴留护理查房
- 污水处理厂运营方案计划
- 眼科慢病管理新思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