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华为MateXT非凡大师发布,“全球第一款商用”的含金量跃然眼前。最直观的震撼——大。三屏支持内外双向弯折,单屏形态6.4英寸,展开状态下大至10.2英寸,堪称手机中的“巨幕”。不只是全球尺寸最大,92%的屏占比在折叠屏领域同样全球第一。搭配3K高清临境显示、16:11的黄金比例,其宽阔视野、沉浸式观感必定会刷新大家对手机的现有认知。然后便是纤薄坚韧。得益于屏幕新材料的引入和叠层结构设计的创新,华为MateXT非凡大师实现整机超薄,折叠态11.08mm,展开时达到全球最薄的3.6mm。更薄还更强,搭载非牛顿流体材料和322cm²业界最大UTG玻璃,屏幕抗冲击性能提升了30%。屏幕满载黑科技的同时,华为MateXT非凡大师的首创性还体现在另一关键部件——铰链的技术突破。三折屏幕比双折屏幕又多了一次开合,这对铰链品质的要求自然更为苛刻。华为首创天工铰链系统,一方面从材质升级切入,铰链100%核心的部件应用性能更佳的火箭钢,确保了铰链经久耐用;另一方面则是对铰链机械结构进行精密调校,反复调试至最流畅丝滑、随心自如的开合手感。同时,华为天工铰链系统的结构设计也别出心裁,引入内折铰链的嵌入式滑轨结构和外折铰链的一体连杆结构,对铰链进行减薄,进一步保障了整机超纤薄的手感。综上,单就大屏体验来说,华为MateXT非凡大师已经堪称顶尖,而最令人惊喜的是,这一切都可以折叠起来、装进口袋。正如余承东强调的,“这是别人想做但做不到的划时代产品”。业界对三折的趋势已有共识,行业展会上也不乏三折概念机,但无一例外都是在“傻大黑粗”的试验阶段,真正做到量产、商用且轻薄耐用的,仅华为一家。复盘折叠屏的五年发展历程,此次由华为带领攀向三折叠屏的新高峰,实属情理之中。因为过往折叠屏在轻薄、可靠、全能等阵地打赢的一场场硬仗,均是由华为领军:华为MateX首创鹰翼式折叠结构,折叠后可以做到平整无缝隙,开创了真正的无缝外折;MateX2首创双旋水滴铰链,使得折叠屏机身的轻薄、平整表现大幅提升,带动许多厂商向水滴铰链迭代;MateX3业界首发的抗冲击非牛顿流体材料,让折叠屏彻底走出脆弱不耐摔的困境,并第一次实现大屏折叠手机比直板手机更轻薄;MateX5则是在完成轻薄、可靠革命之后,进一步从性能、影像、续航、通信等维度全方位升级,引领折叠屏产品向轻薄全能旗舰进阶。用户痛点被逐个击破,消费者对于折叠屏的认可度和购买欲有了质的提升。2019年折叠屏元年,全球出货不足100万台,到2023年已经激增至1860万台。华为将技术层面的领导力,转化为市场销售的统治力。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折叠屏手机市场与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华为折叠屏蝉联榜首,市场份额达42%。在万元以上超高端市场,华为份额更是高达67%,拥有绝对领先优势。这一次,华为MateXT非凡大师的发布,为折叠屏开辟了全新的航线,市场整体的增长有望再次提速,华为的江湖地位也得到了充分巩固。(摘编自《华为三折叠手机问世背后:新轮体验革命与产业进化》,腾讯网)材料二:“目前几个大的手机品牌厂商都在研发三折叠屏手机,但是真正能够商用落地上市的只有华为,且短期内只有这一家。华为三折叠屏手机主要是通过长期研发的投入和技术的积累才可以实现真正上市,这也是华为自身技术实力的展现,而其他厂商依然处于实验室阶段。”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位行业人士认为,眼下三折叠屏手机仍面临成本高、技术不够成熟、应用适配难度大、市场前景不明等多重挑战。郭天翔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硬件层面,普通二折叠屏手机屏幕加铰链的成本占手机成本比近70%,三折叠屏手机主要新增了一块屏幕、一个铰链,因此三折叠屏手机的厚度和重量,包括整机成本都会明显增加。另外,多一个铰链会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折痕也会更明显,这就对三折叠屏手机的屏幕、铰链加工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使用寿命也是较大的挑战。而因为其整机的组装加工良品率也不高,所以目前三折叠屏手机量产能力也会受限。在软件层面,郭天翔认为,三折叠屏手机需要面对因不同屏幕转换使用所带来的APP的优化和支持的问题。此外,郭天翔认为,在电池续航方面,由于碳硅负极技术的使用,三折叠屏手机续航和体积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因此需平衡功耗发热的问题。“目前在中国整个市场,折叠屏手机一年只有约1000万部的出货量,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为2.8亿部。对于一个已经发展了5年的品类来说,这个渗透率依然很低。不少厂商对明年的折叠屏市场普遍持保守态度。三折叠屏手机由于技术要求高、良品率低、售价高,以及参与者少等因素,很难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主要增长点,所以更贵、更厚重的三折叠屏手机的出现,短时间内只会针对小众人群,更多体现的是社交和品牌属性,而不是真正的必须使用场景属性。”郭天翔说。(摘编自《全球手机开启三折叠屏时代背后多重挑战待突围》,《证券时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为MateXT创全球屏幕尺寸最大、屏占比在特殊手机屏中全球第一、展开后机身全球最薄等记录。B.华为MateXT铰链经久耐用,且开合手感流畅丝滑、随心自如,这与科研人员精益求精追求有关。C.华为能超越其他概念阶段的三折叠屏手机,量产出商用且轻薄耐用的三折叠屏手机,靠的是自身能打硬仗。D.三折叠屏手机新增的屏幕、铰链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其整机的组装加工良品率不高导致产量受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使用性能更佳的高科技材料,那么华为MateXT屏幕的优势可能就不会如此突出。B.华为重视用户痛点并逐个击破赢得市场,说明顾客的需求也是引领技术层面进行突破的方向。C.三折叠屏手机只要挖掘出更多真正的必须使用的场景属性,就能使用户由小众发展为大众。D.若三折叠屏手机平衡了功耗发热的问题,便可能推动三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的进一步增长。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开篇夺人眼球,“第一款”“含金量”等词语体现出对产品的高度认可。B.材料一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进行说明,材料二引用专业人士的说法进行介绍。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从技术层面、用户层面、市场层面对三折叠屏手机进行了多角度分析。D.两则材料分别侧重介绍华为三折叠屏手机的优点、三折叠屏手机面临的挑战,均对前景表示乐观。4.材料一在语言表达上呈现出专业术语与通俗表述相结合的特点,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5.华为在技术上的突破可能会对其他相关企业及机构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答案】1.A2.C3.D4.①专业术语的使用,如“非牛顿流体材料和322cm²业界最大UTG玻璃”“天工铰链系统”等,既体现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又增加了文章的专业性和可信度。②通俗表述,如“手机中的‘巨幕’”“装进口袋”“傻大黑粗”等,使得复杂的技术信息更加易于理解,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③专业术语与通俗表述相结合,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层次,使得文章在表达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满足了专业人士对技术细节的追求,也满足了普通读者对新产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促进信息的传播。5.①引领技术方向。材料一显示出华为在折叠屏领域不断创新,领军行业发展,为其他企业及机构提供了技术发展方向和范例,引领行业进步。②激励研发投入。材料二指出目前几个大的手机品牌厂商都在研发三折叠屏手机,华为成功商用三折叠屏手机,能够激励其他企业及机构加大研发投入,追赶华为的技术水平,进而推动行业发展。③开辟市场航线。华为MateXT的发布为折叠屏开辟了新航线,使市场增长有望提速,为其他企业及机构创造了市场空间。④促进产业合作。华为若与其他企业及机构进行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三折叠屏手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解析】【导语】这两篇材料分别从产品特性和市场挑战两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华为MateXT及三折叠屏手机的现状。材料一重点强调了技术突破,特别是在折叠手机领域的开创性和华为的领军地位,使用大量专业术语和数据展示技术创新,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和乐观。材料二则从产业发展角度探讨实际挑战,引用专业观点,客观呈现出突破背后的市场困难,呼应行业的谨慎态度。整体分析全面,呈现出技术革新与现实挑战的鲜明对比,给读者多角度的认知。【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屏占比在特殊手机屏中全球第一”错误,“在特殊手机屏中”范围扩大,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在折叠屏领域”。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只要……就”推断绝对,因为人们是否购买三折叠屏手机还要考虑价格等其他因素。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D.“均对前景表示乐观”错误,材料二并没有表现出对三折叠屏手机前景的乐观态度。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点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华为MateXT非凡大师实现整机超薄,折叠态11.08mm,展开时达到全球最薄的3.6mm。更薄还更强,搭载非牛顿流体材料和322cm2业界最大UTG玻璃,屏幕抗冲击性能提升了30%”,专业术语的使用,既体现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又增加了文章的专业性和可信度。②“铰链100%核心的部件应用性能更佳的火箭钢,确保了铰链经久耐用;另一方面则是对铰链机械结构进行精密调校,反复调试至最流畅丝滑、随心自如的开合手感”“手机中的‘巨幕’”“装进口袋”“傻大黑粗”等,通俗表述,使得复杂的技术信息更加易于理解,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专业术语的使用,专业性强,语言准确规范,使得文章在表达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满足了专业人士对技术细节的追求;通俗语的使用,主要面向大众,浅显易懂,满足了普通读者对新产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促进信息的传播。二者相结合,扩大了受众面,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层次。【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引领技术方向。材料一“华为MateXT非凡大师发布,‘全球第一款商用’的含金量跃然眼前”“屏幕满载黑科技的同时,华为MateXT非凡大师的首创性还体现在另一关键部件一一铰链的技术突破”,显示出华为在折叠屏领域不断创新,领军行业发展,为其他企业及机构提供了技术发展方向和范例,引领行业进步。②激励研发投入。材料二“目前几个大的手机品牌厂商都在研发三折叠屏手机”“MateX5则是在完成轻薄、可靠革命之后,进一步从性能、影像、续航、通信等维度全方位升级,引领折叠屏产品向轻薄全能旗舰进阶”,指出目前几个大的手机品牌厂商都在研发三折叠屏手机,华为成功商用三折叠屏手机,能够激励其他企业及机构加大研发投入,追赶华为的技术水平,进而推动行业发展。③开辟市场航线。材料一“华为MateXT非凡大师的发布,为折叠屏开辟了全新的航线,市场整体的增长有望再次提速”华为MateXT的发布为折叠屏开辟了新航线,使市场增长有望提速,为其他企业及机构创造了市场空间。④促进产业合作。“眼下三折叠屏手机仍面临成本高、技术不够成熟、应用适配难度大、市场前景不明等多重挑战”可见,三折叠屏手机面临诸多挑战,华为若与其他企业及机构进行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三折叠屏手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旧火车的守望者杨明老邢天天出“国”,天天回“国”。每晚太阳一落山,老邢就摸着黑悄悄出“国”了,第二天一大早又迎着初升的朝阳回“国”。老邢住燕山支脉的一座小城里,原来在一个铁路机务段的蒸汽机车上当了三十多年的副司机。副司机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瞭望。蒸汽机车正前端封闭,铁疙瘩一坨,不像汽车或现在的高铁机车,前面是明亮的挡风玻璃,可一望无余。蒸汽机车的瞭望窗口设在侧端,全速开起来时风驰电掣、地动山摇,老邢把半个身子支出窗外,监视着前方路况。狂风呼啸,扑面而来,①老邢在钢铁的震颤中像一根钉斜了的钉子一样把自己纹丝不动地钉进风里,鬓角的汗珠被风梢掠成了冰片,身体凉透了,然后麻,成了雕塑,只剩下眼睛里的光芒还是热的。逝水流年在茫茫铁道线上洒下一路风景,颠簸了半生的老邢终于熬成了正司机,可以端坐在机台前手握汽门闸把,不用再风里雨里地瞭望了。一声笨重的汽笛声,老邢只一站便把蒸汽机车开进了博物馆,②动车、高铁如雨后春笋,蒸汽机被时代淘汰了。从蒸汽机车上下来的老邢落下了一身严重的职业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关节炎。每逢阴天下雨,老邢周身没有不痛痒的地方,骨头节“咯棱棱”的,发出机车零件缺乏润滑般的声音,隔三差五就得噙上一粒硝酸甘油,膏药五颜六色,贴了一身“万国旗”,里外上下散发着刺鼻气味。老邢再也没有力气登上新式机车了,以副职的历程光荣地完成了正司机的使命。组织上把老邢调整到了客运段,让他做了守车员。多少年来,客运段有一列朝发夕至的城际列车,每天清早从省城开出,傍晚到达燕山下的小城。夜里在小城的铁路停车场待避一宿,第二天清早载上旅客返回省城去,如此周而复始。凭心说来,领导给老邢安排这个新工作还真是非常对口的。因为这趟城际列车的客车车厢是最老式的,绿色车皮,和蒸汽机是同一时代的难兄难弟,都是已经淘汰和行将淘汰的落伍事物,和老邢正配套,完全可以再加一个俗称——老邢牌车厢。“老邢牌车厢”内部没有人时,从外面是锁不住车门的。只有在车里留下一个守车员,才能将车门和自己反锁,保证待避列车的安全无虞。每天傍晚,小城车站的大钟敲响过悠扬的七下之后,老邢踩着钟声的余韵就出现在站台上。城际列车正点将于十九点十八分进站,老邢等十八分钟。列车晚点是常有的事。如果晚一小时,老邢就等一小时,晚两小时,老邢就等两小时。有时站着,时间太久了便到站台值班室借个小板凳找个角落静静地坐着,不会离开站台片刻。什么时候看到值班员终于打着呵欠歪顶个帽子从值班室里出来,老邢就一个箭步从暗处拎个板凳蹿了出来,大嚷大叫:“③来了来了,我的小火车儿,快来快来,我要带你出‘国’。”车顶大灯随即劈开夜幕,列车“呜”地一声冲进站台。旅客很快下车走光了,列车员们也和老邢打过招呼,下车去公寓休息了。老邢上了车,依次锁好车门,逐节车厢关灯。从这一刻起,列车就成了老邢的专列了。老邢找个座位靠着小茶桌坐下,头探出窗外望着远处信号机上的标志灯,半辈子的行车生涯,老邢已经戒不掉瞭望的习惯了。老邢随手打开饭盒,摸黑吃饭。并不是所有的守车员上车就关灯的。谁又愿意黑灯瞎火地闷坐着呢?反正单独作业没人看没人管的。可老邢想列车上的电都是定期在检修基地充的,运行在外时,我把电都给人家用光了,旅客和乘务人员该多不方便呢。饭快吃完时,信号灯光变绿,车缓缓启动了,牵引机车把老邢的专列牵到停车场去。停车场在城郊,从站台牵到那大约要五分钟,中途经过一道山口。明清时代,一段古长城就横亘在这山口处。清末民初修京哈铁路时,这段城墙被拆掉了,铁路从山口穿越而过。“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日本人在关外成立了伪满洲国,这山口就又成了一段“国境线”,山口以北属关外,是“满洲国”;山口以南属关内,是“民国”,隶属当时的热河省。老邢每晚去“满洲国”,次日早回“民国”。小城人的思维往往好沉浸于历史的沿革之中,有时外地朋友到家找老邢,街坊会说:“老邢昨黑出‘国’啦,等明早回‘国’时您再来吧。”车入场,牵引机车走了,一切归于寂静。老邢开始工作。从这时起到第二天早上离车前,老邢的所谓工作都是额外的。守车员,顾名思义职责就是看守车厢。也就是说,老邢只要上车锁完门就没事了,额外工作纯属没事找事。老邢按着自编的工作程序来,先巡视车厢。老邢一手打着电筒,一手抓着一大串钥匙在手里“哗哗哗”地转着,把五节车厢从头巡视到尾,有时不出声地走,有时边走边跟车厢们说话。“哟,老大,又崩着门牙啦?”这是对一号车厢的门锁说的。“老四哟,看你造得这个埋汰。”这是对四号车厢的茶水锅炉说的。“老五这衣服咋又剐破了?”这是对最后一节五号车厢的座席说的。“你们这些疯小子哟,天天让人不省心。”末了还絮絮叨叨地来了个评价总结。眼下已入深秋,列车焚火供暖工作开始在即。老邢来到二号车厢的采暖锅炉间,试着开了一下加水电泵,“嗡”的一声里夹带着细微的杂音,老邢赶忙关掉,伸手握住手动加水摇把推压几下,爱怜地拍拍炉壁,轻轻叹口气摇摇头。夜将深,老邢靠在铺位上,拉开天线的半导体在小桌上斜靠着窗边,低微地传出男女主持人以机关枪的语速播广告的声音。④万籁俱寂,夜凉如水,月色隐晦,云淡星稀。(选自《延安文学》,2024年第1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邢的出“国”和回“国”实际上是指他每晚乘坐城际列车去城郊停车场并次日返回的过程,从中可见小城人的幽默。B.老邢在担任守车员期间,不仅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还细心考虑节省资源,展现了他高度的责任心和为他人考虑的品质。C.小说通过老邢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展现了他平凡而真实的人生,同时也体现出铁路工作者的艰辛和无私奉献。D.从蒸汽机车到城际列车,老邢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革新,他虽然拥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但始终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运用比喻,将老邢在风中的形象比作“钉斜了的钉子”,写出他坚守岗位、纹丝不动的姿态。B.句子②写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态势,与上文蒸汽机车时代的结束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时代的变迁。C.句子③中“我的小火车儿”是老邢对城际列车的亲切称呼,由此可见他对城际列车有着深厚的感情。D.句子④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小城夜晚的幽静,既营造了氛围,同时也表现出老邢的孤独和寂寞。8.文章多处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老邢爱岗敬业的形象。请指出两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9.本文标题“旧火车的守望者”富有意蕴,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D8.①尽管狂风呼啸,扑面而来,老邢仍坚守岗位,身体虽已凉透但仍坚持瞭望。这一细节生动地体现了老邢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专注。②无论列车是否晚点,老邢都从不离开站台,始终守候在那里。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老邢的守时和责任心,也写出了他作为守车员的职业操守。③在巡视车厢时,老邢细心关注每一处细节,甚至与车厢进行“对话”。如“老五这衣服咋又剐破了?”展现了老邢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9.①文章标题描述了小说中的主要场景和人物角色。老邢作为守车员,日夜守护着那列旧火车,这是标题表面的含义。②“旧火车”象征着过去的时代、传统的记忆,以及那些被时代淘汰但依然具有价值的事物;“守望者”则象征着对旧时代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③“旧火车”“守望”蕴含着对社会的深层思考,即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如何面对逝去时光和珍贵记忆的问题。【解析】【导语】本文通过描写老邢作为旧火车守望者的生活,展现了一个铁路工人不平凡的职业生涯。在蒸汽机车时代,老邢经历了大量艰辛,而在时代更替中,他随着旧设备一起被迫退居幕后,担任守车员。尽管工作环境和设备变化,他仍保持一贯的责任感和执着。这篇文章用细腻的细节和人物刻画,展示出老邢对职业的深情以及对过往铁路建设黄金时代的留恋,同时也让人思考科技变革对人的影响。【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但始终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错,文中并未提及老邢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文章写老邢在担任守车员工作时,认真履行职责,如按时等候列车、考虑节省列车用电等,守车员的工作环境与他从前的工作环境有相似之处,老邢还是能够投入新的工作中的。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D.“表现出老邢的孤独和寂寞”错,文中“万籁俱寂,夜凉如水,月色隐晦,云淡星稀”主要是描绘小城夜晚的幽静氛围。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在描述老邢担任蒸汽机车副司机时,面对狂风呼啸的恶劣环境,他把半个身子支出窗外进行瞭望。这里通过“狂风呼啸,扑面而来”等环境描写,衬托出老邢工作条件的艰难。而他“像一根钉斜了的钉子一样把自己纹丝不动地钉进风里,鬓角的汗珠被风梢掠成了冰片,身体凉透了,然后麻,成了雕塑,只剩下眼睛里的光芒还是热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邢在狂风中坚守岗位、纹丝不动的姿态,即便身体已经极度不适,仍坚持履行瞭望职责,充分展现了他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高度专注。②老邢作为守车员,每天傍晚要在小城车站等候城际列车。“城际列车正点将于十九点十八分进站,老邢等十八分钟。列车晚点是常有的事。如果晚一小时,老邢就等一小时,晚两小时,老邢就等两小时”,这表明无论列车是否晚点,老邢都始终守候在站台,不会离开片刻。这一细节体现了老邢的守时观念,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是要确保能及时上车履行后续看守车厢等工作,展现了他强烈的责任心以及作为守车员应有的职业操守。③老邢在巡视车厢时,“一手打着电筒,一手抓着一大串钥匙在手里‘哗哗哗’地转着,把五节车厢从头巡视到尾,有时不出声地走,有时边走边跟车厢们说话”,如“老五这衣服咋又剐破了?”等与车厢的“对话”。这里通过对老邢巡视车厢的动作、行为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他在工作中的认真态度,他不是走马观花式地巡视,而是细心关注车厢的每一处细节,甚至把车厢当作有生命的个体一样去关心,从这些细微之处突出了他对工作的敬业精神。【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从小说内容来看,老邢是一名守车员,负责看守那列老式的城际列车,日夜守护着它,所以“旧火车的守望者”这个标题直接点明了小说的主要场景围绕着旧火车展开,而主要人物老邢就是这旧火车的守望者,这是标题最直观、表面呈现出来的意思。②“旧火车”在这里象征着过去的时代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记忆等内容。文中提到的蒸汽机车以及老式的城际列车等,都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淘汰或即将被淘汰的事物,但它们承载着过去铁路运输的历史等,依然有着自身存在的价值。而“守望者”老邢,他对旧火车的守护行为,象征着对旧时代的一种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这里以旧火车所代表的铁路运输相关传统为示例)的坚守与传承,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延续着与旧火车相关的一些工作和情感。③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许多旧事物被取代的大背景下,“旧火车的守望者”这样的标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深层思考。比如人们该如何对待那些逝去的时光以及与之相关的珍贵记忆,是完全摒弃还是应该像老邢一样以某种方式去守护、留存,反映了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们对过去与现在关系的思考这一深层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四年,司马懿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帝①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至于朐䏰,拔其新丰县。军次丹口,遇雨,班师。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②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往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天子使使者劳军,增封邑。时军师杜袭、督军薛悌皆言明年麦熟,亮必为寇,陇右无谷,宜及冬豫运。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于是表徙冀州农夫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监冶。(节选自《晋书·宣帝纪第一》)材料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也,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虚实篇、军形篇)〖备注〗①帝,指司马懿。②天子,指魏明帝曹叡。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亮A虑多B决少C必安营D自固E然后芟麦F吾得二日兼行G足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拔,攻克、攻取,与《鸿门宴》“项伯亦拔剑起舞”中的“拔”意思不同。B.当,抵御、抵挡,与《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当”意思不同。C.“帝列阵以待之”与《出师表》“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中的“以”用法不同。D.知,了解,与《〈论语〉十二章》“知者不惑,仁者不忧”中的“知”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懿被提拔为大将军,并被授予大都督职位,与曹真一同领兵伐蜀,但遇雨撤军,第二年诸葛亮侵扰,天子再委重任于司马懿。B.张郃提议分兵,司马懿认为若前军不能抵挡则分兵必败,于是决定全军直进隋麋,以此为己方军队创造“不可胜”的条件,以待敌之可胜。C.杜袭和薛悌都预测诸葛亮会在麦子成熟时再次入侵,但司马懿却认为诸葛亮会因粮食不足而囤积粮食,判断他在三年内不会再次出兵。D.孙子指出,善用兵的将领应优先考虑如何迅速找到并抓住战胜敌人的每一个机会,而后再考虑如何确保自己处于不会被敌人击败的安全位置。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2)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14.在司马懿与诸葛亮的这一场军事博弈中,为什么司马懿能“追击,破之,俘斩万计”?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0.CEF11.C12.D13.(1)我军日夜兼程,疲惫不堪,这正好是了解兵法的人所希望的。(2)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胜利;将领有才能而国君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能够胜利。14.①司马懿做到了“知彼知己”。他深知诸葛亮“虑多决少”的性格特点,于是快速行军、出其不意。②司马懿运用了“避实而击虚”的策略。他抓住诸葛亮割麦的时机,在敌人兵力分散、防备松懈之时,迅速出击。③司马懿还展现了“以虞待不虞”的军事智慧。他提前预判了诸葛亮的行动,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解析】【导语】《晋书·宣帝纪第一》节选中,司马懿展现出高超军事才能和深刻的洞察力,通过冷静判断和巧妙兵行,成功防御并反击诸葛亮的进攻,体现古代战场上的智勇对决。《孙子兵法》则详细描绘了战争制胜的策略,例如需了解敌我情势、随机应变。这两篇材料交相呼应,生动诠释了古代军事战略的智慧,揭示出成功将领须具备全局观和灵活变通的能力。【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诸葛亮思虑过多而决断不足,他一定会先安营巩固自己的营地和防线,然后再收割麦子。我们只需要用两天时间日夜兼程赶过去就足够了。“虑多决少”为并列短语,作谓语,其后C处断句;“然后”一般位于句首,其前E处断句;“麦”为“芟”的宾语,其后F处断句。故选CE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攻克、攻取/拔出。句意:并攻占了蜀汉的新丰县。/项伯也拔剑起舞。B.正确。抵御、抵挡/处在。如果认为前军能够独自抵挡敌军。/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C.“用法不同”错。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句意:并摆开阵势准备迎敌。/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D.正确。了解/同“智”,明智、智慧。句意: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智慧的人不会困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应优先考虑如何迅速找到并抓住战胜敌人的每一个机会,而后再考虑如何确保自己处于不会被敌人击败的安全位置”错。根据材料二“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先确保自身处于不可被战胜的状态,即“先为不可胜”,随后再等待合适的时机去战胜敌人,即“以待敌之可胜”,选项将这一顺序颠倒了。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倍道”,日夜兼程;“晓”,了解;“贪”,希望。(2)“虞”,准备;“能”,有才能;“御”,干预牵制。【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材料二说“知彼知己也,百战不殆”,司马懿做到了“知彼知己”。材料一司马懿说“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下令卷起铠甲,连夜赶赴上邽。可见。他深知诸葛亮“虑多决少”的性格特点,于是快速行军、出其不意。②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可知,诸葛亮亲自率领众将收割上邽的麦子,司马懿抓住诸葛亮割麦的时机,在敌人兵力分散、防备松懈之时,迅速出击,这是运用了“避实而击虚”的策略。③根据材料一“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可知,司马懿提前预判了诸葛亮的行动,认为他一定会先安营巩固自己的营地和防线,然后再收割麦子,“卷甲晨夜赴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展现了“以虞待不虞”的军事智慧。参考译文:材料一:四年,司马懿被提升为大将军,并被授予大都督的职位,还被赐予了象征皇帝权威的黄钺,与曹真一同领兵讨伐蜀汉。司马懿亲自率领军队从西城出发,开山辟路,水陆两军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至朐䏰,并攻占了蜀汉的新丰县。随后,军队驻扎在丹口,但遇到大雨,不得不撤军返回。第二年,诸葛亮率军入侵天水,将魏国的将军贾嗣、魏平围困在祁山。天子(曹叡)说:“西部地区有战事,除了你以外没有人可以托付。”于是派遣司马懿西进屯兵长安,负责统领雍州、梁州两地的军事行动,并率领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人讨伐诸葛亮。张郃建议司马懿分兵一部分前往雍县、郿县作为后援,但司马懿说:“如果认为前军能够独自抵挡敌军,那么将军的建议是对的。但如果前军不能抵挡,分兵为前后两部,就像当年楚国的三军被黥布所击败一样。”于是,司马懿决定全军直进隃麋。诸葛亮得知魏军即将到达,便亲自率领众将收割上邽的麦子。魏军将领们都很担忧,但司马懿说:“诸葛亮思虑过多而决断不足,他一定会先安营巩固自己的营地和防线,然后再收割麦子。我们只需要用两天时间日夜兼程赶过去就足够了。”于是,司马懿下令卷起铠甲,连夜赶赴上邽。诸葛亮看到魏军扬起的尘土,便率军撤退。司马懿说:“我军日夜兼程,疲惫不堪,这正好是了解兵法的人所希望的。诸葛亮不敢占据渭水(与我们对峙),这说明他容易对付。”随后,司马懿率军进驻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并摆开阵势准备迎敌。他派遣将领牛金率领轻骑兵作为诱饵引诱蜀军,两军刚一交战,诸葛亮就撤退了,(司马懿率军追击,)一直追到祁山。诸葛亮屯兵卤城,占据南北两山,截断水源形成重围。司马懿率军攻破其围困,诸葛亮在夜晚逃遁。司马懿继续追击,大破蜀军,俘虏斩杀敌军数以万计。天子派遣使者慰劳军队,并增加司马懿的封邑。当时,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认为明年麦子成熟时,诸葛亮一定会再次入侵。由于陇右地区粮食不足,他们建议提前在冬季运粮备战。但司马懿说:“诸葛亮两次出兵祁山,一次攻打陈仓,都受挫而归。即使他以后再出兵,也不会再攻城,而会寻求野战。野战之地必定在陇东,而不在西边。诸葛亮每次都因为粮食不足而感到遗憾,所以他回去后一定会积存粮食,以我的判断,他不到三年时间是不会再出兵的。”于是,司马懿上表请求迁徙冀州的农夫到上邽屯田,并兴办京兆、天水、南安的冶铁业。材料二:因此,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能够胜利;懂得兵多兵少如何灵活运用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同德的,能够胜利;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胜利;将领有才能而国君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能够胜利。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作战就不会失败;不了解对方而只了解自己,胜负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用兵的规律就像水的流动,水流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所以,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胜之势,四季更替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圆有缺。孙子说: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创造条件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做到不可战胜,关键在于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至于敌人能否被我战胜,则在于敌人是否给我可乘之机。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但不能保证敌人一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不能强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周紫芝一点残红①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备注〗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也有版本作“残釭(gāng)”。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篇奠定了伤感孤独的基调,“凉”既写秋夜之冷,又写人心之寒。词人将客观之景和主观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B.“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这两句把镜头从室内转到室外,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雨也懂得别离之苦,极富感染力。C.“风雨西楼夜”一句与上阕相呼应,把多个容易触发愁思的意象连续道出,增加了郁闷、压抑之感,使上阕营造的凄凉氛围得到进一步深化。D.“不听清歌也泪垂”不仅写出了词人此刻内心的悲痛感伤,也暗含对过往同声齐唱《鹧鸪词》的回忆,道出了对心中思念之人的情之深、思之切。16.在这首词中,词人是如何表达心中情感的?【答案】15.B16.①视听结合。上片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出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以雨滴梧桐的声音来暗示词人在无眠的秋夜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刻画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②虚实结合。“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所写的是昔日美好的回忆,为虚写;“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写的是孤寂痛苦的现实,为实写。虚实结合,抒发了别愁离恨。③今昔对比。将过去的美好回忆和眼前的凄清之景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词人因心中牵挂之人不在身边而无比思念的伤感之情。④寓情于景。词人将情感融入“残红”“梧桐”“雨”等意象中,表达了词人秋夜雨中怀人却不得相见的伤感思念之情。【解析】【导语】这首词通过对秋夜细致的描绘,营造出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往事与故人的深切怀念。上阕以室外的雨声突出离别之痛,下阕则通过回忆往昔的欢愉,反衬出当下的悲伤,令人生出无尽的惆怅与遗憾。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动人。【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运用比喻手法”“雨也懂得别离之苦”错误,这两句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也并不是说雨懂得别离之苦,而是说人听着雨打梧桐之声,内心感受到离别之苦。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视听结合。上片首两句写室内一灯荧荧,灯油将尽而灯光转为暗红,虽说是乍凉天气未寒时,但那凄清的气氛已充溢在画屏帏幕之间。这里从词人的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渲染托出。“梧桐”二句写词人的听觉,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化用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秋夜无寐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响来暗示,使别离之悲苦更浓。②虚实结合。下片“调宝瑟”三句展开回忆,犹记当年两人相对而坐,伊人轻轻调弄弦索,自己拨动着金猊炉中的香灰。两人低声唱起那首鹧鸪词,乐声悦耳,歌声赏心。末尾“如今”两句,由“那时”折回眼前的独居西楼之寂寥,“不听清歌也泪垂”,即使不听清歌也足以使人泪下不止,道出对伊人的情之深,思之切和作者此时的孤寂。③今昔对比。下片回忆中的欢乐之音与上片离别后的凄凉雨声,构成昔欢今悲的鲜明对照,更加突出词人思念心中牵挂之人的伤感之情。④寓情于景。诗人通过“残红”“梧桐”“雨”等意象,写出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雨中的景象,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一艘游湖的小船缓行在月色皎洁的湖面,碧水如镜,广袤无垠,船上的小明不禁联想到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朋友听了连说应景。(2)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建议学生学习《诗经》的话是“________”,他认为《诗经》具有“兴、观、群、怨”的功能,除了可用来侍奉父母、君主之外,还可以“________”。(3)中国历来有赠人香花芳草以示情意的传统,这一传统在古诗中常常可见,如“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2)小子何莫学夫《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远处的大山横亘在眼前,山脉①不绝如缕。几千年来,山就在那里,因为太遥远,而蒙上了一层干燥的雾气;却又因为太巨大,而占据所有人的视野。如果说,乡村睡在土地的怀抱,那么土地则睡在大山的臂弯。南方的山是清新秀丽的雨珠,北方的山则是②浩如烟海的大雪。你永远不用担心雪被子会闷坏土地——它只会给埋在土里的植物根系最妥帖的滋养。我恍然明白,冬天是不需要被战胜的。在又一次前途未卜之际,望着苍苍莽莽的大山,我心中忽地生出对于新生活的隐秘渴望。无形的黄河滔天而下,猛烈冲刷心中的块垒。而我深知,即使命运摔打我一万次,也无法将我甩出群山的怀抱。下沉,下沉,下沉到土地中去!我大声呐喊:“应该勇敢!不要屈服!”18.文中两处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请进行修改。19.文中画线处改为“下沉到土地中去吧!”表达效果与原句相比有何不同?【答案】18.①改为“连绵不断”或“连绵起伏”;②改为“铺天盖地”。19.①原句通过反复说“下沉”,加强了语气,凸显了语意重心,对回归群山、扎根大山的行为进行了强调;改后不能体现语意的重点。②原句的三次“下沉”具有韵律感、节奏感,使读者受到鼓舞和激励;改后没有这种效果。③原句连用三个短句,使急切之情显得更强烈;改后情感变得较为平淡,缺少冲击力和感染力。【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不绝如缕”原指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用来形容山脉。山脉应用“连绵不断”或“连绵起伏”来形容其连续不断的形态,更符合语境。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连绵起伏:意思是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②“浩如烟海”一般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不能用于形容雪。用“铺天盖地”能更好地体现雪的范围广、量大的特点,与北方大雪覆盖大山的情境相符。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原句“下沉,下沉,下沉到土地中去!”通过连续三次“下沉”,这种反复手法突出强调了“下沉”这一动作和意愿,将回归群山、扎根土地的决心作为语意重点,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改句“下沉到土地中去吧!”只是简单陈述,没有突出强调的意味,不能像原句那样将重点放在“下沉”的动作和情感表达上,削弱了这种坚定决心的表达。②原句“下沉,下沉,下沉到土地中去!”使用三次“下沉”,形成了一种节奏上的重复,有韵律感。这种韵律和节奏能更好地吸引读者,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力量,如同一种鼓舞人心的鼓点,与作者勇敢面对新生活、扎根土地的情感相呼应,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改句“下沉到土地中去吧!”没有了这种节奏和韵律,显得较为平淡,无法像原句那样给读者带来富有激情的阅读体验,在传达情感和感染力方面大打折扣。③原句“下沉,下沉,下沉到土地中去!”是三个短句,短句的连续使用加快了语言节奏,突出了作者情感的急切。这种急切源于对新生活的渴望和面对命运时的坚定,短句形式更能生动地展现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改句“下沉到土地中去吧!”句子变长,节奏变慢,情感的急切程度和冲击力被削弱,相比原句那种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感染力,改句显得较为平淡,不能很好地传达作者当时复杂而又激昂的心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现代生活中,无论身处繁华都市(①),快递服务的触角无处不在,其便捷性成为连接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温暖纽带。今年前8个月,人均收件达到71.43个。每一秒有5144件快递在流转,每一天有4.4亿件快递在穿梭。【甲】这些数据背后,是我国快递业高效运转和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快递跑出“加速度”,离不开(②)。近年来,我国快递物流行业构建了“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寄递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也超过了95%。快递物流行业不断壮大,(③)。从快递小哥到仓储管理人员,从物流规划师到数据分析师,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在这个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乙】同时,快递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减少了创业的门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实现创业梦想,通过利用快递物流平台的资源和服务,轻松开展自己的电商业务或者物流服务,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20.文中【甲】【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