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9890第1章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概述 3281311.1财务审计的定义与目标 3156411.1.1定义 3306631.1.2目标 4265531.2风险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 4115521.2.1概念 4321631.2.2重要性 4185951.3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联 45626第2章审计基本原理 5141122.1审计标准与准则 5152632.1.1国际审计标准 5112602.1.2国家审计准则 5692.1.3行业审计准则 5303342.2审计程序与方法 5207462.2.1审计程序 516482.2.2审计方法 5248482.3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5171272.3.1审计证据 5250052.3.2审计工作底稿 6113102.3.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保管 615644第3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6189873.1风险识别方法 6286473.1.1文献分析法 6129743.1.2沟通与访谈法 6159583.1.3流程图分析法 639873.1.4标杆分析法 6119483.2风险评估工具与技术 627203.2.1风险矩阵法 6138203.2.2情景分析法 7300703.2.3模糊综合评价法 7135183.2.4蒙特卡洛模拟法 7302423.3风险分类与排序 725603.3.1风险分类 712873.3.2风险排序 730075第4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7120854.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745294.2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8267374.2.1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887124.2.2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 8211064.3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管理 896244.3.1内部控制评价 8192384.3.2风险管理 922764第5章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 9250815.1审计计划的制定 9262725.1.1确定审计目标 952355.1.2分析企业环境 9179365.1.3评估审计风险 9298675.1.4制定审计策略 91235.1.5制定审计计划 9123775.2审计程序的设计 962145.2.1收集审计证据 9260095.2.2分析审计证据 10274565.2.3识别异常情况 10231925.2.4形成审计结论 10286945.2.5编制审计报告 1060755.3审计抽样方法 10287615.3.1抽样方法的选取 1082045.3.2确定样本量 10112015.3.3实施抽样 1086785.3.4评估抽样结果 1030364第6章货币资金与金融工具审计 1026206.1货币资金审计 10134406.1.1审计目标 10304566.1.2审计程序 11229686.1.3审计要点 11105456.2金融工具审计 11125576.2.1审计目标 11241506.2.2审计程序 11206916.2.3审计要点 11285486.3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应对 11167406.3.1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11206326.3.2重大错报风险应对 1210353第7章存货与固定资产审计 1253077.1存货审计 12101877.1.1存货审计概述 1232027.1.2存货审计目标 12214007.1.3存货审计方法 12291427.1.4存货审计程序 127847.2固定资产审计 13307747.2.1固定资产审计概述 1361947.2.2固定资产审计目标 1331087.2.3固定资产审计方法 13322747.2.4固定资产审计程序 1388737.3存货与固定资产的重大错报风险 13232187.3.1存货重大错报风险 13169877.3.2固定资产重大错报风险 146274第8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审计 14310608.1负债审计 14197068.1.1审计目标 14204568.1.2审计程序 14278838.1.3审计重点 1415808.2所有者权益审计 1411488.2.1审计目标 1467888.2.2审计程序 1561288.2.3审计重点 15188998.3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重大错报风险 1515264第9章收入与费用审计 15322649.1收入审计 1594309.1.1审计目标 1515529.1.2审计程序 16169989.1.3审计重点 1626909.2费用审计 1690269.2.1审计目标 1631979.2.2审计程序 16251659.2.3审计重点 16267609.3收入与费用的重大错报风险 16190119.3.1收入方面的重大错报风险 16259839.3.2费用方面的重大错报风险 17147079.3.3风险应对措施 1722476第10章审计报告与风险管理建议 171960210.1审计报告的编制与发布 172546710.1.1编制审计报告的原则 172073310.1.2审计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173172910.1.3审计报告的发布 181692110.2审计发觉与结论 183027910.2.1审计发觉的分类 182936910.2.2审计结论 182754910.3风险管理建议及改进措施 181912310.3.1风险管理建议 182121510.3.2改进措施 18第1章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概述1.1财务审计的定义与目标1.1.1定义财务审计是指独立、客观的审计专业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运用专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和发表意见的活动。1.1.2目标财务审计的主要目标包括:(1)评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保证其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及财务状况。(2)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规性,确认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相关要求。(3)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理性,揭示潜在的风险,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1.2风险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1.2.1概念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对潜在的负面影响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它旨在保证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有效应对不确定性,降低风险损失,提高企业价值。1.2.2重要性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降低潜在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2)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3)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4)提升企业信誉和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3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联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1)财务审计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查,揭示企业潜在的风险,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2)风险管理为财务审计提供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框架,有助于审计人员识别和评价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风险。(3)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4)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即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合规和有效,为企业创造价值。第2章审计基本原理2.1审计标准与准则2.1.1国际审计标准国际审计标准是由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制定,为全球审计实务提供统一指导。我国审计实务在遵循国家审计准则的同时参考和借鉴国际审计标准。2.1.2国家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是由我国审计署制定,包括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方面的规定,是我国审计人员进行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基本遵循。2.1.3行业审计准则行业审计准则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风险,对审计标准进行细化和补充。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审计工作时,应结合行业审计准则进行。2.2审计程序与方法2.2.1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报告阶段。具体包括:(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2)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3)制定审计计划;(4)实施审计程序;(5)评价审计证据;(6)出具审计报告。2.2.2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实质性测试和合规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旨在获取审计对象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的实质证据,以评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合规性测试则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3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2.3.1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用于证明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证据应具备可靠性、充分性和相关性。2.3.2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记录和整理审计证据的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1)审计计划;(2)实施的审计程序;(3)获取的审计证据;(4)审计结论;(5)审计底稿的索引和编号。2.3.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保管审计工作底稿应按照审计准则和规定进行编制,保证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同时应按照规定期限进行保管,以备日后查阅和审查。第3章风险识别与评估3.1风险识别方法3.1.1文献分析法通过研究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文献资料,如财务报表、管理制度、行业报告等,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3.1.2沟通与访谈法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员工进行沟通和访谈,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风险问题,以便全面识别企业风险。3.1.3流程图分析法通过绘制企业各业务流程图,分析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从而识别风险。3.1.4标杆分析法对比行业内优秀企业的风险管理实践,找出本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以便识别潜在风险。3.2风险评估工具与技术3.2.1风险矩阵法通过构建风险矩阵,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优先级。3.2.2情景分析法构建不同情景,分析在各种情景下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3.2.3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处理,以实现对风险的评估。3.2.4蒙特卡洛模拟法通过模拟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分析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以评估风险。3.3风险分类与排序3.3.1风险分类根据风险的性质、来源和影响范围,将风险分为以下几类:1)财务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2)经营风险:包括供应链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等;3)合规风险:包括法律法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4)战略风险:包括市场变化、竞争对手、技术创新等。3.3.2风险排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以便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风险排序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风险发生可能性;2)风险影响程度;3)风险的可控性;4)风险应对措施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本章对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工具与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企业开展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导。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工具与技术,以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第4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4.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管理、资产保护、信息准确性及合规性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控制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基调,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道德价值观、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的分配等。(2)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3)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4)信息与沟通: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以及与外部相关方的有效沟通。(5)监督与评价: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4.2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运行4.2.1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1)制定内部控制政策:明确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和责任分配等。(2)设计内部控制流程:根据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需求,设计具体的控制措施和操作流程。(3)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流程和措施制度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4.2.2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1)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开展日常业务活动。(2)持续改进: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效果。(3)监督与检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4.3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管理4.3.1内部控制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自我评价、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方法,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2)评价内容: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等。(3)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内部控制改进建议,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4.3.2风险管理(1)风险识别:通过内部控制评价,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4)风险监控: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保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第5章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5.1审计计划的制定5.1.1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制定的首要步骤是明确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应包括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及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估。5.1.2分析企业环境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状况、业务流程等,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5.1.3评估审计风险根据企业环境分析,评估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为后续审计程序的设计提供依据。5.1.4制定审计策略根据审计目标和风险评估,制定审计策略,包括审计范围、时间安排、人员配置等。5.1.5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策略的基础上,细化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程序、方法、工作底稿要求等。5.2审计程序的设计5.2.1收集审计证据根据审计计划,运用询问、观察、检查、复算等方法,收集有关财务报告的审计证据。5.2.2分析审计证据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及有效性。5.2.3识别异常情况在分析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关注异常情况,查明原因,评估影响,必要时进行追查。5.2.4形成审计结论根据审计证据和分析结果,形成审计结论,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及有效性作出评价。5.2.5编制审计报告将审计过程、审计结论及建议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形成审计报告。5.3审计抽样方法5.3.1抽样方法的选取根据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选择合适的审计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5.3.2确定样本量根据抽样风险和可接受误差水平,确定合适的样本量,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5.3.3实施抽样按照选定的抽样方法和样本量,从审计对象中选取样本,进行审计测试。5.3.4评估抽样结果对抽样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抽样误差,判断抽样结果对审计结论的影响。在必要时,调整审计程序或增加样本量,以提高审计质量。第6章货币资金与金融工具审计6.1货币资金审计6.1.1审计目标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是评估被审计单位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6.1.2审计程序(1)核对货币资金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确认账面余额的准确性;(2)抽查大额现金收支,验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3)检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和执行情况;(4)分析货币资金变动情况,关注异常波动;(5)评估货币资金安全性,揭示潜在风险。6.1.3审计要点(1)确认货币资金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2)核实货币资金余额的准确性,关注未达账项;(3)检查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正确性;(4)评估货币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6.2金融工具审计6.2.1审计目标金融工具审计的目标是评价被审计单位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6.2.2审计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金融工具业务背景和内部控制;(2)测试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确性;(3)审查金融工具的列报和披露;(4)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5)检查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合规性。6.2.3审计要点(1)确认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2)核实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合理性;(3)关注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4)检查金融工具相关披露的完整性。6.3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应对6.3.1重大错报风险识别(1)货币资金方面:现金舞弊、银行存款未达账项、货币资金安全性等;(2)金融工具方面:金融工具分类错误、公允价值计量不当、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不足等。6.3.2重大错报风险应对(1)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增加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证据的可靠性;(3)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专项审计程序;(4)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及时纠正错误;(5)关注法律法规变化,保证审计合规性。第7章存货与固定资产审计7.1存货审计7.1.1存货审计概述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对其进行审计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存货审计的目标、方法和程序。7.1.2存货审计目标(1)保证存货账面余额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评估存货的计价和分摊是否合理;(3)检查存货的保管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4)查明存货的跌价准备是否充分。7.1.3存货审计方法(1)查阅相关财务报表和会计凭证;(2)实地盘点存货;(3)分析存货的变动趋势;(4)检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5)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复核。7.1.4存货审计程序(1)确定存货审计范围;(2)评估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实施存货盘点;(4)核对存货账务记录;(5)检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合理性和充分性;(6)出具存货审计报告。7.2固定资产审计7.2.1固定资产审计概述固定资产审计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核实和评价,以保证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本节主要介绍固定资产审计的目标、方法和程序。7.2.2固定资产审计目标(1)保证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评估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减值政策是否合理;(3)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和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会计准则;(4)查明固定资产的改良和维修支出是否合理。7.2.3固定资产审计方法(1)查阅财务报表和会计凭证;(2)实地查看固定资产;(3)分析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4)检查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5)对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进行复核。7.2.4固定资产审计程序(1)确定固定资产审计范围;(2)评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实施固定资产实地查看;(4)核对固定资产账务记录;(5)检查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政策的合理性和充分性;(6)出具固定资产审计报告。7.3存货与固定资产的重大错报风险7.3.1存货重大错报风险(1)存货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不符;(2)存货计价和分摊错误;(3)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4)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足。7.3.2固定资产重大错报风险(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2)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政策不合理;(3)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和核算不符合国家法规和会计准则;(4)固定资产改良和维修支出不合规。第8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审计8.1负债审计8.1.1审计目标负债审计的目标是评估被审计单位负债的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是否合理,保证负债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恰当披露。8.1.2审计程序(1)分析负债的性质和类别,评估负债的合理性;(2)检查负债的原始凭证,确认负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3)评估负债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关注与负债相关的利息、汇率等变动因素;(4)检查负债的期末余额,确认负债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5)查阅相关合同、协议等,确认负债的权利和义务;(6)检查财务报表对负债的披露是否充分、准确。8.1.3审计重点(1)关注大额负债的来源、性质和变动情况;(2)评估负债的偿还能力,关注是否存在逾期未偿还的负债;(3)检查关联方之间的负债往来,防范关联方交易风险;(4)关注负债的计价和分摊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8.2所有者权益审计8.2.1审计目标所有者权益审计的目标是评估被审计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和计价是否合理,保证所有者权益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正确反映。8.2.2审计程序(1)分析所有者权益的构成,评估其合理性;(2)检查所有者权益变动事项的原始凭证,确认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3)评估所有者权益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关注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利润分配、股利政策等;(4)检查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确认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5)查阅相关合同、协议等,确认所有者权益的权利和义务;(6)检查财务报表对所有者权益的披露是否充分、准确。8.2.3审计重点(1)关注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的变动情况;(2)评估所有者权益变动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3)检查关联方之间的所有者权益往来,防范关联方交易风险;(4)关注企业是否存在虚增或虚减所有者权益的情况。8.3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应关注以下可能导致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重大错报的风险:(1)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遗漏或重复记录;(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价和分摊不准确;(3)未按企业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披露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信息;(4)关联方之间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往来不公允;(5)企业虚增或虚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粉饰财务状况。审计师应针对上述风险,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和程序,以保证财务报表中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第9章收入与费用审计9.1收入审计9.1.1审计目标评估收入确认的合规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定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财务报告要求;检查收入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9.1.2审计程序分析收入趋势,关注异常波动;核对收入确认的证据,如销售合同、发票、发货单等;评估收入确认的时点,保证与履约义务的完成程度相匹配;检查收入分配和分摊方法,确认其合理性和一致性;对主要客户进行函证,确认收入的真实性。9.1.3审计重点收入的截止测试,保证收入计入正确期间;收入的披露,包括收入来源、性质及不确定性;收入确认中的关联方交易;收入的可变现性评估。9.2费用审计9.2.1审计目标评估费用支出的合规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定费用支出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财务报告要求;检查费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9.2.2审计程序分析费用趋势,关注异常波动;核对费用支出的证据,如合同、发票、支付凭证等;评估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性和效益;检查费用分配和分摊方法,确认其合理性和一致性;对主要供应商进行函证,确认费用的真实性。9.2.3审计重点费用的截止测试,保证费用计入正确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