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非连续性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狡猾的新冠病毒,人类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好在,随着全球多个国家
和地区推出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我们终于看到了终结疫情的曙光。
【文本一】
目前全球有9种新冠疫苗批准上市,包括辉瑞和莫德拉的2种mRNA疫苗,俄国卫星V、英国阿斯利康/
牛津、美国强生、中英康希诺4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加之中国的国药北生所、国药武汉所和科兴公司的3
种灭活疫苗。
A.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的制作相对简单。首先分离活病毒,再进行体外大规模培养病毒,下一步通过化学、加热或
放射线等方法来杀死病毒,使其没有感染性。但是这些“尸体”上的蛋白壳仍然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即还保持着病毒的免疫原性,这样候选疫苗就制备出来了。
灭活疫苗的优点是技术成熟,在临床上有几十年的应用经验,安全性有保障。同时,批量生产这种疫
苗的设施早就存在,随时可以大规模制造疫苗。
灭活疫苗的缺点是制作过程要用活病毒,有一定风险。另外灭活疫苗成分比较复杂,可能引起不良反
应。
B.腺病毒载体疫苗
载体疫苗是科学家巧妙地使用无害的病毒作为载体,插入新冠病毒的基因,来制成疫苗。常用的载体
是原来可以引起轻微感冒的腺病毒,但这些腺病毒的复制基因已被删除,就不会引起感冒,安全性高。
但是,这类疫苗也有潜在的问题。因为腺病毒是常见病毒,有的人以前感染过这种腺病毒,身体里可
能已经有了抗体,有可能对载体产生抵抗。
C.mRNA疫苗
mRNA通过利用人体自身的分子机制来缩短时间,从本质上讲,这种技术是教会人体的细胞如何制造一
种类似于病毒的突刺蛋白——突刺蛋白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关键所在——然后触发人体的免疫反应。制
作mRNA疫苗既不需要拿到病毒,也不需要培养大量病毒,所以研发速度很快。
mRNA疫苗也有不足:这类疫苗的长期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需要储存在零下20摄氏度或零下
7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给运输和分发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这类疫苗的副作用可能比较大,如局部疼痛、
全身疲倦等。
第1页共22页.
(节选自2020年12月《健康报》,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接种新冠疫苗的程序有充分的安全保障。但除了安全性,人们目前考虑较多的是疫苗是否有效,
这也是很多人观望的原因。根据世卫组织的要求,新冠疫苗必须达到50%的效能才能获批上市,这也是中国
批准国产新冠疫苗的刚性标准之一。
即便有人怀疑疫苗的有效性,或者在实际中疫苗的有效性可能达不到50%,也至少可以让接种者产生一
定的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不足以有效地中和病毒,但从免疫的基本理论——免疫印记(免疫记忆)来看,
对个人也是大有好处的。人们无论是自然患病,还是接种疫苗,都会在免疫系统留下印记,在以后的生活
中再次接触同一种病原体,如新冠病毒,就可引起比初次接触时更强和更多的抗体,以抗御疾病。
因此,现在接种新冠疫苗,即便效果再差,也可以让人体获得对新冠病毒的一定程度的免疫记忆,未
来万一感染新冠病毒,产生的症状也会较轻甚至是无症状。
(节选自2021年3月《医学界》,有删改)
【文本三】
从WHO信息来看,近期疫情降幅最大的国家来自欧洲和美洲地区。而这些地方也多是疫苗推进最快的
地区。
不过,此轮下降都是疫苗的功劳吗?专家们对此意见不一。美国加州大学流行病学系资深终身教授张
作风认为,疫苗是最重要的,传统的防疫措施会起一定的作用,但不会带来如此大幅度的下降。“我们的
研究结论是,戴口罩大概可以带来15%的感染率下降,居家令可以带来9%左右的下降”。
美国疾控中心前任主任费和平则认为,他不觉得疫苗对美国当前感染率有多大影响,而是民众正在做
着正确的事情:保持距离、戴口罩、不旅行、不与别人在室内混在一起。目前,接近6000万美国人完成了
至少第一针的疫苗接种,在人口中的占比为18%。学界公认,70%~90%的接种率可以建立起群体免疫的屏障,
所以,一些公卫专家同意费和平的看法,认为现在的接种率还达不到产生如此广泛影响力的程度。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7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活疫苗的制作是把病毒杀死,但保留病毒的免疫原性,从而刺激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B.目前,全球有9种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效能都能达到50%及其以上。这也是世卫组织的要求。
C.全球多个地区出现了疫情减缓的趋势。信息显示,近期疫情有较大减缓的地区,大多是疫苗推进快
的地区。
D.美国疾控中心前任主任认为,疫情缓解的主要原因是18%的美国人完成了至少第一针的疫苗接种。
第2页共22页.
2.“文本二”的画横线语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有专家提到,疫苗真正起到终结新冠疫情的作用,必须做到三点:有效、安全、可及。请你依据文
本信息,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疫苗可能影响新冠疫情终结的原因。
4.目前,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虽然是免费和“应种尽种”的,但邻居李阿姨认为,作为一种新式疫苗,
还是观望一下为好。请结合文本,告诉李阿姨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普查的前世今生
王思彤
①2020年是人口普查年,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现在,将近70年了,人口普查开展了7次,
全国总人口也从6亿人增加到14亿人,翻了一倍还多。其间发生了很多历史性事件,值得回顾一下。
②事实上,人口调查统计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埃及、巴比伦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数字,我国传说
中的虞舜时期也有人口数字。《史记》有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进入封建社会,很多国家仍然有
人口调查,但目的主要是为了征兵征税。
③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是美国1790年的人口普查,此后,绝大多数国家都开展过人口
普查。据1982年出版的《人口普查浅说》一书介绍,现代化的人口普查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是1790—1870
年,先后有63个国家和地区搞过人口普查,涉及全球五分之一人口;二是1871—1950年,人口普查发展
很快,到19世纪末又有4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人口普查,但是没有中国;三是1951年到现在,通称战后
人口普查,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陆续得到应用。
④我国1953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时不叫普查,而称为全国人口调查。1953年4月3日,
政务院发出《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可见当时的人口调查登记主要是为公民选举服务
的,因为选民登记必须以人口登记为依。调查登记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标准时间,要求所有调查登
记工作于9月底前完成。中央由内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所需各项调查经费列
第3页共22页.
入各级选举预算,由国库报销。国家统计局1954年11月1日发布的《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结果的公报》显
示: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亿人。
⑤1964年2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决定在1964
年6月底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仍以6月30日24时为全国普查登记标准时间。普查目的不再是为了
普选,而是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这实际上默认了1953年的人口调查是第一次全国
人口普查,1964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人口普查办公室关于纠正多报人口现象的报告》,把保
证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摆到了重要位置。
⑥文革十年,人口普查中断,1980年6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第三次人口普查领导小
组《关于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决定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普
查的标准时间改为7月1日零时。这次普查我国首次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数据处理。
⑦1986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对今后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安排意见的批复》确定了人口普查周期,原则
同意今后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即在年号末位逢零年份进行普查),两次普查中间进行一次1%人
口抽样调查。
⑧1990年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间仍为7月1日零时,数据处理工作由国家统计信息自动
化系统为主来完成。1989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并作动员讲话。
1990年7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等党和国家
领导人,以普通公民身份参加了人口普查登记。国家统计局1990年10月30日发布的《关于1990年人口
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第一号)》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160017381人。
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恰逢千禧年,普查标准时间调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原始数据录入工作
全部采用了光电自动录入方式。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我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作为普查
对象(即我国境内的自然人),首次聘请文艺工作者担任宣传大使。
⑩回首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令人感慨。当今中国已经以全球经济总量第二的姿态昂首进入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定会续写辉煌选。
(选自《统计与咨询》2020年第4期“统计人语”,有删改)
【链接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节选)
①人口总量,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
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
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第4页共22页.
②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
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③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
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
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
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
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节选自中国新闻网)
【链接二】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2020年
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
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15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1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
分点,
(节选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
【链接三】
第5页共22页.
2020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标识解读
“中国人口普查—2020”标志,以汉字书法“人”字(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长城图形)
及英文字母“C”为主要图形元素,以国旗颜色为主要色素。(编者按:第一到五次普查,没有人口普查标
识,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国家首次发布了人口普查标识,第七次人口普查继续沿用这个标识。)
(节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5.以下关于“人口普查”历史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到了现代化的人口普查的第三时期,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陆续得到应用。中国也是在这个
时期开始人口普查的。
B.在世界人口普查的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开展过人口普查。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是美国十七世
纪九十年代的人口普查。
C.古埃及、巴比伦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数字,我国传说中的虞舜时期也有人口数字,但当时调查的目
的主要是为了征兵征税。
D.我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而开展的,此次普查有了固
定的登记标准时间。
6.下列关于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解读,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比以前,我国目前的性别构成比率已有一定改善,但仍呈现出男多女少的特点,未来仍需持续地
改善。
B.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14.21个百分点,达到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
最高峰。
C.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改变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但改变不了人口均衡发展
第6页共22页.
的压力。
D.我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4亿,虽然人口总量在逐年递增,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也有
所下降。
7.请根据链接三,简要解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标识的含义。
8.请简要分析,从1953年起,我国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和发展?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什么是睡眠?睡眠是机体对外界失去知觉和反应的一种可逆性行为。它不是机体的一种消极和被动
状态,而是在多种神经网络和递质积极主动支配下产生的,并涉及大量生理、代谢和神经行为。
②一般人在一个完整的夜间睡眠中,大脑在进行着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依据多导睡眠
图描绘的脑电图模式、眼动和肌张力特征,人的睡眠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
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循环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4—5个睡
眠周期,每个周期约90—110分钟。两个睡眠周期之间通常伴有短暂觉醒,整夜大概出现4—6次。
③具体来说,非快速眼动睡眠又称为安静睡眠,表现为同步化、高压、低频率的脑电活动,脑电活动
水平低,肌张力弱,心跳和呼吸较为规律。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最后阶段,个体不易被唤醒;若被唤醒,
则会感觉头昏脑涨。快速眼动睡眠则被称为活跃睡眠,表现为同步化、低压、混合频率的脑电活动,大脑
活动水平较高,常伴有梦境、肌张力缺失、心跳和呼吸不规律以及阶段性眼动爆发。非快速眼动睡眠主要
出现在夜晚,睡眠时间长,程度深;而午休多属于快速眼动睡眠,睡眠时间短,程度浅。
文本二
①人为什么要睡觉?睡眠到底有什么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②第一,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精力,修补自由基对大脑造成的损伤。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
可损伤人体细胞。其他器官都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害,但大脑无法这样做。人只有
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通过合成抗氧
化酶进行“抢修作业”。
第7页共22页.
③第二,睡眠可以为身体解毒,排除大脑代谢废物。有一项新研究表明: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
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因为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即“类淋巴系统”,这个系统的
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清醒时会有意识,而睡眠时则进
行“大扫除”。脑脊液会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体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
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出脑外。
④第三,睡眠可以调节脏腑功能,降低感冒几率。充足的睡眠不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不疏、
气血亏虚、脾胃失调、肾功能低下、易起夜等。研究人员给164名健康的成年人先算上追踪腕带,然后让
参与者每人把含有感冒病毒的滴鼻剂滴入鼻腔。5天之后,三分之一的人表现出了感冒迹象——流鼻涕。分
析发现,在感染感冒病毒的前一周中,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脏腑功能下降明显,会比睡眠超过7小
时的人得感冒的几率高三倍。
⑤第四,睡眠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睡眠会促进脑神经元上特定棘状突起的形成,维护特定
的树突分支,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科学家通过对健康成人被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控制,发现睡
眠不足会引起被试者体内多种基因功能的改变,涉及认知功能、新陈代谢、免疫力等领域,明确了睡眠对
基因的影响,科学家还认为,儿童在睡眠时可以将已经学习过的隐性知识,更为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知识,
而儿童的这种特殊的认知能力与其晚上睡眠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如果能达到9小时以上的睡眠,他们的记
忆力和精力会特别好。
文本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美国、日本、韩国的相应机构,共同开展了中、美、日、韩四国中学生健康
状况调查活动。下面是两项调查统计结果:
文本四
研究者对1000多名青少年进行了三年的追踪访问,分析了他们在12—15岁期间的行为、睡眠质量和
第8页共22页.
习惯,并与其父母、老师和同学进行了沟通,得出结论:社会关系对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影响很大。亲子关
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睡眠模式,如果父母关注子女各方面的表现,子女就会保持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睡眠
也就更充足;家庭氛围影响青少年的睡眠状况,家庭生活不安宁的青少年(如父母分居或是不与子女共同
生活)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和睡眠扰乱。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的贵少年
睡眠质量也更高。
9.下面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除大脑外,其他器官都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的方式来修补向由基给人体细胞造成的损
伤。
B.睡眠不足可使人体出现肝气不疏、气血亏虚、脾胃失调、肾功能低下、易起夜等问题,也增加了感
冒的几率。
C.四国中,日、美两国中学生睡眠足够的人数比例相当,仅相差2.20%;韩国中学生睡眠足够的人数
比例最低。
D.我国中学生的睡眠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与繁重的学业负担、家长带来的不良情绪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有关。
10.简要概括文本一和文本四的主要内容。
(1)文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本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写出文本二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2.学校提倡学生进行午休,但有的学生却利用午休时间进行学习,请你用文本二的相关知识劝说他
们午休。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
明开幕。
第9页共22页.
②本次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于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
分两阶段在昆明召开,将全面总结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谋划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
治理蓝图,COP15也将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会。
③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
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这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公约。目前,全球已有196个缔约
方,承诺保障生物多样性。1992年6月11日,中国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成为最早签署公约的国家
之一。缔约方大会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
【材料二】
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绿色研究中心与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发布《咱家的自然课:中国家长生物
多样性认知调研报告》。下图是其中一项访谈结果。
【材料三】
①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给出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
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
②生物多样性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遗传(基因)多
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
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态
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③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环境以及食物、原材料和生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地球上生活着超过1000万种形态各异的动物、植物、菌类和微生物。人类每天消费的食物、服装或药物等,
仅使用了约4万种动植物,至今仍有成千上万个物种尚未被人类发现。据估计,饮用水、新鲜空气、热吸
收、森林与海洋、粮食与授粉等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年度价值高达125万亿美元。仅以授粉这一项服务而
第10页共22页.
言,假设我们需要以人工授粉(人工和技术)代替昆虫授粉,每年的成本就可能高达1530亿欧元。
【材料四】
①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相互依存与制约维持系统平衡,这意味着,一旦一种物种绝迹,与之相关的物
种也将濒危,连锁反应会导致与之相关的环境从有序走向失序,局部的失序甚至会进一步造成生态系统的
恶化,这样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敲响了警钟。
②在生态系统中,个体的生老病死、新物种的产生和已有物种的灭绝,都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但在
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现在物种灭绝的速率已经是正常背景下的1000倍。
③不论是教科书里经典的渡渡鸟、袋狼的消失,还是2018年3月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
的离世,都在不断地鸣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警钟。破坏自然很容易,但恢复却太难,就算花费大量的人力
财力,也往往只能找回曾经平衡状态的一个边角。
13.请为【材料一】的消息拟一个标题。
14.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5.【材料三】中出现了哪些说明方法?
16.【材料四】揭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综合以上材料谈
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
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
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
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
第11页共22页.
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
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
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
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
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
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
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
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二】
从正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不至于让人进得园来所有景物悉入目中。往前一望,见白石崚
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从小径游去,抬
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宝玉留题“曲径通幽”。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葱茏,奇花
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流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这就是沁芳斋了。
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
遮映。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道,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
几椅案。从里间房里,又有一小门,出去就是后园,有大株梨花和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
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此处是第一处行幸之所,
宝玉题额“有凤来仪”,后来是林黛玉的住处,取名潇湘馆。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略有改动)
【材料三】
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淡雅”等等,莫不突出以“雅”……
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
诗,一幅画,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
(选自陈从周《园林美与昆曲美》)
17.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第12页共22页.
A.从我国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都是对称的,对称的建筑被比作图案画。
B.假山池沼的配合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游人有身在大自然的感觉。
C.每个自然段都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美景。
D.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清晰地概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18.材料一、二都写到花木,说说两则材料中的花木在审美方面有何异同。
19.材料三说中国园林具有“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二中介绍沁芳斋的内容,具体
说说是怎样体现这两个特点的。
20.历来介绍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或从美学角
度写。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内容,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并说明理由。
(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能为生育、养老、教育、就业等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成为
第13页共22页.
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
的境外人员。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也属于普查对象。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普查特点对比
时间特点
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方法开展人口普查;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
1953年
到登记站登记。
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
1964年
供了可靠依据。
1982年首次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调查项目增多,拓展到21项,汇总资料丰富,为制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了可靠
1990年
的依据,为确定人口社会问题提供了翔实数据。
国务院于2010年5月12日颁布《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
2010年
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
首次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登记;普查项目增加居民身份证号码;增
2020年
加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方式。
材料三: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公布,全人口共14178万人。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览表如
图。
第14页共22页.
材料四:
5月17日,深圳市统计局正式发布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普查结果显示,深圳市常住人口(含
深汕特别合作区)1756.01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相比,增加713.61万人。
《公报》显示,深圳龙岗、宝安、龙华人口增加较多。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区为宝安(447.66万
人)、龙岗(397.90万人)和龙华(252.89万人),合计占全市人口比为62.55%‰。与2010年比,人口增
加较多的区为龙岗、宝安、龙华、南山和光明,分别增加209.46万人、183.76万人、114.94万人、70.75
万人和61.44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新区域的人才引进,同时拉动家庭人口及相关服务人
口的流入。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
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同时,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的便捷,缩
短了城区间的空间距离,区域一体化逐步加强。
21.阅读材料二,对比历次普查工作特点,你发现了哪些变化?请写出三点。
22.对上述材料进行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文表姐是中国公民,她在法国留学还有一年才学成归国,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回国,可以不参加
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
B.据材料一的宣传海报,一个地区有多少孩子要上学,上学难不难,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解决相
关问题,有赖于详尽的人口信息。
C.分析材料三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图,我们可以得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率和城镇化率持续攀升,
再创新高。
第15页共22页.
D.根据材料四可以得知:宝安、龙岗、龙华三区人口数量及10年间人口增长数量位列全市前三。
23.根据材料四思考:一个地区要吸引和招揽更多人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4.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征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标语和口号,以下入选
的三句标语,请任选一句,谈谈其妙处。
(1)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2)@所有人,人口普查需要您来打卡!
(3)米袋子,菜篮子,关键摸清几口子!
(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记者基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
邀请刚刚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
年招待会,并在会前亲切会见女排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
下午4时45分,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习近平同大家一一握手。在听取了领
队和教练员、运动员代表发言后,习近平表示,在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刻,我首先欢迎你
们凯旋,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强调,在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你们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了冠军,成功卫冕,为
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你们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在提前一轮锁定冠军的情
况下,你们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没有丝毫懈怠,尊重对手,尊重自己,坚持打好每一个球,很好诠释了奥林
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女排夺得了第五个女排世界杯冠军,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习近平指出,本届女排世界杯期间,全国人民都在关注你们,每一场比赛都有亿万人民为你们加油。
38年前,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时,举国上下心潮澎湃,亿万观众热泪盈眶。中国女排“五连冠”,万人
空巷看女排。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
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
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平凡孕育着伟大。你们天天坚持训练,咬牙克服伤病,默默承受挫折,特
第16页共22页.
别在低谷时仍有一批人默默工作、不计回报。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批人,才有了中国女排今天的成绩。
2019年女排世界杯9月14日至29日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取得十一连胜的优异成绩,成功卫冕世界
杯冠军。受到接见并聆听了总书记讲话,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们倍感振奋。大家表示,在庆祝新中国70
周年华诞之际,总书记的关心是对中国女排的莫大鼓励。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骄不躁、再接再厉,
保持昂扬斗志、不断拼搏奋斗,争创新的更加优异的成绩。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9月30日)
材料二主教练郎平在赛后激动落泪,她临场指挥若定成为中国女排勇攀高峰的一大法宝。“铁榔头”
在场上对细节的把控令球迷印象深刻,合理的技战术安排和有效的变阵彰显出这位世界级教头的执教功力。
此次是郎平第三度以主教练的身份带领中国女排出战世界杯。1995年,首次执掌中国女排的郎平率队
斩获世界杯铜牌,并拿到直通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门票,2015年再次登上最高领奖台进军里约奥运会,2019
年实现卫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排的10次世界冠军当中,郎平一人分别以队员、助理教练、主教练的
角色先后参与了8次,可谓战功卓著。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称,这是中国队自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两度两连
冠后再次卫冕,必将为明年的东京奥运会增添信心。不过到那时,未获得本次世界杯参赛资格的传统强队
意大利、没有派出最强阵容出战本次世界杯的劲敌塞尔维亚,外加美国、巴西、荷兰等几大拦路虎横亘在
前,中国女排的奥运卫冕之路将面临诸多挑战。对此,郎平有着清醒的认识:“希望明年队员们能够刻苦
训练,在比赛和训练中寻找不足,这次有些强队没有来,明年奥运会的考验会更多。”
(选自《女排卫冕世界杯郎平执教有方》,有删改)
材料三“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30日,习近平
总书记亲切会见载誉归来的中国女排代表,向这支光荣的队伍表示祝贺,号召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中国体育的体育强国梦,远不只在竞技场内。
“每一场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世界杯开赛之初,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接受采
访时如是说道。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雄壮的国歌回荡在赛场内外,那些赛场上挥洒的汗水,都化作为
国争光的自豪与幸福。这荣耀的一刻,属于为梦想不懈拼搏的女排姑娘,属于坚韧不拔、砥砺前行的新中
国!
25.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得超过10个字。
26.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华体育精神。
第17页共22页.
27.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女排教练“铁榔头”郎平的成功法宝。
28.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为什么“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谈谈你对新时代精神的理解。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
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
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
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
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
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
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
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
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
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
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
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
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酒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
40瓦的灯泡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
清楚当前所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省能
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坡璃含量占配料总量的60%时,可减少
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
第18页共22页.
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材料三
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点及其他社会
公共场所设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7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
大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了5000多个回收
集装箱。瑞士在其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
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
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一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
玻璃回收箱。如按2001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
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选文有删减)
29.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理由。
30.材料二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1.请结合材料二的第②段简要说明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色。
3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说明内容。
(九)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渺小的苔藓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苔藓是自然界的“拓荒者”,它分泌出来的特殊酸质能加速石头的
风化,形成土壤。苔藓聚集生长所形成的草垫结构能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能制造氧气。苔藓
第19页共22页.
死后能形成肥沃的土壤,让更多植物获取养分。而人类从很早就开始使用苔藓堵墙缝隔热、塞枕头、做被
褥、疗伤等。到了现代,人工栽培苔藓用于装饰公园、庭院。大到园林造景,小到居家观赏山水盆景、微
景观摆设,处.处.都有小小苔藓的身影。
苔藓用于山石盆景造景,不仅可以保持土壤湿润,维持山石、水土、树木的稳定性,还能有效掩饰山
石盆景中的人工雕琢痕迹,更能赋予山石生命气息,增加观赏性。青翠如绒的苔藓也是各类盆景植株的百
搭品,既可以铺在兰花、菖蒲底下,起到蓄水,保持花盆清洁的作用,又能衬得花木更加雅致。犹如中国
水墨画、插花艺术一样,古人在山石盆景造景时,不但讲究“疏竹青苔景半斜”的比例感,同时还要营造
“泉石磷磷声似琴,闲眠静听洗尘心,莫轻两片青苔石,一夜潺湲直万金”这种动中有静的意境。
【材料二】
苔藓拥有极强的生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08 锐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解析版)
- 测绘项目整改报告范文
- 项目研究报告范文
- 《佳赚钱股票K线》课件
- 2025年抚顺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系统
- 《高速铁路概述》课件
- 《教心问题解决策略》课件
- 2025购买国有土地合同
- 2025企业集体合同的格式
- 2025财务服务合同
- 关于学习考察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
- 焚烧炉热工计算
- 商业发票INVOICE模板
- 铝表面阳极氧化处理方法及缺陷分析
- 直线训练仪使用技术
- (完整版)Tinetti评估表
- 纪检监察系统“六个过硬”大练兵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 篮球单循环比赛排法
- 科斯的学术性著作:社会成本问题
- 海南劳模休养活动心得体会
- 智慧树外国建筑赏析期末考试南昌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