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引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的媒介,完成了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大众皆耳熟能详的《窦娥冤》《赵氏孤儿》《桃花扇》《中山狼》等剧目,因传递出是非、爱憎、曲直、善恶等伦理道德价值而盛传不衰。以“美风化”为文化使命,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美风化”是唱响古典戏曲功用的主旋律,贯穿于戏曲美育观演进的始终。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桃园结义》体现的“侠肝义胆”之忠义精神,《窦娥冤》宣扬的“公正平等”之价值理念,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浓厚的文化情结使得不同时代的观众形成了基于民族认同的价值观,也激励了他们不断反刍、消化其中内涵,进而提出戏曲美育构想的新方案。变者,指依时代语境而适时更新的美育内涵。“美风化”的美育实践总是与民族精神的构建密切相关。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封建王朝时期戏曲美育的路径选择是高台教化,在诗教传统的影响下,古典戏曲承载的德育价值被突出。在抵抗外辱和寻求民族出路的抗争时代,戏曲美育观则立足思想启蒙立场,成为宣扬“启蒙”与“救亡”精神的重要文艺载体。20世纪80年代以降,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已经被提升为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尤为注重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基于“通”与“变”的演进逻辑,古典戏曲美育观在今天既对“发现美”有所传承,又踏上了深入“探索美”的新征程。继承和激活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求在新的时代重新审视与丰富戏曲美育的内涵,并挖掘出其与时俱进且历久弥新的重要意义。(摘编自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材料二:从历史的眼光来分析,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目的大致有以下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和心悦性陶情说。这是中国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主流。王国维认为元曲作者是“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而不讳“思想之卑陋”,“元剧之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的“有意境”,即“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所以他说“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此种倾向考虑到了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情感上的娱悦,是非常正确的,但把戏曲的美育活动完全局限在个体自我的范畴,而人也是社会中人,全然决绝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既显得偏狭,又无实际操作可能性。第二种倾向是劝善惩恶风教说。李渔说制作戏剧根由乃“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此种倾向不足之处在于可能走向为风教而风教的极途,从而漠视审美个体的内在审美感受,把风教推向僵硬机械的教条。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目的的两种倾向,实质可归结为情与理的审美差异。片面强调一端都有失偏颇,要追求实现情理交合、寓教于乐的理想目标。(摘编自陈军《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目的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古典戏曲作品既可以和心悦性,也可以劝善惩恶,这是两则材料观点上的共通之处。B.材料一认为“陶情”完成了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风教”则完成其德育实践。C.“通”与“变”是古典戏曲美育观演进的并行逻辑,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因此得以形成。D.材料二认为,陶情说决绝个体与社会环境的联系,风教说可能漠视个体的内在审美感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戏曲勃兴于元、明,从那时起,古典戏曲陶情、风教的美育功能就已经形成。B.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使中国古典戏曲独特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C.进入数字化时代,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将是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强化戏曲的陶情功能。D.如果想融合古典戏曲的陶情、风教这两种美育功能,我们就不应该对情与理有所偏废。(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关于戏曲的论述中最能体现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一项是A.观其所述曰忠、曰孝,有补于世。(元•周德清)B.本色者为词人之词,否则为文人之词。(明•李开先)C.剧场即一世界,倘演者不真,则观者之精神不动。(明•袁于令)D.极粗极俗之语,未尝不入填词,但宜从脚色起见。(清•李渔)(4)材料一讨论风教的部分有何论证特点,请简要概括。(5)市文化、教育部门准备启动2023年度“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如何在本次活动中更好地发挥戏曲的美育功能?请结合材料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醋栗①契诃夫这天,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讲起了弟弟的故事: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比我小两岁。我们的童年是在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我们跟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喜欢待在田野上、树林里,看守马匹、捕鱼,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进省税务局的办公室。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抄写那些老一套的公文,喜欢看报,只读广告栏,说某地有若干俄亩耕地,连同草场、庄园一并出售。他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念头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脑子里经常幻化出花园的小径、花丛、果树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里必定有醋栗丛。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饶有诗意的安乐窝,居然会没有醋栗。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可是这种把自己关在自家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素来不同情。人们通常说:一个人只需要三俄尺的土地。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尸所需要的地方,不是活人需要的。盼望有个庄园,像是不错。可要知道,这种庄园也就是三俄尺土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他常画他田庄的草图,而每一回他的草图上都离不了这几样东西:(甲)主人的正房,(乙)仆人的下房,(丙)菜园,(丁)醋栗。他生活节俭,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他不断地攒钱,存在银行里。我一瞧见他就痛心,常给他点钱,可是他连这点钱也收藏起来。几年后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已年过四十,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他对她毫无感情,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变得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家里连黑面包也不多见,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人变成怪物。妻子死后,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百余俄亩的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河倒是有,可是河水的颜色跟咖啡一样,因为田产的一边是造砖厂,另一边是制胶厂。我的尼古拉•伊万内奇毫不气馁,立即订购了二十丛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我去探望过他。那天的天气很热,到处都是沟渠、围墙、篱笆,和栽成一行行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去。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眼看就要跟猪那样咕咕叫着钻进被子里去了。“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感谢上帝,我过得挺好。”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吃得很多。他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打过土地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还带着老爷气派做起好事来,然而那是什么样的好事啊!他用苏打和蓖麻子油给农民治各种病,到了他的命名日就在村子中央作一回谢恩祈祷,然后摆出半桶白酒来请农民喝,他们喝酒,嚷着:“乌拉!”喝醉了的人就给他叩头。生活只要变得好一点,吃得饱,喝得足,闲着不做事,就会在俄罗斯人身上培养出顶顶骄横的自大。当初在税务局里他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我了解老百姓,我会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都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些话,他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兵了。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自家种的醋栗,头一回收摘。尼古拉•伊万内奇眉开眼笑,对着醋栗默默地瞧了一分钟,眼睛里含着一泡眼泪,他兴奋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那些醋栗又硬又酸,可是普希金说得好:“我们喜爱使人高兴的谎话,胜过喜爱许许多多的真理。”②我看见了一个幸福的人,他的心心念念的梦想显然已经实现,他的生活目标已经达到,他所向往的东西已经到手,他对他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满意了。不知什么缘故,往常我一想到人的幸福,就不免带一点哀伤的感觉,这一回亲眼看到幸福的人,我竟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实际上有多少满足而幸福的人啊!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沮丧的势力!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每一个幸福而满足的人的房门背后都应当站上一个人,拿一个小锤子经常敲着门,提醒他:天下还有不幸的人,不管他自己怎样幸福,可是生活早晚会向他露出爪子来,灾难早晚会降临。那天夜里,我心头特别沉重……(有删改)【注】①本文作于1898年。②引自普希金的诗《英雄》,原文是“我们喜爱使人高兴的谎话,胜过喜爱许许多多卑微的真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园是尼古拉人生的全部理想,他希望回到乡下尽情感受自然风光,这说明他的理想是过上自由自在、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B.小说中尼古拉面对并不十分理想的田庄,他毫不气馁,马上动手改造,甚至与周围人打官司,这说明他对于梦想非常执着。C.尼古拉年过四十依然生活吝啬,他娶了和自己毫无感情、又老又丑的寡妇做妻子,而且不善待妻子,甚至失去人性,这无疑都源于其对庄园的追求。D.尽管醋栗又硬又酸,但是尼古拉对着醋栗,眼里含着泪,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他得意的姿态不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而是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选取了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的生活素材,文本以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为故事主角,深刻地剖析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弊病,见微知著,褒贬鲜明。B.小说善用对比手法,将尼古拉买田庄前后、尼古拉与仆人做对比,体现了尼古拉作为庄园主庸俗萎靡、好吃懒做的生活状态。C.小说中“醋栗”多次出现,尼古拉对于醋栗的“追求”贯穿了文章始终,“醋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契诃夫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流的幽默作家”,这篇小说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有强烈的讽刺幽默风格,细节刻画精准到位。(3)“我”在小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分析《醋栗》中“我”的作用。(4)小说的结尾,尼古拉住进了庄园,吃上了“醋栗”,“我”为什么“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二、古诗文阅读(40分)3.(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鬻棺者欲岁之疫,非疾于人,利于棺售故耳。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太宗又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比有奴告主谋逆,此极弊法,特须禁断。假令有谋反者,必不独成,终将与人计之;众计之事,必有他人论之,岂藉奴告也?自今奴告主者,不须受,尽令斩决。”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征上疏曰:“臣闻《书》曰:‘明德慎罚’,‘惟刑恤哉!’《礼》云:‘为上易事,为下易知,则刑不烦矣。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矣。’夫上易事,则下易知,君长不劳,百姓不惑。故君有一德,臣无二心,上播忠厚之诚,下竭股肱之力,然后太平之基不坠,‘康哉’之咏斯起。当今道被华戎,功高宇宙,无思不服,无远不臻。然言尚于简文,志在于明察,刑赏之用,有所未尽。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之所以与天下为画一,不以贵贱亲疏而轻重者也。今之刑赏,未必尽然。或屈伸在乎好恶,或轻重由乎喜怒;遇喜则矜其情于法中,逢怒则求其罪于事外;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瘢痕可求,则刑斯滥矣;毛羽可出,则赏因谬矣。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小人之恶不惩,君子之善不劝,而望致治,非所闻也。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佚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贞观十四年,戴州刺史贾崇以所部有犯十恶者,被御史劾奏。太宗谓侍臣曰:“昔陶唐大圣,柳下惠大贤,其子丹朱甚不肖,其弟盗跖为巨恶。夫以圣贤之训,父子兄弟之亲,尚不能使陶染变革,去恶从善。今遣刺史,化被下人,咸归善道,岂可得也?若令缘此皆被贬降,或恐递相掩蔽,罪人斯失。诸州有犯十恶者,刺史不须从坐,但令明加纠访科罪,庶可肃清奸恶。”贞观十六年,太宗谓大理卿孙伏伽曰:“夫作甲者欲其坚,恐人之伤;作箭者欲其锐,恐人不伤。何则?各有司存,利在称职故也。朕常问法官刑罚轻重,每称法网宽于往代,仍恐主狱之司,利在杀人,危人自达,以钓声价。今之所忧,正在此耳。深宜禁止,务在宽平。”(《贞观政要•刑法第三十一》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此,庶免冤滥。庶,表示揣测或希望B.比有奴告主谋逆。比,近来C.遇喜则矜其情于法中。矜,怜悯,同情D.恐人之伤。伤,伤害(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欲成其考课考课,考核成绩,考核政事的优良得失和考核官员的功过善恶。B.大辟罪大辟,死刑,是古代“五刑”中最重的,其目的是震慑,维护社会秩序。C.今道被华戎华戎,原指中原的民族和边疆的少数民族。这里指普天之下。D.臣闻《书》曰《书》,指的是《尚书》,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刻”今意为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古意为严苛、狠毒,文中的“深”与《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对樊於期所说“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的“深”字含义相同。B.“断狱”意为审判案件,文中的“狱”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字含义不同。C.“不肖”本指骨肉不似其父,文中的“肖”即“类似”,后引申为不才,品行不好,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等不肖”的含义相同。D.“从坐”即“连坐”,文中的“坐”与《鸿门宴》中“樊哙从良坐”、《蜀道难》中“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坐”字相比较,三个“坐”字含义均不相同。(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佚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B.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佚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C.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佚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D.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佚/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人死不能复生,法律务必宽大轻简,向大臣询问办法,王珪建议,只要选用公平正直善良的人,对断狱公平者实施奖励,奸邪自然就会停息。B.唐太宗下令判处死刑,中书、门下两省和尚书、九卿要进行会审。此法实行几年后,全国被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国家安定太平,律法几乎被废弃了。C.唐太宗认为,谋反不能单独完成,一定会同他人商量,最终便会让事情泄露,所以对奴仆告发主人谋反的案件不用受理,直接下令将仆人斩首处决。D.刺史贾崇因部下有犯十恶之罪而遭到御史弹劾,唐太宗认为只须纠查罪犯,不须连坐,其根本原因是像古代唐尧、柳下惠这样的圣贤之人,其子弟都不免不成才,甚至为恶。(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小人之恶不惩,君子之善不劝,而望致治,非所闻也。②每称法网宽于往代,仍恐主狱之司,利在杀人,危人自达,以钓声价。4.(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八、其九)①范仲淹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②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③[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缨,帽带。③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B.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儿的自由自在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C.“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D.两首诗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却因为都能巧妙化用典故,显得清雅而不流于浅俗。(2)诗人不相信“风尘化客衣”的底气何在?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2)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3)在《秦风•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的句子是:,。(4)在《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借月抒发了人类因延续而永恒,自然因不变而无限的感慨。三、语言文字应用(15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对联常书写张贴或者刻画悬挂到楹柱上,故也称“楹联”。楹联,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可分为春联、喜联、庙联、车联等。它是以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为基础的一种文化样式,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以整齐雅致的形态出现,具有形式上的美感,还在于在对仗节奏中体现声律美,音乐感。春联作为年俗的楹联,两千年来盛传不衰,已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下来的一副经典春联“()”,其意蕴便来自年俗传统的祝福仪式。它不仅代表了喜庆,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愿望。楹联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就像一面旗帜飘扬在中国文化的天空,灿烂出彩。楹联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内蕴丰富宏大,内涵幽远深邃。它担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在楹联形式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楹联文化。(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名目繁多突现流传无所不至B.五花八门突显留传无所不至C.五花八门突现留传无所不包D.名目繁多突显流传无所不包(2)下列最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一项是A.猛虎啸山显威势,寒梅傲雪见精神B.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C.山水秀美风光丽,虎跃龙腾日日新D.双玉初谐琴瑟调,五花新授凤鸾封(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科学的角度来看,①,并不奇怪。病毒在繁殖过程中缺乏“自我矫正”的能力,它一旦复制出错,就只能错下去,这就导致了病毒的变异。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变异是病毒的一种选择性进化,这是病毒适应环境和维持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病毒的变异,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并不是每一次提及病毒变异都要“谈变色变”。那么,②?首先,我们不必过于恐慌,因为病毒本身变异速度较快,毕竟“适者生存”,变异也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其次,病毒的繁殖和变异都需要在病毒感染者体内完成。③,病毒就无法生存、繁殖和变异,所以我们应积极接种疫苗,让身体产生抗体,从而减少感染。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作文(60分)8.(60分)请以“我最不喜欢的一本书”为题目,根据要求写作。要求: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表明观点,阐述理由;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引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的媒介,完成了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大众皆耳熟能详的《窦娥冤》《赵氏孤儿》《桃花扇》《中山狼》等剧目,因传递出是非、爱憎、曲直、善恶等伦理道德价值而盛传不衰。以“美风化”为文化使命,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美风化”是唱响古典戏曲功用的主旋律,贯穿于戏曲美育观演进的始终。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桃园结义》体现的“侠肝义胆”之忠义精神,《窦娥冤》宣扬的“公正平等”之价值理念,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浓厚的文化情结使得不同时代的观众形成了基于民族认同的价值观,也激励了他们不断反刍、消化其中内涵,进而提出戏曲美育构想的新方案。变者,指依时代语境而适时更新的美育内涵。“美风化”的美育实践总是与民族精神的构建密切相关。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封建王朝时期戏曲美育的路径选择是高台教化,在诗教传统的影响下,古典戏曲承载的德育价值被突出。在抵抗外辱和寻求民族出路的抗争时代,戏曲美育观则立足思想启蒙立场,成为宣扬“启蒙”与“救亡”精神的重要文艺载体。20世纪80年代以降,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已经被提升为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尤为注重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基于“通”与“变”的演进逻辑,古典戏曲美育观在今天既对“发现美”有所传承,又踏上了深入“探索美”的新征程。继承和激活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求在新的时代重新审视与丰富戏曲美育的内涵,并挖掘出其与时俱进且历久弥新的重要意义。(摘编自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材料二:从历史的眼光来分析,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目的大致有以下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和心悦性陶情说。这是中国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主流。王国维认为元曲作者是“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而不讳“思想之卑陋”,“元剧之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的“有意境”,即“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所以他说“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此种倾向考虑到了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情感上的娱悦,是非常正确的,但把戏曲的美育活动完全局限在个体自我的范畴,而人也是社会中人,全然决绝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既显得偏狭,又无实际操作可能性。第二种倾向是劝善惩恶风教说。李渔说制作戏剧根由乃“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此种倾向不足之处在于可能走向为风教而风教的极途,从而漠视审美个体的内在审美感受,把风教推向僵硬机械的教条。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目的的两种倾向,实质可归结为情与理的审美差异。片面强调一端都有失偏颇,要追求实现情理交合、寓教于乐的理想目标。(摘编自陈军《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目的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优秀古典戏曲作品既可以和心悦性,也可以劝善惩恶,这是两则材料观点上的共通之处。B.材料一认为“陶情”完成了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风教”则完成其德育实践。C.“通”与“变”是古典戏曲美育观演进的并行逻辑,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因此得以形成。D.材料二认为,陶情说决绝个体与社会环境的联系,风教说可能漠视个体的内在审美感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中国古典戏曲勃兴于元、明,从那时起,古典戏曲陶情、风教的美育功能就已经形成。B.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使中国古典戏曲独特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C.进入数字化时代,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将是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强化戏曲的陶情功能。D.如果想融合古典戏曲的陶情、风教这两种美育功能,我们就不应该对情与理有所偏废。(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关于戏曲的论述中最能体现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一项是AA.观其所述曰忠、曰孝,有补于世。(元•周德清)B.本色者为词人之词,否则为文人之词。(明•李开先)C.剧场即一世界,倘演者不真,则观者之精神不动。(明•袁于令)D.极粗极俗之语,未尝不入填词,但宜从脚色起见。(清•李渔)(4)材料一讨论风教的部分有何论证特点,请简要概括。(5)市文化、教育部门准备启动2023年度“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如何在本次活动中更好地发挥戏曲的美育功能?请结合材料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论述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题干涉及的观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通过涉及的部分,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因此得以形成”错误,根据原文“基于‘通’与‘变’的演进逻辑,古典戏曲美育观在今天既对‘发现美’有所传承,又踏上了深入‘探索美’的新征程”可见,“通”与“变”并非使古典戏曲美育功能得以形成,而是使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得以传承和发展。故选:C。(2)A.“……从那时起,古典戏曲陶情、风教的美育功能就已经形成”错误,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是在戏曲几经历史演化后逐渐形成的。B.“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使……”表述有误,应是“借助古典戏曲美育功用”。C.“强化戏曲的陶情功能”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提到强化陶情功能,而是说“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D.正确。故选:D。(3)A.谈戏曲的风教功能;体现了古典戏曲的美育观。B.戏曲本色论,谈戏曲与生关系;与“陶情”“风教”两种美育观无关。C.谈戏曲表演;与美育功能无关。D.谈戏曲创作中人物语言;与美育功能无关。故选:A。(4)论证方法上,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如“大众皆耳熟能详的《窦娥冤》《赵氏孤儿》《桃花扇》《中山狼》等剧目,因传递出是非、爱憎、曲直、善恶等伦理道德价值而盛传不衰”,列举相关剧目证明其“风教”作用;从论证方式上来说,采用了立论,表明观点“‘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再举《窦娥冤》《赵氏孤儿》《桃花扇》《中山狼》等剧目为例来论证;从论证语言上来说,准确。如“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表因果的“从而”;“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中的表范围的“皆是”;“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中表结果的“完成了”等词句。(5)应从陶情、风教之“通”、风教之“变”三个角度作答。根据陶情功用,“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引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可见要借助具有美感的表演要素,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寓教于乐。根据风教功用的“通”与“变”,“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可见要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剧目,引领学生的精神追求。“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基于‘通’与‘变’的演进逻辑,古典戏曲美育观在今天既对‘发现美’有所传承,又踏上了深入‘探索美’的新征程”,可见要顺乎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探索美。答案:(1)C(2)D(3)A(4)①从论证方法看:例证法,列举了《窦娥冤》《赵氏孤儿》《桃花扇》《中山狼》等剧目,论证了“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②从论证方式看:采用了立论,表明观点,再举例论证;③从论证语言看:准确,如“从而”“皆是”“完成了”等词句。(5)①借助具有美感的表演要素,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寓教于乐。②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剧目,引领学生的精神追求。③顺乎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探索美。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醋栗①契诃夫这天,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讲起了弟弟的故事: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比我小两岁。我们的童年是在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我们跟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喜欢待在田野上、树林里,看守马匹、捕鱼,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进省税务局的办公室。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抄写那些老一套的公文,喜欢看报,只读广告栏,说某地有若干俄亩耕地,连同草场、庄园一并出售。他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念头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脑子里经常幻化出花园的小径、花丛、果树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里必定有醋栗丛。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饶有诗意的安乐窝,居然会没有醋栗。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可是这种把自己关在自家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素来不同情。人们通常说:一个人只需要三俄尺的土地。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尸所需要的地方,不是活人需要的。盼望有个庄园,像是不错。可要知道,这种庄园也就是三俄尺土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他常画他田庄的草图,而每一回他的草图上都离不了这几样东西:(甲)主人的正房,(乙)仆人的下房,(丙)菜园,(丁)醋栗。他生活节俭,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他不断地攒钱,存在银行里。我一瞧见他就痛心,常给他点钱,可是他连这点钱也收藏起来。几年后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已年过四十,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他对她毫无感情,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变得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家里连黑面包也不多见,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人变成怪物。妻子死后,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百余俄亩的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河倒是有,可是河水的颜色跟咖啡一样,因为田产的一边是造砖厂,另一边是制胶厂。我的尼古拉•伊万内奇毫不气馁,立即订购了二十丛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我去探望过他。那天的天气很热,到处都是沟渠、围墙、篱笆,和栽成一行行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去。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眼看就要跟猪那样咕咕叫着钻进被子里去了。“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感谢上帝,我过得挺好。”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吃得很多。他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打过土地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还带着老爷气派做起好事来,然而那是什么样的好事啊!他用苏打和蓖麻子油给农民治各种病,到了他的命名日就在村子中央作一回谢恩祈祷,然后摆出半桶白酒来请农民喝,他们喝酒,嚷着:“乌拉!”喝醉了的人就给他叩头。生活只要变得好一点,吃得饱,喝得足,闲着不做事,就会在俄罗斯人身上培养出顶顶骄横的自大。当初在税务局里他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我了解老百姓,我会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都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些话,他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兵了。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自家种的醋栗,头一回收摘。尼古拉•伊万内奇眉开眼笑,对着醋栗默默地瞧了一分钟,眼睛里含着一泡眼泪,他兴奋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那些醋栗又硬又酸,可是普希金说得好:“我们喜爱使人高兴的谎话,胜过喜爱许许多多的真理。”②我看见了一个幸福的人,他的心心念念的梦想显然已经实现,他的生活目标已经达到,他所向往的东西已经到手,他对他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满意了。不知什么缘故,往常我一想到人的幸福,就不免带一点哀伤的感觉,这一回亲眼看到幸福的人,我竟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实际上有多少满足而幸福的人啊!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沮丧的势力!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每一个幸福而满足的人的房门背后都应当站上一个人,拿一个小锤子经常敲着门,提醒他:天下还有不幸的人,不管他自己怎样幸福,可是生活早晚会向他露出爪子来,灾难早晚会降临。那天夜里,我心头特别沉重……(有删改)【注】①本文作于1898年。②引自普希金的诗《英雄》,原文是“我们喜爱使人高兴的谎话,胜过喜爱许许多多卑微的真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庄园是尼古拉人生的全部理想,他希望回到乡下尽情感受自然风光,这说明他的理想是过上自由自在、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B.小说中尼古拉面对并不十分理想的田庄,他毫不气馁,马上动手改造,甚至与周围人打官司,这说明他对于梦想非常执着。C.尼古拉年过四十依然生活吝啬,他娶了和自己毫无感情、又老又丑的寡妇做妻子,而且不善待妻子,甚至失去人性,这无疑都源于其对庄园的追求。D.尽管醋栗又硬又酸,但是尼古拉对着醋栗,眼里含着泪,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他得意的姿态不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而是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选取了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的生活素材,文本以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为故事主角,深刻地剖析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弊病,见微知著,褒贬鲜明。B.小说善用对比手法,将尼古拉买田庄前后、尼古拉与仆人做对比,体现了尼古拉作为庄园主庸俗萎靡、好吃懒做的生活状态。C.小说中“醋栗”多次出现,尼古拉对于醋栗的“追求”贯穿了文章始终,“醋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契诃夫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流的幽默作家”,这篇小说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有强烈的讽刺幽默风格,细节刻画精准到位。(3)“我”在小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分析《醋栗》中“我”的作用。(4)小说的结尾,尼古拉住进了庄园,吃上了“醋栗”,“我”为什么“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人物在文中的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意蕴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他希望回到乡下尽情感受自然风光,这说明他的理想是过上自由自在、富有诗意的生活”有误。尼古拉想在乡村居住并有自己的庄园,只是希望能享受贵族生活,喜欢那种以权势和地位命令并欺压劳动者,自己却不付出劳动就能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故选:A。(2)B.“尼古拉与仆人做对比”错,文中没有把尼古拉与仆人做对比,对厨娘的描写是侧面烘托,厨娘邋遢肥胖,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尼古拉慵懒和满足于平庸生活的形象,极具讽刺性。故选:B。(3)结合“我们的童年是在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进省税务局的办公室”“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他生活节俭,省吃省喝”“几年后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已年过四十,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百余俄亩的田庄”“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等分析,“我”见证了弟弟尼古拉的故事,“我”是一个讲述者,真实可信。整篇小说是通过“我”的视角,观察和讲述尼古拉的故事的,“我们弟兄两个,我伊万•伊万内奇和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他比我小两岁”,“我”是主人公的哥哥,“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人变成怪物”,“我”见证了尼古拉为实现个人的小幸福,不断抛弃善良,最终人性扭曲的过程,极具真实感。结合“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不知什么缘故,往常我一想到人的幸福,就不免带一点哀伤的感觉,这一回亲眼看到幸福的人,我竟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分析,“我”是麻木人群中的清醒者,“我”是一个思考者,是一个有自己观点的觉悟者。作家借“我”的思考,表达了对新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追求等,并揭示了庸俗、安逸对人的灵魂腐蚀和精神伤害,使主旨更加突出。(4)尼古拉穷其一生来实现自己拥有一座栽有醋栗的庄园,然后过着好吃懒做的生活,失去了奋斗的理想,醋栗又酸又硬,却成为尼古拉心中幸福的味道,所以“我”认为尼古拉的理想就像“醋栗”一样“又硬又酸”。尼古拉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简单、低下的欲望而已。尼古拉本是温和善良的人,为了买一座栽有醋栗的庄园,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并且他俩在一起生活照样吝啬,并不善待妻子,最终妻子变得憔悴不堪而去世,但尼古拉从没想过他对她的死负有责任。所以“我”觉得为了追求这种狭隘而庸俗的幸福,许多人会失去人生中美好而善良的东西,变得吝啬自私,人性将逐渐产生异化和堕落。尼古拉的愿望就是回到乡下买下一座小小的庄园,但是对于这种把自己关进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却素来不认可,因为“我”认为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这是自私自利,这是偷懒怠惰。所以作为清醒者,“我”认为人不应该满足、安于现状,应具有更高的目标,更崇高的理想,为更多人创造幸福。但残酷的现实,让“我”倍感孤独,有着无力改变现实的悲哀。答案:(1)A(2)B(3)①“我”是事件的讲述者:弟弟尼古拉的故事是由“我”的讲述一一展开,使小说条理清晰,真实可信,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②“我”是过程的见证者:“我”见证了他人性从善良到自私吝啬、冷酷无情,不断扭曲的过程,突出主人公的形象。③“我”是思考的呐喊者:作家借“我”的思考和心理描写,揭示了庸俗、安逸对人的灵魂腐蚀和精神伤害,使主旨更加突出。(4)①“我”认为尼古拉的理想就像“醋栗”一样“又硬又酸”。他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简单、低下的欲望而已。②“我”觉得为了追求这种狭隘而庸俗的幸福,许多人会失去人生中美好而善良的东西,变得吝啬自私,人性将逐渐产生异化和堕落。③作为清醒者,“我”认为应具有更高的目标,更崇高的理想,为更多人创造幸福,然而眼下很多人却如同“尼古拉”一样满足于庸俗的理想、安于现状。二、古诗文阅读(40分)3.(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鬻棺者欲岁之疫,非疾于人,利于棺售故耳。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太宗又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比有奴告主谋逆,此极弊法,特须禁断。假令有谋反者,必不独成,终将与人计之;众计之事,必有他人论之,岂藉奴告也?自今奴告主者,不须受,尽令斩决。”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征上疏曰:“臣闻《书》曰:‘明德慎罚’,‘惟刑恤哉!’《礼》云:‘为上易事,为下易知,则刑不烦矣。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矣。’夫上易事,则下易知,君长不劳,百姓不惑。故君有一德,臣无二心,上播忠厚之诚,下竭股肱之力,然后太平之基不坠,‘康哉’之咏斯起。当今道被华戎,功高宇宙,无思不服,无远不臻。然言尚于简文,志在于明察,刑赏之用,有所未尽。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之所以与天下为画一,不以贵贱亲疏而轻重者也。今之刑赏,未必尽然。或屈伸在乎好恶,或轻重由乎喜怒;遇喜则矜其情于法中,逢怒则求其罪于事外;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瘢痕可求,则刑斯滥矣;毛羽可出,则赏因谬矣。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小人之恶不惩,君子之善不劝,而望致治,非所闻也。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佚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贞观十四年,戴州刺史贾崇以所部有犯十恶者,被御史劾奏。太宗谓侍臣曰:“昔陶唐大圣,柳下惠大贤,其子丹朱甚不肖,其弟盗跖为巨恶。夫以圣贤之训,父子兄弟之亲,尚不能使陶染变革,去恶从善。今遣刺史,化被下人,咸归善道,岂可得也?若令缘此皆被贬降,或恐递相掩蔽,罪人斯失。诸州有犯十恶者,刺史不须从坐,但令明加纠访科罪,庶可肃清奸恶。”贞观十六年,太宗谓大理卿孙伏伽曰:“夫作甲者欲其坚,恐人之伤;作箭者欲其锐,恐人不伤。何则?各有司存,利在称职故也。朕常问法官刑罚轻重,每称法网宽于往代,仍恐主狱之司,利在杀人,危人自达,以钓声价。今之所忧,正在此耳。深宜禁止,务在宽平。”(《贞观政要•刑法第三十一》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如此,庶免冤滥。庶,表示揣测或希望B.比有奴告主谋逆。比,近来C.遇喜则矜其情于法中。矜,怜悯,同情D.恐人之伤。伤,伤害(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A.欲成其考课考课,考核成绩,考核政事的优良得失和考核官员的功过善恶。B.大辟罪大辟,死刑,是古代“五刑”中最重的,其目的是震慑,维护社会秩序。C.今道被华戎华戎,原指中原的民族和边疆的少数民族。这里指普天之下。D.臣闻《书》曰《书》,指的是《尚书》,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深刻”今意为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古意为严苛、狠毒,文中的“深”与《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对樊於期所说“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的“深”字含义相同。B.“断狱”意为审判案件,文中的“狱”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字含义不同。C.“不肖”本指骨肉不似其父,文中的“肖”即“类似”,后引申为不才,品行不好,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等不肖”的含义相同。D.“从坐”即“连坐”,文中的“坐”与《鸿门宴》中“樊哙从良坐”、《蜀道难》中“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坐”字相比较,三个“坐”字含义均不相同。(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佚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B.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佚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C.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佚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D.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佚/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唐太宗认为人死不能复生,法律务必宽大轻简,向大臣询问办法,王珪建议,只要选用公平正直善良的人,对断狱公平者实施奖励,奸邪自然就会停息。B.唐太宗下令判处死刑,中书、门下两省和尚书、九卿要进行会审。此法实行几年后,全国被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国家安定太平,律法几乎被废弃了。C.唐太宗认为,谋反不能单独完成,一定会同他人商量,最终便会让事情泄露,所以对奴仆告发主人谋反的案件不用受理,直接下令将仆人斩首处决。D.刺史贾崇因部下有犯十恶之罪而遭到御史弹劾,唐太宗认为只须纠查罪犯,不须连坐,其根本原因是像古代唐尧、柳下惠这样的圣贤之人,其子弟都不免不成才,甚至为恶。(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小人之恶不惩,君子之善不劝,而望致治,非所闻也。②每称法网宽于往代,仍恐主狱之司,利在杀人,危人自达,以钓声价。【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解答】(1)A.庶:副词,可能。句意:这样做,才有可能避免冤狱滥刑。故选:A。(2)D.“合称为‘四书’”错,《尚书》是五经之一,《中庸》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故选:D。(3)B.“含义不同”错误。“狱”都是“案件”的意思。句意:审判案件准确。/大大小小的案件。故选:B。(4)句意:守帝王之业容易,创帝王之业艰难。既然得到了艰难的,难道还保不住容易的?如果有人保不牢固,那就是骄奢淫逸的缘故。慎终如始,怎能不时刻自我勉励呢!“守之则易”与“取之实难”对比,句式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C。“其或保之不固”为果,“则骄奢淫佚动之也”为因,中间应断开;“则……也”,判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故选:A。(5)B.“国家安定太平”错。原文为“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人数少是应为刑法宽松,死刑慎重严禁了,不一定表明“国家安定太平”。故选:B。(6)①“惩”,惩罚;“劝”,奖励;“治”,太平;“非……也”,判断句。译文:对小人之恶不予以惩罚,对君子之善不予以奖励,如果这样做还指望天下太平,这是没有听说过的。②“称”,说;“宽于往代”,状语后置,比前代宽大;“狱”,案件;“危”,使……危,危害。译文:他们都说刑罚比前代宽大,但我仍然担心主管断案的官员以杀人为功,危害别人以抬高自己,来钓取自己的声誉和地位。答案:(1)A(2)D(3)B(4)A(5)B(6)①对小人之恶不予以惩罚,对君子之善不予以奖励,如果这样做还指望天下太平,这是没有听说过的。②他们都说刑罚比前代宽大,但我仍然担心主管断案的官员以杀人为功,危害别人以抬高自己,来钓取自己的声誉和地位。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道:“人死了不能再活过来,因此执法必须要宽大简约。古人说,卖棺木的人希望年年发生瘟疫,并不是对人有仇恨,而是利于棺木出售的缘故。现在,执法部门审理每一个案件,一定力求苟严,以此来博得好的考核成绩。如今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做到公平恰当?”谏议大夫王珪进言说:“只要选拔正直善良的人,他们审判案件准确,就增加他们的俸禄,赏赐金帛,这样的话奸伪邪恶自然会止息。”太宗就下令按这个办法实行。太宗又说道:“古时判断案件,一定要向三槐、九棘的官员询问,现在的三公、九卿就有这样的职责。从今往后,遇到死刑,都叫中书、门下两省四品以上的高官及尚书、九卿来议处,这样做,才有可能避免冤狱滥刑。”因为实行了这些措施,到了贞观四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个人,几乎做到刑法搁置起来不用。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道:“近期有奴才告主子谋反作乱,这条律令危害很大,必须除掉。假如真有谋反,一定不是一个人单独的行为。肯定是跟别人合谋策划的。许多人策划的事,一定会引起别人议论,为什么偏偏由奴才告发呢?从今往后,凡奴才告发主子的案子,不要受理,全都下令将奴才斩首处决。”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征上疏说道:“我看《尚书》上讲:‘申明道理,谨慎刑罚。’‘用刑千万要慎重!’《礼记》说:‘君主宽厚容易侍奉,臣子老实容易驱使,这样就不用多少刑罚了。假如国君和臣子互相怀疑,那么老百姓就会产生疑惑;臣子不容易驱使,君主就得劳神费心了。’君主容易侍奉,臣子就容易驱使,君主能够不必操劳,百姓也不会困惑。因此君有一德,臣无二心,君主播种忠厚之诚,臣子竭尽辅佐之力,这样太平基业才不会毁灭,欢乐的歌声才会四面响起。现在国泰民安,陛下恩德遍及四海,没有人不服,无远不至。但是口头上虽说崇尚精简刑法,志向在于明察,但是刑的实行上仍然有不足的地方。赏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倡善良、铲除邪恶,因此帝王在运用刑罚的时候天下跟据同一的标准,不能按贵贱亲疏的分别而有轻重之分。现在的赏罚,不一定都能够实现《尚书》《礼记》提倡的那样。有的赏罚把握的尺度出于自己的好恶,有的赏罚轻重出于自己的喜怒;遇到自己高兴的时候就把感情融于法律之中,遇到自己生气的时候就在情理之外无端定他的罪;自己喜欢的哪怕是钻透他的皮来也要展露出他光鲜的毛发,厌恶的即使是已洗清掉他的污垢还要找出它残留的痕迹。找到蛛丝马迹就滥使刑罚,找出漂亮光鲜的羽翼就错误地奖赏。滥刑增长小人的气势,错误的奖赏就会使君子之道消失殆尽。对小人之恶不加以惩罚,对君子之善不给予奖励,假如这样做还指望天下太平,这是没听说过的。守住帝王之业容易,创下帝王之业艰难。既然得到了艰难的,难道还保不住容易的吗?假如有人保不牢固,那就是骄奢淫逸的缘故。慎终如始,怎能不时刻自我勉励!”贞观十四年,戴州刺史贾崇因其部下有人犯了十恶的罪,被御史弹劾上奏。太宗皇帝听后对左右的大臣们说道:“古代唐尧是大圣,他的儿子丹朱却很不成才;柳下惠是大贤,他的弟弟盗跖却成了巨恶的人。他们以圣贤之训,以父子兄弟之亲,尚且不能让他的子弟受到熏染而发生变化,去恶从善,如今要求刺史教化百姓都让他们走正道,这怎么可能?假如因此都给予贬降,恐怕今后都会互相隐瞒罪行,就发现不了罪犯了。所以各州有犯十恶之罪的,刺史不必连坐获罪,只让他明加查纠惩治,这样才能够肃清奸恶之人。”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大理卿孙伏伽说道:“做铠甲的人千方百计让铠甲坚固,唯恐被人击伤;造箭的人希望箭头尖锐,唯恐不能将人射伤。为什么呢?他们只是各司其职,都希望自己称职罢了。我常常询问司法部门刑罚的轻重情况,他们都说刑罚比前代宽大,但我仍担心主管断案的官员把杀人作为功劳,沽名钓誉,危害别人来抬高自己,来钓取自己的声誉和地位。现在我担心的就在于这个!应该严加禁止,刑罚务必宽平。”4.(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八、其九)①范仲淹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②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③[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缨,帽带。③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B.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儿的自由自在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C.“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D.两首诗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却因为都能巧妙化用典故,显得清雅而不流于浅俗。(2)诗人不相信“风尘化客衣”的底气何在?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相关诗句详细分析。【解答】(1)B.“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分析错误。“白鸟鉴中飞”紧承上句的写景,写出了沧浪之水平明如镜,光可鉴物,鸟儿掠过水面都可以照出影子。景物晶莹澄澈,纤尘不染,这里即景抒情,隐喻着诗人的高尚情操。故选B。(2)首先,“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作者开篇直写自己原本就有“素心爱云水”之情。“素心”指一种纯朴的心地,一种高洁的情操,之所以“爱云水”,因为“云水”亦纯洁无垢,正与“素心“相契合。易言之,作者在“云水”中能发现精神寄托之所。因此,当作者此日东南行“于桐庐道上”,看到了清澈的富春江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喜悦。体现了诗人本性纯朴高洁。其次,“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尘缨”指沾满征尘的帽带,“沧浪”指澄碧的江水。一个“笑”字是作者“素心爱云水”的形象化。他高兴地摘下帽子,要借“无限清”之江水洗洗干净,后两句暗用《孟子离娄上》之典:“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以沧浪之清水濯其缨,亦正寓有尽管遭贬谪,身遭“侮”,但其决不“自侮”,仍要保持自己的高洁节操之意,其“素心”是不会因贬谪而受污染的。体现出诗人襟怀达观超脱以及坚守自我的心志。再次,“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沧浪清可爱”,看似描写水色清澈可亲,其实是即景抒情,隐喻着诗人的高尚情操;“白鸟鉴中飞”紧承上句的写景,这沧浪之水如何可爱?它平明如镜,光可鉴物,鸟儿掠过水面都可以照出影子,景物晶莹澄澈,纤尘不染,正是服务于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最后,“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诗人不相信京洛豪华奢靡的风尘,可以把素衣染成黑色。范仲淹此以喻自己的高洁品格,不会因境遇地位的不同而变化。这两句反用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典。陆诗写洛阳羁旅风尘之苦,亦含污浊的环境可改变人的品格之意。而范仲淹则“不信”风尘能染污客衣,即恶劣环境能改变人的忠贞之志,这种忠贞之志就是其于千古佳作《登岳阳楼记》中所推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的“古仁人之心”,诗人对坚持自己的忠贞之志显示出高度的信心与决心。从整体上看,这两首诗中所写的桐庐道紧傍富春江,这一带风景绝佳,诗人看到所处环境清静优美如同画境般,在作者看来,这里正可以涵养情操。由此可见,作者虽遭贬谪,但并无消极颓丧之意,志向高远的作者,已把个人的荣辱升降置之度外,并没有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而是在如画景中涵养情操。答案:(1)B(2)①诗人本性纯朴高洁。诗人怀“素心”,爱“云水”,心地纯朴,情操高洁。②诗人襟怀达观超脱。获罪被贬,诗人却宠辱不惊,坦然“笑”对。③诗人有坚守自我的心志。见“沧浪”水,诗人主动“洗缨”,足见其高洁自守。④诗人所处环境清静优美。桐庐一带仿若画境,正可以涵养情操。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在《秦风•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的句子是:修我甲兵,与子偕行。(4)在《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两句,借月抒发了人类因延续而永恒,自然因不变而无限的感慨。【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点字:喻、利)(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焉)(3)修我甲兵与子偕行(重点字:偕)(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重点字:已)三、语言文字应用(15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对联常书写张贴或者刻画悬挂到楹柱上,故也称“楹联”。楹联,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可分为春联、喜联、庙联、车联等。它是以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为基础的一种文化样式,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以整齐雅致的形态出现,具有形式上的美感,还在于在对仗节奏中体现声律美,音乐感。春联作为年俗的楹联,两千年来盛传不衰,已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下来的一副经典春联“()”,其意蕴便来自年俗传统的祝福仪式。它不仅代表了喜庆,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愿望。楹联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就像一面旗帜飘扬在中国文化的天空,灿烂出彩。楹联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内蕴丰富宏大,内涵幽远深邃。它担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在楹联形式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楹联文化。(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A.名目繁多突现流传无所不至B.五花八门突显留传无所不至C.五花八门突现留传无所不包D.名目繁多突显流传无所不包(2)下列最适合填入文中括号内的一项是BA.猛虎啸山显威势,寒梅傲雪见精神B.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C.山水秀美风光丽,虎跃龙腾日日新D.双玉初谐琴瑟调,五花新授凤鸾封(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修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2)本题考查学生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段的关联。再结合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内容。(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解答】(1)第一处,“名目繁多”,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五花八门”,变幻多端或比喻花样繁多。根据后面“春联、喜联、庙联、车联”可知,此处是说楹联的名称很多,应使用“名目繁多”。第二处,“突显”,突出地显露。“突现”,突然出现。此处是说显露出音乐感,应使用“突显”。第三处,“流传”,事迹或作品等从历史上传下来并传播开去。“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辈。前者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而后者只能是纵向;前者依靠传的对象自身的生命力和辐射力,产生跨时空的影响,后者带有主观色彩,有时甚至是当事人刻意要把某些东西保存下来并传递下去。语境是说春联的传承,是依靠其自身的生命力,应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锻造青少年精神脊梁的重要性及意义
- 学校汽车课程设计
- 中小学总校制办学改革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智能开关课课程设计
- 电器设备厂生产车间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定置管理等
- 电气制图与识图十大基础知识
- 电气系统、给排水管道系统、消防管道系统、通风空调系统施工组织方案
- 电气规程变配电所二次系统与继电保护运行及自投装置运行
- 采购优化与成本降低方案
- 中医馆投资者教育及培训
- 最新VTE指南解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护理指南解读)
- 湘教版劳动教育初中第八课生炒柠檬鸭教案
- (格式已排好)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任务一
- 已安排论坛-树脂基复合材料工艺仿真软件pam rtm教程
-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PPT通用课件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上 I Can See课件
- BUCK电路的Saber仿真设计说明
- word公章模板
- 古代文论知识点总结
- 小学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期末试卷及答案
-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续签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