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碳排放与国家安全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碳排放总量碳源与碳汇的比值200044.05-27.75-0.16-10.58426.31-0.03431.8512.21200543.53-28.24-0.15-10.65752.89-0.03757.3520.39201043.10-28.19-0.13-10.781190.41-0.031194.3731.521.能够增加碳汇的自然过程是(
)A.岩石圈的沉积过程 B.大气圈的受热过程C.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 D.地下煤层的自燃过程2.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3.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
)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 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在总量管制下,国家间或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下图是配额型碳交易原理示意图。目前,全球碳市场主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之间,但各国碳交易具体规则有所不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以下推断最可能的是(
)A.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 B.企业乙占地面积更小C.企业甲产品科技含量低 D.企业乙运输耗能较少5.碳交易(
)A.使环保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B.使高碳企业降低碳排放成本C.鼓励发达国家增加碳排放 D.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碳减排压力巨大。图示意2002—2017年我国碳排放演变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区是(
)A.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C.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7.2015年我国碳排放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A.国家政策 B.产业结构 C.科学技术 D.能源结构8.当前我国碳减排的主要途径有(
)①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②降低碳减排技术推广成本③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④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蓝碳”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表1示意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红树林、滩涂、盐沼的碳埋藏能力(数值越大,能力越强)。读表完成下面小题。甲福建乙丙丁盐沼12.88.61.577.88.9红树林0.21.621.8017.9滩涂36.648.613410.664.29.丙代表的省份是(
)A.广西 B.广东 C.浙江 D.江苏10.我国“蓝碳”事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①)减径全球气候变暖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④缓解酸雨危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是(
)A.能源结构 B.减少排放 C.人为抵消 D.收集封存12.关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相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A.打造中西部地区新能源基地,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摆脱对国际能源供给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C.加大清洁能源结构占比,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D.提高钢铁、铝和塑料等高耗能产品回收利用率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于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13.香蒲生产模式的碳排放量数值为(
)A.54.5 B.45.4 C.36.3 D.4.614.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
)A.15.7B.15.8 C.6.7 D.26.32021年2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下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政府机构发放碳排放配额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其改变了(
)。A.大气组成结构 B.大气垂直分层 C.大气辐射强度 D.大气水平运动16.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与乙相比企业甲(
)。A.碳排放总量更大 B.占地面积更小C.能源使用效率高 D.交通运输量少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碳源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下表示意2000~2010年都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碳排放总量碳源与碳汇的比值200044.05-27.75-0.16-10.58426.31-0.03431.8512.21200543.53-28.24-0.15-10.65752.89-0.03757.3520.39201043.10-28.19-0.13-10.781190.41-0.031194.3731.5217.鄱阳湖区“碳源”的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18.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量对大气的明显影响是(
)A.增温 B.增湿 C.增多 D.增干19.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林地和耕地地面积 B.降低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D.增加建设用地利用比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这一过程称之为生物泵。如果生物泵的摧毁,会影响海洋的碳循环。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生物泵的演变,对理解现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生物泵的过程是(
)A.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B.物理沉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碳C.浮游植物——无机碳——浮游动物——物理沉降D.无机碳——物理沉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21.生物泵的作用体现在(
)A.减轻温室效应 B.促进碳氧平衡 C.促进煤炭形成 D.减小臭氧空洞随着人们对碳减排、碳达峰与碳中和问题的日益关注,山地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存在全球变化中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对祁连山部分区域山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下图1示意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图2示意1985~2018年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该研究区域碳储存最大的年份为(
)A.1990年 B.2010年 C.2015年 D.2018年23.调查发现,草地是该区域碳储存的主体,主要得益于其(
)A.固碳效应最强 B.面积大 C.土壤含水量高 D.高差大24.导致1985~2018年该研究区域裸地的碳储存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断转化为林地、草地 B.固碳存储效率降低C.不断转化为耕地、湿地 D.水土流失日趋严重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26.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土壤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土壤呼吸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地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灌木林→草本。某科研团队于某年8月份进行实地监测,并绘制了统计图线(如下图)。推测红松阔叶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高且明显滞后的原因。有人认为,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试分析该说法不合理的地方。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碳达峰是指一个区域或行业的CO2排放在一段时间内(以年为单位)达到最高峰值。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一年)通过一定的形式抵消自身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2021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4月22日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再次强调2030年前中国将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中国将实现碳中和。材料二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市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000余家。2021年7月16日,生态环境部宣布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仪式。全国碳市场首日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下图示意2014一2018年我国碳市场交易总量情况。指出我国碳市场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2030的年前实现碳达峰的主要制约的条件。试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可以帮助我国尽快卖现碳中和的措施。简述碳交易产生的气候背景及我国积极推进碳交易的意义。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火灾给森林生态系统会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频繁及重度的森林大火,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和群落、土壤环境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图示意阿拉斯加的黑云杉林区1971年重度火烧后部分植被覆盖度变化,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短期内森林火灾对本地区碳元素空间分布的影响。判断森林大火后上图中最先恢复的植被种类,并说明理由。(3)总结火灾后草本植物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A
2.B
3.D【解析】1.碳汇,是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岩石圈的沉积过程能够固定一定的二氧化碳,A选项正确;大气圈的受热过程不会吸收二氧化碳,B选项错误;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会排放二氧化碳,C选项错误;地下煤层的燃烧也会释放二氧化碳,D选项错误,所以选择A选项。2.通过阅读图表可知,耕地碳排放量为正值,不是碳汇,A选项错误;林地吸收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最多的,是碳汇,B选项正确;草地也是吸收二氧化碳,但总量上小于林地,C选项错误;建设用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D选项错误,所以选择B选项。3.增加林地面积是可取的,但增加耕地面积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A选项错误;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B选项、C选项错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用地,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D选项正确,所以选择D选项。答案4.A
5.A【解析】4.读图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企业甲出售配额,说明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碳排放量少,有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可以出售,A正确;企业乙碳排放量高,碳排放配额不足,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但不能说明企业乙占地面积的大小,B错误;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的多少与能源使用效率和使用的能源有关,与产品的科技含量关系不大,C错误;企业乙碳排放量大,不能说明运输耗能的大小,D错误。故选A。5.由图可知,碳交易使环保企业可以出售配额,从而获得更大收益,A正确;碳交易使高碳企业增加了购买碳排放配额,从而增加了碳排放成本,B错误;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能源利用率较高,因此碳交易鼓励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C错误;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较低,并且由于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因此通过购买碳排放配额可以使传统工业得发展,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以增长,D错误。故选A。答案6.C
7.A
8.A【解析】6.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最大,由于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碳排放呈减少趋势,故甲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在四大区域中面积最小,经济总量最小,碳排放量最小,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碳排放增幅较小,故丁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使东部地区大量高耗能产业转移至西部,以及对西部资源的大力开发,使西部地区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丙为西部地区,则乙为中部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7.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我国碳排放量2015年增速下降,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将经济发达区域的产业进行转移,并对碳排放实施限制和要求,因此碳排放减少,导致碳排放增速下降,A正确;就全国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不会使某一年的碳排放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科技发展是长期的,不会使某一年的碳排放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2015年我国能源结构仍是以煤炭为主,D错误。故选A。8.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占比,从而达到碳减排,①正确;降低碳减排技术推广成本,更有利于碳减排工作的展开,②正确;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因此会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③正确;短时间不容易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9.D
10.A【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江苏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适合红树林生长,因此江苏省红树林的碳埋藏能力为0。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盐沼面积大,所以丙代表的省份是江苏。广东、广西、浙江等省份红树林的面积大。ABC错误,D正确。10.由材料可知,“蓝碳”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我国“蓝碳”事业的发展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轻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生物多样,①②正确。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不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酸雨是由于酸性气体排放导致的,“蓝碳”事业的发展不能缓解酸雨危害,③④错误。故选A。答案11.A
12.C【解析】11.由图可知,随着非化石能源占比的提高,碳排放数值明显降低,即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减少碳排放,是其中的核心,A正确。碳排放在总量上并没有减少,而是转化为可以处理的形式,B错误。碳中和核心上是能源进步而非人为抵消,C错误。收集封存并不能实现碳中和,D错误。故选A。1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碳中和是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多清洁源如水能、太阳能以及风能等能源,有利于打造中西部地区能源基地,调整能源消费结构,A正确。也有利于减少对国际能源供给的依赖,保国家的源安全,B正确。碳中和虽然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但是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只是排放二化碳之后使用其它方式将其吸收,C错误。碳中和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我国钢铁、铝等产品的回收利用率,提高利用效率,D正确。依题意,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C。答案13.C
14.B【解析】13.由图可知,香蒲生产模式的碳排放量数值为23.8+7.9+11.1+2.6-9.1=36.3,C正确,排除ABD。故选C。14.读图可知,牧场生产模式的碳排放量为16.7+32.7+2.7=52.1。结合上题分析,两生产模式的碳排放量差值为52.1-36.3=15.8,B正确,排除ACD。故选B。答案15.A
16.C【解析】15.政府机构发放碳排放配额能够减少企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对大气垂直分层、大气辐射强度、大气水平运动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16.由题干可知,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企业甲出售配额,说明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可能是通过技术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碳排放量少,有多余的碳排放配额可以出售,C正确;企业乙碳排放量高,碳排放配额不足,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说明碳排放总量更大的是企业乙,A错误;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的多少与能源使用效率和使用的能源有关,与占地面积大小关系不大,B错误;企业乙碳排放量大。不能说明运输耗能的大小。D错误。故选C。答案17.D
18.A
19.C【解析】17.由图可知,鄱阳湖区林地的碳排放量值为负值最大,即林地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最多,因此“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排除B;草地的碳排量值为-0.16~-0.13,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不是碳源,排除C;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都为正值,是主要的碳源区,其中建设用地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多,是最主要的碳源,排除A,D符合题意。故选D。18.读表可知,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多,碳源与碳汇的比值也增加较多,因此促使气候增暖,A正确;与增加湿润度无关,B错误;碳排放总量增多,会出现增温,但不一定增干、增多,CD错误;故选A。19.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A错误;降低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会增加能源消耗,增多碳的排放,B错误;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有效地减少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C正确;湖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用地,因此增加建设用地利用比例会增加碳的排放,D错误。故选C。答案20.A
21.A【解析】20.根据材料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这一过程称之为生物泵”。大气中的碳是无机碳,首先无机碳会被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然后浮游动物食用浮游植物,碳元素进入浮游动物身体内部,之后在食物网内的转化,最后通过物理沉降转化为海底埋藏的碳元素。故生物泵的过程是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A正确,BCD错。故本题应选A。21.根据材料可知,海洋生物泵可以储存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轻温室效应,A正确;生物泵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固碳作用,与碳氧平衡和减小臭氧空洞关系不大,B、D错误;煤炭一般是陆地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地质时期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与生物泵的作用无关,故C错误。故本题应选A。答案22.C
23.B
24.A【解析】22.由图可知,累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存数据,计算出2015年为碳储存最大的年份,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研究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以草地为主,草地面积大使其成为该区域碳储存的主体,B正确;林地碳储存能力强、固碳效应强,A错误;区域降水少,土壤含水量低,C错误;高差大小对碳储存无关,D错误。故选B。24.由图可知,1985~2018年研究区域裸地的碳储存呈降低趋势,这主要与该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使得裸地不断转化为林地、草地,导致裸地面积减少,A正确,CD错误;同一种土地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