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重庆203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谢灵运用他游荡在山水间的身影指出了一个方向,即和凶险的社会相对立的和谐而可亲近的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自然在建安诗人那里是凶恶的,是社会凶恶的陪衬和帮凶,一直到陆机,我们看他的《赴洛道中作》,自然也是令人退避的,是人生险途的征兆。但在谢灵运那里,自然却是心灵的益友了:“清晖能娱人,游子檐忘归。”不但能由迷恋而忘归,而且还能启发心智、安慰心灵。他是第一个发现山水的美感的诗人,他虽然没有说山水“可居”,但他指出了山水的“可游”,并在山水的美感与人的心灵之间架起了第二条山水与人之间互通的桥梁。在这之前,一些哲人也谈到过山水,如孔子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孔子的山水往往是伦理道德的象征,孔子由此架起了人与山水相通的第一道桥梁,即山水的“以形媚道”与人内心的道德情操之间的桥梁。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人隐于山水,正是看中了山水的凶恶,因为山水的凶恶恰可衬显隐者的道德崇高。山水在这些隐者那里是没有美感而只有道德感的。他们和孔子一样,是只有第一道桥梁的。正如陶渊明不是去描写田园生活的艰辛,而是描写田园生活的美一样,谢灵运向我们展示的,也是山水之美。虽然他不至于真正归隐山水,但山水之美经他阐发却深入人心了。他架设了人与山水相通的又一桥梁。孔子的是伦理的桥梁,他的却是美学的桥梁。伦理的山水使我们敬畏,而美感的山水却可供我们退避栖身。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作《登池上楼》明显地分为三层:叙事、写景、议论。叙事乃叙进退失据的矛盾心境,然后从远跳青山、遥闻海涛的景色引发感慨,对人生有一番彻悟。写景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他的名句,他自己得意,后人也激赏。议论部分却给人言不由衷之感。就全诗来看,事、景、情的结合并不十分自然。春光怡人突转伤感,是了不相关而强作高明;自我称许,也只会让读者掩口而笑;堆砌辞藻、雕凿失真的弊病也难免。总之,就题材开创和形式创新而言,谢灵运虽差可与陶渊明比肩,但若论单篇质量和总体艺术成就,如情、景、理的圆融无碍,人格与诗格的浑然一体,他怕还不能望陶之项背。但是,撇开诗艺不谈,到和社会政治相对隔绝的山水中去寻求摆脱痛苦,逃避现实中的纠缠,以巨大的代价来换取心灵的平静,这就是陶、谢这一代人的新姿态。由于代价巨大,谢灵运犹豫反复,并最终被体制吞噬;也由于肯付出这一巨大的代价,陶渊明不仅赢得了自己的生命与本性,而且赢得了后世广泛的尊敬与向往。(摘编自鲍鹏山《风流去》)材料二:山水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最大分量。自先秦迄南北朝,山水诗尚处成型之中,至唐宋则大放光彩。“原始以表末”可辨别时异,“释名以章义”须定要素,此乃山水诗研究之旨归。人类自诞生之时就与自然山水建立了紧密关系。《礼记•郊特牲》之《蜡辞》言“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是人与山水景物情感关系的最早文字记载。其后《诗经》《楚辞》中自然山水的描写愈发浓郁。汉赋夯实了山水诗基础。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杨雄的《蜀都赋》、班固的《两都赋》等,皆极尽模山范水之能事。至晋末,游仙诗为山水诗的到来开山辟道,而玄言诗以自然山水为道具,为山水在诗中独立地位的获得挣得了契机。谢灵运被公认为首位大量写山水诗者,他推动了“理过其辞、谈乎寡味”的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换。及至谢朓,山水诗步入成熟。依“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之数,会意山水诗需要了解其概念内涵的构建要素。有些山水诗标题明示诗作内容以山水描写为旨归,依此,凭标题可剥离明显与山水诗对立的诗作,如《观书有感》。有些山水诗的标题指向性不明显,需关联其他要素来定断,如苏轼的《题惠崇(春江晚景)》从内容来看应归为山水诗类。山水诗描写的自然对象应符合存在规律,是自然山水或自然山水上附着景物。若“山水”非真非实、幻化神怪者,则可排之在外。如王维的《画》所言山水景物与自然虽有异,但仍合自然客观山水特性,所异乃因艺术表达之故。山水诗中所言自然山水景物词句须在整诗中居主体地位。《诗经》中多有提及景物,但诗篇中山水字句于全诗比重偏少。《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中山水词句的文字数量也不具优势,亦难入山水诗之列。自谢灵运后,诗作多自然山水景物,且诗中自然景物比重过半,故其诗大多皆入山水诗。山水诗,必以自然山水及其景物的审美为模写目标,绝非纯指山水表象。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有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山水之美应以“即目所会”之感为主,无须深究侧义。如《泊船瓜洲》前三句写景,“即目所会”之意即绘山水之美。当然,会意山水诗还需理会其内涵美的艺术表达。山水诗展现“即景会心”之美须凭借恰当方式,美与表现美的艺术手段须相容。自然异彩纷呈,景物千差万别。艺术手段的丰富性为山水诗必然和定然的表现。山水诗景与情的艺术建构呈时代、个体时空差异。大体而言,唐代山水诗情景结合紧密,宋代山水诗情景结合疏密有间。(摘编自陈显锋《中国山水诗意识代变及山水诗艺术内蕴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灵运虽然没有真正归隐于山水,但他将自然视作心灵的益友,发现山水之美并将之阐发得深入人心。B.谢灵运为逃避现实的纠缠而到山水田园中寻求宁静,诗歌成就可与陶渊明比肩,实现了人格与诗格的浑然一体。C.人类很早就与自然山水建立了紧密关系,山水诗意识是在时代演变中确立的,山水诗也是在代变中发展成熟的。D.不可单就标题来判断诗歌类别,可依照内容来辨别类属,如苏轼的《题惠崇(春江晚景)》应归为山水诗一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山水正是伦理道德的象征,由此架起了人与山水相通的伦理的桥梁。这样的山水常常令人敬畏。B.因为在有些隐者心目中,山水只有道德感而没有美感,所以他们常用山水的凶恶来衬显自己道德的崇高。C.对山水诗进行研究时,必须重视探究山水诗发展的始末,了解它的流变;解释各体的名称,从而阐明其意义。D.山水诗内涵美的艺术表现手段丰富,其景与情的艺术建构也呈时代、个体时空差异,其中又以个性差异最明显。(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中“山水的美感架设起人与山水相通的美学的桥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曹操《苦寒行》)B.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常建《宿王昌龄隐居》)C.深林闻社鼓,落日照渔家。(陆游《初春杂兴》)D.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4)会意山水诗需了解其概念的构建要素。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其概念的构建要素。(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格诺韦法的时间【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一九一四年夏天,两名穿浅色制服、骑着马的沙俄士兵来抓米哈乌。米哈乌眼看着他们从耶什科特莱的方向慢慢向他走来。炎热的空气里飘荡着他们的阵阵笑声。米哈乌站立在自家的门槛上,身穿一袭由于沾满了面粉而发白的宽大长袍,等待着——虽说他心知肚明这些大兵所为何来。米哈乌从他们手上接过一张纸条,拿去交给了妻子。妻子格诺韦法一整天哭哭啼啼,为米哈乌打理参战的准备工作。由于哭了一整天,她实在太虚弱,身心是那么地疲惫而沉重,以至于没能跨出自家的门槛,目送丈夫过桥。当马铃薯的花凋谢,而在开花处结出一些小小的绿色果实的时候,格诺韦法肯定自己是怀孕了。她掰着手指头算月份,算出孩子该是五月末割第一批青草的时候怀上的。不错,正该是那个时候。现在令她伤心绝望的是,她没来得及把怀孕的事告诉米哈乌。或许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是某种征兆,说明米哈乌会回来;他必须回来。格诺韦法亲自管理磨坊,就像米哈乌在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她照管工人们干活儿,给送粮食来的农民开收据。她倾听推动磨石的水的喧腾和机器的轰鸣。面粉落满了她的头发和睫毛,以致她晚上往镜子跟前一站,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个老太婆。老太婆对着镜子脱衣服,研究自己的肚子。她躺到床上,尽管身边塞了好几个小枕头,脚上还穿着毛线袜子,可她仍然睡不暖和。因为她总是像赤着脚跨进水里一样进入梦乡,久久不能入睡。于是她便有很多时间祷告。她从“我们的天父”开始,念到“圣母马利亚”,最后到了睡意朦胧的时候,她以自己所喜爱的对守护天使的祈祷来作结。她祈求自己的守护天使关照米哈乌,因为战争中的人或许需要不止一位守护天使。后来这祷告逐渐变成了战争的画面——简单又乏味,因为格诺韦法除了太古这个地方,不知还有另外的世界;除了礼拜六在市场上的斗殴,她不知还有另一个模样的战争。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就是那种喝的醉醺醺的男人在泥泞、水洼和垃圾中间的徒手搏斗,在这种搏斗中所有的问题都能一下子解决。所以她感到奇怪,战争竟然会持续这么久。有时,她到小镇购物的时候,偶然听见人们的交谈:“沙皇比德国人更强大。”他们说。或者:“到圣诞节,战争就会结束。”但是战争既没有在圣诞节结束,也没有在接下来的四个圣诞节中的任何一个结束。就在节日前的某一天,格诺韦法到耶什科特莱去采办过节的用品。市场上男人三五成群都在谈论战争。许多城市遭到破坏,居民的财产都散乱地堆放在大街上。人们为躲避炮弹的袭击纷纷逃亡。妻离子散,兄弟分隔。谁也不知到底是俄国人更坏还是德国人更坏。德国人放毒气,一挨着毒气眼就会变瞎。青黄不接的时候将是普遍的饥饿。战争是第一灾难,其他的灾难将随之而来。格诺韦法绕过一堆堆马粪,那些马粪融化了中贝尔特商店门前的积雪。门上钉的一块胶合板上写的是:本店只卖一流产品肥皂、漂白内衣的群青小麦淀粉和大米淀粉橄榄油、蜡烛、火柴杀虫粉……“杀虫粉”几个字突然使她感到恶心。她想起了德国人使用的毒气,眼睛一遇上就变瞎。如果拿中贝尔特的杀虫粉去撒蟑螂,蟑螂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为了不致呕吐,她不得不一连做了好几次深呼吸。“太太想买点儿什么?”一个肚子挺得老高的年轻孕妇用唱歌似的嗓音问道。她朝格诺韦法的腹部瞥了一眼,笑了起来。格诺韦法要了煤油、火柴、肥皂和一把新的棕毛刷子。她用手指去碰了碰尖尖的鬃毛。“过节我要大扫除,清洗地板,洗窗帘,清刷炉灶。”“我们不久也要过节,要净化神庙祈神赐福。太太是从太古来的,对吗?是从磨坊来的吧?我认识太太。”“现在我们两人已经彼此相识了。太太您的预产期在什么时候?”“二月。”“我也是二月。”申贝尔特太太开始把一块块灰色的肥皂摆到柜台上。“太太考虑过没有,这儿周围都在打仗,我们这些傻女人干吗还要生孩子?”“一定是上帝……”“上帝,上帝……那是个优秀的账房先生,照管着‘亏欠’和‘盈余’项目,必须保持平衡。既然有人丧命,就得有人降生……太太这么漂亮,准会生个儿子。”格诺韦法拎起了篮子。“我想要个女儿,因为丈夫打仗去了,没有父亲的男孩不好养。”申贝尔特太太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送格诺韦法到门口。“我们压根儿需要的就是女儿。倘若所有的妇女都开始生女儿,世界上就太平了。”两个孕妇都笑了起来。【注】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女作家,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九一四年夏天”暗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引出下文米哈乌被征参战后,妻子生活所发生的变化。B.文中用“马铃薯的花凋谢”“五月末割第一批青草”等生活场景来标识时间,突出表现了太古环境的农耕特色。C.“(战争)也没有在接下来的四个圣诞节中的任何一个结束”,拉长了故事的时间跨度,拓宽了小说的叙事空间。D.“二月”和“我也是二月”写出两个新生命都将在初春时节降生,饱含了作者对旺盛、蓬勃生命力的热情赞美。(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照管工人干活”“给送粮农民开收据”“倾听水的喧腾和机器的轰鸣”,白描式叙事写出了格诺韦法的辛劳与能干。B.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与她看到的战争灾难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太古人的封闭与质朴,更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C.结尾处关于“生女儿”的对话描写,与杜甫诗句“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样,都是对战争的间接控诉。D.文中写了很多碎片化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看似毫无关联,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但放在一起,却收到了奇异的效果。(3)小说中“杀虫粉”让格诺韦法几乎呕吐这一细节,有哪些作用?(4)小说借孕妇格诺韦法的眼睛写战争,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这种艺术构思的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上(唐太宗李世民)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适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反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贞观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合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黄门侍郎王圭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今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庆,卒亡天下。但使仓庾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二月,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征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B.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C.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D.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男,唐初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二十周岁的男子。B.敕,皇帝的诏书或命令,如《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达礼节隆重,D.贞观,贞观是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是李世民的谥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听从了封德彝征用中男为兵的建议,魏征却总认为这样不行,一连四次把征兵命令驳回去了,惹得唐太宗大怒。B.有人报告说魏征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让温彦博调查此事,温彦博虽查无实据,但认为魏征只是把袒护亲戚的形迹隐藏起来了。C.唐太宗和魏征探讨国君怎么做才称为贤明,怎么做就称为昏暗的问题,魏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以尧帝、舜帝与秦二世等例进行了阐述。D.唐太宗虽然身处天子至高无上之位,却仍然小心谨慎,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合天意,不能满足臣民的期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5)魏征为什么说自己不想做“忠臣”?请简要概括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晚景怅然简二三子李峤①楚客秋悲动,梁台②夕望赊。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长歌白水③曲,空对绿池华。【注】①李峤(645~714):曾三度拜相,晚年因被追究韦后之乱时“身为宰相,不能匡正”的罪责而被贬地方。②梁台:南朝梁的禁城,代指宫城。③白水: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后用作誓词,表示信守不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晚景”实指傍晚之景,也暗含诗人晚年之景,“怅然”二字统摄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颈联以“晚霞”对“寒露”,对仗工整,露水清寒,晚霞绚烂,别有韵味,情感深沉。C.“长歌白水曲”简单几笔描画出诗人池畔放歌的画面,表现了作者通达不羁的性格。D.“绿池华”描绘清丽之景,“空”字与首句“悲”字相照应,刻画出诗人的独特心境。(2)请结合全诗,概述作者“怅然”的具体内涵。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看似写梦,实则是以前夫妻恩爱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的句子是“,”。(3)《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达思妇想给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_______,总是_______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_______。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_______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谈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摘自《苏东坡传》)(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一概而论徒劳无功轻而易举杞人忧天B.一概而论徒劳无益一蹴而就悲天悯人C.一般而论徒劳无益一蹴而就杞人忧天D.一般而论徒劳无功轻而易举悲天悯人(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B.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人间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C.像这样的人物,苏东坡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D.人间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①,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面部、颜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语言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摆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②。③,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通过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B.通过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被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C.通过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被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D.超声波扫描技术的利用,使得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这个故事展现了精卫不畏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古往今来,人们对“精卫填海”的意义和价值也展开了讨论。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热烈赞扬精卫的执着不屈的战斗精神;唐代诗人韩愈则写下“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认为它“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对精卫的做法表示怜悯和惋惜;不少网友则认为一个人做事要量力而行,确定目标要权衡自己的能力。在班级读书会上,大家围绕“精卫填海”展开讨论,请参考材料中各方的看法,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重庆203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谢灵运用他游荡在山水间的身影指出了一个方向,即和凶险的社会相对立的和谐而可亲近的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自然在建安诗人那里是凶恶的,是社会凶恶的陪衬和帮凶,一直到陆机,我们看他的《赴洛道中作》,自然也是令人退避的,是人生险途的征兆。但在谢灵运那里,自然却是心灵的益友了:“清晖能娱人,游子檐忘归。”不但能由迷恋而忘归,而且还能启发心智、安慰心灵。他是第一个发现山水的美感的诗人,他虽然没有说山水“可居”,但他指出了山水的“可游”,并在山水的美感与人的心灵之间架起了第二条山水与人之间互通的桥梁。在这之前,一些哲人也谈到过山水,如孔子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孔子的山水往往是伦理道德的象征,孔子由此架起了人与山水相通的第一道桥梁,即山水的“以形媚道”与人内心的道德情操之间的桥梁。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人隐于山水,正是看中了山水的凶恶,因为山水的凶恶恰可衬显隐者的道德崇高。山水在这些隐者那里是没有美感而只有道德感的。他们和孔子一样,是只有第一道桥梁的。正如陶渊明不是去描写田园生活的艰辛,而是描写田园生活的美一样,谢灵运向我们展示的,也是山水之美。虽然他不至于真正归隐山水,但山水之美经他阐发却深入人心了。他架设了人与山水相通的又一桥梁。孔子的是伦理的桥梁,他的却是美学的桥梁。伦理的山水使我们敬畏,而美感的山水却可供我们退避栖身。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作《登池上楼》明显地分为三层:叙事、写景、议论。叙事乃叙进退失据的矛盾心境,然后从远跳青山、遥闻海涛的景色引发感慨,对人生有一番彻悟。写景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他的名句,他自己得意,后人也激赏。议论部分却给人言不由衷之感。就全诗来看,事、景、情的结合并不十分自然。春光怡人突转伤感,是了不相关而强作高明;自我称许,也只会让读者掩口而笑;堆砌辞藻、雕凿失真的弊病也难免。总之,就题材开创和形式创新而言,谢灵运虽差可与陶渊明比肩,但若论单篇质量和总体艺术成就,如情、景、理的圆融无碍,人格与诗格的浑然一体,他怕还不能望陶之项背。但是,撇开诗艺不谈,到和社会政治相对隔绝的山水中去寻求摆脱痛苦,逃避现实中的纠缠,以巨大的代价来换取心灵的平静,这就是陶、谢这一代人的新姿态。由于代价巨大,谢灵运犹豫反复,并最终被体制吞噬;也由于肯付出这一巨大的代价,陶渊明不仅赢得了自己的生命与本性,而且赢得了后世广泛的尊敬与向往。(摘编自鲍鹏山《风流去》)材料二:山水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最大分量。自先秦迄南北朝,山水诗尚处成型之中,至唐宋则大放光彩。“原始以表末”可辨别时异,“释名以章义”须定要素,此乃山水诗研究之旨归。人类自诞生之时就与自然山水建立了紧密关系。《礼记•郊特牲》之《蜡辞》言“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是人与山水景物情感关系的最早文字记载。其后《诗经》《楚辞》中自然山水的描写愈发浓郁。汉赋夯实了山水诗基础。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杨雄的《蜀都赋》、班固的《两都赋》等,皆极尽模山范水之能事。至晋末,游仙诗为山水诗的到来开山辟道,而玄言诗以自然山水为道具,为山水在诗中独立地位的获得挣得了契机。谢灵运被公认为首位大量写山水诗者,他推动了“理过其辞、谈乎寡味”的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换。及至谢朓,山水诗步入成熟。依“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之数,会意山水诗需要了解其概念内涵的构建要素。有些山水诗标题明示诗作内容以山水描写为旨归,依此,凭标题可剥离明显与山水诗对立的诗作,如《观书有感》。有些山水诗的标题指向性不明显,需关联其他要素来定断,如苏轼的《题惠崇(春江晚景)》从内容来看应归为山水诗类。山水诗描写的自然对象应符合存在规律,是自然山水或自然山水上附着景物。若“山水”非真非实、幻化神怪者,则可排之在外。如王维的《画》所言山水景物与自然虽有异,但仍合自然客观山水特性,所异乃因艺术表达之故。山水诗中所言自然山水景物词句须在整诗中居主体地位。《诗经》中多有提及景物,但诗篇中山水字句于全诗比重偏少。《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中山水词句的文字数量也不具优势,亦难入山水诗之列。自谢灵运后,诗作多自然山水景物,且诗中自然景物比重过半,故其诗大多皆入山水诗。山水诗,必以自然山水及其景物的审美为模写目标,绝非纯指山水表象。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有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山水之美应以“即目所会”之感为主,无须深究侧义。如《泊船瓜洲》前三句写景,“即目所会”之意即绘山水之美。当然,会意山水诗还需理会其内涵美的艺术表达。山水诗展现“即景会心”之美须凭借恰当方式,美与表现美的艺术手段须相容。自然异彩纷呈,景物千差万别。艺术手段的丰富性为山水诗必然和定然的表现。山水诗景与情的艺术建构呈时代、个体时空差异。大体而言,唐代山水诗情景结合紧密,宋代山水诗情景结合疏密有间。(摘编自陈显锋《中国山水诗意识代变及山水诗艺术内蕴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谢灵运虽然没有真正归隐于山水,但他将自然视作心灵的益友,发现山水之美并将之阐发得深入人心。B.谢灵运为逃避现实的纠缠而到山水田园中寻求宁静,诗歌成就可与陶渊明比肩,实现了人格与诗格的浑然一体。C.人类很早就与自然山水建立了紧密关系,山水诗意识是在时代演变中确立的,山水诗也是在代变中发展成熟的。D.不可单就标题来判断诗歌类别,可依照内容来辨别类属,如苏轼的《题惠崇(春江晚景)》应归为山水诗一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认为山水正是伦理道德的象征,由此架起了人与山水相通的伦理的桥梁。这样的山水常常令人敬畏。B.因为在有些隐者心目中,山水只有道德感而没有美感,所以他们常用山水的凶恶来衬显自己道德的崇高。C.对山水诗进行研究时,必须重视探究山水诗发展的始末,了解它的流变;解释各体的名称,从而阐明其意义。D.山水诗内涵美的艺术表现手段丰富,其景与情的艺术建构也呈时代、个体时空差异,其中又以个性差异最明显。(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中“山水的美感架设起人与山水相通的美学的桥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CA.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曹操《苦寒行》)B.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常建《宿王昌龄隐居》)C.深林闻社鼓,落日照渔家。(陆游《初春杂兴》)D.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4)会意山水诗需了解其概念的构建要素。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其概念的构建要素。(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仔细审读材料,结合上下文进行仔细地推敲和判断。(3)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要整体把握语段,从论证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角度去思考;也可从论证的基本结构总分或总分总等角度思考。【解答】(1)B.“实现了人格与诗格的浑然一体”错误,由“但若论单篇质量和总体艺术成就,如情、景、理的圆融无碍,人格与诗格的浑然一体,他怕还不能望陶之项背”可知,是“还不能望陶之项背”。故选B。(2)A.“孔子认为山水正是伦理道德的象征”“这样的山水常常令人敬畏”错误,由“但孔子的山水往往是伦理道德的象征”可知,原文有限制词“往往”,且这是作者的观点不是孔子的观点。由“孔子的是伦理的桥梁,他的却是美学的桥梁。伦理的山水使我们敬畏”可知,是“伦理的山水使我们敬畏”。B.“因为在有些隐者心目中,山水只有道德感而没有美感,所以他们常用山水的凶恶来衬显自己道德的崇高”因果倒置,由“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人隐于山水,正是看中了山水的凶恶,因为山水的凶恶恰可衬显隐者的道德崇高。山水在这些隐者那里是没有美感而只有道德感的”可知,“山水的凶恶恰可衬显隐者的道德崇高”是原因,“山水只有道德感而没有美感”是结果。D.“其中又以个性差异最明显”错误,原文是“山水诗景与情的艺术建构呈时代、个体时空差异”,没有体现哪个差异更明显。故C。(3)A.描写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体现的是萧瑟、悲凉,没有体现山水的美感。B.描绘隐居之处的景色,用山水景色衬托诗人的清高风度,不是山水的美感。C.描写初春深林之中社鼓之声不绝于耳,夕阳照耀着打渔的人家。前者喧闹,后者宁静淡然,给人一种美感。D.描写暴雨让路途充满泥泞,污浊的石浆纵横流淌。是诗人处境险恶,内心悲愤恐怖的体现,没有美感。故选C。(4)由“依‘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之数,会意山水诗需要了解其概念内涵的构建要素”可知,本题的答题区间在下文。由“有些山水诗标题明示诗作内容以山水描写为旨归,依此,凭标题可剥离明显与山水诗对立的诗作”可以概括出“旨归明确的标题”。由“山水诗描写的自然对象应符合存在规律,是自然山水或自然山水上附着景物”可以概括出“符合存在规律的自然对象”。由“山水诗中所言自然山水景物词句须在整诗中居主体地位”可以概括出“占内容主体的山水描写”。由“山水诗,必以自然山水及其景物的审美为模写目标,绝非纯指山水表象”可以概括出“以自然山水及其景物的审美为模写目标”。(5)第一段,将谢灵运诗中的山水与建安诗人进行对比,由此引出谢灵运对山水诗的贡献——他是第一个发现山水的美感的诗人,……指出了山水的“可游”,并在山水的美感与人的心灵之间架起了第二条山水与人之间互通的桥梁。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之处孔子的山水往往是伦理道德的象征;谢灵运的山水是山水之美。第三、四段,列举了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指出其优缺点,然后在第五、六段与陶渊明山水诗进行比较,指出二人不同的人生归宿。答案:(1)B(2)C(3)C(4)①旨归明确的标题。②符合存在规律的自然对象。③占内容主体的山水描写。④以自然山水及其景物的审美为模写目标。(5)①首先引出话题,概括指出谢灵运对山水诗的贡献。②然后将谢灵运与孔子作比较,突出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展现的不是道德感而是山水之美。③最后通过与陶渊明诗歌的比较,指出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以及二人不同的人生归宿。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格诺韦法的时间【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一九一四年夏天,两名穿浅色制服、骑着马的沙俄士兵来抓米哈乌。米哈乌眼看着他们从耶什科特莱的方向慢慢向他走来。炎热的空气里飘荡着他们的阵阵笑声。米哈乌站立在自家的门槛上,身穿一袭由于沾满了面粉而发白的宽大长袍,等待着——虽说他心知肚明这些大兵所为何来。米哈乌从他们手上接过一张纸条,拿去交给了妻子。妻子格诺韦法一整天哭哭啼啼,为米哈乌打理参战的准备工作。由于哭了一整天,她实在太虚弱,身心是那么地疲惫而沉重,以至于没能跨出自家的门槛,目送丈夫过桥。当马铃薯的花凋谢,而在开花处结出一些小小的绿色果实的时候,格诺韦法肯定自己是怀孕了。她掰着手指头算月份,算出孩子该是五月末割第一批青草的时候怀上的。不错,正该是那个时候。现在令她伤心绝望的是,她没来得及把怀孕的事告诉米哈乌。或许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是某种征兆,说明米哈乌会回来;他必须回来。格诺韦法亲自管理磨坊,就像米哈乌在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她照管工人们干活儿,给送粮食来的农民开收据。她倾听推动磨石的水的喧腾和机器的轰鸣。面粉落满了她的头发和睫毛,以致她晚上往镜子跟前一站,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个老太婆。老太婆对着镜子脱衣服,研究自己的肚子。她躺到床上,尽管身边塞了好几个小枕头,脚上还穿着毛线袜子,可她仍然睡不暖和。因为她总是像赤着脚跨进水里一样进入梦乡,久久不能入睡。于是她便有很多时间祷告。她从“我们的天父”开始,念到“圣母马利亚”,最后到了睡意朦胧的时候,她以自己所喜爱的对守护天使的祈祷来作结。她祈求自己的守护天使关照米哈乌,因为战争中的人或许需要不止一位守护天使。后来这祷告逐渐变成了战争的画面——简单又乏味,因为格诺韦法除了太古这个地方,不知还有另外的世界;除了礼拜六在市场上的斗殴,她不知还有另一个模样的战争。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就是那种喝的醉醺醺的男人在泥泞、水洼和垃圾中间的徒手搏斗,在这种搏斗中所有的问题都能一下子解决。所以她感到奇怪,战争竟然会持续这么久。有时,她到小镇购物的时候,偶然听见人们的交谈:“沙皇比德国人更强大。”他们说。或者:“到圣诞节,战争就会结束。”但是战争既没有在圣诞节结束,也没有在接下来的四个圣诞节中的任何一个结束。就在节日前的某一天,格诺韦法到耶什科特莱去采办过节的用品。市场上男人三五成群都在谈论战争。许多城市遭到破坏,居民的财产都散乱地堆放在大街上。人们为躲避炮弹的袭击纷纷逃亡。妻离子散,兄弟分隔。谁也不知到底是俄国人更坏还是德国人更坏。德国人放毒气,一挨着毒气眼就会变瞎。青黄不接的时候将是普遍的饥饿。战争是第一灾难,其他的灾难将随之而来。格诺韦法绕过一堆堆马粪,那些马粪融化了中贝尔特商店门前的积雪。门上钉的一块胶合板上写的是:本店只卖一流产品肥皂、漂白内衣的群青小麦淀粉和大米淀粉橄榄油、蜡烛、火柴杀虫粉……“杀虫粉”几个字突然使她感到恶心。她想起了德国人使用的毒气,眼睛一遇上就变瞎。如果拿中贝尔特的杀虫粉去撒蟑螂,蟑螂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为了不致呕吐,她不得不一连做了好几次深呼吸。“太太想买点儿什么?”一个肚子挺得老高的年轻孕妇用唱歌似的嗓音问道。她朝格诺韦法的腹部瞥了一眼,笑了起来。格诺韦法要了煤油、火柴、肥皂和一把新的棕毛刷子。她用手指去碰了碰尖尖的鬃毛。“过节我要大扫除,清洗地板,洗窗帘,清刷炉灶。”“我们不久也要过节,要净化神庙祈神赐福。太太是从太古来的,对吗?是从磨坊来的吧?我认识太太。”“现在我们两人已经彼此相识了。太太您的预产期在什么时候?”“二月。”“我也是二月。”申贝尔特太太开始把一块块灰色的肥皂摆到柜台上。“太太考虑过没有,这儿周围都在打仗,我们这些傻女人干吗还要生孩子?”“一定是上帝……”“上帝,上帝……那是个优秀的账房先生,照管着‘亏欠’和‘盈余’项目,必须保持平衡。既然有人丧命,就得有人降生……太太这么漂亮,准会生个儿子。”格诺韦法拎起了篮子。“我想要个女儿,因为丈夫打仗去了,没有父亲的男孩不好养。”申贝尔特太太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送格诺韦法到门口。“我们压根儿需要的就是女儿。倘若所有的妇女都开始生女儿,世界上就太平了。”两个孕妇都笑了起来。【注】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女作家,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一九一四年夏天”暗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引出下文米哈乌被征参战后,妻子生活所发生的变化。B.文中用“马铃薯的花凋谢”“五月末割第一批青草”等生活场景来标识时间,突出表现了太古环境的农耕特色。C.“(战争)也没有在接下来的四个圣诞节中的任何一个结束”,拉长了故事的时间跨度,拓宽了小说的叙事空间。D.“二月”和“我也是二月”写出两个新生命都将在初春时节降生,饱含了作者对旺盛、蓬勃生命力的热情赞美。(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照管工人干活”“给送粮农民开收据”“倾听水的喧腾和机器的轰鸣”,白描式叙事写出了格诺韦法的辛劳与能干。B.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与她看到的战争灾难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太古人的封闭与质朴,更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C.结尾处关于“生女儿”的对话描写,与杜甫诗句“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样,都是对战争的间接控诉。D.文中写了很多碎片化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看似毫无关联,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但放在一起,却收到了奇异的效果。(3)小说中“杀虫粉”让格诺韦法几乎呕吐这一细节,有哪些作用?(4)小说借孕妇格诺韦法的眼睛写战争,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这种艺术构思的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细节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细节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构思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写出两个新生命都将在初春时节降生,饱含了作者对旺盛、蓬勃生命力的热情赞美”错,此处只是杂货店老板娘与格诺韦法拉家常的谈话,从“太太考虑过没有,这儿周围都在打仗,我们这些傻女人干吗还要生孩子”“上帝,上帝……那是个优秀的账房先生,照管着‘亏欠’和‘盈余’项目,必须保持平衡。既然有人丧命,就得有人降生……太太这么漂亮,准会生个儿子”写出作者对战争中仍不得不降生的新生命的怜惜之情。故选:D。(2)B.“她看到的战争灾难”“更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错,她没有直接看到战争的灾难,主要表现“太古人的封闭与质朴”。故选:B。(3)从“‘杀虫粉’几个字突然使她感到恶心。她想起了德国人使用的毒气,眼睛一遇上就变瞎”可见,这让他想起来德国人的毒气,人类用毒药毒杀虫子,但人类同时也在被法西斯纳粹分子用毒毒杀,这种在战争中人命如虫子般被随意伤害、糟蹋的感受让他格外难受,体现了战争对人们带来的伤害。从“如果拿中贝尔特的杀虫粉去撒蟑螂,蟑螂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可见,她因为人类对此感到不适而联想到蟑螂是否也会有同样感受,是否也与被毒杀掉的人类一样痛苦绝望,能体谅到虫类的感受,反映出她内心的善良、柔软。(4)结合“一九一四年夏天,两名穿浅色制服、骑着马的沙俄士兵来抓米哈乌”可知,“一九一四年夏天”暗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引出下文米哈乌被征参战后,妻子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主人公格诺韦法的丈夫被抓参加战争,怀孕的她从此过上了等待丈夫回来、等待战争结束的漫长、恐惧而无望的生活,她是战争的见证者、亲历者,借孕妇格诺韦法的眼睛写战争,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批判性。结合“格诺韦法亲自管理磨坊,就像米哈乌在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她总是像赤着脚跨进水里一样进入梦乡,久久不能入睡。于是她便有很多时间祷告”“她到小镇购物的时候,偶然听见人们的交谈”“我想要个女儿,因为丈夫打仗去了,没有父亲的男孩不好养”“我们压根儿需要的就是女儿。倘若所有的妇女都开始生女儿,世界上就太平了”可知,丈夫被抓参加战争后,孕妇格诺韦法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亲自照看磨坊,怀着恐惧祈祷,两个孕妇的对话中都希望生女儿的情节,既真实反映了战争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又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表现了宏大主题。结合“格诺韦法除了太古这个地方,不知还有另外的世界;除了礼拜六在市场上的斗殴,她不知还有另一个模样的战争。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就是那种喝的醉醺醺的男人在泥泞、水洼和垃圾中间的徒手搏斗”可知,格诺韦法原本生活的太古是一个远离战争、封闭与质朴的地方,丈夫被抓参加战争后,她对战争的认识和想象也只是男人日常的搏斗,真正的战争是残酷而血腥的,反差极大,小说借孕妇格诺韦法的眼睛写战争,增强了对战争的批判。答案:(1)D(2)B(3)①“杀虫粉”让她联想到德国人的毒气,表现了战争对人们带来的伤害;②“杀虫粉”让她联想到蟑螂的感受,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柔软与善良。(4)①丈夫被抓参加战争,她是战争的见证者、亲历者,巧妙地交代了战争背景,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批判性。②小说描写了她的日常生活,怀孕渴望生女儿等等,既真实反映了战争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又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表现了宏大主题。③生活的太古相对封闭让她对战争的认识和真正战争带来的灾难形成较大的反差,增强了对战争的批判。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上(唐太宗李世民)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适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征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反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贞观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合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黄门侍郎王圭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今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庆,卒亡天下。但使仓庾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二月,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征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B.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C.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D.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中男,唐初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二十周岁的男子。B.敕,皇帝的诏书或命令,如《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敕”。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达礼节隆重,D.贞观,贞观是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是李世民的谥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唐太宗听从了封德彝征用中男为兵的建议,魏征却总认为这样不行,一连四次把征兵命令驳回去了,惹得唐太宗大怒。B.有人报告说魏征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让温彦博调查此事,温彦博虽查无实据,但认为魏征只是把袒护亲戚的形迹隐藏起来了。C.唐太宗和魏征探讨国君怎么做才称为贤明,怎么做就称为昏暗的问题,魏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以尧帝、舜帝与秦二世等例进行了阐述。D.唐太宗虽然身处天子至高无上之位,却仍然小心谨慎,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合天意,不能满足臣民的期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5)魏征为什么说自己不想做“忠臣”?请简要概括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尽诚”是动宾结构,其后断开;且“若”表假设,放在句子开头,其前断开,排除CD;“可知”为偏正结构,“可”做“知”的状语,不能断开;“臣”做“不敢奉诏”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故选:B。(2)D.“唐太宗是李世民的谥号”错误,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故选:D。(3)B.“但认为魏征只是把袒护亲戚的形迹隐藏起来了”错误。“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意思是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故选:B。(4)①“是故”,所以,因此;“壅蔽”,堵塞蒙蔽;“上通”,上达。译文:所以国君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那么有权的大臣就不能堵塞蒙蔽,下情就能上达了。②“指”,通“旨”,旨趣;“迩”,近;“见”,通“现”,表现,表达。译文: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5)结合“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可知,“忠臣”是由于皇帝昏庸,大臣不得不以死抗争,最终都落个身死国灭的下场。答案:(1)B(2)D(3)B(4)①所以国君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那么有权的大臣就不能堵塞蒙蔽,下情就能上达了。①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5)“忠臣”是由于皇帝昏庸,大臣不得不以死抗争,最终都落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参考译文:唐太宗励精求治,几次把魏征叫到自己的卧房内请教,请他告诉自己历代皇帝治国的可取和不可取之处。魏征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太宗都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太宗派遣使者调用士兵,封德彝启奏说“百姓中有些男子即使没满十八岁,但因身形壮实高大,也可以征用”。太宗听从了这个建议。皇上的命令已经发出,魏征坚持认为这样不行,就把命令又驳回来了,一连四次都不让它通过,太宗发怒了,把他召来训斥了一番。冬十二月,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征袒护他的亲戚,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但查无所获。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征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征,并且指出:“以后做事要有所保留。”有一天,魏征入朝觐见,对太宗说:“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太宗惊讶地说:“我已经后悔了。”魏征再次跪拜说:“臣有幸能侍奉陛下,愿陛下能使臣成为良臣,不要成为忠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魏征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共享尊荣,这就是所谓的良臣。龙逢、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太宗很高兴,赐给魏征五百匹绢。贞观二年春正月,太宗问魏征说:“国君怎么做才称为贤明呢?怎么做就称为昏暗呢?”魏征回答说:“听取各方面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偏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昏聩。从前尧帝明智,向四方百姓询问民情,所以三苗的恶行才能够上传到他的耳内。舜帝耳聪目明,所以共工、鲧、驩兜不能隐蔽他们的罪行。秦二世偏信赵高,从而酿成在望夷宫被杀的祸患。梁武帝偏信朱异,因此招致饿死在台城的羞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从而导致在彭城合被杀。所以国君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那么有权的大臣就不能堵塞蒙蔽,下情就能上达了。”太宗说:“很对。”太宗对黄门侍郎王圭说:“开皇十四年,天下大旱,隋文帝不允许开仓赈济百姓,反而让百姓到崤山以东地区谋生。到文帝末年,天下储备的粮食可以供给五十年。隋炀帝依仗国家富饶,奢侈之心从没有满足的时候,终于导致王朝灭亡。其实只要仓库里的粮食足以防备灾年,多余的储备又有什么用呢!”二月,太宗对侍臣们说:“人们都说天子至高无上,没有什么畏惧的。我却不是这样的,我上害怕皇天的监察,下畏惧群臣的瞻仰,兢兢业业,仍然还是担心不合天意和臣民的期望。”魏征说:“这正是天下大治的关键,希望陛下慎始慎终那就好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晚景怅然简二三子李峤①楚客秋悲动,梁台②夕望赊。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长歌白水③曲,空对绿池华。【注】①李峤(645~714):曾三度拜相,晚年因被追究韦后之乱时“身为宰相,不能匡正”的罪责而被贬地方。②梁台:南朝梁的禁城,代指宫城。③白水: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后用作誓词,表示信守不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晚景”实指傍晚之景,也暗含诗人晚年之景,“怅然”二字统摄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颈联以“晚霞”对“寒露”,对仗工整,露水清寒,晚霞绚烂,别有韵味,情感深沉。C.“长歌白水曲”简单几笔描画出诗人池畔放歌的画面,表现了作者通达不羁的性格。D.“绿池华”描绘清丽之景,“空”字与首句“悲”字相照应,刻画出诗人的独特心境。(2)请结合全诗,概述作者“怅然”的具体内涵。【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表现了作者通达不羁的性格”错误。本诗的题目是《晚景怅然简二三子》,“怅然”二字统摄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而“白水”运用了典故,表示信守不移,所以表现了作者通达不羁的性格是错误的。故选C。(2)诗歌首联说到作者客居他乡,由对作者的注释可知诗人晚年被贬地方,而“秋悲动”可知,已经到了深秋时节,而“梁台”用来代指宫城,一个“赊”字可知,作者被贬之地和朝廷相距甚远,可望而不可及,可以说作者的处境非常的孤寂,所以作者因年高岁暮,客居他乡,远离朝廷,望而不得,为自身所处孤寂境遇而怅然。诗歌的颔联写到深秋时节梧桐树的叶子已经落下,山中的桂花将要开放。颈联写到露水清寒,晚霞绚烂。这两联以山桂花开衬梧桐叶落,以绚烂晚霞衬寒凉清露,更加表现深秋时节景物的凄凉,所以作者为眼中所见萧瑟秋景而怅然。诗歌的尾联运用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的典故,作者对水长歌来表达对朝廷的信念不改,当年绿池清丽,空荡无存,作者空有对朝廷的一腔热情,但自己的满腔抱负去无从施展,所以作者感到怅然。答案:(1)C(2)①年高岁暮,客居他乡,远离朝廷,望而不得,为自身所处孤寂境遇而怅然;②秋意甚浓,夕阳西照,以山桂花开衬梧桐叶落,以绚烂晚霞衬寒凉清露,为眼中所见萧瑟秋景而怅然;③对水长歌,信念不改,绿池清丽,空荡无依,为满腔抱负无从施展而怅然。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看似写梦,实则是以前夫妻恩爱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的句子是“小轩窗,正梳妆”。(3)《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达思妇想给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句子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重点字:疑、谤)(2)小轩窗正梳妆(重点字:轩、梳)(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雁、潜、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_______,总是_______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_______。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_______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谈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摘自《苏东坡传》)(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DA.一概而论徒劳无功轻而易举杞人忧天B.一概而论徒劳无益一蹴而就悲天悯人C.一般而论徒劳无益一蹴而就杞人忧天D.一般而论徒劳无功轻而易举悲天悯人(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A.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B.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人间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C.像这样的人物,苏东坡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D.人间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3)本题考查的是辨析修辞手法。首先要对基本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确定修辞手法构成;最后明确表达效果。【解答】(1)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一般而论:就通常的情况来说。联系前后文,此处是说数通常情况下对人品个性做解释没有什么用处,应取“一般而论”。徒劳无功: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也说“徒劳无益”。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语境是说对人品个性做解释没有什么用处,白费功夫,应选“徒劳无功”。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轻而易举”侧重容易,简单。“一蹴而就”侧重于快,无过程。此处指从一个人身上挑选几个优点,取“容易”义,应选“轻而易举”。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的事情忧虑。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语境修饰“道德家”,应为“悲天悯人”。故选:D。(2)这段话在讲苏东坡的人品个性,因此应让“苏东坡这样的人物”做主语,而BD项主语是“人间”,C项主语是“苏东坡”,且“这样”含义不明。故选:A。(3)先看构成:“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采用“是……”的句式构成排比,赋予苏东坡多个不同的身份;再看效果:“是……”的句式排列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散文作家”“新派画家”“伟大的书法家”“酿酒实验者”,强调苏轼身份的多样性。答案:(1)D(2)A(3)①构成:围绕苏轼身份,多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②表达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强调苏轼身份的多样性。(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①包含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面部、颜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语言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摆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②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③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通过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A.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5篇参考
- 2024年度全球资产配置代客理财合作协议3篇
- 幼儿园美术区域课程设计
- 电工考试电工考试试题库三十三试卷(练习题库)
-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电工基础知识100问
- 脑卒中后康复的家庭指导汇报
- 第八单元机械能守恒2
- 第24讲 书面表达之演讲稿-2024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 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解决方案
- 【政治】期末复习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王维《山居秋暝》诗歌鉴赏与意境探究教学设计
- 社区妇联2024工作计划
- 华电笔试题库
- 跨学科实践活动7+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 中建深基坑工程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水利工程制图与应用组”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常见的氨基酸的分类特点及理化性质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碳足迹报告】新乡市锦源化工对位脂产品碳足迹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