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海市市北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对秦国灭亡的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人名)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国灭亡源于奢侈浪费,比如对从六国搜刮来的财宝毫不在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而在《过秦论》中,(人名)则认为秦国灭亡是因为实行了愚民弱民政策,如“,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就是弱民的具体做法。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否则就像《阿房宫赋》所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3分)如果古代有手机,下列哪一项最有可能受影响而不出现的是()A.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B.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C.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D.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我从何知道我存在呢?笛卡尔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通过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卡尔想要克服这种逻辑,在他看来,我思不需要任何前提,因为它是自明的。①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证明有一些薄弱之处②“我思”才可以推导出“我存在”③这一答案超过了以前的所有答案④因为这一形式并非如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⑤完全没有预设⑥逻辑学家认为,只有当人们接受了“思考者存在”这一大前提A.①⑤④⑥②③ B.⑥③⑤②①④ C.②③⑥④⑤① D.③①④⑤⑥②二、阅读(70分)4.(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芭芭拉•奥克利①自21世纪初以来,神经学家就已对大脑中两种思维网络模式间的互相切换取得了研究上的长足进步,这两种思考状态基于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即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大脑会频繁地在两种模式之间不停切换。尽管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你也无法同时处于两种思维模式之中,不过,对有些你并不太关注的事情,发散模式确实可以悄悄地在后台处理。②专注模式下的思维活动必不可少。它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专注模式与大脑前额叶皮层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相关。你把注意力集中到某样东西上,然后砰的一声,专注模式就开启了。③发散模式也同样必不可少。如果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挣扎了许久而不得思路,它会冷不防地提供一个新点悟。同时,它也与宏观视角相关联。当你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时,发散模式思维就出现了。松弛状态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与专注模式不同,发散㮴式看起来跟任何一个特定脑区的关系都不太密切,它更像是“弥散”于整个大脑之中。通常,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④学习过程中,不同脑区进行着复杂的神经元发放活动,同时两个大脑半球之间也发生着互动往来。这说明学习活动可没那么简单,比在专注和发散模式间简单地切换要复杂多了。在这里我们无须对生理机制做更深的了解,我们要另辟蹊径。⑤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启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你而言既熟悉又轻松。当你专注某件事物时,清醒专注的前额叶皮层就会自动沿着神经通路传递出信号。这些信号会奔向与你思考内容相关的各个脑区,将它们连接起来。这个过程有点像章鱼把触手伸向它周围的四面八方,去摆弄那些它正关注的东西。章鱼的触手数量是有限的,你的工作记忆也一样,它只能同时处理有限的事物。⑥通常,你首先会将一个问题逐词逐句注入大脑,比如读书或查阅课堂笔记。你的思维触手会激活专注模式。在专心揣摩问题之初,你的思维是集中而狭隘的,循规蹈矩地走你已熟悉的路径。你的思想轻易地在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中乱窜,急于快速抓住一个解决方案。然而,在数学和科学问题中,往往一个极小的变动就会使问题截然不同,这就带来了更大的困难。⑦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大脑的左半球与慎重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项联系更紧密。它似乎也更擅长处理连贯性的、富于逻辑性的思考:上一步推导出下一步,诸如此类。而与大脑的右半球相关的,则更多是像四处扫视环境、与他人互动或是处理情绪之类的活动。同时,应对即刻发生的活动或是宏观问题的处理也与大脑的右半球相关。⑧据证实,面对一个困难的问题时,我们必须先要用专注模式奋斗上一阵子,投入艰苦的努力。有趣的是,发散模式也常常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在题目艰涩难懂的时候。不过,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处于集中状态下,发散模式就是被屏蔽的。⑨归根结底,任何学科中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两种思维模式的相互切换。一种模式接收信息并进行处理,再将结果传给另一种。除了某些琐碎的小问题或概念,大脑要理解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这种信息间的往来传递。⑩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转换一下心情,花上一点时间,就能自然地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只要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来喘口气,发散模式就会乘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地搜寻解决方案。你在之前的专注模式中埋头苦干,然后某个瞬间,来自发散模式的意外解法就如同醍醐灌顶,灵光突现。一些人认为自己从未进入过发散模式,真是大错特错了。只要放轻松什么都不想,你的大脑就会进入一种自然的默认状态,那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⑪发散模式绝对是你学习中的左膀右臂。你可以把它看作登山途中的大本营。登顶之路漫长艰辛,中途的大本营是必要的休息场所,你可以在那里停歇、反思、检查装备并确保路线无误。但别把暂时的休息当成最后的终点,换句话说,可别指望只靠发散模式,就能轻轻松松地如愿以偿。朝来暮去,不知不觉间你已经登上了山顶,正是在两种模式下来回切换的分段练习发挥了显著的效果。(1)第①段中的“后台处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2)符合本文推断的一项是()A.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是不可同时运行。B.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分属大脑不同区域。C.专注模式形成思路,就能激发出灵感。D.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的切换是自发的。(3)在紧凑的专注模式学习后,不能用来启动发散模式的选项为()A.运动B.冥想C.睡觉D.整理笔记(4)请用本文的思维模式来解释下面的现象。如果给你两个三角形,要求你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非常容易,就像左图那样。但如果再给你两个三角形,让你把四个放在一起拼出一个正方形,人们第一反应会是错误地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就像右边图示那样。(5)根据本文内容,编制一份科学用脑的注意事项。(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5分)5.(15分)七层宝塔朱辉①鸡叫三遍,天还没亮。这是个阴天。唐老爹躺在床上愣了会儿神。古人闻鸡起舞,唐老爹是闻鸡起床,大半辈子都这么过来了。鸡是个好伙计,冬天日头短,夏天日头长,鸡按季节调整报晓,比闹钟体贴得多。去年搬家,进城上楼,好些旧家什只能扔掉,几只鸡他还是带来了。好在他是一楼,有个院子。院子虽小,但接地气,通四季。搬家的时候,老两口有几分不舍,也有几分欣喜。毕竟是新房子,毕竟进城了,还有个院子。②唐老爹以前,每天的事排得满满的。种菜、读读三国西游、写写字、接待乡邻,再出去转转拉呱拉呱,一天不闲着。现在客厅倒还是有一个的,进了防盗门就是,刚搬来时还有老邻居来串门,现在基本没有了。大概大家感觉差不多,那防盗门像个牢门,串门有点像探监。唐老爹有心去看看老乡亲,但从前村子的格局,路啊,桥啊,大槐树啊,都被抹掉了,房子被垒起来,六层,平的变竖的了,他爬不动。爬得动他也找不到,村子打乱了,乡亲们各奔东西,几十栋楼,长得都一样,他犯晕。③天阴着,一时半会儿不会下雨,也出不了太阳,不爽快!住老宅的时候他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现在这院子,稀稀拉拉的菜地,不说扫,看他都不愿意多看。可是鸡把他叫起来了。现在他人起来了,身子竖起来了,可是村子也竖起来了,他没个去处。老伴听他说要去买菜,喜出望外,一迭声说了几个好。④出门的时候,老伴正在院子里喂鸡。出了门洞,遇到了楼上的阿虎。阿虎正在捣鼓他那辆面包车,扯着透明胶带往车灯上贴。抬头看见唐老爹,他笑嘻嘻地喊一声“二爹”。按辈分他本该就这么喊,从前也一直这么喊,但今天唐老爹却被他喊得怔了怔。搬到这里不久,这“二爹”他就不出口了。他们楼上楼下住得别扭,彼此都不舒坦。唐老爹本以为是他看出阿虎的车原来是个破车,阿虎不好意思才礼下于人,但个把小时后他回来,就知道不是这个原因。他没想到,就这个把小时,家里就出了事。⑤出门时他当然不知道会有事。他也就是借机出来转转。出了小区,一抬头,远处的宝塔遥遥在望。不要动脑子,他的脚自然地就朝那边去了。这时他才清楚他在窗户前找的就是那座塔。看见宝塔,他才觉得安心。耳边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是宝塔顶层八个角上挂的铜铃在风中响,好听。宝塔叫“宝音塔”,西边一箭之地就是他的老宅。老宅已成瓦砾,现在连瓦砾都清掉了,只有宝塔还在。暮鼓晨钟消失了,宝塔还孤零零地立着。⑥土路、衰草、野风,唐老爹走得有点气喘。唐老爹在塔底稍一迟疑,爬上去了。风很大,满塔的风。片刻后,他站在了七层,最高处。⑦他朝老宅那个方位看看,又在塔顶转了一圈。全平了,地似乎矮了下去。光溜溜的大地,已经被大路小道画成了格子,河填的填,挖的挖,像是刀豁出来那么直。这是未来的开发区。朝北边眺望,黄墙红顶,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那是他现在的家。家具体在哪里,他找不到,也看不见。可以肯定的是,他将死在那个水泥盒子里。此刻他满耳的风,心里也空落着。⑧他不会晓得,此刻老伴正在那边又骂又叫。待她找到手机,她的声音才能传到唐老爹这边。唐老爹的步子有点急。他急的不是出的这件事,是老伴那急火攻心的声音让他不敢怠慢。这么个岁数了,火上了房似的,至于吗?不就是几只鸡吗?⑨鸡死了。一公两母都是腿笔直毛糟乱,死在院子里。老伴坐在院里的机子上抹眼泪,嘴里乱骂,哪个天杀的药了她的鸡。唐老爹拍拍她肩膀,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东看看,西瞅瞅,心里有数了。早晨出门时阿虎朝他笑眯眯地喊“二爹”,其实就不自然。他早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阿虎对院子里的鸡很反感,主要是公鸡不好,早晨乱叫,让人没法睡。老伴很抵触,说鸡养在我院子里,关你什么事?唐老爹也抵触,其原因更是因为阿虎的态度。最后阿虎媳妇连狠话都飘出来了:“他不自己杀,有人帮他杀!”这过分了。但唐老爹不能服这个软。现在这个格局,楼上楼下的,几次上门来零碎说全了的,唐老爹总结一下,觉得也不无道理,其他邻居也有给阿虎帮腔的。唐老爹从善如流,折中一下,决定鸡自己处理,一只一只杀了吃。这可好,人家等不及了,还是一次性全药死了。⑩他心里憋气。于是写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是颜真卿的诗。“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这是唐诗,不记得谁写的,说的是村里有鸡,人各忙各的。现在这里虽然叫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容不下鸡了。(有删节)(1)第③段画线句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2)文中多处写到“鸡”,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加以分析。(3)简述第⑦段不能删去的理由。(4)有人评价本文的语言熨帖亲切,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本文阐述理由。6.(9分)阅读下面组诗,完成下列各题。[唐]令狐楚甲少小边城惯放狂,骣骑①蕃马射黄羊。如今年老无筋力,独倚营门数雁行。乙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鞚②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注]①骣骑:骑马不加鞍辔。②飞鞚:策马飞驰。(1)以下哪一项最有可能是这组诗的标题?A.少年行B.长相思C.远别离D.思君恩(2)以下评语与诗歌相契合的一项是A.甲诗:萧然尘表,化簪缨于无有。(《删订唐诗解》)B.甲诗:此以老少对照说,自然感慨。(《唐人绝句精华》)C.乙诗:每借物喻怀,词多幽怨。(《诗境浅说》)D.乙诗:末句举目伤情,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唐诗鼓吹评注》)(3)结合诗歌内容,辨析两首诗末句中“独”字的内涵。7.(15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东方朔传(节选)[东汉]班固①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②久之,朔绐驺朱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硃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硃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硃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硃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硃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③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④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东方朔传(节选)[西汉]司马迁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期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①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注释]①乙:刻划亿号。(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居有顷②稍得亲近(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朔绐驺朱儒()A.拦截B.哄骗C.丝绳D.缠绕②上从容问朔()A.不慌不忙B.举止行动C.怂恿劝诱D.盘桓逗留(3)面句子有2处需要断句,请用“/”标志。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4)把班固《东方朔传》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上面两文在表现东方朔手法上的不同之处。(6)综合上面两文,你同意班固“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的说法吗?说出你的判断并阐释理由。8.(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化民有道对[汉]东方朔①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历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愿近述孝文皇帝①之时,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②,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③;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②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绩罽④;宫人簪玳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作徘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③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④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⑤愿陛下留意察之。[注]①孝文皇帝:汉武帝的祖父。②弋绨,黑色的粗厚丝织品;革舄,生皮制的鞋。③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收集聚奏章的布袋缝成宫殿帷幕。④绩罽:彩色的毛织物。(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盖B.遂C.而D.且(2)对题目和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对”与《谏逐客书》的“书”文体形式完全相同。B.“对”与《陈情表》的“表”都是用于向君王陈情。C.尧舜禹汤等上古帝王化民的“道”与孝文皇帝不同。D.孝文皇帝的事情当今在世的老人都见到过或听到过。(3)第②段划线处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从用词和句式两个角度加以赏析。(4)以本文为例并结合班固《东方朔传》第③④段,以“议论方法的针对性”为题写一则读书札记,120字左右。三、作文(70分)9.(70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你认为哪一种更为有益:由激情控制的生活还是由理性控制的生活?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市北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23答案CD一、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对秦国灭亡的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论。杜牧(人名)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国灭亡源于奢侈浪费,比如对从六国搜刮来的财宝毫不在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而在《过秦论》中,贾谊(人名)则认为秦国灭亡是因为实行了愚民弱民政策,如“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就是弱民的具体做法。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否则就像《阿房宫赋》所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答】故答案为:杜牧弃掷逦迤贾谊隳名城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隳)2.(3分)如果古代有手机,下列哪一项最有可能受影响而不出现的是()A.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B.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C.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D.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解答】A.“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出自唐代李益的《江南曲》这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闺中少妇对常年在外经商的丈夫的怨情。其中“信”是信用的意思,和手机没有关系。B.“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出自唐代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人怀念的是南齐诗人谢朓,尽管当时有手机也无济于事。C.“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出自唐代张籍的《秋思》,描写了诗人担心写家书时时间匆忙有遗漏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又再次打开信封检查的细节。如果当年有手机的话,补发信息即可。D.“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出自唐代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表达的是人生衰老的感伤,和手机没有关系。故选:C。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我从何知道我存在呢?笛卡尔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通过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卡尔想要克服这种逻辑,在他看来,我思不需要任何前提,因为它是自明的。①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证明有一些薄弱之处②“我思”才可以推导出“我存在”③这一答案超过了以前的所有答案④因为这一形式并非如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⑤完全没有预设⑥逻辑学家认为,只有当人们接受了“思考者存在”这一大前提A.①⑤④⑥②③ B.⑥③⑤②①④ C.②③⑥④⑤① D.③①④⑤⑥②【解答】横线前面“笛卡尔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横线第一个空应该紧承这一句,所以③排在第一位;从横线后“笛卡尔想要克服这种逻辑,在他看来,我思不需要任何前提,因为它是自明的”,可以推知,笛卡尔的答案存在逻辑上的问题,包括“前提”“自明”等因素,所以横线第二个空,要在语意上进行转折,所以①排第二位;横线第三空,要进一步评价这个逻辑问题,阐释“薄弱之处”存在的原因,所以④排第三位;⑤紧跟④,说明笛卡尔所认为的是什么。“只有当人们……”后面需要接关联词“才”领起的句子,所以,作为最终结果的②排在最后一个位置。故排序为③①④⑤⑥②。故选:D。二、阅读(70分)4.(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芭芭拉•奥克利①自21世纪初以来,神经学家就已对大脑中两种思维网络模式间的互相切换取得了研究上的长足进步,这两种思考状态基于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即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大脑会频繁地在两种模式之间不停切换。尽管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你也无法同时处于两种思维模式之中,不过,对有些你并不太关注的事情,发散模式确实可以悄悄地在后台处理。②专注模式下的思维活动必不可少。它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专注模式与大脑前额叶皮层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相关。你把注意力集中到某样东西上,然后砰的一声,专注模式就开启了。③发散模式也同样必不可少。如果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挣扎了许久而不得思路,它会冷不防地提供一个新点悟。同时,它也与宏观视角相关联。当你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时,发散模式思维就出现了。松弛状态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与专注模式不同,发散㮴式看起来跟任何一个特定脑区的关系都不太密切,它更像是“弥散”于整个大脑之中。通常,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④学习过程中,不同脑区进行着复杂的神经元发放活动,同时两个大脑半球之间也发生着互动往来。这说明学习活动可没那么简单,比在专注和发散模式间简单地切换要复杂多了。在这里我们无须对生理机制做更深的了解,我们要另辟蹊径。⑤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启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你而言既熟悉又轻松。当你专注某件事物时,清醒专注的前额叶皮层就会自动沿着神经通路传递出信号。这些信号会奔向与你思考内容相关的各个脑区,将它们连接起来。这个过程有点像章鱼把触手伸向它周围的四面八方,去摆弄那些它正关注的东西。章鱼的触手数量是有限的,你的工作记忆也一样,它只能同时处理有限的事物。⑥通常,你首先会将一个问题逐词逐句注入大脑,比如读书或查阅课堂笔记。你的思维触手会激活专注模式。在专心揣摩问题之初,你的思维是集中而狭隘的,循规蹈矩地走你已熟悉的路径。你的思想轻易地在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中乱窜,急于快速抓住一个解决方案。然而,在数学和科学问题中,往往一个极小的变动就会使问题截然不同,这就带来了更大的困难。⑦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大脑的左半球与慎重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项联系更紧密。它似乎也更擅长处理连贯性的、富于逻辑性的思考:上一步推导出下一步,诸如此类。而与大脑的右半球相关的,则更多是像四处扫视环境、与他人互动或是处理情绪之类的活动。同时,应对即刻发生的活动或是宏观问题的处理也与大脑的右半球相关。⑧据证实,面对一个困难的问题时,我们必须先要用专注模式奋斗上一阵子,投入艰苦的努力。有趣的是,发散模式也常常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在题目艰涩难懂的时候。不过,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处于集中状态下,发散模式就是被屏蔽的。⑨归根结底,任何学科中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两种思维模式的相互切换。一种模式接收信息并进行处理,再将结果传给另一种。除了某些琐碎的小问题或概念,大脑要理解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这种信息间的往来传递。⑩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转换一下心情,花上一点时间,就能自然地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只要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来喘口气,发散模式就会乘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地搜寻解决方案。你在之前的专注模式中埋头苦干,然后某个瞬间,来自发散模式的意外解法就如同醍醐灌顶,灵光突现。一些人认为自己从未进入过发散模式,真是大错特错了。只要放轻松什么都不想,你的大脑就会进入一种自然的默认状态,那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⑪发散模式绝对是你学习中的左膀右臂。你可以把它看作登山途中的大本营。登顶之路漫长艰辛,中途的大本营是必要的休息场所,你可以在那里停歇、反思、检查装备并确保路线无误。但别把暂时的休息当成最后的终点,换句话说,可别指望只靠发散模式,就能轻轻松松地如愿以偿。朝来暮去,不知不觉间你已经登上了山顶,正是在两种模式下来回切换的分段练习发挥了显著的效果。(1)第①段中的“后台处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在意识不太关注时,大脑的发散模式对一些事情进行不被察觉的思考、处理并可能提供灵感等活动。。(2)符合本文推断的一项是(A)A.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是不可同时运行。B.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分属大脑不同区域。C.专注模式形成思路,就能激发出灵感。D.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的切换是自发的。(3)在紧凑的专注模式学习后,不能用来启动发散模式的选项为(D)A.运动B.冥想C.睡觉D.整理笔记(4)请用本文的思维模式来解释下面的现象。如果给你两个三角形,要求你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非常容易,就像左图那样。但如果再给你两个三角形,让你把四个放在一起拼出一个正方形,人们第一反应会是错误地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就像右边图示那样。(5)根据本文内容,编制一份科学用脑的注意事项。【解答】(1)从第①段可知,在意识清醒时不能同时处于专注和发散两种思维模式,但对不太关注的事,发散模式可在后台处理。结合后文对发散模式的描述,它是在放松注意力、思维漫步时出现,可在专注模式思考问题不得思路时提供新点悟等,所以“后台处理”指的是在意识不太关注时,大脑的发散模式对一些事情进行不被察觉的思考、处理并可能提供灵感等活动。(2)A.根据第①段“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你也无法同时处于两种思维模式之中”可知,该选项正确。B.文中说发散模式“更像是‘弥散’于整个大脑之中”,并非与专注模式分属大脑不同区域,该选项错误。C.由第③段“通常,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可知,不是专注模式形成思路就能激发出灵感,该选项错误。D.从第⑩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转换一下心情,花上一点时间,就能自然地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可知,模式切换不是完全自发的,需要一些条件,该选项错误。故选:A。(3)从第⑩段可知,转换心情、花时间、放下手中工作、放松等能启动发散模式。A.运动可放松身心;B.冥想能让人放松思绪;C.睡觉也是一种休息放松状态,都能启动发散模式。D.整理笔记是专注模式下的活动,不能启动发散模式。故选:D。(4)首先,人们在面对把四个三角形拼成正方形的问题时,启用专注模式,按照已有的经验和常规思维(如先想到拼长方形),思维集中而狭隘地沿着熟悉路径思考。但这种常规思路是错误的,此时陷入困境。然后,当人们放松下来,从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后,就可能突破常规,找到正确的把四个三角形拼成正方形的方法(如拼成大三角形等其他正确方式),这体现了两种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先后作用及相互切换的必要性。(5)从文中可知,学习离不开两种思维模式切换,专注模式用于集中精力处理熟悉概念等,发散模式可提供灵感等。所以要合理安排两种模式的切换,不能长时间只处于一种模式;在专注模式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创造条件切换到发散模式,如通过放松身心的活动;也要认识到两种模式各自的局限性,不能只依赖一种模式解决所有问题等。答案:(1)在意识不太关注时,大脑的发散模式对一些事情进行不被察觉的思考、处理并可能提供灵感等活动。(2)A(3)D(4)人们开始面对问题时启用专注模式,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常规思维去尝试解决问题,思维集中且循规蹈矩,容易陷入错误思路。当陷入困境后,若能放松进入发散模式,思维不再局限,就能突破常规,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这体现了两种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中的先后作用及相互切换的重要性。(5)①学习时要合理切换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避免长时间单一模式运行。②专注模式遇到困难时,可通过放松身心(如运动、冥想、睡觉等)切换到发散模式。③认识到两种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不能仅依赖一种模式解决所有问题。(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5分)5.(15分)七层宝塔朱辉①鸡叫三遍,天还没亮。这是个阴天。唐老爹躺在床上愣了会儿神。古人闻鸡起舞,唐老爹是闻鸡起床,大半辈子都这么过来了。鸡是个好伙计,冬天日头短,夏天日头长,鸡按季节调整报晓,比闹钟体贴得多。去年搬家,进城上楼,好些旧家什只能扔掉,几只鸡他还是带来了。好在他是一楼,有个院子。院子虽小,但接地气,通四季。搬家的时候,老两口有几分不舍,也有几分欣喜。毕竟是新房子,毕竟进城了,还有个院子。②唐老爹以前,每天的事排得满满的。种菜、读读三国西游、写写字、接待乡邻,再出去转转拉呱拉呱,一天不闲着。现在客厅倒还是有一个的,进了防盗门就是,刚搬来时还有老邻居来串门,现在基本没有了。大概大家感觉差不多,那防盗门像个牢门,串门有点像探监。唐老爹有心去看看老乡亲,但从前村子的格局,路啊,桥啊,大槐树啊,都被抹掉了,房子被垒起来,六层,平的变竖的了,他爬不动。爬得动他也找不到,村子打乱了,乡亲们各奔东西,几十栋楼,长得都一样,他犯晕。③天阴着,一时半会儿不会下雨,也出不了太阳,不爽快!住老宅的时候他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现在这院子,稀稀拉拉的菜地,不说扫,看他都不愿意多看。可是鸡把他叫起来了。现在他人起来了,身子竖起来了,可是村子也竖起来了,他没个去处。老伴听他说要去买菜,喜出望外,一迭声说了几个好。④出门的时候,老伴正在院子里喂鸡。出了门洞,遇到了楼上的阿虎。阿虎正在捣鼓他那辆面包车,扯着透明胶带往车灯上贴。抬头看见唐老爹,他笑嘻嘻地喊一声“二爹”。按辈分他本该就这么喊,从前也一直这么喊,但今天唐老爹却被他喊得怔了怔。搬到这里不久,这“二爹”他就不出口了。他们楼上楼下住得别扭,彼此都不舒坦。唐老爹本以为是他看出阿虎的车原来是个破车,阿虎不好意思才礼下于人,但个把小时后他回来,就知道不是这个原因。他没想到,就这个把小时,家里就出了事。⑤出门时他当然不知道会有事。他也就是借机出来转转。出了小区,一抬头,远处的宝塔遥遥在望。不要动脑子,他的脚自然地就朝那边去了。这时他才清楚他在窗户前找的就是那座塔。看见宝塔,他才觉得安心。耳边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是宝塔顶层八个角上挂的铜铃在风中响,好听。宝塔叫“宝音塔”,西边一箭之地就是他的老宅。老宅已成瓦砾,现在连瓦砾都清掉了,只有宝塔还在。暮鼓晨钟消失了,宝塔还孤零零地立着。⑥土路、衰草、野风,唐老爹走得有点气喘。唐老爹在塔底稍一迟疑,爬上去了。风很大,满塔的风。片刻后,他站在了七层,最高处。⑦他朝老宅那个方位看看,又在塔顶转了一圈。全平了,地似乎矮了下去。光溜溜的大地,已经被大路小道画成了格子,河填的填,挖的挖,像是刀豁出来那么直。这是未来的开发区。朝北边眺望,黄墙红顶,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那是他现在的家。家具体在哪里,他找不到,也看不见。可以肯定的是,他将死在那个水泥盒子里。此刻他满耳的风,心里也空落着。⑧他不会晓得,此刻老伴正在那边又骂又叫。待她找到手机,她的声音才能传到唐老爹这边。唐老爹的步子有点急。他急的不是出的这件事,是老伴那急火攻心的声音让他不敢怠慢。这么个岁数了,火上了房似的,至于吗?不就是几只鸡吗?⑨鸡死了。一公两母都是腿笔直毛糟乱,死在院子里。老伴坐在院里的机子上抹眼泪,嘴里乱骂,哪个天杀的药了她的鸡。唐老爹拍拍她肩膀,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东看看,西瞅瞅,心里有数了。早晨出门时阿虎朝他笑眯眯地喊“二爹”,其实就不自然。他早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阿虎对院子里的鸡很反感,主要是公鸡不好,早晨乱叫,让人没法睡。老伴很抵触,说鸡养在我院子里,关你什么事?唐老爹也抵触,其原因更是因为阿虎的态度。最后阿虎媳妇连狠话都飘出来了:“他不自己杀,有人帮他杀!”这过分了。但唐老爹不能服这个软。现在这个格局,楼上楼下的,几次上门来零碎说全了的,唐老爹总结一下,觉得也不无道理,其他邻居也有给阿虎帮腔的。唐老爹从善如流,折中一下,决定鸡自己处理,一只一只杀了吃。这可好,人家等不及了,还是一次性全药死了。⑩他心里憋气。于是写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是颜真卿的诗。“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这是唐诗,不记得谁写的,说的是村里有鸡,人各忙各的。现在这里虽然叫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容不下鸡了。(有删节)(1)第③段画线句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2)文中多处写到“鸡”,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加以分析。(3)简述第⑦段不能删去的理由。(4)有人评价本文的语言熨帖亲切,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本文阐述理由。【解答】(1)原文语句:“住老宅的时候他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现在这院子,稀稀拉拉的菜地,不说扫,看他都不愿意多看。”①短句为主,简洁明快。“住老宅的时候他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这两句以短句的形式出现,描述了唐老爹过去的生活习惯,节奏明快,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现在这院子,稀稀拉拉的菜地”:同样使用短句,突出“稀稀拉拉”四个字,形象地描绘出现在院子里菜地的状态,显得荒凉而缺乏生气。②运用口语,平易近人。“不说扫,看他都不愿意多看”:这两句运用了非常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显得非常自然和贴近生活。这种语言风格让读者具讽刺意味③“稀稀拉拉”:这个词不仅描述了菜地的状态,还隐含了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它反映了唐老爹对现在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和不满意。“不愿意多看”: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不满情绪,表明唐老爹对这个曾经让他自豪的菜地已经失去了兴趣和热情,甚至不愿意多看一眼。(2)①以“鸡”为线索,串起全文情节,使行文紧凑。原文语句分析:“鸡是个好伙计,冬天日头短,夏天日头长,鸡按季节调整报晓,比闹钟体贴得多。”(第一段):这里介绍了唐老爹和鸡的关系,鸡是他的生活伙伴。“去年搬家,进城上楼,好些旧家什只能扔掉,几只鸡他还是带来了。”(第一段):搬家时,唐老爹选择带鸡进城,显示了鸡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现在他人起来了,身子竖起来了,可是村子也竖起来了,他没个去处。老伴听他说要去买菜,喜出望外,一迭声说了几个好。”(第三段):鸡叫醒了他,但他无处可去,老伴希望他出去买菜。“鸡死了。一公两母都是腿笔直毛糟乱,死在院子里。”(第九段):鸡的死亡是情节的高潮,直接引出了后续的冲突和解决。通过“鸡”这一元素,文章将唐老爹的日常生活、搬家后的适应困境以及与邻居的矛盾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使行文更加紧凑和有条理。②“鸡”是唐老爹的陪伴,也含蓄地写出唐老爹对土地、农村的依恋。“鸡是个好伙计,冬天日头短,夏天日头长,鸡按季节调整报晓,比闹钟体贴得多。”(第一段):鸡不仅是时间工具,更是情感寄托。“种菜、读读三国西游、写写字、接待乡邻,再出去转转拉呱拉呱,一天不闲着。”(第二段):这些活动都与农村生活紧密相关,鸡的存在强化了这种生活方式。“老伴听他说要去买菜,喜出望外,一迭声说了几个好。”(第三段):买菜是农村生活的一部分,鸡的叫声促使他外出,间接体现了他对旧生活方式的依赖。鸡不仅是唐老爹生活中的实际伙伴,更是他对过去农村生活的象征和情感寄托。通过描写鸡的存在和作用,作者巧妙地传达了唐老爹内心深处对土地和传统生活方式的不舍与眷恋。③“鸡”的遭遇,含蓄地写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困境。“现在这里虽然叫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容不下鸡了。”(第十段):直接点明了城市化带来的变化,连鸡都无法适应这种新环境。“阿虎对院子里的鸡很反感,主要是公鸡不好,早晨乱叫,让人没法睡。”(第九段):邻居的反应反映了城市居民与农村生活方式的冲突。“老伴坐在院里的机子上抹眼泪,嘴里乱骂,哪个天杀的药了她的鸡。”(第九段):鸡的死亡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精神上的打击,象征着唐老爹们无法融入新环境的无奈与悲哀。(3)第⑦段不能删去。结合原文语句进行说明:①写出唐老爹站在宝塔顶上,远眺看到昔日村庄已被夷为平地,内心无比失落。原文语句:“他朝老宅那个方位看看,又在塔顶转了一圈。全平了,地似乎矮了下去。光溜溜的大地,已经被大路小道画成了格子,河填的填,挖的挖,像是刀豁出来那么直。”“这是未来的开发区。朝北边眺望,黄墙红顶,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那是他现在的家。家具体在哪里,他找不到,也看不见。”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唐老爹站在宝塔顶上所看到的景象:昔日的村庄已经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未来的开发区和整齐的楼房。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唐老爹内心的失落和无奈。他站在高处,俯瞰着这一切变化,昔日的熟悉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陌生和冰冷的新区。这种情感的渲染和对比,使得唐老爹的内心世界更加立体和真实。②为下文写唐老爹回到家中发现鸡被药死埋下伏笔。原文语句:“他急的不是出的这件事,是老伴那急火攻心的声音让他不敢怠慢。”“鸡死了。一公两母都是腿笔直毛糟乱,死在院子里。”第⑦段中唐老爹在宝塔顶上的眺望和内心的失落,为下文他回到家发现鸡被药死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唐老爹在塔顶时的心情已经很沉重,回到家中发现鸡被药死,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情节更加连贯,情感上也更加递进。读者可以理解到,唐老爹的失落不仅仅是因为村庄的变化,还因为他在新环境中的无所适从和无助感,这种情感在他发现鸡被药死时达到了高潮。③与标题“七层宝塔”相照应。原文语句:“出了小区,一抬头,远处的宝塔遥遥在望。不要动脑子,他的脚自然地就朝那边去了。”“风很大,满塔的风。片刻后,他站在了七层,最高处。”标题“七层宝塔”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全文的重要象征。第⑦段详细描述了唐老爹登上宝塔顶部的过程和所见所感,这与标题直接呼应。通过这一段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七层宝塔”在唐老爹心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他情感的寄托,也是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删去这一段,标题的象征意义将大打折扣,文章的整体结构也会显得不够完整。(4)①语言贴近生活,亲切自然。语句:“好些旧家什只能扔掉,几只鸡他还是带来了。”这句话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唐老爹搬家时的情景,几只鸡的保留显得特别有生活气息。这种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状态,非常亲切。原文语句:“他没个去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表达了唐老爹在新环境中的迷茫和无助。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②语言简洁明了,不事雕琢。原文语句:“天阴着,一时半会儿不会下雨,也出不了太阳,不爽快。”此句通过对天气状况的简单描述,传达了唐老爹内心的烦躁不安。语言上没有任何繁复之处,但却能精准有效地营造氛围。原文语句:“土路、衰草、野风。”这三个词语勾勒出了一幅荒凉而又自然的画面,既表明了环境的特征,也衬托出主人公的心情。这样的描写简洁而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③语言幽默风趣,意蕴丰富。语句:“防盗门像个牢门。”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唐老爹对新居防盗门的不喜欢和不适应感。这种幽默的说法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也让读者能从中体会到城市化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微妙改变。原文语句:“串门有点像探监。”同样是比喻,但更显深刻。这不仅仅是形容实际的距离感,更深层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即使住得很近,心也可能隔得很远。这样的表达既风趣又发人深省。总之:综上所述,《七层宝塔》这篇文章确实展现了高度的语言艺术魅力。作者运用贴近生活、简洁明了且带有幽默色彩的语言风格,成功塑造出一个鲜活而又富有时代感的农民形象,并借此反映了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与人性思考。答案:(1)画线句以短句为主,如“稀稀拉拉”“不说扫,看他都不愿意多看”,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稀稀拉拉”“不愿意多看”运用口语,语言平易近人,且具讽刺意味,传达出唐老爹对院子菜地的态度。(2)①以“鸡”为线索,串起全文情节,使行文紧凑。②“鸡”是唐老爹的陪伴,也含蓄地写出唐老爹对土地、农村的依恋。③“鸡”的遭遇,含蓄地写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困境。(3)①写出唐老爹站在宝塔顶上,远眺看到昔日村庄已被夷为平地,内心无比失落。②为下文写唐老爹回到家中发现鸡被药死埋下伏笔。③与标题“七层宝塔”相照应。(4)同意。本文语言贴近生活,亲切自然。如“好些旧家什只能扔掉,几只鸡他还是带来了”“他没个去处”等,语言口语化,富于生活气息,读来亲切自然;本文语言简洁明了,不事雕琢。如“天阴着,一时半会儿不会下雨,也出不了太阳,不爽快”“土路、衰草、野风”等,语言简洁,写景状物明了生动;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意蕴丰富。如“防盗门像个牢门”“串门有点像探监”,语言幽默风趣,传达出唐老爹对搬进新居的不适应,含蓄地写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困境。6.(9分)阅读下面组诗,完成下列各题。[唐]令狐楚甲少小边城惯放狂,骣骑①蕃马射黄羊。如今年老无筋力,独倚营门数雁行。乙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鞚②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注]①骣骑:骑马不加鞍辔。②飞鞚:策马飞驰。(1)以下哪一项最有可能是这组诗的标题?AA.少年行B.长相思C.远别离D.思君恩(2)以下评语与诗歌相契合的一项是BA.甲诗:萧然尘表,化簪缨于无有。(《删订唐诗解》)B.甲诗:此以老少对照说,自然感慨。(《唐人绝句精华》)C.乙诗:每借物喻怀,词多幽怨。(《诗境浅说》)D.乙诗:末句举目伤情,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唐诗鼓吹评注》)(3)结合诗歌内容,辨析两首诗末句中“独”字的内涵。【解答】(1)第一首诗前两句是诗人的回忆。诗人怀着留恋的心情描述了自己青年时期在边城的生活。后两句表述了诗人现在的状况与心境。第二首诗前两句写作者自己的身世和武艺,后两句写作者驰骋边塞的马上生活。这是一组组诗,都描写了“少年”形象,与相思、别离和报君恩无关,派出BCD三项,所以“少年行”是它们共同的题目。故选:A。(2)A.“萧然尘表,化簪缨于无有”是说形象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蔑视高官显宦。与甲诗不符,甲诗抒写对过去边城生活回忆和现在的状况,没有超然物外的洒脱。B.“老少对照”与甲诗符合,诗中“少小”与“如今”对比鲜明,抒写人生感慨。C.“借物喻怀”与乙诗不符,该诗描写人物形象,没有咏物。D.“举目伤情”与乙诗不符,描写了自己当年秋原骑马飞驰、寒空射猎的边塞生活,表现诗人气概的豪迈。故选:B。(3)甲诗写现在已经是“年老无筋力”了,但他仍然身靠着营门“数雁行”,仍然想把成排飞行的大雁射下来,一试自己的苛法与筋力。诗中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通过“独”字写抒情主人公年老体弱,无力射雁,只能倚靠营门数雁的情态,流露出无奈感伤的情调。乙诗,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自己当年秋原骑马飞驰、寒空射猎的边塞生活。“独向寒云试射声”写少年豪迈英武地张弓搭箭射落飞雁的场景,“独”字与“试”字恰当风趣地表现出诗人独立不群,气派宏大。通过“独”字刻画出少年人的英姿勃发、意气奋发。答案:(1)A(2)B(3)甲诗通过“独”字写抒情主人公年老体弱,无力射雁,只能倚靠营门数雁的情态,流露出无奈感伤的情调。乙诗通过“独”字写少年豪迈英武地张弓搭箭射落飞雁的场景,刻画出少年人的英姿勃发、意气奋发。甲诗译文:青午时在边城使性放狂,骣骑着蕃地马箭射黄羊。到如今年纪老没了筋力,还靠着军营门来数雁行。赏析:前两句是诗人的回忆。诗人怀着留恋的心情描述了自己青年时期在边城的生活。“骣骑蕃马射黄羊”的生活确实令人怀恋,“放狂”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此时,诗人已经年老力衰。越是到这时,越是怀恋青年时代,因此写起来感情就饱满充沛。诗的后两句表述了诗人现在的状况与心境。诗人现在已经是“年老无筋力”了,但他仍然身靠着营门“数雁行”,仍然想把成排飞行的大雁射下来,一试自己的苛法与筋力。诗中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一种“年老”而不服老,“无筋力”而欲有筋力的心理写得逼真具体,淋滴尽致。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无生僻的词语,无深奥的典故,而是口语入诗,以口语写自己青年时期及现在的生活,写现在的心境,而“数雁行”一句又含蓄深刻,意在言外。乙诗译文:清河郡五城原是我的家,博取功名全靠着好箭法。秋原飞驰本来是等闲事,宝雕弓独自向着寒空发。赏析:第二首诗中,诗人先介绍自己的籍贯。在第一句诗中,七个字就有四个字是地名,诗人又把本属于一个词组的“本”与“住”分开,使之与地名互相配搭,安排巧妙。第二句写博取功名需要箭法纯熟,武艺高强,而自己现在已经博取了功名,那当然是箭法纯熟、武艺高强了。这种写法比直说自己箭法纯熟、武艺高强更为好。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自己当年秋原骑马飞驰、寒空射猎的边塞生活。“飞鞚秋原”本来是很壮烈的,而诗人却说是“等闲”事,这说明这种生活的频繁,又点出诗人气概的豪迈。最后一句的“独”字与“试”字恰当风趣地表现出诗人独立不群,气派宏大。一个“声”字说明诗人放的是响箭,又使这首小诗增添了音响色彩。诗从多方面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形象突出,语言优美,概括力强是这首诗显著的特点。7.(15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东方朔传(节选)[东汉]班固①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②久之,朔绐驺朱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硃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硃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硃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硃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硃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③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④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东方朔传(节选)[西汉]司马迁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期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①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注释]①乙:刻划亿号。(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居有顷过了②稍得亲近逐渐(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朔绐驺朱儒(B)A.拦截B.哄骗C.丝绳D.缠绕②上从容问朔(A)A.不慌不忙B.举止行动C.怂恿劝诱D.盘桓逗留(3)面句子有2处需要断句,请用“/”标志。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4)把班固《东方朔传》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上面两文在表现东方朔手法上的不同之处。(6)综合上面两文,你同意班固“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的说法吗?说出你的判断并阐释理由。【解答】(1)①句意:过了一会儿。居:过了。②句意:渐渐得到皇帝的亲近。稍:逐渐。(2)①句意: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宫中管理马厩的侏儒。绐:哄骗。故选B。②句意:皇上闲谈时随便地问东方朔。从容:不慌不忙。故选A。(3)句意: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赏识提拔。“公车”为句子后置状语,其后断开;“未得省见”大意是“没有被赏识提拔”,表意完整,其前断开。综上断句为: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4)幸:希望;异:改变;罢:停止;无令:不要只是让。译文:我的话如果可以采用,希望皇上改变礼节对待我(或“希望朝廷改变对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采用,就停止我在公车府的待遇(或“让我回家”),不要只让我白吃(或“要”“求取”)长安的米。(5)第一篇文章中写到“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臣朔昧死再拜以闻’”。第二段写到了东方朔与侏儒以及汉武帝的对话,属于一种正面描写,这些在司马迁的文中没有体现。第二篇文中写到“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司马迁用了两人抬东方朔书仅仅能够承受和武帝读东方朔书的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班固没有。(6)“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大意是“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可同意班固的观点。他自视甚高,这在他的自荐书中有所体现,他说自己“十三岁开始学习,三年时间文史都可以运用自如了。十五岁时开始学习剑法。十六岁时开始学习《诗》《书》,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十九岁时开始学习孙吴兵法,里面的用兵之法,也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还说自己“勇猛”“廉洁”“守信”等。这一特点恰是自荐书应有的特点,并不意味着东方朔对自己的读书、才能、长相有什么虚夸。在第二篇文章中司马迁记载说到“期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这很能反映东方朔自视为天子大臣、显才逞能的特点。也可不同意班固的观点。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从东方朔的自荐书而来的。自荐书中东方朔说自己读书多、才能高、长相好,那如果这些是真的,就算不得文辞不谦逊和抬高自己了。后面他们有关侏儒的对话证实了东方朔所言非虚。在第二篇文章中记录说东方朔上书有三千奏牍,两人抬,武帝读二个月,这些记载是很明确的,有很多细节,所以有可能是真实的,且司马迁本身就是史官,他的记录还是有可信度的。答案:(1)①过了;②逐渐(2)①B;②A(3)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4)我的话如果可以采用,希望皇上改变礼节对待我(或“希望朝廷改变对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采用,就停止我在公车府的待遇(或“让我回家”),不要只让我白吃(或“要”“求取”)长安的米。(5)班固表现东方朔用了上书自荐的文章引述、与侏儒和武帝的对话,司马迁没有;司马迁用了两人抬东方朔书仅仅能够承受和武帝读东方朔书的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班固没有。(6)【示例一】不同意。理由是,班固的根据是东方朔自荐书中说自己读书多、才能高、长相好;如果书中内容为真,就不是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东方朔与武帝的对话证实其长相和才能;司马迁记载东方朔上书有三千奏牍,两人抬,武帝读二个月,甚至有细节;司马迁是武帝时人,记录可信。【示例二】同意。班固的说法指出了东方朔自荐书不谦虚、称赞自己、自视很高的特点,这一特点恰是自荐书应有的特点,并不意味着东方朔对自己的读书、才能、长相有什么虚夸。司马迁记载东方朔的上书有三千奏牍,武帝读两个月,很能反映东方朔自视为天子大臣、显才逞能的特点。参考译文:东方朔传(节选)[东汉]班固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有文学才能的人士,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数以千计的人上书议论政治得失,并在其中夸耀自己,推荐自己。其中文采才华不足的人则奏报皇帝后决定不被任用。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从小就没有了父母,是兄嫂将我养成人,十三岁开始学习,三年时间文史都可以运用自如了。十五岁时开始学习剑法。十六岁时开始学习《诗》《书》,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十九岁时开始学习孙吴兵法,里面的用兵之法,也熟读了二十二万名句。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还经常佩服子路的格言。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整齐洁白,像孟贲一样勇猛,如庆忌一样敏捷,似鲍叔一样廉洁,如尾生一样守信。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臣东方朔冒死拜两拜向皇上禀告。”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赏识提拔。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宫中管理马厩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侏儒们很是害怕,哭哭啼啼。于是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过了一会儿,听说皇帝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磕头。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帝要把我们全杀死。”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见并责问他:“你为什么要恐吓那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说。侏儒身长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钱是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粟的俸禄,钱二百四十。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我的话如果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米。”武帝听后大笑,就让他待诏金马门,渐渐得到皇帝的亲近。当时天下崇尚奢侈靡丽,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争相从事工商业、百姓多离开农田的境况。皇上闲谈时随便地问东方朔:……东方朔虽然诙谐调笑但常常察言观色,适时地直言进谏,皇上经常采纳他的意见。东方朔传(节选)[西汉]司马迁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侍郎,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8.(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化民有道对[汉]东方朔①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历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愿近述孝文皇帝①之时,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②,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③;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②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绩罽④;宫人簪玳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作徘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③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④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⑤愿陛下留意察之。[注]①孝文皇帝:汉武帝的祖父。②弋绨,黑色的粗厚丝织品;革舄,生皮制的鞋。③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收集聚奏章的布袋缝成宫殿帷幕。④绩罽:彩色的毛织物。(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C)A.盖B.遂C.而D.且(2)对题目和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对”与《谏逐客书》的“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黏膜白斑的临床护理
- 《政府的宗旨和原则》课件
- 《保险费率策略》课件
- 建立高效团队合作的前台策略计划
- 《数字分析》课件
- 班级心理剧的实践与反思计划
- 设计方案委托合同三篇
-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液压与气动》课件 3气动-压力控制阀
- 高档零售商场租赁合同三篇
- 有限空间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及过程
- 某某市“乡村振兴”行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
-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鲁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行政主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中标方转让合同协议书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3.2《世界的地形》精美课件
- APQC跨行业流程分类框架(PCF)V7.4版-2024年8月21日版-雷泽佳编译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理工英语3》一平台机考总题库2025珍藏版
- 中药学总结(表格)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