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社区营造的困境浅析目录TOC\o"1-2"\h\u22129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社区营造的困境浅析 130483一、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渔村发展问题 12413二、生态社区营造的困境及其表现 3进入21世纪,随着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渔民的传统海洋经济活动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等传统的海洋经济活动亟待转型。关于海洋生态退化,过度捕捞与非法捕捞一直是主流解释框架。依循这一治理逻辑,要实现海洋生态治理,减少渔民人口和渔船数量势在必行。为此,国家开始积极通过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等政策,来推动渔民上岸转产,传统渔民开始大量离开渔村进城打工。然而,渔民与海洋是生命共同体。在海洋生态治理的过程中,随着渔民上岸转产和进城务工,这虽然有助于渔船和渔民数量的减少,进而减少海洋生态资源的压力,但与此同时,也带走了蕴藏在渔民身上的有关海洋生态治理的本土资源和生态智慧。我们的调查也发现,由于渔民的社会参与缺乏,以减少渔民人口和渔船数量的海洋生态治理措施,可能带来一系列政策的意外后果,如外来渔民非法捕捞等问题。为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之中,有必要进一步梳理渔民与海洋生态治理之间复杂的社会关联,重新审视渔民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本部分内容所使用的经验材料,主要源于笔者2017年9月、2018年7月-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L岛田村所开展的实地调查,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来收集资料。田村是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海域L岛的一个以海洋捕捞位主的渔业社区,现有户籍人口约1000人左右。由于过度捕捞所带来的近海渔业资源退化,该村的渔业生计面临萎缩,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长期在岛外居住和工作,渔村空心化问题突出。一、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渔村发展问题海洋渔村大多被海岸山脉或海洋所隔离,不仅对外交通困难,而且受制于地形起伏较大等因素,渔村内部交通也大多不便,电力、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很多渔村没有稳定的手机信号,信息网络无法通达。特别是那些地处边远海疆地区的海岛渔村,渔民的生活条件更为艰苦。过去,许多渔民在闲暇之余,除了喝酒和打牌无事可干。为此,对许多在城市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渔民而言,他们大多选择留在城镇居住工作,而非返回海洋渔村从事捕捞或养殖,这进一步加剧了年轻劳动力流失、渔民人口结构老化与渔村空心化等问题,不仅乡村振兴面临挑战,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也面临本土治理资源匮乏的问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难度加大。实地研究发现,近年来,沿海地区的渔民和渔船的数量开始大幅度减少,这里面既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渔村的年轻一代,很少有人愿意跟父辈一样出海打鱼了。相比父辈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单一、经商头脑有限,如今的渔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并由于长期在城市读书和居住生活,他们已经接受并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之中。对年青渔民而言,生计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海洋,接班父辈做渔民也不再是渔村年轻一代的选择。出海打鱼不仅危险、辛苦和枯燥,而且还是一个赚钱少、没有出息的生计方式。父辈几十年来一直在这个十平方米左右的狭窄渔船上干着同样的体力劳动,一天到晚就是出港、回港,以及晒网、收网、清洗和搬运,对其没有什么吸引力。此外,海上没有电视和电脑,手机大部分时候也没有信号,对习惯了在信息化时代生活的年轻人而言,渔船上的空闲时间不知道如何打发,这也让他们感到无聊和苦闷。因此,大部分年轻人对出海捕鱼没有兴趣,而是愿意在城市找一份稳定的营生,哪怕这个工作并没有出海打鱼挣得多。渔民上岸转产和渔船数量减少,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所希望取得的政策效果。然而,随着人口的流失和空心化现象加剧,中国沿海地区的海岛出现不同程度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困难问题,并进一步加剧了海洋渔村的生活不便和渔民的人口流失。许多海洋渔村因失去发展资源和活力而沦为“无人岛”、“无人村”。由于渔民、渔村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及管护海洋生态空间上的独特价值,海洋渔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渔场和海洋处于一种无人保护和无人监管的状态,不仅海洋权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也会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理论上,渔民上岸转产有助于海洋生态资源的修复与保护,但悖论的是,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问题并没有因为海洋渔村人口减少而发生实质改变。在田村的调研中,许多渔民向我们反映,虽然现在村里的本地渔民和渔船减少了,但村里的外来打工渔民数量增加了,而且渔场上也开始大量地出现外来渔船,从而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政府主导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效果,也加剧了本地渔民的环境不公正体验。在渔村,由于渔民的生计方式相对单一,其经济状况也大多与捕捞、养殖等传统海洋经济活动相关,那些技术好、善于经营的渔户也大多是海岛较为富裕的渔户。相对而言,相对富裕的渔户上岸的倾向要明显低于贫困渔户,他们更倾向于大量聘请外来务工人员来扩大捕捞或养殖规模,进而获取短期收益。而随着海岛市场化的程度加深,渔业生产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贫穷的渔户更愿意领取政府补贴和上岸前往城镇生活、打工。近年来,地方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在海洋渔村实施了一系列的海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包括对红树林、珊瑚礁等海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以及对海洋渔村的植被和淡水资源进行涵养等,并加强生物栖息地的建设,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然而,这些工程大多是政府投资和外来建筑公司承包建设的,由于缺乏本体渔民的存于,这也使得这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难以在渔村落地生根,并普遍面临“事倍功半”和海洋生态修复、保护不可持续的问题。例如,在田村,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严酷的气候条件,在强劲的海风与腐蚀性极强的海浪共同作用之下,海岛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从而使得这里的海洋生态修与保护工程的投入巨大。即使是陆地上较为简单的植树造林,在这里也会变得困难重重。加之由于缺乏当地渔民的参与管护和相应的维护,树苗经常是死了补、补了死,以政府为主导的海岛生态治理项目成本高昂。刘敏:《环境经济社会学视野下的海岛旅游开发及其反思——青岛市L岛的实地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换言之,由于渔村的发展面临困境,在社区建设和社会参与不足的情况之下,政府主导的海洋生态治理项目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海洋生态修复与保护,但面临成本高昂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重新评估并有效发挥渔民、渔业及渔村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推动政府与渔村伙伴关系的建构,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家与社会、渔民与海洋的关系协调和和谐共生,更在于促使渔民们发展出一种海洋生态修与保护的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对绿色社会建设和生态社区营造具有相当正面的意义。二、生态社区营造的困境及其表现生态社区营造的本质是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绿色社会建设方式,其手段是将生态因素融入到社区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更加突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更加重视社会关系的协调,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具体到海洋渔村,生态社区营造不仅在于促进渔民转产和实现渔村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社区建设,在于让生活在社区中的每个居民,都能够感受到获得感、归属感与安全感,从而渔民与海洋、渔村与城镇、国家与社会等各种关系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从冲突走向协调。换言之,渔村社会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互相适应,共同构成了生态社区这一有机整体。正如邓拉普在新生态范式中所强调的那样,RileyDunlap,“ParadigmaticChangeinSocialScience:FromHumanExemptionstoanEcologicalParadigm,”AmericanRileyDunlap,“ParadigmaticChangeinSocialScience:FromHumanExemptionstoanEcologicalParadigm,”AmericanBehavioralScientist,vol.24,no.1,1980,pp.5-14.生态社区营造起源于渔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自主意识觉醒,是自下而上的社区建设途经和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传统渔业生计方式的逐渐衰退,使得渔民们逐渐将社区建设的重点,从过去的过度依赖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资本密集型海洋开发体制,转向了多元产业发展和生态社区营造,并通过滨海旅游业发展来重建渔村经济和推动乡村振兴。与传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通过推动渔民上岸和转产转型的途径或方式所不同,滨海旅游业通过发展现代海洋经济活动,让渔民能够在海洋生态修复与保护过程中得到发展生计和改善生活的机会,进而推进海洋绿色社会建设。为此,滨海旅游开发迅速地嵌入渔民的传统生计模式之中,有效地解决了海岛渔村发展的内在危机,达到了将海洋生态保护纳入海洋社会发展,用海洋社会发展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的效果。生态社区营造的重要根基,就是在于新的、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活动,要当地民众建立起友好的关系,进而在人际关系协调的基础之上,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进而建设一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然而,当海洋渔村全面纳入到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时,滨海旅游开发给当地传统渔民及渔业社区带来的不仅是海洋经济活动的多元和居住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海洋社会关系结构的改变。随着过去封闭的海洋渔村逐渐变成开放的旅游胜地,游客的大量涌入,以及外来资本、旅游企业及相关人员的进入,使得原本相对简单的海洋社会结构及社会关系也日趋复杂和多元,海洋经济活动的变化使得海岛的社会关系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生态社区营造要强调社区的整体生态化或绿色发展,这种整体的绿色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也包括社会建设和社区人际关系的协调,以及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五位一体”的整体协调发展。然而,作为生态社区营造的重要方式,滨海生态旅游在推动渔村发展方式生态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同时,由于渔民的主体性地位受到冲击,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冲突,渔村绿色社会建设和生态社区营造面临困境与挑战。第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协调。生态社区营造首先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营造与改善。然而,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尽管传统渔民对于滨海旅游开发有其自身的利益诉求,但这并不能改变渔民利益边缘化的状况,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改善。例如,滨海旅游开发大多涉及到拆迁,一些人数较少的海洋渔村甚至是整体搬迁。拆迁不仅涉及到房屋的补偿,也涉及到耕地的补偿。然而,由于海洋渔村的耕地面积相当有限,许多以船为家的渔民没有耕地,或者只有面积很小的耕地,补偿资金非常有限。此外,由于海域及海洋渔业资源在产权上归国家所有,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方对渔民的补偿,大多局限于对房屋的征收补偿,以及少部分养殖区的补偿,也很少涉及到对渔场和渔业资源的补偿。为此,在滨海旅游开发的过程之中,很多渔民并不认可开发方的补偿方案,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其利益诉求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海洋渔村被开发成豪华旅游度假村,一些靠城市较近的海洋渔村甚至开发成为高档商品住宅区,而世居渔村的渔民则需要搬迁到远离渔村的城镇“渔民新村”居住,从而成为滨海旅游开发的旁观者和失落者。对于留在海洋渔村的许多传统渔民而言,虽然旅游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也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但由于旅游利益分配不均和渔民收入的两极分化,相对剥夺感的上升,使得一部分渔民对于基层政府和旅游开发方抱有不满心理。第二,社区内部渔民关系的不协调。作为生态社区的三大基本要素,渔民、渔村及海洋是唇齿相依的有机整体或生命共同体。为此,生态社区营造不仅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以及强调社区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事实上,它更加重视社区人际关系的协调,从而希望改变长久以来因资本密集型海洋开发体制而业已恶化的渔村人际关系,并希望通过滨海旅游业等新型海洋经济活动来重构社区发展环境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在滨海旅游业的带动下,海洋渔民的生产方式,正从最初的“渔业捕捞为主,水产养殖为辅”,逐步转变为“滨海旅游为主,渔业为辅”,渔民们开始接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游客造访。整个渔村除了少数没有经济能力或条件的渔户之,大多数渔户都以开办民宿和海鲜餐厅,购买小型游艇由于出海观光和垂钓,以及成立小卖部出售游泳和垂钓工具、当地手工艺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等,从而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滨海旅游当中。对许多从事旅游业的渔户而言,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不是缺少游客的到来,而是他们没有办法去满足这些外来游客的需要。由于渔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经济资本有限,其经营的民宿及渔家乐大多模式单一,很难形成特色和竞争力,这使得岛上“拉客”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常常引发邻里之间的恶性竞争和抢客冲突。第三,渔民与外来旅游开发企业的关系不协调。为了推动滨海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渔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整体转型,地方政府和渔村集体,也开始大量引入外来资本。然而,由于外来旅游开发公司覆盖面广,吃独食和排斥当地渔民的情况也十分突出,甚至是造成了许多新的社区冲突。不可否认的是,滨海旅游业开展以来,外来的资本大量进入田村,不仅大量居民的空闲房屋被改造成为民宿,道路、自来水、厕所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渔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了渔村乡村振兴。然而,外来资本的到来,也加剧了渔村内部本来就已经恶性的旅游竞争。由于资本和经营能力弱,渔民们开设的餐厅、民宿等,往往竞争不过外来投资者的连锁酒店和海鲜餐厅。由于旅行社和旅游开发企业的合盟,这也使得滨海旅游业变得高度的封闭,城市游客更倾向于在外来资本开设或经营的民宿、餐厅等场所消费,本地渔民并没有从滨海旅游业发展中充分受益,从而也带来了本地渔民与外来旅游经营者的关系紧张。第四,当地渔民与外来游客的关系冲突。随着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与外来游客的大量涌入,本来就资源匮乏的渔村公共设施问题加剧。在夏秋旅游旺季,游客们大量占据田村与市区的跨海轮渡,渔民们的日常出行变得非常不方便。此外,游客们的到来还打乱了渔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并挤压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空间。在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滨海旅游开发之前,渔村生活的主要是渔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十分简朴。由于电力(需要自己用柴油或风力发电)及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落后,渔村的娱乐项目非常少,渔民们大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十分平静。而在滨海旅游业兴起之后,渔村的娱乐设备和夜生活也开始兴起,许多游客晚上喝酒喧闹到深夜,制造的各种噪声使得许多渔民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此外,渔村淡水资源缺乏,渔民日常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于雨水和山上地山泉水井,为此,他们通常非常注意用水。游客的大量到来,加剧了渔村生活用水问题。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生活用水设施的改善,但供水能力仍然相当有限,一到旅游旺季的傍晚用水高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机电设备安装合同范本
- 2024版学校废物管理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电子元器件展参展商权益保障协议模板3篇
- 2025年度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房屋租赁管理及押金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平安普惠企业融资借款合同3篇
- 2025版路灯设施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合同4篇
- 2025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厂房租赁合同补充协议3篇
- 2024离婚诉讼费用分担及财产处理合同
- 2025年度旅游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合同4篇
-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3
- 教育专家报告合集: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3-2024)
- 肝脏肿瘤护理查房
- 护士工作压力管理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应对策略
- 2023年日语考试:大学日语六级真题模拟汇编(共479题)
- 皮带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 ISO9001(2015版)质量体系标准讲解
- 《培训资料紧固》课件
- 黑龙江省政府采购评标专家考试题
- 成品烟道安装施工方案
- 医疗免责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