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初中历史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实验学校课件_第1页
人教部编初中历史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实验学校课件_第2页
人教部编初中历史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实验学校课件_第3页
人教部编初中历史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实验学校课件_第4页
人教部编初中历史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实验学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1.知道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分析,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3.掌握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及它们的改革情况4.了解苏联在东欧国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东欧剧变的过程。学习目标1、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亚洲六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拉丁美洲一国:古巴二战前后,世界各地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面对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加强。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苏联模式的推广经济上:成立经互会政治上: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时间1949年1947年目的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全方位改造。作用/实质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②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经互会徽标苏联模式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3、中苏关系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在莫斯科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1)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2)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影响: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斯大林逝世与苏联模式的弊端1953年,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但苏联模式下的经济,轻、重工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苏联社会发展。改革迫在眉睫。漫画:跛脚的巨人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时间:重点:内容:1953年-1964年经济改革,核心在农业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赫鲁晓夫②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1)赫鲁晓夫改革内容:材料一: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材料二:195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赫鲁晓夫时期宣传种植玉米广告(1)赫鲁晓夫改革结果: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毛泽东评价赫鲁晓夫:“一是揭了盖子,二是捅了娄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尼克松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2)勃烈日涅夫改革勃烈日涅夫改革时间1964-1982重点重工业措施①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②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科技进步重心放在军事方面结果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农业落后,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失败原因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勃列日涅夫跛脚的巨人苏联发达的重工业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经济改革,总体效果不佳,经济出现负增长。时间:内容:1985—1991戈尔巴乔夫(2)政治改革内容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影响使人们的思想混乱,局势迅速失控……引发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背离了社会主义“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2、东欧剧变(1)东欧地理概念东欧剧变背景(1)20世纪6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了严重问题;(2)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表现(1)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导致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2)经济上:实行私有化的市场经济。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2、东欧剧变东欧剧变:罗马尼亚东欧剧变:波兰注解:“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苏联解体(1)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遭到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掌握政权。1991年底,苏联解体。①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③冷战结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苏联解体的结果/影响3、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的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分析解体的原因。苏联(社会主义)俄罗斯(资本主义)(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则把苏联改死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简要说明;从他们改革结果中吸取什么教训?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四、合作探究改病改残改死

同意,他们改革没有结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从苏联的国情出发等,最后都失败了。1.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4.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四、合作探究勃列日涅夫改革—体制更加僵化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解体八一九事件—加速解体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理论创立尝试现实发展《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建立俄国十月革命形成社会主义阵营挫折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曲折中发展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合作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