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量测量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机械量测量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机械量测量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机械量测量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机械量测量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机械量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量测量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开课单位测控教研室授课学期第6学期学分/学时2/32课内学时32理论授课26上机学时0课内实践0实验学时6课外学时32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是否双语否先修课程大学物理、信号分析与处理、传感器后续课程测控仪器与系统二、课程简介机械量测量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现代测试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研究测量标准与单位、测试系统的响应、信号的调理等基本理论和位移及尺寸、力及力矩、速度等不同机械量的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工程应用性较强。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常见几何量、机械量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工作原理,具备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能够将各类机械量测量的原理、方法和测试系统等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测控技术领域的工程问题,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各类机械量测量的原理和结构建立科学思维;通过测试系统实现机械量的测量体会测量技术的科学性和精密性,增强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感。(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1.2掌握解决测控系统工程领域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1-工程知识课程目标22.2能够将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综合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对比并试图改进;3.3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测控模块、系统或仪器,并体现创新意识。2-问题分析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课程目标31.2掌握解决测控系统工程领域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2.2能够将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综合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对比并试图改进;3.3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测控模块、系统或仪器,并体现创新意识。1-工程知识2-问题分析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检测的基本概念及几何量测量(学时数:10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检测的基本概念、单位制和量值传递;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长度尺寸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线位移量的测量;角度测量的基本原则、单一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量、角位移的测量。2.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和角度测量的方法;线位移和角位移测量的方法。难点:表面粗糙度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量。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巡回指导、案例分析、线上测验。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能够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长度实物基准,掌握长度尺寸的测量、形位误差测量、线位移测量的方法及原理;了解角度测量原则、角度实物基准,掌握角度、缘分度误差及及角位移测量的主要方法及原理。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第二单元速度的测量(学时数:6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速度测量、转速测量、加速度测量。2.重点和难点重点:速度测量、转速测量、加速度测量的常用方法及原理。难点:速度、转速、加速度测量电路分析。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案例分析、线上测验、实验。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能利用速度测量、转速测量、加速度测量的常用方法及原理解决一般工程测量问题。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第三单元力、力矩和压力的测量(学时数:6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力的测量方法、力矩测量、压力测量。2.重点和难点重点:压力的测量方法。难点:力和力矩的测量方法。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线上测验、实验。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利用力、力矩、压力测量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能解决一般测控系统中力的测量问题。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第四单元机械振动的测试(学时数:4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类型、振动的激励和激振器、测振传感器、振动的测量。2.重点和难点重点:振动测试的方法。难点:激振、拾振、测振原理。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线上测验。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能够利用振动测量的原理和结构解决实际工程振动测量问题。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第五单元温度的测量(学时数:6学时)1.课程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膨胀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辐射测温。2.重点和难点重点:温度测量的各种方法。难点:辐射测温发法。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线上测验、实验。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能够利用温度、温标概念和各类温度测量基本工作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中温度测量问题。5.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二)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学时安排课内课外学时比例第一单元检测的基本概念及几何量测量课堂讲授、巡回指导、案例分析、线上测验课程目标1、2、3101:1第二单元速度的测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案例分析、线上测验、实验课程目标1、2、361:1第三单元力、力矩和压力的测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线上测验、实验。课程目标1、2、361:1第四单元机械振动的测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线上测验课程目标1、2、341:1第五单元温度的测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线上测验、实验。课程目标1、2、361:1合计321:1五、课程考核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一)课程考核课程成绩构成(百分制)课程成绩构成比例考核环节目标分值考核/评价细则平时成绩60%课后作业50共计安排5次作业,主要考核各重点章节知识点,以计算形式为主,线下提交批阅,目标分值=0.5×作业平均值。小组讨论15共计安排3次线上讨论,主要考核压力、速度、振动等一些实用机械量测量系统的设计,根据讨论内容优劣给小组打分,各小组内根据任务分派组内为每个人打分。目标分值=0.15×讨论平均值线上测验25安排5次线上客观题测验,主要考核基础知识,每次答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目标分值=0.25×测验平均值出勤和综合表现10按出勤、使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事情的次数按比例扣分,最终以满分10分折算。实践成绩20%实验100安排3次实验,主要考核压力、速度和温度的测量,每次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按数据和报告内容准确、详实度按比例以满分10分折算。期末大作业20%设计内容60选择工程案例,如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分析其中的测量装置,包括使用传感器类型、原理、测量电路等;以完整文档形式提交,符合要求规范,避免重复或抄袭。撰写规范15重复性15(二)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支撑的课程目标第一单元检测的基本概念及几何量测量1、检测的基本概念2、单位制和量值传递3、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4、长度尺寸的测量5、表面粗糙度的测量6、线位移量的测量7、单一角度尺寸的测量8、圆分度误差的测量9、角位移的测量课堂讲授、巡回指导、案例分析、线上测验课程目标1、2、3第二单元速度的测量1、速度的测量2、角速度的测量3、加速度的测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案例分析、线上测验、实验课程目标1、2、3第三单元力、力矩和压力的测量1、机械称重系统2、弹性传感器3、电阻、压电式测力计4、转矩测量5、压力测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线上测验、实验。课程目标1、2、3第四单元机械振动的测试1、振动概述2、振动的激励和激振器3、测振传感器4、振动测量系统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线上测验课程目标1、2、3第五单元温度的测量1、温度测量概述2、膨胀式和压力式测温计3、热电偶和热阻测温传感器4、光辐射测温方法和仪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巡回指导、线上测验、实验。课程目标1、2、3六、使用教材、相关推荐书目及课程资源(一)使用教材施文康,余晓芬.检测技术(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二)相关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