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20
CCSZ00
JSIE
团体标准
T/JSIE0001—2023
高速公路工程穿越生态保护区
环保设计导则
Guidelinesfortheenvironmentaldesignofhighwayprojectscrossingecological
reserves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
江苏省工程师学会 发布
T/JSIE0001—2023
高速公路工程穿越生态保护区环保设计导则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穿越生态保护区的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工程的设计,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
使用。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工程的总体设计、穿越生态保护区的线路设计以及环境与生态保护工程设计
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083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
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5043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5-01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8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002-87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HJ1146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平台建设(试行)
LY/T2016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DB11/T1877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DB11/T1509公路工程设计导则
DB36/T535.1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第1册勘查设计指南
DB51/T2799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指南
DB34/T2831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技术规程(环办生态[2019]49号)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号)
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号)
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高速公路highway
也称高速路,为专供汽车分向行驶、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来源:JTGB01-2003,定义1.0.3]
3
T/JSIE0001—2023
3.2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conservationredline
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
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
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来源:HJ1140—2020,定义3.1]
3.3生态空间ecologicalregion
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
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等。
[来源:HJ1140-2020,定义3.2,有修改]
3.4生态保护区ecologicalreserve
本文件的生态保护区指江苏省划定的15个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
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洪水调蓄区、重要水源涵
养区、重要渔业水域、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太湖重要保护区和特殊物种保护区。
[来源:苏政发〔2013〕113号]
3.5环境敏感区environmentalsensitiveareas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
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DB36/T535.1-2020,定义3.18]
3.6野生动物廊道wildlifecorridor
在野生动物的重要活动区域,为保障野生动物迁移和扩散等活动而建造或保留的通道,分为野生动
物通道和野生动物生境廊道两种类型。
3.6.1野生动物通道animalpassage;wildlifepath
为保证野生动物能够穿越铁路、公路、草原围栏、水渠等建筑物和构筑物而建造或保留的通道。
3.6.2野生动物生境廊道wildlifehabitatcorridor
为连接重要的栖息地斑块而划定保护的适宜野生动物生活、迁移和基因交流等活动的生态走廊。
[来源:LY/T2016-2012,定义3.3]
4设计原则
4.1高速公路设计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精细化
设计,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4.2工程选线、选址不得穿越《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划定的以下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列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项目除外)。
——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和生态保育区(列入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项目除外)。
4
T/JSIE0001—2023
——地质遗迹保护区。
——湿地公园的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
——生态公益林的一级国家级公益林。
4.3若工程选线、选址已避开法律法规禁止穿越的区域,但仍然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生态空间管
控区域,应开展选线、选址的论证,优先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
4.4若工程选线、选址确实无法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应遵照本文件提出的保
护区无害化措施要求,采取“无害化”方式通过。
5总体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在进行公路设计前,需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工程对生态系统、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
的潜在影响,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5.1.2穿越生态保护区的高速公路总体设计应结合工程项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通需求、地区经
济发展等工程建设条件,以保护沿线保护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治水土流失、降低环境污染为
宗旨,以环境敏感区为主,点、线、面相结合,确定工程总体设计原则和工程方案。
5.1.3穿越生态保护区的高速公路工程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可分为方案设计、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
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所有项目均应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应满足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的规定。
5.1.4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除工程方案因素比选外,还应对该地区相关环境敏感区进行深入调查,充分
研究工程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论证不同公路路线方案给沿线环境带来的不同影响。
5.1.5公路总体设计应纳入环境保护的设计内容,路线、交叉、路基、桥涵、隧道等专业设计应协调
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关系。
5.2设计要点
5.2.1总体设计中应综合各专业设计内容,使各专业设计成为完整设计的一部分。总体设计应确定总
体要求,各专业设计均应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各专业、各细节的设计手法和目的均应体现共同主题,追
求共同效果。
5.2.2总体设计应将“集约利用通道资源、严格保护土地资源、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大力
推行废旧材料再生循环利用”作为设计原则,应在工程设计阶段将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维护纳入考虑,突
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
5.2.3应协调好外部诸环境与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应合理确定项目及其各分项的技术标准、建设
规模、主要技术指标、界面划分和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成果的合理性、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有助
于项目功能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也有助于项目各专业间的协调统一。
5.2.4应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洪评、地质灾害、地震安全、压覆矿
藏、占地、社会稳定等专项评价(估),对于重大结构物(大桥、长隧等〉应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存在
安全风险隐患的项目宜开展安全风险专项评价。设计中应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并且不违背专项评价批复
意见。应将发生的费用纳入项目投资。
5.2.5针对高速公路穿越生态保护区的情况,对穿越工程采用相应的无害化措施,不同类型保护区无
害化措施要点如下:
表1保护区无害化措施
类别高速公路工程无害化穿越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措施
基本1.符合相应的行业规划和规划环评要求。
5
T/JSIE0001—2023
类别高速公路工程无害化穿越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措施
要求2.工程应尽可能绕避生态保护区。必须穿过时,应对路线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并开展不可避让论证。
3.除必要的施工便道、便桥外,不设置取土场、弃土场、大临工程等临时工程。
4.施工泥浆和其它废弃物运送至保护区外处置。
5.对用地红线内可绿化区因地制宜进行充分的生态恢复。
6.征得主管部门同意。
1.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禁止开发建设。高速公路中心线距省级(含)以上自然保护区缓冲区
的边缘不宜小于100m。允许隧道工程穿越缓冲区,且隧道洞口设置在缓冲区范围以外。
2.优先以桥梁或隧道方式通过,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自然保3.根据动物的活动特性及其环境特征,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警示标志(限速、禁鸣等)、声屏障等设施。
护区4.当工程通过陆生、水生野生生物栖息生境,应对采用的工程方案与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论证。
5.结合保护区特点,提出生态补偿措施。
6.设置路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视频监控、能见度监控等事故风险管控措施。
7.编制生态影响专题报告,通过生态专项论证。
1.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除隧道以外,禁止建设,且隧道洞口设置在核心景区范围以外。
优先以桥梁或隧道方式通过,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风景名2.
设置路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
胜区3.
4.涉及古树、名木时,应采取避让、设置围护栅栏、移植保护等措施。
5.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
1.森林公园核心景区和生态保育区,除隧道以外,禁止建设,且隧道洞口设置在核心景区范围以外。
2.采取施工期植被保护、恢复以及运营期防火隔离方案和措施。
森林公3.涉及古树、名木时,应采取避让、设置围护栅栏、移植保护等措施。
园4.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5.根据动物的活动特性及其环境特征,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警示标志(限速、禁鸣等)、声屏障等设施。
6.涉及林地占用时,采取必要的林地补偿措施。
1.湿地公园的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除隧道以外,禁止建设,且隧道洞口设置在湿地保育区和恢
复重建区范围以外。
2.当工程通过陆生、水生野生生物栖息生境,应对采用的工程方案与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论证,施工
湿地公废料应弃于湿地之外。
园、重3.优先以桥梁或隧道方式通过,不设置服务区、停车区。
要湿地4.通过设置桥梁或涵洞,确保水系沟通。
5.根据动物的活动特性及其环境特征,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警示标志(限速、禁鸣等)、声屏障等设施。
6.设置路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视频监控、能见度监控等事故风险管控措施。
7.编制湿地恢复与保护方案,通过生态专项论证。
1.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
2.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优先以桥梁或隧道方式通过;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优先以桥梁或路基方式通过;
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饮用水3.对于饮用水地表河流水源地,高速公路桥位应位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口上游1000m以外,下游
水源地100m以外。
保护区4.桥梁工程宜一跨经过水面,必须涉水施工时,应采取围堰施工等环保施工工艺,阻隔施工对水质影
一级保响。
护区以5.设置路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视频监控、能见度监控、测速监控、警示标牌、加强护栏等级等事
外区域故风险管控措施。
6.隧道工程宜采取盾构法等不影响水质的施工工艺,设置隧道排水收集处理系统、视频监控、测速监
控等事故风险管控措施。
7.在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路基工程,应对排水沟进行防渗处理。
海洋特1.禁止破坏珊瑚礁、保护区设施。
别保护2.设置路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视频监控、能见度监控等事故风险管控措施。
区(陆3.优先以桥梁方式通过,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地部4.桥梁涉水施工时,应采取围堰施工等环保施工工艺,阻隔施工对水质影响。
分)5.根据动物的活动特性及其环境特征,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警示标志(限速、禁鸣等)、声屏障等设施。
不设置服务区、停车区。
洪水调1.
桥梁涉水施工时,应采取围堰施工等环保施工工艺,阻隔施工对水质影响。
蓄区2.
3.施工期和运营期采取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6
T/JSIE0001—2023
类别高速公路工程无害化穿越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措施
1.生态敏感区优先以隧道方式通过,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重要水2.根据动物的活动特性及其环境特征,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警示标志(限速、禁鸣等)等设施。
源涵养3.采取施工期植被保护、恢复以及运营期防火隔离方案和措施。
区4.施工期和运营期采取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5.涉及林地占用时,采取必要的林地补偿措施。
1.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除一跨经过的桥梁和隧道以外,禁止建设,且桥墩和隧道洞口应设置
在核心区以外。
2.优先以桥梁或隧道方式通过,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水产种3.桥梁工程宜一跨经过水面,必须涉水施工时,应采取围堰施工等环保施工工艺,阻隔施工对水质影
质资源响。
保护区4.设置路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视频监控、能见度监控、测速监控、警示标牌、加强护栏等级等事
(重要故风险管控措施。
渔业水5.隧道工程应采用不影响水质的施工工艺,设置隧道排水收集处理系统、视频监控、测速监控等事故
域)风险管控措施。
6.对于涉水工程产生的水生生态影响,采用鱼类增殖放流等进行生态补偿。
7.应针对保护对象特点,对工程方案与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论证。
8.编制生态专题报告,通过论证。
优先以桥梁方式通过,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清水通1.
桥梁涉水施工时,应采取围堰施工等环保施工工艺,阻隔施工对水质影响。
道维护2.
设置路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视频监控、能见度监控、测速监控、警示标牌、加强护栏等级等事
区3.
故风险管控措施。
1.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2.根据动物的活动特性及其环境特征,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警示标志(限速、禁鸣等)、声屏障等设施。
生态公3.采取施工期植被保护、恢复以及运营期防火隔离方案和措施。
益林4.涉及古树、名木时,应采取避让、设置围护栅栏、移植保护等措施。
5.占用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6.占用其他林地时,采取林地补偿措施。
1.优先以桥梁或隧道方式通过,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桥梁涉水施工时,应采取围堰施工等环保施工工艺,阻隔施工对水质影响。
太湖重2.
设置路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视频监控、能见度监控、测速监控、警示标牌、加强护栏等级等事
要保护3.
故风险管控措施。
区
4.隧道工程应采用不影响水质的施工工艺,设置隧道排水收集处理系统、视频监控、测速监控等事故
风险管控措施。
特殊物1.优先以桥梁方式通过,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
种保护2.涉及古树、名木时,应采取避让、设置围护栅栏、移植保护等措施。
区3.采取施工期特殊物种保护、恢复以及运营期补偿恢复措施。
6穿越工程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高速公路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安全、环保、耐久、和谐的设计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科学发展观。
6.1.2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沿线主要城镇发展规划、路网布局等进行布
线,充分应用地质选线、地形选线、安全选线、生态选线、资源选线、人文选线等技术,因地制宜、就
地取材,综合考虑占地、拆迁、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管理、环境保护、沿线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因素。
6.1.3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应对原有工程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改(扩)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保
护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对原有建筑材料的废弃与利用进行优化设计。
6.1.4根据预测交通量和不同的保护对象而拟分期修建的环境保护设施,应按确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制
定分期修建方案,公路主体工程在运营后期拟拓宽和改建的应一并考虑环境保护工程的利用与改扩建等
7
T/JSIE0001—2023
问题。
6.2路线设计
6.2.1高速公路选线设计
6.2.1.1选线应结合地形、地物条件,针对路线所处区域的不同环境特征和不同的环境保护对象,进
行路线方案的比选,做到环境选线。
6.2.1.2选定路线方案时,宜绕避村镇和环境敏感建筑物,避免大规模的拆迁。
6.2.1.3当路线对环境敏感建筑物等有干扰时,应作保护与拆迁等多方案比较。
6.2.1.4路线布设应充分考虑水库、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河流等水资源敏感区的特殊功能要求,应进
行专项排水设计。
6.2.1.5公路应绕避省级以上文物、遗址等保护区。当公路对文物、遗址等保护区产生干扰时,应按
有关法规执行。对公路沿线已发现的文物、具有科学价值的古化石、风景区等资料应充分收集,并根据
其位置和保护级别拟定环境保护设计对策。
6.2.1.6公路征地拆迁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按有关标准计列补偿费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征地
补偿和安置规模等建议方案。
6.2.2特殊地段高速公路设计
6.2.2.1特殊地段公路应作环境保护重点设计,路线设计时应遵从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平原或水网
地区优先考虑:
——降低路基高度,保护土地资源;
——合理设置通道和天桥,减小公路对当地居民出行及景观的影响;
——应充分考虑取土、弃土方式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耕作条件和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的影响及其取
土场的后期利用与开发;
——路面汇水对养殖业水体、生态保护区水体的影响。
6.2.2.2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山区,应对路基填挖工程量和填方高度、挖方深度、挖方边坡高度等进行
合理的控制。填方高度大于20m、挖方深度大于30m或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6倍的路基宽度值时应进行
桥遂方案的比选,地形复杂的山区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的重点如下:
——充分进行桥隧方案的比选,减少高路堤和深路堑对自然景观、植被及地质条件的影响;
——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公路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
——尽量减少路基开挖、取弃土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严禁大爆破作业及乱挖、乱弃,预防诱发地质灾害;
——避免路基开挖对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和具有科学价值的古化石等的影响;
——避免工程对当地原有水资源的影响。
6.2.2.3绕城公路或接城市出入口段,公路环境保护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公路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拆迁工作量;
——方便当地居民的出行;
——选择、利用、创造、改善环境景观;
——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交通噪声、废气、废水、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
6.3路基路面设计
6.3.1路基设计应遵循“零弃方,少借方”的原则。
6.3.2路基路面设计应结合环境保护,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路基断面形式和防护设施应结合自然地形、土地状况和工程地质特点等景观要素合理选择,科
8
T/JSIE0001—2023
学确定公路用地规模,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合理选择路基高度,有条件时宜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路基边坡应顺应自然;根据需要设
置防护支挡设施,节约公路用地。
——路基路面综合排水工程设施应自成体系,不得影响当地的排灌系统;公路不宜压占干渠、支渠;
不得已而压占时,应采取工程措施,保持原过水断面面积。跨越干渠、支渠的桥涵不宜压缩渠道过水断
面。在对排灌设施进行合并、调整或改移设计时,不得影响其原有的排灌功能与要求。
——路基防护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合理选用,有条件时宜采用植物防护;水土流失严重或边坡稳
定条件较差时,宜采用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方法,并重视表面植被防护。
6.3.3推广应用低碳环保耐久路面材料,在技术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加强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如高
模量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轻质混凝土、温拌沥青混合料、大孔隙低噪音排水沥青、废旧橡
胶粉沥青、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粉煤灰等。
6.4公路构造物设计
6.4.1公路构造物应充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对沿线的土地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行政区
划、人文景观等社会环境现状以及城乡发展规划、国土规划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保护目标及最佳保护、
利用、协调方案。
6.4.2互通式立交区排水应纳入公路排水系统,并应体现水土保持原则;填方匝道内侧边坡宜放缓,
设土质边沟或不设边沟,贴近自然,充分与环境协调。
6.4.3桥隧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接线设计,与周围山川、沟谷等自然景观协调;桥梁的墩台布置应
防止河床冲刷,导流设施应自然平顺;隧址应避开或保护储水结构层和蓄水层,保护地下水径流和地表
植被。
6.4.4推广使用适用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装配式结构标准化跨径的桥涵,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
工程造价,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5服务设施、管理设施设计
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的位置、规模应充分考虑人性化,结合自然景观合理确定,其设计应符合下列
要求:
——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的位置按照表1保护区无害化措施中的规定进行避让;
——对生活废水、废弃物等进行综合治理;
——污染防治措施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拟分期实施的防污染设施应综合论证并注意近期和远期有机结合。
6.6取、弃土及临时占地设计
6.6.1取、弃土场选址
6.6.1.1取土场宜选择在植被稀疏的丘陵、山包等荒地、荒坡,并应与当地政府协商,确定取土范围
和深度;弃土场宜选择在储量大、地形低的洼地,或不易受水流冲刷的荒沟、荒地或低产田地,并分级
填筑弃土。
6.6.1.2取土场宜远离建筑物、管线等生活生产设施,不应影响其安全;取土场可能蓄水或集水时,
其位置不应影响路基及周围坡体稳定。
6.6.1.3取土场不宜设置在桥头引道两侧,特殊情况下可在下游一侧设置取土场,但应留有宽度不小
于4m的护坡道。
6.6.1.4不应在基本农田区、林地,以及可能导致地质灾害或路基病害的区域设置取、弃土场;严禁
在泥石流沟、滑坡体上缘等位置设置弃土场。
6.6.1.5严禁在河道弃渣,对于临水域的弃渣场,要设置有效的拦挡措施,避免阻塞河道水流或造成
9
T/JSIE0001—2023
水土流失。
6.6.1.6取、弃土场应设置在生态保护区外。
6.6.2取、弃土原则
6.6.2.1取土应参照以下原则:
——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工业废料与建筑渣土;
——平原区主要采用外运的取土方式,也可结合城市规划、河道治理、湖塘造景等取土;
——山区应合理控制路基挖填高度,保持土石方数量填挖平衡,路基填方应尽量利用剩余土方,不
足部分采取集中取土方式。
6.6.2.2弃土弃渣应参照以下原则:
——尽量加强土石方的综合利用,减少弃土、弃渣对环境的影响。弃土可作为施工场地、停车场、
观景台等工程填筑。
——尽量少占用耕地、林地,宜选择在荒地、需回填的采沙坑、坑塘处,以利于造地复垦。
6.6.3取、弃土场防排措施
6.6.3.1应合理确定取土场的防护和排水措施:
——对于取土场形成的裸露边坡,应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恢复植被;
——取土场坡脚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方,应采用工程护坡;
——当取土场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1.5时,宜采取削坡开级措施。
6.6.3.2取土场的排水工程宜结合取土情况及时布设:
——取土场裸露坡面易受到上游水流冲刷时,应在取土场坡顶以外设挡水土埂或截水沟,拦截来水;
——受坡面集水冲刷的取土场,应根据地形在距最终开采边界以外设置截水沟,拦截坡顶以上集水;
——位于山坡地的取土场,应在取土场中间平台和坡脚设排水沟,排除坡面径流;
——施工期应在取土场下游排水沟外侧设置临时拦渣带。
6.6.3.3弃土场排水系统应根据弃土场的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结合沟渠、农田灌溉等设施综合考
虑设置,避免水流冲刷土体或改变地面径流条件引起农田、坡地的冲刷。位于沟谷、坡地的弃土场必须
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当弃土场周围有汇流条件时,可采取截、排水措施,将水流引出排泄,其要求如
下:
——当需要拦截山坡或边坡上流向弃土场的汇水时,宜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宜设置在弃土场5m以
外,并依等高线进行布设;在多雨地区,可视实际情况设一道或多道;
——将截水沟、弃土场汇集的水引向周围排灌体系时宜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原有沟渠的连接应顺
畅;易受水流冲刷的排水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护、加固措施;
——水流通过陡坡地段或特殊陡坎地段时宜设置跌水或急流槽。
6.6.4取、弃土场整治设计
6.6.4.1当取、弃土破坏了原有地表植被或改变了原地表自然坡度而形成裸露坡面时,应进行原生态
绿化或复垦。取、弃土结束后宜及时绿化、覆土造田或考虑其它综合利用,其整治要求如下:
——取、弃土前应先将地表种植土集中堆存,取、弃土结束后,再将种植土予以利用;
——整治或复垦后的取、弃土场宜根据其土地质量、灌溉条件、气候特征、生产功能及规划情况等
合理确定利用方向。农业用地一般覆土30~55cm、林业用地20~45cm、牧业用地15~25cm。
6.6.4.2对工程废方弃置应作出具体设计,弃土场的拦渣及护坡工程应根据弃土堆放位置、弃土性质、
预计弃土高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弃土场应先挡后弃。
——拦渣工程的结构应满足安全使用的需要;
——弃土场坡面防护宜以植物防护为主;
——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时,应修建拦渣坝;
10
T/JSIE0001—2023
——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应修建挡渣墙。
6.6.4.3绿化设计中,可借鉴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运用海绵城市设计技术,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径流
的影响。
6.6.5临时占地设计
6.6.5.1公路施工临时占用的土地,应将表土收集存放,待施工完成后,再将表土覆回原场地加以保
护与利用。
6.6.5.2当施工期开挖路堑和填筑路堤的裸露边坡易产生水土流失时,应及时在施工中修筑边沟、截
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工程,局部区域应根据需要设置拦挡设施、沉沙设施或有效的覆盖设施。
6.6.5.3对于桥梁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和临时弃渣,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在基桩钻孔位
置附近宜设置沉沙池和临时排水沟排除池中积水,沉沙池可根据沉沙量设置单级或多级;对于扩大基础
开挖基坑产生的土石,应采用沙包临时拦挡,待完工后用于回填基坑及平整场地,多余的废弃土石应运
至弃土场。
6.6.5.4临时工程开挖边坡的上侧应设置截水沟,下侧应设置排水沟,防止水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和
对下游各类设施产生不利影响。
6.6.5.5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进行土地整治。
7环境与生态保护工程设计
7.1一般规定
7.1.1以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设计依据。
7.1.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的防治目标,提出技术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
7.1.3优先考虑调整线位,或利用地形、公路结构物减缓环境影响。
7.1.4环境保护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应遵守保护优先、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秉承生态红线理念,考虑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7.1.5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设计,推广生态保护与恢复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加强高速公路路域动植
物、自然地貌、师弟生态等方面的保护与恢复设计。
7.1.6开展特色鲜明的景观设计,充分挖掘沿线自然、人文资源,将沿线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域
文化等特点融入景观设计;绿化设计应以营造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结构生态系统为目标,优先选择少维护、
耐候性强的乡土植物,植物配置突出安全提示、碳汇、降噪等新功能。
7.2水环境
7.2.1高速公路设计应调查和收集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地表水资源分布,并调查影响水体
的环境功能。
7.2.2强化服务区、收费站等服务与管养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计,宜采用污水再生利用工艺,实现污
水资源化;合理利用植物、微生物等工程技术,积极尝试结合人工湿地方式处理服务区污水。
7.2.3针对高速公路穿(跨)越生态保护区等环境敏感路段,开展路面径流收集与处置系统设计。其
排水设施自成系统,不与地方灌渠、河流直接相连,通过隔油沉淀池,人工湿地等处置合格后,方可接
入地方水系。
7.2.4环境敏感区路面径流收集装置宜融入环境,较突兀的径流收集装置可根据景观需要对其进行植
物遮掩或饰面装饰。
7.2.5涉及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路段,选择合适的生态边沟进行路面径流
收集。
7.2.6桥梁设置沉淀池等构筑物宜布置在防洪堤内桥下,须布置在堤外时其出水口标高在山区河流应
大于等于1/20水位,平原河流应大于等于1/50水位。特大桥梁须在河(湖)中设置沉淀池时,其出水
11
T/JSIE0001—2023
口标高应大于等于1/100水位。沉淀池应设置围栏。
7.3大气环境
7.3.1大气环境保护设计应依据环境影响文件及批复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其设计应符合GB3095、
GB16297等标准的要求。
7.3.2高速公路宜结合景观绿化设计,选择有吸附或净化能力,且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草木,
灌木和乔木栽植绿化林带减轻空气污染。在用地许可时,可种植多层次的绿化林带。
7.3.3材料设计采用文拌沥青混合料、热拌减排沥青混合料等减排技术,降低沥青烟、硫氧化物等有
毒气体的排放。
7.4声环境
7.4.1声环境保护设计应依据环境影响文件及批复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其设计应符合GB3096、HJ2034
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7.4.2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应根据环境敏感点的性质、位置、规模、投资控制等特点进行选择,同时
综合考虑景观效果,因地制宜,综合比选确定。
7.4.3对声环境敏感区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用地受限且环境噪声超标5dB以上时,可采用声屏障,
包括隔声屏障、隔声墙、降噪林带等措施。推广使用林带式、土堤式等生态型降噪措施及橡胶沥青、多
孔隙降噪路面。
7.4.4声屏障设计要点包括:
——在自然环境、地形和用地条件适宜,经济合理,并能满足功能达标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植物降
噪方案。
——声屏障的造型、材质和色彩都应考虑与环境协调;
——声屏障屏体可采用吸、隔声构造及其组合,屏体材料应满足耐久性、耐火性、耐湿性、高强度、
低眩,其表面应减少对光波的反射。
——互通通视三角区范围内应采用透明型声屏障,满足车辆相互通视的要求;路域外人文环境优美
的路段,宜采用透明型声屏障透出路外景色;人文景观不良路段,宜采用不透明材料对视线进行阻隔或
导向他处;
——声屏障设计可改变单调的造型,如改变声屏障顶端线条形式,采用错落有致的顶部,使声屏障
具有律动感;
——桥梁声屏障宜作为桥梁工程的组成部分,纳入桥梁景观整体设计;
——声屏障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
7.5土壤环境
7.5.1在对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表土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路基清表土集中存放,临时防护与后期
恢复清表土利用设计,综合利用表土资源;开展取、弃土场及施工场等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设计,强化
取、弃土场的拦挡、防洪排导、坡面防护、土地整治及植被恢复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及水污染。
7.5.2针对裸露地表制定永久性或临时性防护工程措施。
7.5.3取、弃土场根据原占地类型采取复绿或复耕措施,临近水域的弃渣场应设置有效的拦挡措施。
7.5.4冬季除冰雪采用环境友好型融雪剂、微波除雪等环保技术代替传统氯盐型融雪剂。
7.6固废处置
7.6.1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
卫生标准》(JGJ146)中的有关规定。
7.6.2拆迁建筑材料全部社会化利用,淤泥和表土运至周边开发建设项目用于绿化覆土,其余弃方根
12
T/JSIE0001—2023
据水保方案清运综合利用。
7.6.3施工期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营运期附属管理设施生活垃圾将及时收集,并纳
入地方环卫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和景观等的影响。
7.7光污染防治
7.7.1施工期强光作业合理安排时间。
7.7.2优先选用生态挡光屏障(高大乔木),进行高速公路生态保护区段光污染的防护。
7.7.3因地制宜控制照明设施的照度,不干扰高速公路沿线生态保护区生物、生态环境及居民正常生
活。
7.8生态环境
7.8.1水土保持
7.8.1.1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应贯彻“水土保持工程与公路主体工程相结合,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
临时工程并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7.8.1.2水土保持设施应合理布设,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7.8.1.3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应兼顾施工期和运营期,突出施工期,注重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7.8.1.4应重视公路工程取、弃土场的绿化和复垦,弃土场应先挡后弃。
7.8.1.5水土保持工程应考虑降雨和地表径流的方向,在破坏原地形结构和植被覆盖施工区域,进行
土壤分层回填,以及开展植被恢复,建设引流坡地和植被径流拦截带,部分岸坡采用自然石块加固。
7.8.1.6公路工程的桥梁导流设施、路基路面排水、路基防护、泥石流和滑坡防治、公路绿化、防风
固沙和防洪等工程应充分考虑水土保持措施。其设计重点在于:
——桥台形式和位置的选择不宜压缩河床断面,其导流设施应与河岸自然衔接;
——路基路面排水设施应系统完善,自成体系,宜远截远送,因势利导;
——路基防护,泥石流和滑坡防治等宜选择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相结合,多层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
相结合的方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公路绿化、防风固沙和防洪等工程宜乔灌草相结合,种植与养护并重,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减
少养护成本,注重水土保持实效。
7.8.2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
表2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
保护对象生境物种保护
涉及保护区高速公路穿越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
1.符合相应的行业规划和规划环评要求。
2.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调查公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珍稀野生动植物
类别、习性及生长演替规律;对湿地、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与脆弱地区,应论证确定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基本3.初步设计阶段应基本确定重点保护动物类别及其横向过路通道的数量和结构形式;
要求4.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确定动物横向过路通道的数量、位置、结构形式和工程数量。
5.在动物繁殖期、动物较为集中存在的区域,设置相关禁止鸣笛的信号警示牌,禁
止使用强光对警示牌进行照射。
6.对野生动物可能出没路段,设置野生动物标识牌以及限速标识牌,该局部路段的
设计速度可采用60km/h,但长度不宜大于15km。
路基开挖作业要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
植物保护1.
2.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古树名木应及时上报林业主管部门,妥善保护,并
13
T/JSIE0001—2023
保护对象生境物种保护
采取移植等保护措施。
3.采用适当的地貌、植被复原技术进行植被恢复。
1.优化跨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工程大桥和施工钢便桥施工时序,于枯水期施
工,并应避让鱼类繁殖期(每年3月~6月)。
2.跨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施工钢便桥需对桥面缝隙进行封闭,在两侧进行挡护,并
水生动物保护及时对桥面进行清扫;运渣车需进行遮盖,含水渣土需滤干后运输、泥浆水及其他施
工废水等需用罐车运输,避免渣土、泥水和生产废水等在运输中外漏。
3.受施工影响水体中的珍稀鱼类应就地隔离保护或引流迁移,底栖生物应打捞异地保
护。
1.在进行野生动物保护前,应进行目标物种调查,包括活动规律调查、栖息地分布状
况、食物分布情况、阻隔因子状况、伤亡情况、对已有桥涵的利用情况等调查。
2.工程根据施工地形地貌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类型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合同
- 职高电气基础课程设计答案
- 自动倒角机现状课程设计
- 芣苢课程设计
- 自动化编程讲解课程设计
- 苯乙醇课程设计
- 希腊国际高中课程设计
- 支教特色美术课程设计
- 碳汇课程设计
- 税收情况工作总结
- B2C网络商店物流服务质量及其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的中期报告
- 年同等学历考研申硕综合科复习指导(教育心理学)课件
- 线段角动点问题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校园版
- 【课件】沉心静气打赢最后一仗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评估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
- 2021传播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农学技能高考【种植类】复习题库大全-2、《植物生产与环境》-下(判断题)
- HSk-lesson07part2-第-七-课-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 抖音直播电商项目计划书抖音电商创业商业计划书抖音直播带货计划书抖音电商运营方案
- GB/T 24218.2-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2部分:厚度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