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课件_第1页
中国法制史-课件_第2页
中国法制史-课件_第3页
中国法制史-课件_第4页
中国法制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简介为什么选择学?——学分——平均分——兴趣为什么选择教?——无聊——兴趣:邮箱:欢送打搅中国法制史——简介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课程性质:公选课学时学分:32-2上课周次:1-8周行课教材:无推荐教材:中国法制史〔第五版〕,曾宪义

赵晓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法制史——简介课程简介:成绩比例:50%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50%期末〔工程考核〕平时成绩计算:考勤,扣分制,根底分15分;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为加分制,上限分别为15和20分。中国法制史——简介要学些什么?中国

法制史中国法制史——简介学了有什么好处?加深对法理学的理解刑罚残酷特权法父权家长制;良贱不婚;五服制罪中国法制史——简介学了有什么好处?增加法制历史知识死刑〔大辟→斩、绞→绞→枪决→枪决、注射〕合同回避〔剂、傅别→券书→契约→合同〕〔换推→回避〕中国法制史——简介学了有什么好处?为今天的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积极借鉴批判性继承彻底批判和否认反面教训法制与盛世改制与更法中国法制开展历程中国法制史——简介奴隶制法制封建法制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朝明、清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制社会主义法制中国法制史学习中国法制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伦理特性专制特性礼与法历史背景见人见思想司法、立法与行政的关系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一、中国法的起源国家的形成〔恩格斯〕地域公权力捐税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三苗、伏羲、女娲等部落炎帝、黄帝、虞舜、商等部落太皋、蚩尤等部落①②③④行为规范习惯必须遵守的定则(财富观念、阶级分化、权力意识)习惯习惯法成文法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shěng〕灾肆赦;怙终贼刑。——?尚书·舜典?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中国古代法起源的路径刑始于兵,兵刑相提12司法与兵政的掌管着一身二任司法官:士、士师、司寇、廷尉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礼源于祀国之大事,在在祀与戎,祀有执膰〔fán〕,戎有受脤〔shèn〕,神之大节也。——?左传·成公十三年?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二、夏代法律制度概况夏禅让制家天下氏族公社君主专制大人世及以为礼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中央后稷司徒秩宗司马作士共工羲和太史遒人州牧自禹夏时,贡赋备矣。——?史记·夏本纪?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神权法思想1崇奉天命,孝敬鬼神〔君权神授〕“有夏服天命〞。——?尚书·诏告?2假借天命,恭行天罚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那么孥戮汝——?尚书·甘誓?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夏代的主要立法1?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2?甘誓?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夏代的刑事法律制度1刑罚原那么“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慎罚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2主要罪名晋邢侯与雍子争赂田,久而无成。士景伯如楚,叔鱼摄理,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侯。邢侯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fù〕也鬻〔yù〕狱,刑侯专杀,其罪一也。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従之。〞乃施邢侯而尸雍子与叔鱼于市。——?左传·昭公?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尚书·甘誓?弗用命,戮于社。——?尚书·甘誓?誓诰命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3刑罚制度墨劓膑大辟五刑流刑赎刑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地区差异土地肥瘠田赋九等夏代的经济法律制度1土地管理2税赋制度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夏书·禹贡?要服离王都的远近五服甸服候服绥服荒服田赋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3关于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的法令顺天而作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司法官:士,理中央最高司法官:大理圜土[桀囚汤于夏台],地在阳翟。——?史记·夏本纪?引?帝王世纪?夏代的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2诉讼审判制度〔天罚〕3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二、商代法律制度概况商代神权法思想的开展1王权神授2天命天罚,听命于神有殷受天命。——?尚书·召诰?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表记?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商代主要立法“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左传·昭公六年?1?汤刑?2?汤誓?3?官刑?“三风十愆〞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商代刑事法律立法不孝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商书?弃灰于公正殷之法,弃灰〔垃圾〕于公正者断其手。——?韩非子?三风十愆1主要罪名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三风十愆淫风乱风巫风恒舞酣歌贪货贪色好畋淫风好游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其刑墨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尚书·盘庚中?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2刑罚制度死刑孥戮炮烙醢脯劓殄剖心肉刑黥刑劓刑刖刑徒刑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类别及刑名释义五

刑大辟

(死刑)斩、戮斩:生杀;戮:死斩。炮烙罪者上铜柱,下燃炭火,坠死。醢剁成肉酱。脯杀死后晒成肉干。

劓殄犯罪者及其后代都杀掉。肉刑墨(黥)面部或额上剌刻、涂墨。劓割鼻剕(刖)断足宫割掉男子生殖器,幽禁女子。徒刑将犯罪者拘系,罚其劳作。商朝刑罚种类图〔刑名从商〕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商代经济法律制度1土地管理外服〔分配〕内服〔直接〕2税赋制度贵族定期向商王缴纳贡赋平民所承担的税赋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孟子·媵文公?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商代的民事法律制度1民事主体奴隶主奴隶平民2民事法律制度土地王有制3一夫一妻制多妾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4继承制度子2子3弟2继承者们国君弟1子1中前期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中后期子2子3弟2继承者们国君弟1子1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末期子2子3弟2继承者国君弟1嫡子1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史记·殷本纪?外服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商代的司法制度司寇正史贞人

内服士蒙士地方诸侯1司法机关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2审判制度裁判慎重神判圉〔yǔ〕2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法律制度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西周的法律思想1神权法思想的动摇2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明德保民教化和刑罚相结合,从德治出发,先德后罚,先教后杀,以刑事镇压到达德治的目的“天罚〞3“明德慎罚〞思想的原那么和内容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指导原那么庸庸,祗祗,威威,显民。——?尚书·多方?主要内容以教为先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从刑的角度来看,统治者为了实现“慎罚〞而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司法实践的刑罚原那么对“犯上作乱〞者实行“刑兹无赦〞量刑伦理性法律原那么矜老恤幼恤刑慎杀刑事法律惯犯、偶犯成心、过失疑罪从轻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4宗法等级的政治制度宗法等级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级制世卿世禄制维护和巩固各级宗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根本原那么:以各宗族中嫡长子家族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其余庶子那么为小宗;宗主或族长只能从大宗中产生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王位王位执政贵族庶子1嫡长子诸侯庶子卿大夫庶子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子庶子诸侯庶子执政贵族周天子庶子2诸侯执政贵族嫡长子庶子卿大夫庶子卿大夫嫡长子卿大夫庶子庶子士士同姓不婚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西周的主要立法第一阶段周初武王、成王、穆王?九刑?、?吕刑?、单行土地法规第二阶段西周中期至末期反映契约债务等民事方面的法规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1周文王之法“有亡荒阅〞“罪人不孥〞2周公制礼3编订刑书九刑吕刑西周立法的特征:1、成文法和单行法规并行;2、刑事和民事立法机构有所区分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西周的礼广义:周代的一切典章制度,包括政治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和其他一切法律规那么,一切图腾禁忌、礼仪习俗等。中义: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标准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礼仪。狭义:仅仅指记录周代政治制度的典籍?周礼?。1礼的概念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2礼的内容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祀丧葬征伐朝聘会同吉庆活动六官天官地官春官秋官东官夏官民政宗族军事刑罚营造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3礼的作用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调解社会秩序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礼记·经解?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4礼与法的关系礼与法礼与刑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刑者,禁于已然之后。——?尚书·大传?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西周的刑事法律制度1罪名不孝不友罪杀人罪、伤人罪、杀人越货罪寇攘奸宄罪群饮罪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2刑罚制度五刑赎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宮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尚书·吕刑?劳役刑圜土之制、嘉石之制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3刑罚适用制度三赦之法: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周礼·秋官·司刺?三赦之法八十、九十曰耄〔mào〕,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礼记·曲礼?三宥之法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尚书·康诰?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疑罪从轻惟赦同罪异罚八辟之法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西周的民事法律制度1社会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奴隶主贵族等级自由民等级奴隶等级〔王朝内部〕五等爵:公、侯、伯、子、男〔诸侯国内部〕六等爵:君、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自由农民、自由牧民、自由商人及其家属没有人身权和财产权,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2所有权周天子完全的所有权:可以任意处分、封赐或收回其统治范围内的土地、奴隶和臣民奴隶主贵族不完全的所有权:可以任意处分、封赐或收回其统治范围内的土地、奴隶和臣民自由民奴隶享有一定的人身权,但不完整;有财产权,但不包括对土地的所有权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物〞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3契约傅别中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契约质剂奴隶奴隶书契一般文字或文书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4婚姻制度同姓不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窥观,利女贞。——?易·观六二?婚姻六礼纳采:男方家长请媒氏携礼物到女方家提亲问名:男方家长请媒氏问明女子的生辰、身份并占卜于宗庙问吉凶纳吉:得到桔兆之后,男方家长带礼物到女方家定亲纳征:男方家长送彩礼到女方家正式缔结婚姻请期:男方派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确定结婚日期亲迎:新郎至女方家迎娶明媒正娶结婚年龄男子30,女子20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离婚制度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5亲属与继承制度服制与亲等制度五服服饰适用情形丧期斩衰极其粗恶的麻布,不辑边缘子女为父、妻妾为夫、臣为君三年齐衰粗恶的麻布,针线辑边的麻布为母、为子、为祖父母、为公婆三个月~三年大功较粗的熟麻布,较粗疏的针线辑边为姑、姊妹、堂兄弟、夫之祖父母三个月~九个月小功较细的熟麻布,较细致的针线辑边从祖父母、从组祖兄弟、从父姊妹、外祖父母、姨母五个月缌麻布衣裳而麻经带族祖父母、族昆弟、外孙等三个月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官爵名位主祭权管理和经营家族公产排他性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西周的司法体系1司法机关周天子掌握最后的审判权,是最高司法官中央司法官员大司寇〔负责全面的司法工作〕小司寇〔负责审理中央直辖地区的案件〕士师地方司法官员乡士遂士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2诉讼与审判起诉争罪曰狱,争财曰讼自诉告诉诉讼费束失钧金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审判两审制:地方和中央〔一般案件〕三审制:地方、中央、周王〔特别重大案件〕五听制度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禁止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作业:1、西周法制中,礼与法是什么关系?2、西周宗法制下婚姻缔结有哪些程序?解除婚姻有哪些条件?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1历史背景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百家争鸣2儒家的法律思想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仁礼爱人为政以德仁以仁为根本精神,以德政为归宿,贯穿三种根本原那么:民本原那么;宗法原那么;尊君原那么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孟子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民本原那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宗法原那么:“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尊君原那么:“保民而王〞、“为民父母〞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荀子性恶论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3法家的法律思想申不害公元前395-前337年,郑国人,韩灭郑后,韩昭侯启用他为相,进行改革,取得很大成功。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慎到重法重势〔思想核心〕任法而治:“事断于法〞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商鞅按需制法垂法而治:“壹赏〞、“壹刑〞刑用于将过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出身于卫国国君的疏远宗族,故称卫秧或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封于商,又称商鞅。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韩非举贤能君主必须专制专制法令要明确、统一严刑重罚〔纽带〕:“二柄〞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4墨家的法律思想墨翟一同天下之义赏必当贤,罚必当暴,不杀不辜,不失有罪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兼爱、非攻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生于宋国,家境贫寒,做过木工。宋昭公时,曾做过官,后长期居住在鲁国,弃儒倡墨,创立了反映小生产阶层利益的墨家学派。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5老子道伦理观〔无为〕天道观〔自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庄子道即是虚绝圣弃智消灭刑法消灭仁义消灭一切社会制度返回混沌初开的远古社会约公元前369-286年,战国时代宋国人,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活动1春秋后期铸刑鼎郑国子产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在子产执政时,“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第一次把成文法正式公布出来,史称“铸刑鼎〞。邓析私造刑书公元前501年,郑国大夫邓析将新定“刑书〞抄于竹简,称为“竹刑〞。晋国公元前513年,晋国的赵鞅、荀寅将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与?法经?经济方面推行“作尽地力之教〞和“善平籴〞政治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法律方面总结各国立法经验,制定成文法?法经?以确定治国原那么,保护变法改革成果。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秦国:商鞅变法厉行“法治〞、“重刑〞原那么“法治〞包括三层含义:“缘法而治〞、“刑无等级〞、“法必明,令必行〞“重刑〞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行刑重轻〞、“刑用于将过〞、“不赦不宥〞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赐爵制废止宗法分封制,建立国君集权制“为田开阡陌封疆〞,改革田制与税制创立什五连坐制,实施奖励告奸法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刑事法律制度死刑车裂、剖腹、体解、凿颠、抽胁、腰斩、枭首肉刑劳役刑鬼薪、白粲、舂、城旦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2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所有权“先占取得〞债权国家债权私人债权债务履行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婚姻与继承制度结婚年龄身高六尺二寸,登记继承制度官爵:选任制财产继承的标的物:房屋、树木、衣器、牲畜、奴隶债务的继承:父死子继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3经济法律制度制定市场贸易管理制度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产品规格产品定额手工业劳动力调配货币管理制度钱、金、布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4行政法律制度中央行政管理体制丞相、将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世袭采邑制〞到“郡县制〞官吏管理制度任官制度俸禄制度考核制度致仕制度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律制度5司法制度司法机关体系诉讼制度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秦代的立法思想1法令由一统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里,其他人不得行使统一全国法律,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律令异罚〞的局面司法统一,对法律的解释权专属于朝廷,严禁私家及一般官吏解释法令2以法为本、缘法而治改变西周以来礼治的传统,用法律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李斯→对秦国原有的法律进行修订、补充,形成了设计政治、军事、生产、市场管理和财税、交通、官吏任免、案件处理等各个领域的完备的法律标准3严刑峻法、刑杀为威“以刑去刑〞、“以杀止杀〞法是治国的根本,是君主手中的暴力工具,偏重强调法律的强制之效继续奉行重刑主义原那么,规定了非常严苛的刑罚制度规定了族刑连坐、军事连坐、邻里连坐等严厉的连带责任制度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秦代的立法活动1云梦秦简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2秦朝的法律形式律国家正式制定、公布的成文法典命、令、制、诏法律问答解释廷行事判案成例式朝廷统一公布的标准审理案件的准那么以及审讯笔录、现场勘查笔录、查封笔录等法律文书程式的法律文件程对有关部门和具体事项的细那么规定课关于工作人员考核、检验标准的法规;?牛羊课?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秦代的刑事法律制度1主要罪名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诽谤妖言罪、妄言罪、以古非今罪、偶语诗书罪、非所宜言罪、投书罪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逃避赋税罪:“擅徙〞罪、“匿户〞罪、“匿田〞罪逃避徭役罪:“弗傅〞罪、不会、逋事、乏徭不孝罪弃妻不书罪去夫亡罪娶人亡妻罪通奸罪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2主要刑罚死刑绞刑枭首腰斩磔〔zhé〕车裂戮弃市族刑具五刑定杀囊扑凿颠抽胁镬〔huò〕烹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肉刑流放刑迁刑、谪刑徒刑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作如司寇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笞刑羞辱刑髡刑、耐刑经济刑族刑赀刑、赎刑株连刑、收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3定罪量刑原那么刑事责任能力标准男身高六尺五寸〔1.5米〕以上,女身高六尺二寸〔1.4米〕以上要负刑事责任甲小未盈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原心定罪甲盗,赃值千钱,乙知其盗,受分赃不盈一钱,何论?同论。〞“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知盗,乙论何也?毋论.——?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区分成心与过失成心者从重,过失者从轻,而且所形成的罪名也不一样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不赢六百六十钱到二百廿〔niàn〕,黥为城旦.——?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累犯加重假设有前科,加重处分.——?睡虎地秦简•封诊式?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甲谋遗乙盗,一日,乙且往盗,未到,得,赎黥〞“甲谋遣乙盗杀人,受分十钱,问乙告未盈六尺,甲何论?当磔.——?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自首减刑司寇盗百一十钱,先自告,何论,当耐为隶臣,或曰赀二甲.——?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连坐原那么“缘坐〞、“从坐〞、“随坐〞;无罪之人因有罪之人的某种牵连而如入罪;亲属连坐、什五连坐、军伍连坐和官吏连坐诬告反坐对于诬告他人者,以所告之罪定罪处分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秦代的行政法律制度1确立皇帝制度制定了一套详备的礼仪制度,使皇帝处于至尊的地位称谓:“朕〞、“陛下〞、“上〞;命曰“制〞,令曰“诏〞;“玺〞赋予皇帝种种特权,维护其独尊地位服舍器物的专用权;等级森严的车舆、冠服等级制度确认皇帝对国家行政事务所拥有的最后决断权赐爵等荣誉授予权,官吏任免权等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2机构设置中央机构皇帝丞相太尉

〔军事〕御史大夫〔国籍、奏章、监察〕奉常

〔宗庙祭祀〕太仆

〔皇帝车马〕廷尉

〔司法审判〕典客

〔外交〕宗正

〔皇帝宗室事务〕治粟内史

〔全国租税赋役、财政收支〕少府

〔皇室财政〕地方机构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郡郡守郡尉县县令、县长县丞县尉县司空县司马道啬夫乡、亭、里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3官吏管理制度官吏选任“五善〞;明悉法律,区分“良吏〞、“恶吏〞任官的限制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无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谨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不准任用“废官〞;所选官吏必须是壮年;长吏调任新职,不得带走原有佐吏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选任方式察举制度;征召制度;任子制度官吏的权利和义务考课与奖惩制度上计制度:要求郡守在每年年终,将地方的人口、垦田、税收、粮食收入和治安状况等,呈报中央进行考察下级官吏的考绩成为课,考课的结果分为最和殿两种,最者奖励提升,殿者笞罚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对违法官吏的惩治3监察制度专职监察机关:御史台御史大夫:一是掌法令,监督法律和法令的实施;二是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三是参与重大案件的审判活动监察史:负责巡查郡县,监督地方开创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先河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秦代的经济法律制度1资源保护与农业管理政府把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按接收田亩之数征收赋税;注意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农业生产,并且要求各级官吏必须及时了解农业生产的各方面的情况;注意保证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劳动力一户不能征调两个劳动力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2官营手工业管理秦代手工业大局部为官营对手工业管理、从劳动力调配、产品规格到徒工训练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制定了?工律?、?工人程律?、?均工律?、?效律?等经济法规,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3商业贸易与货币管理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秦代的民事法律制度1名籍制度凡在秦律中取得名籍者,就是民事权利中被认为可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具有权力能力的人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2所有权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3婚姻家庭与继承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秦代的司法制度1司法机构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第一,建立一套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司法机构,在审理判决重大案件时,皇帝拥有最高决定权;第二,皇帝通过亲审、复审,直接参与司法审判;第三,唯有皇帝拥有公布大赦、特赦令的权利。中央司法机构:廷尉掌刑辟一是负责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二是审理地方移送的重大案件和审核平决各郡的疑难案件;但廷尉审理的案件,最后的裁决权属于皇帝。地方行政机构地方行政长官监理司法,不另设专门的司法机构。郡县对一般案件可以自行审理判决,死刑和重大疑难案件要报送廷尉决断。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2诉讼制度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3审判程序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汉代的立法思想1社会背景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2黄老学说第五章秦代法律制度3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立法思想特点

德主刑辅新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源于西周的明德慎罚;统治者治理国家首先要用德教的方法,通过道德教化、道德的力量去教育、感化,使天下臣服;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

礼法并用

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汉代的立法活动1约法三章西汉立法的开端汉元年十月,沛公•••••••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史记•高帝本纪?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2?九章律?“约法三章〞缺乏以治理好国家捃摭〔jùnzhí〕秦汉,取其宜于时者,做律九章。?史记•高帝本纪?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法经六篇的根底上,又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汉初最重要的一部法典,结构上以刑为主,兼蓄诸法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3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汉代主要法律形式律汉朝根本的法律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适用性;国家大法;以刑法为主,兼有民事、行政、经济、诉讼以及朝贺礼制等诸多方面令皇帝针对特定时间、特定对象发布的诏令;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皇帝的诏令可以补充、更改,也可以取代法律科在于对某种行为给予具体的标准和约束,是对律令的补充和解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比又称决事必;在律无正条的情况下,司法官吏比附律令,援引判例定罪量刑;能作为比的案例,必须是经过汉王朝认可的已经判决执行的典型案例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汉代主要刑事法律制度1汉初刑制改革汉初时期:沿袭秦制文帝继位社会矛盾趋于稳定,经济恢复和开展,出现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文景之治〞,公元前167年下令废除肉刑,用笞、徒、死取代黥、劓、刖等,用五年徒刑代替黥刑,笞三百代替劓刑,笞五百代替斩左趾,斩右趾改为弃市。汉景帝继位公元前156年,将笞五百减为笞三百,笞三百改为笞二百;公元前144年,笞三百减为笞二百,笞二百减为笞一百,公布?箠令?,规定笞杖为长五尺,面宽一寸,末端厚为半寸,以竹板制成,行刑中途不得换人。意义结束了奴隶制伤残肢体的肉刑制度,使刑罚从野蛮走向文明;为新五刑〔笞、杖、徒、流、死〕的形成奠定了根底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2刑罚制度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3刑罚适用原那么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亲亲相隐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书•宣帝纪?其它:自首减刑、诬告反坐、区分成心与过失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4主要罪名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汉代主要行政法律制度1行政机构第四章秦代法律制度2官吏选任制度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3官吏的考课和奖惩?上计律?对官吏进行考核的专门法律上计内容户口、赋税、盗贼、狱讼、选举、农桑、灾害等政务考核结果最〞和“殿〞两种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汉代主要经济法律制度1赋税法?田租税律?、?田律?、?租挈?采取“十五税一〞的方法;征收算赋和口赋,即人头税〔七岁至十四岁的人每年缴纳二十钱,为口赋;十五至五十六岁的人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为算赋〕;凡有货财万钱者,应纳一百二十钱;向商人征收极重的税,每两千钱抽取一算;商人不如实报告自己的家财或资本,构成匿税罪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2货币管理3采取盐铁官营均输是指均输官将局部优质品上贡京城外,其余的运往价贵之地出售;平准是指在京城设立平准机构,各地运来的贡物及手工业制品等都在此储存,商品价格上涨时,平准就以较低的价格抛售;商品价格过低时,就将其买入,保证物价稳定。4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汉代主要民事法律制度1所有权2债权第五章秦汉代法律制度3婚姻家庭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家庭关系方面注重维护以父权为代表的尊长的权利;严格规定了男尊女卑,视父母子女、夫妻之间的亲属关系为主从关系;法律明确规定不孝为大罪,子女控告父母、在父母丧期内发生性关系就构成不孝罪处以死刑;子女杀父母,本人腰斩,妻与子弃市;子女殴打父母,处以枭首,但父母殴打子女却不负刑事责任继承爵位的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财产的继承上采取诸子均分制,同时实行遗嘱继承。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汉代主要司法制度1司法体系中央司法机关皇帝拥有最高审判权;廷尉是中央最高司法长官,汉景帝时期称为“大理〞地方司法机关行政与司法合一的体制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2诉讼与审判制度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乞鞠上诉复审,对原司法机关的判决不服,允许当事人向上级司法机关请求复审必须在法定期间内乞鞠〔三个月〕录囚审判监督制度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审理判决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平反冤狱及督办久未判决案件的一种制度执行一般案件由郡县执行,郡有死刑执行权;秋冬行刑制度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法律思想1法家学说的复兴曹操“以礼为本,礼法并用〞“设而不犯,犯而必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诸葛亮先教后刑赏罚必信执法公允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玄学及其影响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影响→对西汉以来的封建名教进行了重新审视,对其种种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对君主专政政体进行了检讨,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主张君主“法自然〞,反对君主专依刑罚威势治理国家;要求君主仁恩令物,推恩于臣属。→对法的目的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对当时的律学研究也有奉献。→消极影响:助长了法律虚无主义〔省略、简化——不信任〕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律学及其开展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二人对议谓之谋,三人谓之群〞“知而犯之,谓之成心,不意误犯,谓之过失〞——?晋书·刑法志?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1氏族门阀特权的法律化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准五服以制罪确实立?晋律?首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制度将服制作为亲属相犯时的定罪量刑标准,罪行确实定和执行以礼制为标准刑罚的适用上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分越轻,以卑犯尊处分越重;服制越远,以尊犯卑处分变重,以卑犯尊处分变轻。民事方面那么关系越亲,处分越轻法律进一步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表达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中国传统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达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重罪十条〞的产生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存留养亲〞原那么的实施儒家提倡孝道,要求为人之子对父母尊长尽养老送终之责存留养亲对于非“十恶〞大罪的犯人,允许通过一定程序从宽处分,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执行,以保证其父母尊长有人养老送终,待老人去世后再按规定处置反映了儒家的家族观和矜恤思想“诸犯死,假设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其养亲,终那么从流,不在原赦之例〞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魏晋南北朝的立法活动1法律形式律法律的主要形式;在多种法律形式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实现统治所依据的根本原那么出现了一批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法律:?魏律?、?晋律?、?北魏律?、?北齐律?等。令暂时性制度,规定国家制度方面的内容;违令有罪者,依律定罪处分;晋朝将不宜入律的临时性法令从律中别离出来,聚集为?晋令?40卷,与?晋律?同时颁行。格北魏“以格代科〞,将律无正条者编为格,与律并行式多属行政性法规,最早起源于秦汉;西魏?大统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式的汇编;隋唐以后律令格式四种根本法律形式之一“式〞的先声。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魏律魏明帝时制定?新律?十八篇比之汉律,增加了篇目改汉?具律?为?刑名?,冠于诸篇之首;将“八议〞正式入律;属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法典之一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晋律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张杜释律法律的解释:官方解释〔法定解释、有权解释〕与学者解释〔私家解释、学理解释〕晋朝兴起对法律条文的官方解释官方主动地对法律条文加以解释,法定解释河南尹杜预与名法掾〔yuàn〕张裴先后对晋律进行解释,经诏令颁行很多法律名词的解释与现代相合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5北魏律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6北齐律初期沿用?麟趾格?〔东魏〕武成帝时,以?北魏律?为蓝本,编订?北齐律?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将“刑名〞、“法例〞合为一篇,称为“名例〞,置于全律之首,作为总那么统率其余十一篇。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魏晋南北朝的行政法律制度1国家行政体系大体上沿用汉制中央三省制形成形成中书省、尚书台、门下省三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决策、立法机构尚书台负责奉行诏令,执行行政机构门下省,钳制中书省行使职权反映政治机构分工的严密化、合理化;相对地加强了皇权九卿逐渐流为形式,国家机关不再以官衔相称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地方州、郡、县三级制东汉末年:形成了州、郡、县的地方行政制度晋武帝时:州设刺史,州下设郡,郡的长官为太首,郡太守兼领兵权;郡下设县,县的长官为县令乡治废弛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官吏管理体制官吏的选任魏文帝曹丕:实施“制九品官人之法〞的九品中正制;规定郡设小中正官,州设大中正官;中正官的职责是依照家世、才能、德行将辖区内的士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由小中正将品评结果申报大中正,再经大中正报司徒,最后由中央按品等上下任官其余:沿袭汉代的征辟制度、察举制度、任子制度官吏品级制度曹魏开始系统化,分九等,即九品官吏考课制度战乱频繁,官吏职守变化无常,考课无法进行;虽有法令可行,主要官员为世家大族把持“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三国志•魏书?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监察制度监察机关逐步加强东汉:御史台,属少府节制三国两晋南北朝:从少府独立出来,皇帝直接掌握南朝梁、齐与北魏、北齐:御史台称为南司或南台;北周:称为宪司长官称为御史中丞,到晋以后,在中丞以下设置假设干御史,负责监督中央和地方官吏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魏晋南北朝的刑事法律制度1刑罚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罚制度继承汉代的刑罚制度,先以死刑和徒刑为主要刑种,后出现流刑、鞭刑、杖刑2刑种的简化和固定流刑奴隶社会已存在,秦汉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北魏和北齐:“赦死从流〞的量刑原那么和与之相对应的流刑制度逐渐固定下来,但无明确的远近之分;北周:首创流刑五等之制〔二千五百里到四千五百里〕;适用于罪行轻重不等的罪犯;将流刑制度上升为法定刑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徒刑西周以来就已存在;北魏时正式以“徒〞为主刑刑名;北周时,徒刑自五年至一年的制度正式固定下来鞭、杖刑北朝时列为主刑至北朝后期,已形成了以死、流、徒、鞭、杖五种刑罚为主刑的封建刑罚体制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刑罚的减轻和标准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魏晋南北朝的民事法律制度1婚姻制度根本上沿袭汉制,但有所变化严禁士族与庶族通婚“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使得门阀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互不通婚强制早婚,以增加人口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土地制度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赋税制度背景士族豪门大量兼并土地,官府直接控制的农户减少,损害了赋税徭役的来源后因豪强侵夺而瓦解;朝廷公布新的土地和赋税法令:将被兼并的民田、招募的佃户、荫蔽的免役人口等予以法律成认和保护;维持官府租调徭役的来源。曹魏公元204年公布?户调制?,租调法的开始;内容:规定每亩土地纳田租4升,每户出绢2匹,棉2斤,作为户调。禁止在租调之外以其他名目擅自征收。北魏?均田令?;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强制其垦荒;内容:一夫一妇每年纳户调帛一匹,租粟二石;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妻之调;奴婢任耕织者,八人出一夫一妻之调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1司法机关审判机关中央审判机关:根本与汉代相同,廷尉仍是最高审判机关的长官〔三国孙吴称大理,北周称大司寇〕;最高审判权掌握在皇帝手中。魏明帝:廷尉之下增设设律博士一人,负责传授法律知识,提高司法官吏的专业素质和法律水平。北齐:廷尉正式更名为大理寺,增设属吏,司法机关规模扩大。司法行政机构中央统治机构逐步由一省制向三省制转变。中央行政机构兼领司法事务,司法机关组织逐渐扩大,分工趋于明确。地方司法机构司法与行政合一。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死刑奏报制度秦汉时期:无明确的规定,只有疑难案件才逐级上报复审,直至皇帝;非疑难案件,地方有专杀权。魏晋时期:县令对死刑有审结权,需要经郡守所派督邮验证后才能执行。北魏:将地方的死刑决定权收归中央,死刑奏报制度正式确立。这一制度的实施。意义:可以把生杀予夺的大权控制在皇帝为首的中央;可以保证准确的实行镇压,防止错杀滥杀2诉讼制度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南朝梁:“测罚之刑〞凡囚人不服罪者,断其食三日,听家人进粥二升;妇女老小,一百五十刻乃与粥,满千刻止,逼之使招承罪状——?隋书•刑法志?南朝陈:“测立〞之制对于证据确凿不招供的囚犯,戴刑具,鞭二十、笞三十后,站在高一尺,上尖圆,仅容两组的土堆上,首次为三刻,再次分两回,朝三刻,夕七刻。七日一行鞭,至鞭杖数满一百五十仍不招供,可免死。〔?陈书•沈洙传?〕众官会审制度萌芽南陈时期,每年三月由中央众官员共同审理狱囚第七章隋代法律制度隋代法律思想1礼之为用,以德代刑总体上表达了礼与法、德与刑的进一步相互结合;礼之为用,时义大矣。黄琮苍璧,降天地之神,粢〔

cí〕盛牲食,展宗庙之敬,正父子君臣之序,明婚姻丧纪之节。故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安上治人,莫善于礼。——?隋书•高祖本纪?第七章隋代法律制度2刑可助化,不可专行不仅注重宽法轻刑,还特别强调法律不能独行,应当与教化相结合;法律应当简明易懂,使天下人人人皆知,而没有违反之心;要使人没有违反之心,仅有成文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教化,促进“德治〞。3取适于时,故有损益强调立法必须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因时势不同来增加、删节、折衷法律第七章隋代法律制度隋代立法活动第七章隋代法律制度隋代司法制度1讯囚2申诉第七章隋代法律制度3死刑复奏原因:各地官员执行律令的尺度不一,经常出现同罪异罚的现象。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命令各州不得裁决死刑案件,必须由大理寺复核,交尚书省上奏皇帝本人亲自裁决;五年,规定死刑三复奏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唐代法律思想1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唐律疏议?2失礼之禁,着在刑书在礼与法的关系上,唐代特别重视礼的作用,进一步实现了礼与法的相互结合,唐代强调以礼为精神实质,以法为外在形式,将礼法融为一体。?唐律疏议?实现了礼与法的高度融合,将礼的精神充分融入到律文之中,并且规定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唐律疏议?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3务在宽简,取便于时注重因时制宜,宽简刑罚;唐高祖李渊命令大臣仿照?开皇律?制定?武德律?,强调新的律令条格“务在宽简,取便于时〞。4法贵划一,不可数变特别注重保持法律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诸制敕断罪,临时处分,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以为后比,假设辄引,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唐律疏议?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5人有所犯,一一于法采取限制特权,一断于法的方针。〔高甑生案〕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唐代立法活动1唐高祖李渊时期的立法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武德律武德四年,李渊命令尚书左仆射裴寂、尚书右仆射萧瑀及大理卿崔善等十五人修订刑律;以?开皇律?为蓝本,参加了新格五十三条;比照:?开皇律?流刑为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两千里三等,?武德律?将每等都各加一千里;?开皇律?规定判处流刑的犯人要在流放地按等级服劳役二年、二年半、三年,?武德律?一律改为一年;武德律十二篇、五百条。是唐代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法典。其他?武德令?,三十一卷;?武德式?十四卷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2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立法贞观元年,唐太宗名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参考?开皇律?,以宽简、划一为原那么对?武德律?加以全面修订,修成?贞观律?,颁行天下,共五百条,十二卷。主要内容1、创设加役流,作为减死之刑。2、以配没代死,减轻了兄弟连坐之刑。3、确定了十二篇、五百条的体例和五刑、八议、十恶、请、减、赎、当、免及类推制度和根本原那么4、相比隋律,大大减轻了刑罚凡年龄九十以上、七岁以下的,虽犯死罪,不适用死刑;相较?武德律?,进一步删减了酷刑,减轻了刑罚,创设了多条刑法原那么,律条更加完备。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其他立法?贞观令?三十卷,一千五百九十条;?贞观格?十八卷,七百条;?贞观式?三十三卷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3唐高宗李治时期的立法永徽律永徽二年,唐高宗公布新的律、令、格、式于天下,其中?永徽律?十二卷,篇目内容根本效仿?贞观律?。唐律疏议永徽三年,下令参撰?律疏?,撰成三十卷,于永徽四年颁行于天下;对相关法律原那么和制度从历史上寻根溯源,说明其沿革来历;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注疏律文的理论依据;颁行后,疏与律具备同等法律效力,成为了解释律文的统一法律依据,给当时的司法审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其他立法?永徽令?三十卷;?永徽留司格?十八卷;?散颁格?,七卷;?永徽留司格后本?十八卷;?永徽式?十四卷;?永徽中式本?四卷。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4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立法开元律及开元律疏玄宗时期,对唐代的法律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命令大臣修改旧律、令、格、式及敕总共七千零二十六条,其中删减一千三百二十四条,修改二千一百八十条,保存三千五百九十四条,总成?开元律?十二卷、?开元疏律?三十卷、?开元令三十卷?,?开元式?二十卷、?开元新格?试卷。对?永徽律疏?的修订主要表达在措辞上,例如将十恶重罪“大不敬〞条中的“盗及伪造玉玺〞修改为“盗及伪造御宝〞,从而将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印信包括在内。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唐六典系统记载唐朝中央与地方官制的政书。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亲自书写六条纲目: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唐六典修订的原那么是以官统典,实行官领其属事归于责的方法,将内容分为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和事职六局部;内容涉及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各寺监等国家机关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以及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俸禄、退休制度等方面的规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管制政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唐代的法律形式唐代承袭隋代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格、式四种1律〔刑事法律“律〞在于“正刑定罪〞,是关于定罪断刑的根本法典。从唐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唐律的规定来看,“律〞在四种法律形式中最为稳定,适用范围最广,地位也最高。主要有?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开元律?、?开元律疏?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2令〔国家制度法规――根本法〕“令〞在于“设范立制〞,是关于国家各种制度的法规,几乎包括了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的制度。如?唐六典?所载的?永徽令?27篇中,第一至七篇是中央及地方的官制。令是律的重要补充,“律无正文者,那么行令。〞律、令两者的区别律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本法典,一经制定之后,即成为定制,篇章内容一般比较固定,且修改困难,及时重修律典,也必须召集众臣商议参酌,费时费力;而令那么是关于国家具体制度的法规、规章,是由皇帝随时用诏公布,越积越多,其数量远远超过律文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3格〔官规〕用来令行禁止的具体命令;在于“禁违止邪〞;主要分留司格和散颁格;“格〞大体上类似于近世的官规,主要涉及国家各部门及官吏的日常办事规那么,即“百官所常行之事〞。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4式〔实施细那么〕是各种章程细那么和公文程式,起源在战国末期。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唐律疏议?的篇章结构?唐律疏议?,共30卷,12篇,502条。唐律的结构,可以分为总那么和分那么两大局部。其中的?名例?大致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那么篇,第二至第十二篇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分那么篇。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1?名例?〔57条〕?唐律疏议?解释了“名例〞的涵义:“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即“名〞指唐律适用刑罚的各种罪名;“例〞那么是定罪量刑的通例。本篇主要规定了五刑、十恶、八议、官当、自首、类推等定罪量刑的各项原那么,是唐律的本质和根本精神的集中表达,在唐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2?卫禁?〔33条〕是关于官吏的设置、选任、失职、渎职、贪赃枉法以及交通驿传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官吏职守,惩治官吏贪赃是本篇的重点。3?职制?〔59条〕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4?户婚?〔46条〕是关于户籍、赋役、田宅、家庭、婚姻等方面的法律。保证国家赋役来源,维护封建婚姻家庭关系是本篇的重点。是关于养护公私牲畜、库藏管理、官物出纳等方面的法律。旨在维护官有资财不受侵损。5?厩库?〔28条〕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6?擅兴?〔24条〕7?贼盗?〔54条〕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8?斗讼?〔60条〕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9?诈伪?〔27条〕是关于惩治诈欺和伪造行为的法律。诈欺和伪造的行为多种多样,其中属于政治性的诈伪,如伪造皇帝印章、官文书、兵符等,处刑更重。10?杂律?〔62条〕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11?捕亡?〔18条〕12?断狱?〔34条〕本篇是关于追捕逃犯、兵士、丁役、逃亡官奴婢逃的法律。规定了各种逃亡人犯以及追捕官吏的失职、泄密等方面的罪责。对于重罪人犯,力所能及的人皆有协助追捕之责,违者处刑。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唐代的民事法律制度1民事权利主体与民事行为能力唐代民事权利主体分为良人〔士农工商〕和贱民〔官贱民、私贱民〕两类,两者之间不得通婚,享有不同的民事权利与义务;良人四者在民事权利义务上并非完全一致;贱民不具备独立的民事权利主体地位,其中官贱民由重罪罪犯及其子孙而来,私贱民可以因“自赎〞或主人放良,获得良人身份,但贱民自赎需要经过主人同意,主人放良须经官府备案。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唐代以十八岁为成年人,享有完全的民事主体资格。且唐代实行均田制,十五岁以下、六十岁以上一般不授田或须还田,相应地不承担全额的赋税徭役,是不完全民事主体。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2唐代的所有权制度物权法唐朝的物权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其他财产如遗失物、埋藏物、山林、矿山等的规定。土地所有权唐代实行均田制,授予百姓的土地分为永业田和口分田两局部,其中永业田可以继承,口分田少壮授田,老死后归还官府。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3唐代的债法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借贷契约限制利息:民间借贷利率限制在“月利六分〞〔6%以下,并禁止复利〕〔?杂令?〕。得息累计与本金相等、本利合计为原本的两倍时,停止计息。债权担保:允许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交质押财产,称为“收质〞;其次,还规定了“牵掣〞制度,允许债权人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时扣押债务人的财产,先告官而牵掣债务人的财务,或牵掣财务不超过债务的,视为合法;再次,债务人确无财务可供扣押的,可以“役身折酬〞,驱使债务人或其家属为债权人服劳役来抵偿债务;最后,如果债务人逃亡或死亡,那么由附署借贷契约的保人代为清偿。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租赁契约?唐律?称耕地租赁为“租〞,出租人称“田主〞,承租人称“佃人〞。房屋租赁、车辆船只租赁、劳务承揽等,统称为“赁〞。雇佣契约雇佣劳动和租借牲畜的行为,唐律统称为“雇〞或“庸〞。法律规定的“庸〞价为每天三尺。典卖契约唐代已经出现了“贴典货卖〞,即附回赎权的活卖。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4婚姻、家庭与继承婚姻制度法定婚姻年龄:不同时期规定不一。贞观元年规定为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开元二十二年,男十五岁,女十三岁。婚姻的成立:将传统婚姻成立要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一步具体化,并载入?唐律?。“诸许嫁女,以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报婚书〞指男女双方在媒人等的见证下,成立书面婚姻合约;“有私约〞指婚姻的女方已经事先知道、认可男方比女方年老、年幼、身体残疾、患有恶疾、系养子或非嫡子的情况。“受聘财〞,指女方已收受男方作为聘礼的财务。其中男方自己反悔的,不受法律惩罚,但不许追还聘财。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婚姻的限制:“嫁娶违律〞,禁止违背礼仪制度的婚姻:居父母丧嫁娶,入“十恶〞重罪的“不孝〞;居夫丧改嫁,入“十恶〞重罪“不义〞,犯以上两罪者,徒三年,杖一百,“知而共为婚姻者,各减五等;不知者,不坐〞;祖父母、父母辈囚禁而嫁娶的,其中祖父母、父母因死罪而被囚的,徒一年半;因流罪被囚的,减一等;因徒罪被囚的,杖一百。以上数罪除受刑罚外,还必须解除婚姻关系。另外,?唐律疏议?中还规定了“违律为婚〞的七种情况:同姓不得为婚;亲属不得为婚;良贱不得为婚;不得娶逃亡妇女;监临官不得娶所监临之女为妻妾;不得妄冒为婚;不得恐吓娶、强娶为婚。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家庭制度家长权:确定了家长的教令权,祖父母、父母有教令子孙的权利,子孙有孝敬、服从祖父母、父母的义务;其次确立了家长的财产处分权,尊长全面支配和处分家财,祖父母、父母在,子孙不得另立户籍,分异财产;再次,确立了家长的主婚权;尊长与卑幼相犯,处理上总是尊长轻于凡人,卑幼重于凡人。夫权:确立了妻“伏〞于夫的夫权制度;夫为妻纲的原那么贯穿于夫妻关系的始终,甚至上推尚未成婚〔已有婚约〕、下及丈夫死以后;夫妻相犯,罪名不同,妻子殴夫,构成“十恶〞重罪的不睦,问夫丧匿不举哀、作乐、释服从吉、改嫁构成“十恶〞中的不义,反之那么不成例;处分轻重各异,如丈夫殴妻,未伤者无罪,伤重者减常人二等;妻子殴夫,徒一年,伤重者,加常人三等。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继承制度分为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宗祧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由嫡长子继承世袭官职和爵位。财产继承上沿袭“诸子均分〞,但从妻家所得之财,不得分割;兄弟中有死亡者,由死者之子代位继承;寡妇无子的,继承夫的份额;嗣子与亲生子享有同等民事权利;规定了户绝财产继承制度,即无子户绝者由其女儿继承,没有女儿的由近亲属继承,全无亲戚的,财产收归国有。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唐代刑事法律制度1刑罚制度:五刑唐律承用隋律的刑罚制度,将刑罚定为笞、杖、徒、流、死五种,称为五刑。五刑各分假设干等,以示轻重有别。笞刑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唐律规定施行笞刑的刑具用荆条,其长短粗细有法定的规格,笞打的部位是腿和臀。适用于对轻罪的“惩诫〞,以使罪犯蒙受耻辱,从中得到警诫,带有羞辱和教化之义。笞刑分为五等,从笞10到50,刑差为10。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杖刑杖刑是次轻之刑种。唐律规定以“常行杖〞施行杖刑,责打部位为受刑人的腿、背、臀。杖刑分五等,从杖60至100,刑差为10。徒刑徒刑是在一定期间内剥夺犯人的人身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以示“奴辱〞的刑罚。唐律规定徒刑分五等,自徒1年至3年,刑差为半年。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流刑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流刑是将犯人遣送到指定的荒远地区,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按流配地点的距离不同分为三等:流2000里,2500里,3000里,并服劳役1年。〔妇女原地服役〕唐太宗时增设加役流,即流3000里,服劳役3年,作为对某些死刑的一种宽宥处理。被处流刑者,强制劳役期满后,便在流配地落户,与当地百姓负担同样赋役,非经特赦、大赦,一般不得返回原籍。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死刑剥夺罪犯生命的极刑。死刑分绞、斩二等,斩重于绞。斩“身首分异〞,绞“以全其尸〞。五刑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均可交铜收赎。笞、杖刑各五等,笞10赎铜1斤,每加一等加铜1斤,至杖100赎铜10斤;徒刑五等,徒1年赎铜20斤,每加一等加铜10斤,至徒3年赎铜60斤;流刑三等,流2000里赎铜80斤,每等加铜10斤,至流3000里赎铜100斤。死刑二等,各赎铜120斤。〔富者得生,贫者独死〕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2刑罚原那么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8〕不睦:即谋杀或卖五服以内亲属,殴打或控告丈夫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9〕不义:即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属吏或士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杀现授业师及闻夫丧不举哀、作乐改嫁等。〔10〕内乱:即奸小功以上亲属或父、祖妾的妾室的亲属乱伦行为,与之和奸的妇女,也属内乱。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B、“八议〞特权的主要内容及例外唐律规定上述八类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犯死罪时,司法机关不得直接审理,必须上奏请议。〔上奏请议〕〔不敢正言斩绞〕“八议〞者如犯流罪以下,照通例减一等处理,不必“上奏请议〞。〔依例减一等〕犯十恶者,死罪不得请议,流罪以下也不得减罪。〔例外〕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B、上请特权的主要内容及例外“请〞权之人犯死罪,司法机关直接报请皇帝裁决。与〞议“不同的是,司法机关对于这类死罪案件,可以陈述依法应该判处绞刑或斩刑的意见,由皇帝决定。“请〞权之人犯流罪以下,照例减一等。除“十恶〞罪外,得“请〞者犯反逆缘坐、杀人、监守内奸、盗略人、受财枉法等罪,应处死的不得“上请〞;犯流罪以下也不得减刑。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第八章唐代法律制度B、赎刑特权的主要内容及限制享有赎刑特权的人犯流罪以下,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