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红烛比较阅读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思考、分析、探究与联想、想象等方法,理解奉献精神,体会困惑且坚定的情感。3.审美鉴赏与创造:关注诗歌的抒情脉络、意象内涵、抒发的情思及象征手法的运用。结合本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新诗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感受五四时期特定的时代氛围和时代精神,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春青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核心素养课前准备——文体知识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诗初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第一部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青年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现代新诗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6号上,发表了八首白话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一作家作品人物评价他(郭沫若)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邓小平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的时代的精神。——闻一多二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定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写下这首力的赞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1919年9、10月间作朗读,读得准确、流畅、有节奏感!解读标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放号(hào)。“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个祈使句,“立”是一个动词,“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三整体感知诵读诗歌,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三整体感知本诗展示了海洋雄伟壮丽的景色;01并抒写了对眼前景观的强烈主观感受;02最后是对力的讴歌和赞美。033.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句式自由,节奏鲜明。作为一首自由体的新诗,诗人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使得诗作显得自由奔放。3.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运用排比句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等排比形式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气势。风格分析为什么郭沫若要写这样的一首诗?风格分析“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与“独立”橘子洲头的形象相比,本诗中的挺“立”之人有什么特点?1.以一个个体与地球比肩而立,展现顶天立地的高度以及极开阔的眼界。2.亢奋、奔放、热烈.....3.发出响彻寰宇的呐喊,勇于自由表达.....思考探究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思考探究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明确:描写了白云、天空、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洪涛、力等意象,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赞美大自然,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中展现的空中云海,描绘的北冰洋、太平洋的滚滚洪涛,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思考探究诗人描写大自然,是把整个大自然当作“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当作生命的化身,所以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歌颂,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自然景观与诗人的主观世界达到交融一体的境界。思考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洪涛”的象征意义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五四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迅速席卷全国,就像洪涛在太平洋上滚滚而来,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诗人郭沫若。所以诗中所描绘的滚滚洪涛,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思考探究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诗中还有哪些意象与传统不一样?白云北冰洋意象区别于传统的特点太平洋洪涛多而磅礴壮丽浩瀚汹涌无坚不摧力意境特点狂飙突进诗人反复歌咏的“力”指什么?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1919年9、10月间作大自然的伟力巨人反复歌咏的“力”指什么?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1919年9、10月间作大自然的伟力破坏:旧制度、旧文化中的糟粕、旧思想观念......创造:新制度、科学、新文化、新的自由民主思想......五四青年们掀起的社会浪潮中的“狂飙突进”的精神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狂飙突进运动”:
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城市青年所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要求摆脱封建传统偏见的束缚,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主张个性解放,呼喊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一)侧重于写景,充分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人热爱大自然、在诗人的眼中,"无限的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这首诗描绘的北冰洋的白云、太平洋的洪涛,完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博大,气势磅礴。(二)侧重于抒情,热情讴歌了“五四”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领时代精神,这种歌颂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的,不可抑止的。1.赶潮流2.开先风:对传统意象进行继承与改造,创造了一种粗犷、力量千钧的诗风。3.感召力郭沫若诗歌在新诗历史上的意义“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总结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这首诗的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课后作业对比阅读《天狗(节选)》《太阳礼赞(节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思考郭沫若这三首诗歌在修辞、句式、标点方面的共同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1919年9、10月间作你喜欢这首诗吗?《天狗》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的光,我是日的光,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但是郭沫若此类风格的诗却成为现代诗坛上的奠基之作,为何?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1919年9、10月间作你喜欢这首诗吗?《天狗》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的光,我是日的光,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但是郭沫若此类风格的诗却成为现代诗坛上的奠基之作,为何?太阳礼赞(节选)太阳哟!我背立在大海边头紧觑
qù
着你。太阳哟!你不把我照得个通明,我不回去!太阳哟!你请永远照在我的面前,不使退转!太阳哟!我眼光背开了你时,四面都是黑暗!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诗歌照成些金色的浮沤
ōu!太阳哟!我心海中的云岛也已笑得来火一样地鲜明了!太阳哟!你请永远倾听着,倾听着,我心海中的怒涛!第二部分红烛学习目标1.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2.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3.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4.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走近作者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等,表现对祖国深挚的情感,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文学常识:新月派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文学常识:诗歌的“三美”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闻一多主张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新诗绘画美理论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文学常识:诗歌的“三美”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从美国归来后,他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朗读辨情朗读——理内容结构1.自由读:读两遍。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诗歌的内容。3.清理内容结构,整体感知。1.什么是红烛?2.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3.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4.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自由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红烛?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初读感知初读感知作者为什么要把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是诗歌的主题所在,中心所在。初读感知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初读感知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感受全诗,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想想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赤子之心。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小结: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全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二、探析形象语言分小组研读诗歌,探究的主要问题:1.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2.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诗人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4.语言上有哪些特色?哪些词用得比较好?内容赏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内容赏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内容赏析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内容赏析第四节:“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内容赏析第五六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使用拟人手法,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了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内容赏析第八、九节:深情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与李商隐诗首尾呼应,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成果,创造光明你的原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三、再读诗歌,感悟情感主旨作者用问答的形式抒发诗情,那么诗人在问问答答中,情感经历哪些变化?情感感悟
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拓展阅读:闻一多《死水》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他是中国新诗的又一座高峰。他脚踏着地球上最高的高原,诗魂徜徉在中国最大的咸水湖边,用尽所有的骨气和热血放声歌唱。他就像雪山之侧的一株雪莲,因离天空最近而吸取雨露阳光,绽放出晶莹剔透的凄美花朵。他在西北高地上独自咀嚼着荒寒与寂寞,追求着一种生命内在的诗意。他是表现西部文化的杰出诗人,代表的是人类不屈不挠的生命。他是谁?
他就是王昌耀
读他的诗如同徐徐打开一幅色彩斑斓的高原油画长卷。那雪山、草原、河流、戈壁,恢弘大气,摄人心魄。那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跛行的瘦马,那从北斗星空之侧悄然轧过的高车,那披毛牴角豪天悲血的月下野牛,那牧羊妇捧起熏沐的香炉,那远行的鹤阵在清越的嘎嘎长唳,那帐房烟熏火燎的灶头上的黄铜茶炊,那峨日朵雪峰飞逝的雄鹰,这一切在他笔下元气淋漓,从青海高原的开阔、粗犷和忧伤中,沛然而出一种丰富而博大的生命意识。第三部分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雪峰之侧侧昌耀作者简介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人,现代诗人。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1953年身负重伤,从此离开了部队,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在青海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等。人物评价(1)昌耀是不可替代的,如青铜般凝重而朴拙的生命化石,如神话般高邈而深邃的天空,我们深深感谢他留给诗坛一个博大而神奇的认知天空。——1998~1999年度中国诗人奖(2)昌耀是一个奇迹,是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尽管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过革命话语的冲击,但他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将革命话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以维护诗歌的个人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后,昌耀的诗歌才情可以用井喷来形容,一大批杰作经他之手被塑造成型。昌耀发明了一种崭新的诗歌语言,极大地拓宽了汉语的表现力。他的诗质地坚硬,有金石之声,刚好同中国人内心深处太多的忧患意识相对称。(敬文东)(3)昌耀是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他以边缘化生存中博大的普世理想,将二十多年的流放生涯和始终的精神困顿,鼎现为青藏高原式的诗篇。深重的苦难感和命运感,来自青藏高原的土著民俗元素和大地气质,现代生存剧烈精神冲突中悲悯的平民情怀和坚定的道义担当,“君子自强不息”的灵魂苦行,构成了他在诗艺和精神上对于当代汉语诗歌无可替代的奉献。中国类型性的优秀诗人为数不少,但昌耀式的诗人只有一个。
(燎原)现代诗的分类按年代分:(1)中国现代诗歌:20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2)中国当代诗歌:20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文学常识朦胧诗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新边塞诗派新边塞诗派诗歌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新边塞诗派诗歌的形成是以《风》诗刊为刊载媒介发表诗歌的诗人群体不断壮大的结果。新边塞诗派的诗歌作品以描述新边塞风情,歌颂西部精神为主,其代表人物是昌耀、杨牧、周涛、章德益等现代诗人。边塞风光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1962年8月,这个时间的昌耀,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外在因素刺激诗人后,引发起诗人的心理反应而产生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的一首短诗。这首诗最后完成在1983年,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这也体现了诗人已经从一个“英雄”的年代大步跨入了一个真正的“人”的年代。昌耀一生命运坎坷,社会阅历丰富,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容,诗人特别善于在历史场景与自然环境中追问人生价值,抒写苍凉悲壮的生命体验,讴歌潜在的丰盈的生命之力。题目解读峨日朵雪峰之侧峨日朵是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作者借称这座山为“峨日朵雪峰”。峨日朵雪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内,是祁连山脉的一座无名山,靠近祁连县峨堡镇,山顶终年积雪。雪峰之侧即半山腰。题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位置,诗歌写的是诗人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所见所思。诵读感知1.诵读诗歌,感受诗韵。2.作者选取特定的意象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形象:塑造了一个登山勇士的形象,这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然后由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也就是说,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一只小小的蜘蛛出现在岩壁上让我感悟到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薄壁báo石砾lì嚣xiāo揳xiē,捶打罅隙xiàxì血滴xuè锈蚀xiùshí但有只有品读意象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太阳、山海、石砾、深渊血滴、雄鹰、雪豹、蜘蛛这些较为庄严、奇险的意象,有利于营造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让读者体会到在冷寂的思维中所展现的生命张力。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视觉形象:雪峰落日图太阳:追求光明山海:憧憬未来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听觉形象:深渊嚣鸣声落日和石砾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而“我”作为攀登者的动势却正好相反,努力向上。这里的石砾和深渊代表着种种危险与挫折,出现在人们追求光明的道路上,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和毅力。视听结合给人一种壮阔崇高的紧张感。感谢观看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血滴代表着牺牲与决心,既是人们的牺牲、痛苦与磨难的见证,也是人们刚强不屈、永不言弃的佐证。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雄鹰:蓝天领主雪豹:雪山之王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强大、雄壮和坚韧,是英雄标榜、给人以奋进的力量。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蜘蛛,诗人自喻,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可怜→生命渺小,依然强劲默享→生命平等,共享快慰太阳、石砾、蜘蛛这些意象是实写,雄鹰、雪豹是虚写,是想象。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的谦卑与坚毅,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赏析诗句1.诗歌的起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有什么深刻内涵?起句非常凝练,“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之后会陆续征服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2.“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攀登者从侧面看到了什么?诗人为何要选择这一场景?攀登者看到的是落日的场景,这样的场景与攀登者有“自知之明”的心境相吻合。诗人早年曾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理想和热情,但是生活却给了他严厉的答复。虽然诗人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但这信心少了狂热,多了审慎。3.赏析“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这几句由视觉形象转入听觉形象,运用比喻描绘石砾滑坡的嚣鸣,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引发读者联想,突出登山者面临的险情,也衬托出日落之壮观。4.第一节最后两句“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鞋底渗出。”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攀登者怎样的精神品质?给人怎样的启示?表现了攀登者在坚守自己的“高度”时做出的努力,哪怕“血滴”渗出、鞋底“撕裂”,也要坚守来之不易的“高度”。启示我们:不管怎样的高度,都是征服,都要付出代价和牺牲。5.“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如何理解诗人的“渴望”?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件-第3章
- 2024-2025学年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第14章 一次函数单元目标检测试卷(三)及答案
- 案例分析报告的范文
- 2025年广州货运从业资格证网上考试
- 价格整改报告范文
- 2025年阿里货运从业资格证在哪里练题
- 2025年甘肃货运从业资格试题答案解析
- 2025年沈阳货运从业资格证500道题目
- 2025年吕梁货运资格证500道题库
- 幼儿园关于烫伤的安全教育
- DZ∕T 0291-2015 饰面石材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牙科服务组织(DSO)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Module 3 Unit 2 On Monday Ill go swimming. (教案)2023-2024学年英语四年级下册
- 洪水预警与预报系统
- GJB5765-2006 军用机场场道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 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狼(解析版)
- 注塑加工协议书
-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课件-项目三 客舱应急设备
-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新媒体视频剪辑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临沂职业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