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贵州省安顺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贵州普定穿洞遗址存在于距今5.5万年至距今8000年,2024年最新考古发掘收获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加工精致的骨角器进一步证实该遗址是目前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出土磨制骨器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为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史前磨制骨器的源流、技术特征和时空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据此可知,穿洞遗址()A.跨越了新、旧石器时代 B.出现了权贵阶层C.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D.出现了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贵州普定穿洞遗址存在于距今5.5万年至距今8000年”“磨制骨器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为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史前磨制骨器的源流、技术特征和时空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5.5万年处于旧石器时代,磨制骨器体现了穿洞遗址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所以穿洞遗址跨越了新、旧石器时代,A项正确;贫富分化、出现阶级划分在考古发现上主要表现在墓葬的大小和随葬品的不同,材料没有涉及能够体现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的考古发现,不能得知穿洞遗址出现了贫富分化和权贵阶层,也不能体现出现了阶级分化,不能得知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排除BCD项。故选A项。2.《汉书·诸侯王年表》:“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据此可知,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是()A.维护边疆安定 B.加强地方治理 C.巩固国家统一 D.保护刘姓政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建立之初,刘邦为避免重蹈“秦孤立之败”的覆辙,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是为了巩固刘姓家族的统治,维护自己的政权,D项正确;郡国并行制并不能维护边疆安定,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巩固刘姓家族的统治,不是加强地方治理,排除B项;地方的诸侯最终成为威胁国家统一的割据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3.北宋时期,随着榷场贸易的兴起,大量来自中原地区的手工制品和各地特产进入西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西夏民众的生活条件,其中茶叶、帛布这些西夏本土难以生产的产品很快为上层社会所接受,成为了党项贵族的生活消费品。材料表明榷场贸易()A.实现了宋辽之间经济互通有无 B.推动了民族交流交往与交融C.满足了边境地区百姓生活需求 D.促进了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榷场”的开设促进了宋与西夏的边界贸易往来,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助于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融,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夏之间的关系,与宋辽之间的经济联系无关,选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榷场贸易有助于丰富边境地区百姓的生活需求,“满足”的表述有误,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边境贸易的信息,无法直接得出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4.唐代律诗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内容涉及个人理想、政治诉求等。宋词在句式上较为灵活。内容上也更多地描写内心的情感与感动,且多数与音乐结合,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审美情趣。这一变化反映了()A.文学水平影响作品质量 B.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创作C.政治局势推动文学发展 D.理学兴盛导致诗歌转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根据材料“唐代律诗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内容涉及个人理想、政治诉求等”“词在句式上较为灵活。内容上也更多地描写内心的情感与感动,且多数与音乐结合,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审美情趣”可知,唐诗和宋词在句式、格式、风格上有所不同,这主要和社会的发展有关,其中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宋词在表达形式、内容等方面更加符合市民阶层的口味,B项正确;唐诗、宋词各具特色,无法说明文学水平影响作品质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治局势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与词的内容和价值观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清时期,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传统单一的农业经营方式已被突破,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对经济作物进行一些初级加工,或兼营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以弥补粮食生产之不足。这说明明清时期()A.重农抑商有所松动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D.粮食生产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材料“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对经济作物进行一些初级加工,或兼营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体现的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得到突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C项正确;明清时期并未放松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粮食生产遭到破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6.甲午战后,梁启超主张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国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真正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并以这种共同体为争取独立的主体,进而在国际秩序中确立自己的合法性。这一主张说明()A.改良派积极寻找“托古改制”依据 B.民主共和是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C.西方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 D.家国情怀在近代转型中与时俱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甲午战后,梁启超主张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国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真正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可知,甲午战后,梁启超主张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体现了家国情怀在近代转型中的与时俱进,D项正确;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非民主共和,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7.某教师在对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设置了如下探究环节,其中“?”处最恰当的表述是()主题?层次变化国家从王朝帝国到民族国家社会从儒家秩序到民主自由人民从天子臣民到国家公民A.民族国家的构建 B.封建帝制的覆灭 C.民族经济的发展 D.共和政体的建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从王朝帝国到民族国家”可知这一事件应该是推翻了封建帝制王朝;根据“从儒家秩序到民主自由”可知这一事件宣扬了民主共和思想;根据“从天子臣民到国家公民”可知这一事件是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由此判断这一事件应该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项正确;辛亥革命体现的主题应该是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并不是构建民族国家,排除A项;封建帝制覆灭只能体现辛亥革命的部分作用,无法反应“从天子臣民到国家公民”,排除B项;这一事件反映的是政治领域,和民族经济发展之间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8.如表为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其中数据主要说明了()时间日本陆军总师团数在中国师团数在太平洋及东南亚师团数1937年底24211939年底40341941年底5135101942年底7037151945年底1685344A.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敌人 B.日本侵略重点逐渐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C.中国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D.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贡献巨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从1937年到1945年底,中国战场始终牵制日本陆军师团的绝大数,说明的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贡献巨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战场的重要性,非日本法西斯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敌人,排除A项;日本侵略的重点始终在中国,排除B项;始终是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的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这一论断旨在()A.开展“三线建设” B.平衡工业布局 C.优先发展工业 D.实行一五计划【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可知,1956年,面对国家工业分布不均衡的国情,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主张在沿海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主要是为了平衡工业布局,B项正确;三线建设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布局的平衡,非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一五计划早在1953年就开始了,排除D项。故选B项。10.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指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机赁、承包经营。这得益于()A.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全面展开,核心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86年12月5日”“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可知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关,A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内改革,非对外开放,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11.古罗马城中公共建筑的比例十分惊人,大量斗兽场、浴场、剧场、图书馆和广场、市场等公共设施在大多数情况下供市民免费使用,城市里的各种享乐都是由“国家”供给的。这主要反映出古罗马()A.民主政治相当发达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奴隶制度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古罗马城中公共建筑的比例十分惊人,……公共设施在大多数情况下供市民免费使用,城市里的各种享乐都是由‘国家’供给的。”可知,古罗马城中存在大量公共建筑,其中斗兽场、浴场、剧场、图书馆和广场都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体现了古罗马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特征,C项正确;民主政治是雅典城邦的政治特征,与古罗马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无法得出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结论,排除B项;古罗马奴隶制是指在古罗马时期的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材料无法得出古罗马的奴隶制度达到顶峰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12世纪以后,西欧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这一趋势()A.导致了商业中心的转移 B.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强化C.巩固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D.阻碍了中世纪城市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2世纪以后,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西欧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这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强化,B项正确;商业中心的转移是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与天主教会统治直接相关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的是经济联系的加强和货币经济的兴起,这些变化通常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它,排除D项。故选B项。13.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ne(搬运)、okra(秋葵)等。这反映了()A.美洲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 B.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C.殖民扩张推动了文明交流 D.美国文化具有独特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式英语中之所以包含了许多来自印第安语和非洲黑人语言的单词,是因为随着近代殖民扩张的发展,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同时也通过三角贸易将大量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交流中出现了材料中所提及的现象,所以说殖民扩张在客观上推动了文明交流,C项正确;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是因为殖民扩张导致的,并不是开发美洲带来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文明交流的结果,并不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排除B项;美式英语中包含部分印第安语和非洲黑人语言的内容并不足以说明美国文化具有独特性,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注释:希特勒对满身是刺的“斯大林格勒”无可奈何,被扎的鼻青脸肿,只能自我安慰道:“当然,我从没想过要杀了它。”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警示时人欧洲爆发战争的可能 B.表明德军在苏德战场中遭遇惨败C.批判苏联在二战中的自保行为 D.呼吁世界各国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希特勒对满身是刺的‘斯大林格勒’无可奈何,被扎的鼻青脸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于1942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与苏联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 而进行的战役,最后以纳粹德国德的失败而告终,德军在苏德战场中遭遇惨败,B项正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于1942年,但是二战爆发于1939年,排除A项;“苏联在二战中的自保行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本题主旨“二战的苏德战场”,而“世界各国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二战后在美国“没有职业、房地产、股票,银行存款不超过二千元,年逾六十五的男女公民,这类人可以每月领取400-1200美元福利金,还有专为老人而设的公寓……另外、所有医药费包括住院费概由政府支付”。但是,这些费用最终是由纳税人承担的,而纳税的主力是中产阶级,而不是少数富豪。由此可知,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A.消灭了社会矛盾 B.丰富了国民生活 C.实现了社会公平 D.影响了社会活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美国纳税的主力是中产阶级,而不是少数富豪,这意味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可能会增加中产阶级的税收负担,从而对社会活力产生一定的影响,D项正确;社会福利制度可以缓解社会矛盾,但不可能完全消灭社会矛盾,排除A项;社会福利制度可以改善特定人群的生活状况,但并不能说它丰富了所有国民的生活,如少数富豪,排除B项;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通过帮助弱势群体来改善社会不平等状况,然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这些福利政策是否真正实现了社会公平,排除C项。故选D项。16.如图是1500年以来海上单极的相对权利变化曲线图,据图可知,造成E段后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争霸与冷战格局 B.资本主义的经济滞胀C.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D.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E段在1900年-2000年,E段后期为1950年-2000年,在这个阶段由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海上单极的相对权利呈下降趋势,C项正确;“美苏争霸与冷战格局”目的是夺取世界霸权,建立海上单极权力是其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的经济滞胀”是经济因素,与“海上单极的相对权利”的联系不大,排除B项;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趋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中国驿道网络构建源于先秦时的信息传递,商代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称“驲传”,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至周代驿道网络已见雏形。秦并六国后大修驰道,推行“车同轨”等政策,极大促进了国家驿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汉唐时期,驿道交通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网络也更趋完善。唐代以京城长安为中心修筑的驿道交通线覆盖全国。元朝疆域辽阔,各种军事行动频繁,因之所构建的驿道交通网络比前代规模更大,组织也更加严密。为加强对辽阔疆域和繁多政区的有效控制,清康、雍、乾三朝苦心经营,集历代驿道交通建设之大成,又据本朝特点加以“损益”,最终构建出中国历史上效率最高、驿路分布最广、组织也最为复杂的驿道交通体系,使中国古代交通达到了鼎盛时期。作为古代中国城市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众多行政中心城市的有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与驿道交通建设一样,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最主要是来自于封建专制王朝的政治需要。为实现对各地城市的控制与管理,历朝统治者除了推行文官制度派出各级官员到各城市实现统治外,加强朝廷与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也就成为其必然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中国驿道交通格外发达的原因之所在。通过驿道网络,朝廷便可以便捷地与各级城市进行信息、物资和人员的交流,从而实现王权对于辽阔疆域的控制与管理。这样也就形成了古代中国驿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驿道交通网络遂成为行政中心城市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性保障。——摘自鲍成志《古代中国交通网络变迁对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通网络发展特点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交通网络变迁对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答案】(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政府的推动;具有历史传承性;与政治目的紧密相连。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地方控制的需要;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政府的重视等。(2)影响:对于古代中国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及运转至关重要;推动了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显示出古代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新趋向;改善了沿线城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传统城市的新发展,同时催生了一些新兴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中国驿道网络构建源于先秦时的信息传递”可知,起源早,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商代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称‘驲传’,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可知,政府的推动;从发展的情况来看,具有历史传承性;根据材料“元朝疆域辽阔,各种军事行动频繁,因之所构建的驿道交通网络比前代规模更大,组织也更加严密”可知。与政治目的紧密相连。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地方控制的需要、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及政府的重视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影响:根据材料“通过驿道网络,朝廷便可以便捷地与各级城市进行信息、物资和人员的交流,从而实现王权对于辽阔疆域的控制与管理”“这样也就形成了古代中国驿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驿道交通网络遂成为行政中心城市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性保障”和所学可知,可从对于古代中国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及运转至关重要、推动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显示出古代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新趋向、改善了沿线城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传统城市的新发展、催生了一些新兴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等角度进行分析。18.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商贸机构(部分)时间国家机构名称1531年荷兰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1580年意大利里亚尔布市场银行1600年英国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621年德意志纽伦堡银行材料二早在1680年,英国议会中就有人提出反对印度棉织物输入的议案,1700年、英国议会宣布了禁止输入,贩卖和使用印度、波斯和中国染色棉织物的命令,进入19世纪后,英国工业资本提出自由贸易的要求,英国对印度的贸易有所改变,1813年后、英国的棉纱和棉织品充塞了印度市场,1814-1835年,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品,从不到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印度还成为英国工业生产的原料产地。——摘编自苏黎《印度近代后期对外贸易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并简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印度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印度的影响。【答案】(1)新变化:建立商品交易所;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近代银行;建立垄断公司;出现保险公司;股份公司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2)变化: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影响:积极: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消极: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新变化:根据材料“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可知,建立商品交易所;根据材料“证券交易所”可知,建立证券交易所;根据材料“里亚尔布市场银行”可知,建立近代银行;根据材料“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可知,建立垄断公司;结合所学可知,出现保险公司和股份公司。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可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印度。变化:根据材料“进入19世纪后,英国工业资本提出自由贸易的要求,英国对印度的贸易有所改变,1813年后、英国的棉纱和棉织品充塞了印度市场”和所学可知,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如积极方面,可从打破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等角度进行分析。消极方面,可从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材料二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国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摘编自邬沧(世界人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史实,以游牧世界第三次冲击例,扼要说明其“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势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结论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正确。)【答案】(1)史实:印欧人的迁移;亚欧游牧民族大迁移;蒙古西征。影响: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2)历史解释:从趋势看,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知识精英移民成为新趋势。从原因看,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不同,在近代,主要是由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而引起,导致欧洲人口大量流向美洲和澳洲,非洲奴隶和华工被作为苦力流向美洲、澳洲。现代主要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化,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的结果,如西欧和北美、大洋洲等发达地区吸收了不发达地区的大量劳动力和知识精英。【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史实:根据材料“……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和所学可知,可从印欧人的迁移、亚欧游牧民族大迁移及蒙古西征等角度进行分析。影响:根据材料“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和所学可知,可从推动东西方交流、改变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和所学可知,可从发展趋势、原因等角度进行分析,如从趋势方面(如移民数量、移民范围、移民地区、移民方式和移民主体等)、移民原因(如殖民扩张和掠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首先,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其次,没有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